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昨天下午在图书馆写了一千来字,当时写的真是很不在状态的感觉。后来因为上网时间已满,电脑自动关机。之前那一千多字便消失无迹。说实话当时心里并不觉得十分可惜,因为写的东西自己看着都觉得无趣,一直以来对自家创作的唯一要求基本就是要有趣,要好玩,要有意思。最好是读了让人忍俊不禁那种效果才是最好的。
看这部电影纯粹是为了在金宝汇领的电影票兑换券不作废,所以进门前瞥见主演是任贤齐这事已经无法刺激俺,毕竟选座位时只有三个观众的座位单已经对此部电影的水平进行了无声的宣判。个人唯一的遗憾是没带薯片,不过想想只有四个人的影院,睡个觉肯定足够空间。于是,抱着对此电影不抱任何希望的心情,开始观影。事实证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同理,反向操作亦复如是。所以电影虽然无趣,但个人抱着“那怕就当是看个台湾人民生活状态的纪录片罢了”的心情,权当是为了心中一直YY的台湾之行做点备课功。虽然,虽然之前看《落跑吧爱情》时,就觉得台湾有的地方看起来,咳咳,好像我们这边的城乡结合部喔。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呢,这种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有木有。一直YY去台湾旅游的铜子内心各种内牛,俺想去的是台湾,不是中国大陆的地级县呐啊喂。不是身在帝都高要求,而是怎么看怎么觉得电影里面的台湾相比我们这边真的是有些惨淡,你看怪不得台湾人民一直把“拼经济”挂在嘴边,怪不得电影里女猪前老公,那个台商,都跑去上海发展、另立家庭了,还劝女儿也随他到上海去。
好吧,不谈经济,我们说爱情,打从《那些年》开始,这些年新出的各种青春电影谈的都是爱情,当然有时也买大送小的讲讲人生、青春、中国梦,啊不,是梦想。(宣宣,我们的梦想不就是中国梦。来啊,拉下去掌嘴)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两个学霸早恋失败的故事好吧。因为得了英文演讲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而彼此关注,然后发生感情,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在一起,然后就是20年后了,女猪遭遇车祸入院昏迷不醒,忠诚执行戈多定律,也许马上醒,也许永远不醒,具体操作看剧情需要和导演心情。这期间女猪的女儿在女猪电脑里看到她写给男猪的邮件,便将信发了出去,这其中给明基家赞助的电脑打了多少广告此处不计。总之是男猪找来,大俗的处理方法当然是再续前缘,可是个人眼巴巴将电影看完,到最后也没等来彩蛋,贾静雯饰演的女猪从头晕到尾,全程卧床不醒。做为青春电影,唯美当然是主旋律,要被放在第一。所以影片中的情节全程都在一种柔光场景中进行。很怀旧,很美图,当下的现实与过往的青春岁月交错演绎,情节穿插进行。在这种光晕中各种少男少女嘻笑打闹的场景看着如幻如梦。当然个人认为情节也是,做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兼浪漫理想主义者,请注意,头衔是以批判二字为主打嘀。个人松仁大的脑仁对于影片中十七岁那年的男生女生每日以谈恋爱为生活唯一主题,偶尔穿插一些演讲、考试之类看似上学的事儿非常理解无力。鉴于两岸教育形式不同,我等不能用大陆的高考制度理解台湾校园情景。
下面这段引用自台湾作家刘墉的描述:
我也常想起,自己高中时,一直到大学联考的前三个月,还在写文章嘲笑联考的制度和同学们k书的可怜相,但是就在考前一个半月,我竟然也发了疯似地用功起来。
