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狂怒

HD中字

主演:塞缪尔·勒·比汉,余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剧照

狂怒 剧照 NO.1狂怒 剧照 NO.2狂怒 剧照 NO.3狂怒 剧照 NO.4狂怒 剧照 NO.5狂怒 剧照 NO.6狂怒 剧照 NO.13狂怒 剧照 NO.14狂怒 剧照 NO.15狂怒 剧照 NO.16狂怒 剧照 NO.17狂怒 剧照 NO.18狂怒 剧照 NO.19狂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狂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拍摄于巴黎唐人街和泰国,此影片中综合了丰富的文化层面。MANU是个年轻的泰国拳击冠军。他的父母去世后,他的哥哥RAPH不得不为了家族生意放弃拳击,使得MANU有机会去发展他自己的拳击生涯。但当MANU在一次不法击战中被RAPH的新恋人杀死后,退出拳击的RAPH深限在爱和恨的挣扎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非处方青春开玩笑第一季玩命追逐下一站,天国寂静之地2(原声版)浴血坚持世纪末好运罗曼史骊歌行芭提雅猎杀意大利式结婚绿妈妈俱乐部就业不足第一季惩罚者第二季无名姐妹上帝之城猎物2019天涯追踪普通话亚森·罗宾第二季拥有者东邻西舍 第五季臆想成病

 长篇影评

 1 ) 闯关RPG书写战火兄弟情

   《狂怒》这部电影放在今日,可以称得上是稀有动物了。

商业市场中的稀有战争片

    二战题材的电影如今的全球电影市场上比较罕见,早已失去了好莱坞黄金时期规模扛鼎的地位在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几乎重新定义了二战电影之后,随后的战争题材作品几乎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加之商业化市场的迅速发展,有时候观众看战争片的主要目的在于视觉场面,如今单元注重视觉场面的电影实在太多了,致使二战电影CG化难以表现,逐渐成为了边缘题材。北美HBO的迷你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耗资巨大,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小荧屏上,但在主流院线方面二战电影几乎踪迹不见,仅有的个例也只是《硫磺岛家书》中的独特角度和《无耻的混蛋》这类不走寻常路的戏说题材,倒是欧洲方面虽然二战电影数量下降,但《兵临城下》、《漫长的婚约》等片代表了欧洲派二战片量少而精,尤其是俄罗斯,《决战要塞》、《古墓迷途》、《边疆》都是一流的战争片,只是去年的《斯大林格勒》过于矫情,有失水准。


    然而作为一部描述坦克兵的电影,就更加少见了。一般来说,战争片中涉及到陆战,就必然少不了陆战霸王——坦克的出现,但坦克很少作为主角,考虑到其作战功能,大多是作为本方的支援型力量或敌方的BOSS出现。试想一场阵地战或巷战中,当一辆坦克出现会瞬间扭转双方的局势,因此坦克在战争电影中通常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纵观影史,1965年由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 主演的《坦克大决战》算是少见的描写坦克大战的电影,将近40分钟的坦克大战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而1970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战略大作战》则别出心裁将目光聚焦在一小撮坦克兵身上,上演了一出战争中的黑色幽默喜剧。不得不提就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战争片,对于坦克大战的描写尤为突出,1985年那部《莫斯科保卫战》,政府动用了数千职业军人、坦克、飞机参与拍摄,气势恢宏,细节考究,若非前苏联意识形态浓重,本片绝对称得上是影史数一数二的战争片。还有2012年那部《白色虎式》,用意象化的手法包装战争片,片中幽灵一般的白色虎式坦克就像战争中罪恶的极端,在传统战争电影中显得尤为另类。



