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非洲》几多心血 2013年08月23日 08:15:39 让一群全球顶尖的纪录片人——比如拍过2010年囊括6项创意艾美奖提名并获非虚构类纪录片最佳摄影奖的《生命》(Life)那伙人,去拍拍非洲这块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需要给他们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多少台摄像机?最后又能得到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部高级总监迈克·冈顿(Mike Gunton)的答案是:4年,800万英镑,近百人团队,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顺便一提,完成拍摄任务的只有542台,罢工的8台中,一台毁于狮口,一台毁于象口(为拍夜间行动的森林象,藏身树上的摄影师度过了最漫长的一夜,大象撞了4个多小时树,试图除了摄影机再弄点别的下来),一台烧毁,两台跟迷你直升机一同坠毁,两台沉入水底。此外,拍摄团队合计吞掉了6500片抗疟疾药。 在27个国家,跨越16万公里路程后,他们拍下了2000小时素材,制作出了6个小时的纪录片剧集《非洲》。8月19日至23日,这部纪录片于央视一套首度与中国观众见面。 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如上周三为《非洲》在华首播接受采访时迈克所称,片中有人们从未见过的奇观。摄制组试图以动物的眼睛看世界,拍到了不少颠覆人们观念的镜头。黄沙漫漫中,两只长颈鹿甩面条般甩着长脖子战斗;星空下,犀牛被首度揭秘的夜生活,它们的温柔情感;为吃飞虫,敢在狮子鼻子底下、甚至冒险跳上狮背出击的长尾蜥蜴;每天在世界上最热的正午窜出洞穴,在被烫死前,用7分钟火速觅食的银蚂蚁;刚诞生的小绿海龟们上演的史诗大片…… 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非洲这片广袤土地上,这样的题材应有尽有。撒哈拉沙漠、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大草原、刚果雨林……面对最严峻的生存环境,所有动物都犹如超级英雄般为生存而战,创造传奇。 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是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对野性呼唤的感受,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对足下星球的爱意。此外,我们也能看到榜样与差距。 以同样多的钱、同样多的人、同样多的时间、同样好的器材,我们是否也能拍出同样棒的作品?不久前播过的非洲题材纪录片《发现肯尼亚》是央视纪录频道首次全程在境外拍摄的作品,片中的水下摄影由参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拍摄的业界最好团队之一完成,导演李侠因这次合作深受触动。他们在拍摄中绞尽脑汁提了种种要求,觉得自己简直是最苛刻的雇主,工作结束后,对方却在闲谈中笑着说,这是他们接的活儿里最轻松的一回——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纪录片人还有不少路要赶。 迈克自称他们从拍摄预算的800万英镑里省出了50英镑,BBC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国礼随后笑指这是吹牛——“据我所知,他们超支了”。要支持这样庞大的拍摄项目显然需要合作伙伴,《非洲》一片便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BBC、美国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 与国际伙伴一道,出品最棒的纪录片,这样的合作令人愉快,而我们希望,中方在合作中的角色能不止于出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希望有一天,中国纪录片人也能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扮演主角,拍摄世界一流水准的纪录片——伙计,无论要等多久,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8/23/c_132656316.htm
STARTLE us outta daily routine
身体要在路上
PROVOKE us to THINK
刺激自己成长思考
IDOLATRY
拜物:workship of a PHYSICAL
object as a GOD
LIFE flows through INFERNALS
难
E1卡哈拉力沙漠·生存环境越恶劣,兽性越凶残,卷尾学会了欺诈邻居狐獴,铠甲螳螂吃小雀、喷毒液,长颈鹿的脖子还要用来打架抢地盘,黑蜂在沙漠里找到金轮蜘蛛想把孩子寄生在它体内(原来《异形》的剧情仍然源于生活)。
E2稀树草原·从地下15公里的地球之心喷出的岩浆如血流淌,火山灰如泥毯造就草原孕育生命。生不逢时的小象死在迁徙途中,生在有食物充足时候的小象快乐地追赶白鹭。
E3谷歌雨林·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鸟群远看壮观近看热闹非凡。虽然水分充足,但竞争也同样激烈。
