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吴清源

HD

主演:张震,张艾嘉,李雪健,柄本明,伊藤步

类型:电影地区:华语语言:普通话,日语年份:2007

 剧照

吴清源 剧照 NO.1吴清源 剧照 NO.2吴清源 剧照 NO.3吴清源 剧照 NO.4吴清源 剧照 NO.5吴清源 剧照 NO.6吴清源 剧照 NO.13吴清源 剧照 NO.14吴清源 剧照 NO.15吴清源 剧照 NO.16吴清源 剧照 NO.17吴清源 剧照 NO.18吴清源 剧照 NO.19吴清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吴清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吴清源被称为“围棋天才少年”,1928年在濑越宪作(柄本明饰)、喜多文子(松坂庆子饰)等日本朋友的热心帮助下,吴清源(张震饰)和母亲(张艾嘉饰)、妹妹(黄奕饰)东渡日本,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围棋生涯。初至日本,吴清源与日本棋院大赛刚出炉的冠军较量,并中盘获胜;五年后,吴清源与他人共创围棋新布局,掀起一场围棋革命。1939至1956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打败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十次大胜“十番棋”,被誉为“昭和棋圣”。他以“95盘擂台赛式”的“十番棋”,令当时棋坛所有大师全部降级,创造了日本围棋界所称的“吴清源时代”。然而,吴清源作为一位围棋棋手能否超越国籍、政治、战争等世俗问题?他是否有过难以承受的痛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钱胜地 第三季黑帮奶爸纯粹的激情轻松自由高中卧底武神主宰麻将 麻將死寂逃亡(国语版)奇异镇下流之宴踩虎尾的男人落差蓝色随想嗨翻时空密林诡影除却巫山不是云1947优秀巫师贾斗心AI女友跨越星河来爱你FAKE MOTION -唯一的愿望-昆仑劫之鲛人泪左伟与杜叶的婚姻生活六扇门之双面人鬼话连篇

 长篇影评

 1 ) 补充材料

12月23日,经过72天的辛苦拍摄,电影《吴清源》在近江八幡市顺利关机。
这天的拍摄现场是近江八幡市附近的一处神社及其他几个景点,天气阴冷、细雨霏霏。因为是全片拍摄的最后一天,大家面临着分别后的各奔东西,所以现场氛围有些压抑。当天拍摄的戏分也很有意思,19岁的吴清源、34岁的吴清源、50岁的吴清源、70岁的吴清源都有镜头,田壮壮说:“吴先生不平凡的一生都在这短短的一天中集中重现了。”
大家看着银幕上的电影,觉得很好玩很浪漫,但拍电影却如同艰苦的劳动改造。这天上午,气温只有两三度,全体剧组人员在下着冷雨的山林中站了整整一上午。不过十几米的一段路,张震走了十来遍,才听到导演说通过。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两个多月来,这个剧组的八十多人,从导演到演员和工作人员,每个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350日元。在东京,这个价钱只能买一碗盖浇饭。

