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片段 章子怡导演的那一段真的惊艳到我——燃料燃烧自己,火箭抛弃自己,死亡验证生命,宇宙渺小死亡:立意已有哲义
黄轩饰演的科学家气质很儒雅:他是诗人,用最暴烈的火和最凝滞的烟雾,在孩子的天空中写一首无法言明的诗;他是爱人,在妻子的回忆中永远饱含真挚爱意;他是科研人,在那扇破碎的玻璃窗后带着从容慨然的微笑记录爆炸数据……
之前没怎么在大银幕上看过章子怡,这次真的为她的清冷坚毅的气质美而感叹:把孩子从礼堂里带回家时那片荒野,一片黑暗中远处天际黎明初现,风把头发扯乱,昏暗天光下,她的眉眼既呈现一种看破一切的淡漠,又饱含那种痛苦被深埋之后的绝望和崩溃,两种情绪打架就产生了她身上的矛盾和倔强感,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痛苦、无奈、希望与失望,真的值得仔细咂摸。
小男孩的演技也很让我惊喜,我有许多眼泪是为他流下的,实实在在地为他难过。在这里要夸倒叙的拍摄手法:先交代他和别的小孩打架,后交代他是为了爸爸打抱不平;先说大家的爸爸都不回家,再说是妈妈为了瞒着孩子而请其他同事帮忙;先写孩子在谈话后拿起孔明灯和解,再写他们的谈话内容…所有这些都很精妙,我会尝试着去猜测,并且在谜底揭晓时被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牺牲、理解和苦痛而深深震撼。我最喜欢他带着妹妹去荒野上放孔明灯那一段,画面是美的,但情感的充沛让我无暇顾及景——哥哥捂住妹妹的耳朵,对着融进深深黑夜的孔明灯把愿望哭喊出来,要妈妈不死,要妈妈不去重蹈两位爸爸的命运。我想,要是能听见,那被迫快速成长的稚嫩童音里如此深刻的悲恸和恐惧,神明也要落泪。
除了情节,镜头语言和色调也很美,一家人在一起时的暖黄灯光;暗色荒野中的一抹黎明或一盏孔明;雨夜中小女孩拿着的手电筒光因为恐惧而晃动,映着母亲和儿子同样震颤动乱的心;告诉儿子死讯后推他出门的那声惊雷;母亲隐忍的捂住大半张脸的抽泣;儿子在荒野上捂住妹妹耳朵,仰头对宇宙泪流不止地喊出心底的恐惧……一切都很打动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柔却直击灵魂的美和感动。非常感谢。
惊讶地发现,这一次的《我和我的……》系列的导演都是演而优则导的演员,最让人感动和惊喜的是女性导演占了一席位。不难发现,4个作品的风格和导演的风格高度吻合,《乘风》是战狼风;《诗》是文艺风;《鸭先知》是喜剧风;《少年行》是无厘头的开心麻花风。用亲子关系做注脚,来诠释一代又一代的人文风貌和时代发展。看《乘风》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吴磊和张天爱那段“死亡与新生”的双线剪辑效果很好,可以说是打中心灵的,按照这样的节奏,我是不能看《长津湖》了。很爱《诗》最后的那首诗歌——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鸭先知》的最后卖了一波情怀,那些年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广告,重新看了一遍;《少年行》里的一句台词,是最打动我的,“我们都在努力让机器人自主学习,你却让你的孩子像个机器一样学习”。最后,对比起《我的我的祖国》,这个系列可以说是质量逐年下降,但可以当“贺岁片”看看吧。
我看过之后的感受,就是这一部影片的前两部分,我非常的不喜欢(╥﹏╥)虽然我哭的一塌糊涂。后两部分我觉得还不错,就是非常的有意思,所以说为什么会得四分,纯粹是因为前两部分扣的分。 虽然是我哭的很多,但这纯粹是因为音乐的部分煽情了,配合着画面音效强行煽情。这两部分的影片就是你看到了开头,你就知道了,结尾就是叙事的部分,也是完全没有一点点波澜,前两部分就是没有艺术性,如果他是在一个框架当中的话,那他只是在框架当中在写八股文。
