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烟雨朦胧中那压抑的爱
今天看了张信哲和周迅主演的《烟雨红颜》。两个人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最终还是没在一起。周迅选择了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但她始终忘不了他,她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并把离婚作为他们重获幸福的手段。而他却以各种理由不支持她的离婚。他说,你不要和他离婚,你跟着我不会幸福的。我在十年前(十年前,他遭了一场变故)就已经死了,这十年我是多活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但我想一个人沉,我不愿你跟着我一起沉。周迅说,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我要和你一起沉。
最后结尾的时候,周迅收到一封信,内容还是一样的,充满了悲观色彩,特别是“我们的情充满了悲伤”。
周迅穿着旗袍,推开窗子。手轻轻地接住空中飘着的雪花,心里叹道,十年前我妈死的时候,我觉得不管在何处,始终是异乡,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真的没骗你,我活者完全是为了你,原来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这样的男人何必去爱,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一个在感情方面软软弱弱的人,不值得拥有爱情。
2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是刘德凯指导的片子,周迅与张信哲主演,原来的名字叫《停车暂借问》,改编自钟晓阳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在沈阳乡下温暖的冬日里,单纯无忧的赵宁静初遇已有未婚妻的表哥林爽然。两情相悦而忧患自此始。宁静从家里逃出来,去鞍山找爽然,母亲去世之后,她更是把爽然当作自己的依靠。然而终究遇上了爽然的未婚妻。宁静大病一场,在病中结识了熊大夫。误会迭起。等到真相大白,宁静已成为熊的未婚妻,爽然也孤身远去美国。宁静狠声发誓,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在有生之年,才有可能再次遇见爽然。只是为他而活着。终于在上海重遇,可都已不是当年的自己。即使宁静心甘情愿陪着爽然沉沦,也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爽然再次选择离开,留给宁静无限回忆,甜美而哀伤。
外界评论这部片子是“反琼瑶式的言情片”。我想,也许是因为它的哀伤与欢喜都是淡淡的,并不张扬,一直郁在心里。即使有一天,爆发出来,也不会歇斯底里。说到底,忧伤与欢喜都是他们自己的,与旁人无关。或许也有叹息,但那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叹息了。
整部影片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忧伤之中,有张爱玲小说中那样贵族气息的惨绿,纵然有欢喜,那喜悦也不过是星星点点,稍纵即逝。譬如庙会里爽然买给宁静的素白风车;譬如雪地里宁静织给爽然的天蓝围巾。它们都是对那些喜悦的见证,只是经年之后,物是人非事事休。那些过往的欢喜,全都化为无能为力的怅惘,仿佛春天的雨水,落在小溪里,散开了。更多的,是在现实与梦想中犹豫,在猜忌与信任中挣扎,在爱与被爱中选择。爱情故事不过是两个人在一起制造困难,排除万难的过程。宁静与爽然也是如此。他们与皑皑的白雪,依依的杨柳,一齐构成了这部电影里悲伤的色调。与众不同的是,那样悲伤的感情,在片子里是内敛的,欲说还休,就仿佛红酒一样,要慢慢的品,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内涵。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美丽。
很喜欢影片的配乐。清冷的,并且澄澈。好象山涧的流水,缓缓经过心田。电影开场就用了单纯低沉的清唱,应该是周迅的声音。只是简单的旋律而已,如同儿歌,却给人无可名状的哀伤。也似乎暗示了这个故事的基调。音乐响起的几次,宁静已从初遇爽然到误会横生,最后,在上海古旧的房子里,她静静地听爽然说“我不会再回来了,我不要你,陪着我,一起沉。”是那样优美得如同风笛的音乐,却联结这般哀婉的 故事。似乎这音乐也已经陪着宁静与爽然的心,一起慢慢无怨地沉沦下去了。
