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洗骨,我觉得我终于明白了
-我们这是在清洗我们自己
-所谓的祖先,也是我们自己
太好了,想说的都在电影里。
观影感受:
以为是部悲情片,结果是爱情片;
以为是爱情片了,又发现是喜剧片。
被女婿逗乐得不行,喜剧演员太伟大了
爸爸的真挚怀念让脑海里涌现一句话——我爱你,直至你变成头骨的模样,这或许就是家人的意义❤️
首先表明态度:喜欢这部电影,很好看。先说一点没看懂的地方,孕妇临产时,要用剪刀剪开洞洞,如此隐私的事,为何不安排孕妇的丈夫操作(好歹是美发店长,使用剪刀娴熟),或者让孕妇的表姐动手,偏偏让孕妇的酒鬼父亲来做这事?酒鬼父亲手抖得我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导演为了拉进父女感情,生硬得安排这么一出,却没有合理的解释。 其实,4年的时间,尸体不会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样,只剩白骨如此干净,真实的情景虽不至于蛆虫横生,但也必是恶臭扑鼻。最后还是想说:不好的习俗,该抛弃就得抛弃,杠精们就别说“尊重习俗”这样的话了。人类有的部落还要把逝去的人的尸体吃掉,难道也该尊重?逝去的人就让他安安静静得在地下躺着吧,自然化解不更好吗?把逝去的尸体再刨出来,拿着骨头一根根洗掉上面的xx,不仅不尊重死者,而且真是恐怖的陋习。 我这人胆小,开篇看到死者蜷着腿“装”在小箱子里,我已经有恐惧感了。再到搬走坟穴石头时,镜头从穴内往外拍摄,又开始心悬起来。。。洗骨头时可真是让我不适。还好,感谢美发店店长和强势姑妈带来的笑点,否则我真是把这个当恐怖片看了
这部片是昨晚下班十一点开始看的,一开始有点惊悚。
拍摄到惠美子躺在棺材,脚是拱起来的,有种说不出的异样美感,棺材设计就是给人一种干净,原木的感觉。
镜头切换到,棺材前面,一碗饭,一杯酒,一双筷子,一炷香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老家的习俗
我是来自潮汕一个小村子,习俗非常多的一个,就像影片里,来自一个小岛的感觉,小村子其实也是相当于小岛。
村里的人统一一个姓,村子入口会有个村碑。
老家是有祠堂的,过年过节都聚在一起祭拜,如果有人过世,尸体是放在祠堂的。
从入祠堂开始,在尸体前面,是插着一炷香的,这柱香,相当于魂魄的寄居,必须轮流看守,不能灭,不能断,在灭之前要续。
小时候不懂这些习俗,虽然多多少少有去祭拜,但不是当事人,没有了解那么深、
后来了解这些程序,是因为家母过世时,一道道做过,才铭记于心。
影片当中,店长问,为什么要洗骨。
他笑着回答 习俗 因为是习俗
淳朴的传承 不问为什么 一代接一代 仪式,传承
更多是纪念逝去的亲人
要不是不时响起的冲绳三味线的音乐,简直无法把这部影片和冲绳联系上。逝去的母亲、迷失的父亲、怀孕的女儿等等,影片极力要冲击一下沉重的家族感,但是到最后还是很无力——既没有压迫感的人物冲突、也没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奥田瑛二、或者是情涩油腻的邪恶、或者是老谋深算的世故,在本片中都没有出现,仅仅保留了一如既往的酒鬼形象。另外,还是演员,形象要么普通要么丑陋,艺术就不能稍微高出一点生活吗,太窝心了。
影片中最动人的片段应该是惠美子安静优雅地躺在棺材里,被鲜花包围,圣洁而又端庄,优子就那么静静地注视着她的妈妈,仿佛是在看一个熟睡的人,洗骨带来的期待,或许让她总觉得惠美子并不是死了,而是短暂地离开。
我总觉得葬礼该是这样平静体面的。
可是死亡是一个名词,不是一个形容词。 洗骨是个古老而传统的习俗,并非是冲绳独有的丧葬仪式,《墨子•节葬下》言:“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大约这种方式古已有之,至今我们愈发无法直面死亡,更无法理解这种近似野蛮与灵异的行为,才变得带有些惊悚和骇人意味。
