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16日,23岁的聂耳在日记写到:
明天开始新计划,随时不忘的是,读书拉琴。
然而第二天, 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
命运总爱与你开玩笑,命运也从不与你开玩笑。
你才开始畅想美好新世界,不过那最终只是你昨晚的一场梦。如果您能多活十几年,会有多多少扣人心弦的旋律在我们的国土上飘扬。 世事本就无常,人生有谁能料?可是啊,聂先生
您可听到我们都面对国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高唱着我们的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看完《风云儿女》后才知道该片编剧既有田汉又有夏衍,也难怪片中对白和人物塑造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镜头语言也多摇移镜头和长镜头以展现环境和人物活动,使影片兼具写实主义。
影片题材也是和当时中国社会现状及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讲述了三个进步青年男女在经历了关于爱情、亲情的种种后幡然醒悟,完成诗人当小兵、旧凤成新凤的自我蜕变,最终发出团结一致救国救民的号召的故事。
导演擅长交叉叙事,全片故事结构严谨,叙事流畅,贯穿全片的凤凰图和长城诗篇起到推进情节发展、升华影片主题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
影片最后,一个个人民特写的快速剪辑和上救国的呼声和呐喊震撼人心,而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镜头转向无数前进的脚步,或踏在平地,或爬上斜坡,对角线的画面构图颇有深意,传达人民奋起反抗的意志和决心。
《风云儿女》:原来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在这里
首先进行道歉,前边一直强调1937年4月的沈西苓的电影《十字街头》里出现了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这里进行纠正,应该出现在1935年的,这部由许幸之导演、田汉编剧、袁牧之、王人美等主演的《风云儿女》之中。
表现民族反抗的主题是田汉这时期电影剧本创作的中心。正如中影史书上所说,田汉在30年代完成了由激进派到革命浪漫派的转变,尽管他骨子里还是有一股难以平复的激情存在,当然这点我们应该庆幸,如若不然,就不会创作出鼓舞人心的,后来成为我们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得知同伴在抗战前线牺牲的消息后,猛然觉醒,从艺术和享乐的圈子里摆脱出来,走上抗战前线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剧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段落,用一篇影评的话说:“被富婆包养的文艺青年”。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那个年代的电影也总能不经意间表现旧上海的摩登之气,在电影中,那时候就可以用电话订购船票了,很是摩登。还有一点,在表现市井人物生活的时候,总离不开房租问题,原来现在的房子问题,从那时候就一直存在着了。电影中还出现了简陋的战乱、炮火的场面。
电影之外,扮演医生的配角是陆露明,真是惊艳,有点盖过女主角风头的感觉,前段时间也刚好看了她主演的1939年翻拍的电影《少奶奶的扇子》,所以对她印象深刻。
疫·强国
岁月沙漏,与书为伴。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居家期间,在手机软件,职工书屋中浏览到了一本好书《回首开国大典》。说起开国大典,无人不知,确是不曾详情。在书中游走,我被带入其间,看到了许多未知的内情。仿佛身临其境,动荡的时局,披荆斩棘,惊心动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
人民的1949终于来了,振臂高呼,所有国人为之骄傲自豪!
当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可我却很惭愧,看了书才知道升国旗的士兵是要跳过栏杆来升国旗的,并且从1949年一直跳到了1991年。对于国歌,我刚刚去补课一场迟到的电影,田汉为抗日救国而写的《风云儿女》还有聂耳那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抬眼望,有谁会想到天空中受阅的飞机,竟然有四架是带弹的,一架飞机载1800枚弹药,低空飞过天安门城楼。翻开的历史如波涛汹涌,向我倾泻而来……,想当年天空上的一只鹰,我们杯弓蛇影。而今天,东亚雄狮的觉醒,惊叹了世界!
