长篇影评
1 ) 最简单的抉择方式
读了怪叔叔的评论,很有启发。
这电影当时对我颇有冲击力。
人生的起跌总是像电影那样,这个选择跟那个选择之间只差毫厘,结局却就谬以千里。有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愚蠢的选择却竟然有个完美的结局,而那些机关算尽的聪明选择最后却竟然输得很惨。 有人会以为阿惠是因傻得福吧,可是我却看到那种坦然。在被导演忽略掉的那段里面,他们也一定经历过痛苦艰难,只是他们都很淳朴天真地坦然面对了化解了吧,在那么大的人生困境和巨大选择面前都没有选择逃避的两人,在其后的生活中一定也是如此积极地面的一切吧。所以,她的幸福应该是必然的。
面对现实的困境,很多人都很现实。在没有百分百把握的时候,不敢贸然拿取。为了所谓的现实残忍地割裂自己。宁愿断臂也不敢尝试去面对它,接受未知的挑战。而对于不满意的现实又总是想一手全部推翻重建,就如沵看见电脑有点儿慢有点儿傻的时候一手按下重启键,而不愿意再去努力和等待。 有人这么说:“现在的人大多不会“改错”,只会“重启”,不需要什么责任。自己搞不起的,扔掉再找个新的代替就好了。”无疑这是最方便快捷省事的方式,但是,谁又能保证最新的又不会出错?一次一次地重新再来,人生能折腾多少次?而且沵总是会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试试坚持一下,而是这么轻易就放手了。就像邰正宵那首很旧的歌说的那样一遍遍追悔,“当时我只要捉住沵的手指尾,沵就能留下,如今沵却走得太远看不到了。” 人生给予沵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别人说过一句话,“当你不与命运抗争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力量所在。”坦然地面对现实,该承受的承受,能化解的化解。不要逃避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想着“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会怎样”不要想着“如果把一切推倒重新再来”,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人生总是属于自己的。在现实面前,以现实面对。而不应只是猜想幻想梦想妄想。
电影中有句歌词“心里面疑虑这是抉择时候”
我很喜欢抉择这个词,我总是联想到“决”和“绝”,它传达了选择的最深刻内涵——只一不二非黑即白,没有拖泥带水的选择,还有那一心准备绝地逢生的悲壮和勇气。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同学朋友当中,很多人即使跟我没有什么交往,在面临重要选择时候还是会问我的意见。升学啦退学啦选择工作啦开始恋爱啦结婚啦离婚啦等等,这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自己就并非一个经常做聪明选择的人。也许是因为我每次都不会顾左右而言之也不会模棱两可地说你自己考虑咯。其实在犹豫的时候就是内心渴望与现实思虑之间的交战。没有渴望就不会有与之相对的现实问题了。问外人的建议,不过是伸出一根引线而已。我不怕成为以后埋怨的对象,而愿意伸手点燃这根火引。因为每个人都心知,选择在自己的手上。起码,这十几年来都没有人埋怨过我。
我不会评价那个选择怎么样,现实有多重。
在越沉重的现实面前,越煎熬就证明内心的渴望越重。
我总是鼓励别人去试试看。 虽然内心害怕得发抖,如果想,还是硬着头皮去试试看。
因为沵没有站在那个现实环境之下,任何想象都是假的。
只有体会,才是真的。
也许当中有很痛苦的一页,但沵总算翻过人生这一册了。
把这一册看过了,也就能给沵的人生留下另一些空白去看更多更多。
最简单最省事的抉择方式,就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这也是大头阿慧的选择。
