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部让我纠结是否要介绍给身边外地女孩看的片
对于《鮀恋》,很久以前就开始关注了,时间太长,以至于有时会担心是否夭折。终于庆幸,最近看了试映版,故事是由女主角的寻情开始,她到陌生的城市,寻找有关于他的一切,穿插讲述了两段感情的纠葛。一句“你是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道出了多少因地域偏见而分手的情侣们的心酸。
这话厉害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一个听起来挺无聊的问题。我是否要介绍给身边的外地女孩子看?当然哥们作为潮汕男人,秉承父母和潮汕家庭传统,以找潮汕女生为首要目标。可是,在外读书这么多年,见过不少挺好的外地女孩子,甚至有时会发自内心觉得外省女孩子也有她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好比说剧里的心蕊,她坚强、甜美,重要的是她还不是一味的顺从你,偶尔有点小性子。更要命的是,这个长相甜美思想独立的女生还为你跑到汕头生活,男同胞们懂的啦。另外按照达尔文进化论,距离越远结合后代越优异,比如混血儿。(纯属科学理论)
ps 哥们以上言论绝对不是说潮汕女生不好,也不鼓吹找哪种女生最好,最多说明两者各有千秋。
说个题外话,咱们大潮汕的团结性和地域自豪感真心没话说,害我在这纠结,怕广大热爱家乡的同胞们误会我吃里爬外。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就一部片,至于吗?不得不承认它真的害我纠结了一下。
扯远了~
就说我自己身边的情况,现在大家出外读书多了,不小心交往到外地的,也越来越正常了。那现实情况是怎么样呢?还真跟剧情里面所展现的差不多,你能想到的困难心酸都有了。
我记得我一哥们找的一个外省的,他爸妈死活不给。他们后来确实是分了,但是我哥们真是太痴情了,现在三十几还单身一人。
而且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交往过外地人的,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如果不是父母强烈撮合,他们依旧会找外地人为伴侣。
这一点有待考究。
片子里心蕊来到汕头后,感叹潮汕话让她每天都像生活在遥远的国度。哥们原先在上海呆过几年,也过过听不懂本地方言的生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真有点感动。还真的发自内心希望这个苏州姑娘和林奕新有好结果,无奈没看到结局,等看结局!
2 ) 引用电影最后一句话; 献给勇敢直面平凡的人!
通过自己看片+其他人影评+自己胡思乱想+跟编剧的深度小沟通,所以有了以下这堆不知道叫不叫故事线的东西。
首先,故事应该是从女主角心蕊的角度讲的,是个倒叙。影片一开始苏州女子心蕊来到男主角生活的潮汕,希望通过了解这个地方来了解他的过去。
然后故事就进入男主角的高中时期了。男主角奕新在高中有个心仪的女生叫梦洁,在他眼里梦洁就跟刘亦菲一样,是他的女神。基本上属于大部分人可能会有的情况。奕新偷撕梦洁的相片被主任追,被主任教训,最后通过同学(这是 大boss)和梦洁联系。中间电影为了好看,穿插了一些有意思的龙套和剧情。比如,我比较喜欢的“你怎么不去死”的天才同学。
接下来,要到高考了,梦洁说要考中大,不想读师范。又是很多人的想法,不想读师范。于是,奕新报了师范,结果梦洁去了杭州。
奕新在渡口等待梦洁不来,笔掉在公车上是否暗示了他们应该不会在一起?、?