今年突发世之罕见的传染病,象花冠一样的病毒肆虐荆楚大地,染者万计,从雷神山,火神山,看中国效率,疫情期间生产口罩每秒1343只,这就是中国速度,无能匹敌!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回看新冠节点:首发病例:2019.12.12日,检测确认2020.1.7日,确认人传人2020.1.20日。2020年4月6日早8点止,一共确诊83005例,治愈77348例,死亡3340例,治愈率高达93%左右。目前绝大部分病例是境外输入而来。我们国家遏制住了它的吞噬和蔓延,这是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是强国的标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速度,资源和罕见的中国办法。
中国人的方式,独领风骚。就像当年建国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所有公民中征稿,千人参与,这就是我们的独一无二。
放眼全球确诊病例120万之多,死亡人数6万不止,惨不忍读,我害怕正视那鲜活的生命数字的飙升。惊骇疫情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吞噬和泛滥。原来的强国极盛而衰了吗?对突发的疫情不知所措了,无能为力了吗?也许在这之前没有人认识到中国到底有多强大。当看到各国疫情数字在不断攀升的时候,也看到了全世界为中国之侧目。
在病毒面前真的是钟鼓馔玉不足贵,只有无冠才平安。
从大家到小家,今年春节异地上学的女儿回来,老公本命年,准备团圆畅饮。却是女儿第一时间在网上发现疫情,然后看到钟南山的权威发布。从此我们的春节就是天天上网关注武汉,关注疫情,不在想醉。在我们的小家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除了自己上网浏览以外,还有一个每天不定时的自家发布会,交换疫情第一消息。我们关注了微信,微博,抖音,知乎,豆瓣,新闻,几乎是所有的媒体。看到口罩的紧缺,我们全家决定不多买口罩,尽量紧缩使用,不是必须出门,绝不浪费口罩。不能只为自己的的方便而浪费疫情期间的重要物资。出门卡放在那里,形同虚设,主动打电话到社区进行女儿异地回来的外来人口登记。所有的新冠素质,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不让自己和家人有任何的不妥行为。
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就是国家的素质,民强则国强。
回看1949年的开国大典一路走来,岁月的磨难,则是给国人许多的经验和智慧。面对疫情,敬畏生命,发扬大国精神,中国又派出了医疗团队去支援国外重灾区,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全世界,共同抗疫。这就是中国精神!为我中之大国的精神.点赞!!
《风云儿女》的自我批评
许幸之
自从《风云儿女》出世以来,爱护我的亲切的观众们,曾给与我各种不同的批评和指示,使我感激,使我兴奋,但同时却也使我感到苦闷。
或者是因为人们对于我的希望过大而且过高,于是这未成熟的果物未免教人感到味酸,而不觉得一点甜美。
最先,我应当对亲切的观众们表示的,是我对于剧本的解释和我个人的意念:
《风云儿女》这故事的形成,正和它的名字一样,是风云变幻中的儿女常情。他们在现成的环境中相识,他们被感情所冲动而结合,他们为外界的压迫而受难,他们为生活的鞭挞到处漂流,他们一切的悲欢离合,和他们为了正义感的被激动而从戎抗敌,这一切都是仿佛从风云莫测的变幻中演成的人生戏剧,也应当用风云莫测变化无常的手法来完成它的姿态吧?
此后,《风云儿女》的导演和演出方法,便根据了这一惫念进行着,不断地进行着。从楼上下作诗唱歌的平静生活到房东的抢钱的急变,从谈论史夫人到凤母病危的急变,从快乐的新居生活到质夫被捕的急变,从医院分散到阿凤沦落为歌女的急变,再从象牙之塔的文艺茶话会到白华击碎花瓶慷概赴义的急变,最后从地窖相会而达到奋勇抗敌的急变,这一些不断的剧情的变幻,我以为是应当用不断地琢磨来洗练他们的遭遇的。
因此,从分幕到分镜头,从演出到剪接,我一刻没有忘记对于这风云莫测的事件,对于这变幻无常的儿女常情,是应当用风云莫侧变幻无常的手法来处理它的。然而,缺陷也就从这里开始了,正如西荃所说——里面的人物,特别是阿凤的哭笑无常,好像神经病患者一样,是会使观众感到奇怪的——是的,我承认这是《风云儿女》的一大弱点,单单注意到情绪的变化,而忘记了情绪变化的过程,单单注意到每个镜头Tempo①,而疏忽了整个戏剧的Rhythm②的密接。因此,使人感到只是戏剧的单纯的变化,而缺少了情绪的互相交织的发展。同时,对于演员演技的无约束,对于戏剧变化的没有预先布置,对于事物出现的无伏线,对于音响效果的疏忽,这些都是《风云儿女》所包含着的缺点。
