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抢命
我怀疑北野老大拍完《小心恶警》后还没有找准感觉,所以他把《小心恶警》中那些看起来很生硬的东西全部带到《3-4x10月抢命》中,比如松散的节奏、蛮横的跳切、始终处于游走状态而没有一条主线的故事轮廓,而且还将这些“不健全元素”肆意放大,挑衅观众的观影习惯,能接受的才不至于在看《3-4x10月抢命》前半部时打瞌睡。显然,非科班出身的北野导演眼里没管那么多电影规则,他全凭他的一股子“愣头青”形象拍出锐气,结果让人叹为观止,他把那些不符常规的元素提炼成凌厉冷竣的镜头语言,自成一家,不落俗套,潇洒极了。
北野武从小迷恋棒球,而《3-4x10月抢命》讲的是一个受人凌辱的业余棒球选手向黑帮分子进行报复的故事,我怀疑北野在片子里融入了些许自传色彩。(我对北野充满了怀疑,因为他和他的电影实在不容易被人琢磨透。)
我对这部影片带自传色彩的怀疑是有理由的。北野大学辍学后在车行呆过,开过一段时间的出租车,因性格问题难融入周围人群,常被排挤并侮辱,后被人收拾过一顿。这和《3-4x10月抢命》主角的遭遇很相似。北野第一次编剧本,就编了一个和自己的经历相似的故事,不得不考虑一下其中的自传色彩。从主题来看,这是一个摆脱辛酸,唤醒自尊的故事,人们常常在这样的故事中自勉,北野老大当然也不会例外。
2 ) 男性眼中的影视世界
关于北野武有着太多的话要说,在此只是就其一部电影说起,以此表达对北野武敬佩之情。对于此部电影是1990年拍摄的电影。是一部带有浓重的北野武式的电影,影片中通过讲述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的悲苦生活。当中充满着暴力美学,充满中对于女性的压迫,充满着重重的压抑,当然不乏北野武式的灰色幽默,让人在窒息的环境中得以片刻的轻松和心灵的调节。
影片一贯的讲述着关于日本黑社会中的恩怨情仇,是兄弟之间的儿女情长,是大哥与小弟之间的利益相争,无论怎样总是在你杀我,我复仇的结构中演绎着充满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学故事,带着浓重的北野武气息。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加油站工作但很爱棒球的青年因意气用事而得罪黑社会的人,因黑社会不放过于是只有找他的兄弟帮忙想摆平此事,不幸的是大哥因此而受重伤。因听大嫂说大哥要到冲绳去买枪用来报仇。于是他和一个好朋友只身来到冲绳,并在此遇见且结交了北野武扮演的黑道大哥,最后取得了枪并开始了报仇。故事似乎很是简单,但在北野武的设置以及场面调度上使得影片增加了几分感染力。或许影片的故事并不是很出众但导演的讲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于是影片安排了主人公在棒球场厕所里走出为开始而同样用主人公从厕所里走出为结束,似乎在告诉观众:刚才您所看的一切只是电影中主人公的主观想象罢了,而不是真实的可信的故事。
当然影片中像是在其他他的电影一样对于女性的刻画只是一种符号,似乎在他的电影中是被掩盖的虚化了的,总是地位卑微。虽然受不到男主人真切的关爱,但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他帮助他。或许这是与日本的文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在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女朋友几乎没有台词,总是在支持主人公想做的事。北野武扮演的老大总是在欺负他的女友。井口也是如此的冷冷的对待他的女友的。而这些便足以说明导演对于女性的弱化。
当然即使是在讲述着非常严肃的关于黑社会的故事,导演还是不忘在影片中适当的加入幽默的镜头,以此来冲淡观众对于影片中所塑造的严肃压抑气氛所营造出的紧张感。在棒球场上大哥井口为了一个球因一个球员的一句话而追赶他,再给一个没有驾照的年轻人送车时年轻人的举动,主人公两人在海边时笑人的举动,在遇见北野武在餐馆里吃饭时他们的行为口喊着黑色的食物相互打量着的神态,在北野武在黑社会总部时不小心枪走火了……这一切都是如此的滑稽可笑呀,都能使得观众在观影之余感到一分轻松,一分愉悦。