新城家的人,烂醉如泥的父亲信纲,承担家庭重任却经营婚姻失败的哥哥,优子才更像是领会洗骨真正含义的人,或许一个按部就班的乖乖女,反而会被生活推着走活得更任性,未婚先孕也没什么了不起,被村子里的人议论,也没什么了不起。
死去的人与远游的人的区别在于,即便你知道见面寥寥,远游的人总会有再见的一天,死去的人却永远地消失在了天地间,再也不会有重逢的那一天,更不会有任何重逢的期待。
生活一点都不浪漫,死去就是死去,就是在这个世界荡然无存了。下雨天时竹内结子也不会出现,倒转的晴天娃娃不会等来奇迹。
洗骨大约创造了一次人为的重逢,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打开棺木的那一瞬间,森森然的人骨依旧冲击巨大,新城家的人终于对惠美子的死亡有了更加真切直观的体会。 这是赤裸裸的伤痛,或许正是毫无生机令人毛骨悚然的骸骨,才把一切迷糊、幻想、期待、逃避拉入现实。
电影不出意外加入了大量喜剧因素,以此来冲淡笼罩着的死亡气氛。「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何其有限,以至于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都是这样,惠美子死去之时,电影开始,她就变成了一个符号,后来连符号也不见了。
我们或许从姑姑话里偶尔能瞥见惠美子与信纲几十年夫妻生活的一角。可惠美子依旧是失语的,她真的对自己的婚姻甘之如饴,还是生者对她浪漫、温柔的想象? 有些片段我甚至觉得,即便是亲人,在思念某个人的时候,或许他只是在思念他的过往,一切都很无力。越想找到关联,就发现失去的如此让人遗憾。
如果新城家的成长因为一个人这样铭心刻骨的死亡才得以实现,岂非太过惨烈?优子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城市探索着人生的可能,因为孤独而选择未婚先孕,哥哥一向要强,却在婚姻上失败了。
信纲在惠美子死后的四年间变成酒鬼,一个老年男人一生都没有承担起任何责任,配上影片逐渐荒唐滑稽的走向,在传承生命的妆点下,软弱无能了半生的男人竟然也能够得到救赎与和解。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惠美子成为一家人心中柔软的对象,或许优子后来会给她的孩子讲起惠美子的故事,带着淡淡的怅惘与怀念,当她们轻易谈起逝去的人,我会觉得好有勇气,她们一定是将过往的幸福放大了,美化了那些痛苦不堪,才会这样接受和回忆。否则,是连轻易触碰都不能。
人总是要不断自洽才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就如惠美子躺在棺材里温柔美貌如生,我们总是在不断打磨回忆与痛苦,以此才能继续寻找幸福活下去。
《洗骨》,就名字来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会在深更半夜出现一颗头骨轱辘轱辘滚进镜头的恐怖片。
恩...确实有白骨,但它真的不是恐怖片,不仅完全不吓人,甚至温馨到让人感动又不落家庭片的俗套。偶尔还会夹杂着诙谐的画面,让人在平静中忍俊不禁。
导演照屋年之的拍摄风格也跟随了传统的和风取景,每一帧都可以截成一张壁纸。
而为什么要给这么柔和的电影取一个这么惊悚的名字,电影也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这就是所谓的风俗。
这个骇人听闻的风俗在这座小岛传承了很久,是根据以前的二次土葬方法,将死去的亲人的尸体埋到岛的西边,等到尸体化作白骨之后,亲人们再次挖出尸骨进行清洗,这样才算做逝者真正与世间告别。这个风俗倒是有个好处,那便是给亲属们提供了很长的一段缓冲时间,让大家能够好好的与逝去的亲人告别,来与过往说再见。
可是这样的风俗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以它来做主题可能难以被理解,导演照屋年之也并没有明说这风俗是正确还是错误。
