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工有一个退休教师,妻子早已死去,却秘不发丧,藏匿尸体8年之久,引起很多人的猜测,因为他妻子是个挺有名的冶金专家,最终引起河北政法委的关注,公安局强制到他家去搜查,才发现他妻子的尸体。有个心理学专家说这个男人有恋尸癖,于是这件事在网上已经被当做恋尸癖的典型案例了。
有人说他是为了冒领妻子的退休金,也有人说他练气功练到走火入魔。
他在这八年忠实地记录了妻子尸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攒了几千页稿纸,他坚持说要给国家人体研究做贡献。
案件早被侦破,这已经是6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忽然被我想起,因为它像极了《三更》中陈可辛的那个段落。
《三更》中有三个段落,泰国某导演的《轮回》,金知云的《失忆》和陈可辛的《回家》。这个泰国导演不是查不到名字,而是名字太长,写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他拍过一个挺有名的《鬼妻》,泰国人也喜欢拍惊悚咒怨的片子,却从来缺乏象外之境,总要鲜血淋漓致人死地,充满了热带地区的瘴气和蛊,有一种原生态巫术的神秘感;我不是一般地喜欢金知云的《蔷花红莲》,《失忆》却完败陈可辛,仍旧是苍白支离的断章,对完整圆满叙事的背离使观者也游离出经验范围内的记忆,这种失忆感营造得很好,这是一个关于人在现代生活中迷失的故事。一直说,陈可辛的《回家》是最好的,我并非是中国人就自卖自夸,《十分钟年华老去》中,我就说陈凯歌是最差的,别人都是一派现代后现代文艺腔,而只有他那段最现实主义,显然是土得掉渣。《三更》这最好的一段,却偏偏出自从没执导过鬼片、怀着一个不想去吓人的念头的导演。
说归说,我承认看不懂《十分钟年华老去》,《三更》却很好理解,《轮回》不够现代,《失忆》又太现代,倒都是人性的自私贪欲,批判与反省。唯有《回家》不那么理性,也没有惊悚片故作声势的音效和噱头,却是一部真正的悲剧。它只是安安静静地讲述了这个悲哀的故事,一对平凡的夫妻渴望超越生死却终究功亏一篑,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然而就像中医的缺乏科学验证的属性,就像中国人的无可无不可的价值观,死而复活这桩事本身就是荒诞不经,缺乏信众的,黎明夫妻被现代世界的运行秩序杀死,这原本也怪不得旁人,现代科学说尸体复活是没可能的,没人能说这不是真理。不离不弃的夫妻,氤氲的药罐,阴阳眼的小童,无不昭示着一种失落的文明,结果一家三口在照相馆团圆,连羽化成仙的结局都是那么传统。
这是一部属于中国人的悲剧,最后原丽淇的眼角落下了一滴泪,就像一种被边缘化的文明回光返照的一点磷火,没有人发现。最悲恸的并非这对夫妻的死亡,而是弱势者信仰的万劫不复。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体会得到的哀伤。
2002年,当这部《三更》上映,唐山老头已经藏尸7年,他家有很多中医书,他曾一边研读,一边料理老伴的尸体。
看一同学在微博分享了观看评分,五星,于是马上找来看看。整个剧情在夫妻出现之前都很平淡,无非是一个闹鬼的小区,居民纷纷搬出。毫不知情的主角不幸闯入。
但是,当夫妻的故事后相信所有人都会被深深感动。两人的爱情跨越了生死,跨越了一切。整个世界只剩下对方,自己生活也只有对方才有意义,才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感人的还在于这是一个悲剧,剧情结束时似乎让观者感叹道,他们的爱情逃过了“命”的不济,却逃不过“运”的不幸——如果不是因为新邻居警察(曾志伟饰)闯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就可以带着巧克力回家看父母了。似乎这是一个人定而不能胜天的悲剧。
=============刚看时我也是怎么想的=====================
当影片结束时我一边听着片尾曲《好象在我耳旁》,一边回味着悲剧的剧情...等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对了,红衣小女孩!
小女孩很寂寞,看着男人(黎明)给女人理发,她也给玩偶理发。
小女孩对着小男孩说“你和我一起玩吗?”