然而《狂怒》的出现,不仅是一部稀有的坦克战争片,更是一部在商业化市场中的战争电影,显得极为可贵。

做任务,打通关

    本片称得上是坦克版的《兄弟连》,何以见得?首先电影描述了一群坦克兵的战争日常,主角就是谢尔曼坦克的五人坦克乘员。跟《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史诗作品其实无非相比,因为坦克这种陆上火力霸主在电影中的支援型角色的定位问题,使得该片的视角有些局限性,因此无法像《拯救大兵瑞恩》那将一次行动作为任务从一而终,倒不如最大化发挥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将多次坦克任务整合在一起,这就像剧集《兄弟连》那样,分段式的任务行进,就像RPG游戏一样推进剧情。

    一般而言,这种表现方式说穿了就是没有故事主线,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这样作很容易让电影本身显得七零八落,剧情散碎,那么让我们看看本片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故事整合在一起。

   本片中,“狂怒”的主任务大概为两个,与一众坦克连(其实只有5辆)去帮助盟军拿下一个小镇,到达小镇后新任务是占领十字路口要塞保护盟军补给,而到达小镇后又接了一个支线任务,救援一处被困的步兵小分队;去往十字路口路上打副本,对方虎式坦克一挑四灭了仨,致使保卫要塞的任务升级成BOSS战,不愧是网游《坦克世界》赞助的电影。其实这样的故事要是换做别的导演未必能够驾驭好。可是导演大卫•阿耶就不同了。

奇葩导演的情义写真

   大卫•阿耶是一个奇怪的导演,因为他的作品有一大特点,没有故事。没错,从早期编剧的《反恐特警组》和《训练日》,到后来自编自导的《街头之王》、《警戒结束》,他的作品故事模式便是“做任务”,《反恐特警组》中团队特警保护人质的任务,《训练日》菜鸟第一次出任务的一夜各种是非,《警戒结束》中巡警搭档的各种做任务,总而言之,大卫•阿耶的剧本均是一个套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主角的各种任务模式。

    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不好,而且在做任务的基础上,发挥出他的另一大特长——刻画人物,尤其是男性角色刻画(其作品中很少出现女性)。《反恐特警组》中主角与昔日队友的撕逼大战,《街头之王》中基努里维斯与帮派之间的纠葛,《训练日》里伊森霍克和丹泽尔华盛顿的对立关系,《警戒结束》中两位巡警的兄弟情。他的强大人物处理手法就是建立在剧本中看似很琐碎的任务上,并且一点一点积累出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角色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也让角色反作用于故事,让零碎的故事变得充实和紧张。这一点很像香港导演,比如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和《侠盗高飞》,还记得《警戒结束》催泪的兄弟情吗,正是由此而来。

   同样《狂怒》也是一样,坦克兄弟班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菜鸟小兵为视角经过了大小的任务和情节之后,角色的鲜明刻画和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被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有了小兵罗根勒曼的成长,有了布拉德皮特与兄弟之间的友情刻画,也有了战争中人性的写照,乃至最后大战的戏份显得热血贲张。这种独特的故事模式叙事结构是导演大卫•阿耶特有的,换做旁人来执导并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预见他2016年的新作,DC漫画作品《自杀小队》也会是如此模式)。

   而整部电影中最见导演功力的则是一出与战争无关的戏份,就是在小镇中一队人马在德国女人家中那场戏。看似游离于电影整体故事之外,但故事张力却为整部影片中最棒的一幕。最初是布拉特皮特与罗根勒曼两人与德国姐妹之间的对手戏,对立的双方共处一室未知的故事发展在平静的外表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的心,随后更多角色的加入,这一幕是完全的舞台剧模式,一个在极端环境中的独立空间,多方势力的对弈,导演对节奏的掌握和每个角色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刻画,令人紧张到极点。可以说正是经过了这一场戏之后,电影的人物关系完全确立,否则将大打折扣。