喜欢周迅饰演的宁静。单纯倔强的女孩子。因为深爱,所以几次从父亲身边出逃,没有想过,前方的 路是怎样崎岖艰难,就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未知的世界。也并不介意世人的眼光,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心。是那样炽热的爱,才给了宁静在爽然离开之后,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只要宁静还活着,她的情感就不会变化。她是坚信爽然一定还活着的,纵使有意外和不幸发生,爽然也依旧活着。活在宁静的心里。一直忘不了那样一个细节:十年后上海美琪大剧院门口,宁静透过车窗看见落拓的爽然,被人推搡着,摔倒在墙边。眼泪从宁静的眼眶里不断涌出,滑落。她用手捂住脸,呜咽起来,像受伤的小兽,让人心疼。十年光阴,只是证明,爽然已经成为宁静生命中的一个部分。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于是宁静开始找寻她的爽然。每个晚上,她都在剧院里,看一个女子哀怨地对哪个俊秀的男人说“带我走吧,,我要跟着你”,一如宁静最想对爽然说的话。她一直都在剧院里等待爽然的出现。虽然知道,爽然与自己,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可是依旧要等下去。那是宁静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她再不愿意,只是一个转身的时间,而错过原本极可能属于自己的天荒地老。宁静就是这样,怀着极大的爱,执着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毫无怨言。
并不喜欢爽然。他与《十八春》里的世钧相似,是个极其隐忍软弱优柔的人。约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并不说出来,情愿眼看自己失去没,包括心爱的人。他什么也不对宁静说,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也不对宁静说他的忧伤与烦恼。哪怕宁静负气地冲他喊“我就这么不配与你分担吗”,他也选择沉默不语。就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悲剧是爽然一手造成的,并且因为他不知道,随意更加可悲。
仍旧是喜欢这部片子的。仿佛在品一壶香茗。讲述了如此美丽动人的故事,纯粹得看不见杂质。
爱情是可以排除万难的,只是万难之后,还有万难。
3 ) 红颜依旧
情节简单,相爱而不能在一起,有一些可惜,有一丝委婉。不停地寻找这部片子,只为高中时期的追星情结,总想看看情歌王子的表演功力,总想看看在《人间四月天》里婉约的女子如何表现。以现在他们的表现来看当初的那部戏,自然是青涩,而表现出的认真却是毋庸置疑的。
4 ) 这部片子的美,在那儿,却要有缘才看得到
实在是很简单的故事:少女宁静和表哥爽然爱上了。
开始,爽然顾虑他订了婚。
后来,爽然顾虑他破了产。
十年后总算在香港偶遇了,爽然又顾虑他已沦落,选择一个人远走美国。
导演是存心把一个简单纯粹的故事再往淡里讲,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喜欢不喜欢会不会触动,要看看电影的人自身的心灵状态。它的美,有缘会看到,无缘会觉得单调,但真的是在那儿的。
电影开始时宁静脸上那小孩般的喜气和任性,也许只有当时的周迅才表现得出。那不只是单纯,而是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人,对完整和美好的信心与憧憬。听人提起母亲的病,那扫兴,也是小孩才会有的。虽然担心着,总以自己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人生经验相信不会吧,不会吧。讲的就是这样情怀的人的爱,人生只如初见的爱。
她母亲还是死了,只有白色,白色的雪原,白色的送丧队伍。不过是一个只有风声和脚步声的画面,她也不过就是送丧队伍中的一人。如此冷静的记述一个完整的世界开始了一点点的破碎,却没有玩酷的刻意,因为影片真诚纯粹的态度,那记述有若国画中的留白。
觉得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在那些留白。让影片似在记录,又似在回忆,使得宁静少女时代影片闪亮、纯粹的画面,不是矫情的唯美,而是真实——那是回忆里用放大镜去看的青春:
她坐在火车上,金色的东北落日闪在她晶透含泪的眼中,象一颗小小的太阳。她刚爱上爽然,刚体验到无法说服固执的爱人的委屈,一切还正在发生。
她问他一座桥的名字。他说没有名字,一些责任就不用负,以为她会默契的沉默,她却一定要追问:“比如说呢?”于是只剩下鸟叫声,两个人并排坐着,看不远处,一座无名的桥,青灰色。
剧情的彩头应该是在后半段,难得的是平淡得近于真实生活的前半段拍出了意境。刚刚开始讲述,就又戛然而止,尤如两人少不更事的爱,让人生出会过去的怅惘,不多了的痛惜。
这部片子,不是关于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关于一些被遗忘或不屑的东西。再复杂的故事,再简单的经历,刻骨铭心之处,不在于来自什么事,而在于怎样去讲述,是否去体验。
导演刘德凯在这之前还拍过一些按普通标准可称前卫的剧集,如改编自张大春魔幻现实主义名著的[将军碑],获金钟奖的[少年死亡告白]等,拍得很不错。是的,我就是在说那个演琼瑶剧演得挺成功的刘德凯。我现在却觉得这部在2000年大家都唯恐不前卫时拍的片子,其实在当时是另一种“前卫”。
5 ) 误解?还是无缘,烟雨中,看不清
2002年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动的很,并且流泪过好几次,当然,看的不是特别顺利,就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没有让我100%理解,但是,我是喜欢它的.
