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前有一段吴清源和夫人的采访,或者叫闲聊。两位老人笑谈秋天猴子会来偷柿子。那时他的夫人还健在,去年去世了。今年端午,是吴清源九十九岁生日,他老人家一生关心中国围棋发展,不知听闻LG杯捷报,会不会欣慰。
想起吴清源,心中充满仰慕,是小球对于一代宗师不明所以的高山仰止。趁着仰慕没有变成悼念,要赶紧表达一下。小李的自传叫《逆战》,大李的叫《不得贪胜》,吴清源的叫《中的精神》,如果只看名字,很能体现他们三位给人的不同印象。
直到现在为止,没有认真看过吴清源的一盘棋。对他的印象最初来自于《名人》,川端康成对年轻的吴六段不吝赞美:“六年前的那个时候,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仙风道骨。”
大学期间每到周末宿舍内部聚众看电影。《吴清源》从拍摄开始一直关注着,第一时间买了盗版碟,鼓动大家一起看。其余三人一个花痴张震,一个相信田壮壮,三比一通过。
吴清源的一生如此传奇,在十番棋中把日本当世高手全部降级的辉煌被一代代棋迷念念不忘。电影很容易拍得跌宕起伏,所幸事实上并没有,重要对局包括改变围棋历史的新布局,都一带而过。
十九岁的吴清源目不斜视穿过长廊,在对局室正襟危坐,静待秀哉名人。三三,星,天元。长久以来意料中的三枚棋子依次下在棋盘上,如同宇宙洪荒之中最初的秩序。棋子轻敲棋盘的声音在寂静中越发清脆,长廊外花木葱茏,川端康成奋笔疾书。脑中瞬间闪过本因坊家四百年的发展、新布局的光芒、现代围棋的改革……历史在棋盘上如水般流过,心中的风起云涌无以言表,只能默默看下去,遗憾千言万语无法解释这一刻多么重要。
田壮壮说,他去拜访吴清源,只能默默地听。他老人家不谈围棋,也不谈电影,而是谈《易经》。或许每一种学问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做到最好,就会殊途同归。用有形的画面传递无形的境界,本是一桩难事,更难的是,这种境界高出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从头到尾沉闷而散漫,不着眼于外部世界而试图探索内心。更多的是他一个人在沉思,面对着帘外的雨。在凝重与思虑的表情所暗示的内心挣扎中,吴清源从战无不胜的昭和棋圣、仰慕者心中的围棋之神,还原为一个人,一个漂泊异国、体弱多病、被民族矛盾羁绊、挣扎在生活与信仰之间的求道者。
吴清源说:“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
落幕时天元微微晃动的一子充满了无限可能。
如果你对吴清源一无所知,或者几近无知。那么,此片不看也罢。如果你一向以为电影就是娱乐,而不是某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省察,那么,此片会让人觉得故作深沉。如果你不知道田壮壮,那也没什么错。就像田壮壮也不知道你。
电影,有选择观众的权力,这和观众有选择电影的权力是一样的。到了现在,我们应该可以认为,电影和观众之间,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即是,我不喜欢你,你也不喜欢我,但我们都极力拒绝:对方该被消灭。
我看此片是一次美丽的误会。
误会是因为,我也不太知道吴清源,更对田壮壮所知有限。所以,看完电影,我既不明白吴清源一生追求的两件事之一的“真理”,也不明白吴清源一生追求的两件事之一的“围棋”。我只觉得,张震在很棒的摄影镜头下小心翼翼,跌倒,痛哭,空洞或者发呆,似乎与吴清源隔的老远。更何况,片子里的张艾嘉,黄弈,李雪健(李雪健那段万字会的宣教简直搞笑)等都可有可无,而伊藤步(吴清源的妻子),这个角色太过隐忍,就如整部片子意境太满,满则过,而这个妻子,似乎也是可有可无。川端康成,如果你会认出那个坐在草坪上赞扬吴清源文章写得好的人是川端康成,那么我断定,你一定是猜测。吴清源为什么突然加入玺宇教?为什么自传里说他一生都是万字会的成员,而电影里却变了?(电影中玺宇教教主说自己是神的那段,让人觉得吴清源是白痴。那么傻的一个教啊。中邪了吧,呵呵。——开个玩笑)
......