由于日夜颠倒、用脑过度,我那一阵子甚至非得服安眼药才能睡觉,而且由起先服用四分之一颗,到后来的两三颗。我常在清晨六点多上床,八九点还没能阖眼,只觉得头与身体都分开了,稍稍一转头,就轰地一阵晕眩。窗外的树变得特别绿,绿得透明而刺眼,只是我仍然无法入睡。
那时你的祖母开始担心了,担心她这个独子会出毛病,常说些“何必念这么多书?还不是一辈子!做什么不是都过了?大不了不考大学;又怎么样?不要念了!”这一类的话。
好啦,引用完毕,如果有人对台湾联考感兴趣,还可以参看柏杨老先生的作品去,柏先生的书里骂联考的文章真是多了去。那么,问题来了,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是生活在火星吗?好吧好吧,俺知道艺术是高于生活哒。不过高的太厉害就令人高处不胜寒,只能将电影当玄幻看。别的不谈,起码俺敢说你要是在大陆的高中也来场想谈就谈的恋爱神马的,那肯定会考的很惨,然后会被家里骂的很惨,将来还会过的很惨,*&^%¥。像电影里任贤齐那样有一番事业神马的应该是少数族群哈。
当然,电影里必须给导演点赞的是演员的甄选,主人公的青年时期另选了青年演员来演。说实话,如果让俺要看着任大叔那张老脸冒充高中青年神马的,俺是一定一定会撑不住的了。
《17岁》--《5月一号》是金曲奖最佳MV导演周格泰首部剧情长片,名作家袁琼琼操刀剧本,任贤齐和贾静雯担纲主演。是一部描绘80年代17岁、与现代17岁的电影,片名《5月一号》来自1首比吉斯乐团的经典名曲「First of May」,这音乐巧妙地穿针引线贯穿全片,周格泰为了完成这部在心中构思20年的电影,更花百万元买下词曲版权再重录,歌曲牵动电影主人翁的初恋和错过,是影片的灵魂。
挺喜欢这部影片,扑面而来的青春讯息强大美好,不论是中年、少年,演员气质、演技很好,每个角色都塑造的很有丰富立体,颇有性格魅力,画面唯美浪漫,人物拍摄用了很多特写镜头,啊!这几个年轻演员太好看了,比那些装酷的、浮夸的、虚荣的青春片裡的名演员好看太多!这样清新的青春真美好!
45岁的王蕾(贾静雯 饰)
个性坚毅却又温柔体贴的王蕾,离婚后当起钢琴家教,和母亲、女儿建立了三代同堂的温馨小家庭,与女儿白白相处如姐妹。平静中,王蕾的眉头却始终微微轻蹙,似有所失落,王蕾:「我所理解的十七岁,就只能是一再的擦肩而过吧!」错过的初恋的心底的遗憾。
17岁的小王蕾(程予希 饰)
(1983年)十七岁的王蕾,是在礼教下成长的标准女孩,最大的兴趣是弹钢琴与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像朵温柔又含苞的蔷薇,在宁静的院子裡安份生长,有天,却突然被撩拨而绽放,正要伸展着美丽姿态,那牵引之人又突然的消失。
林克铭(任贤齐 饰)
45岁的林克铭成熟稳重,是个颇具名气的室内设计师,少了年轻时放手一搏的冲劲,与人相处显得冷漠懒散。连爱情对他来说,都像是装饰性建筑,似乎没那麽必要。当他收到一封来自十七岁自己爱慕的女孩的来信,脸上神情多了几分温柔,他想起了青春岁月、以及记忆中那个不肯回头的少女。
林克铭:
「我所理解的十七岁,是
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走过的足迹!
操场上挥着汗水,并肩作战的兄弟!
曾经青涩的爱情,却错过的美丽!
跌倒了拍拍灰尘,咬牙继续的努力!
点点滴滴,绽放在我心中祕密花园裡!」
17岁的小林克铭(石知田 饰)
(1982年)十七岁的林克铭,洒脱且冲动,是同学中颇具义气的意见领袖,父亲是军人,「服从」却不是他的座右铭。总与学校主任老师、喜欢的女孩唱反调,青春的贺尔蒙在身上上下流窜,一股发不出的怨气让他躁动。王蕾,那个让他情窦驻足又展开的人,但…,无法安静的十七岁,头脑与行为尚未配置妥当的年龄,故事才要开始呢!
