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些动荡乱世中的传奇人生不同,《巴尼的人生》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男人的故事。他身无所长,长相平平,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混蛋。而电影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男人,讲出平凡生活的精彩可能。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真诚地对待人生,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每个想法,在嘲讽生活的同时又无比的热爱它。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他人,人只能活一次,要尽量活得精彩,要不怕失败的去努力,不怕受伤的去爱,才是值得荣耀的人生。
一、内心的倒影
电影一次又一次的,不厌其烦地将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人生搬上银幕,它想让我们看到什么?或者说我们想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什么?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曾被评论家们引入对观众迷恋电影的理解。“镜像理论”意指人类在婴儿时期通过镜子中的影像第一次认识自己,而镜中呈现的永远都是一种假象。达德利·安德鲁认为,电影就像一面充满各种影像的镜子,基于婴孩时期的心理,人们容易认同这种银幕上的奇观。不管这种设想是否可信,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无法从电影中看到自己,但是电影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投射出我们内心的某种倒影。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伍尔夫在《岁月》一书中写出,在看到上一代人的生活后,她通过主人公的态度展露自己对生活的诘问:对于新的一代人如何拥有完全另一种生活?一种截然不同,从内心做起,返璞归真的生活。几乎每个时代的作家,都逃不过这个生活的难题。加拿大小说家莫德凯·理查尔在《巴尼的人生》中探讨了贯穿他所有作品的问题:“如何在这个没有统一价值观的社会,生活得富有荣誉感。”与那些动荡乱世中的传奇不同,甚至这也不是从低谷走向开阔地的某个生活励志片段,《巴尼的人生》描绘了生活在平凡世事中的一种可能——巴尼·潘诺夫斯基,一个身无所长的出口商、电视制片人,身上背负一条人命,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无赖、无可救药的混蛋。他死前还坚信:“生活是荒谬的,没有什么人能真正理解他人。”但是,人们被他感动了,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小说外的读者。作为电影,则让这个神秘事件在光影的投射下变得更为直观和奇妙,甚至可以看到时间如何施展魔法,让平凡的岁月变得辉煌动人。
二、时间的秘密
在《毕加索的秘密》中,乔治·克鲁佐试图用电影的方式展现毕加索画作的魅力。电影呈现了画家作画的过程,但是这不只是毕加索的创作,因为通过镜头,它已经进入了导演的时间。于是,我们看到了“存在于时间中的、有自身时间延续的、有生命的、有时还会‘死亡’的一幅画”。我们很难从画作的任何一笔来判定它的优劣,正如同我们很难从漫长岁月中的某一时刻来了解生活。电影帮我们重塑了时间与空间,将悠长的岁月浓缩了,让我们有幸在空中俯瞰这条壮阔的河流。它不再显得奔腾咆哮,或是过于安静地悄无声息,而是变成一条发光的轨迹。导演理查德·刘易斯正是用时间充当了小说中叙述者的角色,并且通过打破时间陈规来讲故事。你会发现,故事的结果与表象只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幌子,其过程才是最为揭示真理的本质。电影以巴尼晚年生活作为故事主线,一开篇便展现了他的孤独、失败、无耻的行径、名誉的败坏。随后,以回忆的方式穿插了巴尼的三段婚姻,最后与现在的生活重合。每当镜头回到巴尼晚年的时间,他的生活依旧,但观众对于他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其说这种时间的穿插存在着某种“欺骗性”,不如说这是时间对生活的一种解答。
