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即使瞎了也要完成电影
“杀青14年后,我才开始电影的第一次剪辑。”“即使瞎了也要完成电影。”
Mateo双手抚摸着电视屏幕上他和Lena的最后一吻那一幕被那份深情感动到。
都传说贵圈很乱,导演和制片人乱搞,导演和演员相爱相杀,导演和导演之间抢女人或者互相让对方头顶草原,这些似乎司空听惯又不得见天日的事情,阿莫多瓦不仅拍了出来,而且还拍得那么情真意切。不论是背负了14年内疚的Judit还是因爱生恨的Ernesto,都拍出了人物招人恨又让人理解并怜悯的两面。Mateo对Lena以及对电影的深情都让人感动。男女主的人物形象都很立体生动。
Judit跟了Mateo那么多年,看着他和别的女人各种搞,直到Mateo瞎了,也还继续和儿子一起照顾他,真相大白后才告诉儿子Mateo是他爸,而且还要继续向Mateo隐瞒这事。心真大,真大度,真佩服。
吐槽一下放出的戏中戏《女孩与皮箱》片段,确实很精彩,不过大部分戏份都在女配角,女主连台词都没几句。
2 ) 阿莫多瓦.你可以回家吃饭了
要不是有这位西班牙美女撑场面.这部电影简直全无看头
没有节奏美感.没有细节冲突.没有情节烘托....
不好意思,同是西班牙出品.这部电影比起<深蓝即是黑>实在是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种种迹象表明.哥们,你不适合拍这样的电影.你要么就玩温情,平淡到死吧.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想商业商业不起来,想悬疑悬疑不起来,想生活也生活得寡淡似水完全没有感人环节可言的烂片.
有什么好说的....
2就是2.浪费了西班牙大美女佩内洛普的形象和演技.
如果你是佩内洛普的影迷,你可以看这部电影,但是千万不要抱太大的期望.纯粹是看看人脸尔.
如果你是装逼青年或傻逼青年,你有本事撑到把这部电影看完,算你们有装逼的潜质.爱怎么吹怎么吹,喜欢怎么捧臭脚都行.
如果你是喜欢阿莫多瓦风格的影迷,你可以看这部电影,你见看到江郎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才尽的....
其它人,我劝你们别看.浪费时间.不如看点别的.
3 ) 追忆似水年华
如果我再见你,多年以后。我如何贺你,以沉默的眼泪?
--拜伦
很早以前看国外的一部关于梵高的纪录片,片子里自然而然的拍摄了他生前所居住的九平米的房间。收拾的很干净,白色的墙壁想必是后来粉刷的,但时至今日看起来仍然难免显得孤单。想起今年有幸因为巡回展览看到了毕加索的真迹,但梵高的画作还是可遇不可求的只在画册上看到过。甚至他的那幅《向日葵》,虽然喜欢,鉴赏起来也是百般不得要领。直到有天看北岛的书,他提到这幅画说,梵高是用最绚烂的色彩,描写行将就木的向日葵。心下轰然一声,才仿佛明白了其中那种不可言喻的感伤。
而阿莫多瓦带给我的感觉也是一样。
在他之后,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导演把热爱女人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阿莫多瓦电影里的女人不同于李安电影里的进退两难,在世俗和父权的双重压力之下逐渐瓦解掉最初的抗争和梦想。也不同于伍迪艾伦电影里美女与野兽的混合体,咄咄逼人下的满目柔情,掩盖不住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阿莫多瓦镜头下的女人生来就是被歌颂的,她们的爱能够逾越困难,创造奇迹,她们是“爱”这个名词的终极解释,她们就是意义。
包括这一部【破碎的拥抱】。
或许戏中戏的表现方式已经不新鲜了,交叉蒙太奇也已经在各种电影作品中被频繁运用。从剧情上来看,富商情妇偷情的故事,也早已是让人提不起半点兴趣的旧谈资。从表面上来看,或许这只能是一部归于平庸的电影。不论西班牙的风景多迷人,背景音乐多哀婉,也不能救这部电影于水火,让它成为一部佳作。但阿莫多瓦偏偏就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创造了奇迹,在我一再以为电影就要结束的时候延续剧情,直到最后一幕起,我几乎红了眼眶。才明白了他其中的用意。
原来这才是一个男人在回忆一个女人的时候最迷人的地方。
已经失明的电影导演在时隔十四年之后,终于找了他当年拍摄电影样片的副本。里面他深爱的女主角已经在当年的车祸中死去。电影也已经因为富商的报复被剪得面目全非。他看不见了,只认得她的声音。在他完成最后剪辑的那一刻,电影【女人与手提箱】里的情人栩栩如生的表演,往如昨日。她俏皮的对话,玲珑的身姿,还有不知道时光匆匆即将就会将她带到末日的天真。全部混合在一起,变成一幕重逢。而此刻坐在屏幕前的,俨然已经是一个老人。
这怎么不让人难过。
生命是这样短又这样迅即,佩内洛普饰演的女演员在车内临死前的那一吻,让世界最后一刻的样子定格成情人的摸样。她不顾一切的爱像穷途末路的战士一样坚韧。谁也不知道远处正有一辆车疾驰而来,十字路口红灯闪烁。电影缓慢的剪辑在这里才显现出异常的魅力。
波澜不惊的画面,仿佛是一幅被海水冲洗过的油画,兀自凸显出那种消失殆尽的美。一切都将消亡,但曾经有两个人站得那么近,在孤孤单单异乡的沙滩上,于须臾之中寻找永恒。也许在那个时候就注定了,这就是阿莫多瓦要带领我们去追忆的似水年华。