今天,CCTV6重播,我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这次是彻底,100%看明白了,尽管已经大致知道结构,步骤,发展过程,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跟着电影的情节发展来流泪,因为这次我是纯粹为了这2个人的爱情而流泪,我不用再管电影语言,看了豆瓣上的大部分评论,都写的很好,转一段如下,写出了我的感想:
爱的本质不会叫人痛苦,而爱的事实是消磨。坐在河边的爽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名字,就不用负很多责任了。”“比如呢?”,宁静满怀期待等待下文,爽然欲言又止。爱里的灵犀走到尽头,那爱也要消亡了。“没什么好说的。”爽然就这么心事重重的样子,任凭梦想的幸福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于是,宁静在没有承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对爱人好的决定,自己先选择了放弃对方,她喃喃说:“这样你也可以不用左右为难了。”她可以等,可她害怕爱情的消磨,害怕相爱的人在沉默中摧毁她,她该怎样唤醒这个节节退缩的男人啊!女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爱情中的以退为进是万不得已,是经不起推敲的幌子,是千百年来女人拼尽力气的孤注一掷,可男人却总是会深陷这个圈套,深信于自以为是的事实,头也不回便放弃了。
无结果的爱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我不想走的时候,你要我走,在你不想走的时候,我没有叫你留下,两个人的缘份就在走与不走间燃尽消磨耗费了。
宁静在下雨天,因为爽然的守口如瓶,爽然的隐忍,爽然不坦白,爽然从不承诺,也从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气愤之余,感觉有些无望,把深夜守候在自己家门口(估计是小静的父亲不欢迎爽然)的爽然推倒在水塘,他们在黑夜里沉没;爽然的厂房被烧,大病初愈后鼓起勇气找到宁静想求婚,还未出口就看见了爱人指间的戒指,于是爱便再没有机会,更没有勇气说出口了,因为爽然说如果小静拒绝了,那他就要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对应的是影片结尾处小静收到的信,信上说10年前自己就死了,说的就是这一幕,他以为小静是会拒绝了他的,可是,他们两个当事人是完全误会了对方,并因此耽误了一生!!!!!!!我们这些读者,这些看客,都忍不住想要替爽然说出来了,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对上。
他们年轻时的最后一面实在太过潦草。说不出口的爱最是惨白,生活的残忍莫过于此。
自己一定要把握自己........误会和误解害人杀人于无形
6 ) 最美不过初见
在水边洗涤一捧梨花的少女,驾马而来的男子,软声问路,清亮的眼神直直看来,引得少女频频回头。
电影《烟雨红颜》,十年前看的了。是最近听小虫的歌听得满心悠扬起来,今天突然就想起这个电影。之所以念念不忘,是记得周迅穿着无袖的旗袍,站在阳台处那句“心跳的地方就是故乡”,然后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小时候看完就拼命想这么凉快的衣着怎么就下雪了,年轻的心还拼命被那句念白给撞击得五迷三道的。
刚刚又找出来看了,当然要下起雪了,穿的是什么不重要,什么季节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心里下起很大的雪,漫山遍野都是雪。这场雪,不是长城外兴冲冲跑着的少女手中的那捧初雪。这场雪,不是和表哥林爽然嬉笑放鞭炮的雪夜。这场雪,落在上海,落在异乡,落在心的故乡,落在听说你再也不会回来的消息之后。
少女小静,穿的不是圆鼓鼓的棉袄,梳的不是两条辫子。等了十年,一丝不苟的盘发、服服帖帖的旗袍、踩得人心一惊一叹的高跟鞋声。其实不管什么模样,不管做了什么样的决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为了再见到你,爽然。
“我已经变了,不再是当年你爱过的那个男子了,我已经沉下去了。”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她对你的心依然是少女小静的心,她盼望的不过是你不顾不弃的回应,你却还是和十多年前一般,离她而去,而且这次是永远再不会回来了。有人不变的懦弱啊,有人不变的执着。
小静换上白色旗袍,拎着箱子在清晨离开丈夫,笔直的背影像一株倔强的白色梨花;她搬进爽然之前租的小楼,以林太太自称;她换上新的家具,勤劳打扫,等待心爱的人归来......看着这个瘦小的女人在做这些事,宛如十多年前在面馆里吃完面后,坚定了心意后露出一往直前、心无旁骛的知足的笑容一般。
她真的相信爽然会回来吗?“东西都空了,好像要搬家似的。”那噙满泪水的眼睛、那站在门外不肯离去的背影,她知道,他有很大可能一去不回了。但她还是选择离开丈夫,没有找理由粉饰然后留下,她在照着自己的心走,她终于可以跟着自己的心了,她希望活得快乐。无望的等待,那封晚来的信,内容如何很清楚了,不用雀跃地马上打开,那不是情人的相思倾诉,转身换上新鲜的玫瑰,给苍白的日子增点色彩吧,开了冰箱拿了酒,冷冰冰灌上一口。然后坐在风中看完那封总归要看的信,果不其然,他说:“我不要你跟着我一起沉,不要等我了,我不会回来了。”要冷笑一声吗?如他所言,这是一段充满伤心的爱情。一口气,余下的酒全部饮完,哈,没有预期中被呛出泪水呢。白色的窗帷随风而起,坐在这个已经没有他气息的小楼里听着自己的心跳。
