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要对你人生负责的人是你,不是我
每个人身边也许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会想尽办法让别人为他服务,但凡他觉得麻烦的事情就会请别人帮忙。起初大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但如果此人全然不知适可而止,依然变本加利的要求,自然就会让人反感。
但如果这个主体变成国家呢。Brandon说,我自愿入伍,完成了150个战斗任务,毫无怨言。但当我即将退伍的时候,却被重招入伍。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出自对国家的热爱,但不代表付出没有底线。就像我们从来都乐于助人,但请记住,这并不是我们的义务。
2 ) Fucking the President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为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够在沙滩上长眠?加侬炮还要飞射多少次,才能被永久封存?答案啊,我的朋友,飘在风中。答案就飘在风中…”还记得这首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吗,初识它原本是喜欢它流畅的旋律和其琅琅上口的歌词。也因年少不识愁滋味,还经常在k歌时带着欢乐的心情去演绎,现在想起来真是轻狂。当我在欣赏本片时,伴随着片中Brandon痛苦的战争回忆,这首歌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然后在我脑海里一直反复吟唱,就像从地底下钻出的一个幽灵,飘来飘去,彷徨而又惆怅。我不知道伊战相较于越战有什么功过得失,但“止损”的政策是否违背了美国人奉为圭臬的人权精神?止损中的“损”指的又是什么呢?国家财政?公众利益?不像病人为保全身体而截肢,股票经纪人为保住资本而抛售。这里“止损”面对的可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命!个人永远无法战胜政府,即使是美国也无法保证其立国时所担心的政府权力泛滥的情况。实际上,“止损”的政策非但没有止住“损”,反而以伪道德的形式造成了过度的政权泛滥,侵害个人权力的事便看起来轻而易举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国家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即使国家这个形式根本上还是由少数人来把控?个人要为实际虚无的东西付出生命?相信这答案也会是在风中。
本片可以令人想起另一部反战作品:《Tigerland》。同样的反战题材,同样的反战人士,不同的只是作战场地。可以说,本片的大部分情节都很精彩,也很感人。当然,战争场面的渲染虽比不上以此为卖点的《反恐王国》,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作为一名深受战争伤害的退伍兵,却被以“止损”的名义重召战场,Brandon的行为和思考才是本片的重点。在人物的刻画和突出这点上说,本片做的很成功。甚至当男主角狂怒的吼出“Fucking the President!”时我都要击节表示赞叹,像是一种长久想说却苦于没地方说的话通过他人表达出来的酣畅。我想至此,影片完全可以进入反战题材电影的“名人堂”。可是,结果是影片结局却使我大失所望!
在影片还在进行当中,我内心就排演了好几个版本的结局。诸如Brandon强硬反战又不愿意选择逃走而最终被当局关进了监狱;或者是像那个途中遇到的老兵一样选择与Michelle一起流亡;或者最惨烈的情况是像Tommy那样不堪心灵的折磨而选择了终结…总之,其中任何一个都比本片“微笑着重上战场”更加可信。如果看到此,还说本片是“反战先锋”的话,就彻底把我闹溷沌了。像是本来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建筑却用来当监狱一样,本片是装了一个又短又秃的“狗尾巴”。诸如高颚续写《红楼梦》把贾宝玉写成选择了“四书五经”最后甚至中了举人一样荒唐。可以说,有了“微笑着重上战场”的结局的本片是场不彻不底的反战,“晚节不保”的违背了本来的初衷。
表演上Channing Tatum还是T台上摆pose的造型,甚至影片中那一滴泪看起来都像是时尚的装饰。Ryan Phillippe却是大放异彩,一举一动都有影帝的潜质,比起他以前电影的“长相太抢镜”,这次是演技占了上风,看来离婚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期待其下一步电影《Franklyn》的表现。[By Vincentspring]
3 ) 拒绝再战
政治是最黑暗和霸道的,对于国家来说,个人算的了什么?“止损”就止损,让你回去你就回去,不回去就逃兵,就叛国,义务参军为国而战,后悔了吧?!参军满役了还是得回去打仗,这是国家的需要,这是爱国@!都是战争惹得祸,美国咋就这么好战呢,反战电影也拍的最多,依然如故,你拍你的电影,我征我的兵我打我的仗,“美国佬”要维护世界和平消灭恐怖分子。不过那个“止损”政策也太霸道了吧,人家本来义务参军为国服务的现在确逃脱不了又得回去被迫参军了。电影最后男主角没去墨西哥还是回去伊拉克了么?片尾的时候最后一个镜头特写不是显示他额头上的疤了,说明他又“屈服”于“止损”政策回队伍了??(里面的音乐不错)
4 ) 究竟是为什么而战?