田壮壮:没有了不得的苦
第五代的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曾经是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三位导演,三个人的气质也截然不同,陈凯歌有贵族气质,一种学院派的矜持和书卷味道浓郁不散;张艺谋则圆滑老练,时刻令人感到农民式的聪明和敏锐;田壮壮却是豪爽粗旷,就像他的标志性的络腮胡子,不拘小节中有一股强烈的燕赵慷慨之气。
1991年,以文革为题材的《蓝风筝》在东京获奖,却令他被封杀数年之久。因此,日本对他而言,是一个感觉很复杂的所在。十三年后,他在这块土地上奋战了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自己创作生涯中又一部重要作品。
记者:这部电影是中国大陆影人首次来日本长期扎营拍摄,也使你个人首次在海外拍片,一定有很多艰苦之处吧?
田壮壮:没什么了不得的苦。这部戏的场景比较多,景点分散,又要求强烈的年代感,所以让我们跑得很辛苦。早晨四点起床的时候就有十几次,五六点钟起床更是寻常。日本是日出早,日落也早,更严重的是各个地方的规定多,比如说这条铁路说好可以拍十分钟,多一分钟也不行。这些就使我们的时间很紧张,经常是摄影机刚摆好,时间就差不多了。还有拍火车的戏,火车一下子就过去了,还要花不少钱,但就是几分钟。我说那不是拍电影的创作氛围,倒像是拍首长车队。种种困难,肯定会影响影片的质量,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记者:用电影为吴清源立传,难度不小,因为他的一生漫长而壮阔,而电影只有两个小时。
田壮壮:吴清源的一生是不能还原的,因为他涉及的历史太长,我们只能抓住一段的历史状态,来努力让他的精神传世。比如说日本侵华战争那段的背景,就显得非常荒谬。我觉得吴老师是中日两个民族的共同骄傲,他是两国在特定历史和特定环境里共同培养出来的一个天才,这就使得这个人物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我觉得人物传记片,不一定要拍得很实,虚一点更好,有距离感,但是有精气神。
记者:吴老师对你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
田壮壮:我觉得吴老师很了不起,他的胸怀非常博大,对于电影他的心态平和,完全不干涉。不过,这也给我带来一种负担,怕把吴老师的一生给拍坏了。我想,电影完成以后,肯定会有各种说法,但那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吴老师说的,为了推广围棋,这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记者:在网络上,有传闻称你遇到了经费困难,事实究竟如何?
田壮壮:我非常感谢中信公司对这部影片的投资,因为它的题材是不见得能赚钱的,但是仍然给我坚定的支持。不过,日本的拍摄成本高于中国太多了。我和日方的制片人说给你两亿日元,但对方看了一下预算,说至少要7-8亿日元。我说那也没办法,我就照这两亿拍。有些场景,我们就是电视剧的拍法。此外就是要求大家都高负荷的运转,90天来,我就休息过半天。日方的工作人员表现也都很不错,职业精神令人敬佩。
记者:最后,在停机之前,你能否评价一下粗略完成的这部作品?
田壮壮:尚可,不能说很牛。由于准备时间不够,日方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对资料的准备可能还有不足,训练也不够。总体上来说,我对这支部队很满意,直到现在还没补过戏。不过,拍出来了好不好,责任都由导演来承担。
 