E4好望角·一出生撒腿就跑的小绿海龟只有千分之一的存活机会,金龟子真的在雏菊里睡觉和交配,非洲也有小企鹅,大白鲨很讲餐桌礼仪按个头大小依次进食。
E5撒哈拉·每次觅食都像上演生死时速的银色蚂蚁,在沙漠下面的远古水域中生存的金色盲鲇鱼,白天暴躁夜晚温和有礼的黑犀牛,一遇到水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复活草,需要被大雨冲刷来播散种子。
E6拍摄花絮·每位摄影师都带着对大自然和各种生物的敬畏,而这么多令人惊艳、感动的镜头,也可算是大自然的馈赠。拍摄过程很辛苦,被蚂蚁爬满身,被老鼠咬坏衣服电线,被大象袭击,被大白鲨盯上,还要穿越雨林、攀登山峰、下到地底一百多米、忍受水蛭走过水塘、忍受沙漠的70度高温等等,很不容易,但收获也很大。
总之很棒,拍摄团队很棒,拍出来的东西很棒,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棒,五星打爆。
从此开始向往非洲,那片充满神奇生物的土地。
有那么一瞬间我竟然恨我的祖先们居然发明出了那么多高科技,保护他的子孙后代能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使之脱下衣服无法再去适应温度每分每秒的变化,脱下鞋子无法再感知土地的深沉,离开电子产品可能只剩焦虑与暴躁。 当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时,被自己可爱到了o>_<o大部分人看电影,我也喜欢,但每次准备去找一个朋友推荐的电影时我的手便不听大脑使唤,自动去找到有关自然的纪录片,每次看到不是自己喜欢的动物正打算去换一部,可是眼睛又被这一物种的奇妙所征服,等到反应过来时,已剧终。 对于自然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请千万不要把我当一个柔软的姑娘看待,我从小真的是和男生打架打大的,永远都想不通的是那些偷猎者是如何忍心,如何下得去手结束、剥夺无辜动物的生命(金钱的诱惑真不小)。但我也承认在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中,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大屠杀,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致命性伤害远远大于偷猎者们。 17岁空有一腔热血去解决前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但我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感知自然的能力),哭到眼泪不止,渐渐理解了"保护环境"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包含了:对自由的追求、生的渴望、爱的召唤。 愿我将来走的更远、见的更多。时刻提醒自己不丢掉理想与善良,结识一群真正和我一样的志合者,朝心中的圣地前进,永不停歇。
太美了!呕心沥血啊!太赞!
没事就开着当背景;第一次见shoebill这种生物,翻白眼太诡异了,印象深刻
画面太美
天啊我为什么下载完毕没早看 早看都不用去电影院看狮子王哈哈哈哈哈
漂亮啊,真是漂亮
动物的部分太厉害了,有些镜头真的感觉能拍到那就是奇迹,再加上非洲本身就是野生动物的奇迹之地,是世界目前已知环境最接近原生态的大陆,震撼感太强了。这一部给动物行为赋予的故事也并没有强拗的尴尬感,还是比较自然真实的。【9.7】
呕心沥血的制作,对什么充满敬畏。
被从泥潭中救起的母象柯丽达,卷起象鼻向救起她的人们致意。地下通道完工后的24小时内,一只大象穿过了通道,如今,所有大象都常在晚上通过这条路上山觅食。
生生不息,美轮美奂。
很赞啊~
BBC绝对是大地之母的亲儿子。摄制组大哥求交往~~~~
BBC每一次都在进步,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Hats off to the BBC Nature team. So much dedication, bravery and love for our planet.
原来可爱的老爷子既是主持也是导演,之前在life和冰冻星球里就很赞了!
四年六集,BBC拍得非洲也许是动物们最后的乐园。白发苍苍David Attenborough,在第六集中,用极优雅的口音,介绍着各种环保进步,与我看来,于人类的野心只是螳臂当车。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人类是野生动物的癌症。
1、“Amazing……”这是唯一足以形容的词语!伟大的Itsamia人民。2、神奇而美妙的生命和自然值得我们敬畏,人类不保护它们,就是自我灭绝的开始。
早上遇到一倚老卖老的北京老太婆,被弄得心情糟到极点。看完此片,畅然许多。看看世界,看看自然,再看看那老太婆的小市民嘴脸,愤怒已经消散,剩下的只有为她悲哀——她身体的五分之四已经进入了黄土,或许,明天就将是她的终日。可悲如她者,就此一生圉于她用尖酸、无知、丑陋、刻薄打造的牢笼里。
蟋蟀偷吃幼鸟未得逞反被同类吃 长颈鹿用脖子互相攻击
This young bull is in a state of musth, a kind of sexual fury.
有些内容跟以往看过的纪录片重合了,剧集制作仍然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