飞火流星的曳光弹

   电影的战争场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好莱坞战争戏的标准,烟雾和火焰效果颇为养眼。格外突出的是两处:其一是音效,一次突如其来的伏击和遭遇战,炮弹飞过的声音和坦克内部嗡嗡的回音,电影音响效果的运用出类拔萃,其二便是曳光弹效果,很多观众不理解曳光弹,这里普及一下。在二战中由于没有雷达和夜视仪,在黑夜或者阴暗的场所里难以辨认敌军方向,因此曳光弹便派上用场。用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通常装备于坦克炮塔的同轴机枪,为了修正弹道和指示敌军,黑夜中一束闪光的子弹,够协助射手于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瞄准目标,当然自己的目标也暴露了,万事不能两全其美嘛。但造成一流的视觉效果这个方面确实值得肯定。
 
   然而遗憾之处也是有的,毕竟作为一部描写坦克兵的电影,没有火爆的坦克大战是说不过去的,可《狂怒》偏偏这方面毕竟欠缺。其实早已预料到,不是故事的问题,而是无法为电影中的坦克安排一个对手的原因。片中几辆谢尔曼打副本的场景想必观众印象深刻。

超级BOSS虎式坦克

   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二战陆战之王虎式坦克的威力,当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对手,是欧洲战场上的神话。1944年诺曼底登岸今后,盟军惶恐地发觉,本身设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当年能跟虎式坦克交手的坦克,有的说是苏联的T34,但也只是以量取胜,T34以量产为傲,虎式曾经与T34完成了击毁34辆,损失两辆的战绩。当苏联人研制出能够抗衡虎式的T10“斯大林坦克”时,德国那边又出现了更加凶猛的虎王重型坦克。“虎式恐惧症”便是被神话的坦克传说,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当时有人传言虎式甚至能够自动修复,那部《白色虎式》就是以此为原型打造。

   至于《狂怒》中的主角M4谢尔曼,就更不值一提了,美军曾戏称其为“铁罐头”,就是说其机动性差,装甲薄。用本片战争顾问的一句话来形容:谢尔曼跟虎式比起来,就是纸糊的。平均5辆谢尔曼才能击毁一辆虎式,唯一的机会还是活动到其面前近间隔攻击,而虎式一炮就可以将谢尔曼的炮塔掀掉,盟军也戏称其为“像虎式坦克脱帽敬礼”。电影那段围剿虎式的战斗完全还原了以上场景,近距离击毁虎式才是谢尔曼唯一的机会,足以看出该片在细节方面的考究。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虎式坦克,是从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借出来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辆能够开动的虎式坦克,这一点尤为可贵,因为大部分同类坦克都在战争中被击毁了,当年《坦克大决战》中虎式坦克还是由M47巴顿坦克改装的。

与众不同的视角

  《狂怒》这部电影所叙述的主题,依然是战争电影的常态,残酷状态下的人性与情义,本片侧重于后者,导演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电影打造成为充满雄性荷尔蒙的铁血大片,兄弟情义在电影中得到很大空间的描述。而至于人性方面,电影的剧本很讨巧,选取了一个新兵为主视角,从侧面来反映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以及战争的罪恶,比如开场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德国少年兵,一死一生的差别凸显战争的残酷。

   或许也想到了《后会无期》中那句著名台词:小孩才分利弊,成年人只看对错。本片也一样,在战争中,只要你是一名士兵,你看到的只有胜负关系。

 2 ) 说好了的坦克科普片,怎么又变成脑残偶像剧了?