张震:我享受表演

最后一天的拍摄日程很紧张,张震只好在拍片的空隙接受采访。当时,他正在上妆,接下来的戏是老年的吴清源。这个老年妆的整个完成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张震必须一动不动,任由化妆师把乳胶、药水和电吹风在他的脸上摆弄来摆弄去。在正襟危坐的时候,化妆师允许他张口,就能回答记者的问题。不过,为了防止老年妆形象泄密,剧组要求不许拍照。
记者:首先请你谈谈得知自己要扮演吴清源这个角色后的感受。
张震:我觉得这个角色非常有挑战性。吴老师我曾见过三次,他的一生经历很戏剧化,但那一切都是真人真事。我熟读了他的传记,被其中有趣的内容深深打动,这也使我很想融入这个角色,发挥出自己更多的演技。吴老师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动作和别人不一样,我就从观察他的走路姿势和动作特点着手,慢慢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还有就是我曾经试着长时间打坐,学习让自己达到心灵的平静。
记者:来日本拍戏,又要学日语,又要和日本演员配合,感觉是不是很辛苦?
张震:虽然在开拍前我就开始学习日语,但看到日文台词还是觉得很紧张。不过,三个月下来,我已经能表达简单的日常会话了。日本演员和我们不大一样,他们的表演很精准,每一条重拍的效果都差不多。我的表演和他们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正好符合吴老师以外国人来日的身份。
记者:对自己的表演是否满意?今天是最后一天,回顾这三个月的劳动有何感想?
张震:有一些场景,我感到比较满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做的更好。现在,就要关机了,我还有些舍不得这个角色,觉得很难过。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告别的时候难免依依不舍。
记者:你和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等世界级导演合作过,怎么评价他们?
张震:每个导演的个性差异都非常大,优点也各自不同。比如说王家卫,他很善于表现爱情的微妙形态,而李安则擅长揭示女性心理,特别是那种比较压抑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情感,杨德昌则比较写实。我很荣幸地和这些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最值得快乐的事情。至于他们选择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我在不同阶段里演技的变化。
记者:对田壮壮导演呢?你们是第一次合作。
张震: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里面,他爱讲话,虽然我们本来不是很熟,但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相信这是一个缘分,一般人很少能给我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也希望能和他合作。现在看来,我们的合作还是很默契的。在拍摄时,我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表达出来,和他讨论。而他说戏也不会讲很多,但能一语中的。我很期待能够再次和他合作。
记者:一转眼,做演员也有十几年了,你怎么看待演员这个职业?
张震:我现在越来越能享受到做演员的乐趣,第一部戏不会有这种感觉,慢慢的,终于到了享受的境界。以前,我还是比较迷迷糊糊的,但如今,虽然拍戏的生活很辛苦,但完成一个角色却带给我及大的乐趣。
张震:虽然在开拍前我就开始学习日语,但看到日文台词还是觉得很紧张。不过,三个月下来,我已经能表达简单的日常会话了。日本演员和我们不大一样,他们的表演很精准,每一条重拍的效果都差不多。我的表演和他们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正好符合吴老师以外国人来日的身份。
记者:对自己的表演是否满意?今天是最后一天,回顾这三个月的劳动有何感想?
张震:有一些场景,我感到比较满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做的更好。现在,就要关机了,我还有些舍不得这个角色,觉得很难过。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告别的时候难免依依不舍。
记者:你和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等世界级导演合作过,怎么评价他们?
张震:每个导演的个性差异都非常大,优点也各自不同。比如说王家卫,他很善于表现爱情的微妙形态,而李安则擅长揭示女性心理,特别是那种比较压抑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情感,杨德昌则比较写实。我很荣幸地和这些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最值得快乐的事情。至于他们选择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我在不同阶段里演技的变化。
记者:对田壮壮导演呢?你们是第一次合作。
张震: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里面,他爱讲话,虽然我们本来不是很熟,但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相信这是一个缘分,一般人很少能给我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也希望能和他合作。现在看来,我们的合作还是很默契的。在拍摄时,我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表达出来,和他讨论。而他说戏也不会讲很多,但能一语中的。我很期待能够再次和他合作。
记者:一转眼,做演员也有十几年了,你怎么看待演员这个职业?
张震:我现在越来越能享受到做演员的乐趣,第一部戏不会有这种感觉,慢慢的,终于到了享受的境界。以前,我还是比较迷迷糊糊的,但如今,虽然拍戏的生活很辛苦,但完成一个角色却带给我及大的乐趣。

 2 ) 祝愿他老人家活过一百岁

电影开始前有一段吴清源和夫人的采访,或者叫闲聊。两位老人笑谈秋天猴子会来偷柿子。那时他的夫人还健在,去年去世了。今年端午,是吴清源九十九岁生日,他老人家一生关心中国围棋发展,不知听闻LG杯捷报,会不会欣慰。 想起吴清源,心中充满仰慕,是小球对于一代宗师不明所以的高山仰止。趁着仰慕没有变成悼念,要赶紧表达一下。小李的自传叫《逆战》,大李的叫《不得贪胜》,吴清源的叫《中的精神》,如果只看名字,很能体现他们三位给人的不同印象。 直到现在为止,没有认真看过吴清源的一盘棋。对他的印象最初来自于《名人》,川端康成对年轻的吴六段不吝赞美:“六年前的那个时候,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仙风道骨。” 大学期间每到周末宿舍内部聚众看电影。《吴清源》从拍摄开始一直关注着,第一时间买了盗版碟,鼓动大家一起看。其余三人一个花痴张震,一个相信田壮壮,三比一通过。 吴清源的一生如此传奇,在十番棋中把日本当世高手全部降级的辉煌被一代代棋迷念念不忘。电影很容易拍得跌宕起伏,所幸事实上并没有,重要对局包括改变围棋历史的新布局,都一带而过。 十九岁的吴清源目不斜视穿过长廊,在对局室正襟危坐,静待秀哉名人。三三,星,天元。长久以来意料中的三枚棋子依次下在棋盘上,如同宇宙洪荒之中最初的秩序。棋子轻敲棋盘的声音在寂静中越发清脆,长廊外花木葱茏,川端康成奋笔疾书。脑中瞬间闪过本因坊家四百年的发展、新布局的光芒、现代围棋的改革……历史在棋盘上如水般流过,心中的风起云涌无以言表,只能默默看下去,遗憾千言万语无法解释这一刻多么重要。 田壮壮说,他去拜访吴清源,只能默默地听。他老人家不谈围棋,也不谈电影,而是谈《易经》。或许每一种学问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做到最好,就会殊途同归。用有形的画面传递无形的境界,本是一桩难事,更难的是,这种境界高出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从头到尾沉闷而散漫,不着眼于外部世界而试图探索内心。更多的是他一个人在沉思,面对着帘外的雨。在凝重与思虑的表情所暗示的内心挣扎中,吴清源从战无不胜的昭和棋圣、仰慕者心中的围棋之神,还原为一个人,一个漂泊异国、体弱多病、被民族矛盾羁绊、挣扎在生活与信仰之间的求道者。 吴清源说:“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 落幕时天元微微晃动的一子充满了无限可能。

