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的槽点,从金世佳演技说起,演技缺少层次,在大量的人物对白与对手戏中,可以说是毫无表演成分,只有一板一眼念台词,偶尔挑个眉歪个嘴,油腻且尴尬。那种傻不愣登缺少事故的形象完全不符合一个做了七年的刑警。
2.人物群像方面,在大部分需要大量刑警搜查取证的阶段,动辄就是一批,没有距离,闹哄哄的一大群,感觉就像武侠片大结局中要去杀反派的气势,瞬间出戏。
3.人物成长曲线方面,金世佳饰演的角色年限跨度长达七年,演技就且放一边确实是毫无长进,那么剧作也没有给其安排任何成长,该鲁莽依旧鲁莽。当然,檀健次饰演的角色改变还是很大的,变化太大却给人以一种极度不真实感。
4.再回到台词方面。从演员说起,金世佳的声线过于稚嫩,很难让人将其与角色联系起来,再加上纯真的眼神,直接梦回展博时期。其次就是存在大量念白,并且剧作中的对话台词很少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就连塑造角色都略显吃力。
5.剧情逻辑方面。夸张虚浮,遇到讲不下去的故事,切个空境,哈,糊弄谁呢。似乎总想找点暗示的价值,却又讲不出,让观众自己去猜。推演过程毫无逻辑,全凭男主光环的檀健次饰演的角色偶然发现一个又一个“惊喜点”,可以说这把编剧做得好,一箭双雕了属于是,既捧高了人物形象又为自己写不下去的剧情画上完美句号。
最后,一星给看着意外不错的画面,一星给确实好看的檀健次
作为这两天看完结局后,又去补了两位主演的其他电影和影视作品。金世佳确实是有演技的,这点必须承认。当然,在于我了解了他的演艺经历后,认为他的演技问题主要在于把演舞台剧的那一种技法用到了电视剧的演法中,导致表演在我看来过于夸张,情绪渲染过于浓烈。
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部剧,人物脸谱化剧情单薄,为了蹭女性题材立大框架,编剧自己又圆不回来。你既然想聚焦到女性恐惧的现实问题上,就别带着男性凝视只空喊口号,最后整出个四不像。打着破案为女性发声的幌子,却没给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实女性遇到这些问题的情况是怎样的?警方是怎么解决的?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女性又会遇到什么困难?编剧把这些问题全都省略了。
用普通人的视角来解决和帮助才是女性真正需要的。遇到家暴的女性该怎样呢?首先要意识到寻求警方帮助,保留证据找律师起诉。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可能会碰到和稀泥,居委会妇协劝和,案件被定型为家庭纠纷等等。这之后再怎么办……
而编剧怎么告诉我们的呢,首先我要逃,逃不了我要girls help girls联合男朋友的老婆反杀…不得不赞叹编剧的脑洞牛逼!或许你拍的不是刑侦剧,是《致命女人》。
晓玄案件又要涉及到LGBT群体,死者因为接受不了自己喜欢的人是女性而崩溃自杀…《深柜的自我否定》编剧牛逼!案件剧情就更牛逼了,当事人遇到学妹自杀就地埋尸,时隔多年回到学校当老师将头骨挖出和学具互换摆在画室每天临摹缅怀。
结案就更离谱了,《我作为目击者在天台和画像师自述我没有杀人然后就被带走了》,试问编剧和导演有没有想过给观众一个交代?没有证据仅凭嫌疑人自述结案吗?你既然省略了那就暂且认为你是想让观众认为这就是完整案情。那嫌疑人犯的是什么罪你有点出来吗?
还有猪蹄魔芋冻换皮案,看得出来想要对应的是大学上学名额冒名顶替的问题,“被偷走的人生”,那你告诉我办理这种业务的院长和偷别人的人生的小偷咋样了啊,被绳之以法了吗?!?你结案都带着浓厚的男性凝视,让被绑架的女受害者过来看,然后女生不承认这个换皮的人是自己爱上的人…这合理吗?