愿天下所有军迷、考证迷、反YY协会成员们,共同为此片打0分,阿门~ 开场骑白马的德国军官被皮特斩于马下,好像已经被人吐槽过了; 小镇里的狙击手第一枪为啥要爆头威胁最低的土著老大爷? 3辆谢尔曼对1辆老虎,不管前进还是撤退,至少1辆先不停地放烟雾啊!排队往老虎方向冲锋是几个意思??你怎么知道那边没有其他埋伏了,导演告诉你的?? 1945年4月德国临投降的档口,居然还有一辆完好无损,有油有弹药有乘员的老虎!居然还舍得让他孤零零地去打伏击?不知道老虎有多宝贵嘛!!不知道老虎作战手册严禁没有步兵或者突击炮掩护出击嘛!!(老虎车长:我咋能不知道呢,这不导演让上不能不上嘛,不说了,领便当去啦~) 一辆开不动的谢尔曼在十字路口阻击党卫军步兵营,貌似借鉴了卫国战争初期KV守桥的故事。可是,麻烦德国人们,你们能别抱团从正面往枪口上冲了好吗,麻烦往绕一绕,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角度很小的好不好! 你们几个笨蛋从坦克屁股方向打铁拳,N中1我就不说啥了,美军一出坦克就不扫射他们了,你们是哪头的啊?军队合唱团也不至于这水平啊?? 美军抵抗这么顽强,撬开盖子肯定二话不说先一捆手榴弹冒着烟扔进去关盖子啊,先探头往里看是饿了么,美军自己检查都知道端着枪啊!! 猪脚光环不光覆盖自己,还覆盖队友尸体有木有,两颗手榴弹就炸掉个耳朵啊!! 最后的最后,拿手电的党卫军小盆友,美国佬刚杀了你们多少同伴你没看到??一点点怒火都没有啊!!!

 3 ) 我的纳粹兵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

但我现在还记得

在一个晚上我的队长问我

今天怎么不开心

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队纳粹兵

与众不同最时尚宰起来肯定棒

整个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没有

他说将来会找到的

时间会给我答案

星期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

第二天后我开着坦克去了第二个城市

这里的人们称它为魅力之都

时间过的很快履带却被炸坏

我想我必须要离开

当我正要走时我看到了一队纳粹兵

那就是我要的纳粹兵

我的纳粹兵时尚时尚最时尚

在坦克里的我情不自禁

打炮 打炮

在这光滑的地上打炮

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坦克

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炮火

有了坦克天黑都不怕

一炮两炮一炮两炮

一炮一炮似爪牙

似魔鬼的炮火

打炮 打炮

在这漆黑的夜幕下打炮

似魔鬼的炮火

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我告诉我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

 4 ) 换个厨具炒冷饭可以做出另一种味道

我很久不写影评,而且也从不去做背景调研,只作为一名无知的观影者,以自己有限的知识与理解力,写下看完一遍之后的感觉。我想这也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你不能期望所有人去看二周目三周目才能了解里面的玄机,那种影片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是导演拿来自娱自乐的。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要明确两个点。一,这是一部商业片。二,这是一部视觉片。所谓看什么片子就要有什么心态,所以不要抱着去看 Gone Girl 的心态来看Fury。男生请尽情享受战火硝烟,装甲坦克,男性荷尔蒙爆棚的阳刚之气。女生请尽情体会帅哥开挂,帅哥流泪,帅哥惨死的虐心心路。

首先这部戏的中心思想还是炒着“英雄主义,揭露战争中残酷与人性,让我们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冷饭。作为一部视觉娱乐商业片,这点儿深度差不多了。本戏的亮点在于导演用了另一种角度,换了个厨具来炒冷饭,味道居然就不一样了。以我的感觉,大卫艾亚还是想把片子弄的文艺一点,但客观事实是你得迎合观众,得赚票房。所以在一个个文艺范儿爆棚的场景,男主们忧伤蓝调的眼神与各种逻辑漏洞百出的剧情混合之后,就成了一个“好像还有点儿深度但深深一想有点儿搞笑”的感觉。

好了,先说亮点。片子的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是关联的。第一个是一个仰视沙地一个德国兵骑马走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后一个是俯视Fury号坦克的残骸和无数德国党卫军尸体。至于有什么深度我不敢揣测,但能感觉出是有意为之的前后呼应。几个象征性的符号是,被放生的马,和被“善待”的女人。

