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个外行的影评
由于周五晚间有交易,所以作为坤迷的我直至周六晚上才有幸一睹《过界男女》的风采 。一行四人,本宫请客,却仍被闺蜜笑称花痴,怒。影院的排片不甚给力,但我看的那场倒是座位满员,略感欣慰。
影片强大的幕后团队不再赘述,施南生、杜可风、张叔平......个个都是业界大佬。只是本片的大陆版颇多删剪,影响了叙事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内地习惯如此,也是无可奈何。本文只想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谈一些个人观感。
首先说陈坤,实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无愧其双料影帝的头衔。在剧中,他没有太多的台词对白和夸张的动作表情,却在举手投足间,将司机阿辉一个底层人物的辛酸、挣扎、举步维艰诠释得淋漓尽致——对老板的殷勤周到;对女儿的温柔慈爱;对妻子的怜惜呵护;等候雇主时的无聊疲累;讨要薪资时的尴尬卑微;盗卖零件时的纠结自责;央求前女友时的低声下气;携妻闯关时的决绝与孤注一掷;担心事发时的惶恐与忐忑不安......特别是在向前女友一再求助却终告无效时的那一场戏,这也是剧中阿辉最强烈的一次情感爆发,陈坤悲愤的怒喊和泫然欲泣的双眼,将阿辉凄惶、无助、走投无路的绝望宣泄到了极致,也令观者不禁为之动容而潸然泪下。
我几乎要万分惊诧于陈坤了,是如何将这么多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极其复杂纤细的人类情感仅仅通过深邃的双眸和五官的微调就如此完美精准地刻画出来?!而反观其他一些演员,包括几个相当有名的,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个现象,即“换衣不换人”。角色于他们而言,就仅仅是服装的转换。而表情气质却永远是那几个 。虽然是外行,我却仍然固执地认为,评价一个好演员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演什么都是他自己”。想来各行各业都是需要天分的,大部分人在各自的行业中只能成为匠人,没有天分,即便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好的工匠,而大师是需要天分的。就像烧水,哪怕有99℃ ,也不能算开,而那1℃就是上天赐予的天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陈坤不惜刻意增肥,凸出肚腩,以求在形象上更加接近一个职业司机的体态。这份用心,这份刻苦,再加上固有的天分,作为观众,我们有理由给予陈坤更多的肯定和更大的期待!
接着再谈谈刘嘉玲饰演的Anna。这是一个养尊处优,习惯于相夫教子的香港阔太,气度雍容,风情万种,像是为嘉玲姐量身打造一般,而其精湛的演技亦使得她在对角色的分寸把握和尺度拿捏上十分贴切到位。与许多人的评价不同的是,我认为Anna是坚强的,可敬的,是一个诚信有礼的雇主,一个护女心切的母亲。在遭遇最初的变故时,她仍心存侥幸与期待,因此一方面她勘风水、摆金象、穿紫衣、为女友聚会主动付账,勉力支撑危局;另一方面,她又不动声色地暗中查访丈夫的踪迹。及至发现丈夫卷款而逃,令地产经纪上门收屋置她于绝境时,在幻灭中她依然保留了足够的理智,瞒过女儿和母亲,将所有痛苦一力承担。没有惯常的仓皇失态与歇斯底里,刘嘉玲用一种极度克制、内敛、隐忍甚至压抑的表演将Anna表面的淡定从容与内心的哀戚忧伤透过举止间的优雅娴静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像一张拉到极致的弓,让人担心她随时会崩溃,而她却始终张在哪里,引而不发。有人说Anna是虚荣的,爱面子的,濒临破产仍试图维持表面的浮华,我却认为影片赋予这个人物的一系列举动恰恰说明了Anna作为一个商人太太的精明和理性,也符合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惯性。在突遭变故情况未明时,如果她惊慌失措,不仅于事无补,更会将事态引入无法控制的局面。闺蜜已然在窥伺、揣测,她只有镇定掩饰,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全身而退。否则,不但其本人在颜面上会受到极大的羞辱,而且在随后变卖家产的过程中,也会遭受价格上的盘剥。正如诸葛亮演的那出“空城计”,即便撤退也应该是周密筹划,井然有序的,睿智老辣如司马懿,纵然疑窦丛生,却到底也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我对Anna这个人物是充满同情甚至心生敬意的,更对刘嘉玲表面波澜不兴内心惊涛骇浪的演绎表示由衷的赞叹!当然这是一部演员发挥空间很大,观众想象空间也很大的作品,多种观点见仁见智,以上也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已。
