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片子已经大我6岁了........无限鄙视剧情介绍"无情"二字
略览了几篇影评,都是5分的.无法细致的阅读下去.
刚看完电影,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也不知为什么,本来是一部很平静的片子的.
可能它年代太远了.1982年,在我之前六年就已经出生的片子.到我长大这些年来,剧情,技法,语言,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复制了多少,我已数不清,所以,很难有那些在N年前就一睹它芳容的前辈们在一次又一次观看它都无法平息的感动.我只是在结尾时哽咽了,就像一般的女生易于被这样的镜头感动一样.
但我仍然毫不犹豫的给了4分.无法复制的经典镜头,当自行车像马车一样飞过像地球那么大的月亮的时候(呵呵,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有违科学了,谁叫它是比喻,只是我觉得他们已经在里面了.),美妙的剪影,像雕刻出来的欢笑,动听又珍贵.洁白的月光溢满了宁静的夜.就是因为月亮的皓大,因为这夜太静,因为只有他们两个.所以才让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
片子已经大我6岁了,难道我只会感动万分于比我年轻的片子?当然不是.所以,也只能打4分了.
回归正题,我本不是想说这些的.打4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竟让我觉得真实.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有了这样的感觉.也可能是开头的渲染.因为我一直在想假如这个情况让我遇到.我会害怕的抛弃它吗?我会让它进屋吗?我会给它巧克力吗?我会拉着它让它躲到一堆娃娃中间吗?会和它一起入睡吗? -----是不是因为我现在已经长大了.
为什么剧情介绍是:无情的追捕就展开了?其实我一直没有觉得人家医生犯什么错了,我倒觉得他们一直在努力的抢救,他们以为外星人死了,不正应该解剖为医学做贡献吗?导演并没有要拍这样一幕:他们发现它活过来了,拦着孩子,让他俩生离死别.即便最后是有了一段追捕,但并非无情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怎么能让一个外星人莫名的被一个孩子带走呢,换作是你,不也会追的吗?让人感动的是,影片的最后,大家也只是静默的看着外星人离开,并没有采取什么攻击飞船的措施(当然这不是电影需要的).我也不知为何这样气愤,可能是别的电影里看得人类凶恶过多了.这部影片好不容易如此和谐,竟舍不得他受半点污辱了.
到最后上飞船时因为光亮才真正看清楚了E.T.的脸,呵呵,确实是可爱的.可不就是一娃娃么.圆溜溜的大眼睛.
2 ) 只要简单的善良,就能变得强大
小时候,我们住在有明亮窗户的房子里,阳光洒满了我们的小床。开心时有奶油布丁、热狗香肠、巧克力,悲伤时有匹诺曹、阿童木、擎天柱……在一个叫地球的地方,我们自由地飞翔,伸张正义、争当勇士,忽闪的激光枪助我们击退怪兽、打败坏蛋,腾空的小飞车带我们远离黑暗、奔向光明。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已然明白,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都是虚幻。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想去怀疑小E.T.是否真正存在,如同龙猫和花仙子,机器猫和蓝精灵。只是,我们“选择”了遗忘。生活被文字词句、字母单词、公式方程、焦点坐标生硬地拆分组合,我们被迫匆匆忙忙地长大。童年,像是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我们难免抱怨生活没有变化、难免因为嘲笑责骂而失落,难免怀念小时候,至少可以让眼泪流下。我们穿着厚厚的盔甲,防止被伤害的同时,也阻止了阳光透进来。蓦然回首,那些被遗忘的时光中,浸染着我们最纯真的幻想;那个被遗落的世界里,住着我们曾经最要好的伙伴。
这是一部能勾起我们童年美好记忆的电影。小小的艾里奥特收留了走失的小外星人E.T.,它们虽然外表相差巨大,却都有一颗善良敏感、渴望关爱的童心。即使语言不通,它们之间却建立了某种神奇的心灵感应,而这只有最纯真的孩子才能做到。