皮特大哥是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战争中为生存与人性冲突的人。开篇以及其残忍的方式刺死德国兵,却放生了马,一个剧情就把整个片子的主题说出来了,“我是战争中的魔鬼,但我心底还有人性。Ideas are peaceful, history is violent.”为表现皮特这个矛盾的人,大概出现了2次他个人的特写。第一次是第一次回军营他痛苦的蹲在那里,像是杀戮后遗症发作。第二个是强迫小诺曼杀了德国俘虏后,神情悲伤的蹲在那里无奈的发呆。他可能从诺曼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很想保留他的人性,但为了大家的生存他不得不把他拖入鬼道。皮特开篇就说我的任务是带我的队员回家。其实队友都被他骗了,他指的家不是美国本土,而是那辆坦克。最后大家一起死在家里,也算是死得其所。这里更是显示了战场老兵无法面对杀戮的罪恶,最后想战死沙场的那种无奈吧。

另一个亮点是坦克大战,世界上仅存的虎式坦克和从博物馆弄出的谢尔曼式真实还原,确实让军事迷大呼过瘾。这里缅怀一下炮灰坦克1,2,3号,为掩护主角carry成功绕后而主动送人头的悲壮精神。坦克兵的视角是比较难来表现英雄主义的,不像阻击手啥的。因为坦克主要是协同作战和掩护等,从第一个平原掩护步兵就十分还原其职责。但为了凸显英雄,导演终于让他们成为了狼牙山五壮士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老套剧情。

这里槽点太多了,大马路十字路口就埋了一个反坦克地雷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果fury不走这条路你们党卫军不也要经过么?埋一个这是什么自信人家能踩中啊?300装备精良党卫军从白天打到黄昏才知道用rpg打坦克,德国军官估计要从坟里跑出来发飙了。还有连我这个文弱书生都知道要弄死坦克里的人就是开盖儿丢手雷,干嘛非得探个头看一眼?找死?导演一定把敌军AI调成简单了吧。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为啥德国兵开枪的弹道是绿色的?激光么?最后皮特被狙击手干了3枪淡然的坐在坦克里连汗都没出,真是铁男。两个手榴弹丢进来,他还能留个全尸,那手榴弹该不是八路军造的吧?

没有爱情算什么好莱坞娱乐片?这段横插进去的无厘头爱情让我觉得很无力。虽然剧情需要是为了让小诺曼fuck Nazis一定要让爱的人死,战友死多少无所谓,老子的妞死了我就跟你拼命。年轻啊。这里广大单身屌丝可以学习一下怎么成功牵手:凶神恶煞的进来让女的害怕,然后高冷的表示我们是绅士,然后给好处(那时候是蛋,现在请拿名牌包包),然后展现自己的才能表示我不是野蛮的士兵其实我是个文青(弹钢琴),最后玩玩玄学(看手相,现在说星座吧),小姑娘就这么爱上了一个侵略者。德国人你们怎么了!节操呢!算上村口指路大爷和最后放过了仇敌的探视坦克底部的德国兵真是给我种全民德奸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人民已经厌恶了战争,想美国救世主赶紧灭了他们的领袖。

总之,我看了一遍之后是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说沉重确实挺沉重,加上昨晚本来心就很累看完心更累。虽然换了个厨具,但冷饭依旧是冷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乐乎
10/22/2014
San Francisco

 5 ) 自己记录一下印象很深的点(带剧透)

看得很认真,第一次想写一篇长影评。
故事主线其实很老套。

新人入伍,老人带领。一群讲义气的兄弟。睿智的老大,听话的队友,粗鲁却心眼好的队友和有信仰的队友。一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舍身取义。

没有水平去剖析太多,但整个电影对细节和情节推动处理既自然又很分明。唯一想做的就是记录几个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细节。