观众会怎么想?尊贵的院长父亲、骄傲又叛逆的富家女、院长大人亲自挑选的偷走别人人生的金龟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无权无势兢兢业业最后认命的男人活该被你们偷走人生所以心里扭曲找你勒索三百万?好一幅上等人的嘴脸啊,您若是无法理解下等人的心里那就请您不要再刻画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有主角人物形象的问题,杜城作为队长一上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这玩意儿是个队长?我轰轰烈烈咋咋唬唬,无组织无纪律,新进组的队员不满意我就直接撂挑子,这合理吗?
还有一点噢,剧里的心理医生是从随便哪个天桥底下拉来的算命的吗?不用保护病人隐私的吗?你一问我就全秃噜出来,顺带还得给你看看患者的画…这医生的营业执照是不是也是从上等人院长手里买来的啊,强烈建议沈翊也去勒索三百万!
案件圆不下去了就靠玄幻,既然想拍神话的主角爱情故事就不要硬蹭现实问题,什么热度都想蹭,却又抓不到问题本身,问题没解决完就进入到下一个剧情,硬给主角添加互动制造工业糖精,流水线下的东西就不要营销自己有多好了。
你们僵硬的剧情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这些标题所传达的真的是剧作者想要表达的吗?看了真的会觉得晦气好吗。
这部剧给人带来的观感体验就是编剧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是以暴制暴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他选择了告诉观众最不切实际的一种方式——期待智商超群画技超群的天神降临。他们在把切实的问题游戏化故事化,所有的案件都是为了推动主角们的主线故事发展而添加的佐料。
《猎罪图鉴》最大的问题是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既然想要刻画女性问题,它的受众就不能单单是仅对女性,不能为了展现问题把事件故事化,因为现实不会像影视剧一样理想,不会有这么多江翊来三岁画老,仅凭几句话就能画出媲美照片的画像。好的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反思的。让施暴方了解女性敏感恐惧的原因,让施暴方认识到这么做是错的,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让身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知道做错的不是自己,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能通过贩卖廉价的故事把观众当成韭菜消耗需要被拯救的人的期望。
看了一集,基本上算是流量烂剧,情节演技一星。
这种靠个人能力来破案的设定太老套了。实际上,近年来,公安系统花大力气,花大投资,购入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靠个人能力来破案的情况。毕竟个人能力相当有限,只能参与很少的案件,实际上近年来破案更多的还是依靠高科技,而非个人能力。这种画像专家实际上只能是辅助,不能作为案件侦破的主力。
看了第一集,其中的BUG就不少。
比如,主角说着动静小点,别打草惊蛇,然后就大张其鼓的带着人,先停了楼里的电梯,然后挨家询问,还带了那么多制服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楼门口留人对进出的人进行拦截,让凶手直接逃跑,不过是为了展示主角的体力,加入一场打斗。这一段完全没有意义。而且是非常老套的,罪犯被抓,支援赶到,拜托这种8090年代香港警匪片的情节现在还搞这一套。
再比如画师进入警局的一段,为了表示他专业的观察能力。但警局办公区进入一个陌生的,没有工作证,身穿便装的人,没有一个人上前询问,就让他大摇大摆的到处转。别说是警察局,你就是进商场,办公楼的非开放区,都会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至少要让他先挂个证吧。这一点,不少美剧就作得很好,至少进入警局内部,脖子上都挂证的。