不需要很聪明和精密的反复推理。
2 ) 人生皆是微尘琐事
彭浩翔说“破事儿”是北京话,用来代表那些乱七八糟、乃至让人沮丧的琐碎事情。不过我在北京这些年,从未听过人们说这三个字。
不过这也无碍表达,事实上《破事儿》整部片子都是浓郁的香港味儿,以杂志、旅行社、流行歌曲等营造出的氛围充满各种港式文化符号;只有最后一个故事里的冯小刚,冷不丁带出些北京人的气息来,调侃又一本正经的语调让人想起遥远的《甲方乙方》。
《破事儿》改编自导演胖彭的同名小说集,选了七个故事,除了两个故事中的主角是朋友之外,其他的相互间都没什么联系。比较少见这样的叙事结构,好在导演把握得比较好,从头到尾都带着对人生的淡淡惆怅与嘲讽,情绪连上了,内容是不是紧密相连也就无所谓了。
就像影片开头那段话,把七个故事的共同特征一次摆清:我们活在都市里,一切来得快,去得易。悲欢离合,总是百味分陈,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尘世有几许何堪动地震天,一切还不过去似微尘,生死爱欲,恩怨情仇,回头再看,都不过是一堆破事儿。
诚然。人生也许正如这电影一样,不是什么一以贯之的宏大篇章,只是几个零碎而杂陈百味的瞬间拼图罢了。
《不可抗力》里,夫妻俩明明目标一致,却阴差阳错会错对方的意思,越是迎合,越是背离。到头来二人都只能用虚假应对,暗暗抱怨对方不知己心。往往是这样吧,我以为我表现得够明显够坦白了,你却丝毫看不出我的一举一动中有什么含义,于是曲解,错过,直至懒得再费力解释,便这么一拍两散各走各路了。
《公德心》里,陈冠希展示pub沟女技巧,称自己有大大的公德心,因为每次小便时,都忍不住冲掉便池里别人留下的渍迹。这个故事我一直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直到有此跟男性朋友讨论这片子,对方说导演真是抓到实处,因为他也有这样的习惯,而且几乎男生都喜欢如此。好吧,我只能说,诚实沟不到女。
《德雅星》说的是,一个男仔为了送女友礼物,编了谎话骗来一颗星球的命名权。结果这个星球的人因为这个缘故,生下来就带有宗教性质的原罪感。故事情节没什么意思,这个命题倒是新颖有趣,连整个生活空间都是因为欺骗而来,没有原罪感也难。那我们的星球是否也背负同样的心理?导致这种心理的又是什么?
如果《公德心》是做给男孩子看的,那《大头阿慧》就是专攻女生内心最柔软的部位的,我认识的几乎所有这个片子的女观众,都无一例外为之打动。两个要好的女孩子阿慧与阿琪,阿慧依赖性很强,每天吃什么饭也要好友决定。阿琪早已有了男友,为了摆脱阿慧无时无刻的纠缠,便建议她接受了修车行打工仔的追求。后来,阿慧怀孕向好友借钱,但阿琪希望攒钱跟男友出去玩,便建议她生下孩子。想不到一切到此有了逆转。
阿慧退学结婚相夫教子,丈夫慢慢发家越过越幸福,阿琪则在与男友出玩的那次意外怀孕,又被对方抛弃,成了辛苦的未婚妈妈。在十几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二人相见,百感交集。阿慧热泪盈眶感谢着好友当年的建议,阿琪却只能强忍着伤口继续那一份傲气。
怎么说呢,也许人生正是如此,你无意间带来别人的美满,却想尽办法也成就不了自己的幸福。比你傻比你单纯的朋友似乎总有好运,而自以为看得透彻的你却难得眷顾。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即便时光逆转,一切也未能有他选,也许这就是命定,由你哭泣的泪水浇灌出别人的欢心灿烂。
相比之下,《增值》里埋藏着更沧桑更深沉的情愫。杜汶泽去宾馆找小姐,做事前后二人都相敬如宾,杜还帮不懂粤语的小姐冲了电话卡。带着些许的体贴与温存,二人客客气气分手,杜去楼下小吃店里吃了一碗小姐说很喜欢的面。找小姐这类事情的美好,永远存在于前往的路上和之后的回忆,带着点起码的尊敬和温暖,感动他人,也感动一下自己,就算圆满了。
《做节》是七个段落里面的异数,先看着像情色片,后来变成喜剧片,最后原来是个鬼片。故事里陈奕迅找出古今中外各种节日,以庆贺为由哄女友为他口交,最后女友竟因太过频繁被噎住身亡。鬼节那天,陈如期梦遗。想到题外话,初恋总是最痴情的,即使分开,也永远记得对你的承诺。