坦克内部特写了胖子和死人的手hand in hand;我还以为是会很重口的基友之情。
死人抬走,皮特躲着伤心。
皮特看到德国战俘,完全不掩饰愤怒,让人一开始觉得暴躁主观。
Norman打扫坦克,坦克内部全景还是很有生活气息,虽然脏乱简陋,却有布置,书本,照片。。。死去的那位队友沾着血的照片特写看到他也有幸福的家庭。
Norman看到德国青少年,没法做到开枪而导致领队坦克牺牲;应该对他自己内心产生第一次矛盾,不该杀所有德国人—违背信仰,要杀—为了战争胜利。
Norman第一次去他心目中的front line,在惊慌中旁观了部队抗战;自己动作不麻利,影响作战发挥;惊恐持续,被皮特逼着对着穿着美国队服想要蒙混过去的德国军人,因为家人希望投降;N 大崩溃,认为被逼走投无路;却在皮特表达没看到他吃东西这个点上展现了老大对于队友的照顾。
Norman第一次因为愤怒而去杀德国军人并爆着粗口。
小镇大捷。N和语言不通的德国小姑娘纯纯的情愫,就这样短短几分钟也舍不得彼此想要留下联系方式。
Jon在餐桌上撒泼,但还是屈服皮特管教。
短暂的温馨已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被炸毁的德国姑娘。。
新任务路上,N对于机枪已熟练掌握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但四辆坦克最终只剩下了Fury,预示着电影即将走向最后的高潮。
Jon跟N道歉。
皮特给N饼干的照顾。
皮特选择留下对抗这一节狗血爆了。
但是Jon第一个倒下时,Shia的那种无法控制,呼应了一开始胖子牵着死去兄弟的手;这是相依为命的人才能流露出来的感情。紧接着每一个人的倒下都让人不舍,一直到皮特中枪都很希望,主角逆转,以少胜多,产生奇迹。
皮特对于圣经的熟悉,震惊了Shia,同时反衬出他假装的冷漠和不在乎只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皮特把坦克看似自己的家,身中数枪也选择回到坦克,却给了N一个逃走的机会。
N躲过了手榴弹,却被德军发现,顺便又强调了一下人性,让N得以生还。

以皮特的处变不惊和N的成长作对比,矛盾点很多,国家矛盾,军人矛盾,人性矛盾,兄弟之间的观点矛盾……几乎每尿点,可以紧紧抓住注意力一直看下去。

一总结就觉得套路真的很老。
认真看的时候,还是会跟着电影紧张起伏。
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
电影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一种娱乐,自己的理解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6 ) 远离战争

1945年4月,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战火转向德国本土。一片战争废墟,远处一名德国党卫军骑马走进战场,迅速被一个美军士兵消灭,消灭德军的美军士兵放走了白色的战马。这就是坦克“fury”小队的队长唐,他从战争开始时就参与了对德作战,早已适应了战争的残酷。《狂怒》剧情的发展是通过新兵诺曼的成长串起来的。初来乍到的诺曼,就像坐在观众席中的你我一样,试图用和平俗世中的正义逻辑来面对血流成河、疯狂杀戮的战场。皮特饰演的车长不断用强力手段纠正着他那不合时宜的正义观念:逼着他枪决德军俘虏,告诉他杀死敌人就是士兵的职责,敌人的职责就是杀死他,这就是战争的逻辑。你对敌人下不去手,就是逃避责任,就是渎职。然而,反过来讲,这种逻辑也仅仅是战争逻辑而已,很难说它是正常健康的人性。与对生命的珍视,如果换做是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形,估计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和他一样。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年代下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这些都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结果。本片的介绍就是在二战期间在弹尽粮绝、一少抵众的情况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所以必然是殊死一搏。

 短评

看过那么多部战争片 这部依旧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Brad Pitt老了也帅

2分钟前
  • 文淇
  • 推荐

最后几分钟美国人还是给足了德国人面子的。。Brad Pitt男神形象再次升华!好片

5分钟前
  • -AAAlice
  • 力荐

the desires of the flesh and eyes and pride of life, is not from god but the world. That world is passing away along with it's desires, but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God abides forever.