即使田导演要求我们看完此片后一一求证,要求还是太高了。如果没有一个疑问我能从影片中找到答案,我看电影还不如去看《吴清源自传》。
全片的设计,都是断片式的。或者不如说神思(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神思无需因果,来去倏忽)。田导演不交待棋局的对决。也许是无从交待。田导演只是对每场棋局的现场布置、灯光设计、机位拍摄做出精心的设计,难免让人坠入云雾里。而想要从这些断片中窥得“棋圣”一生传奇,还是难得。《吴清源》,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田壮壮的遐想:吴清源对于精神生活和内心平静的求索,他如何挣扎,如何平衡。这些遐想,以出色的画面展示出来,力求诠释吴清源的内心世界,至少,眼睛是愉悦的。
眼睛是愉悦的,也许对一部片子来讲,就够了吧。
田壮壮曾说,他的电影是拍给21世纪的观众看的,以此片看来,21世纪的观者还是寥寥。
对田壮壮是充满尊敬的,不敢大言不惭说像老马丁见过《盗马贼》就惊呼“叹为观止,惊为天人”,但对于他作品的深厚度已有心理防备。一部是《盗马贼》,一部则是《猎场扎撒》,《小城之春》倒是新旧对比,津津有味。把它们说在《吴清源》前头,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所知,或只看过《蓝风筝》就来拜得《吴清源》大名并且信手拈来说上一通。
以上说的貌似废话,不过田壮壮曾说自己的电影(80年代几部)是拍给21世纪的人看的。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小小的我,依然无法完全理解《盗马贼》和《猎场扎撒》的含义。一方面可能是劣质画面影响导致,一方面又无法确定别人是否看懂。无论如何,田壮壮一直是第五代崇高的代表人物,他化为与体制对抗的牺牲象征,被侮辱并被损害,引得人们期待着他的再一次出手。
《吴清源》也是几经风波,一度难产,拖到2007年,而且也在6月上海电影节上露脸。其实,即便知道田壮壮对参与三大电影节竞赛单元是光荣的空白,但对于面向国际电影节的推广传播,《吴清源》的档次水准似乎已然被上海电影节所决定。折价的判断是直接的,即便陈凯歌为首的评委会发了个最佳导演,但对于田壮壮业已拥有的成就地位而言,它似乎不值一提。
对于没有读过吴清源《天外有天》自传、只在维基人名条目上了解个大概的人,要有对围棋、对吴清源更深入认知是比较困难的(时代的肤浅?)。某种程度上,一般观众的修为也尚不至此。反之,想在田壮壮电影里看得棋王争霸赛,再现黑白对弈之惨烈的不如开电视机看CCTV-5节目,或者自己招呼一人摆上一盘。围棋似乎永远无法以高度娱乐化来观赏,尤其是一群人屏息静气观赏之余,却也无法以见得带有激烈竞争色彩的振臂高呼。这里已不说吴清源的传奇经历,夹杂于中日之间的困境。单只是复述,那一点乐趣都没有。又想在影片中重现他一生,它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吴清源》只会是一部电影。面对一美观的盆景,田壮壮修剪掉不想保留的枝桠叶子,故事只存得三四分面目,其他都藏于影像之下。
上图为王。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483674/基本上,《吴清源》印象最深的几乎来自摄影,不多的满足来源于此,简直可当日本风物片。这不是反语,里头几个场景:海浪,芦花,细雪,光线,每一样都可以独说。冷色,静谧。
演员上面,必须承认张震的“偏执狂”走路姿势——不过多摆动双手,肩膀紧夹肯定是有意为之,但未免太故作了些。尤其是其中焦虑和投入的表情总觉得不恰当。他人之说在于伊藤步出演的妻子一角上,有严重违背真实,出于演员感觉偏爱,倒觉得马马虎虎。事实上,难受的一点正来自于篇幅巨大的寻求宗教精神寄托。无论是红卐教还是后头那邪教,都展示得有些怪异。张艾嘉等几个角色则可有可无,好不失落。
发现很多不足,例如阿城剧本的取舍;想到很多不解,例如为什么会有背离,但无法完整表述,推荐舒琪老师的《吴清源》解读。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5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6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7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8
摄影:王昱
景色美,画面美。张震把那种细腻表现得很透彻,他真的超适合演这种文艺片。他是不是真会日语啊,台词完全不像生背的。我觉得这是田壮壮拍的最好的一部片。最后“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很打动我。
现在人已经离上个世纪很远了吧。是不是自然主义不煽情都看不下去了...张震张艾嘉表现还好,契合角色。但最好是田壮壮,那几把刷一出来,真是清汤寡水到深入人心。
追求这东西,真的可以改变人
电影不比自传体小说,十番棋下到4:1即可结束,因此够了
看过棋魂,对里头的一些术语倒是了解,但电影没有专心描绘的点.最后吴清源那海边的居所倒是很让我羡慕.十分不理解黄弈只出现了两个镜头就被列为主要演员.
其实是非常好的影片,张震的沉静果真没有让人失望。影片也很有田壮壮的范儿~
闷
再看越发觉得此片有格调……阿城,廖庆松,田壮壮
看完片子之后,我动作变得慢条斯理,仅此而已
两星半
7/10。滤掉事件,仅仅描述了一种状态,师父过世、离开病床发现庆祝侵占国土的狂欢人群而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对话日本棋士或坐在窗外的两人独处,缺省式的叙事信息和外部情绪写出一副害怕战争干扰、失去信仰的人物画,长焦构图将人物剥离出周围景物,这种构图精美、表意不明的感受类似侯孝贤拍聂隐娘。
慢。闷。
好久不见的味道
想想《棋王》都能拍的那么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对吴清源这样的大师来说,应该会更好看,可田壮壮却又走上了另一条极端的路子,刻意回避一切冲突和叙事,只用几笔寥寥带过,呈现给观众的反而是最缓慢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时代性与诗意,但对不少观众而言,还是有点难于接受。
全靠摄影撑(幽寂之美),连张震的表演都显得刻意,全程紧绷着;剧本单薄寡淡,流水账似的叙述,如果重点是谱写内心,那也是较为失败的,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倒是前半段与老师的对话比较好看。
张震的调调让我很向往~向往成为他一样闷骚和精致的男人~这部片子拍出了一种气场~~
不错的
电影跳跃性大,感觉不到衔接。对教会说了太多的内容,三星吧,张震加1星。第一次看田壮壮的电影,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看重票房。谁又能明白一个人在路上不知道往哪里走只能蹲下来无助的哭呢?
极度沉闷。考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