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艾草 一个女人的坚强
孤身一人抚养一双子女的艾草,有一个毒舌爱钱的妈妈,有一个未婚生子的女儿,还有一个让她隐隐内伤的同志儿子,后来又多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小Nina, 一切源于这个女人的坚强.
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一个贴心的女儿,一个慈祥的奶奶.
一切需要她自己承担,练习八段锦,面朝大海,一切都可以春暖花开.
对于各自的问题,
儿子宋海是这样对母亲说的:这不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是观念不一样,我们会自己承当,同时不会离开您.
女儿宋伶是这样对母亲说的:任何人的眼光,我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妈妈不接受,我会遗憾终身.
子女也有子女的烦恼,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的,而亲人的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片中的一段对话让我最有感触.
母亲:有了小孩就有责任,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后果.不要把每件事都想得那么简单.
女儿:你也不要老是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嘛.
母亲:我想得复杂?你看你弟多单纯,可是他的感情呢,不复杂吗?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了.
女儿:你知道了喔.
母亲: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情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我真希望这么做.
接着喃喃道: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
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儿子爱男人,女儿未婚还生了个黑孩子带回家。 而这一切是要有勇气面对的.
女儿宋伶已经慢慢长大:我现在能体会到妈你的心情了. 一个女人养大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妈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姐姐宋伶对弟弟宋海说: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要勇敢一点,不要老怪家里栓着你.家里还有我呢.
幸福需要去争取,即使是少数人的幸福,诚如左右手,难道左利手就有错么.
影片的最后艾草和小孙女Nina打着八段锦: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一切都已融解,生活经过风雨,重新美好.艾草 微笑地接受并享受着生活的不可以.
艾草 属于一个女人的坚强.................
2 ) 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
话说虽然有gay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
我觉得主题很好……而且其实女儿的私生子,儿子的性取向以及妈妈的性格冲突都融合在了一起,反而主角应该是妈妈……
就像《海南鸡饭》一样……只不过不同点在于,海南鸡饭里的3个儿子都是gay而已……
然后艾草……主题应该不是为了宣扬“伟大而崇高的兄弟情义吧”(摘自CCTV10对BBM的评价……=_=),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妈妈的存在着的价值与意义吧?
可是海报也好,介绍也好,即使对于电影中的切入点,都是以男主角为主的……
虽然不得不说这孩子也是在矛盾中存在着的,要考虑到妈,要考虑到男朋友,可是这些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最突出的那个点。
这个也就有点怀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为了新闻点吧?
所以看完这部片子,在感慨男主角的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当妈的那一份欣慰……所以名叫《艾草》,才是关键的精髓,也觉得大家不要把这个重点都放在俩男主角的身上吧……
(虽然我承认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去Youku找来看的。。。。。)
所以,其实还是一部好片子……
突然想到了CCTV-6的那些自拍数码电影……剧本什么的其实也都使这种,既生活,又充满了矛盾……还很特别……
挺好的~虽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这么着,也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拍一部电影……是不是也挺好的呢?
