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都是有主观导向性的,不是客观记录真实,有的明显些,有的做的隐蔽些。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就是在假装公正,实际一直是哥哥在引导着往自己的好里说,毕竟弟弟只是个没媒体话语权的屁民呀。
第一遍看时弟弟指责哥哥违背承诺没给他买船那处,哥哥背后的肖像画里的人物很像弟弟。但是弟弟前面就说了哥哥家里满是自己的画像,没有家人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家人。所以下意识地我否认了那是画的弟弟。想想放客厅的都是展示给外人看的家人的照片什么的不都是收在自己卧室的嘛。
到了影片下半段,弟弟剪了个头发,就和画像上的人整个不一样了。第二遍看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就是照着弟弟当下的那个样子的找人画的,虽然毫无弟弟的神韵。故意摆在那位置上来向镜头彰显自己对弟弟的爱,打脸前面弟弟说的话,以塑造自己的弟弟是个信口开河的人的形象。
整个电影哥哥都在给自己立人设,担心关爱弟弟,自责没有把弟弟引上正轨,一直各种慷慨接济弟弟,这都是他用说的,用言语给观众输入的信息。反观废柴傻弟弟就是苛责哥哥说他怎么看不惯哥哥啦吧啦吧啦这些尖锐不讨喜的话。
可当导演问他对哥哥在金钱上给他的援助他怎么看时,弟弟说自己曾经向哥哥借3万块钱做生意,哥哥给了他张支票附上信说自己为因自己的成功让弟弟成为寄生虫这种事感到内疚已经很烦很疲倦了这种让人看了心寒的话,这。。。真的不可能是任何爱你的人可能说出来的话吧。绝对没可能的吧。
是呐,哥哥就是懂得以一种有教养的方式来激怒弟弟,使他显得不可理喻。一直在用这种带着引导性有技巧的在潜移默化地降低弟弟的自尊心,使他怀疑自己,用话语引导观众来觉得弟弟就是眼红自己的成功,什么都要依赖他。整个剪辑也是很用很subtle的方式以信息不对称的盲点来抬哥哥贬弟弟,好几处恰到好处地用纪实叙事的方式插入讲述哥哥的成就,却对弟弟种种的奇趣的经历避而不谈。
到了片尾,我想不只我,连弟弟都多少有意识到哥哥的作秀,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结束这一切了,最后的离别是这么草草不上心,上了卡车已经憋不住的那种嘲讽感打压弟弟人格。弟弟只是再次地被伤了心。看到他这么难过我也好心塞。
哥哥这次利用完弟弟应该就再也不会来了,这样也好。对他来讲,这种血缘的连接是种厌恶吧。
那他为什么会参加这样一个拍摄,我想想,哥哥这种人很想给自己来个人物传片吧。但也不好只讲自己的成功历啊,总要有某种卖点吧。以纪录片为契机,要是能促成剧情片,照这大纲可不就拍成一个天才努力的完美人设哥哥怎么全凭自己事业有成,却被亲情的枷锁困扰和留着相同血液的无赖弟弟有着纠缠不休的纽带关系的有血有肉的感人励志影片了吧。如果我有猜中,那么祝他的计划一定不成功。
穷弟弟大卫总是不能坚持做一个事,他总是换来换去,做过很多的工作,而且每个工作的跨度都很大,当然更多的是机械的工作。
富哥哥伊万更多的是坚持,一直在商业中奋斗,同时拥有财富思维,更懂得顺势而为。他认为弟弟更多的时候是脱离于现实和政府的。
有些时候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也能反映出来,弟弟更容易动怒,哥哥的情绪则更稳定。
确实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真的要好很多,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一直就是一个易燃易爆的人,总是被周围环境影响,情绪极其不稳定,因此也是与大卫一样总是随心所欲的行动,也缺乏时间管理和自律。其实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是最全神贯注和最开心的,但是又容易受其他的因素影响。心不定进而无法处理好事情,因此要学会接受种种,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弟弟的自卑一直存在,他不肯融入现实世界,并对有钱人和资产阶级进行抨击。也正是这种经济能力上的缺陷让他有了优越感目标,那就是将自己表现得更加善于交际的并且执迷于自己的一些无厘头学说当中,通过一群有同样兴趣的人找寻并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以弥补自卑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空虚。“倘若大卫真就是采菊东篱下的心态,倒也活得潇洒快活。关键在于,他对哥哥拥有的财富是及其仇视的。”