既然导演是以洗骨作为主体,又不是主讲洗骨,想要弄清楚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就要走进影片来具体的解读。
影片以一个嘈杂的葬礼为开端,而这个葬礼正是主人公的母亲惠美子。慧美子的去世给太多人带来了伤痛,可和忙前忙后的长子新城刚相比,女儿优子却沉默的跪在棺材旁边注视着自己母亲,她似乎还没有做好与惠美子告别的准备。
另一角的信纲躲在偏堂里,手里一直握着他给自己妻子买的发夹,他不想听前来祭奠的人安慰的话语,也不敢去面对惠美子不在了的事实。
然而在这伤痛之下也有着不同的杂音,不停讨要用餐后剩下的食物的邻居,对这个环境充满厌恶想要赶紧回家的儿媳妇,几分钟篇幅的葬礼便把人物的的性格和故事发展的样貌做了引导。
时间转到四年后,岛屿还是那座岛屿,蓝色的大海如四年前一样清爽,不同的是每个人发生的改变。
四年前还是少女的优子,在这次回岛之后,竟然成为了一个即将生产的孕妇。
没人听说关于她结婚的消息,更没人知道她什么时候怀的孕。原本还带着困意的信纲,在门被打开之后看到挺着大肚子,沐浴在夏季炙热阳光下的优子。
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的父亲,艰难的组织语言,结结巴巴的询问优子是怎么回事。而面对父亲信纲的一再追问,优子只能笑称说自己胖了,接着又说自己要出去散步以此来逃离父亲的追问。
谁曾想躲掉了信纲却没有躲过在海边遇到熟人,优子原本打算低着头装没听见走过去,谁知道乡亲特意停了电动车小跑追上来,不停的追问她什么时候结的婚,怀孕多久了,乃至在最后听说优子没有结婚的时候,露出了鄙夷的表情。
好不容易摆脱了乡亲的优子,仿佛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了起来。每个人都对她充满好奇,对她的事刨根问底,丝毫不去管这些问题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这种状态下的优子需要独处,需要理清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于是她选择了去海边的秋千静静心。
优子之所以选择这里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能是因为对于优子来说,秋千虽然没有生命,但对于她早已经密不可分的家庭成员之一了。它承载了小时候优子和新城刚之间的回忆,优子和母亲之间的回忆,惠美子和信纲之间的回忆。
对于现在内心彷徨的优子来说,可能只有小时候的回忆才能安抚现在这个因为不停地失去,而感到内心不安的自己。只有想到小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才会让她不再迷茫。
没什么比一家人共同面对困境解决问题更让人安心的事情了。
想明白了一切的优子,终于下定决心选择向家人坦白,因为在那个人生地不熟,令人不安的的大城市里,她是那么孤独又害怕,她竭尽全力的去生存但却什么都做不好,在这种无助的时候,店长就像一道阳光一样进入到她的生活里,面对自己温柔的店长,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喜欢上对方了,奈何店长太受欢迎,她怕店长被别人抢走,索性想到怀上店长孩子的这种危险办法。
然而,这一切不仅没能得到家人的支持,甚至还和他们大吵了一架。伤心欲绝的优子推开门就往外跑。担心自己女儿的信纲追了出去,却被自己女儿呵斥到无法反驳的地步。
信纲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可自从被朋友骗了破产之后,他就开始变得唯唯诺诺只会逃避,就像是他明明答应了会戒酒,却在这四年间因为思念而无法戒断,一直在靠酒来逃避。
