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的西部片,9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近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品,连影片音乐主旋律都是伊斯特伍德自己写的,影片也为其赢来了从影以来的第一尊奥斯卡金像奖,尽管不是表演奖。应该说这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影片,尤其是剧本(这个剧本据说之前已经在好莱坞流传了20年)对事件和人物的处理非常棒,我很喜欢。这帮老家伙们的表演也都没的说。但就这部影片整体形态而言,伊斯特伍德比起他的导师瑟吉欧·莱昴内 (Sergio Leone)的那几部高高在上的伟大作品,还是难以给人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精彩对白:
Ned Logan: I sure do miss my bed.
洛根:我真想我的床。
Bill Munny: You said that last night.
芒尼:你昨晚说过了。
Ned Logan: No last night I said I missed my wife, tonight I just miss my goddamn bed.
洛根:没有,昨晚我说想我老婆,今晚我只想那该死的床。
论精彩程度肯定是比不上大多数西部片的首先开头和结尾就欠佳。开头的退隐到被说服出山,中间挺莫名其妙就改变主意了,而理由主要只是了为钱,其次才是惩恶扬善而且到中期惩恶扬善也立不住了,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还是决定杀人拿钱,所以杀人主要还是为了钱,为了钱杀人固然很符合牛仔的作风,但这不符合金盆洗手多年自我救赎的迟暮牛仔的作风。结尾是顶级爽文,不老英雄为兄弟报仇绝地反击是全剧的高潮,但爽文看的爽是经不起推敲的。就算你怒火中烧但毕竟年龄摆在那儿深入虎穴,为兄报仇,毫发无伤,从容淡定,潇洒离去要不是克林特演自带牛仔情怀加分这结尾绝对会被骂。我最喜欢的是主角雨夜挨揍的戏,这才是一个年迈的牛仔该有的样子,那种深深的无奈。再说说情怀这东西,情怀大多数时候是最无理最蛮横的一个理由,喜爱一个事物却找不出理由来时,就可搬出“情怀”这把大刀。这些年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臭名昭著了,所以我挺讨厌别人拿情怀说事的,我自己也是我讨厌的人,这部剧固然不只有情怀但全片看完记住的差不多只有情怀
《不可饶恕》是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最后一部西部片,作为一个演而优则导的典范,他同西部片一同崛起和辉煌,而最终这部像是告别西部的电影,又被赋予了一些别样的韵味。
这次他饰演的主角不再是根正苗红、三观均正的赏金猎人,他演的是一个恶贯满盈的杀手,一个有着明显伤痕过往的恶人,他已垂老,且努力告别过去,生计所迫,这个已经成了蠢笨农夫的老杀手,捧起枪,想赚取他最后一笔洗手、养家的钱。
场景依然是那个荒凉而残破的西部小镇,目标是两个牛仔,因为一个妓女嘲笑牛仔的私处而被毁了容,执法官不欲生事,老鸨拿了赔偿,这本是一个强权社会的常事,当权者平复事故,商人受利,当事者隐忍,然而总有些不安分因素,妓女们打算凑钱,雇杀手找回公道。
旁线剧情多在刻画人物,酝酿情绪的积累,电影的高潮就是最后一幕,一个恶人的回光返照,他重新喝起酒,端起枪,大开杀戒。到头来,伊斯特伍德饰演的老牛仔依然没有正义的属性,电影颇像他之前主演的《肮脏的哈里》,不过电影的基调又一直是压抑而阴郁的,结局若当头棒喝,且电影没有价值导向,亦不分对错,故事里谁都有些该死,谁都有些温情,但命运从不会以此来青睐世人,死与生一切都是那一刻的抉择,与道德、宗教毫无关系,从某种层面上,这部电影很像加缪的小说,冷峻、沉稳,一切都指向现象,用现象说话,但不表态。
相较传统的西部片,电影少了最重要的价值导向,虽然依然是以暴制暴,但却不再是锄强扶弱,这一切都是情绪的宣泄,所以,我们看了《正午》、《好坏丑》这样的西部片后,最看这部电影,总觉得里面毛刺刺的,这种不协调就是这个演了一辈子牛仔的演员的反思:那些醉酒后吹嘘的正义与枪法没有一丝的光芒,那些西部片里传扬的或许正是肮脏的,正是最不可饶恕的,他用恶棍解构了英雄,用残暴解构了英勇,在这里被杀的人是可笑的,杀人的人是可怜的,凶残者亦会英勇,仗义行事者亦会凶残,谁又能知道那结局里骑马在大雨里孤独隐去的牛仔有多疲倦呢。
就这样,伊斯特伍德狠狠的抽了自己和过去一个耳光,就像在《老爷车》里的角色,他完成了一次回归,他亦对西部片进行了一次重新灌注,透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暮年硬派短暂的人生回窥。
同类型的电影有很多,故事都大同小异。真正的无敌人物前期总是默默无闻,有时还会表现得很懦弱无能。但是反方一再的相逼,最后逼得我们的“英雄”走投无路,不得不撕下脸上的和善的伪装,突变成恶魔杀人狂。伊斯特伍德一直都是越老越有味儿的那种演员,他那经典的思考时的眯眼动作让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稍显沉闷,前面大量的铺垫,到了最后枪战时却波澜不惊。那个被牛仔把脸划破的姑娘真好看,而且身材也好。喜欢主角最后一刻说出的那句话:我杀女人和小孩儿,凡是会动的我都杀。酷劲儿十足。俨然一个冷静而放荡的地狱来客。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很慢,所以当结尾处的枪战终于来临时产生了极强的爆发力,比那种从头打到尾的编排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但当孤独的牛仔消失在夜雨中时,我却没有好人打败坏人后的舒畅感。导演前面细腻的铺垫告诉我们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惩恶扬善的电影。到底在作者眼中什么是可以被原谅,什么又是不可以被原谅呢?