小女孩是鬼,她在照相馆(其实就是奈何桥)不照相,就是不去阴间。她为何不甘心去阴间呢。
但她仅仅是因为寂寞才找小男孩玩的吗?不是的,她想一家人团聚,她在等爸爸妈妈——那个男人和女人。女人因患了癌症需要化疗,西医建议堕胎,堕掉的就是片中的红衣小女孩。
如果真的让男人治好了女人,他们两个是可以团聚,从此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小女孩不会幸福。她只有一个人。
想到这我不寒而栗。小女孩一开始找小男孩玩就是预谋好的。自己不能(不忍)亲手把父母杀死,只能假借他人之手——把新搬来的小男孩和男孩父亲卷入事件之中,通过一切看似巧合的事将自己的父母逼死。于是我们看见那一幕,一家三口幸福的团聚了,在照相馆一家三口幸福的微笑着照下一张相,团圆而幸福的共赴黄泉路。
所以我们还应该觉得这是悲剧吗?这不是悲剧,电影的结局是大团圆,我们所希望的结局只是小团圆而已。
看照相馆中照相的人,要么是面无表情,要么是低声的啜泣。但是男人女人小女孩一家三口确实是满脸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笑容。小女孩照完相后牵着男人(她爸爸)的手离开照相馆时,回头向着小男孩开心的笑着招手道别。这是久违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永远不再分离的大团圆结局,而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悲剧。
=========================================
尾声:
小男孩在目送那一家三口离开后也离开了照相馆,他没有照相,他又回到了阳间。
看到这,我心中暗骂一句,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当初警察(曾志伟)闯入男人家中,被男人囚禁在房内。男人对他说:“等我妻子苏醒,我再放你出去。”
小女孩是不是也对小男孩说过:“等我和爸爸妈妈团聚,我再放你回去”呢。
重看《盒葬》:光怪陆离阴郁梦
文:火神纪
梦总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
我想。三池崇史是一个阴郁的家伙,所以一部电影会被起作一个如此阴郁的名字。盒葬,用一个盒子,装还活着的人,裹着薄膜纸,被裹子的人还在努力地呼吸,然而已经被狠狠地埋在泥土里。
影片在一个梦里开始,在一个梦醒结束,是不是想告诉我们这些观众,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场恶梦罢了。而这场梦的中间,无所不在的暧昧和奢华的臆想,构成了所有梦醒来后安寂的寂静。
所以,我可以不安分在坐在这里书写,然后说,这部电影我居然看了三次。
自闭似的小说作家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的渴望里,时时刻刻不停地用幻想来满足自己。永远不停地叨念着“盒子太小,我快窒息了一样无法呼吸……”盒子,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梦呢,或者是生活,或者思索,甚至别的。
永远在缓缓爬行的上楼者。弯着腰弓着背,在音乐盒的那些悦耳的声响里一边哼唱一边爬行。
冤死的姐姐回来找妹妹,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童年的回忆是遍地的红白玫瑰,在某个瞬间被唤醒的了之后,红白相映得有些刺眼。白的是肌肤,红的也许是鲜血了,或是燃烧得正旺的花火。
渴望被爱,渴望被搂抱着睡觉。仅此而已。
似有似无的爱情,似是非无的亲情。站在雪地里守望着一个远久的回忆,拖着脚步向前的声音里回荡着不灭的渴望。
一些邪恶的念头在滋生,在十年以后的雪地里被自己偷偷窥见。然后一边看着自己所做的那些年轻时候不知所谓的事,没有声音,一切在安寂里流逝去。
嘴里喊着不要的时候,也许,是一种追悔莫及的哀伤。
意外的事情促成了后面所有发生的一切。雪地狂奔,从一个小女孩奔成一个女人。只是,小女孩狂奔的时候仅仅只是逃跑,而女人狂奔的时候像是在追寻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雪地里无可奈何的挣扎。梦境和现实被镜头揉碎之后重组成一种支离破碎的光怪陆离。
洁白的雪地是纯洁的渴望,黑色的泥土是邪恶的祈盼。一切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然后被下葬。