信纲虽然不善言辞,也不善于表达内心,但他却默默的在身边多铺一床被子。
会把自己送给惠美子的第一份礼物发夹带在身边,而不舍放进棺材里。在当看到自己送给美惠子的礼物被优子戴在头上时,信纲恍惚以为是惠美子回来了。
对惠美子的思念导致了他愈演愈烈的酗酒,他借用酒精来让自己逃避现实,却给现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深夜醉酒的他一头栽在了地上,满头是血,这不得不让新城刚和优子两个人大半夜的把他送去诊所。醉醺醺的信纲在面对医生的询问也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他的两个孩子们都很优秀,脸上带着自豪的笑意,让旁边的新城刚看的不是滋味。
在信纲破产之后新城刚承担重任去还债,四年前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会为葬礼忙前忙后。
身为长子的他有责任心,引领着这个家前行,可这次回来之后却变成了看似最自以为是的人,他说怀着孕的优子给所有人都带来了麻烦,他说给儿子转学太麻烦不想回来继承家业,他说信纲什么都做不好。
他虚张声势的掩盖着自己已经离婚的秘密,他怕自己一旦暴露生活不如意的地方,就会被人瞧不起。
而一个人一旦太勉强自己,就很容易崩溃。
半夜将信纲送到诊所这件事最终成为了他爆发的导火索,他对信纲说出:“为什么死的是妈,不是你。”之后,又立刻小声的反驳自己。
新城刚活的太拧巴,他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感到懊悔,他怕自己活成信纲那样子,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用了另一种方式去逃避,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周身竖起刺,一副“你别靠近我”的样子说着伤人的话,却还是因为惠美子的洗骨回家了。
在回家之后也慢慢的卸下了心防,和信纲和解。他开始讲自己心里话说出来,说出自己和妻子离婚的事实,承认优子的男朋友其实是个不错的人,在心结解开之后,他又变回了那个保护妹妹的哥哥,照顾父亲的儿子。
电影中,还有戏份比重和三位主演差不多的姑妈,可以说是全影片来说最讨喜的角色,比起浑浑噩噩的信纲,比起曾经想要通过孩子来留住店长的优子,比起不面直视自己内心的新城刚。姑妈乐观,开朗,虽然拥有一副大嗓门,但是在遇到疯狂占便宜的乡亲时敢于表达不悦让他离开。
在优子被人嚼舌根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区区一点小恩小惠而原谅她们。
在信纲失去了信心太久,一直用酒精逃避的时候,她又收起了自己那副吵闹的样子,去安慰信纲,成这个家前行的力量。
姑妈可以说是这部电影里活的最通透,最懂世故的一个人。家里人都怕她,可家里人又打心里最依赖她。
就这样一家子,在四年后因为洗骨重聚。照屋年之用了镜头的频繁交替来表现他们争吵的激烈。
姑妈可以说是这部电影里活的最通透,最懂世故的一个人。家里人都怕她,可家里人又打心里最依赖她。
就这样一家子,在四年后因为洗骨重聚。照屋年之用了镜头的频繁交替来表现他们争吵的激烈。
又用三味线为基调的背景音乐昭示沉默。
在没有台词的场景下反复的出现了多次,夜深的时候,主角独处的时候,这么多的画面但是音乐只表达了电影的一种基调“孤独”。失去了妻子事业的信纲内心的孤独,没有和自己心爱的店长在一起的优子内心的孤独,和妻儿分开但是又要在家人面前苦撑的新城刚的孤独。越是这种清淡的音乐,越是能描绘出当下的寂寥。而影片的后半段因为他们的和好,音乐也比前半段轻快了很多。
他又在地上简单的放了片叶子来区分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
在他的镜头之下,两个世界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有的只是记得或者不记得的区别,只要还被记得,就不算真正的死去,所以两个世界的划分,岛的东面住人,岛的西面住坟。