至于有人吐槽说两大主演各自平行,无有交集,我却以为,交集是有的。只不过不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禁忌之恋”,而是一种困境下的“同命相怜”,是两条虚线。一条虚线隐藏在阿辉每次从后视镜望向Anna的眼神中,那眼神有担忧,有关切;另一条虚线隐藏在Anna替阿辉买放生龟的举动中,她非常清楚阿辉生活困顿,急需资金救急,只是她已自身难保,只能通过放生仪式祈求上苍给予困境中的二人以些微的怜悯和救助。这两条虚线汇合于Anna趴在方向盘上的哭泣中,阿辉一句“李太,你会没事的”,虽苍白无力,却饱含理解和同情;Anna则扭转头目视阿辉,无语凝噎,泪眼婆娑。滂沱大雨中,那辆奔驰车就像汪洋中的一条破船,承载着男女主人公无尽的悲苦。阿辉与Anna则像两根互相依偎的稻草,彼此给予着对方虚弱的意念上的支撑,可即便是这种虚弱的支撑亦随着结局的来临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最后,阿辉抱着临产的孕妻搭上出租疾驰而去,Anna则独自靠在熄火抛锚的奔驰车上放声痛哭,这哭声既是对郁积多日的愤懑委屈的倾泻,也是对阿辉离去的眷恋与不舍。这两根稻草最终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渐行渐远,各自飘向诡谲莫测的未来......
最后,关于本片的现实意义。计生政策,陆港矛盾之类议题太广,我就重点说说阿辉吧,这个人物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如果说Anna的遭遇来得突然,尚有许多无辜的成分;那么阿辉的困境就纯属自找。他固然是一个温柔、有爱、尽责的好丈夫好父亲,但作为男人,他又是无知盲目,缺乏远见规划的。已经有了一个健康聪明的女儿,为何又要超生二胎呢?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又如何去为一个新生命负责?当然,你可以抨击制度,控诉不公,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命定的范围里腾挪。想生二胎?可以,请先准备好罚款;想去香港生?可以,请先筹措资金,找好床位。不能像阿辉这样,先怀胎,再走一步说一步,直至山穷水尽,万般无奈之际,便铤而走险,携妻闯关,岂非是在拿妻与子的性命开玩笑?况且,就算孩子取得了香港身份又能怎样?接下来,阿辉面临的将是失业和一家四口的生活无着。人生有目标有追求当然没错,但前提是要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应有愿赌服输的心态,将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困难乃至磨难都视作理所当然,视作为实现美好愿望而必须付出的成本与代价,如此,则不管事情成与不成,起码在心理上能够坦然和安稳。可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和阿辉一样,只有想法没有计划,更不兼具良好的心态,于是,当现实压力与内心愁苦里外夹击时,脆弱的心理便面临崩溃,这样的人生,真的是苦海无边!
本来还想谈谈Anna,但回头一看,篇幅已然太长,就长话短说吧。其实Anna的问题也都是一些女性感情生活中的老生常谈:身无所长,过分安逸,遇人不淑,中年危机,并无新鲜之处。只是每当我想起那一场繁华落尽之后的空空如也, 还是会替她感到一阵彻骨的寒凉。想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也是古今中外众多女子的宿命吧?!就此搁笔。
2 ) 自寻烦恼还略带忧伤
不少人说这个片子有着较重的文艺气息,确实。
片子里面的人,都不幸福。这片子让我想到另一个宣传尼泊尔的文艺片《等风来》。记得看电影小说时,鲍姑娘曾经写道,幸福与不幸福,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邻居。
如果你的邻居天天鲍鱼燕窝,各种奢侈品,那么对比自己的盒饭A货包,你是不幸的。但如果你的邻居天天被人追债,家徒四壁,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那你没准还在家幸灾乐祸呢。
为什么不幸福?“比较”是根源。
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我,特别深有感触。长大后,依然活在不断的比较当中。我们生活在社会各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就造就了不断的“比较”。
其实片子里的人,如果和《天注定》的主人公们相比,不知道要幸福多少,但是他们依然不幸福。当然了,不同规模的不幸就造就了不同规模的“反抗”。
显然,李太太和阿辉还没到举枪杀人的地步,他们的反抗就是“过界”,一种较为和谐的方法。强迫型人格的李太太,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伪装表现的幸福,极力维护颜面,即便哭泣也得遮遮掩掩。活得很累很累。个人觉得,她的这种“奋力”维护,可能源自出身不高的自卑吧。看似潇洒,看似坚强,说串了就是贪图虚荣。
丈夫跑了,回到娘家依然得说老公很好,我很好,晚上我们还约了一起吃饭……贵妇下午茶,当了家什也要来赴约买单……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你还别同情她,她乐意的。
她在幻想这暂时的落魄仅仅是一个梦,下一次睁眼一些又回到原点了。所以,她穿紫色,她请风水师,她告诉女儿会转告爸爸(估计是生活费、生日之类的事情)……一切一切都是她在作吧!