 3 ) 片子很闷,非诚勿扰,人生慢慢,何当绚烂?

    这注定是很难得到掌声的片子,更多的,应该是质疑甚至瞌睡。
     首先要说,田壮壮是幸福的,他拍出了他心目中的吴先生,相比之下,陈凯歌却要不幸很多,《梅兰芳》是他的电影吗?我更愿相信他是属于梅葆玖的。

    传记不好拍,大师的传记更难。

    片子没有把眼光放在大师的那些惊为天人的事业上,而是从仰视变为平视,没有那些粗鄙的煽情和简单的震撼,却营造了一个平静,书写了一个平凡,刻画了一个平常。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电影,而是一片竹林一本书,平静中蕴含的风暴在杯酒中透露,平凡中深邃的气质在茶盏中宣泄,平常时细致的情感丝丝融合。
     人生,并不只十番棋的胜负,却有无尽的悲喜哀愁
     人间,非黑白世界的清俗冷扰,繁华飞尽处莫能过眼云烟。
     
     我为纹秤,倾年华芳菲
     世事伦常,诉鸡鸡犬犬

     棋道,恰人世不归之路,我不为神,因我为人,因真理恒存......
  
    为田壮壮喝彩,想起来,他从未让我的期待落空。
    向田壮壮致敬,感谢他的诚意。

 4 ) 远远看看吴清源

如果你对吴清源一无所知,或者几近无知。那么,此片不看也罢。如果你一向以为电影就是娱乐,而不是某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省察,那么,此片会让人觉得故作深沉。如果你不知道田壮壮,那也没什么错。就像田壮壮也不知道你。
电影,有选择观众的权力,这和观众有选择电影的权力是一样的。到了现在,我们应该可以认为,电影和观众之间,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即是,我不喜欢你,你也不喜欢我,但我们都极力拒绝:对方该被消灭。
我看此片是一次美丽的误会。
误会是因为,我也不太知道吴清源,更对田壮壮所知有限。所以,看完电影,我既不明白吴清源一生追求的两件事之一的“真理”,也不明白吴清源一生追求的两件事之一的“围棋”。我只觉得,张震在很棒的摄影镜头下小心翼翼,跌倒,痛哭,空洞或者发呆,似乎与吴清源隔的老远。更何况,片子里的张艾嘉,黄弈,李雪健(李雪健那段万字会的宣教简直搞笑)等都可有可无,而伊藤步(吴清源的妻子),这个角色太过隐忍,就如整部片子意境太满,满则过,而这个妻子,似乎也是可有可无。川端康成,如果你会认出那个坐在草坪上赞扬吴清源文章写得好的人是川端康成,那么我断定,你一定是猜测。吴清源为什么突然加入玺宇教?为什么自传里说他一生都是万字会的成员,而电影里却变了?(电影中玺宇教教主说自己是神的那段,让人觉得吴清源是白痴。那么傻的一个教啊。中邪了吧,呵呵。——开个玩笑)
......
即使田导演要求我们看完此片后一一求证,要求还是太高了。如果没有一个疑问我能从影片中找到答案,我看电影还不如去看《吴清源自传》。
全片的设计,都是断片式的。或者不如说神思(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神思无需因果,来去倏忽)。田导演不交待棋局的对决。也许是无从交待。田导演只是对每场棋局的现场布置、灯光设计、机位拍摄做出精心的设计,难免让人坠入云雾里。而想要从这些断片中窥得“棋圣”一生传奇,还是难得。《吴清源》,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田壮壮的遐想:吴清源对于精神生活和内心平静的求索,他如何挣扎,如何平衡。这些遐想,以出色的画面展示出来,力求诠释吴清源的内心世界,至少,眼睛是愉悦的。
眼睛是愉悦的,也许对一部片子来讲,就够了吧。
田壮壮曾说,他的电影是拍给21世纪的观众看的,以此片看来,21世纪的观者还是寥寥。