冠名这个电影的洗骨仪式,在姑妈清唱的哀歌之下一步一步的进行。毕竟是通篇的主题,照屋年之在这一过程花费了不少的镜头,详尽的将洗骨这一风俗拍摄出来。
但是他也没有单调的结束故事,在这已经可以结束影片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这个电影的主题,于是他制造了一个故事冲突,让优子在这里生产。
以葬礼为开端,以婴儿的出生为结束,这是照屋年之对生命延续的有力表达。
这场洗骨不仅是在对亲人的告别,也是对他们自身的一种重新洗涤重新认知。
日本人好喜欢谈死亡,但是这个习俗看得我有点不适
尊重冲绳这种独特的文化,四年后重新打开亲人棺椁开启这种仪式时,有点恐怖但也很震撼,起初感到头皮发麻,但后面归于平静。依旧是日式亲故返乡的题材,温馨治愈。日本人拍这种生死命题的电影对仪式感相当注重。三味线真好听。接生那里看得一身冷汗。【apartment/China mobile IPTV/8:00am/日语中字】
搞笑的桥段拿捏的恰到好处……作为新人导演,片子很完整了,值得鼓励
对洗骨这个传统是个不错的展现,但故事真的一般。
有点太刻意
一个生命延续的故事。洗骨让家人更好的面对死亡,继续未来的生活。有些事情,结束就是结束了,如果还要苟且,就像四年之后打开棺木,看到的只是一堆骨骸而已。死者不能复生,重生的只是新生命。
传统对身份认同的故事,兄妹对父亲,父亲对女婿,哥哥对未婚先孕的妹妹等各种认同,以所谓传统文化为引子串联故事。。。
一杯温吞的白水,不能治病,但能健体。日本人的传统仪式感和类型片,有完成度但无惊喜。
看洗骨那段真的好想分享到豆瓣喪葬愛好小組,尤其是那種生者對死者滿滿的愛,還是有點感動的,不過看到優子生娃那段還是容易恐婚恐育PTSD發作,反正我應該是一輩子都不會想去體會那種痛的,太可怕了。
老实说对这种借亲人去世的契机重新梳理家族关系的日式套路亲情片有些倦了……这部不同之处在于独特风俗和冲绳风情,女儿在洗骨的地方产子也有生命传承的意味吧~
3/5 剧本套路太多了,看得出想以特殊民俗来表达对于家庭的意义,但是太戏剧化反而觉得一切都太过于做作而不淳朴。喜剧效果倒是不错,节奏太松散,还不如彻底成为一部欢乐主题的喜剧片...
literally 洗骨 还挺震撼的 / 最后新生儿诞生也是意料之中的对照 / 阳界冥界共存 活人看日出 故人赏日落 挺有趣
SIFF 纯私人情感寄托了太多甚至没办法客观的去看这部电影 算是意外的惊喜 其实整个故事讲得无非也就是死亡课题家庭和解生命轮回 不过选择了一个还算有意思的切入点来讲故事 也并不是一味的悲伤煽情更多的是在你难过的想流泪时突然给你一记爆笑(信子姑姑太强大了)
看得又哭又笑。前半段洗骨仪式还有点瑟瑟发抖,后半段新生儿意外诞下,生命的轮回就衔接圆满了。偏僻小村子里的偏僻传统,偏偏透着带来鼻酸的各种温馨,拒绝面对现实的父亲,家庭不如意的儿子,未婚先孕的女儿,突然出现的傻女婿,元气满满的姑姑,天真可爱的第三代儿女,终于融洽,配乐片尾曲很赞。
夸冲绳的海、三味线和姑妈的吟唱。另,完全没看出妹妹爱店长,她自己也说大城市使她寂寞,不爱还要以怀孕的方式“抢”他,代价可太大了,单说生娃,那画面恐怖至极且毫无尊严。
希望面对生命能够更加坦诚,更加庄重。
家庭的主题并没有太多的花样,还是各个套路的碰撞。结局的死与新生安排略显刻意。全片朴质的场景和简单的岛呗交织出了淡淡的异域风情,时不时用喜剧缓和压抑的气氛。能在轻松的心情中看完这个家庭的故事真是很满足。
总觉得剧情我看过一万次了。。
最后一个镜头不错。
洗骨對先人真的是很講究了;琉球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啊,島民都是色彩豐富的,不像大城市,無聊死了「姑媽唱歌的時候就想起了《混沌武士》裏無幻的《八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