4 ) 男性视角的女性电影:《破碎的拥抱》
推荐理由:阿莫多瓦的第十七部影片,虽然不够惊艳,但依然精彩。
片名:《破碎的拥抱》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布兰卡•波蒂洛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9年5月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虽然是男性的视角,但是说的还是女人的故事,依然是女性主义电影
初看到这部戏,熟悉阿莫多瓦作品的人马上会想起他的《不良教育》,同样是现实和过去交织,同样是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同样是由回忆推动情节。与前者关注边缘人群不同,除了双目失明的前导演,这一回所有的角色身份都很正常,少了几许冲突和对峙。
没有了《对她说》娓娓道来的暧昧情愫,也没有《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绚丽缤纷的色调,更没有《回归》中把家庭女性成员间错综关系和情仇发挥到了极致,用“情妇的情人”足以概括剧情,——这是一个关于爱、背叛和欲望的故事。
熟悉的主题,老套的内容,重复的方式,唯一的变化男人地位的提高,甚至取代女人成为了事情的叙述者,尽管视角有变化,但是运用的方式和元素都是阿莫西瓦最擅长的,表现的也是女性的自我身份论证,所以很难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一个冗长,纠结,乏味的多角恋故事,其实这并不是全部。
电影采取了戏中戏的形式表现,已经改名为哈里•肯,成为作家的马蒂奥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昔日拍摄电影时发生的一段令人惆怅的情伤。不仅有导演和女演员丽娜为爱出走的回忆片段,还有关于那部《女孩和手提箱》作品的拍摄和表演,更有负责监视女演员的富商儿子镜头中的影像,从电影的选角,到拍摄过程,到恶意剪辑,到失败首映,到重新恢复,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向我们解析这段“一部电影是如何炼成的”。
抛开主角之间的恩怨情仇,影片用现场记录,导演回忆、事后交待等多种手法交织了一个在经纪人、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一部作品的成败往往是众多因素共同的结果,可以说在众多貌合神离、纷纷扰扰情感的背后,更是对整个电影产业规则的揭露,这比起阿莫多瓦以往只局限于人物个体感受的作品,无形中增容了不少,所以,亲自参与编剧的阿莫多瓦称这部非典型女性作品是“写给电影的情书”。
色彩和情色一直是阿莫多瓦作品中典型的标志。《破碎的拥抱》中没有那么多艳俗明媚的颜色,而情色镜头却依然存在,对于阿莫多瓦而言,这些镜头本来就可以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与其欲盖弥彰,不然坦坦荡荡来的直接。
电影没有选择在那个煽情而动人的拥抱时结束,最后十分钟展示马蒂奥重新剪辑后《女孩和手提箱》的片段,这是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这个幽默,讽刺充满了黑色喜感的故事,竟是阿莫多瓦向自己作品《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致敬的,——用一种荒诞的方式为自己总结,向经典的时代致敬,只有阿莫多瓦敢用他用这样的方式向电影示爱,可以说,《破碎的拥抱》是融入阿莫多瓦个人情感最多的一部电影,与其说是写给电影的情书,不是说是阿莫多瓦写给自己的情书。尽管难有惊艳,但是依旧保持精彩,而阿莫西瓦对电影的感情更是无法让人忽视。
相信影片之所以叫“破碎的拥抱”,正是因为作家的碎片式的回忆串起了整个故事,也象征着他和女演员那虽然美好却无情破碎的爱情,——身份或许更改,回忆只有片段,爱人可以红消香损,而影像已然超越了情感,得以长存。
阿莫多瓦获奖作品回顾:
1988年,《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获欧洲电影节最佳青年电影奖;
1991年,《高跟鞋》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1999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2年,《对她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最佳编剧奖,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
2006年,《回归》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全国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5 ) QUé
刚看完,我和Diego一样的心情,后边到底是什么!muerta de saberlo!脑子里回响的是江南皮革厂老板跑路的旋律,竟然不告诉我们那个故事后边是什么!
