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或许,摄影机真的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或许,有人因此改变了什么,你的诚意和正义终有人看得见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019.jpg这是一部让你改变出世态度的影片,它会让你审视你的生活和活着的意义,导演用了卡帕的名言作为题辞,在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当下,War Photographer的视角决定了受众眼里的意义。
詹姆斯·纳希微 (James Nachtwey)是一位战地摄影记者,他穿梭于人类战争和暴力的发生地,以近乎冰凉的姿态纪录着人道主义的灾难,而这些充满着同类灾难、辛酸、屈辱的照片被西方杂志广为传播,
相信读者会为他展现的一切震撼,可,震撼之后又是什么?
是庆幸自己的苟安?是悲悯他人的苦难?是残忍地幸灾乐祸?还是从此对于叫人的生物绝望?
纪实摄影的历史告诉我们,纪录苏丹孩子之死的摄影师被公众“阳谋”杀害,公众真的如此具有道义和正气?如果没有需求市场和被放大正义,这一切会发生吗?2006.11.02香港八卦杂志《壹本便利》杂志为偷拍道歉,可谁又能保证这些义愤填膺为美女撑腰的帅哥、大佬在私底下就是这些八卦杂志的拥笃和职业咸猪手呢?!
午夜,面对黑白分明的死亡,体察和平和反战的意义所在,而就在此刻在巴勒斯坦,在伊拉克,在科索沃,在尼日利亚,在所有缺乏自由和宽容的国家又有多少仇杀和族群杀戮发生着,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有互联网、电视台和杂志给我们
本片与众不同的是纪录片导演将一个微型摄影机装在了詹姆斯的照相机上,观众所看到的视角就是詹姆斯关注的视角,观众可以看见摄影者的取舍,看见他的立场。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联盟也陷入了全面内战,种族仇杀让大地血流成河,有着历史矛盾的科索沃【注一】首当其冲,摄影师詹姆斯纪录的一切正是这场人道主义遭难。
面对尸体和坟茔,语言是多余的,只有镜头纪录的一切记忆着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这种源于宗教和族群差异的屠杀反映的正是人类道义立场和精神信仰的局限性,战争往往借以人民和神之名,他们是战争最终的承担者,而对于政客战争是军火交易带来利益最好的时机。
死者无声,活人的立场会让观者相信被选择过的立场就是真相,但是,所有的战地记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是在赌命。
詹姆斯的沉稳来自于血与火的洗礼,他在现场的冷静不是心灵的冷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导演用一个他手握测光表的镜头表现了一个摄影记者的状态。私人感受和公众知情权之间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立场问题。詹姆斯选择了揭露,这样的选择对于处在歌舞升平国家的人民是一种警示,我们从60年代至今的欧洲反战历史可以看到和平不仅是给自己和自己的族群安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明白当代族群战争后肮脏的政治交易,是政客假借族群和宗教挑起人们的仇视,这是任何国家的知识分子必须告知人民的。
知识分子的失语和沉默是一个现代国家最大的羞耻。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50.jpg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15.jpg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159.jpg【关于《青年电影手册》的几句话】
下午,见了想做《青年电影手册》的在沪工作人员,我支持他们对于电影的热忱,我对他们最需要说的是坚持,倘若有一天资金没有,你们在网络上一定也要坚持,我认为中国电影群体(指在电影院群体)和二战后法国被好莱坞入侵时期大致一致,倘若国家文化策略对于作家电影(知识分子电影)不注入无私资金,那么,我们的电影永远无法抗衡好莱坞市场成熟的营销模式。同样,作为电影杂志不要过多介入意识形态,因为影像的发现和读解需要人脚踏实地的做,不要以为自己是烛光,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每个个体都是小小萤火虫,那灿烂的一瞬已经足够。
对于青年的理想,我坚决支持,在文化事业里需要理性主义的存在。对于那两个学中文的孩子说,你们可以选择沉默,但是文以载道,永远不要说假话和套话。
【注一: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作者:秦晖》
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5-24-29026.htm』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20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
[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看得浑身发抖,这才是记者,不仅因为他能深入险境,而是他面对事件和世界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只是保持着他的怜悯!
