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罪孽天使

HD

主演:梅兰妮·林斯基,凯特·温丝莱特,Sarah Peirse,Diana Kent,Jed Brophy

类型:电影地区:新西兰,德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剧照

罪孽天使 剧照 NO.1罪孽天使 剧照 NO.2罪孽天使 剧照 NO.3罪孽天使 剧照 NO.4罪孽天使 剧照 NO.5罪孽天使 剧照 NO.6罪孽天使 剧照 NO.13罪孽天使 剧照 NO.14罪孽天使 剧照 NO.15罪孽天使 剧照 NO.16罪孽天使 剧照 NO.17罪孽天使 剧照 NO.18罪孽天使 剧照 NO.19罪孽天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罪孽天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朱丽叶(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和波林(梅兰妮·林斯基 Melanie Lynskey 饰)相识于一所校风严谨的女子学校中,一见如故的两人之间很快就建立起了真挚而热烈的友情。在两人共有的日记本上,记录着名为《波洛夫尼亚》的虚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查尔斯国王和黛博拉王后。  朱丽叶的肺结核病让她和波林被迫分离,在此期间,她们以查尔斯和黛博拉的身份互相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丽叶的父母察觉了女儿和波林之间超乎寻常的感情,他们开始着手拆散这对如胶似漆的好友。父母的举动让朱丽叶和波林十分痛苦,处于敏感年纪的两人在冲动之下终于犯下了无法挽回的罪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没有爱?科洛弗档案棒球英豪明天就是今天武间道猫胆虫威大电影终点的婚礼月球2009十三号星期五10假面骑士亚马逊们 第一季逐浪之夏 第一季蜥蜴伯伯里奥零号追杀上海滩续集(粤语)搏击王国第一季天生一对1998友谊万岁亲爱的,我把孩子放大了弗莉卡2一本漫画闯天涯II妙想天开逃出轮回潇洒先生(国语版)世界致命动物系列:印度篇太阳之子

 长篇影评

 1 ) 罪孽天使:彼得杰克逊从视觉暴力到心理暴力的转型之作

    故事基于1950年代真实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宗弑母案一帕克·休姆案。60多年来已被用许多方式叙述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不严、教导无方;同性恋的邪恶与恶果;教会学校的压抑等等,但是彼得杰克逊在片中尽可能准确地描绘出故事中的人物,拒绝对现实进行简单评判。

    对于帕克-休姆案,彼得杰克逊表现出仁慈宽容的一面,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指责她们疯狂的行为,也没有假惺惺地让她们为她们的行为做出道歉或仟悔,而是十分理解她们的友情和行为。因而《罪孽天使》中并没有掺入制作者过多的主观意愿。“我们感兴趣的是让观众看到两个15岁女孩尽可能准确的事迹,并试图用某种方法來想象她们的世界”。彼得杰克逊尽可能准确地描绘出故事中的人物,拒绝对现实进行简单评判。但是彼得杰克逊也并没有完全地拘泥于事实,而是进行了艺术化表现。他丝毫不浪费他的幻想天分,行云流水般的镜头表现出两人玩乐时的欢快;晦暗的场景、奇特的泥人,构造出两人幻想的“第四世界”中诡异的气氛;公园谋杀场景中各种景别交错,让疯狂的試母行为更加触目惊心……整部影片除了試母片段的血腥和“第四世界”的一些战斗行为之外,没有其他的暴力场景,各种冲突与矛盾也隐藏在一种明快祥和的气氛中。这种艺术处理,对于彼得杰克逊来说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而这种颠覆让人们对彼得杰克逊有了全新的认识,《罪孽天使》因此被称为“电影节中最独特的影片之一”。评论家大卫·鲁尼认为它“让舆论俯首称臣’,它在具有“弦目、流动的技巧的同时,对一对失控的关系进行了复杂而可信的刻画”。

    改变暴力风格的第一步便是让暴力在视觉上变得“内敛”,暴力不再是银幕上的一个个视觉炸弹,从而从嗜血夸张到回归正常。这种变化对小众影迷来讲是难以接受的,但不可否认,彼得?杰克逊的转型是成功的,他跳出了邪典屯影领域,对于现实题材的把握也是运用自如的。然而,这并不代表彼得杰克逊就此放弃了暴力元素。因为彼得杰克逊屯影屮的暴力元素没有根本改变,仅仅是改变了暴力呈现的方式,即从视觉上的直观暴力转变为反映心理暴力。