当然本人在此影片中还有一丝疑问,在北野武所在黑社会总部的窗上贴有蝴蝶的印记,并且在当主人公即将离开冲绳时,北野武送给他们的信封也印有蝴蝶,并且导演深怕观众将此忽略还特意用主人公的对话加以强调。而此,导演是想想我们传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和思想呢?是在说明事情的发生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吗?本来很小的事情结果愈演愈烈。还是导演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抑或想借此表达一种特殊的意义?笔者不得而知。
同时,在笔者看来此片在环境处置上显得过于“干净”。特别是在街道的处理上更是如此,当主人公们行走于街道上时,就没有别的什么人了,似乎世界上没有别的人了,感人的感觉很是生硬和过于死板。或许是导演有意识的在向观众创造一种“封闭式的环境”?还是有着其他的别的什么深刻的用意?抑或是当时真的没有什么人(群众)走过?不会吧?!不过在笔者看来似乎这样处理过于做作之嫌,若不是为何主人公在车站时有那么多的人?此便是笔者认为导演在拍摄时不慎出彩的地方。
当然,大海也是北野武的标签,不论是此部电影,还是其代表作《花火》,无论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抑或是充满童真与爱的《菊次郎的夏天》都是充满着对于蓝色大海的镜头。似乎那象征着博爱,象征着宽容,象征着……而这已成为北野武的标志之一。
3 ) 第一次写点东西
从棒球场的一幕作为电影的开始,同样的一幕作为电影的结局,说实话在看到男主开着油罐车炸毁了黑帮事务所后没事人一样出现在球场我人是懵的,但转念一想,如果一切都是男主青春期的意淫,那一切不合理也就都合理了。
一个木讷笨拙的废柴青年,真的会有勇气向黑社会分子挥拳吗;真的有那么轻易的追到漂亮且甘愿和自己殉情的女友吗;真的会有那样单纯的陪自己赴汤蹈火的兄弟吗;
感觉一切都像极了青少年意淫会出现的元素,兄弟、女友、帅气的全垒打、无恶不作的黑帮大佬、英雄式的自爆、殉情,再在其中穿插些北野武的黑色幽默,一切都挺有意思的。
4 ) 沸点
上一秒兴高采烈骑着心爱的小摩托飞驰而去的小混混,下一秒就头破血流地坐在马路边上…北野武真有你的啊!!主角好像全片就说了那个“咦”,然后就没说话了……最喜欢的角色是酒吧老板,虽然行事作风保留了黑社会的粗暴,但与此同时他身上也存在一些可爱的点(穿着彩色毛衣支持本地的棒球队、听到网球场有女人就冲过去,对着讨厌的客人皮笑肉不笑…),所以并不令人讨厌。第二喜欢的角色是主角的同乡,看起来很朴实的一个大哥,在卡拉ok唱着跑调的歌还被黑老大调戏(捂脸),抱着用报纸没完全包住的枪在商店试吃简直笑死…在主角抛下同伴之后,即使被暴打了也没真的怨恨他……片子没有配乐,只有卡拉OK那里出现了音乐,可以说音乐是剧情需要才会出现的,电影氛围完全靠角色的行为举止来营造,所以他们不说话的时候,其实我会脑补他们的内心戏,可能隔壁的人会想的和我不一样呢。沸点
5 ) 又是乱七八糟的打架杀人。
又是乱七八糟的打架杀人。
找不到草纸,大海里解决。
乱摸属下。
某女不合他意,给其他人买棒冰时就不给她买。
他的反复无常,最终还是导致他被那些人看不惯杀了。
6 ) 3-4×10月
一場棒球賽正在上演, 戰況一面倒, 屬於Incruz棒球隊的雅樹看著落敗的己方目光呆滯, 球隊是勝是負無關重要, 其冷淡直教上陣搏殺的隊友不是滋味。他在正式出賽的時候做替補, 他三次擊中空氣, 連累球隊敗局, 隊員對他完全失望, 雅樹是球隊的最後選擇。雅樹正職是加油站店務員, 工作散漫, 黑幫頭子金井叫他抹轎車, 不肯, 金井作勢打他, 雅樹還手, 頭子大喊手的骨折了。
暴力是突如其來的, 金井的黑社會氣焰不用說, 那個撲克臉的失敗擊球手絲毫不遜, 他的拳力輕, 絕對傷不了金井, 加油站店務員敢以微小身份單挑惡道, 持的是現代人不會認錯的風氣: 明明是自己不能在顧客要車前完成差事, 不認錯、不道歉, 只好用年青人的衝動交代。酒吧店東隆志和女朋友傾談, 客人來了, 他們是穿著洋裝的白領, 酒意醉人; 男子點了綠茶雞尾酒, 女子點了炸豬扒飯, 他們所點飲料菜餚不是列進菜單, 客人大聲叫囂, 隆志笑了數秒, 突然拿起煙灰缸砸在女客人臉頰, 劃了一道口子, 只是男女客人的酒醉胡話, 先是面對來賓的習慣笑臉, 後血脈賁張的用器具痛毆女士, 那種驟然巨變可以不分是小職員, 抑或是老闆, 都不能化干戈為玉帛。年輕的長期孤立, 心理處於刺蝟狀態, 遇到挑釁反抗還可理解; 隆志身為酒吧店主, 有什麼風浪是沒有見過的? 他還是控制不了脾氣出手傷人。雅樹與黑社會份子各佔畫面一半空間, 店務員擊中金井上臂, 襲擊是在同一時間及畫格進行; 酒吧老闆先用近鏡數秒營造堆笑的臉孔, 然後鏡頭一轉, 煙灰缸已經劃破了女郎的俏臉。前者中了拳擊的黑幫金井表情誇張, 感覺很假, 不會相信他骨折; 後者的飽歷風霜深陷眼梢兩魚尾紋保留北野武電影毫無先兆的暴力及血花。