上了大学,一起来就一封奕新写给梦洁的书信,他俩依旧保持着联系,只是没有说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梦洁写给奕新2封书信的内容没有,我仔细琢磨了一下。
第一次,梦洁听说奕新要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她说自己并不喜欢,更喜欢《红玫瑰白玫瑰》【小范围思想分歧】
第二次,梦洁说奕新寄给她的文章,她觉得太深奥,看不懂【大规模思想分歧】
第三次,梦洁说自己当初不想报师范现在想考教师证,然后换了演员。梦洁变得成熟看起来已经不太单纯。这样的人物变化,也许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变化?反正,一句话,梦洁已经不是原来奕新心里的乖乖女梦洁了。也注定了,奕新一定不会选择梦洁。
回到奕新刚上大学,奕新迎来了新的世界,有了新的同学,新的空间,新的视眼。就像他自己说的,世俗改变了他。他也迎来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女主角苏心蕊
他们通过试验舞台剧男女主角相识,喜欢看“两小无猜”这种类型的电影。
【认出3部片。《两小无猜》《怦然心动》《小情人》】其他几部不认识
很自然,他们产生了互相的爱慕,也可能是对彼此都感兴趣。接着,男主角还展现了一些理性分析能力,男人魅力神马的,女主就坚定的爱上了他。在和女主的对话中,就是讲述是否去北京的问题上,可以看出男主很想留在外面的。
到这个阶段要说下,男主的家庭。高中阶段可以看出,男主爸爸身体不好,估计应该是长久住院型,男主妈妈是典型的潮汕勤劳妇女,照看2个孩子照看铺子(男主家开了间杂货店,小卖部)。当大学看似你侬我侬的时候,父亲病重,男主回家探病。男主在陪妈妈拜神的时候遇见老同学(隔壁班班花),隔壁班班花开始述说梦洁的改变还要了奕新的电话,奕新对待别人说梦洁的坏话表现得还是挺绅士风度的,帮她圆了一下。可以看出,男主虽然不再爱梦洁,或许忘不了过去的美好,还是蛮爱护梦洁的。这就是“一起长大”的好处了。
然后,接下来,妈妈来了,很自然看到女同学会想到奕新的“终身大事”,就叮嘱奕新不要找外省的,要看八字什么的。这个地方很多人笑了,当然我想大家是会心一笑,潮汕普遍存在的现象
非潮汕人会吐槽潮汕人封建,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我认为这算是潮汕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吧。当然,其实现在也不是所有家庭都会这样,片子里只能算一部分潮汕家庭的缩影吧。
作为孝顺的潮汕男人,奕新肯定也是受到影响了,所以当心蕊问奕新说,为什么不接受她?是不是只有同样文化地域背景的女孩儿才能融入他的家庭。奕新没有给明确答案,但从奕新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难启齿,或者说他在某一程度上是认同这个观点,毕竟母亲说不想找外地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以后是要照顾妈妈和妹妹的,所以不能随便乱下决定。这点我很欣赏他,至少不像一些男人看到美女就想着先谈谈玩玩再说,可以看出奕新对待心蕊或者对待情感是个负责任认真的男人。他没有明确的答复心蕊,或者看似很回避的答复,其实是对心蕊的一种保护。毕竟,让一个苏州的温室花朵植入他这种略显普通的潮汕家庭,他觉得心蕊会受委屈。
而,作为心蕊,她好像误会了,她以为奕新在乎的是远方的梦洁。所以,她问奕新,一起长大很重要么,