 5 ) 《吴清源》:飘忽的偶像

俺终于知道了小民的悲哀,就是大师拍了关于大师的电影,结果俺根本没看明白。这就是《吴清源》。
但是这部电影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令俺对吴清源本人产生了浓厚兴趣,紧赶慢赶看了他20多年前写的自传《天外有天》。
天外有天,这四字很熟,因为顶小的时候,知道围棋,是从一部电视剧开始的,貌不惊人的高手最后胜了,棋盘上人家下了四个字,天外有天。惊叹。
吴清源,最早听到是从高中同学的课间闲谈,印象是,很传神的人物。
事隔多年。感谢的是这部电影,令淡出视野的吴清源回到面前。整个电影里,最喜欢的是开头,吴夫妇与电影中两人的扮演者谈家常,讲的是猴子来吃家里的柿子树上的柿子,谈笑间,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破解人生的玄妙,不全在这谈笑间吗。风中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震笑了,是多么轻松的样子,而电影里,他端的太累。
看过传记后,又回看电影,明白了好多事情,那些人谁是谁,也算是明白了。可能大师的事迹编剧导演早烂熟于心,所以讲起来便是毫不见外,连多句介绍的话也不想提,可是我哪知道啊,他作为师傅的濑越,他作为兄长的对手木谷实,等等等等,他的人生,交织着下棋与信仰的坎坷道路,电影是忠实讲出了那一条脉络,但是,语焉不详为多。
张震不够瘦。要知道下围棋十分消耗心力,每次对局都会减重,有的是3斤,吴自诉大概是1公斤,因为他本来就十分瘦弱,他与川端康成相熟,同样瘦弱的川端还跟他开玩笑打赌,谁先到13贯(一贯等于3.75公斤)就要请客啊。后来吴先过,没请客,川端还嗔怪。而张震呢,未免太健壮了。
信仰在吴的人生中十分重要。远了说,他的父亲信道教,难免对孩子产生影响,而吴本人,经历坎坷,身上也常有神道的事发生。重要的是,围棋是武道,日本围棋史上因棋致死的棋士不在少数,信仰却给吴带来内心的平静。两端一文一武,才令吴氏的人生得以平衡。而从他后来提倡的棋的“中和”同样可见,吴一直是个重视内心平衡的人。
下棋的时候,从不过多想胜负,只想全力下好,如果过多考虑结果,反而做不好。这是吴谈下棋。吴是一个很洒脱的人,也很通透,不拘泥于小节。他小时候,父亲曾经因为车钱谈不拢,而跟车夫大吵大闹,这时候,尚很年幼的吴清源就这样想,多给他几个钱就好了啊,何必费神吵架呢。他的心性是如何洒脱从小就看得出来。
因为不喜为小事纠结,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都是大事,一为下棋、一为信仰,而两件事都是全力以赴,殚精竭虑。执着,是吴的一个特点。执着有时候就是执拗,吴说,别人越反对,我越要做。
比如他的信仰。视围棋为生命的师傅濑越就不能理解他的信仰。当时战乱,中日关系紧张,而他还信“邪教”,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理解,但是吴还是坚持下来了,过了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信教甚至放弃了围棋。他的婚姻都跟信仰有关,当时母亲要回国,无人照顾,他的婚姻大事摆上日程,他想要的是信仰一致的女性。中原和子是玺宇教教主的亲戚,也是信教之人,两人结婚,并一起随着教主颠沛流离。
电影里的吴清源完全不入世,总是若有所思,好像只是盲从。但是实际上,教主(后和子的亲戚被“浦西贵妇”取代)这个专横跋扈的女人,每次搬迁落脚都是叫吴出面,吴忙前跑后,为她安顿,不停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教主喜怒无常,动不动就驱逐教众,也包括他,而吴总是能找到落脚的地方,这让其他教友很是羡慕,吴自己回忆起来也很得意,可见,他交际颇广,人缘很佳,并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白面书生。
在忙于信仰的这几年,吴氏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日的交恶、战争,令他这个“国际人”一定十分痛苦,在宗教中躲避,事后看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避风港。如果没有信仰支撑,怕是很难面对那种人性的撕裂,以及外界加诸的各种压力,而这种压力来自两个国家。
吴的一生波澜起伏,开创了吴清源时代,却未得过任何一个称号。被日本棋院除名多年,一直浑然不知,知道后很气愤,却也无奈接受了。晚期被摩托车撞伤后,不仅头疼严重,还引发精神错乱。一生中多次因体弱走到生命边缘。大悲大喜都尝过的人生,怎一个鲜明了得。回看这一切,他想是神意。而电影里总是绷得太紧的张震,像是承担得了这一切的洒脱之人吗。
电影里,吴清源总是呆呆的,有一幕回到被炸毁的家,妻子想抬起倾倒的柜子,叫他,他却不管,自己一边坐下,妻子抬了几抬,还是抬不动,十分无奈。似乎他是完全不管不顾、不谙世事、不懂怜香惜玉的人。其实,在脱离玺宇教,两个人开始一起生活时,他们一共只有3000多日元,而当时,他就花了三分之一的家产为妻子买了一个梳妆台,以至于后来镜子已经斑驳,妻子还不舍得扔掉。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梳妆台绝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家当,而且有点奢侈,可他这样做了,能这样做的人,难道是不懂得爱妻子的人吗。电影里的那个书生是谁?
大师也是凡人,大师也有不同于凡人之处,但在人间,必有的烟火气,为何寻不到。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困惑。好像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偶像,以偶像的姿态,飘飘忽忽行走在路上,却离我远远的,就不像是真的了。