我无法理解被火车碾断胳膊和腿的人是如何继续日夜住在轨道边的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 ---Capa/"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James Nacht
战地摄影师存在的一个很大理由,在片尾说清楚了,不是谁都可以亲临历史的现场,所以我们大概需要一个客观的讲述者,而这个讲述者应该就是战地摄影师了~二战之后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局部的战争根本没有断过,波斯尼亚、科索沃、南非、印尼、巴勒斯坦、刚果、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原因无非就是代理人战争,冲突的根源就是利益,表现形式通常是种族和宗教的不融合~人类真的可以对同类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所以,人类补全计划神马时候能完成呢?还是大家一起变橙汁吧~
“如果有一天我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超过了对于我同类的同情,那么我就是出卖了我的灵魂”看完觉得战地摄影师真是那种工作本质就无法达成和谐的职业。它一方面需要充沛的情感力量,去同情、去怜悯、相信自己是在行善,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足够理性,甚至“冷血”,只有这种冰冷才能让摄影师相信在灾难面前,最有效的(又或许完全无效呢?)对抗方式是举起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片中经常出现的Jim第一视角镜头充分诠释了苏珊桑塔格口中的摄影内在的窥视属性和捕食属性。这种无法甩脱的直觉会让人不断去怀疑观看乃至拍摄悲惨图片的意图——说到底,我们是在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介入他人的苦难?好在片中的Jim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他
“作为摄影师,我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知道自己的一切名声和利益都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这让我每天挣扎煎熬。如果有一天,我的野心超越了我的同情心,那时的我就失去了灵魂。” 如此伟大的摄影师,不仅拍出了人间最沉痛的苦难,而且如此自省,在长期注视深渊的时候仍然能维持金子般的心灵。Salute!
纳切威没有说一句话,但我能深深感到他内心的强大和愤怒。我一直觉得,战地摄影师是新闻工作者中离人性最近,也是最远的。
太棒了.看完之后心里的感觉翻江倒海.很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战地摄影师.还有他讲述的他自己的矛盾,是因为他自己太善良.不光是照片的事件让人震撼,照片本身也是艺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是个伟人.
你看到杂志左页印尼河边的难民了吗?你看到按最大注意力法则优先排在右页的大幅香车美女广告了吗?你看到摄影展上举着酒杯的人群了吗?他们都是现实,但谁又能说端着相机在战火中打滚的Nachtway不是现实呢?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提醒我们,要在快速的现代文明里慢下来,提醒我们社会不公和贫富差
真實記錄,比真人真事電影還要震撼
人类不值得。20201219@广州金红棉纪录片佛山百老汇影院佛老汇分会场
还真有点怀念陶涛的纪录片课
想当年我也是怀抱战地记者梦想的一枚软妹啊。。。。
“这活从来就不容易,但最近几年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社会变得更痴迷于娱乐、名人和时尚。广告主们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产品总被展示在人类悲剧的图像旁边,因为他们觉得,不知怎么的,这会降低他们产品的销售力。”
他凭借勇气与良心成为了世界的一双眼睛。他以别人的苦难谋生,为的是让这些苦难不再上演。
英文部分没有字幕,有些不能全然理解,但却深深折服,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片子。
該有多大的勇氣和悲憫,才能夠在面對死亡和苦難時,冷靜地按下快門。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不够近。战地摄影的力量在于唤醒人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so I'm here。
James Natchwey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令人感动,但没让我觉得有多震撼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是,如果你离得足够近,你随时都有可能与你的拍摄对象一样,死于非命。詹姆斯·纳切威,一个30年来如此之近地拍摄战乱的摄影师,却还活着,这也许是奇迹,因为上帝需要他的眼睛与镜头。那些照片,看多了真的会做噩梦的,人类的自作孽已经超出上帝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