同时,也有许多大胆的尝试,不免被亲切的观众们轻轻地放过了的地方:如从请柬的移开Focus in①到亚洲酒楼的换场,如白华在街上仿徨而走向史夫人家的几重复印,如衬衣丢上浴室门扉的暗示,如由车轮中所见的阿凤与祖父重逢,如白华击碎花瓶与马蹄的接织,如地窖中特写与特写连续的拍子,差不多都被亲切的观众轻轻地疏忽了。
从这儿,对于制作影片更引起我无限的疑虑:究竟应当迎合观众的心理来制作呢?还是应当提高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标准来制作呢?影片是给观众鉴赏的,同时也是教化观众的东西,导演是电影艺术的制造者,同时也是为观众而服务的公役,普特符金有过这样的话:
“在导演支配下的镜头,可以领导观客的注意,使他们避开不必要的过剩的过程,而只注意于重要的特质的现象。......从他们的视界除掉不必要的一切,所以,它可以解放观客的疲劳,电影的特长,是除掉散乱、节省观众的精力,而使他们得到伟大而精确的印象”。
我想,这是我的箴言 ,也是解答我的疑虑的最好的答案吧。
(原载《电通画报》1935年第3期)
①速度。——本书编者
②节奏。——本书编者
①旅焦。——本书编者
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的出处;不要总认为主旋律的电影就是绑架你的价值观,三十年代舍弃温柔乡奔赴战场怎么就不可以呢!国产第一百部电影!
那时候还让讲穷苦人民,现在反而不让讲了呢。
上海1935年就有旅行社了,真先进哪。谈瑛扮演的某太太的熊猫眼和细线眉我真是受不了。王人美的表演很好,很自然,即使用大特写放大,也不觉得造作。铁蹄下的歌女演唱时的服装活脱脱一个资产阶级小姐,内八的姿势也完全和歌词不搭配,结尾明显是意识形态决定一切了,前一刻还双手合十求菩萨保佑,下一刻就变出手枪大刀来了。谈瑛的角色其实还算不错的,有钱够痴情,以今天来看,袁牧之对他有点狠心了,她顶多算不闻时政。不过当时那个年代,她是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最惊艳的是,二人居然有吻戏,虽然是502胶式的一动不动,可是已经很满足
辛白华你这渣男我看你只是吃够了软饭玩腻了熟女想换口味吧!史夫人好可怜人财两失还被编导各种黑!
诗人被好友的事迹感化,放弃温柔乡,投笔从戎,走向战场
指向爱国主义的左翼情感抉择,英俊小生袁牧之主演,主题曲的影响力远超影片本身。中国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一个电影强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是以电影插曲作为国歌的!
在电影博物馆看的,胶片太老…太老了,镜头中的人物都已经开始模糊了。
真是太简单了
为了许幸之而看
一个男人的堕落和重生。义勇军进行曲太打动人心,令人振奋了,聂耳就是天才!谈瑛扮演的富商遗孀史夫人腐化袁牧之的辛白华,谈瑛演得太邪气、太有魅力了,演得太好了!把其他人衬得好幼稚!
非常左翼了,鼓动手法非常娴熟,可惜除了无法置评的主题曲,完全是三流的剧本四流的演技。
布尔乔亚式爱国主义...
每次看到当代观众用现在的电影标准去要求那时的电影真是苛刻呢。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知道当时的创作环境,仅仅依靠影像语言侃侃而谈,真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义勇军进行曲》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人生就是一场怪梦史,只有今天是我的世界 vs 我希望你不是属于窗中的美人更要做大众的诗人
<义勇军进行曲>首播
国歌也出于此。很典型的左翼电影,国难当前,谈什么儿女情长。以两种爱情的选择暗指对时事的两种态度,不闻不问或是奋起反抗。越来越喜欢袁牧之了,虽然有些腔调,不过小白脸的样子很可爱。3星半。
就爲了聽主題曲
╮( ̄▽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但是人家主题曲牛逼啊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散漫稚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