我想告诉心蕊,一起长大真的很重要,这是先入为主的,你抗争不了。可是,你错了,你太低估自己了,你虽然没有先入为主,但你后来居上。你让他为你动容,甚至让他为你烦恼,甚至让他不忍伤害你。而且,他说:他对梦洁不是爱。我想他说的是真的,没有任何欺骗。就像他后面自己说,他喜欢的也许只是当时的懵懂的初恋,而不是梦洁具体这个人吧。
看完片子,特别是听到片尾,奕新内心的独白,他说他愿意把心蕊永远放在心底。来回想这个场景,就特别感动。这就是爱吧,太沉重的爱,太深情的爱。可是为什么要有误会,也许梁静茹《勇气》那首歌唱得好,我们都需要勇气。假如没有那么多负重,是不是能够长相厮守。可是,没有。
奕新选择了拒绝心蕊。
然后片子回到了片头的场景。心蕊来到了奕新的家乡,希望通过在这里生活下来,寻找答案。
小篇幅讲了心蕊在汕头生活的艰辛。一首《血》又把时间拉回到奕新拒绝心蕊的那个时间点,就是剧场奕新离开的时间点。奕新说自己后悔了,可以看出心蕊确实对他是重要的。
接下来,爸爸居然去世了!所以,这也应该是奕新没有立即去找回心蕊的原因吧。
在家办完丧事,奕新准备回广州,在汕头街头偶遇了心蕊。两个分开的线又交织在一起,奕新最终和心蕊确立了关系。
然后他俩回到广州生活,从心蕊在咖啡厅打电话给奕新中出现了小蛮腰猜测。时间应该是在毕业后了。
本来准备赴心蕊约的奕新,突然发现有人敲门(梦洁来了),结果爽约了。【第一次爽约】
梦洁似乎过得很不好,这点应该和她可悲的身世有关。高中时期,妹妹对奕新说到梦洁不是亲生,还有妈妈说到梦洁父母不爱她什么的。
从梦洁来找奕新看出,她应该属于习惯性依赖奕新的人。
但是作为女性,我想说我很不欣赏这种行为,首先,不管你是不是对方的女神,请不要干扰别人的生活。特别是你不确定你要不要跟那个男人的时候,就不要乱给机会。
接下来,奕新因为工作忙,各种原因,爽了心蕊3次约。
心蕊当初会起疑,于是,她发现了梦洁住在奕新家里。
心蕊愤怒了,但是她的愤怒是无声的。我想这是绝望吧,想想为了一个男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居然还是这个结果,就像她对服务生说的,为了奕新做出了很多牺牲,却比不上一个“一起长大”,平时不在,也不关心奕新的梦洁,真够痛心的,所以,她决定走得干净。也没有像平时电影电视剧那样,大哭大闹,或者责备男人,就是一声不吭的走了。
挺欣赏她的举动的,起码作为女人来说在男人面前有尊严不难看。
然后,中间有小段奕新和梦洁的对话。我估计应该是素材剪断的原因,可能有些人会看的觉得跳。我估计应该是,梦洁偷听到奕新和心蕊的电话,也知道对方不再有自己了,然后瞬间对奕新没有热情了。然后两人彻底扯完,一起回了汕头,做了了断。
回到家的奕新,开始想方设法说服母亲和爷爷,自己想去苏州发展,可见他多么想追回心蕊。假如不是家庭的羁绊,也许他后来一定会义无反顾的追去苏州,然后陪在心蕊身边,陪她到永远,用他的行动弥补心蕊的一切。但是现实是,他不可能走。作为独子的他,应该被家庭深深羁绊住了。
最后,他当了一名公务员,每天过着无聊琐碎的生活。
太痛心了,当初那个清高阳光的少年,那个和心蕊一起奔跑一起看海的年轻人,就这样每天听着街坊投诉,处理各种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一生。
在这一刻,我多么希望谁能帮帮他,让他和心蕊再相见。或者心蕊能够再次给他带来爱和希望。可是,没有。
最后,他居然和一个本来无关紧要,也就是前面那个邮递员(帮他高中给梦洁传递纸条的女孩儿)在一起了。太痛心了,生活太残忍了,总是让有情人不能相守。最后他不再写清高的文字,不再愤青,不再活力,然后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无力了。
也许用电影最好不过: 献给勇敢直面平凡的人!