 6 ) 《吴清源》:田壮壮与21世纪

对田壮壮是充满尊敬的,不敢大言不惭说像老马丁见过《盗马贼》就惊呼“叹为观止,惊为天人”,但对于他作品的深厚度已有心理防备。一部是《盗马贼》,一部则是《猎场扎撒》,《小城之春》倒是新旧对比,津津有味。把它们说在《吴清源》前头,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所知,或只看过《蓝风筝》就来拜得《吴清源》大名并且信手拈来说上一通。

以上说的貌似废话,不过田壮壮曾说自己的电影(80年代几部)是拍给21世纪的人看的。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小小的我,依然无法完全理解《盗马贼》和《猎场扎撒》的含义。一方面可能是劣质画面影响导致,一方面又无法确定别人是否看懂。无论如何,田壮壮一直是第五代崇高的代表人物,他化为与体制对抗的牺牲象征,被侮辱并被损害,引得人们期待着他的再一次出手。

《吴清源》也是几经风波,一度难产,拖到2007年,而且也在6月上海电影节上露脸。其实,即便知道田壮壮对参与三大电影节竞赛单元是光荣的空白,但对于面向国际电影节的推广传播,《吴清源》的档次水准似乎已然被上海电影节所决定。折价的判断是直接的,即便陈凯歌为首的评委会发了个最佳导演,但对于田壮壮业已拥有的成就地位而言,它似乎不值一提。

对于没有读过吴清源《天外有天》自传、只在维基人名条目上了解个大概的人,要有对围棋、对吴清源更深入认知是比较困难的(时代的肤浅?)。某种程度上,一般观众的修为也尚不至此。反之,想在田壮壮电影里看得棋王争霸赛,再现黑白对弈之惨烈的不如开电视机看CCTV-5节目,或者自己招呼一人摆上一盘。围棋似乎永远无法以高度娱乐化来观赏,尤其是一群人屏息静气观赏之余,却也无法以见得带有激烈竞争色彩的振臂高呼。这里已不说吴清源的传奇经历,夹杂于中日之间的困境。单只是复述,那一点乐趣都没有。又想在影片中重现他一生,它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吴清源》只会是一部电影。面对一美观的盆景,田壮壮修剪掉不想保留的枝桠叶子,故事只存得三四分面目,其他都藏于影像之下。