    《罪孽天使》是彼得杰克逊暴力风格的转型之作,也是从这一部影片开始,他开始约束那近乎失控的暴力表现,影片中暴力元素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震撼感削弱了许多。《罪孽天使》只有一处血腥表现,但暴力的主题仍然贯穿于全片始终。该片并没有以往的血装四溅或碎体残肢,只是描写了施害人的动作与表情,以及受害人发出的痛叫,观众看不到被害人的样子,却能想象出她的痛苦,这种并非亲眼所见的画面所带来的心理震惊,让人更加心有余悸,直呼残忍。因此这种隐藏视觉暴力而直击观众心理的暴力效果,是前几部电影那种直观的视觉暴力所不及的。

    从视觉暴力到心理暴力的转变,是彼得杰克逊电影的一个策略,也是彼得杰克逊走向成熟的标志。在《罪孽天使》之前,彼得杰克逊是个剑走偏锋的怪才,他靠着自己对暴力的理解,对特技特效的执迷,在一片血腥之中闯出了一番天地。但单纯的视觉暴力电影不能长盛,一部好的影片,仅有足够的视觉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就必须被主流观众所接受,这对彼得杰克逊来说,首先便是暴力的表现方式必须考虑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罪孽天使》可以被认为是彼得杰克逊对商业主流电影的一次尝试,完整丰富的情节架构,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侧面表现却让人触目惊心的暴力片段等,无一例外地让彼得杰克逊获得了成功和赞誉。这次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其影片在主题上的深刻性。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狮奖。

 2 ) 那些温暖 是否真实

《Heavenly Creatures》 (梦幻天堂) 是Kate Winslate的电影处女秀,那年她才十九岁。坦白说之前一直没有注意到Kate演的这本片子,对她最初的印象是在1996年李安的《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至于《Tinanic》中的那个叫Rose的女孩儿,我只想说Kate是一个演技不错的好演员,或者说在做演员方面这个女人是有天分和基础的,是专业的。若干年后我依然不后悔当初去电影院为此片成为全球票房神话的事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虽然它只是a common love story。

昨天晚上自觉看雅思完全没有状态,无意中从一大堆我买来后一直没时间看的片子中挑出了《Heavenly Creatures》。其实之前对此片一无所知。Play后才知道是Peter Jackson1994年拍的东西。影片一开始一组镜头的快切便把你的思维之门打开了一条迷糊漏光的缝。整个片子中的魔幻色彩无疑是Peter之后驾轻就熟的手法和风格。和他前几年的《The Lord of Rings》相比,这种魔幻更加的诡异和另类。可以说是一种身体之内,大脑之上的高级意想,而不是靠复杂的结构和情节以及完美魔幻视觉的渲染。是更加的自然的?还是更加的造作?其实这个世界上只分为三种人,天才、疯子和正常人。而事实上天才和疯子是同一种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部充分发挥幻想力和映象魅力的奇情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新西兰。主角是基督城的两个女中Pauline和Juliet。她们虽然来不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却同样喜欢文学和马里奥兰沙浑厚迷人的歌声,整天活在少女的浪漫无边际世界之中,但父母亲发现两人有同性恋倾向而硬要将她们分开。Pauline和Juliet为了除掉她们在一起的阻碍,合谋设局,在公园中偷袭了Pauline的母亲。

这是一个关于只属于这两个女生间的美好的第四空间的故事,或是一个属于弑母题材的情节故事,还是属于所谓的经典拉片之一?其实我一直对同性恋电影的界定很模糊。就像那次和Mr.Qiu 讨论《Broken Moutain》到底是否属于同性恋电影。虽然李安曾公开否认过,但实际上我们觉得断臂山是彻头彻尾的Gay片,因为你不能用一个女人去取代这两个男人中的任何一个并保持故事情节的逻辑合理性和流畅感。而在《Heavenly Creature》中Peter 用行云流水的镜头交代了Pauline和Juliet交欢,并揉杂着她们幻想的世界。她们是在床上交欢?她们是在属于自己的第四空间交欢?是在公主与王子的幻想世界?还是她们只是在和自己的灵魂交欢?她们只是有着骄傲而天真的灵魂的孩子。她们被艺术的魔力召唤,不屈服与宗教信仰的限制,更因为两个女生阶级背景的差异和性别的趋同使故事本生很自然的具备了戏剧性。在现在看来,这两个女孩子都是有着后现代精神的小孩。Pauline谋划弑母只是因为想扫清障碍,和Juliet在一起,还是因为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矛盾和不平衡需要一个突破和释放的出口,我无法判断。但至少也许真的只有十五岁的少年才能亲手实践这一切。当Pauline和Juliet轮流用被长桶丝袜套着的大方砖砸得母亲头破血流、血肉模糊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切已经结束了。而为什么是用被长桶丝袜套着的大方砖如此拙劣的凶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切已经结束了。