那个用定点画 人脸的情节,主创应该是没去警察技术处考察过吧。这种定点绘制人脸的技术目前国内已经相当成熟。在2018年的警用技术展上,国产的人脸识别系统就可以识别戴口罩,不戴帽子的人,并能分辨出人脸,并迅速分辨出该人在一段录像中的行动轨迹。同时,国产监视系统还可以通过全身像,分析出步态,快速确定身高,性别。有一集结尾处那么长,相对比较清晰的录像,那个女性的身高,步态,相应的年龄基本都可以确定。然后对其它摄像头的录像进行比对,天不亮这个女嫌疑人基本就能确定身份,根本用不到画脸。编剧的技术水平至少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
除了情节外,主角的演技也差得要命。两个人都像是呆子一样,没表情,没情绪,说话就象是复读机,根本代入不了,还没配角投入。象《开端》里小江,那种楞楞的刑警,比这两主角演得好得多。《真相》里的刑警队长更是甩他们几条街。两人除了装酷扮帅,什么都不会,完全是按流量偶像剧来演,出戏的要命。
总体来说,这部剧只能吸引一下这两个小鲜肉的粉丝,靠流量拉一波收视率。较之前的《开端》《对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片打个3分都算高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檀健次的职业生涯多少包含一点悲剧美学。
16岁主演第一部电影《秘岸》,胶片格式,跟莫文蔚、蒋雯丽对戏。过了十二年,才有了第二部正经的大银幕作品《宠爱》。
中国初代男团MIC成员,唱跳俱佳,出道于热搜、饭圈、微信诞生之前的2010。近几年但凡去“考古”的网友都会被震撼,中国竟有过这种水准的男团。
五年前出演《大军师司马懿》系列,其“鹰视狼顾”的表演被作为年轻演员优秀演技案例广泛传播。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演一个中介小哥,震惊章子怡和徐峥。
如果影视行业确实会忽视、辜负、捉弄一些有实力的人,那么过去十多年,檀健次是这队伍中的一个。
日历翻到2022,故事好像有了实质性转折。
《猎罪图鉴》,他第二次做男一号的剧率先播出。
爱奇艺站内热度突破7900,同期仅次于刚刚完结的年度大剧《人世间》。开播5天,猫眼热度累计3次日冠,豆瓣实时榜几度冲上第一。 作为一部双平台分播剧,这个成绩实属难得。
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对檀健次的专访发生在去年12月,我当时未看剧,现在回想起来,他那天穿的正是剧中角色的服装,衣袖上沾染着油彩,像是不忍告别。
对话围绕着他的作品、生活和事业展开,那一天采访媒体众多,这个帅气的男明星有一点疲惫,同时昂扬的斗志与野心支撑起他的筋骨。
《猎罪图鉴》以“画像师”为切入点,檀健次饰演的画像师沈翊,七年前间接害死了一个警察。
第一次读剧本,他就被沈翊吸引。 “沈翊充满神秘感,而且是有点临界感的人,如果他不是一名警察,那他可能就是一名犯罪高手。”
合作非常顺利就达成,出品方柠萌影业一直在檀健次的愿望名单上,“我的印象里,柠萌做戏很有质量。”
执导过《三十而已》《小舍得》的张晓波,担任《猎罪图鉴》监制。他此前为别的作品邀请过檀健次,因档期问题未合作成功,这次一拍即合。
至于为什么选自己,檀健次得到的答案是,他和沈翊有点像。
“他们觉得我给人的感觉是很温暖的,但其实内心,比如说舞台上我是很疯狂的,反差比较大,很贴合角色。”
檀健次在舞台上几乎是燃烧自我的表演,撩人近乎魅惑,奔放近乎狂野。一向毒舌的丁太升评价他:我永远能在你的表演中看到你巨大的野心。
但他骨子里内向,待人谦和温柔。沈翊相似,被分局公认是最会哄小孩的警察,转头就敢浸浴缸、跳泳池,在濒死状态中回忆一张脸。
檀健次不会画画,前期做了不少训练,不是练绘画,而是练习握笔动作与神态。
“这个笔在你手上,一定不像笔,一定得像你的手,要很自如。如果有两只,可以来回倒、来回晃。然后神态一定专注,我观察了那些画画的人,看他们的视线,事物、画板、事物、画板,来回的这种变化很有意思。”
当天采访排得不少,檀健次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看了几集《猎罪图鉴》。“我觉得挺好看的,而且特别紧凑。主要是把我拍得贼帅,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这么帅。”
会开玩笑了。
他说这是被社会磨去了棱角,现在可以沟通无障碍。
成为男一号,表演、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有,檀健次认为只有一点。
饰演配角的那些年里,戏份不会太多,他大部分时间仍处于生活中,但饰演男主角情况就变了。