哈~写个剧本吧……
3 ) 人生缩影之——我们需要这样的母亲
这是在台湾公视13套播的电视剧,是一整个系列,但是每一部都是不同的剧情。
《艾草》是在公视预告里打出的关于讲述母亲母爱的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剧。事实上也就是一集而已。
长度相当于一部片时不算太长的电影,一个半小时左右。
概括来说,这就差不多是许许多多人生或者说是许许多多家庭的一个缩影。
这位名叫艾草的母亲,上有一个年迈但是很刁钻刻薄,唯利是图的老母,开家小店经营生意,却总是做一些“不正当”的买卖,譬如往私酿的酒里掺水,一瓶可以多赚三百块。下有一个外表看似乖巧孝顺的帅哥儿子,但他都三十岁了却还是只字不提结婚的事,实际上他的另一个隐藏身份是GAY。还有一个送去出国念书,长期在国外居住的大女儿,偷偷在国外与黑人生下一个女儿,却没有结婚。
当然,这些事情,艾草一开始都并不知情。她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要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家里,跑去台北生活,丈夫却在年轻时就病故。她于是独自一人挑起所有重担,将子女抚养成人。这个经历,倒是和她的母亲很相似。
她认为自己的儿女都很争气很听话,可以安享后半生。但却在这时,相继发现了自己儿子是个GAY的事实,以及女儿从国外回来并且带回一个私生女。她几乎要彻底崩溃。
可是,一个母亲到底可以有多坚强,有时真的令人无法想象。她从最初气到要赶大女儿走,不认这个外孙女,到后来慢慢地开始接纳了这个孩子,甚至能够坦然地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大方地对着外人说出,“这就是我女儿的孩子,她没有结婚”。这个母亲,她直到这样一个年纪,还是在经历着成长,与接受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很残酷,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她的儿子,从头至尾都没有向她坦白承认他是个GAY,而她却还是知道了。女儿问她,“你知道了?”她说,“你们都是我生的,有点什么事我怎么会不知道。”不需要太多言语,仅仅因为是母亲,所以都了解。
但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某些人的母亲,呵,同样是母亲,同样疼爱孩子没错,但是有些母亲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伤害其他人。这种母亲的做法,当然还是无法苟同。学习一下艾草吧,她没有因为自己儿子是个GAY,而去伤害到他的那个男朋友。这样的母亲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
话题扯远了,再回来说这部剧。其实这不是单纯的一部讲述同志的剧,尽管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同志这个标题去的,但它确实不是。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在讨论当代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同志,未婚生子,这都是眼下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称之为问题,好像又有些过分。如今这些,都仿佛是在对社会既定的固有准则做着对抗与权衡。
近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中,愈来愈多地关注同志话题,但有许多也不排除是为了哗众取宠。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一个数目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现象了,那么,或许也就可以归纳为一种社会现象了。真正的同志,事实上是很痛苦的,不是简单的出不出柜的问题,而是在出柜背后,所要面临和承受的许许多多的压力和舆论。毕竟,在国内(包括台湾),尽管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还是没有达到能够被社会和普通大众所认可和认知的程度。
所以,我认为剧中人物情节的处理还是蛮符合客观现实的。艾草的儿子,到最后还是没有亲口告诉母亲他是GAY的身份。男朋友对他说,“要不要和你妈妈试着说说看,或许她会接受。”但是他说,“我不会告诉她的,她承受的已经太多了。”
这部剧基本都是在讲家庭的部分,当然到最后还是着实的温情了一把。就是这两个恋人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
“慢慢来,至少,你没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经有想过。可是,我没有办法逃避你。”