据说此片是根据1954年6月23日发生在维多利亚公园的真实案件改编。两人入狱后因未到法定年龄而先后被假释,但条件是两人永远不能再相见。此后Juliet回到英国成了一位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Pauline则离开新西兰,去向不明。

现实是强大的,社会的主流是强大的,她们别无选择。真正伟大的人都是残缺的,因为精神的高贵与饱满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不能不显得残缺。因为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的自然属性使所有单纯美好的东西不得不屈服。Pauline和Juliet的第四空间永远都只是童话。就像Peter在渲染第四空间里的场景时也没有用冗长的篇幅,却依然深入人心。

其实我一直认为艺术走向及至的审美倾向一定是欣赏同性。就像我最喜欢的导演法斯宾德和阿莫多瓦。因为高贵的舞者都是极度自恋的。但孤独会使人走向极端。在温暖中的人是幸福的,但那温暖是否真实?

 3 ) 《罪孽天使》——弑母的“俄狄浦斯”

这是一个勇者胜恶龙的童话故事。两个少女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但是狠毒的父母想尽办法让两人分开,并阻止她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少女们成功摆脱了父母对她们的限制,虽然是用一种毁灭性的方式……

寻常的开局

故事的开始非常平淡,学校中两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彼此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剧情逐渐滑向了毁灭。

超凡的想象力

两个富有想象力的少女不断探索着想象中的世界,逐渐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她们熟悉500年来的皇室家族,并编造出属于她们的皇室故事。她们一起写剧本,一起憧憬着未来。两人的想象力越丰富,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甚至就连与男孩发生的关系也是跳脱现实的。

超乎寻常的爱

随着想象力的不断发展,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难以用世俗的情感来定义了:她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同时又有着超出一般友谊的精神上以及肉体上的关系,两人就像是对方的影子,整天形影不离,若是将她们分开,那会让她们痛不欲生。

恶魔登场

两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最终让她们的父母不得不警觉起来。朱丽叶的父亲怀疑两人之间有向着同性恋发展的可能,因此想方设法将两人分开。与此同时,波林和她父母的关系也陷入了冰点。两人无法与彼此相见,茶饭不思,痛不欲生。

天使的邪念

父母们看着病怏怏的孩子,终于还是不忍心,同意让她们在一起。但是这两个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女孩早就不满足于父母给自己设置的种种限制了。她们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杀死波林的母亲

故事核心

故事的主要矛盾就是父母们阻止了女孩之间的联系,以及妨碍她们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传统的勇者胜恶龙故事不同,这个故事的恶魔是她们最亲的亲人,这就赋予了这个故事悲剧性——还有什么比必须杀死自己的母亲更为让人心痛的事情呢?这也是这个故事非常让人惊讶以及不舒服的地方。

影片表达的主题

和许多优秀的电影一样,这部影片也有这非常丰富的解读空间。

这部影片也许展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在青春期,我们难免与父母发生冲突,每当我们发现父母并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愤怒和不满,父母似乎总是不会让我们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总是对孩子施加种种的限制。

影片还展示了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时候即使是无意的,或者动机是好的,但是父母的行为、语言还是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们还能够看到抚养一个孩子是多么困难的一项任务。孩子似乎总是无法和父母形成有效的沟通。孩子的世界在大人看来总是不守规矩的。父母似乎从未试图去理解孩子,这也造成了影片最后的悲剧。

想象力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对父母的怨恨积攒到了必须要杀死自己的父母的程度。但是这两个女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她们在想象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以至于难以忍受现实世界。在这个或保守,或无知的父母的压力之下,她们无法对自己的想象力的做出妥协。

影片还有一个隐藏的主题。故事设定的主角是两个女孩,而不是一男一女。这样影片就探讨了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只对异性感兴趣,同样对同性也感兴趣。影片又同“酷儿理论”联系了起来:展示了异性恋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社会构建这一观点。

碎碎念

影片的摄像机视角非常有趣。有非常有趣的镜头。

两个不同阶级的孩子成为了朋友,这有一点更加增添了童话的意味。

影片最让人心痛的一幕,就是波林被迫去做打字员的那个场景。

影片聚焦于两个女孩之间无法被界定的爱,友情与爱情都不足以概括这种情感。语言有其限制性。

小小的建议

影片中波林与母亲的矛盾展现不够清晰,杀死母亲的动机也不那么具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影片的节奏有点拖沓,应该让戏剧冲突更加处于中心,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我看的是108分钟的版本,还有个99分钟的版本,另一个版本也许会好一些)。