白白(程予希 饰)
十七岁的白白,父母在她还没有记忆时离异,从小与母亲、外婆同住,爸爸是陌生的。独立而喜爱思考的她,安静地用一双晶亮的眼睛看着一切,凡事总想着自己解决,她拒绝向妈妈学钢琴,她不想和爸爸过好日子,有主见却有些叛逆的女生。
白白:「我今年17岁,我所理解的的17 岁,就像是走在陌生的山路裡,不知道哪裡是出口哪裡是起点,但我只想跟着直觉大步走。 」
蔡桃桂(杨又颖 饰)
(1982年)十七岁的蔡桃桂,是王蕾高中时代的好友,她与王蕾个性相异,外向又有正义感,有人惹了班上的女生,她就会理直气壮的骂着臭男生,连老师都拿她没办法。她总是护着王蕾,酷爱打抱不平、粗线条的她,竟然没有发现林克铭原来在爱慕着王蕾。
阿木(林志谦 饰)
(1982年)家境优渥的阿木,功课总在及格边缘徘徊,很喜欢和林克铭他们溷在一起,更喜欢对同学恶作剧,连老师也不放过,但无伤大雅的小把戏也常失败被抓包,即使被嘲笑,也泯灭不了他的玩心。
陈修如(王宇婕 饰)
(1982年) 英文老师陈修如,美丽大方又体恤学生,是高中男生心中的「女神」典范,亦师亦友、赏罚分明的态度,让学生喜爱,也是她当老师的初衷。没想到的是,她将喜爱的黑胶唱盘当成奖励送出,竟在林克铭的人生中划下了深刻的一笔。
45岁的小胖(孙鹏 饰):「我所理解的十七岁是世界我最大。」
林克铭高中以来的死党,是林克铭聊心事的对象,现在是二手音响店的老闆。很挺朋友的小胖,经历过一段婚姻,对于人生已有一种林克铭所没有的豁达,懂得自娱娱人的他,觉得在意别人的看法很累,是位看似随性,却有自己生活步调的人。
17岁的小胖(阎成诚 饰)
(1982年)小胖其实不胖,但他乐观和聪明的本质一直都没变。遇到重要的事找他商量,他就会用心的替你出主意。17岁时的他常和林克铭、阿木溷在一起聊聊梦想啊未来的,一起仰慕「女神」英文老师,一起恶作剧和打架,也义气的一起受罚。
张怀雯(邵雨薇 饰 )
十七岁的雯雯,漂亮开朗,有不少爱慕者,气质的长髮与纤瘦的外表之下,有一股不轻易服输的坚毅,同学中除了白白,没有其他真正交心的朋友,果敢的在亲情、爱情与友情中寻找归属感。
叶中树(郑暐达 饰)
十七岁的叶中树,是个外表帅气的大男孩,总是吸引许多女同学追求,但自己始终没有告白的经验,面对心仪的女孩,认为自己能做的,便是付出真心的陪伴。
《角色介绍是转载网络讯息》
前些天看了这部来自台湾剧情MV大师周格泰的首部长篇电影《十七岁》(有名《五月一号》),淡淡的感情却是深深的记忆。
以Bee Gees的一首《First of May》为主线,讲述了两代人的感情经历。台湾剧情MV大师周格泰擅长用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没有过多的台词修饰,给人很舒服慢慢戳中你内心脆弱部分的感觉。程予希一人分饰两角,分别是20多年前妈妈的17岁和现在17岁的自己,她们的成长经历截然不同,人物个性和内心都反差很大,但是程予希却收放自如,可以说是本色演出。
▼
《十七岁》中通过两段17岁的爱情,展现给观众是不同程度和体验的爱。有同学朋友之间的爱,最后因为一个男生好朋友背叛自己而心淡;有男女同学之间懵懂不懂表达的感情,最后因为误会而错过青春;有男同学对气质优雅班导崇拜的爱,最后因为班导与训导主任之间的密码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有父母亲之间离婚对女儿牵挂的爱,最后因为女儿知道爸爸另组家庭而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心痛流泪。电影里面的关系都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回忆才更加值得回忆和珍藏。
《十七岁》中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17岁的白白碰见好朋友亲吻了自己喜欢的男生,白白气坏了,但是妈妈车祸在医院,爸爸离婚在内地,无处倾诉和发泄,就拿起院子里的水管往自己身上倒水,想以此降低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在学校周年庆男生表白之后,白白也会头都不回地走过去,管她要面对妈妈车祸躺在医院,被好朋友背叛的痛苦,这就是青春时期的成长,直接又勇敢,却叫人心痛。