长大并不意味着彻底告别童年,并不意味着失去了脆弱的资格,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做梦的权利,并不意味着要变得坚硬而复杂。那些柔软的情绪,比如爱、比如伤感、比如同情,其实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部分。纵使时光坚挺了你下颚的胡须,只要你保有童心,你就能继续相信——只要简单的善良,就能变得强大。
3 ) 斯皮尔伯格笔记1:《E.T.》
斯皮尔伯格蓝,这是斯皮尔伯格前期的摄影Allen Daviau最喜欢的颜色。但自从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开始,他的御用摄影换成了Janusz Kaminski,后者更偏爱大面积的白色调。
36分24秒到36分52秒之间,一个经典滑动变焦(Dolly Zoom)镜头,虽然《大白鲨》中的滑动变焦更著名,但这两个镜头应该是same level。斯皮尔伯格还有多处这样的使用,这一技法的始作俑者是希区柯克(《迷魂记》)。
斯皮尔伯格致敬了约翰·福特的《蓬门今始为君开》,同样的情节动作重演,此处的配乐非常耐人寻味:在播放电视的时间里,用的是《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原声音乐,现实中Elliot和小女孩的部分,是约翰·威廉姆斯模仿的《蓬门今始为君开》音乐,整体听觉仍然是连贯的,但是质感上有差异。在这段旋律的最后,威廉姆斯将老电影的音乐和他为E.T.创作的音乐混合在一起。
点亮的手指治愈伤口,好镜头
母女俩读的是Peter Pan,很明显斯皮尔伯格下一部片子就是《胡克船长》。
万圣节中碰见Yoda大师,致敬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此处约翰·威廉姆斯也植入了他为《星球大战》创作的音乐。
好镜头,但论画面表现力来说可以跻身影史前十。
致敬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头盔反射的太空长廊。
也是好镜头,这一段的音乐Adventure on earth也是整部片子里最好的,长15分钟,斯皮尔伯格太喜欢这段音乐了,于是按照这段音乐对影片进行了重剪,估计也只有约翰·威廉姆斯能让他这么做。
4 ) 亲爱的ET
虽然已经熟知,但是当爱利特骑着带大筐的单车经过月球的时候,你还是会张大嘴巴。亲爱的ET就坐在前面的车筐里,身披白布,像是需要被保护的婴儿,你的心里也被这月光照亮,温柔的,像是细腻的小溪流过。当爱利特对着ET的尸体说出I LOVE YOU的时候,你的眼泪准时落地,曾经奇怪于爱利特的平静,在看见ET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你在屏幕前的反映都比他强烈,但是现在,你终于知道,在失去最爱时,我们只在心里哭泣。再过一分钟,ET按时复活,他要回家了。接下来那群孩子会与警察疯狂飙车,然后集体飞天,把大人们甩在地面,你突然生出了英雄气概,无形的加入到自行车队里面,你恨导演没能多拍一下大人们惊讶的夸张表情。在兴奋的同时,分离步步来临,你调整好坐姿,在听到最后一声“stay”从爱利特嘴里说出来时,你仍然跟着小声重复一遍,你要帮他一起挽留ET,明明知道要分别的,为什么还要说stay呢?你开始发现,想留也留不住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亦或说最好的东西是想留也留不住的,留下的是长久怀念。
5 ) 纯洁的友情
跟都都一起看完这部影片。
小埃利奥特与外星人之间的交往彼此感情的过程,给我留下难忘印象。从开始的彼此恐惧,到相互接触,到彼此心电感应,到磨难经历,到送ET回家,至纯的感情,穿越了一切。
怎么来用文字刻画这种至纯的心灵?小埃利奥特和哥哥妹妹们都把ET当作了自己的心爱伙伴,一心地帮助ET。
影片中还有一段比较经典的比较,即成人眼里看到与看不到的,即当ET喝了点啤酒,满屋子晃荡时,在屋子里忙碌的埃利奥特的妈妈,居然一点都没有觉察到。
孩子的纯真心灵还表现在埃利奥特妹妹的身上,她跟ET一起,把ET打扮成小姑娘的那一幕,很感动。
另外,这部片子联系感情的纽带,我感觉是 “Home”.