3 ) 我们的感情,厚于电影——观《鮀·恋》60分钟试映有感
我喜欢试映会那天,门口宣传板上那句话:“一直以来的这种坚持,走到了最后。”浮躁社会里,少有的坚定执拗,被一帮80后年轻人诠释的很彻底,因了几个激荡人心的标签或字眼——“全体非专业、历时3年、自筹资金、回溯青春、留住这个城市的回忆”——让许多人还未目睹一个电影画面,心里就已经生发出温暖和感动。我总感觉这就是《鮀·恋》这部电影带给所有汕头人最初的触动心弦的感觉。
许多的人,期待了3年,其中最幸运的少数人,等来了60分钟的试映影片。那天我坐在小小的试映厅,主持人的声音响起,灯光暗下来,梦想和青春被一再撩拨,一种很奇怪的情绪在发酵和蔓延,是温暖、青涩,是按耐不住又无处诉说的淡淡忧伤,是对旧时光的眷恋,是对沉淀在这座城爱与忧的纠结,其中应该还夹杂着不可名状的对追梦团队的赞叹和向往。就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带领我们在现实和电影画面间交叉穿行。礐石轮渡的汽笛声、如火红棉、摇曳烛光、锣鼓声起……我会偷偷告诉你,直到心蕊一直重复那句:“是不是只有同样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在一瞬间让我掉下泪来。我们好似看的不是电影,一幕幕回放的是我们的过去。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午后校园广播里青春跳跃的音乐,课堂上的秘密纸条,还有青春年少懵懂的心动和深情……哈妮说她看前半段,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那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校园生活;中年导演说他记忆深刻的是奕新兄妹坐在门口吃草粿/龟苓膏的那个平实场景,还有奕新和爷爷一起并排走远的背影,那么生活化就像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我,感同身受地被不同地域文化的情感纠结紧紧抓住……有那么一刻,我想我们都是带着厚于故事原本情感脉络的感情在看电影,我们不断在熟悉的画面里切入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我甚至觉得不是电影故事在带我们去感受青春、回望过去,反而是人们对这座城的深情对旧时光的怀念对这个追梦团队的感动促使我们那么用力地去关注这个影片,去细细品味这个艰辛过程中的每一个切面,情感的推动力到了这一刻大过了影片带来的冲击感,就像编剧业青曾经说的:““电影里的情节,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是发生在不同年轻人身上的集合体。”所以我们在充盈心间的感动和温暖中,各自找到了故事里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真实的回忆。是这座城市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过去留给我们的不能磨灭难以忘却深入骨髓温暖人心的记忆碎片。只是有时我们迷失了,忽略了。以为自己不记得了。以为自己是不爱这里的。
现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一部本土电影,我们在讨论追梦的青年。不断的、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电影的上映,除了想一睹里面潮汕元素的诠释之外,我感觉另一种更实诚的情绪是,他们是想见证“一群追梦青年历经3年千辛万苦的成果是什么样的”。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它是好的,因为那些坚持的过程,更像一部写实的纪录片,给了年轻的浮于燥世的我们鼓励和信念,当然结果最好也是美好的、成功的,那样,让所有摇摆的、迷茫的人相信坚持、相信自己、相信一些美好的与钱财奢华无关的东西,叫“梦想可以实现”。
电影结束之后,人员各自散去,主创人员在收拾会场,合力把桌子搬进去,一起挤电梯,一起意气风发地走在路上,那一瞬间,i我恍惚感觉这也是电影里的画面,那种温暖感动的力量在这个秋意渐浓的黄昏微微震荡。末了,我必须诚实地说道,不能因为它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冲击,就抹去有待完善的部分,60分钟的试映,未完待续,在我看来,它确确实实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它也还有生涩、不自然的片段,没有成熟到无可挑剔,它比业余制作好太多,它还在向一部成熟影片迈进的征程上,,但它已经具备好电影的力量,电影无非就是引起观者的共鸣,让我们有所感悟,定省自身。如今看来,它也已经超脱了一部电影自身的意义,除了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情感的冲击之外,它的象征意义也被反复讨论,影视人认为这是撕开了汕头本土电影拍摄的第一个口子,让这个被视为文艺沙漠的城市出现了一片绿洲,盖起了第一个小房子,又或者换一个角度,如导演智敏所说,“到后来,我们更想说的不是如何拍电影,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勇敢地去追寻梦想。”《鮀·恋》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它温暖人心的力量,更依附于它背后年轻的团队的执着信念和追梦勇气。