他在当中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高大全的人物,找不出共鸣,你无法在人性的草蛇灰线当中来去得到共鸣,因为他描写的就就不是身边能够出现的实实在在的人,他描写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性,它是存在于特定传统影视作品当中的传统人物。你可以看到这些传统人物中,他们都是一个面孔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形式做派的。 到徐峥导演的那一部分就是人人都是英雄,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我在看前两部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为什么英雄就是那些特定的,有那种特定的职业的人,而徐峥就是将这种想法给落地了,我觉得徐峥真的特别好,徐峥在上一部分我和我的祖国里面,在描写那个老师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喜欢,上一部电影就是充满了做作。
但这一部他的在店在这个公交车上做作的在念广告词,我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处理的非常的合理,这种反差让人觉得格外的好笑。 就算这种是一个命题作文,他也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了,包括沈腾的那个,我一看沈腾,他是导演,然后章子怡,他也是导演,能做到这种水平,他们都挺不错的(≧∇≦*)
再看前两部的时候,我外甥都要睡着了,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就是完全不喜欢这种战争片,这种类型片,而在沈腾还有徐峥的时候,这才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一个,喜剧片,这才是大家合家欢来看电影的目的。
我想如果是单纯拿出,前两部的话,我估计还是不会去电影院去看,我为了为了什么来去看,还是因为沈腾,有很多的观众在电影院看到了沈腾就哈哈的大笑了,但是这次徐峥也表现得非常的令人惊喜。
现在是60多的票价,是整个是三个小时,我感觉这个整体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有了这么长的一时间,我去电影院的时候也没有带手机,也没有办法分身去做其他的事情。
最后的电影的结尾,我觉得非常令我不适,他上头说,这个盛世,如你所愿。这是对于影视文化产业的极大的讽刺。
我觉得现如今的社会文化治理有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影视行业的打击来说,这个真的如影视文化从业者所愿的吗?他们从事者这种艺术创作,现在很多的影视从业者连糊口都不行,大量的影视从业者出逃,影视行业现在是最艰难的寒冬。
今年的国庆档甚至拿不出几个特别像样的作品来,最起码除了在微博上还能够看到长津湖这个作品,其他的作品我都是闻所未闻的,我不是说宣传不到位,我是说他的质量不行,我一开始你像是这种我和我的这种系列,他是不是就是我们国家的顶尖导演所能够拿出的顶尖作品?
但是你看这个完成的质量,他完全是不能够称作是顶尖的作品,
如果是受限制的话,永远都拍不出好的作品,这句话是我小外甥说的。这是最基本的,最浅显的道理,而现在的限制越来越扩大化。
你比如就举咱现在这个例子,张天爱他在太子妃当中惊艳的表现,你看他还有机会再出演一部同样类型的作品吗?不会了,因为根本就不会再有同样的创作环境了,
张天爱只能在里面出演一个扁平化的女性工具人,在里面饰演一个孕妇,她爱吃,她照顾孩子,她当兵,她在里面贡献出了撕心裂肺的生产的场面。
她一个大美女现在就只能是在里面,在里面努力的争取去拿到这么一个,不怎么样的角色,这是一种程式化,格式化,扁平化的角色,我不是说张天爱表演的不好,张天爱表现的非常的好,可圈可点。
我们不是去评判这个角色的道德水准,我们是去看她的艺术水准。
这种影视作品是对于以往看到影视作品的有套路有章法的一个重复。这对于创作者的发挥也是有着极大的限制的,因为你只能去这样子去拍,你想有一些突破吗?不行,这样子会让你自身充满了风险。
所以他们宁愿拍这种中规中矩的完全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作品,起码他们还在挣饭钱,还可以养家,而不是说突然一下子饭碗就没了。