人们为了看清身边缓慢流动的时间,曾用摄像机记录下植物的生长,食物的腐坏,然后再将其快速播放出来。我们从中看到了时间的痕迹,但仍无法解释生命的意义。有时,我们需要找到不变,才能看到变化的东西。在电影中,没有被时间改变的是克拉拉的一幅画。在克拉拉的父亲去探望巴尼时,他指着墙边的一幅画说:“谁会买这么恶心的东西。”画中是一个长角的男人在抚摸一个裸女的胸脯,他们身边环绕着三个光头的裸男。这是克拉拉画的,那个长角的男人是巴尼。这是这幅画第一次被人关注,之前它只是作为装饰画挂在克拉拉家中的墙壁上。第二次,它出现在巴尼第二任妻子的手中,她叫嚣着如果巴尼不把它处理掉,自己就要亲自把它扔出去。巴尼坚持把画带去乡间的别墅里。第三次,巴尼的好友布吉失踪后,警察到他家进行搜查。警长拿起靠在书架边的画作,说:“这看着令人恶心。”每个见过这幅画的人,都会对之报以厌恶的态度,它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升值、变得珍贵,但它的存在代表了巴尼对克拉拉的思念,对于过去时光的留恋。虽然巴尼的生活在变,心境却停留在从前,装饰他情感的永远是那副丑陋、邪恶,充满欲望的画作,那是他不顾一切的青春。会有人说他绝情、冷漠,在克拉拉最需要他的时候,抛弃了她,但他比克拉拉生命中任何一个男人,包括她的父亲,都更懂得尊重她,把她长留心间。不过,当巴尼的第三任妻子米莉雅出现后,这幅画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没人知道它的去向。
在原著小说中,曾有人对米莉雅说:“只有你能拯救这个混蛋。”在遇见她之前,他就只顾由着性子活,因为竞争欲也因为责任心,娶了男友众多的克拉拉;因为欲望的驱使,娶了第二任妻子,将自己的生活推入荒谬的深渊;至于米莉雅,美妙绝伦的米莉雅,她是他混沌生命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帮他冲刷掉过去的污垢,她是带离他飞出沼泽的女巫,让他这只乌鸦也能唱出着调的歌。自从米莉雅的出现后,充满笑容的家庭合影便代替了那副刺眼的画作。
在这幅不变的画作上,有时光书写下的生活。它见证了巴尼的情感变迁,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存在并消失。然后,有了一个更隐秘的“画作”被挂在巴尼的心中,那便是布吉的神秘失踪。这幅画伴随巴尼书写了他后半段的人生。
三、巴尼·潘诺夫斯基
到底巴尼·潘诺夫斯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到了影片末尾,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变得困难起来。所有能看到的身份标签,包括他的职业、社会地位,都无法涵盖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就像你没法简单地从他三段均告失败的婚姻中,得出他不懂爱情的结论。他令人讨厌的缺点可以列出一长串:长相平平,头发歇顶,身材发福,走路总像喝醉酒,说话总像在嘲讽。他不会写作,不会绘画,也没有艺术家的那种自负。除了喜欢看曲棍球比赛,他没什么爱好,至于赚钱,那是从娘胎里就会的。他看不上他的工作,看不上第二任妻子和她的家庭。他在婚礼上搭讪别的女人,和妻子吵架的时候买醉出轨。不过,他也算不得那种特别出格的人,丢到人堆里就翻不出来。你完全总结不出来,他是按照什么样的轨迹在生活,我们为何要关注他的人生。
不过,所有这些都是生活扔给我们看的表象,我们因此被蒙蔽,永远只能看到有限的几种可能。我们该问的问题是,为何布吉把忠诚的友情献给他,为何像米莉雅选择他,而且即便米她改嫁他人后,人们仍坚信她爱着巴尼?正如巴尼喜欢引用的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有人能像他这样真实、真诚地对待人生。他生气的时候,就不顾场合地骂人;为了维护父亲,他出面顶撞岳父;他遇到了真爱就拼尽全力去追逐,毫不在乎这是在他的婚礼上,还是死前的最后一秒。在人前,他总犯浑,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但私下,他在心中挂念着每个人,默默地用他的方式去爱他们。他活得像个混蛋,爱得像个赤子。
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来讲故事,让巴尼的性格跃然纸上。如何塑造好巴尼,对于电影是个极大的挑战。好在他们有保罗·吉亚马提,他奉献了演艺生涯不见得是最精彩,但一定是最动人的表演。他的肢体总有种笨拙的失衡感,这令他显得有趣、随性而非玩世不恭;他的神情总有种出神的若有所失,仿佛身体与精神的不一致造成了他的不协调;他说话的时候,会故意强调一些重音,在发一些音的时候提高声调,形成了属于巴尼式的嘲讽。他让混蛋与天使同时存在于这个男人的身上。导演放弃了小说中对于犹太人生活的关注,将重点放在了巴尼对于爱情的追求上。也许在别的故事中就难免流俗,但在巴尼的身上就与众不同。因为正是这样的爱,可以抵挡岁月的尘埃。
巴尼的墓碑没有墓志铭,他只在上面写下了米莉雅的名字。哪怕他长眠于地下,也未曾停止对她的爱。当时间过去,那些最好的会慢慢显现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深沉的,未曾放弃过的爱。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原文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http://i.mtime.com/LadyInSatin/blog/6812859/叫Barney 的人都是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但总会被一个女人改变他的人生,不论是<How I met your mother>里面的Barney还是这里面的Barney,可以说都是一个风流无耻感情专一的男人。