因为早知结局,所以看到小静这些努力的举动时,我悲恸地涌出泪水。这样的女子,原本就该值得更好的爱的,但爱情,本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她也不过是跟着自己的心罢了。爽然那样的男子呀,即使他有名字,他也不曾负过什么责任,还不如河面上那座无名的桥呢。他放弃未婚妻,那也是好好的一个女子。布庄被烧、事业遇挫,他只会生场大病。病中声声念着“她在等我”,病后说“她不答应,我会死的”。熊应声都会一回回求婚,你何曾将你的爱意说出过。她不过是要你一声承诺、一声请求,懦弱的你呀,自卑的你呀,注定了这些。
电影里是爽然停车暂借问,但原著似乎是熊应声来问路,明天把原著看看吧。记忆里这部电影的氛围就是冷冷清清的,今天找出来看的的虽然不是高清,但画面确实就是不明亮的。即使是小静坐在爽然自行车后座上沐浴在阳光里的脸庞,也因为冬日的关系,只觉得稍纵即逝。人物的性格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不甘心的观众我,不停的提出如果。如果那场大雨里,爽然把失意告诉小静,或者小静没有发脾气甩开他的手而是耐心地陪在他身边;如果小静拿到退回来的围巾,没有回沈阳而是去南方找爽然问清楚;如果病愈后的爽然来求亲,来告白,来要求小静和他走;如果小静看到瘦了一圈的爽然问清楚他的心意,或者是看清楚自己对熊应声的心意;如果小静问出爽然在美国的地址,能够写信并且信能够被送达到;如果小静在爽然会美国第二天也能想到办法跟过去,爽然肯定不会不管孤身前来的小静吧。
好吧,如果若成真,就不会有这部赚人热泪的电影了。年纪小的时候看,虽然最后很遗憾,但感受到的却没有现在多了。那句“心跳的地方就是故乡”对我很有影响,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愈发的强烈,只希望自己不会像电影里的人物一般遗憾和后悔。
其实,我想小静也不曾后悔或是遗憾,她应该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但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我们把能做的都做了,觉得都是对方的问题,对方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
爽然是不争的性子,但他对小静的心倒是真真切切的,纵使事隔十多年,那条围巾还是随身而带。连那个熊应声也是可怜的人,对小静的爱又何曾少,因为愧疚而一味放纵,但爱情这件事,不是你爱了,就能要求我也同等回应的。小静总归还是跟着她自己的心的。
看到有人吐槽张信哲的演技,但是他的气质还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开头他的声音有些难以接受,看到后面也就适应了。周迅的小小巴掌脸上,一双杏仁大眼实在叫人欢喜。嗯,从七点半到现在,看完电影,看看影评,自己又写写东西,已经是十一点了。好的电影,是值得这么长时间花费的。
什么事情呀,都是最美不过初见。
传统的爱情悲剧的套路,张信哲有点囧
周迅的嗓子+张信哲的嗓子=导演很有想象力
阿哲演的
电影对原著《停车暂借问》有所还原,但书里那种收敛而典雅的风格很难表现,人物激烈、文字淡然,奇特的冲突感。@刘恩凡 @金马洛 要不要我们做一期#书影同读#,来探讨探讨呢?也许是选角(周迅/张信哲),也许是镜头?
还行,张的演技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原著不错
小说超好看哦!电影拍的还不错。
可惜了哲仔,里面的表演简直可笑
阿哲演的林爽然弱爆了,刘大导演就这么吝啬不给找个配音吗。三宝的配乐很出彩,迅哥儿是演什么灵什么
周迅那时候可真灵
我记得我为了阿哲还专门找来看,以一个歌手来看,他演得不错啦
钟晓阳《停车暂借问》电影版。迅哥美。
取景大氣,但故事無聊,像沒啥人生經驗的人編的,設定還頗似《幾度夕陽紅》(鍾粉別生氣啊)。選角失當,周迅雖好,男二邱心志卻完勝男一張信哲。讓人出戲的點不少:女主在病床上的濃妝,熊醫生和表弟咖啡館密謀的模糊焦距,以及時代不符的《婉君表妹》電影、「美丽日記」和「般咸道官立小學」牌匾!
周迅美极了
小时候看的,隐约记得迅坐在爱人车后甜蜜的模样。记得那时记住了停车暂借问这个回味十足的名字。
女人选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鄙夷片中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男人,她一直都是跟你了,即使跟着你沉。你却连接纳的勇气都没有
遗憾的是爱情??
停车暂借问
像你这样的人,我是没法子帮你提起来的,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你一块沉。其实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 原来以为,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天堂。而现在,我才知道,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