“是你那娃?” “叫个啥?” “乘风” 🤮🤮,终于还是给我逼吐了,观感严重不适。 我想,地球范围内应该再没有比中国电影更离奇、曲折、扯淡的电影了吧。地球范围内应该也再没有比中国电影人更无耻、庸俗、不堪的电影人了吧。 小学三年级命题作文《我的父亲》征集大赛之赛前官方宣传片《我和我的父辈》?呸,还不如一支广告!张艺谋可是拍过电影的呢,还不是被忽悠了。 我们暂且将此片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色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类型片。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价体系下的6.5评分,也独特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电影审美。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以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充斥着此类烂片。
对不起,槽点太多了,我喷不下去了。🤮🤮
单说王菲的《如愿》,十分好评,此片唯一亮点。
电影的寓意自然是积极正面催人奋进的,但是只讲讲看完故事的感受,不上升。
四个单元小故事,看完以后的感觉是,四位演而优则导的导演,徐峥的《鸭先知》整体比较好。
《鸭先知》的故事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台词的设计加之演员的处理都很出彩。幽默从很多小细节里生出来,让人似乎猜到了又出了意料之外,比如后半段,被儿子拖着逛了一天的韩婧雅回到家中发现赵平洋背着她在家拍广告,邻居还在疯狂抱怨老公急的连连告饶,原以为她在那一瞬间反应过来之后会先冲老公发火,结果却是替他出了头;看似是在跟邻居认怂,连珍藏的结婚用的毯子都拿出来解决问题,结果紧跟着又来一次理直气壮的轰邻居,这种连续的反差感催生的喜剧效果令人有期待又满足。
沈腾的《少年行》有麻花团队和辣目的加持,搞笑自然是到位的,不过要说是带点科幻色彩吧,又显得勉强,从2050年穿越回来的AI,断手断脚都能自动接好,还能有感情了,但最大的bug是不防水,这上哪儿说理去,而且按照常规设定最后还强行闭环了,那参与AI设计的小小怎么会没想到防水功能,2050很难实现吗,2021我的手表、手机、电动牙刷都生活防水了,2050的AI淋个雨就宕机了多么的不科学……然后,硬上“父子情”就真的很没必要,多少有点生硬。
章子怡的《诗》感性十足,但人物情绪硬伤多,尤其是儿子经历过生父去世,得知养父去世时,以及质问养母为何隐瞒时的情感表达显得格外别扭,尤其在开始,儿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架的原因,是对方说他养父会被炸死,被父母教育的时候他一直是隐忍着情绪,但后面真正发生这个事的时候,他除了闹就是闹,像是得不到玩具就耍赖的孩子,而不像是两次失去父亲的孩子,对照一开始的打架伏笔就显得很违和。 为了切合题意,台词整的过于诗意,夫妻之间的对白、母子之间的交谈都透着一股空泛的味道。
吴京的《乘风》,感动的点在于面对身后为数不少的百姓即将被日寇围困时,马仁兴毅然决然的牺牲儿子乘风以换取百姓的安全转移。前半段都挺好,后半段交战开始,不太理解的部分是骑兵连突袭日寇的时候为什么用的是刺刀而不是步枪(搜了些文章下看了看,这支骑兵队还是枪骑兵,每人都是配枪的),在一览无余的平原上,尚未近敌人身就已遭狙杀,这个点非常费解,可能是对观众的历史知识储备有要求,也可能是电影里铺垫交代的不充分,最后定格的战马起扬的画面也是符合一贯的主旋律形象,非常艺术化,升华的速度180迈。
陈道明老师和祖峰老师各被占了个“口头便宜”,也算笑点之一吧。 开玩笑的~
看了下幕后团队,四位导演只有徐峥参与了剧本创作,多少说明点问题。
国庆档二选一的话,我还是选择长津湖。
只说《诗》那一部分,于是给五星 意外地有共鸣。如果让我来编剧肯定让知识分子父母饭桌上讲两句航天物理,带着那种老一辈人说字母常变量时的古怪口音,像是α读成儿发(一声),y读成歪之类,《诗》没这么拍,却忽然和我的父母贴合起来了,也是类似的行业,其实外面如何回来也都是寻常人家的恬静生活,不怎么说工作。也有父亲假装打、带着笑演给装糊涂的母亲看的景象,帮着家里啊同事啊养孩子那时候也非常常见。哭着被打却喊不疼则刚好是我父亲这一辈的经历,或是那种对肉啊猪油啊的渴望。开头的穷苦孩子们在外面灰与土间玩闹的景象又是我们两辈人共同的记忆。有很多细节让人真正地感慨啊 音乐很美。回忆中父亲骑车远去,回头看母亲车不小心歪下来的那一幕久久难以忘怀。那张“诗”的纸的段落,远比外面那些精致摆拍的做作格调更能诠释“浪漫”一词。结尾的诗可以说是航天人的浪漫,这张“诗”的小纸片却是属于两个普通人的浪漫。是那个写信互称同志,下课给喜欢的人课桌放一个苹果,那个不敢正大光明在一起于是隔着一条街快乐的相互挥手再转过头去一个人哭的时代的浪漫啊