(写于2012年10月28日 夜)
4 ) 切身体会《鮀恋》拍摄
尽管是后来才加入电影的拍摄,但是我错过的情节不多。并不专业的操作,让我们吃了许多苦口,但我们都是在困难中找寻解决方法,因此学到了很多很多。尽管我是负责配乐的人员,却经常跟导演编剧混在一块,讨论演员讨论剧本,这部电影之所以拍了这么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重新拍,尽力做好每个步骤!这部电影是我们从菜鸟向专业进步过程的产物,是我们一群追梦人共同孕育的“孩子”。追梦的旅途,从不停歇……
5 ) 鮀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以前看别的电影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上星期看完鮀恋之后却让我有了打开电脑留下感想的冲动。我不是一个潮汕人,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家庭的羁绊,爱情的抉择,现实的无奈,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文笔不好,就随便写一点感想。
奕新走过了青涩懵懂的青春,把他心中的梦洁留在了那段时光里。走过了逐渐懂事的大学,把心蕊留在了那段时光里。青春莽撞后,和曾经不起眼的普通的女孩晓楠在一起了。想到这里,觉得结局不免有些残酷,但这恰恰就是现实的写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沉醉过,执着过,迷惘过,然后选了一条普普通通的路,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普普通通的快乐或是痛苦。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突然回想起曾经你暗恋过的女孩,想起你曾经执着过的梦想,想起一段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的恋情,想起逐渐在你世界里褪色的人或事,你可能只会笑一笑,便把他们搁置在记忆的深处。
我觉得鮀恋已经并不是潮汕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发生在这一个特定地方的青春。可能潮汕人看到里面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会心生感触,泪流满面,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无法看懂其中的苦涩。
其实我非常佩服心蕊,她虽然是一个女孩,但是为了不确定的爱情可以付出那么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认识他的城市。可以为他改变,为他牺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周末没事做去参加了一个小型比赛,遇见了W,她是汕头的。当时她穿着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扎着马尾辫,带着黑框眼镜,在走廊上打电话通知报了名参赛的人。从侧面看过去有点可爱,有点傻。W并不是很漂亮,但是却给我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很舒服。自从那以后,我偶尔会在她的微博上留言,qq上聊一下天,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追。我一直都尝试着去了解W,听她喜欢听的歌,看她喜欢的动画,了解她长大的环境。这次去看鮀恋也是找了个借口跟她一起去的,结束之后有一种寒假就一个人去汕头的冲动。就在前天,晚上11点过的时候,我和朋友约出去骑车,经过宿舍的时候看到了她和她前男友走在一起,然后就想着,这个故事应该有结局了。
6 ) 最纯净的小清新!
你能相信现在还有一部片纯净到连牵手镜头都很少吗?或许因为现在各种无底线无下限的东西多了,突然出现一碗清汤白豆腐,不得不让你喜欢得不得了。真是清新得一塌糊涂啊。
从导演的叙事风格来看,他肯定是个台湾新电影的痴迷者,至少是侯孝贤、杨昌德、魏德圣、吴念真之流的粉丝!
故事非常朴实真实,看似波澜不惊却意味深长!很多画面桥段都能让你想到自己的人生,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总体上是属于,看后回味型的片子。
当然,假如你是美剧商业大片的爱好者,喜欢大悲大喜一惊一乍的,我劝你不要看了。侯孝贤、杨昌德之流的片子都是爱看的人爱之入骨,爱得醉生梦死,不得自拔。不爱的人觉得平平淡淡,昏昏欲睡。
从片子本身来看,导演手里拿到的资源还是太局限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催。可以看出导演花了很多心思来规避自己的先天条件的不足,场地的限制、人员的调度困难。
比如高中的来说,导演可能没办法调度大批学生的剧情,所以选择了很多巧妙的剧情设计,把故事的主线相当清晰地压在了课堂以外的少年成长烦恼上!从个人关怀的角度去折射整个青春期的烦恼!