一开始牛仔犯了错,警长以妓女是财产为由按照法律作出了裁判,是的,可能从当时的法律上讲是合理的,却是不合情的,没有什么时代是只要有法律就能解决一切。妓女也是人,他们有被尊重的需要,在年长的妓女要求一顿鞭刑时,警长拒绝了,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导火索,有时候严重的后果就是始于很小的疏忽。当然,警长刚愎自用,一手遮天惯了(之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当时是不会在意妓女的要求的,这可能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如果警长鞭打一顿牛仔,对妓女好言相慰,她们很可能不会起杀心。所以,警长在不尊重人性上是不可原谅了。
春天牛仔去送马,牛仔的弟弟作为从犯竟然真心的悔过,专门送给受伤的妓女一匹马,那一刻妓女的眼神是复杂的,我想包含了惊讶和矛盾,她有点动摇,如果这个时候主犯也来真心道歉,或给妓女额外的补偿,我想就能彻底动摇她们的信念,妓女们并不是恶棍。可是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主犯送完马扬长而去,他不知道在他转身的一刻已经被判了死刑。他与警长一样以为照法律执行就两清了,所以他也是忽视了人性,他因此不可原谅。最后他以极不体面的方式被一个瞎子兼菜鸟打死。
那个半大牛仔却是可以原谅的,他是无辜的。他犯了一个众人都很难避免的错误,当哥哥叫他帮忙时,他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妓女。他从道义上错了,可在那种情况下换成谁都很难站出来维持正义。有时候人们就是会不由自主的蹚了浑水,甚至来不及思考。只能说他为此付出生命有点多了。可是当命运的车轮转起来又哪能精确的避免殃及无辜?我们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吧,他并不是个坏人。他算死的体面的吧,他喝到了水,我想在那个年代这种事应该不常见。但看到他死我确实很难过。我们的弗里曼大叔也犹豫了,甚至为此搭上了性命(他要是不走也不会被抓住)。我想他们都是可以进天堂的吧。
但是我们的大英雄是要下地狱的,在杀警长前,警长说我在地狱等你,大英雄毫无惧色,他知道他要下地狱,但是这一次,他是为了朋友而下地狱。这是本片最宏大的主题了,友谊。大英雄老了,也变了,他眼里已经没有了杀气,他不会为过去的辉煌而沾沾自喜,他甚至不会为自己受辱而心怀怨气。他爱他的妻子,他渴望上帝的谅解,他赞美破相的妓女,他心念家中的儿女。他是一个普通人了,他自己说。他杀人只是为了钱,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有人会说那就该杀人吗?这么说有点书生气了,想想我们的时代,或所有人类的时代,为了生存,因为贫穷,是铤而走险不顾一切的人多呢?还是依然坚守道德的人多呢?在生存这个问题面前我们都会只表现出动物性的一面。但是有的人在发现杀人越货很容易生存后就此堕落,沦为恶人罪犯,所以他们不值得怜悯。可是我们的主角呢?我们都知道他在干完这一票之后不会再干了,他带着孩子去旧金山了。他不是一个堕落的无耻混蛋,他是因为老无所依才重出江湖。
如果他只是为了钱杀人我们不会称他为英雄。他是英雄因为他为了友谊杀人,他杀人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他是关公,是钟馗,他杀没有人性的警长,他杀把妓女不当人的酒吧老板,他杀甘心当警长走狗无所作为胆小怕事的警察。在那个夜黑雨急的夜晚,正义之光划破长空,照亮了小镇人民的未来,照亮了黑人兄弟的天堂口,照亮了我们孤独的老英雄回家的路。
最后的最后,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警长在临死前说,我家的屋顶还没修好。我突然发现,活着的,死去的,所有的所有,都是普通人,某一时刻有人扮演了恶魔,有人扮演的上帝,他既不能永远扮演,也没有谁明确授权他扮演的是绝对正确的角色,但是他的命运将因此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大多数时候人就是一个普通人,英雄会在猪圈里一筹莫展,警长会在自家屋顶上绞尽脑汁,弗里曼大叔会想念他的印第安老婆,瞎子枪手会在杀人后痛哭流涕。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一个将要活那么久的人?谁有权为了什么结束他的生命,让一切成空?当一个人死后他还剩下什么?难道这本就是一个荒谬的世界?本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人们都是因为偶然的原因出生以不充分的理由被宣告该死了?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
谁该被饶恕,谁不该被饶恕,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形形色色的宗教都不能让所有人信服,我想这不是一部电影能回答的。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