“我会觉得我每一天都生活在他的世界里,你不会说今天我做檀健次,因为每天都是他,想不入戏都难。杀青之后,就会感觉突然从你的身体里抽走了什么东西。”
他不在意方法派、体验派的说法,也不在乎演员在表演时是不是会分出一个监督者、一个表演者。
他说:“沉浸是你会懒得监督自己的表演。最正常的表演状态跟看电影一样,看的时候我们很投入,但我们确实知道自己在看戏/拍戏,‘知道’不会影响投入。重要的是那一刻你相不相信这个人物,你相信的时候,可能连剧本都不需要了,会很过瘾。演员的爽就在这,那一刻用这个角色活了一遍别人。”
三年前采访时,檀健次讲过类似的话。今天他觉得,戏里面更像生活,生活更像戏。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很谨慎,我怕现在采访自己说错,我怕跟别人聊天,我怕在台上说错话、做错事,我要为自己负责。可是戏不用,可以肆无忌惮,可以大胆地去揣摩,更踏实。”
做演员也有很多苦恼,大到被动的职业生涯,小到熬夜、等景、改戏,但他觉得在创作中,就不会太苦恼。
“反倒下了戏我会挺苦恼,面对生活我是个很苦恼的人。我讨厌生活给我带来的所有烦恼的琐事,有时我会选择逃避。”
他承认表演是逃避方式之一。
拍《猎罪图鉴》期间,他要处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并用“痛苦至极”来形容当时的状态,非常担心影响拍戏,但这并没有发生,表演拯救了他。
“对我来讲那是人生比较难过的一个时期,其实到了片场,我还在处理这些。可等围读了、开拍了,进入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就把这事给忘了,特开心,沉浸在那个角色,沉浸在片场。然后喊完咔,我又开始痛苦,赶紧问什么时候开始拍。”
《猎罪图鉴》杀青后,他迅速进了新剧组过另一个人的生活,依旧是男一号。
谈到最近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檀健次十分坦诚:“我现在阅片量确实没有以前大,因为节奏很快,不能停,我自己好像一直没有时间能安静下来的去看看电影,这确实是个问题。”
采访发生在12月,年底活动极多,行程表上的他可以用“空中飞人”来形容。
上一次停下来,是在新剧杀青后,他给自己争取了三天的假期,去三亚冲浪。这个假期最终被剪辑成vlog发布。
“虽然是放假,但你看也营业了。我真的想抛开所有工作上的杂念,好好玩一玩。以前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玩的时候就要认真,可是后来发现认真不了。”
但在海上冲浪确实是快乐的,踩在水上他觉得放肆洒脱,摔进水里也觉得爽。
最后一天,他们开了大概三四个小时的船,到达无人深海区。那片海域没有信号,水深近1000米,激流暗涌,不能下潜。 “就是去感受一下,以前我说我要在海面上飘一会儿。”
抵达深海后的画面,没有在vlog中呈现。出发前他说:“等下我们就要跟世界失联了,谁也找不着我。”
回到事业上,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多一些选择。“因为你又不能停,这个是比较……”
不能停,他说了第二遍。我实在忍不住问,为什么不能停呢?
“因为现在很快,你如果想争取到更好的角色,就要先让自己快起来,你才有资格停……”
我以为你现在会有更多主动权,或者选择范围会更广。
他否定了这个猜想,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角色,他已经不强调具体的样式,而是强调“好”,强调情感的输出与共鸣。“突然感觉自己内心积攒了很多想要表达的情感,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当然爱情最好了。”
三年前的采访里,他的目标是演一个程蝶衣式的角色。
非常幸运,采访后一个月,他就出演了《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陈纫香,那是一个完全意外的、临时接到的角色。虽然和程蝶衣不同,但题材相近。
他还曾渴望过校园爱情故事,但现在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因为年纪大了”,尽管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大家不会去选择一个30多岁的人,可以选择一个本身就十几岁的人,这就是我面临的问题,对吧?”