嗯,可能在内地大家对台湾(电视)剧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那些比较无聊幼稚的小男生小女生的肥皂剧上,或者是那些大苦大悲大起大落的升级版琼瑶式的民国苦情大戏上,那也是因为内地只引进了这些东西而已。殊不知,其实近几年台湾影视早都已经向日剧靠拢,关注起了许多的社会现象。这是好事,也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多一些。
最后,话说回来,我不太喜欢这张海报,说到底,还是有了几分意图博人眼球的味道,单独地放出了这两个男生,还是想让大家把焦点都转移到同志这一热点话题上啊。没办法,这也算是一种商业需要吧。
4 )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周末在家想看一部电影,最近一直标榜自己是小清新,就在B站(真的小清新也上B站的!)搜索了“台湾 电影”,第一页比较偏下的位置看到了这部。它的标签包括:台湾、公益、同性
85分钟并不长,看完之后我决定拿下所有的标签,关于这部电影。
我身边的同龄人,在谈论到同性恋时,第一反应是:我不是!别人是我也不反对不歧视。实际上,很多异性恋只是说的好听,在他们的思想里,异性恋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是起到主宰作用的群体,他们对同性这个群体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歧视”。
有些人还会扯上什么进化论啊,自然规律等等理论,用上下五千年的事儿来证明男女相爱结婚生子,才是这个宇宙继续运营下去的真理。
说来真是可笑,谁要你一介凡夫俗子来推动宇宙进步啊。影片中,当亲戚们对姐姐的混血儿女儿不知所措时,当邻居在门前指指点点时,妈妈挺身而出,抱着外孙女挨个和亲戚打招呼。妈妈之所以选择接受,就是因为爱吧,母亲对女儿的爱,一个女人对家庭的爱。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5 ) 你是对的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台词之后,是我脑袋里设计过无数次的跟家里的出柜。
圈内前辈有忠告:任何时候,绝不能跟家里出柜。这是中国的国情。
我知道自己一定不会结婚,我知道只要我走出了学校家里就会开始催我结婚,我知道一定不能跟家里说我是同性恋,他们的儿子喜欢的是男人。
我还给自己多伟大的理想:用喜剧的语言去言说悲剧。
为什么不结婚:我是绝对同性恋,女人的身体让我感到难堪。而我坚信没有性维持的婚姻是可怕的。性向永远不是错误,而我也绝不能让性向成为我一生背负的错误。丫说,真不知道以后如果我真去参加你们的婚礼是什么感受。没有这一天。
为什么不能出柜:我父母以及所有围绕在我父母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有任何可能接受同性恋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我爸在性上的观念固执而保守。我记得中学时我上厕所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爸都会使劲锤厕所门,我当时很奇怪,事后回想,估计是他担心我在厕所里打飞机,而事实是,整个中学时代,我都不知道有把包皮揭开这件事,我高考结束后才在朋友那里求教到了清洗包皮这样的常识。而我妈,尽管她儿子都娘娘腔,却看到李宇春就恶心,就是看不惯。我曾经想尝试向他们渗透一些同志的事情,每次都会被一阵巨大的气场压抑回来。
我知道,我告诉他们真相的时刻,就是他们下半生痛苦的开始。何苦呢?
性向这件事上没有谁是错的。但是,哪怕我是对的,我又怎能去让我的父母接受呢。我知道我的父母爱他们的儿子,但我真的很怀疑很怀疑,他们爱不爱一个同性恋儿子。我爸宁肯将我扫地出门,也容不得家里有这样的话柄。
丫说梦见我死了,然后看到我的父母很伤心,她很犹豫要不要告诉我父母我是gay这件事。我说如果真是这样,就别说了。至少,这样我成功地保守了这个秘密。
同志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有不少是鼓励同志出柜的,那些台词无比地鼓舞人心:我不希望到死你都不知道你儿子是谁。而我们要面对的是:我希望到死我都是你心中那个儿子。
6 ) 我想
我想我愿意,我希望我每天能在你起来之前,看着那束光在你脸上慢慢晕开成那道彩虹
我想我喜欢,每天深夜在我突然醒来之后,看看月光下的你的睫毛,用自己的耳后感受你的鼻息,轻轻在你额头深深的吻下去
我想,我很喜欢和你在路边摊好好坐下,看你点了无数的烧烤,帮你倒酒,看看你微醉的脸,傻傻的对你笑
我想,我或许能在那个黑黑的夜晚,和你拉着手,穿越那条小路,我感谢月光没有照耀我们的角落,而没有被别人发现让你甩开我的手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和你像普通人一样拉着走,转街过巷,不会遭遇奇异的目光,或许我会真的很开心
我想,有一天,你父母会真让我跟你回家,让我能叫他们一声:“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幸福的死掉
我想,如果我能有机会,我或许可以在我的无名指上套上那枚闪闪亮的指环,然后疯狂的告诉全世界,我有戒指了