(引于MBA智库) 但相对于哥哥认定了弟弟过于执迷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常生活渐行渐远,无意或不愿再走进并深入了解弟弟的生活,弟弟表现出更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让哥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且更加真挚感人。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亲情因素,弟弟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从弟弟反问哥哥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肯去看望自己可以看出弟弟希望有人能走进并且理解他的生活,给他一些关注,否则这样悬殊的经济实力的差距很容易让他将自己联想到自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人。同样的,在哥哥出尔反尔,不想住在弟弟的房车里的时候,弟弟也有被抛弃的感觉。另一方面,弟弟为什么一直以来如此执着于自己的看似荒谬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因为兴趣,更也许,是希望自己的超乎寻常的生活方式能够引起哥哥或者妈妈的注意,能够证明自己的特立独行,能够以另一种方式与哥哥的成功匹敌,其实根源便在于弟弟心中的自卑感。
整部片子像是哥哥出资来继续塑造自己的形象的一部片子。
弹幕里有很多被老师推荐过来又要求写读后感的孩子们,我不理解老师推荐这部纪录片的理由是什么。社会地位和钱真的就是世俗意义上整个社会所认可的成功吗?我并不认为大家在并不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以judge谁的人生成功谁的人生失败。是想让孩子们学习一个成功人士的思路的话,这部片子可没有展现出来多少。
这部里面有两个主要的矛盾冲突,一个是弟弟没有索要船,但是哥哥许诺后没有讲清楚理由又变卦,这让本就对于阶级地位敏感的弟弟感受到了哥哥是一种用钱来玩弄他人感情的privilege。另一个就是哥哥不住在房车里,嫌弃溢于言表而弟弟很受伤。
同样哥哥幼时不被家人关注而弟弟受宠也使他永远有一个阴影。合理怀疑哥哥不认真听弟弟说话以及充满了不屑和贬低的态度(比如一上房车就提弟弟上一个卡车烧毁了,骑马让他下来牵着怕他受伤实际上确实怕把马嘴牵坏)还有他的自恋也是来自于一种对于童年回忆的报复性行为。他从未理解过弟弟而是想把自己认为的正确生活方式强加在他身上。
哥哥和弟弟之间还存在一个误会,就是哥哥暗中帮助过弟弟而弟弟不知道,这使得哥哥是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而弟弟后续的争吵会显得他不知感恩无理取闹,这也是不太公平的。虽然哥哥想要维护弟弟的自尊但他又会因为帮助过他给摆出自己站在更高的地位。
最后就是两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可以学习到的地方,哥哥作为靠自己努力上流阶级是有原因的,他年轻时就懂得要“往上走”的道理,辛苦工作提升自己,这都是他的努力造就的。他的情绪稳定,也会控制他人的情绪,作为政客懂得说话的艺术也非常厉害,因此哥哥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现了比较好的高素质的影响。弟弟lingluanminro热爱自由,浪漫,致力于宗教与艺术的探索,灵修等等事情,但是并没有做到某一领域的深耕,这很可惜,同时他高自尊(具体表现为很容易被冒犯到,固执己见总是想要去抗争),活在哥哥的阴影里而有些极端的愤世嫉俗,敏感,也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失败的流浪者,他在他喜欢的领域也有丰富的精神财富。这部片子其实没有表现出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但是两个人看待机会的态度确实不同,哥哥会更为理性的甚至不择手段的抓住机会,而弟弟会更随着心的方向走,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相互之间也没有太大意愿进入对方的领域,达不到一次相互理解,在这部片子以后,他们应该也还是会几年才联系一次各自安好吧。
总觉得看到结尾弟弟真的很渴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哥哥的一点点认可,而哥哥可能因为自己解开心结释然快乐。弟弟受伤的原因是因为他真的相信这个节目的录制可以改变两人的关系。
