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受害的是女性,可背负痛苦的还是女性及其家人,新闻里,我们只能看到只言片语,我们不能真正走近那些被害人身边去体会到他们的痛苦,影片却犀利的剖开了这个伤口,让那些伤口展示给世人,并让世人看到因为没有妥善正确处理伤口,伤口不但没有结痂,反而渗出了脓液甚至长出了蛆虫,当伤口更进一步感染后,等待我们的只有挖骨疗伤了。
记得是两年多前,因为一起有官方背景的强奸幼女案最后在法庭上适用了比强奸幼女量刑更轻的《嫖宿幼女罪》而把这个争议推上了顶点,2015年底,中国终于废除了争议十八年的〈嫖宿幼女罪〉,那我们深深的吐出心中的一口浊气,然而,就在本月某地方政府公然发明一个“强迫卖淫”并把受害人信息堂而皇之的上了案情简报公示?(<a href="
//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spider&for=pc&context=%7B"sourceFrom"%3A"bjh"%2C"nid"%3A"news_3364482819887191176"%7D">开封市尉氏县相关链接</a>)
官方为什么用这“强迫卖淫”这个词语,是不懂法?是在为犯罪者开脱?前者我感觉可笑,后者我感觉可耻,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更深的伤害受害的那些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人。
希望我们的社会因此事件后也所进步,希望未来不会再有这样的伤害出现。
本片讲述了一个被强奸的幼童及其家人的心路历程。
“素媛”这个小演员太优秀了,很好的抓住了受害人的心里,演得很好。其实,我个人感觉,他们家里人最后都走出阴影了,但是素媛还是没有走出阴影的。最后的镜头是素媛不想上学然后早早的回家了。镜头有特写她摸了摸袋子,那一带糖果(其实是父亲给她,用包糖果的塑料纸的声音掩盖排便袋的声音),这个镜头显示了素媛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可以说她还没觉得自己能融入这里。她最后的独白也显示了她是无法走出阴影的,她想着该如何解释才能让其他同学别问她那么多,其实她就想被当做平常人对待,但是她自己也知道不可以了。
这部剧是难得的一部描述被性侵的幼童心里的电影。其实,父爱也描写的很好。母爱也不会少。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很细腻。特别是父亲和朋友借钱那一段,很感人。
看电影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但是我必须说这还是一部温情的电影,现实却没那么多温情。我当然也会愤怒,这么禽兽的行为竟然才判12年,而我更清楚现实中还有多少这样的禽兽连12年的惩罚都没有。这一瞬间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评判准则是道德而不是法律,虽然道德暴虐起来比法律更可怕。我只是希望恶人受到惩罚,但他们总有别的方法逃脱。
记得我这个小地方,有些家长外出工作或没有时间就选择花钱把小孩寄养在老师家,觉得孩子学习生活有人管让人很放心,就这样的环境下,就有一个九岁女生寄养在女老师家里却被女老师的丈夫性侵,女生父母是police,然而犯人也才判几年坐牢,女老师也不过是离婚换个地方继续教书。很多时候法律多么的无力啊,我不敢去想这个未谋面的女孩以后会怎样,她还会不会心存美好?
这终究是一个不善良的世界。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会告诉她相信美好更要保护自己。我希望她不要善良而是拥有智慧,看,想来想去我还是怕,毕竟她那么弱小,智慧又怎么抵挡的了暴力。
我们素媛小天使啊 一直都知道可可梦是爸爸啊 每次想到听到看到素媛 我都很难过 那么小的孩子 而且居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要疯了 这个世界上 就真的要畜生啊 素媛啊我的素媛那么善良的素媛 她说她也想过不给大叔打伞的 呜呜呜为什么要给畜生打伞啊 如果不那么善良就好了 即使出了事以后我们素媛还是对世界充满善意啊 可是这个世界对素媛一点都不善良
韩国电影总有这么一个特点,明明是拍他们国家的罪案,题材却从中国来拿。从《共谋者》买卖人体器官到《恐怖直播》的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保障到《许愿》小学生被性侵案件,不知道韩国观众有何感想,总之我等中国观众皆感此类电影在抽自己的巴掌。因为这类事件在中国太常见。
