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片,一如既往地沉重,就是重得我看完后,我就一直坐在那里,发了一会呆:时间真的是能够冲淡一切么?真的就能把内心的感情抚平,包括有的仇恨,有的爱慕,有的同情,有的低落,有的甜蜜。有些是可以的,有些一定是不行的。
两个爱尔兰人:一个是杀手,一个是被害者的弟弟,三十三年后面对面。说出来就这么一句话。复仇么?以牙还牙?宽容?凭什么?
那个妈妈,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她把满腔的抱怨和责任在事发当天就全部抛给了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大声问,“你为什么不阻止他(那个杀手)”那个弟弟就一直背负着这个愧疚整整三十三年,直到见到那位杀手?为什么妈妈能这样?
我不想说任何赎罪不赎罪的。这种话题太深。两名演员的演技真是一流。被害者的弟弟一直表现是狂躁的,而杀手却是出奇地平静。人物的描写非常有层次地被剥开,直到他们面对面,打了一架,往S里打的那种。
我很喜欢结尾。因为我的悬的心终于放下了。
连姆的片儿,怎么也得捧。
揭开疮疤本身就是一次再次施暴的过程
多好的情境啊 !!!
大闷片
时间并不是一剂良药,能够抚平一切,它只会让回忆变得更沉重。两个很棒的男演员互飙演技,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
【正大星美】电影节的尾巴。好闷哦。全剧就看见两位在彪演技,太彪了。
三十三年的光阴,要埋葬多少哀伤,才能解开一个心结。
not a good time for serious movies...
两猪脚演技真棒
下了好久终于看了,相当他妈好看
嘿,有没有搞错,这分明是个短小精悍的黑色幽默片喏~~
爱尔兰口音很诡异
西斯贝格一如《帝国的毁灭》里面平淡如白开水的叙事风格,结尾的拖沓做作给本片大打折扣,格里芬内心独白故作腔调。比起《帝国的毁灭》,这电影真是、、、
冷峻而克制,即使最后的打斗都显得异常压抑,镜头的应用着重纪实感,两个主人公的飚戏也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升腾
不喜欢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 而且就故事本身也兴趣不大
不断救赎,可能对英国的民族情感了解不够,但电视节目制作单位也真绝了,让谋杀犯和受害人亲属见面 ,这种情绪冲突也是表达的主题,可是挖掘深度不够;片头1975年时,李小龙海报
是我喜欢的复仇题材,中间那段要会谈挺有意思的,后面的结局很乏味,但也是皆大欢喜型!
时间并不是一剂良药,能够抚平一切,它也会让回忆变得更沉重。
在电视台安排下的两次见面拍得太有张力了,连姆·尼森和内斯比特的表演也很有气场,还有那个叫安娜玛丽亚·玛琳卡的漂亮姑娘,每次出现都能镇住场子。
关于原谅、心灵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