我想,我可以每天都回家煮一点家常菜,然后等你回家,温暖的开饭,然后听你骂我笨蛋,今天煮得没有昨天好
我想,我看电影的时候,黑暗之中那个个宽阔的肩膀会来承受我承受不了的泪水
我想,如果我很认真的睁开我的眼睛,我的眼睛里面的银河可不可以让你情不自禁的亲下去
我曾经想,我们那么不容易,会不会就这样平静的走下去
我想,那个曾经在我之上喘息的气息,会不会依然可以回绕在我耳边
我想,当你心烦的时候,我可以跑得远远的,让你一个人安静回来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有一个微笑来说爱你
我想有一个我父母会发现,其实他们有两个儿子,生活或许会困难,但是他们两个儿子的生活是幸福的
我想,你可以每天都是抱着我睡觉,早晨会搂着我死死得睡着,而我却面对你熟睡的脸,不忍叫醒
我想,这一切都只是梦,我想这一切我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到,可是我真的不忍放弃
我想,我真的没有做错,我只是爱上了一个好人,只是我或许爱的东西和别人的不一样
我想,左撇子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或许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区别
我想,我会重新整装,挤出我的小酒窝,来面对你已经离开的世界
我想,你说过你会好好爱我,绝对不是骗我的,只是这个世界的风太大,你承受不来
我想,微笑不是这个世界的必需品,可是我还是无法对你坦然一笑,因为我真的太在乎
我想,我来不及和你说对不起,可是我只能消失在人海中
我想,我是真的爱你的
亲爱的,你还可以对着我微笑吗?
——妈,你知道了——你们都是我生的,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办,塞回去再生一次吗?每一位母亲都带着一身的铠甲,而孩子就是她的软肋。
这部电影最大的好,在于真实。对白、表情、行为,於我心有戚戚焉。没有大起大落的高潮,细节之处打动人
超乎意料地喜欢。没想到竟然还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怪整个故事那么的写实化。 无论是戏剧张力,还是人物描写,都很到位,不过那个“视财和名如命”的阿嬷有些让我讨厌。这个故事要是拍成院线电影,只需要更加电影化的镜头语言就足够了,因为剧本本身真的挺出彩的!至于结局,感觉太过于点到为止了!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虽然谁都没做错,但现实是妈妈必须要更坚强内心更强大才能应付外在的流言蜚语。妈妈很不容易,正如她说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万恶之源难道不是艾草的妈妈吗?是我最讨厌的一类父母了…张口闭口谈钱,贪小便宜,道德绑架,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虽然做了一点喜剧处理,但真的很窒息。还有,亲爱的房客是你吗?
正中穴位。前面一团糟,我却笑;后面很美好,我却想哭。
我觉得很写实,不管怎么来说,公视还是肯好好拍电视的。
「慢慢來。至少你沒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經有想過,可是我沒有辦法逃避你。」
好温情。全片那么平淡,可是一点都不无聊,可见功夫。不知在哪看到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好。连着看了2部小莫哥哥的戏,帅也够帅了演技也够好了,附加声音还那么好听,怎么就没红呢?
什么都瞒不过母亲。
画面太没诚意了 呃 其实这不是重点 我后来才知道艾草这么美一名原来就是我们家在门上插着用来熏蚊子的那玩意= = 呃 其实这也不是重点
莫子仪很帅
我觉得艾草的好,就在点到即止,说的不满。天水围日夜也是如此。
很喜欢这个妈妈
整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是侯孝贤的故乡+蔡明亮的人物+李安的情感,浓浓台味,细细基情……
艾草,風中勁草,在路邊生長,生命力特強;温馨的电影,伟大的母亲,温暖的家庭。。。
莫子仪真好看~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就永远都不存在真正的交际成功。思想与观念的碰撞,唯一妥善的方法只有彼此不断地磨合,尝试理解然后选择一个点去连接彼此。电影简单质朴,感情抓得很到位,高EQ永远要比高IQ重要。“你说什么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么?”
两个男孩真是养眼,一个乖巧一个孝顺,互相的宠爱简直甜到人心里去了。公视剧毕竟不比电影,节奏慢了,表演拖了,但三代人的亲情和拉扯还是很到位。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能不说老祖宗还是有大智慧的。看不懂不要紧,放下即实地...
母亲二字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