给都都的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65433/ )留言内容:
“发现原来外星人也是友善的”,这一点发现和感受很重要。实际上,情感的东西,在整个宇宙,可能都是相通的,不同肤色的人类、人类与动物植物(比如你跟小白小狗之间),情感,都是是相通的。假如有ET存在,人类和ET之间,情感也是可以相通的。
6 ) 孩子
突然间想起了童年。
一树树的槐花,那香甜的味儿直钻鼻孔,等我的小小伙子们怎样的爬上摘下。
一汪碧绿的湖水,用罐头瓶撒上馒头渣,然后放到浅澈的水里,看小小鱼儿怎样无知无觉的被我们俘虏。
一个养睡莲的的大缸,放上黑黑的小蝌蚪,只等哪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听一声声的晚唱。
还有,大榕树下我们无尽的迷藏和儿歌;还有鬼故事的黑暗和狼外婆的传说。
是在哪一时那一刻,突然全都丢失了呢?
看着电影中的孩子们,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稚嫩的思维。也只有孩子们,会为了那些莫名的一切而毫无畏惧,并且付出真心。
愿望世界总拥有孩子般的纯真。
到现在为止说到外星人我想到的都是这里面的模样
E.T.爹妈就是那种去一趟动物园会把孩子落下,还好几天没发现的糟糕家长吧
艾里奥特和E.T.一起划过月亮的那一段无限地复活了观众们心中的童话,自行车飞天等场面效果真实、华丽且富有童话的梦幻色彩,特效在这里成为了实现人类梦想的工具。
在一个特级还不够发达的年代,只能依靠更多的温情和笑料,比如最后ET对德鲁说be good,他临走带走了他们家的一盆花,这是最后的唯一的纪念,然后就一别三十年,只留下天空一道彩虹。
属于大人的童心与童趣
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正好是20周年。和姐姐一起去艺都看的。当时只恨没带面巾纸……哭S了。
小女孩太可爱
断断续续看过很多次,而且都是很多年前,看完整版还是第一回,自行车突然飞腾的时候多少有些激动。童心与童年爱做的梦,属于童年的故事。
电影超越一切隔阂,以一个单纯却永恒的故事打动人心,片中童话般的情节和寓言式的启示让观众笑中带泪。
最难得的是斯皮尔伯格从这部ET开始几十年来总会隔一段时间给孩子们拍一部属于他们的电影,比如之后人工智能、丁丁历险记已经最近的一部头号玩家。作为一个世界顶级导演,能够始终有这样一份初心,还是很不错的。片中骑着单车飞起来的两次画面看到的时候确实也挺振奋的,不过令我惊讶的是小朋友们骑单车的水平也太棒了吧,我都觉得可以参加运动会了。ET的外形则可以用丑陋来形容,尤其是河边遇难那段,之后让我比较困惑的是大家用非常高的防护等级去救治了解ET,但是当其危在旦夕的时候很多人都拿下口罩、防护头盔,主动暴露,这是什么逻辑?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看着感觉怪怪的。最令我震惊的还是本片的票房,1982年,全球票房8亿美金,太牛了!居然是导演生涯第二高的票房成绩了,仅次于侏罗纪公园。
1.温馨的科幻片,妙笔生花;2.我应该在10前就看这部影片或者在30年后再看这部电影。
有史以来最温情的科幻片,喜欢小E.T
小伙子骑自行车是十级水平,可以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了。2015.3.24成都
老了老了再看这个能有啥味儿?
每看一遍哭一遍
无比美好的科幻童话,触动心底那最柔弱的神经。
电影很好看!小孩子们真的是特别的天真和单纯的群体!
ET被抓进实验室,小埃利奥特也一病不起。孩子们愤怒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营救外星人。埃利奥特也在心灵的感召下苏醒过来,加入营救行动。他们能成功么
一则感人的美丽童话,适合大人和孩子们一起观看。没想到竟然是82年的片子~~
斯皮尔伯格的温情科幻童话。1.摄影考究,ET与Elliott主观视角镜头纵贯全片,柔焦与梦幻布光。2.金属钥匙碰撞作为声音符号。3.双人舞场景迷幻朦胧,垫脚男孩=花式虐狗?4.单车翱翔于银色月光下,童年的美好梦境。5.初次相识的手势模仿与[德州巴黎]父子复认的倒行相映成趣。6.盆花的荣枯牵动人心。(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