空荡荡的公车驶向一个未知的所在。永远的雪地和永远在雪地上挣扎前行的女人。一切都会回到起点。
在做梦的地方睡去,也在做梦的地方醒来。经历过无数的担忧,害怕和后悔。一切都会变成灰烬。走过了无数的路途。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地。
骨折的声音在梦里不停地响动,在自己的身体紧缩的时候。
死去的亡灵在祈求被救赎。沉重的急喘的呼吸声。
女人终究还是像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一样地逃奔。只是逃,总逃不出自己的恶梦。
从火里走出来的男人不断地抚摸着女人的身体。亲吻和不停意淫。只是这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满足那种崎恶的欲望和复仇的渴望。
在误会里开始,也在误会里结束。
痛苦地呻吟或者是满足的呻吟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了。亡灵复活。也许不是为了自己无法散去的怨气,只是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还活着的人安心地活下去罢了。
梦总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就在自己该醒来的时候。
连体的畸形人的两个头颅在对话,看起来像是还在那个没有做完的梦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看,这个梦成了自己杀死自己的一种渴望。或者杀了那个和自己一起占有同一个身体的另一个头颅的渴望。
在做梦的地方睡去,也在做梦的地方醒来。经历过无数的担忧,害怕和后悔。一切都会变成灰烬。走过了无数的路途。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地。
雪地里那个拿着铁锹的男人也许是一种最美的祈盼。爱,不可分割的爱。女孩,还有女人。
雪地里那个拿着铁锹的男人说,翔子和京子是不能分开的,你们,是最完美的一对。
仅仅像是男人,也像父亲。
三池崇史是一个阴郁的家伙,所以用一个盒子,装还活着的人,裹着薄膜纸,被裹子的人还在努力地呼吸,然而已经被狠狠地埋在泥土里。
我喜欢这部电影,首先从迷恋这部电影的名字开始。《盒葬》,看起来已经是阴郁无比了。而看完这部电影,也许,迷恋也只是在这个名字里结束。
有时候我有点怀疑,那个雪地里拿着铁锹的男人是不是就是三池这个阴郁的家伙呢。一样是深色调的沉静。
2006-01-18乙酉年十二月十九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752445716955/三年前看“回家”也是在夏季,那个夏季充斥着狂躁不安与绝望的激情,不知怎么的昨晚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看到一半内心早已泪雨滂沱,然而却面无表情,也许偶尔有些抽筋,反正我自己也看不到。今天下午坐在书吧发呆的时候我又想起来这部电影,猛地心痛难忍,我在想,一个人要怎样的深爱自己的爱人才能有那般孤绝的勇气和恒久的忍耐(我也曾有过么?),在这个人人为物欲疯狂的世界里,那样的爱情,还存在么?三年,三年是多长的时候,日日夜夜陪伴、照料、治疗所爱之人的尸体,对着尸体说话,想象着尸体的回答,因为他说“灵魂还留在TA体内”,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日都像是末日,每一日都期待着复活日,如此,日复一日,他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神经错乱,只有他们坚定的相信奇迹。
他是中医师,他和妻子的尸体住在香港几近荒废的旧警察宿舍里,看到开始也许有人在猜这个恐怖片讲的是一个变态的杀妻者,恐怖看点之一就是她美丽而苍白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慢慢看下去才明白电影中蕴含的深意。
数千年前,中国古代流传一门绝学,只要在死者气绝半日内,将之扼死,之后以针灸、按摩、药贴、洗髓等方法医治‘尸体’,三年 后便可复生。
结局是那么的苍凉,让人寒到骨髓里。导演的残忍当然是故意的。现世中多少平平淡淡油盐柴米的夫妻,他们没有这样的故事,也演不出这样的爱情,总有各种诱惑、各种纷扰来侵蚀爱情的纯洁,或者说,又有多少夫妻在结合时是真正纯洁的为了爱情?