上图为王。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483674/

基本上,《吴清源》印象最深的几乎来自摄影,不多的满足来源于此,简直可当日本风物片。这不是反语,里头几个场景:海浪,芦花,细雪,光线,每一样都可以独说。冷色,静谧。

演员上面,必须承认张震的“偏执狂”走路姿势——不过多摆动双手,肩膀紧夹肯定是有意为之,但未免太故作了些。尤其是其中焦虑和投入的表情总觉得不恰当。他人之说在于伊藤步出演的妻子一角上,有严重违背真实,出于演员感觉偏爱,倒觉得马马虎虎。事实上,难受的一点正来自于篇幅巨大的寻求宗教精神寄托。无论是红卐教还是后头那邪教,都展示得有些怪异。张艾嘉等几个角色则可有可无,好不失落。

发现很多不足,例如阿城剧本的取舍;想到很多不解,例如为什么会有背离,但无法完整表述,推荐舒琪老师的《吴清源》解读。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5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6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7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8

 短评

摄影:王昱

8分钟前
  • 亚 南
  • 力荐

景色美,画面美。张震把那种细腻表现得很透彻,他真的超适合演这种文艺片。他是不是真会日语啊,台词完全不像生背的。我觉得这是田壮壮拍的最好的一部片。最后“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很打动我。

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现在人已经离上个世纪很远了吧。是不是自然主义不煽情都看不下去了...张震张艾嘉表现还好,契合角色。但最好是田壮壮,那几把刷一出来,真是清汤寡水到深入人心。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追求这东西,真的可以改变人

18分钟前
  • TinvanG
  • 力荐

电影不比自传体小说,十番棋下到4:1即可结束,因此够了

19分钟前
  • sabretooth
  • 推荐

看过棋魂,对里头的一些术语倒是了解,但电影没有专心描绘的点.最后吴清源那海边的居所倒是很让我羡慕.十分不理解黄弈只出现了两个镜头就被列为主要演员.

23分钟前
  • Seamoon
  • 还行

其实是非常好的影片,张震的沉静果真没有让人失望。影片也很有田壮壮的范儿~

25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27分钟前
  • swan
  • 还行

再看越发觉得此片有格调……阿城,廖庆松,田壮壮

31分钟前
  • 展世邦
  • 力荐

看完片子之后,我动作变得慢条斯理,仅此而已

33分钟前
  • 木鸡
  • 推荐

两星半

38分钟前
  • 斯慕奇
  • 还行

7/10。滤掉事件,仅仅描述了一种状态,师父过世、离开病床发现庆祝侵占国土的狂欢人群而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对话日本棋士或坐在窗外的两人独处,缺省式的叙事信息和外部情绪写出一副害怕战争干扰、失去信仰的人物画,长焦构图将人物剥离出周围景物,这种构图精美、表意不明的感受类似侯孝贤拍聂隐娘。

3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慢。闷。

40分钟前
  • 一只小锦李
  • 还行

好久不见的味道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想想《棋王》都能拍的那么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对吴清源这样的大师来说,应该会更好看,可田壮壮却又走上了另一条极端的路子,刻意回避一切冲突和叙事,只用几笔寥寥带过,呈现给观众的反而是最缓慢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时代性与诗意,但对不少观众而言,还是有点难于接受。

42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全靠摄影撑(幽寂之美),连张震的表演都显得刻意,全程紧绷着;剧本单薄寡淡,流水账似的叙述,如果重点是谱写内心,那也是较为失败的,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倒是前半段与老师的对话比较好看。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张震的调调让我很向往~向往成为他一样闷骚和精致的男人~这部片子拍出了一种气场~~

46分钟前
  • Joshhhhhhh
  • 推荐

不错的

49分钟前
  • 无力-Jokmatt
  • 力荐

电影跳跃性大,感觉不到衔接。对教会说了太多的内容,三星吧,张震加1星。第一次看田壮壮的电影,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看重票房。谁又能明白一个人在路上不知道往哪里走只能蹲下来无助的哭呢?

52分钟前
  • 栀子花海
  • 推荐

极度沉闷。考验耐心!

55分钟前
  • 夜雨打窗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