《尊尼亚》则是对胖彭处女作《买凶拍人》的延伸,雇杀手次数多的人,可以有机会享受一次超值赠送,由junior杀手为他免费杀一个人。于是余文乐走上岗位,一边跟目标对象一起吸水烟,一边说自己是professional,不管跟目标多happy也要按规定杀掉他。枪口已经瞄准,枪膛已经上好,他却在下班铃声响起时收枪回家。明天再杀,好吧?原来杀手也是按时上下班的,过期恕不奉陪。
一串串的故事像一篇篇短小隽永的小品文,也许没有读长篇巨著那么过瘾,但是每每在心底惹起一个波澜来,回忆起以为已经忘却的一个个小细节和小情绪,也算是一种享受。
不过难怪这个片子在大陆的版本被剪成五个淡如白水的故事,听听监制杜汶泽的话就知道了:“有国内资金就会有很多限制,学生谈恋爱不行、有鬼不行、有妓女不行、有婚外情不行、谈性的不行,而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所以不能拍的全都拍了……”
顺带要提一笔花絮,在港版DVD中的特别收录里,杜汶泽和胖彭为了表示对陈冠希出演的感谢,特地送上大礼——一个巨大的装满各式避孕套的玻璃灌。杜汶泽嘱咐陈要在09年保质期之前用完,陈笑着说,几个月就够了。片子赶上这个时候出来,又有阿娇加盟演出,想不联系艳照事件都难啊。
3 ) 上了30的香港人会有共鸣
每天各方亲戚来到家中团聚,不同面孔相同节目,无非是拜年打麻将斗地主吹牛喝酒。
也好,虽然觉得麻烦,至少热闹。
在没小孩让我安顿的时候,不打牌的我关上房门把《破事儿》看了两遍。
先是遭遇剪刀手普通话配音的和谐版。
然后是说粤语的港三版。彭胖瘦了,汶哥却胖了。
剧情最精彩的是《做节》。很有点反转剧的风范。
在我以为是情色片的时候它走向了喜剧片,在我笑得喷饭时候又急转直下,成为脊背发毛的恐怖片。。。
横生的枝节总是在我料想之外。最近blow job 貌似很盛行(想想那几百张艳照。。。+_+)
改动最大的是《增值》,汶哥以本色出现,娱乐圈中人也定期到酒店享受特殊服务,他们把这种业务叫做“看车”。
从来没见过那拉皮条的,只用电话联系,得知房间号码后直接从停车场上去,最后把钱给小姐即可。整个过程滴水不漏。
汶哥这次看的是河南车,三点全露,所以被删了不少。
在我看来却是表现她职业素养的必要情节,很真实。
连汶哥那种肥胖成一块猪油的身躯也勇敢登场。
如果加上《不可抗力》,这三个故事的主题全是sex,黄色笑话粗口满天,《德雅星》还有敏感的政治元素,所以看和谐版基本上如白开水。
如今身份是监制的汶哥就说:
"有国内资金就会有很多限制,学生谈恋爱不行、有鬼不行、有妓女不行、有婚外情不行、谈性的不行,而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所以不能拍的全都拍了。。。
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市场做这些好兴奋。不做不行。"
看来他早就认清大陆片审剪刀组的一贯作风,当了两部片的监制自然也比当演员时更长袖善舞。
而对喜欢文艺片的女生来说,《大头阿慧》不可不看。
女生之间即使感情相投,爱情来了还是两三天就要散。
如果有个初中毕业的修车房文身仔来追你,你问我意见,我一定会反对。
他衬不上你,他养不活你,他带不出门。
但是阿琪没有。
对大头阿慧而言,阿琪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可是对阿琪来说,阿慧只是她众多大头朋友中的一位。
因为怕阿慧事事烦她,所以随口说好。后来阿慧怀孕,想堕胎找她借钱,她也因为要和男友旅游,劝说她与文身仔结婚生下孩子。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结婚后文身仔性情大变,打拼事业并且一帆风顺,阿慧又生一胎。
而阿琪在旅行中怀孕后被抛弃,成了未婚妈妈。
到了这个份上,你一定以为我要讨论人生际遇的主题。
其实不是,我想说很欣赏阿琪,落魄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傲气。
