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非常亲切,电影中的任何元素都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沙尾村的男女老少对足球的热爱,村委会干部助理修补玻璃的黄泥,干燥炎热的空气,庭院中的葡萄架,炒菜的铁锅灶台,装番茄的瓷盘,盛拌面的盘子的花纹,踢球时扬起的沙土,柏油马路两边努力生长的灌木,湛蓝的天空,明媚又热烈的阳光,甚至能感受到曾经炙热的风,静谧的夜,跳动的炉火和绚烂的晚霞,买买提和迪里拜尔教练的名字也和我曾经的同学重名(我还记得迪里拜尔是月亮的意思),一草一木,一云一花是客观实体,之所以给我以各种温暖的感受还是因为那个时空下的人,比如沙尾村村长带领村民打井种树与风沙抗衡守护家园的勇气,球队小孩不服输的坚韧,迪里拜尔教练对自身价值的坚持和买买提兑现承诺的付出。这些人会让我联想起曾经去她家院子里打牛奶的邻居,批评我不珍惜时间的老师,一起跳舞的同学和古尔邦节去她家蹭吃蹭喝的朋友,那些可爱的人儿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过得快乐
我们是不同民族,但是都是一个大家庭,都是中国人。因为想对新疆更熟悉,我去看这部电影,后来发现这部电影真的不错,新疆的人与风光,其中足球,2008,环境变恶,普通人的积极生存,这些点在情节中自然的融合,人物的安排比较自然,人物的特点也朴实甚至是有趣味地表现了。推荐中国男足看这部电影。
世界上有无数个买买提- -就像有无数个古丽一样%……
梦想是美好的。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的,因为是新疆人,这片子比起现在的传奇的诞生丝毫不逊,那种风情别具一格。
打井和踢球两条线结合得比较好,中间竟然还有一段缅怀逝去了的团结一心的年代,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提高了不少,为此我要多给一星。另,主角自己的谎言最后由自己收场也值得一提。
非常喜欢的一部维吾尔族影片 应该好好给中国足球青少年发展提个醒 新疆这片足球热土其实有很多好的苗子 而且他们很团结
故事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很是很多地方很有趣。个人最爱的是“团结在村委会周围”和“团结在酒瓶子周围”那个桥段,觉得太有趣了!
作为从小在新疆踢球长大的孩子 要给满分
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那年我9岁 如今刚满23啊啊啊md时间过得真快😭😭😭
之前在喀什老城的街道上,碰见几个踢足球的孩子,其中一个穿着巴萨的队服,脚底技术特别棒,我坐在旁边看了很久,等他们歇下来我跟他攀谈起来,他说他看过很多比赛,最喜欢内马尔。后来我又跟一个不知名地区的足球队队员聊起过这件事,他说新疆真的有很多很好的足球苗子,但是大多都没机会踢正规的比赛,只能在沙漠、在街道上踢。我在观看那几个孩子踢球的过程中,他们的足球被老城的巡逻警察没收过两次,但也从未打消他们踢球的欲望。越贫瘠的地方梦想越纯粹,真心希望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可以扶持新疆的足球事业,那些无比热爱踢球的孩子们是可以给中国足球带来希望的。
当年的cctv6里让我第一次知道新疆的足球氛围,中国电影里很久不见的儿童片
很正常的一个体育、励志、儿童片,很真诚、感人也很平庸、励志,我承认我多给了一颗星,因为这些踢球的新疆孩子,而且中国的草根足球电影并不多,要珍惜。
看名字应改为《踢野球的新疆娃》!少数民族加10分!
支持新疆本土电影,更何况这部电影这么有爱。
很好的故事。影片中,梦想是能从和田去北京看2008年奥运会;现实中,这个梦想对应的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流动不畅的严峻问题。
我第一次看到本片其实是在电影频道。如同那年许多电影一样本片也是为了配合奥运宣传制作的电影。只不过本片的视角转移到了祖国的边陲之地。对我个人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少数民族的影像(第二次已是多年之后的《塔洛》)。至少这是一部真诚的电影。新疆的电影工作者踏踏实实拍完了这部电影,用勉强的条件写出了自己的故事,非职业演员的表演也很真实(如今想来这或许是新疆地区电影的传统?),不像当时的汉族地区的许多电影一样劣质夸张。这就是我对于本片的记忆了。也是奥运那年我记住的唯一一部电影。
好喜欢里面的那个小女孩,画面色调感觉也不错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带着上电影院看过,今天再温习一遍。足球只有靠球员对足球的爱才能踢出魅力的足球,政府领导的支持,商人的金元足球根本没用。我是辽宁人,我支持辽足,希望辽宁能够人才济济,重现往日十冠王的荣光。
开场的快切很不错,虽然是主旋律,观赏性还是不错的,有种维吾尔人的幽默感
新疆孩子踢球确实有天赋,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大于实际品质。算是填补题材空白吧~当教练问孩子们谁愿意把外号改成中国球员的名字,只有一个人说了个:孙雯。呵呵,还是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