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动。
相比较国内的战争题材电影而言,没有喊口号,没有英雄主义,没有不怕死的英雄,没有英明的领导。
只有战场上的杀戮,误杀平民,被游击队伏击,回国后酗酒,打架,当逃兵。似乎全部都是反面的情节,串在一起却那么的深入人心。
也许有人说他是逃兵,是懦夫。可是有几个人是正真的不怕死,赶冲着枪口昂头向前冲锋呢?
真正能触动人心的,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情感。
在汤米的葬礼上,军队代表国家向汤米的家人表示歉意。这是国家欠这个家庭的。
那么,在海外的美国大兵,究竟是为了谁而战斗?很简单,是为了他们身边的兄弟。总统,参议院,上司都是可以fuck,唯有身边的兄弟可以依赖。
这才是感动我的原因。
5 ) 新型反战片
(每次发现好片子,都是追着帅哥来的。可见美男也懂得选好剧本。我等有福了。)
描写世界大战的反战片,大都用战争的惨烈来激发观众的隐侧之心。后来局部战争没完没了,美国人满世界剿匪,于是战争的性质变了,反战的性质也变了。
窃以为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仍然不想打仗,才是真英雄。揍人的乐趣消失的很快,也只有极其文明的人,才会转头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了啥。这片子的主题,和70年代Make love, not make war的极其人文的精神其实挺相通的。
当年英国参与一战,不少澳大利亚殖民地的英国人就死活不参加征兵,被同伴们斥为懦夫神马的。那种压力,那种气节,真男人也。
而片子的主人公们,无疑是给21世纪的德克萨斯人发了无数好人卡。在小布什的老家Fuck the President,是挺痛快,可惜不过是编导的一厢情愿而已。我不知道德州人的民意现在如何。但“我有一杆枪,你别招惹我,我也不招惹你”的西部拓荒态度,其实让这片子解释的很到位。如果美国人都跟这些枪法奇准,但骨子里是尼采所谓的“文明的,太文明的”男男女女一样,那些局部战争会消失的很快的。
片子里的两个帅哥都超养眼。Ryan Philips真是个妙人儿,且不说他驻颜有术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他在这里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猛劲儿,真让人佩服。如果不看着片子,你怎么也难想象他那小身板儿和粉嫩的小脸能和日渐糙壮Channing Tatum一起打架,而且不落下风。
他在这里的形象,总让我想起Flag of our Father's里面他演的医护兵,脸蛋是男孩子,但骨子里是个地道男人。
就是不装正经,看看帅哥们花痴,这片子都值得一品。
6 ) In the end
战争的阴影是一辈子的,即使回到和平世界,当初所经历的一切杀戮也是烙在心底永远抹不掉。在coun.try面前,士兵只是武器而已;在coun.try面前,哪里有人权可谈,原来不只我朝,全世界都一样的。一场不名所以的战争带来多少家破人亡,以及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那将是再也无法醒来的噩梦吧。ps 男主真的好像jensen啊像得我脸盲的都有点无法分辨了;pps达令的角色太悲伤了,为了达令所演的Tommy(。)哭了两次啊>___<
节奏慢~~~故事散~~~演技都浮夸~~~只剩下帅哥~
good film~
Stop-Loss真是美不胜收!美貌指数五颗星!Ryan Phillippe希腊美少年雕塑脸庞容颜依旧,帅哥是需要比拼衬托的,Channing Tatum单看还成,身材也火爆,但在Ryan身边明显不够精致。Joseph-Gordon Levitt越长越像小只清秀版Heath Ledge了。以上是花痴。最大的情感,也是最无耻的情感——“为国为民”被利用后完全Holy Shit!
u can never fk the country, bcauz country is the real fker~
学会一专有名词,其实我就是来看帅哥的~
的确为士兵们感到杯具......
没有好莱坞反战片惯有的缺点,但也没有这位导演十五年前的惊艳
这种青春偶像片是应该支持一下的。话说砖男还是适合演这种角色啊
Ryan Phillippe和Joseph Gordon-Levitt聚头了
还好了,我以为会更激烈一些,皮尔斯的确是久违了
好吧~止损,喜欢这片儿。另外还能看3个帅哥
近年来不错的反战片。一些战争场景比较震撼,整体比较流畅,人物的转变和深度挖掘尚有欠缺。
结尾很[第25小时]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91792/
Stop-Loss.DVDRip.XviD-Larceny
09/08/18 10:26 在你无法选择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只不过是花了一个圆,而无论这个圆圈的半径有多大,你还是回到了起点.我不知道,妥协是否就是最佳结尾.
幸亏我是生在中国。。哦,伟大的
作为国家的机器 机器就是机器 瑞恩菲利普终于不那么娘们了
非常好看
Joseph Gordon-Lev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