或许心中有恨,一看到阿慧就牵扯出过往的种种记忆,所以不接受她的任何恩惠。
她独立,不愿事事帮忙,也不会麻烦别人,或许不那么光明,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
所以看到阿慧在同学会硬拉她上台合唱,一再热泪盈眶地感谢自己的幸福都是她给的,我说不出的厌烦。
老天爱笨小孩,但也不用没头脑地往落魄的人伤口上撒盐。
里面有很多细节,上了30的香港人会有共鸣。
比如找号码点歌唱卡拉OK,陈百强,港姐选美,说堕胎一定是到官涌,在学校要看《好时代》看《YES》,蓝色校裙,ETC提款卡。。。
这些碎片浸润在港岛上,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人也会有感觉。
所以忍不住在blog背景音乐里加上一首《再见puppy love》
4 ) 再见puppy love—再见
2008-3-22
彭导的片子总是值得期待,很早便知道了这七个小故事,却未料到会对其中一个一见钟情。
是的,对这样的故事,没有抵抗力。
邓丽欣演的阿琪,只是小小的自私了一下,没有把存款借给阿慧去堕胎。
分叉便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看,喜欢的倒是阿慧,喜欢她的单纯,喜欢她的纯真,喜欢她和穷小子的爱情。
和之后的越来越好。
但是邓丽欣让我动容。
很多人说,这是个关于嫉妒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阿琪当时如果吧钱借给了阿慧,结局会如何?
聪明的阿琪,可怜的阿琪。
打动我的是她听到Danny死去时候的在自家沙发上哭的不可抑制。
她本可以活得更好。
但是绝对不关那5000块的事情。
浓缩在30分钟的影片里,阿琪自主,阿琪聪明,阿琪痴情,阿琪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她其实也不成熟,自以为是的聪明,其实不过就是小大人。
阿强的出生,长大,一定也给阿琪带来欢乐了。
但在这30分钟里,彭导给了阿琪苍凉的姿势。
邓丽欣哭得真实。
哭得我心里难过。
性格决定命运。
阿琪嫉妒阿慧么?
就算是,为什么不可以?可是,我认为那不是。
她望住阿慧的眼神里,有太多的意味。
她的青春,阿慧的青春,她的现在,阿慧的现在。
总是喜欢“我想成为的人”。不理将来,却得到将来的阿慧。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我似阿琪。
于是我心里是知道的,当puppy love再唱起时,她对阿慧更多更多的,是不可言说的羡慕。
她知道她不能。曾听过一句话,嫉妒是我的力量。
嫉妒是一种力量,但是阿琪,已经丧失了这种力量。远远的站在阿慧身边,却似站的很遥远。
爱着大头阿慧,喜欢她的装扮,笑容,和在车底下与飞鹰谈恋爱的桥段。
也爱着阿琪,心疼她。
一个是我想成为的人,一个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
没法用言语形容对这个短篇的复杂感受,怀旧、同窗、命运、抉择、太多关键词让我对这个故事拿得起放不下。
豆瓣上有同我一样对这30分钟有执念人写了关于它的评论,她是Danny的fans。
她应该比我多更多感触。
流行歌手与歌曲的意义便在于此。
这几日天天听Danny的这首再见puppy love。每次听到欢快的曲调,心情竟无限复杂。
5 ) 疏乎厘《破事兒》
無所事事的節日來了
無所事事的情侶
原也沒話要說
點一份香橙疏乎厘
入口都化清風
在污濁暖化的城市裡
彭浩翔的《破事兒》,腳本是彭氏二十出頭「悠閒好年華」的短篇小說,氣味果然清新。青春電影不斷脫衣,不脫也只穿T恤校服等等,「破事兒」說髒說性說殺人輕輕巧巧,雖也是靠卡士吃飯,到底放下一身沉甸甸的聖誕老人裝扮,在聖誕檔期的大片裡自個兒哼歌。離場時有人笑罵是爛電影,我倒覺得是不錯甜品。可憐是也許大部分人習慣了格套性敘事,連小品也不懂欣賞,我卻重溫了小時看趙良駿《新同居時代》的愉悅。