17岁的林克铭与王蕾因为英文演讲比赛分获一二名而有了交集,林克铭喜欢调皮捉弄王蕾,想不断引起王蕾的注意,又默默跟在她身后。班导送林克铭和王蕾《First of May》黑胶唱片,让他们把歌词翻译出来,林克铭翻译后把唱片送给王蕾表白,却收到一模一样的黑胶唱片,林克铭不知道这是王蕾的回信,直到20多年后才发现。林克铭发现优雅的班导竟然和禽兽训导主任不洁的关系,优雅班导的形象毁灭,他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伤害了训导主任。那一夜,林克铭跑到王蕾家外,他们眼神的对看和欲言又止的嘴唇,还有那一刻深情的拥抱,这就是青春时期的爱情,模糊不清又想表达,虽然有遗憾却叫人甜蜜。
▼
45岁林克铭面对王蕾17岁的女儿白白,就想面对17岁的王蕾,自己20多年前的青春就在眼前。无论岁月如歌,那纯真年代的回忆还是林克铭的此生难忘。
林克铭:「我所理解的十七岁,是 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走过的足迹! 操场上挥着汗水,并肩作战的兄弟! 曾经青涩的爱情,却错过的美丽! 跌倒了拍拍灰尘,咬牙继续的努力! 点点滴滴,绽放在我心中祕密花园裡!」
不知道你的17岁离现在的你有多久,10年还是20年?我自己就经常回忆10年前那个17岁的自己,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社交软件,只有同学与同学之间最真诚的沟通交流,还有那个我喜欢的他在篮球场上的身影。非常平淡一点都没有起伏和深刻的记忆,但是我还是记得我的17岁,因为那是我的青春,就算平淡无奇也是我生命中的回忆。
喜欢文章请点赞,wx搜索“闪闪的纯真世界”探索更多精彩。
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个很俗的电影,想的干脆看看打发时间,结果让我很意外。
电影的节奏很慢,很适合自己一个人抱着手机窝在沙发上看,人物形象很干净,女孩子皮肤白皙,素颜一副青春无敌的模样。电影叙事穿插着两代人的记忆,回忆部分用泛黄的色调,点到为止,而不是夸张的调色,故意渲染告诉观众这是个青春片。
许多细节描写也很棒,有着台湾电影的影子,夏天的一场太阳雨后,雨水顺着台阶流下,地上灰尘被雨水打湿的气味以及热气往上升腾,写信时钢笔字在纸上未干的湿润,就很喜欢这些生活细节的发现,就像,我依然会写信,会喜欢一切最原始的表达。
人物的感情线也是淡淡的,让我想起《情书》的两个主人公,我很喜欢这种描述,不用把一切说透说明白,有时候真正的青春,那种情窦初开的青涩,很自然就展开了,没有什么一定要确认恋爱关系,也不会说太多烂俗的情话,在那个年纪里,许多话是说不出口的,许多感情是难以表达的。
女儿有一段关于伤心的情绪表达,很有感染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得知自己最好的朋友背叛自己,想给手机唯一的号码,也就是自己的父亲倾诉,结果得知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很戏剧性,挂了电话,伤心的撕扯自己的身体,哭累在床上睡着,天黑了在房间醒来,像极了自己伤心的有时候。
成长的伤痛,许多时候都是由自我发出,自我吸取,自己在心里爱了,自己受伤了去一点点恢复,自己慢慢学会去承担,一点点的去卸下了纯真。十七岁的时候我以为我经历的够难受了,现在回想,那算什么,原来真正的爱,是这样,真正的爱,才开始。
差强人意,不好看也不难看,配乐不太行,看得人昏昏欲睡,不过画面很舒服。【优酷VIP】
有一些很青春的场景,不过对于剧情来说都没有什么卵用。男主是我第一眼就会喜欢的浓颜型,但是这么锋芒毕露的大双眼皮少年怎么可能会长成任贤齐啦!