我写这篇影评需要努力地遏制情绪,虽然电影有借亲情转移注意力的嫌疑,但是依旧让人不堪忍受。从弱者角度的刻画,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效果就是使观众产生不能遏制的愤怒情绪。
电影拍得太真实了。那条陋巷,规模不大贫民味十足的小卖部,简直是我国众多街头巷尾的缩影,找不到丝毫地域差异,就像在中国某个熟悉的小城市所拍摄的电影,里面的角色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散发着浓厚小市民气息的男男女女。场景的设定真实得让人无法忍受,无法抽离。接着噩梦便来了。一个含苞待放的小萝莉还未领略到什么是残酷,便被社会的黑暗面彻底摧毁。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便是从弱者角度着手,打足了亲情牌,没有具体刻画产生此类案件的社会原因。掀起观众巨浪滔天的愤怒,被许多影评人看做是电影的一个污点,在这里揭露下电影哀伤背后的意义。
我想导演已经给出了很明显的答案,电影提到过流氓的工人身份以及酗酒的习惯及毫无德操的行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被排斥在正常社会之外的人,没有人来探监,没有人为他申辩,除了一个花钱请来冷冰冰的律师之外看不出他与社会丝毫的关联,可以由此推断他绝对没有健全的家庭及良好的教育,而他对小女孩变态的摧残,以及犯下兽行后面对被害者家属的嚣张态度,仿佛在昭示着他内心在狂呼怒吼的声音:“不错,是我害的,怎么样?我就是恨你们!”这是典型的变态扭曲心理。一个在社会上非常弱势的人通过性侵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少女,通过凌辱她,折辱她,以及羞辱受害者家属来获得心理的满足,他在法庭上做完那番毫无廉耻的无罪申辩后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想?“我做得非常成功!”他心里一定充满了自豪的感觉,通过感知他人的痛苦来获得内心满足,这是典型施虐狂的心理。那么,导演背后说明的东西我想到此刻已经不言而喻了,只是影片囿于商业性及片长,在此问题上只用了细节阐述,而将笔墨着重放在了受害者这一方。其实已经对形成此类案件的原因做出了大概的说明,扭曲的社会造成扭曲的人性。
联想到韩国的《追击者》《共谋者》《杀人回忆》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杀人的都是底层人。没有知识,欠缺生存能力。在社会上弱势,杀死更加弱势的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对!当今社会,不管是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所有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都有身份焦虑的问题!
强者用金钱权利标示自己的存在感。弱者通过对生活的追求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愿望,以及家人朋友等社会圈组成自己的身份认同,一旦社会将他们抛弃,便可能有身份焦虑的问题,产生仇视社会的心态,最后演变为施虐狂。通过犯罪表达自己的诉求。
资本主义贫富差距过大,多数财富掌握在少数人中,中层掌握一部分,到底层彻底无所皈依的人,如果社会福利未能及时保障,便可能衍生出数不清的暴力犯罪。
为什么韩国近来如此大批量地将犯罪类型的电影搬上舞台?联想到韩国层出不穷的政治黑幕和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不能遏止的明星自杀事件,可以看出韩国正处在一个焦虑爆发期,底层人民没有安全感。
韩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浸淫多年,立法逐步趋于完善,总统可以被弹劾,人民有选举权,电影没有总菊的腰斩,即便如此,韩国民众依然找不到安全感,每年产生数不清的絮絮叨叨顾影自怜被害妄想症的电影。而中国作为人口和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享受着世界级的低水平待遇,竟然一片河蟹,不由得让人感慨,中国真是神奇的国家,总能诞生像《英雄》《无极》之类气象万千富丽堂皇内容深奥到草根阶层看不懂的电影。而韩国一个发达国家,却总是有拍不完斩不尽的罪案,简直让人汗颜。
但是仔细想想,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是我们国家没有刑事案件,还是某些人在粉饰太平?