電影由幾個短篇組成,大群英皇青春明星助陣,大概猜知畫面好看,MTV風格剪接挑起大樑,一種不算期望的預期——實在不能是看演技的。具內涵性的演員較多發揮,但陳奕迅還是差一點。出乎意料的是鄧麗欣表現突出,不是說那場生硬的哭戲,而是欲語還休裡竟真的有背面敷粉的滄桑委屈,甚有說服力,對白也唸出八十年代口吻(相較起來阿嬌再卡通化也還是演唱會的偶像)。「不可抗力」一段,加入心理醫生林海峰的旁白和幻想的青年男女,反而真實動人,電影的設置更勝小說一籌:夫妻二人只能在外人的旁白和青春的幻想中直面「性」這真實的關係,疏離感更有說服力。「Junior」又狠狠調侃年輕人,《AV》以來有何推進?網上有影評說看不懂「德雅星」一段,lomo框和過度的沙龍畫面 ,唉我覺得那已經是很明顯的反諷了,真是大家太習慣廣告的人工美化嗎?最是我心頭好的杜汶澤一段竟顯凝滯,肉帛相見不是坦白亦無助婉約,彷彿對於彭浩翔來說,節奏快還是比慢容易得多,寫壞男人遠勝於寫良心。唉唉我還是想看見彭浩翔更懂得表達良心。
6 ) 愁苦啊愁苦
遇见破事儿的时候,我们面对着这一堆烂摊子,就会很愁苦。
愁苦的姜太公钓鱼玩儿,愁苦的周文王摆八卦玩儿,愁苦的陈冠希自拍玩儿,如果愁苦的我们,周围没有河呀池塘啊之类能钓鱼的地方家里也没有回形针啊大头针之类的东西,没有很深的玩乌龟壳的造诣,也不会把自己私生活公诸于众的话,我们大概就只能看电影玩儿了。
至于看什么样的电影这件事情,就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一是你肯定找不到100%就是自己要看的电影,二是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看的究竟是什么。媒体的引导作用也就在这里,当然,这个假设对以电影为业,对所有电影抱有强迫性观看症状的评论界人士完全不适用。昨天看了彭浩翔的《破事儿》,开头字幕写:
“尘世有几许事可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
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
靠,我还以为接下来响起的背景音乐应该是87年某部经典电视剧插曲《好了歌》咧,谁知道接下来的镜头那么生猛,呃,不管怎么说,配合吃东西和消化的某地界儿就很有点不适的感觉。
故事一是不和谐的夫妻X生活。男受访者还是个为其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教授,在跟妻子行 房时为了延时哼唱IQ博士(IQ博士就是阿拉蕾,地球人都知道)的主题曲,女的好不容易快要高潮了听到耳边响起的卡哇伊音乐之后%¥!……%×
故事二表现形式是港片里面很常见的帅哥美女以泡吧作为夜生活并且展开对话的场景,聊天话题概括起来说的话也是蛮正经:男青年在美女面前夸夸其谈自己有公德心的优点,只要他不举那个让人囧到家的example进行说明那就万事大吉。话说回来,这个片子是早在艳照门之前就已经上映了的,至少表现形式上比艳照门事件要隐晦得多。我上面所说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感觉不适,大部分原因都在这里。至于具体是什么,看过也就知道了。
故事三,呃,沿用已经过气但是曾经很流行的一个句式来进行说明吧:一次口 交引起的血案。光血案还不算完,后面还有港片式的灵异事件发生哦,恐怖片爱好者如我,当最喜欢这个片段。对香港恐怖片不熟的同学们请看咒怨1,2,卡到阴以及驱魔人等等,这个就不多说啦。
故事四用怀旧镜头处理了一个星球的命名权,星球命名权诶同志们!你们真的都应该亲眼看看,去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时刻的诞生。
故事五里面有阿娇,有传说中她的绯闻男友麦浚龙。当然咯,那时候艳照门事件尚未发生。两人还可以在故事里面扮演一对小情侣和气生财,然后故事也比较简单,明线是两个少女对于人生,主要是对感情里面发生的同样事情的抉择(怎么说得好像失足似的),暗线是陈百强从当红到突然逝世(这里面难免会被喜欢拔高的人说出一点儿象征意义)。至于更深的意味,自己体会去吧。