越看Alva的电影,越觉得,他里边的爱情,都会有一种贯彻的忠实,甚至痴迷执念。所有的爱情里都有悲剧,就像是有点荒诞的Chica y maleta,影中影,应该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等待他回家,做了他喜欢的冷汤,切番茄是落泪,被前妻推下楼梯。
他花了这么多描述这部电影,除了因为这部电影是故事发展的原因,两人爱情的结晶般,可能还有所影射。对于经纪人和Diego的描写也很多。
看Penelope越多,越觉得她的不足美丽,却又越觉得她的美丽。一眼印象深刻,再见依旧如此,后边细看觉得一般,然后沉浸。她有一种自然,不论是《回归》里的角色还是其他电影里的,都没有痕迹。
最后,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阿瓦的电影里,里边大多会出现一辆红色的车,可能是悲剧的主角,也可能是非主要角色,但是总会上到这辆车,来到一段路,驶向结局。
一位导演和一位女职员,一个某富豪企业家情人的爱情故事,还有作家和自己经纪人,其儿子,富豪企业家和自己同性恋儿子,儿子和导演,导演的电影的故事。破碎的拥抱,没能在彼此的怀抱中死去。这个《回归》里也提到了。
知道你是谁里的法官妈妈以前挺瘦的,演技很好。最近发现原来她如此无处不在,牛🍺
崩溃边缘的女人
6 ) 如此芬芳的悲伤
看过的阿莫多瓦的电影不多,但每部电影中那芬芳的色彩无时不在刺激挑拨着视神经。然而让我不习惯的是,明明是悲伤的剧情,残破的结局,却总是在鲜活的色调中被演绎,连背景音乐似乎都不去渲染剧情,只是浅浅地伴奏。观看时仿佛时刻在挑衅人的道德感:这样明媚疏朗,芬芳四溢的悲哀,你能感受到么?是否也如此美妙轻曼地发生在你的生活中,只像一抹色彩般浅浅地划过?