如果让我来编,大概还会加一些同事闲聊的部分,加一个航天人关于常生女儿的可爱调侃吧。也许是周围环境的错觉,他们好像反而对女儿也更偏爱些。苦在回忆里总是那么甜。大概片中的母亲也有类似的感觉吧
有天出去溜达,走在后面看父母平淡而手挽手前行,大抵就是片尾那两人走过四季的模样
最喜欢章子怡导的《诗》,小演员表现力很好,黄轩很适合这类角色不至于同质化,开篇的长镜头很惊喜~其他几个故事都挺一般的哈,韩昊霖又叫冬冬又是上海老胡同里的故事,有点出戏呢…
吴京的乘风竟是最好的
吴京的章节依旧很燃,复刻各种名场面,章子怡最后那首诗意境不错。
吴京单元的布景和打斗太假了,强行煽情最为致命
喜欢诗和鸭先知。我看评论很多人对鸭先知无感,但我个人觉得这个题材真的很棒。敢为人先,多么美好的品质啊。
章子怡惊艳。真的是 惊艳两字可评。来武汉出差,想着无聊不如看个点映,的确是被章子怡的《诗》惊艳到了。从拍摄手法到光影处理,从故事设置到情感处理,章子怡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用心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作为女性导演,感受到了十足的温柔凝视。最感动的点在于首先她没有去特意丑化父亲来突出母亲,父亲是一个像白月光一样美好的。而母亲的坚毅独立是通过她对孩子的教育来展现的。包括在这里所展现出的人类的渺小,以及直面生死的讨论,都实在是太棒了(讲真 全靠章子怡拉高了整个片子的高度 才能给到4星)
果然章子怡的部分看着就细腻很多,吴京那里的内容可以精简一点,总体来说完成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章子怡给了最大的惊喜。一开始会觉得诗这个意象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像是浮在表面雕花,中间一些部分也有些过于煽情,但结尾父母念诗,父母子女的情感、个人理想、民族责任直至生死思考,却成了令人震撼的升华。章子怡的部分应该放在最后一个,之后接的徐峥的故事太弱了,除了讲清楚了一个投机分子的故事之外没有任何余韵。最后,章子怡单元,唯一好好刻画了母亲,也是唯一描写了女儿传承。虽然说这是“父辈”,天然的排除了女性,但我们不应该遗失女性表达。
前两个故事的难看突出了后两个的好看,4个全非科班的导演只有徐峥靠模仿韦斯安德森有了些视听亮点,沈腾靠麻花最擅长的台词梗不至于太差,吴京和章子怡那两段,只能说无章法无想法,硬煽情,大家前半段坚持住!
从四个小电影的观感来看:章子怡>徐峥>沈腾>吴京
虽说片子还没上不知道质量如何,但是发行方中影往影片前头塞了18个预告片这种事很显然是不够尊重观众也不够尊重电影本身。
王菲>吴京>徐峥>章子怡>沈腾
熬到沈腾太难了
王菲片尾曲排第一,建议大家都听完。徐峥part排第二,章子怡part第三,沈腾part和吴京part并列第四
第一个故事太过拉胯,吴京片子中对集体主义崇高感的强调和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和我的价值观相冲,乘风牺牲时我被气得哇哇哭。第二个故事讲得太好太好了,章子怡的美貌演技毫无疑问,做导演的才华也非常令人惊艳。第三个故事很“小聪明”,深度谈不上,轻松快乐还可以。第四个故事是很典型的“开心麻花”式喜剧,即使知道故事的发展走向,也忍不住随着里面的人物又哭又笑。沈叔叔和马丽真的好可爱呀~
只有徐峥那一part有点意思
个人观感:章子怡>徐峥>吴京=沈腾
《乘风》很乱,《诗》很空。最令人费解的是把后面两个喜剧单元和他们配在一起,不伦不类。徐峥的《鸭先知》最出彩,沈腾和马丽最搞笑~
章子怡的《诗》是最惊喜的
吴京部分硬煽情,延续了战狼的风格,形式大于内容😓章子怡部分很惊喜,情感很细腻感人。徐峥部分个人特色很鲜明,同我和我的祖国。沈腾部分剧情太仓促了,也有点硬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