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搞大一个女人的肚子,还不知道这个女人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为了负责,娶了这个明知道不可能一生相伴的女人,换来的只是一张翠绿翠绿的帽子。
若干年后,面对高白富傻的富二代女,明明没有感觉,不是为了下半身的幸福,只是为了下半生的幸福屈服了,草率了被人toast了第二次。与其说第二次是结婚是为了下半生的幸福,不如说是为了第三次结婚。
Love in fisrt sight 在他的婚礼上对一个素未相识的女人,于是,从洞房夜他就企图开始出轨,弃高白富傻老婆不顾,追到火车站企图让真爱跟自己私奔。
他企图离婚,但找不到任何借口,他的兄弟很好的助攻了他,他艹了他的老婆,他无耻阴险地笑了,终于找到了离婚的借口了。由于喝酒误事,手枪走火,送了他那个艹过他前两任老婆的兄弟上了西天,还很好的掩盖了这个事实30年。
于是乎,疯狂的求爱行动就此展开。第一次吃饭,他点了Dom Perignon,查了一下,原来号称是香槟之王,好吧,昨晚婚宴那群魂淡居然喝的也是这个,我一代酒盲,喝了几口也尝不出区别= =。真爱终于在Barney 穷追不舍的攻势下沦陷了,于是二人和谐美满幸福性福地生活着。
Barney太爱她了,面对别的男人对她的任何有苗头的攻势都必须狠狠的掐死在摇篮之中。很不巧误会发生了,Barney以为她和他有一腿(其实没有)--出去喝酒--酒后乱性--艹了一只鸡--怕得病---去检查冰叫医生及时通知---回到家接电话---她发现他骗她---如是告知---OVER.
他哭着求她原谅“we have a life”
她哭着离开“we had a life”
我实在想不通的是,在思想如此开放的欧美人眼里,真的会因为一次意外走火结束婚姻吗?特别是在他们还一直相爱的情况下。
Barney 永远为那一炮后悔,如果再给他100万次机会他也不会干一炮,无论Barney做了什么,他再也挽回不了她。
30年后,他换上了老年痴呆,甚至连他永远不会忘记的她的号码都忘记了。
他们俩重逢,他点了一杯咖啡,没有浪漫,只剩下回忆,或者连回忆也不是。
she says:" can we be friend now."
he says:"no we can't"
she says:"i m here for you ,if you'll let me be. We had a beautiful marriage , but it is over,and i want you accept that."
he says:"Have i ever give up when it come to you?"
she say"never"
he say "so what make you think i'm going start now?"
她不再爱他,她对他像是对一个换上老年痴呆症患者朋友的同情,他还爱她,爱得还是那么深,那么彻底。
曾经深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朋友!是的。至少我和她分手三年来,我们没有成为朋友,甚至连说句话也只有在生日的时候送上不痛不痒的祝福。
Barney 最后面对着湖 ,孤独的背影真是让人心寒。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可是没有如果.....不过他应该值得欣慰,她会永远地与他长眠于地下。
巴尼的人生——导演描写的是一个平凡,放纵,自私的美国男人。他的自私可以说是近乎无情,甚至超越道德,从他和第二任妻子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胡乱地结了婚,即使她的言行让他觉得荒唐可笑;在婚礼上遇上了一见钟情的人便抛开妻子不顾任何地追求。
但这里面的关系很微妙,首先不得不考虑到他和第一任妻子之间发生的事,因为这是一个转折点,巴尼性格,可能带有人生观的转折点。从他为了担负起孩子的责任便愿意和Clara这样轻佻的女子结婚可以看出,巴尼的心中存在道德的束缚。可由于Clara的死,巴尼受到了对其人生颇大的打击,并任由自己的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糜烂:酗酒,咒骂,球赛......就连第二次结婚都像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对,娶了一个谈不上喜欢,有着自己本来就反感的家庭的女人作妻子,为了嘲笑自己,为了戏弄生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生活的黑暗会被这场不可理喻的婚姻带来的光明冲破,光明的来源便是Miriam,他真正爱上的女人!我很喜欢巴尼追着Miriam来到火车站并向她大胆表白的情节,其中的对话很符合二人的性格特征,演员表情也捕捉得十分到位。可惜命运捉弄人,巴尼再怎么付出一片赤胆忠心来爱Miriam,但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本性。我不否认miriam爱Barney,相反,我觉得她非常爱他。这里的本性指,我认为,他们本来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说严重点,没有相同的价值观。Miriam聪慧,冷静,善解人意;巴尼则是冲动,随便,且极度自私,他的自私和放纵自己的生活方式伤害了不少人,虽然他小心地掩藏这些来自自己无法避免的毒刺,Miriam终究还是被他伤到了......