同样在中大的部分,估计导演申请不到更加给力的场地。所以用了很多跳跃式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的方式,都是很有意思的处理!
如果说这部片有专业电影难媲美的地方,它的电影原声带,我相信是其一。纵观当今中国数字电影,其实能够创造真正交响原声带的电影很少很少,很多电影甚至都不用原创,去盗版日韩的音乐。
其二、剧本。这是一部非常干净真挚的剧本。看过60分钟的试映后,很多场景的话语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也许不能说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而是说,你的生活中本来有这个味道,这个剧本让它们一股脑的跑了出来,是你生活中的自己感动了自己!而,电影成功之处正在这里,无论它是不是剧情本身感动,至少它确实做到让你感动,而且是无法磨灭的感动到你的内心。
第三,不得不说导演挑选演员的独到之处。这些非专业的演员虽然没有表演的技巧但是他们却是用自己的生活原态展现了片子的内容。正是因为他们是本色的,没有了虚情假意才让你会错觉这也许是真实的!
这点应该也是受到侯孝贤这一类导演的影响,尽量让片子看不出表演的成分在!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片子,它虽然有青涩地方,但它让绝对不能让你选择去错过它!
另外,真的很欣赏他们勇敢地做自己,特别是在汕头这个看似缓慢、循规蹈矩的城市!
没有选择的人生
太过于贴近生活,平淡与琐碎,美好只停留在那个青涩的年代。
拍得有点像潮汕版的《那些年》,看这部电影时的心情完全和其它时候不同。有机会了解到潮汕文化,电影每到对白精彩之处场内都有人鼓掌叫好笑声阵阵,是消除潮汕佬和外省仔之间隔阂屏障的好平台。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但是感触好深 很多场景真的很熟悉 比如说男主角的妈妈对他儿子说找女朋友不要找外省的(其实不是指广东省而是指只能找潮汕人)比如说那些喝茶求神的片段。最后在经历了不同的女孩之后男主角最后选择的是潮汕女孩 这就是命运使然 关于某种风俗的根深蒂固 真的不是我们个人意愿能改编的
这部电影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妄下定论。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期待有人能拍出更好的片子。
除了主角说普通话时特感觉像在诗朗诵的说,其他的蛮精彩,有很多笑点与泪点。
之前不想看,现在自己来到别的城市之后才发现对潮汕有多眷念。快快上映吧!!好歹我也在里面当过背景
我在这儿等着你上映啊~~
8.4是怎么出来的
看完《恋恋风尘》之后看的,发现有很多向其学习(致敬)的镜头,例如男主角在田园中跟爷爷说话。希望有多一点用闽南话拍摄的电影。导演很用心,谢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很好。
汕头版,那些年
好有勇气
超级期待啊!!!
好多内容都被快进忽略掉了,不过感觉还可以,比较真实。
青春时候的恋爱说多了满满都是泪。
旁白略囧,慢镜略装,苏州姑娘长得巴蜀风情,却也有这么一些细节令我忆起一些往事,或者只是那些配乐拨动了我这锈迹斑斑的心弦吧
给个鼓励性的三星,除了有植入一些潮汕风俗民情外,其他都是网剧水平。
对白不像电影中的语言,略显生硬不接地气。
居然是在投毒事件知道这部电影的- -问老爷、八字、圣杯、金中、对父母的听从、排外、潮剧、牛肉丸粿条汤、薄壳等等这些传统的潮汕东西,外人是无法理解的。尽管剧情不足、剪辑混乱、演技生涩,但我还是被它的诚意打动。
熬着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