韩国犯罪的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中国就匪夷所思了,犯罪的往往是高层。底层人民反而安分守己,即便犯罪也是组成帮派,最后还是形成强势组织,最弱的永远是底层善良的百姓。这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累积,底层百姓保留了奴性和逆来顺受的优良品质。
中国的法律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却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立法圈养顺民,却无法禁锢上流社会。人口问题造成资源匮乏,从社会发展的势头来看,中国的刑事案件将有增无减。中国从立法到执法漏洞满天飞,滥用职权如家常便饭,即便是顺民也有爆发的一天。很多人说中国只是通信与新闻多了,并不代表犯罪增多,我都不用看资料,闭着眼睛也知道犯罪率绝对直线上升,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会一直上升,不会减弱。从电影分级制度以及中国正视此类问题的程度,可以预见中国和韩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这里我毫不乐观地预测,中国差远了,一个连社会现实都不正视的国家没有进步的希望。
但愿有奇迹,OVER。
泪点密集的一部好片。导演的处理方法我特别喜欢,明亮的色调和积极的态度拍悲伤的故事,因为生活总要继续,人生总要向前,创伤只是点缀,温暖才是底色,就像Wall-E里的那株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抵抗灾难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
刚看完《熔炉》又看这部,心情沉重得厉害。同样是犯下滔天罪行,同样是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严苛,犯罪分子得不到严惩,对社会的危害不可想象。短期内不想再看同类型的电影了,太残酷,心好痛,故事的内容力量远大于拍摄的技巧。但是整体来说故事流畅,结构安排合理。尤其对孩子父亲、母亲和男孩的性格塑造,让故事的进行更为真实,但心里却默默的希望,这最好只是编纂的故事。
也许在失去什么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但是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当你为失去太阳而叹息的时候,你也将失去月亮和星星。”把握现在是最重要的事情。Ps:小萝莉长得这么好看还要挑战演技,这样好吗。
看了两次哭了两次 听说真实事件中的小女孩16岁时自杀了… 愿天堂没有伤害 愿善良的人儿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电影《素媛》原型罪犯,2020年12月正式出狱的赵斗淳,于2021年12月17号被非法闯入的男子A先生用钝器爆揍了一顿,虽然没有受致命伤,但69岁的他还是被打进了医院,目前还在接受治疗。
韩国电影在对人性方面的表达一直都很好,这部电影我看一次哭一次,很压抑,我们国家对这种事件的关注太少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看前面的惨剧其实会略反感,总觉得在消费别人的苦难。好在故事的重心在治愈与亲情,这也是最感人的部分,尤其父亲第二次扮人偶,太催泪了。
恨不得给100颗星系列。胖小子和爸爸哭着说都怪自己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可怜的素媛啊。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难得的是没有利用亲情过度煽情,也没有过分纠缠于法律漏洞,避开了韩影最爱用的两个梗,而是更多的聚焦在创伤之后一家人的心理状态变化。重创之后生活始终继续,但你能选择如何面对。此片的所有感动点是来源于细节中和一家人共同努力渡过难关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感动之余,倍感欣慰。有几处台词真心好
负能量正能量负能量正能量负能量正能量负能量正能量负能量正能量,已虐哭…
“受过伤害的人总是笑得最开心的,因为他们不愿意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最感人的是素媛回家时那一墙的小纸条。
自认为很难被韩国电影感动,但本片爸爸第一次在女儿面前脱下卡通头套那里真是止不住地掉眼泪。跟之前的《熔炉》题材很接近,但是没有借此来过多抨击司法或者人性,更多地还是表现苦难过后对于心灵的疗伤,工厂和家长的捐款,孩子们的贴画,包括最后第二个孩子出世,都象征了生命的不屈与永恒
太催泪了,素媛和爸爸之间的很多细节都特别感人,素媛住院时,爸爸笨拙的在电脑上搜索“如何和女儿交流”;出院后爸爸悄悄在她床头放上装满糖的小包让她背着来掩盖便袋的声音;还有素媛不再和爸爸亲近,他只能扮成可可梦哄她开心,每次想到笑嘻嘻的可可梦背后是一个无奈的父亲就会觉得特别心酸。
爸爸知道女儿介意排便器的塑料声为她准备装满塑料包装纸的糖果小包,女儿知道一直跟着身后的可可梦是爸爸。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从素媛到素望,生活有阳光才有希望,可可梦是全片最治愈点,哭成傻逼。“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要死了,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义”
全程都是泪点,小男孩为了不让小女孩在受到伤害,和几个同学一起默默跟在后面,朋友、同学为了鼓励她,在小女孩家的门上贴满了祝福,爸爸为了消磨带给小女孩的记忆,带上很热的玩偶衣服,逗她开心保护她,小女孩说活着就是为了死去,顿时泪崩
丧心病狂的施暴者仅仅判了12年扣除假期确实太便宜他了他对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为什么这个白痴法官要维持这个明显不公正的判决?素媛的爸爸一直在隐忍,判决结果出来再无忍耐最后抄起检察官的桌牌要拍死他懂事的素媛抱住爸爸的腿她不想看家庭支离破碎。如果解释不
泪流满面。
爸爸和小女孩演的都太好了,爸爸的基友一家人真不错,这样的人在世上少有了。还好孩子没有受到欺负,能有人正确的引导她,帮助她。人渣们都该死~!我哭死了
再也不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了,犯人死刑n次都不够
1,现实还是那么恶心,家人和童话让我们活下去。2,如果心灵得不到安慰,再公正的判决也终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