虽然有着一些小不足,但是依然不妨碍这是一部有关青春期的孩子的非常好看的电影。

 4 ) Heavenly Creatures

这部充分发挥幻想力和映象魅力的纽西兰奇情片,改编自五十年代的一宗凶杀案新闻。主角是基督城的两个女中学生茱莉与宝玲,她们虽然来不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却同样喜欢文学和马里奥兰沙浑厚迷人的歌声,整天活在少女的浪漫无边际世界之中,但父母亲发现两人有同性恋倾向而硬要将她们分开。茱莉与宝玲竟然因此合谋设局,在公园中偷袭宝玲的母亲。导演彼得.杰克手法高明,处理两个少女携手作乐时镜头有如行云流水,表现她们沉迷在公主王子的幻想世界时却又充满诡异的前卫气氛。后来以《理性与感性》走红的凯蒂温丝勒和另一少女演员麦兰林斯基也都演得细腻动人。

 5 ) 没想到是拍指环王的导演...

才发现...

真是部很棒的片子
该有的元素都有了

我甚至都没记住片名
但神交的场面烙印很深


 6 ) PJ是个好导演

有这么一种导演,也许他永远都不会被人冠以大师的头衔,也许他永远不以电影为手段探讨深厚的哲学美学议题,但他又不满足于仅仅拍够刺激够赚钱的电影,哪怕别人会拍得很俗套的题材,到了他的手上,也会变得生机盎然,他总是会在自己的电影中夹杂着自己的想法,他们本人和他们的电影一样可爱.这样的人不多,斯蒂芬爵士,曾经也算一个,库斯图里卡,或许也曾经是,在今天看完了1994年的新西兰电影"HeavenlyCreatures",Peter Jackson也被我放进了这个名单.

女同性恋+情杀+弑母(我不介意在这里透露剧情,因为关键不是剧情如何,而是怎样表现),换了别人会怎么拍?不用说,绝对R级的干活,PJ也确实将片子拍成R级,但可能被用来做反面教育教材的电影,在PJ的镜头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一部始终被死亡和压抑笼罩的电影却是以最为诗意和童话的方式表现的,两个世界在PJ巧妙的转换中浑然一体.当然MelanieLinskey和肥温的表现也是绝对赞的,一个内向腼腆一个骄傲冲动,但在PJ的镜头下,你不由不信服两人的一体.若按照颂赞路线走,那就有美化杀人的嫌疑了,但这部电影没有.相反,在梦幻般的画面下,是PJ一步紧似一步的舞台节奏,他并没有因为爱情的可怜,就将其他人抹煞成妖魔鬼怪,无论是阻挠女儿的宝莲的母亲,还是选择用词精确得有点可笑的朱丽叶的校长父亲,我们看到的除了他们的严厉外,更多是他们身为父母的无奈和在成人世界里的劳顿,当那位校长父亲面对自己窘迫的事实而难以自已的时候,观众给予他的同情,不会比两个女孩少.这样才合情合理,天下哪个父母情愿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但用伟同的话说:"是你把我生成这个样子的啊!"一切都那么无奈.这不是哪个人错,而是诗的世界,梦想的世界,与此岸的世界之间的格格不入,我们看着悲剧一步步的上演,剧中人一步步走向毁灭,可是我们却无能为力.如果换上个平庸的家伙,把大人们全部按照混蛋来描绘,电影沦落为流俗的情节剧不说,那拍出来可真成了鼓励杀人的大逆不道之作了.

到了最高潮的杀人场面前,PJ先安排了一段温和的慢镜,配上温软的女声合唱,越是安详,越加剧你心中的不安.杀人的场面拍得很现实主义,泥土鲜血一样不少,无论两个女孩多么令人同情,罪孽永远是罪孽,这一幕的血腥交替着梦幻中两个女孩分别的场面,预示着她们注定要不幸的结局.结尾的字幕上,她们因为年龄很低(不到15岁),免除死刑,但被关押在不同监狱,虽然后来都被假释,但假释时的条件是两人一生不得相见.

自暑假看完两生花后,已经没有一部影片能如此打动我了,PJ做到了,表面的流光异彩很多人都会,热内玩得也很溜,但内里的深沉呢?PJ做到了.当成人思考得出的艰难议题,用这样一种孩子气的方式展现的时候,怎由得你不动容?

看魔戒,我还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是感怀他把握场面调度的能力,以及结尾的拖沓留下的小小遗憾,但这一部当初差点就从我手里滑走的电影,却让我彻底为他所折服.爵士老了,埃米尔不茨冈了,就看你了PJ,你的童心和你并行不悖的深沉.