6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 套路的战争片,但是皮特叔一把年纪了为啥肌肉还保持的这么结实?室内那段戏真以为他要硬上两姑娘了…★★★☆ - 发自豆瓣App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至今还是没有一部二战片可以和拯救大兵比肩。

8分钟前
  • song
  • 还行

别的情节一直在我脑子里乱入。。。行尸走肉的Shane死掉变成僵尸,感染了德国人,Brad植入病毒变得无敌,壁花少年爱上Brad,然后变形金刚突然出现保护Shia,把所有的僵尸都杀掉了。。。。。墨西哥amigo全程打酱油。。。LOL

12分钟前
  • elly的小hui儿
  • 推荐

看了#电影狂怒#首映礼。 3.7分(满分5)|▲冯小刚也去看了,看完和王中军说,这不是《集结号》嘛。王中军说,我感觉应该是《兄弟连》吧。。▲Brad Pitt 的头发和脸永远不会被炸弹炸毁!

1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当看到刚上战场的男主又哭又闹,看到男主弹钢琴看手相就把惊恐的德国少女骗上床还称之为爱情,看到党卫军年轻士兵露出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微笑...我想起因恐惧而失明的士兵布洛依,想起坐在教堂外聊天的医护兵尤金和法国女护士,想起温特斯看到同样微笑后一枪将其击毙... 还不如再刷一遍《兄弟连》。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四星全部给战争场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戏码,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中间一段德国妞戏码让人很想吐。太假了。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真是好,正点,纯粹。虽然好莱坞矫情俗气那套一点不拉,最后一战也英雄主义zuo到死。但影片切口极小,把战争电影常见对人性的弱智关怀全部转移到了对战争细节逼真的刻画上,在感官上相当过瘾。国内11月上映,力荐呢!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结尾一下就俗套了,不过前边大半段真好看。子弹的特效太像激光了,违和的科幻感。

23分钟前
  • 伊拉克洗衣粉
  • 推荐

大概有三个时刻我都以为Brad Pitt和Shia LaBeouf要亲上去了,真的

25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好他么无聊加难看啊,完全没人物,战争戏只有坦克迷爱看吗?各种中途就想离场了。

28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我大皮特依然帅到让我尿裤子。他内心仅存的信仰和优雅分别在希亚拉博夫和诺曼身上找到了映射,所以他爱他们,胜过肉体眉目的情欲。最后的困兽之斗不是为了国家或尊严,是解脱。战争对灵魂的折磨远胜过肉体,你明知会结束却望不到它的影子。人竟可以变成这样,所以坦克就成了唯一的归宿。

2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比真是史诗与小品的区别。除了开头的坦克突击与跟虎式的决斗两段,本片就是一个接一个episode的melodrama,所表现的并不是带入二战的真实感而是五个坦克兵cosplay上演一场接一场狗血的情感大戏,再加上结尾一战直接沦落为抗德神剧的节奏,实在是令人失望。

31分钟前
  • Rilkelee
  • 还行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36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三星半吧,能看,槽点也有。整体还是前面的战争戏更好,尤其坦克带小兵以及战虎式,后面多少有点抗战神剧。影片营造出肮脏、压抑、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所谓的真实感也是大卫·艾亚一贯推崇的,这是影片比较带感的部分。声光结合的战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美国的影院与百号美国人一起欣赏美国人打纳粹的电影,有点儿能体会像是国人看抗日片的那种feel。货真价实的谢尔曼x4与独虎硬抗,实在太爆!为了迎合本土观众,情节多少得“设计”下,不过至少有那段或许空前绝后的谢虎大战撑场面!

43分钟前
  • SupER
  • 推荐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牛X

44分钟前
  • daangel
  • 力荐

坦克大战……希亚·拉博夫和布拉德·皮特的深情对视是怎么回事……

4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