弯弯纯爱电影,看预告片就感觉比内地矫情做作非主流的青春电影真实细腻多了。两个新人男女演员挺好的,这才是真正小鲜肉&小花。不是李易峰杨幂之流的【习惯踩】
青春干净,非常舒服!台湾电影在青春片上造诣太高!秒杀国产片!
台湾在小清新青春电影上面确实功力不凡,哪怕剧情白开水也会有种喝了白开水很干净很清纯的舒畅感,不需担心中毒或者水污染。
开头以为女主角是贾静雯,然后发现任贤齐也不是男主角,最后发现我为何会脸盲17岁的两个姑娘因为根本是同一个演员,妈妈演了十分钟就一直躺在床上直到剧终!!翻桌!(╯‵□′)╯︵┻━┻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没什么共鸣。
导演拍MV出身,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加长版的MV,故事有些俗套,无非就是“初恋不会有结果”,那首《First of may》都被青春片用烂了。画面倒是可圈可点,选角也不错(不是说任贤齐),女主角很青春,一点都看不出是80后,发型和气质很有能年玲奈的感觉。
MV导演讲故事,特写慢放。故事往复,还是有一点点新东西。我们解决困惑的方式不同了,和解的方式不同了。喜欢少女吃虾,崩溃大哭,还有喊着回信的部分,她毕竟和那永远不会回头的十七岁女孩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旧时光戏份很有趣,不过最狗血的部分被我估中,整个人都不好了。再也不想带第六感进电影院。
母亲车祸昏迷,女儿和朋友都喜欢的男生在天台遭遇表白和强吻,被女儿看到,女儿失望伤心,离婚父亲已有新家庭和孩子。女儿从母亲电脑中得知母亲初恋,找到男主,去看母亲唤醒母亲。当年男主因目睹主任与女教师偷情而误伤主任而被迫离开,现在仍然怀念女主。
看到导演周格泰 感觉会像是传统台湾mv的style…
MV中毒者。虽然First of May好像从头到尾都没有完整放过一遍。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光,照亮了少女的大腿。男的动辄裸衣。猜中了所有故事梗,所以到后半段有些不能忍,尤其是白白青春癔症发作。COS了《一一》,海报出现侯孝贤早期作品。电影精髓,就在结尾出字幕的定格抽帧,被抽取的时间变成了慢镜头。
这个片有实实在在“青春”的感觉,躁动驱使,在夜色中飞驰,比吉斯的唱腔“而今识尽愁滋味”。早于十六七岁的爱情像儿戏,晚于十六七岁的爱情略现实。如果你的初恋不是在十六七岁,可能很难共情。青春片本身没什么编剧技巧可言,在一片无病呻吟的青春片中,恰如其分书写爱情以外的话题难能可贵。
如歌岁月、纯真年代 !怀念我17岁那年!青春真好!
太缺乏新意了,虽然我们知道文艺小言不好拍,但是就是感觉不好看
满满的少年感,很适合我这种台湾青春片缺乏症的少女癌,画面美的不像话,很多大特写。电影节奏偏慢,但青春时光却过得很快。同期最适合情侣们一起去看的电影啊(˶‾᷄ ⁻̫ ‾᷅˵)
少年是怎么长成任贤齐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贾静雯真美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不晓得为啥,看大陆爱情电影只会嘴角抽搐,看完台湾爱情电影就觉得好想再回去青春一次
有好一陣子沒看寶島青春片了,這部名不見經傳的倒也覺得還不錯,頗有想法同時也不缺美感;周導預料之中是音樂錄音帶技法大集合,好在雙時空敘事也基本穩住了;倆女孩一短髮一長髮,風格不同的兩種好看,演技都算到位,石知田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很喜歡「翻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