最有温情的部分是弟弟看哥哥骑马比赛失败,一直在担心他(说还好他没有摔下马)安慰他,理解他,笑着又充满自豪的对着镜头谈及自己的哥哥。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觉得我需要记录我所看到的东西学到的东西。脚踏实地比空谈空想要实在的多,哥哥脚踏实地做事,务实努力工作,去赚取自己想要的人生与生活;弟弟空谈空想,做事不着边际喜欢放弃,纪录片最后哥哥的心结弟弟为他放弃的学徒其实不然是弟弟自己放弃了,半途而废,他很善长但是他放弃了,整个纪录片下来我觉得弟弟其实思想不穷,只是喜欢自由,不在意他人看法,活得自由自在;就像哥哥说的他适合销售他遇谁都能聊他适合去销售汽车而不是书,站着哥哥角度来说是这样的,这样他能富有起来。但是纪录片最后也说,弟弟不在乎哥哥的那些他对哥哥想要的从来都是感情而不是金钱,所以他不在乎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影片最后弟弟哭了,因为哥哥对他态度改善了,他需要的是哥哥的关心而不是理性帮他处理问题,给他钱之类的。两个人都很关心对方,只是方式不同,哥哥理性思维是我为你处理事情,我帮助你;而弟弟感性思维,是我不需要钱,我因为你老是和我讲钱我也看不起你这种资本家,影片开头他说了句很多事给他打个电话都很困难大概意思的话,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弟弟需要的是情感!站在哥哥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老老实实地做事,务实脚踏实地,去找更好的交友圈去提升自己,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高度;站在弟弟角度,人的一生自由自在无论我吃的如何穿的如何,我从不去在意他人,他不是流浪汉他有工作难怕是搬砖,他自食其力。他有出书、能和很多人聊天,他去追求他想要的生活哪怕连最亲的哥哥都说这是瞎想,但是他自己坚信这是属于他的世界,他想要的生活,他自己过的舒服就很好,他追求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这是很多人都不敢做不敢想的事。他做到了!最后哥哥对弟弟说,如果哪天你发现他不是真的,怎么办?哪我可能会崩溃!哥哥只说了一句,最后来找我我帮你!在我看来,哥哥对弟弟真的很好了,我尽我最大限度去尊重你的世界、你的梦想,如果你的世界轰塌了,你来找我,我帮助你!这就是男人最好的表达方式!
ps:弟弟不是乞丐,他不需要施舍我上面说了很清楚了。其次个人价值观,这东西都是哥哥自己挣的不是父母给的,凭什么无下限帮你!没什么是理所当然!
与其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命运决定性格”,我认为这是成熟与透彻的区别,命运决定生活,命运决定选择,命运决定两个人在不同的圈层之中,哪怕近在咫尺,其实也远在天边,无法彼此触摸与融入。
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能不断的去寻找,亦或是茫然的度过这一生。以前的我也会像哥哥不理解弟弟那样,不理解别人为什么颓废、为什么不反思自己而总是怨别人,虽然以前的我也是贫穷的,但是那些不理解仍然没有让我摆脱贫穷,反而也渐渐不再对未来抱有热情、不再对生活能够持有积极态度,才发现自己一直是跟弟弟是一样的,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贫穷和挫败相伴的。
其实活的透彻的人,比如罗翔老师,会明白人生要努力、要寻找方向、但更要接受事与愿违,一个人是富有、是贫穷,并非人力可改变,都是命运的安排。
弹幕里有一句话:高晓松老师说过,兄弟姐妹之间,看不得彼此过得不好,更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是句很表露人性的大实话,我一直是家里人中条件最不好的,家里其他人投来的关爱对我来说都是带刺的,但他们却全然不知,反而认为是我性情怪癖,就像是哥哥看待弟弟认为弟弟怪癖一样,如果哥哥能知道自己无意中刺伤了弟弟,并能够为之改变,他们之间也许不至于这样,弟弟的那些伤人的话,也许也只是想叫醒哥哥,但彼此的思想不在同一频道,是无法有效交流的,如果要求弟弟去照顾哥哥的想法,也未免对弟弟提出了太高的要求,他本就是命运的弱势,能保持本真已是不易,如果巧言令色有博爱,那应该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命运。所以,哪怕我的生活有些好转,我也不会表露,因为随之而来的不必要的刻薄与嫉妒并非好事,以弱者的姿态存在,已是我在家庭中生存的模式。