檀健次31岁,他的事业在近而立之年才逐步走上高峰,这或许使他必然错过了一些角色和人物。
但他依然很努力地争取角色,想拍电影的那颗心脏依旧剧烈跳动。我想,到今天,他已经凭借实力扭转了局面,《猎罪图鉴》就是新的证明和敲门砖。
*首发Ifeng电影微信公号,原标题 我没资格停下来,我的选择不多 | 专访《猎罪图鉴》檀健次
*采访结束的时候跟他说“我是你的粉丝”,相对克制地守住了职业精神。
以前因为账号微信绑定的问题一直没写评论,这次真忍不住了。其他细节我不吐槽了,很多但是我就看个情节忍一忍,但是.................
金世佳,演这么多年戏了,怎么这么尬啊,你演的是一个警察队长,不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小青年。。。师父牺牲了,无论对沈翊是什么看法,是恨是不满是敌对任何情绪都可以,但是演的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我要孤立你我不喜欢你我处处找你毛病,我不跟你玩。喂大哥,你是队长啊,成熟点行吗。
再有就是第三集去学校查头骨,警察来查案子。画画的学生让警察让一让不要查案了,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看不下去了再见
等这剧等了很久,终于播了,没想到比想象中更好看。说实在的,对国产剧抱的希望不大,所以还挺惊喜的。
概括一下,就是有美剧的节奏+日剧的人设+tvb早期职业电视剧的气质+大陆剧的认真传统+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远超平均水平的剧作。
下面依次说下我喜欢的地方:
1. 每个单元的龙套或者配角角色,都不只是单纯打酱油,演得都很真实。比如看视频的一闪而过的警官,猥亵少女的猥琐老师,美院的学生……这些对观众能沉浸体验还是很重要的。
2. 亦庄亦谐。总体是比较沉重的主题,偶尔穿插一些搞笑元素,不多,但节奏感就出来了。
3. 剧本扎实。紧紧围绕画画为中心的一个剧,以为会很难有悬念感。但实际是,完全没有把观众当傻子(嗯这个要求很多剧已经很难达到了)。不牵强,没有生搬硬套或者强行造梗,或者举着很明显的细节抓着你大喊:“没想到吧!精彩吧!”就是认真地讲一个故事就好。
4. 细节有呼应。大多数镜头都有用意,后面会形成闭环。因此几乎没有水剧情、水镜头、水台词。印象很深的就是,女法医劝杜城就是淡淡一句话:我认识的你不是只知道怨天尤人的。就完事走人了。又酷又有力。
5. 道具很精致。很多场景都很有艺术感。画廊、珍珠耳环、学校的课桌板画等等,和剧情融合在一起,既有氛围感,又让人沉浸。
6. 实景拍摄,原声台词。不多说了,仍然是增强体验感的重要元素。
7. 关注女性议题。没想到第一个案子就有看泪目。配合一点点的特效,挺恰到好处的。
…………………5-8集的分割线………………
看到许多说节奏太快,需要更深挖案件的讨论。我忽然想到,剧组有意或者无意的,是在用画画的那种思路做这部剧。
不懂画,瞎说一下:
1. 首先画不能太满,要懂得留白。
2. 画最重要的就是光影的掌握。
3. 素描的画魂,就是把握人物本身的情绪和张力。
放在剧里,就是:
1. 不会完完整整拍头尾,留下讨论和思索的空间;
2. 镜头要文艺、有美感;
3. 打光到主要人物,让人尽情欣赏其情绪和命运。
第一案:
第二案:
第三案:
第四案:
可能是正常的镜头语言,但最近这些年好剧本都少见,更没什么人追求捕捉有美感的镜头了。大面积的虚化背景、聚焦大头,据说也是为了掩饰布景的凌乱、无趣。所以对这剧还是挺惊喜的。
希望以后的集数能保持这个水平,难得的品质,肯定值得很多人来看。毕竟主线的高潮在后面,期待二位主演爆发一波!