 短评

不喜歡. 不過真的不錯. Peter Jackson的電影我就這種想法嗎. = = Kate Winslet看起來很嫩喔. 女人果然要30以後才開始散發魅力.

6分钟前
  • 阿辰
  • 还行

PJ实在是个好导演啊,虽然我都没看过其有名的魔戒三部曲,但是这个片子拍的真不错。镜头,想象运用简直极致。太过充满想象力的两颗头脑,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天才!疯子!we are mad!没办法和现实和谐,于是悲剧发生了。弑母镜头实在残忍点,看得我一身鸡皮疙瘩。

7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推荐

A movie for kids,I realy don't enjoy these Peter Jackson pieces.

8分钟前
  • Mr.D
  • 还行

原来kate从小就长得老气

11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这俩疯女人太over了,KW太over了。。。

15分钟前
  • 扣子
  • 还行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一对深陷幻想症的暴力少女啊,比天生杀人狂还made for each other.年轻时候的Kate姨真不大好看,但演技已显,还亲自唱了一小段波西米亚人捏~

2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1994年Melanie Lynskey也就17岁,Kate Winslet 18岁,充满骄傲、不屑、激情、疯狂的处女演。弑母不可恕,但当中又有几多幼稚和天真。结尾字幕,冷冷道出这段所谓刻骨铭心,改变她们一生的这段情感,本来只是插曲,却阴差阳错成了变奏,好哀伤。

2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KATE和现在完全一个样,没什么可惊异的了。惊的是另外一个歪牙小女生(Ladies, can we please all try to embrace our diversity? Our curves, our freckles, our wonky teeth. We are beautiful because we're unique. @melanielynskey )是好汉两个拌里的ROSE!!!!!

25分钟前
  • LENZ
  • 还行

父母的举动让朱丽叶和波林十分痛苦,处于敏感年纪的两人在冲动之下终于犯下了无法挽回的罪孽

2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个片子拍的是相当的好啊!竟然演技十分的出色!很奔放啊,容易融入那种热情。还有,喜欢她那傻傻的,学问多多的爹。我喜欢的人就这样了…拍的实在很出彩。手法也很好的啊。那个梦幻~maybe it's their neverland

30分钟前
  • *@o@*
  • 力荐

我抱着这只是个三星片的觉悟来看,中途我认为是个四星片,结果,彼得杰克逊再次证明了他是个天才~真是个奇情片儿啊,荒谬的现实题材片子,戏剧化又有逻辑,混乱而又有说服力。哼,在她们眼中,你们才是神经病!PS:肥温这么多年都没见老啊,因为她一直都是老相。。。

34分钟前
  • 其实叫朗基努斯
  • 力荐

温丝莱特那时候只有眼神好看

38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3+ 关于不被理解的青春期Telepathy及其变异走向的耸动冻人故事。或者关于圣母玛利亚显灵、Orson Welles鬼魂复仇、第四世界开光失败、第三人泥人国合欢 blah blah... 只可惜老Peter没有爱上他的人物,听冷嘲热讽的片尾曲就晓得了。

41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其实要不是凯特·温斯莱特的惊艳演出,电影就是一般,导演在处理感情方面还欠火候

4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本片根据50年代新西兰基督堂市的真实事件改编,是彼得·杰克逊进入好莱坞之前在新西兰拍的最后一部电影,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狮奖。凯特·温丝莱特在本片展露头脚,获新西兰影视奖最佳外国女演员奖和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为她日后主演《理智与感伤》和《泰坦尼克号》打下了基础。

44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3.5 把一个现实故事拍得太奇幻了,觉得倒叙之后的部分切入主题太慢了,台词也太故作姿态(如果真的是现实那个女孩日记上面的语言只能说她想太多了)……凯特演幻想世界的时候很有戏,但是现实世界那个腔调飞扬跋扈的,我读书那会这种人都被全班鄙视啊。

46分钟前
  • 唔想郁本郁
  • 还行

万万没想到这略显夸张的少女同性弑母戏是出自杰克逊之手。这家伙从一开始恶趣味到离开纽西兰最后的少女狂想。走的范围好广。肥温的夸张实在受不了。感情戏也太过唐突。

51分钟前
  • Miss桃樂絲
  • 还行

异想者的精神世界总是最难把握与表现的,但PJ的天马行空流却做得很好,同时将故事本身所带有的血腥与残忍很好地消解;那时的温丝莱特甚是可爱。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5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Peter Jackson的早期电影,拍的很漂亮.

1小时前
  • 有多远走多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