适时而纯洁的死亡吧,为了爱情,然而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又有多么渺茫的概率能让勇敢的我们遇到值得为之如此付出的爱人?据教科书上说“概率太小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说,这是一部绝望的电影,有一点象是发生在另外一个时空的事情。
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听片尾曲“好像在我的耳旁”,让人凄惶。我突然很想哭很想痛哭,但是理智的头脑仿佛在暗示,为不相信的事物痛哭流涕,那既矫情,又可笑。
《回家》看过,我没有流泪、没有冲击感、没有感叹,但是整整两个星期笑不出来,心仿佛被什么抓住,默默地,感到孤独,感到冷,感到不开心。每一个镜头在我安静下来的时候,闪现在面前。无言以对、百口莫辩、恍然、追悔、期待、圆满、怅然若失、无可挽回、终成如意,戏中种种,历历可数。故事是好故事,表演是好表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完美。每一个情节都那么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看了不会让人后悔的电影,因为它是部经典。这是一部后悔去看的电影,因为它是无可挽回的悲剧。痛彻心骨,无能为力。
喜欢黎明那个,像爱情更多
看来当年也只是看过黎明那一part。如今看来陈可辛完胜。韩国的“吓人”是下乘,情节扣合得不好。泰国也是在设定范围内加入意外的元素。而《回家》,从美术、摄影、音乐都非常合拍,胶片的颗粒、反差、色调有设计感且融合到位。黎明蜷缩蹲在地上等着妻子苏醒,那种小孩子等妈妈回家的感觉,神来之笔。都市传说的故事多少都有取巧的地方,这部胜在制作过硬。黎明的表演偶尔有些蹊跷,原丽淇短短一段的录像带独白拿下新人奖是有实力的
回家一己之力填平了其他两个杂作
有了这片子,黎明也可以说自己是演技派。《回家》给我的震撼无以复加,爱的尽头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另外两段,不提也罢。
今儿又看了一遍,正好发现没标。之前看泰国那个就感觉云里雾里的,这次看了依然如此,但也无所谓,因为终于发现,《回家》确实比另外两个高出太多了。而且黎明好适合演这类木讷又多情的角色。
《回忆》基本靠血腥吓人,非得拍那么长的镜头,导演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收拾。其实关键在于故事的内核到底如何,吓人什么的都是其次,这也是《回家》会比其他两个都更好看的原因之一。前两个揭露的是人性的恶,后一个则是将好与坏混合在一起,相互掩蔽,最后发现真的真挚的东西往往最难发现
三更才回家告诉我们:黎明是偶像派,也有演技;中医是玄学,不是科学。
《轮回》有一个看似光鲜的主题,可惜过于流于表面,另外总觉得泰国的这类地方特色不是易于被我接受;《失忆》讲故事的方式高于它讲述的故事;《回家》无论在前段气氛的营造上,后段感情的升华上都超过一般恐怖片,那种凄凉的爱情让人久久不能释怀,4星全给陈可辛的《回家》越来越容易被别人的故事感动
黎明人品大爆发,演技真是可圈可点……全篇看来,还是香港导演拍的最好。
三段风格迥异。这样三个承接的逻辑意义,还不如每个单独拍成长片。
回家五星。陈可辛在他们面前就是大师
《回家》四星,其他两星。苏照彬的惊悚片在华语地区首屈一指。
6.0/10。1、也就结尾感动罢罢,3个故事里最好的一个也不过如此,三星半。2、金知云最次,故弄玄乎、不知所云、断指流脑也能无聊要死,两星滚粗~3、泰国佬的‘’巫毒娃娃‘’凑合着能看,三星。
3星半 其实很容易就看出3位导演都在尝试风格化的表现,可第2个故事太过简单,缺乏韵味,第1个故事比较写意,稍有嚼头时又终止了,整体来看,陈导的第3个故事调度最高,他如水一般适应性极强的风格再次证明他是类型片的全才,在恐怖片的外衣下讲了个人情的故事,因而它比前者要温存许多,也最像一声悲鸣
陈可辛的【回家】太棒了,记得当年大一的时候还在用它做影片分析。过了这么多年才看到另外两部啊!时光啊!★★★★
因为这部片首次认为黎明很有演技,执念可让人起死回生,只要你相信,它就会存在,当然!也包括幻觉。
回家。那神经质般的爱情与执着,感动得我泪流满面。三年时间,人们大多选择忘记,而他们一天天熬过来。活着没有等到她,在另一个世界,请不要再分开。
心血来潮要看恐怖片,心想着还是得挑讲母语的,粗糙一点的,奈何《三更》里的前面两部短片都还是过于风格化了,风格化的恐怖片就容易露馅,总让人察觉导演的身影在镜头之后,有自作聪明之感,一切也就不好玩了。第三个故事好,老层香港公寓大楼,生与死,真与假,看出了温情。
星星全给陈可辛,相衬之下其他两部都是学生作业!
不明白《回忆》和《轮回》怎么有脸和《回家》组成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