故事六是杜汶泽嫖妓的温馨过程。本来按照前面的模式推断的话,我还以为电话充值成功之后会有灵异事件发生呢,结果没有。第一觉得自己被导演玩弄了=_=!!(不过想起来被玩弄的不止是我一个,还有用来回题的现在好肥的陈奕迅,心理也就平衡了。)然后当然更多的还是出人意料:一波三折之后回归平淡,也是会让人想不到的哦~
故事七,呼呼,终于写到最后一个了!可是,我忘了到底是什么了……(扑通!)……啊,对了,想起来了,有冯小刚出场的部分怎么能忘记呢?1.国语和粤语的对话很搞笑。有点儿怀疑没有翻译他俩究竟是怎样听懂的;2.余文乐的扮相很像张震岳,一开始没认出来;3.还是余文乐,怎么都觉得跟《江湖》里面的青年刘德华有一拼,只不过是个无厘头版;4.还是余文乐,还是跟《江湖》一样执着于女人身上,接到女友(应该是吧,总不会是老 母……)电话竟然连完成任务都忘了就走掉了;5.如果那个杀人俱乐部的赠品,免费被杀的家伙是由彭浩翔自己出演的话,大概就更传神了吧。
就是这些破事儿,可愁死我了。
自从《出埃及记》,我完全被彭浩翔迷住,如果一件事情过分荒唐,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如开篇那幅古典油画,色调温暖,紧接却现蛙人肆意殴打囚徒,我后悔当时我在吃中饭,后来全部倒掉,轻呕之感。再到《破事儿》,他人亦已歌,而我并未尽余悲。
这是一部我看着彭浩翔折腾出来的片子。从发端到杀青,他都在Blog上若无其事、随随便便地提过。没想到很快就出来了,还是在《出埃及记》刚出来没几个月的时候。彭讲故事的能力向来教人放心,杜汶泽陈奕迅也轻车熟路,就连钟欣桐,这次都竟然还不错了。玩一样的电影,玩一样地看完,彭怪鸡随心所欲。大丈夫、买凶拍人VS尊尼亚、AVVS增值、出埃及记VS做节,彭在这里一直都在向自己致敬。(只是奇怪,我看的是5个故事版)(3月30日,终于看到7个故事版本)
还不错,好多个小短片
似乎每个故事都在暗示什么,仔细想想,有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
冯小刚实在是太搞笑了。
破事儿~圈子绕的不错。
不可抗力:离我的生活有点远;公德心:我正想拿东西吃,然后就赶紧放下了;做节:荒谬的真实,搞笑至极;德雅星:浪漫的谎言;大头阿慧:生活就是这般不可思议,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未来会如何?增值:普通的嫖妓,却看见人情所在;尊尼达:买凶杀人但不需要在拍人了!彭浩翔的破事儿,感觉还不错的啦!
杜汶澤一起那北妹正點啊我喜歡......“再見puppy love”幾puppy幾動人~(danny a~)....肥彭你真的好香港人..
就觉得JUNO还行片名还行
一头一尾还不错。被那个一碗牛腩面的故事打动到爆,太TMD俗世中的苍凉了。。。
38053
导演相当强大,影片十分隐晦,总觉得是在暗示什么东西。该有的不该有的全有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堆的破事堆积而成的,莫名其妙还有些神经质。要跟随这样的脚步前进,非得要自己弄的与时俱进不可。我本来在写观后感,突然停电了,马上又来了,结果写的完全不一样了,你说这算不算一件破事呢?那我们破罐子破摔得了~还要膜拜一下导演的洞察力和引申力,因为与YZM扯上关系,显得更加的讽刺。
都熟人
做节,从情色片到喜剧片最后变成恐怖片....大头阿慧很有感触,人生的际遇是算不来的...还是随波逐流的好...
最爱仍是大头阿慧那个
被噎死那个故事,很有爱~
真真的不知所雲
生命中不能没有高档冷笑话
电影恰如其名,就是一堆破事儿!
有佳句无佳篇,而且恶趣味很浓重,很多地方刻意地流露咸湿感,有几段通达一些共情然而总规整不出一个核心的命题,虽然不要求达到《性、谎言与录像带》的洁净感,但彭浩翔老绕着下三路走算不上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