阿辉也差不多。生二胎,交罚款其实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在香港生?!更多是为了一个香港户口。如果香港和大陆有所差别,存在比较,谁又会在乎户口在哪呢。求前女友,偷卖老板的汽车配件,躲在后备箱“偷渡”香港……虽说有被逼无奈的可怜,但是谁又说不是自寻烦恼呢?
想要的与得到的不符,自己苦闷,旁人看着缺多少有点“乐祸”的闹剧。
活着就是一个无线“作”的过程。
3 ) 《过界男女》更适合在母亲节上映!
相信各位影迷都和我一样对这张宣传海报记忆深刻。我看到这张海报的第一感觉就是陈坤与刘嘉玲他们两个人所饰演的角色是本片的主角,加上是2014年情人节上映,再加上叫《过界男女》,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的所有剧情应该都是围绕着他们发展的,他们俩个的暧昧火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是看完该片后,我才发现我是错的。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所以取名《过界男女》!
如果以“带过边界去香港生孩子”为主题来定义该片,那么该片的男女主角应该是阿辉与阿辉的老婆,阿辉的家庭才是这个主题的主线。电影制作团队应该围绕这个家庭来阐述主题才行啊,但该片大部分的笔墨和篇幅都是在说Anna (刘嘉玲饰)的生活阔绰和家业受挫。这是不是有点跑偏了呢?
其实,跑偏就跑偏吧,那就将错就错呗。我觉得该片先是铺垫司机阿辉为了让老婆在香港生孩子急需用钱,后说富婆的老公携款消失,这样的两个家庭再加上片方的宣传海报,让司机阿辉会和自己的老板富婆发生关系,越过本该坚守的最低界线,以此来解释《过界男女》中的“过界”之意,抨击那些已经出轨或者即将出轨的已婚男女。这样也是不错的嘛,但是导演与编剧偏偏不这样往下走。最后还非将“把老婆带过边界”来做为收尾,以此说明这部《过界男女》的主题是“越过边界,为了生二胎”。
这样的主题让本片身价大减,殊不知,这二胎、超生之类的话题最近在大陆可是热门话题,本片此时出现大有教育观众如何偷生之味啊,这般题材如何过得了层层审核?我想可能在香港审查不是太严吧,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总之,我觉得看到宣传海报后在情人节之际看完该片,觉得有点被误导了。真被海报上的陈坤和刘嘉玲给误导到影院里了,他们俩个之间原来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火花啊,那干吗要在情人节上映呢?还是在母亲节上映比较合适吧!因为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所以取名《过界男女》!主要说的是母爱吧。(文/常有才)
4 ) 《過界》:直踩中港矛盾禁區
劉韻文(Flora Lau)一個電影界的新面孔、一個新晉女導演、一個港產憑著處女作走上康城紅地墊的導演。近年的所謂新晉導演都已經是年近中年,在影視圈打滾多年的人馬,舉例如馮志強、梁樂民、陸劍青、袁錦麟都是默默由編劇、場記做到上導演一職。劉韻文是幸運的,她沒有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歷,時正年青一躍就成為了導演。還不止,第一部電影就有影圈的猛人助陣,張叔平、杜可風還有金牌監制俞琤與剛獲法國受勛的施南生。
幕前幕後雲集影帝影后,有聲勢,有國際影展的話題,新人的冒起可以讓我們期盼與寄望,聆聽青年人的聲音。至少在港產片的議題上,有多久沒有出現過與社會性的題材?當新晉導演的主流都拍那些既定的類型片時,又或者當一眾新人都是男生時,女性的聲音與視覺又有誰來聽聽?