一些其它比较有美感的画面: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咱就是说美术生必看啊,这是给了一条新的职业规划啊哈哈哈哈
一开始觉得好扯,全是靠画画破案。后面才知道我有个同学的爸爸居然就是这职业,给我讲了一堆案子,听呆了,这么扯的程度居然是削弱了的
立意不太新鲜,称不上好看也称不上难看,只能说能看。案子问题不大,人物太过单薄,虽然有效利用了悬念拉动叙事,人物之间的火花还是太弱,总共才20集,这样的节奏真的有点太慢,而且案子太快就解决了没啥发散的人文空间。总的来说像流水账,赶着赶着就过去了。其实这种题材到底新的破题口在哪呢?值得思考。
双男主模式,画像师设定有点像《心理罪》的方木,第一个整形医院的案子智商在线,不停反转,只要不烂尾足以吊打今年迷雾剧场了。
绝,檀健次的脸天生就是美人,金世佳演技加成好像也还行,最重要的是身高差啊,男男还这样的真的很少见了,球球后面发点糖吧
第二集开始还是挺好的😋/6.9是在开玩笑吗😅 可能输就输在是国产剧吧
别的不说,通过任晓玄那几句日记描述画出长相就有点扯了吧?都是模棱两可的赞美词,没有明确的外形介绍,也没有人可以在绘图时进行判断比对,这能画得出来??
金世佳可以去学一下形体或者播音,很多时候一出声就破功了,然后形体也比较软,明明气质不错,但就是一出手就很出戏,不觉得他演的是警察……
从家暴女孩儿这里就值得五星了,girls help girls
案件本身有些意思,但是拍出来效果一般,感觉拍摄手法有点问题。金世佳时常让我出戏到展博身上,队长这个角色没有立住,时常让我问号:他这样也能当队长?檀健次演的可以,但是感觉角色塑造稍显平淡。
粉丝剧
get到檀健次了……金世佳演技比想象中差好多……
看得出来导演想吃女性主义红利 可惜骨头里还是臭的 不如探讨下不用母性视角绑架女人 以女人本身为主体 放弃牺牲和所谓的保护 金世佳还是展博味 檀健次空有好人设没有性张力
瑜不掩瑕。每个女性配角的出彩盖不住主角的拉垮。
中规中矩,能看,但是不炸,没什么亮点,悬疑感较弱。男主之一金世佳的演技依旧是故作松弛,檀健次的长相很适合角色。磕磕CP还行,剧本信息量过少,角色形象不立体,基础人物关系也没有着重交代。画家设定有些弄巧成拙,这种破案天才的角色定位推理过程很重要的,编剧老是想忽悠,大家要看的是硬推理,而不是一堆建立在主角的特殊技能下悬浮的奇思妙想,一遇到关键性难题和剧本逻辑不自洽就发动技能:画出来。导致案子没有烧脑性,也失了推理的爽感,局限了案件的思考,仅一条流水顺下去,呈现出来就太过平庸。
画像师这一职业令人惊叹。剧中沈翊靠36个骨点画出人像,现实中的画像师林宇辉警官说自己只要6个点就能画出来。电视剧保守了?我不禁想,若画像师真如此神奇能三岁画老,是不是能帮很多失孤家庭找到被拐卖儿童?
刑侦剧看了不少,但画像师还是头次见,看起来挺唬人的
能看出原创剧本做了很多知识储备,所以能让看上去很玄乎的案子都解决的有理有据很科学,比很多悬浮的美剧日剧更接地气,又比很多不靠谱的国产剧专业。以及仔细看主演虽然是男主,但每个案子都在指向被损害的女性,有点意思。檀健次作为演员太宝藏了,有眼神台词好~
整体节奏较快,演员演技在线,唯一稍显不足的是每一个案子都值得深挖,可惜都浅尝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