也许现实正是如此。生活中的悲剧不会因为好天气或者有喜事就不会发生,陌生人永远只能漠然旁观,而亲历者的血泪也只能把命运之体擦洗得更光鲜。轻松地讲个悲剧,像是地中海畔炙热阳光,刺伤你的双眼,那白晃晃中似失明般的漆黑。
那做爱的场面,亲吻的镜头,丝毫无法在心头产生涟漪。被演绎成像吃饭一般每日面对的程式。连泪珠似乎也像水般无味。只是那全片深一脚浅一脚的叙事,终会被命运这无常的叹息一浪打散。
记忆深刻的几个段落:
段落1:莱娜冲进马特尔的房间,马特尔背对着她,却面对着屏幕上的她。她们同时面对马特尔。这是莱娜第一次真正有勇气迎面马特尔,挑战一切谎言的时刻。一切也顿时反转,马特尔的正面和背面被同时注视。是否意味着,只要你敢于坦然面对黑暗中那些窥视的双眼,则他们将被暴露在光明下,成为反被窥视的焦点。而他们是那样的浅,可以轻易被看穿。
段落2:莱娜在X光下的每一处骨头,在一张张打着网格的胶片上被精确呈现在观众眼前。美丽的人啊,她的悲剧是她无法掌握自己的自由,身心毫无隐私,得不到尊重。但即使她骨骼的每一条弧线弧线都被旁人窥视到,你还是距她的心,她的忧伤那么远。灵魂是不可能被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占有的。
段落3:朱迪特在酒吧当着儿子和哈瑞把沉积14年的忏悔倒出来时,她的眼泪比起失去挚爱的哈瑞多年所受的伤害来说,她的忏悔显然太淡太无力了。但是当她目送哈瑞一个人在黑夜拄着盲杖走下楼梯的背影时,看着曾经的爱人所受到的伤害,那种良心的折麽之深才着实传达出来。很多时候,我们的悲哀是被别人承受着的。。。。。。
虽然不是阿莫多瓦的粉,不过还是被吸引住了
1,说融入好莱坞黑色电影元素,应该是指回忆那一段中的一些取景构图、摄像机位及剪辑方式。特别是从楼上离家,摔下楼梯到进医院那一段。整个色调也有变化。2,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挺,特别是在戏中戏中戏仿那段从楼梯推下的情节。3,回忆+戏中戏,阿莫多瓦的叙事能力确实强4,色彩的运用,红色
偷情,报复。佩内洛普克鲁兹实在是美丽不可方物的西班牙国宝。P.S.只可惜翻译实在差得上天入地,甚至连人称都总分不清楚。P.P.S 我的耳朵还是很灵啊,那段音乐,果然是cat power ,哈
“我想听听让娜莫罗的声音”,这句话真感人
只为了结尾那一句话
“这最后一吻,让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象,就是你嘴里的味道” 阿莫多瓦带有古典美的镜头语言,总能让故事在舒缓的音乐和灵动的画面里流光溢彩。
这中文字幕翻译,POLO都变成了柱子,人家父亲还活着,字幕就给弄成死亡了,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再等等好版本吧。
莫多瓦的水准之作,比较偏重故事的悬疑,负罪、内疚等人性方面的东西反而感受的少
特别想知道上面一首歌,就是马提奥和莱娜在美国的那段音乐。
不可能因为是阿莫多瓦的电影我就能觉得它不无聊。这个叙事也真的太闷了并且还讲了一个这么闷的故事。
前面精彩到可以持续看,后面有些情节剧,但结尾很精彩。全片制作精良,摄影太美丽,Cruz也那么漂亮,还有裸体小人和大师,所以加到五星好了。
太爱阿莫多瓦这种层层拨开保持悬念的讲故事方式了,它总是揪着你的心,感觉特神秘、特深情。色彩与节奏让人舒服极了,每一帧每一场戏都是艺术品,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感叹,这导演就是当世仅存的超一流导演之一。戏中戏致敬自己《崩溃边缘的女人》,看得我差点泪目。佩内洛普克鲁兹真是阿莫多瓦的缪斯女神,银幕上闪闪发光,长成这样还会演戏,明星啊。
好像就是从这部开始吧,阿莫多瓦变得奇情大于真情。画面中热烈的颜色还在,佩内洛普克鲁兹也美艳不可方物,可是人物之间已经没了该有的情感,连音乐都不照着以前那样走心了。总体就像是他急着要把故事讲完似的。
佩妮姐的乳房还是那么好看。
带着爱人的吻离世,整个人生以爱人嘴里的味道作为结束,多么的浪漫。破碎的拥抱、破碎的故事。
这次对阿莫多瓦有些失望,首先剧情就毫无过去电影中那种个性与别致,情感上也显得太常规化的俗套了。
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倒是很想把戏中戏看完
虐恋故事,疯狂的爱,看和被看,看的权力,戏中戏(是对[精神濒于崩溃的女人]的自我戏仿),电影的自我指涉,叙事权的争夺。老头简直是弗朗哥的化身——由此影片也是解严之后西班牙的社会寓言。另外,这当然不是黑色电影。
自由自在的抓马迷影对应了最后剪辑权的争夺,那些明显不解的设计就都不重要了,因为这是电影好看就成,定格在影像里的克鲁兹才能留住。错过几次放映,像买过多年的美酒终于给喝了,要不当年谁认识哈里凯恩。只和阿莫多瓦合作过一次的墨西哥第二摄影大神普列托的片都喜欢还是09年就五星了,资料馆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