無可否認,劉韻文的《過界》(Bends)值得期待,但實情又是否對準香港的社會問題,恐怕不。近年,中港矛盾困擾著香港人,從搶奶粉、搶床位、水貨客的問題直困擾全港每一區,直接使港人喚起本土意識,保護自身的權益。問題不只是來港生育、內地的孩子要接受香港的教育,而是擴展至醫療、房屋、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電影本來是珠玉在前,但可惜忽略港人的視角,只盲目的追求人道主義,欠缺港人的角度與批判,在劇本上難免是可惜的。同時電影也欠缺了寫實的手法,角色設定上有感到疏離。
今時今日,中港的往來日益增加,過境口岸將會再進一步增加。鑑於香港的法例,內地人選擇用多個方法來港,來港讀書待產的、口岸衝關的,各式各樣都有。影響的不只是內地孕婦的身子,還影響到香港人自身的醫療問題。港媽在醫院內因床位不足,情況未穩定就被迫出院,結果在坐月期間傷口破裂又再送院。本來是預產期的港媽,因為遇上衝關的內地孕婦,孩子的生產一等再等。這裡談的不是誰的生命較為珍貴,而是有些人沒想過孩子的健康,結果也影響到其他人。說穿了,來香港生孩子不是為了內地的超生罰款,而是想做香港人。
香港不是第一收容港,要知道來港生孩子不但影響到香港人,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從幼稚園開始就每天一早過境上學,而且香港的開支也不好用,雙非父母有些沒有餘錢就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要重新的習慣不同的制度。有些人還大大聲以為香港是應份養活所有人的。電影裡由陳坤飾演的輝,看似很可憐,實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超生不是一個要人同情的理由,非不得要到香港生孩子嗎?電影裡呈現的是片面的情況,為了到港生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又可以付上多少代價?雙非孩子基本上可以稱為「身份迷失」的一代人,沒有一個確切性的家,穿梭在邊境之間,身份證上的家是香港,但實際上父母的家卻在別處。
新聞裡時常有提到「新香港人」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有些內地人到港後常常用內地的目光看香港,要港人遷就,成為本地的土豪。而這些「新香港人」實則對香港又沒有大的建設性。在《過界》裡的輝,也是新移民,但他基本上也不太融入到香港的生活,有的是一個身份證上的身份,而不是真正的代入。而電影裡的選角,也算是有心。話說劉嘉玲最初在銀幕上出現也是充滿鄉音,但小妮子努力學習粵語,今天已經獨當一面。可是,今日的新移民不願意融入本地生活,在電影中透視到一代人的差異,作出對比。
戲裡以富有人家Anna(劉嘉玲飾)的生活向下流與新移民輝的生活作出交集,故事的交接還看最後的一幕。驟看兩個人的故事,找不到有共同點,唯一的交集的就是主僱的關係。兩個人的生活都一臉惘然,他們都需要找尋方法解決生計。Anna的先生離開,留下爛攤子,而她有的只有自己。至於輝,生活雖差,但其實他在惆悵之中有太太的陪伴,深知道要達到目的並不容易,一有機會就要搏一搏。每個人也忙於生活,從來沒有所謂四平八穩的事情,當愛已成往事。在富家女的眼中,她的愛比不上卑微的司機。
電影的拍攝別具風格,填補了劇本的不足,整部電影流露出一份壓抑的感覺,揭示生活的不完美。事實上《過界》也有導演前作《無情雨》的延續,同樣有對族群的注目與關心,可惜在《過界》中難免是有所傾斜,取了一個溫和的方向。而本片的叙事空間也有很大的空間改善,人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再多一點的共通之處與交集,其手法與劇本難掩學生作品的色彩,對電影方面需要有遠見與抓住命題的核心。而《過界》裡只停留在人物的層面,而沒有把整體的大環境展示。
事實上,電影劇本有這樣的處理大致上可以推測到日後會否打進內地市場。中港矛盾,也使這部電影走向矛盾的方向。內地的觀眾自有他們的看法,香港的觀眾也有自身的一套解讀。或者若干年看到《過界》的話,會成為香港電影與歷史的印記,比如說今天我們看《獅子山下》一樣。兩地的解讀的方式或者不一,生活也不一樣,但我們要尊重任何人的權利,也要尊重不同地區的法治精神與香港的制度。
縱使電影是不完滿,且尚多的瑕疵。談不上一鳴驚人,但在港產片當中有膽量交出這樣的議題,已經是一種嘗試,對導演的未來持觀望的態度,還是有所期待的。
文/Dorothy
5 ) 焦虑感