也许纵观整个影片,导演为我们讲述巴尼的故事,实则演绎了一场孤独的人的悲剧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巴尼身边的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渐渐离他而去——一开始真心爱上他的Clara,被他失误害死的朋友,巴尼始终敬爱的父亲,最后是他爱的女人和家庭!不难发现,前三者都是少有的,能给予巴尼理解的人,却被他自己直接或间接推向了死亡;最后一个Miriam,虽然没有死,即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他,但他们精神之间的距离却逐渐拉长,只能靠单纯的爱来维持——巴尼爱Miriam便对她唯命是从,Miriam爱巴尼展现了无尽的包容,但问题是二人之间本就存在客观的鸿沟且缺乏理解,他们只是行为上或听从或包容对方,却不理解对方的想法,不会问:“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Miriam并不属于巴尼,但由于他的敢爱,他的执着,和对自己负责的认真态度使他赢得了真爱,这也算是巴尼人生中莫大的幸福了吧......
巴尼的人生涵盖了太多太多,个人觉得我理解尚浅,想和大家交流下想法,不知有没有人与我想的相同的呢?
我25岁,没交过女朋友,没做过爱,你要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资格知道。但是如果你拿着把枪顶着我脑门问我到底什么是爱情,说你数三个数,我要是答不上来,你就蹦了我。那我可能会说:爱情应该就是,当我忘记了世界,我却还是记着那个我爱的人。
“那时的我没有放弃,现在也不会。”2011年影院上映中,看过的最好看的片子,从开始的笑声连连,到最后整个影院都在啜泣…如此辛酸动人。“就算什么都忘了,我还是会记得对你一见钟情的那一刻。”男女主角都是完美。你们一定会爱这部片,一定。
人只能活一次,要尽量精彩,去爱去受伤去迎接生命。只要遇到真爱,就永远不要放弃。
暮年的他,回忆起过往的种种,又会是怎样一种情绪...
你越是把爱情写得越美好越重要,我越是愤恨。
故事很美
佳作,人物形象丰满,演技在线,值得一看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可以从这里找找答案
挺有感触的
可以
闷片,不知所云
敢想敢做,让生命更精彩
“那时的我没有放弃,现在也不会。”人一生或细水长流,或浪荡不羁,或满载幸福,但无论如何巴尼的一生却足够五彩斑斓,即便到了垂暮之年。开端的冷幽默似乎让人不是能多么专注,但愈往后愈能不刻意的撩动你的情绪,自然而然的煽情亦是恰到好处。btw,如果你爱他/她,请努力追求。★★★★
一年一个五星的话,就给他了。
很有感触啊,暮年之后回忆过往,走马灯般的数十年究竟哪段时光最能令你记忆深刻。关于人生的许多答案,我想这部片子能给你答案。
爱过
Paul Giamatti从不让人失望,人生的无序无理与无望中总有那么点真性情终于挨过岁月的洪流,筛出永恒的温度。
羡慕敢爱敢做的人生
巴尼的一生就如此的呈现,那些爱他的、他的爱的人,巴尼的一生算不得完美,但他好坏对错都经历过,直到他遇到他一见钟情的她,努力做她的男人,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人到老年,他一辈子做过什么我们不必全部知道,我们只需知道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做了他该做的事,仅此而已就够了。★★★☆
一个人怕寂寞,二个人怕束缚
爱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