导演有居心不良的嫌疑。他想说明什么?穷人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富人是因为自己的奋斗?仅这个片子可能适用,推广到社会就不能成立。也有很多人很努力却成为穷人的,也有很多人不奋斗就是富人的——阶级固化就是这个结果。英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有三个结果:小概率成为穷人,就如弟弟排斥社会体系,自我放逐;小概率成为富人,就如哥哥,创业成功,从政成功;大概率成为中产,就是大学毕业,正常工作,混个衣食无忧。
如果能延展到兄弟俩小时候的经历,分析为什么会分道扬镳走两条路,就更好了
哥哥说弟弟的行星撞击地球论,对富人的仇视影响了弟弟的一生,但其实这也许不是因而是果。弟弟没法像哥哥一样生活,于是痛恨富人,沉湎于这些地球毁灭论和阴谋论。这个片子结尾,哥哥从此不再内疚,以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他弟弟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技能考试,这次他妈妈告诉他,弟弟前一个月就放弃了,哥哥不再内疚,也许以后离弟弟更远了。毕竟,他还是没有跟弟弟一起睡在车上。兄弟俩渐行渐远是肯定的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了。。。
偏综艺的真人记录。冬吴的讨论显然是偏颇的,始终秉持穷人必有可怜之处的言论,讽刺的是他们还在结尾处说对于不了解的世界不应该轻易去发表批评。看到最后,明眼人都看出来弟弟更真诚。现代社会的一个可怕之处在于,所有的贫穷和富有都被视作了理所应当,虽然人们常常把“万恶的资本”挂在嘴边,但人们其实已经全然接受了资本和权力规则,忘却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因为“资本和权力”规则的存在而失去了平等的机会,大多数人注定要永远被困在穷人的世界,无论如何努力,因为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少数的富人要凭借多数的穷人来成就,否则也就不存在富人。
不知道摆拍程度怎样,觉得总想表达点什么,但是却看不出来
看电影了没
很多东西没说透,血缘关系粘起来的两个陌生人。
本以为是《富爸爸,穷爸爸》的模式探讨理财方式的题材,没想到是兄弟版变形计。弟弟真诚敏感而略微神经质,哥哥想来是挺能干且沉稳的,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已经极力克制了可还是哪儿哪儿都能溢出来的高人一等感和些微的冷漠疏离,大概童年的影响真的对他挺大吧。原生家庭的影响大概率是一生的烙印。结尾看到弟弟流泪觉得很心酸,可转念一想,兄弟俩本就已是不同路上的人,隔着点儿距离没准儿对双方都更好些。想想自己的某些烦恼,何尝不也同是局中人呢。
说好的阶层固化呢?我感觉哥哥应该是被包养过吧。
名虽如此,但似乎穷和富是片子里最次要的主题。
我们永远无法评判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努力更认真的对待生活,我十分坚持这个论调,却也因这个信条,面对生活不如意却麻痹自己的人时深感愧疚。
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分水岭。至少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吧。
2019.4.19想看,我是觉得这片子拍得很一般。说实话,失望!只是强调标题哥哥富,弟弟穷!其它的都没讲清楚。我认为只能算兄弟两人相处的流水帐。评分偏高
很棒的,比较冷静和务实地记录,背后原因留待各位观众自行推测。个人认为哥哥和弟弟都是两种不同的出色,不同的混乱。
兄弟两人价值观的不同,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难以融合,互相有些空间反而都觉得自在吧
很真实很公正的视角,挺开眼界的。
我终于明白弟弟是为何如此贫穷了,逃避现实,圈子也都是同类型的人,抨击政府抱怨社会,却丝毫没想过怎么改变,哪里有更好的方法。沉浸在一些不现实的世界里,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过改变生活的机会,却各种理由放弃了。人一生,机会都是把握,自己寻找的。而反观哥哥,现实理智,讲究实干精神,在童年弟弟衣食无缺时,就要出门干活,因为艰难的童年环境,而决定了他要更努力更踏实,这也是种财富。面对现实,拥抱现实吧,感性是脆弱的,而理智才是勇敢的,无坚不摧的。
圈子决定眼界和层次
可能都是想活成哥哥,最后却变成弟弟的普通人吧,希望我能略微不普通吧。
习惯和观念,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