纯粹的不讨喜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片;
导演刘韵文从头至尾都在表达着一样东西:“情绪——焦虑”,用着缓慢的节奏、灰暗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无处不在的噪音,持续地表达着焦虑,在大奔抛锚之后,戛然而至。。。。。。
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作品;
我在影院认真地看完,裹好羽绒服出门,有种外面的风更冷了的错觉。
6 ) 随
片子很闷,对话特少。
情节平淡,要思量一下
票房不会高。
李太太出现的场合总带着一些明亮的色彩,司机的背景多数为暗色。 一如两个人的环境。
其实两个人都是焦头烂额的状态。李太的艳丽在明处、危机在暗处,司机就直接放在了明面上。
记得李太倒在床上,木然不动的眼神。整个镜头里,只有镜子里佣人模糊的身影与询问的声音,才意识到这还是“活的”
记得蹓狗的佣人与司机,无声的抽着烟。
记得过海关时司机看象那些孩子的眼神。
这几个画面倒是很符合片名里的“过界”---地区的界、阶层的界。
不过,电影起了一个深刻的名字(或者故意让人误会的名字),内容却对应不上--并不够深,也并不风骚。
莫名其妙
作为导演处女作真的还不错了哦~坤儿和嘉玲的演技得到了发挥,especially嘉玲。
人应知足,惜福,不要总是奢望,或者做出超出自己能力千百倍的事情,也不要总是想要那些你负担不起的东西。看这部电影,愤怒多过悲伤。非常不理解,一个家庭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孩,为什么还一定再要一个孩子,并且是在家庭情况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大人已经过的不人不鬼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孩子?
两个主角根本没入戏,而且两人的故事没交集。。
一個香港導演在討論雙非孕婦的話題上把重點放在了計劃生育上,十分驚喜。只可惜拍得有點散,也不夠深,關注點是個人而非社會,但兩個主角身上的故事又好像沒甚麼好說的。
以极克制的笔法,拍人的窘迫,「过界男女」,近年罕见。刘嘉玲演的何止是好,她简直是一本叫人读不懂又放不下的书;陈坤一样好,分寸感极佳。作为处女作,含金量之高,导演刘韵文(同时也是编剧)值得瞪大眼睛、持续关注,假以时日,她会拍出超一流电影。
如果你认为男女主角会做什么过界的事那你就错了,因为他们过的是香港和大陆的界,平淡到内伤。。。
生二胎还要偷渡去香港,深井冰啊
两条线欠缺交集,人物过于单薄,整体淡而无味。★★☆
温哥华电影节,这是目前为止看完唯一一部没有人鼓掌的片子。演技拙劣摄影糙。
很少看到有用后摇(post-rock)做OST的电影,《过界男女》里庄柏信(Patrick Jonsson)的配乐很能反映主人公的心境,有一种能走进内心深处的救赎般的力量。杜可风拍的几组空镜也很有后摇封面的阴冷和暗色系。
忍不住玩起了flappy bird
又名《双城主仆受难记》底层小人物和上层贵妇人,当窘境来的时候,他们都是一种人。总体情绪表现大于视听语言,郁郁闷闷。一帝一后飙演技的纯种剧情片打入情人节档,实在是业界保证票房的无良选择。
刘嘉玲饰演被破产老公抛弃的香港破落贵妇,代表对香港昔日繁华怀有依恋和姿态的港人;陈坤饰演千方百计赴港生子的深圳司机,代表对香港依然寄予憧憬和希望的大陆人.两者面对困境形成意味深长的对比呼应.题材直指当下香港内地关系议题.首执电影女导演刘韵文潜力十足.
刘嘉玲和陈坤演的都非常好,虽然因为节奏过于平淡而没能起承转合起来。闹市影院的最大厅,和最爱的人一起午夜场。私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如果是粤语,可以考虑更高一点分数。
期待田原的表现
千万不要被片名所骗。。当然,很多可能跟我想的一样的人,你们只要再往深了点想,这片就在家看就好了。。两颗星我自当给影帝影后了。。花了个擦,你俩一点感情纠葛没有是闹哪样!!!
富有焦头日,穷有烂额时。过界只因钱,非关男女事。
冲着坤哥去的,必须给五星。但片子实在是要让我扣分,这个片子也许应该叫《上流人士与普通百姓分别遭遇困境》比较不会让人产生误会。所以再喜欢坤哥也只能给四星。
琐碎。。。。而且最大的槽点是 他交不起内地超生罚款却觉得自己在香港养得起2个娃。。。。陈坤的这个角色是不是在被上流社会弄脑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