電影間歇用了偶發的攻擊場面, 拳頭撃中目標後滯延了一刻, 受襲擊的人才會掩面大叫, 兼且傷口的血液像是水彩似的。 北野武用了漫畫方式造成一種荒誕, 那些定格後延續的數個場景雖然以流血告終, 不會覺得殘暴, 只會發噱; 做回自己的導演開槍殺了敗賣槍械的外國人, 其屍體附近是軍事基地, 北野武有意表達他討厭日本的盲目崇洋。小人物雅樹每日努力練習揮棒一百次, 到正式比賽的時候做了全壘打, 球隊本應反敗為勝, 卻因為雅樹跑錯了方向敗局, 心裡必定怪責自己的不上心, 不能在現實裡打人發洩, 他藉著幻想, 把他日常經過的片段以第一身代入, 用暴力解決, 撇掉別人不了解的內心世界, 他在現實中是寂靜無名的可憐蟲, 就算是其創造的時空, 扮演頭子的北野武如何玩弄嘍囉, 強迫朋友切掉手指, 受苦的不是雅樹, 他有了看著別人受難的沾沾自喜小人心態, 他獲得了美人垂青, 夥伴的信任; 痛苦、疏離遠離雅樹是幻想完滿的重要元素, 一陣嘩啦的沖廁把小伙子帶回實在的世界, 比賽還在上演, 一場自我的夢海麻醉旅程結束, 現實的不信任及給人看輕是難以改變, 北野武示範了喜中帶悲的新方向。
石田百合子太美了,她和男主的爱情应该就是一年以后《那年夏天,宁静的爱》的雏形了,很美好。二者节奏也很像,只不过有两场复仇的高潮。是废材的厕所蹲坑梦吗?我不希望是,虽然是臆想就不会有死亡,北野武说过,“会选那种几亿度的高温飞速燃烧的人生。”男主臆想虽不飞速燃烧,但也滚烫。
①北野武演了个大佬,还是基佬。②北野武的第二部电影,已经能从其中窥出今后不少作品的影子,突然的暴力、荒诞的剧情,风格基本定型。③虽然是脑洞少年的无聊意淫但是这结局简直是卧槽了。④剧情,甚至是片名我都没大明白。
北野武的第二部长片。比上一部的暴力更多了点荒诞的、反讽的东西。确立风格之作。
被北野武mind-fuck了……恨
北野武在戏的后半部,起了一个镜子作用。他的性格和主人公完全相反。是个变态的性虐待狂。用暴力开口的人。最后杀人被杀。某方面来说,他其实表演的是主人公的内心妄想,积蓄着主人公体内的暴力。因此主人公有着和他一样的下场。这种隐喻很高超。了无痕迹。可能是因为来自北野武的即兴,或者说是无意识
北野武处女作《凶暴的男人》里棒球棒也作为重要道具出场过(不知道今敏看没看过),这次则以三场棒球赛作为开场、转变、落幕。剧情充满了不可预见性的发展,应该可以列到北野武TOP10里的作品。
一般黑帮片拍的都是残酷世界里的社会人,无非是不甘寂寞力争上游打打杀杀纵欲淫乐之事。只有北野武肯让一群搅屎棍和儿童当主角,动不动就要召集100个坏人毁灭恶势力的老巢,果然是童言无忌。北野武的童心未泯和他游戏人间的态度是对武士电影枯禅宗的改良,虽然最后总离不开日本传统的“死”字,但那也不过是任天堂红白机游戏结束时GAME OVER的字幕而已。
t42709ce48
《暴力团对策法》出台前的黑帮挽歌。冲绳集法外之地、世外桃源和军火补给于一体,依然是作为异域提供种种复合想像。除了机场/边境几乎看不到什么别的人类或国家机器,北野武很早就开始把日本作为一个后现代废墟来看待。结果是,在平成方才起步就为野球无能的废宅们盖棺定论:试图意淫仁义江湖,却总归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真是一部无聊又有趣的电影,他妈的整整花了我三个月时间看完
北野贡献了演艺生涯中最精神污染的角色。
北野武风格确立之作,沉默成为常态,暴力成为唯一的沟通手段,安静木讷的男主一次又一次的卷入各种突如其来的暴力中,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内心的不安与愤怒不断积攒,最终化为一场大火,将沸点推至极限,让人不得不怀疑,结尾的自杀式冲击是不是象征着大便终于出炉?这片子挺特别的,全片无配乐,台词都很少,故事性也不强,多半都是以滑稽景观姿态呈现的一幕幕闹剧:两次骑车被揍的黄毛少年,两次抡酒瓶和两次被揍的同伙,要求同伴与妓女做爱后又将同伴强暴等,诸多哭笑不得的场面,由微弱叙事线串联,连剪辑点都不是正常的叙事节奏,整体效果比较散漫且刻意。彼时的北野大概刚刚想到暴力与荒诞相结合的点子,但把控力还不到家,所以过多的荒诞和幻想让主题失焦,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感觉和男主一样,好像要说点什么,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无序且无意义。
北野武的第二部片子,也是首次掌镜的柳岛克己跟北野武的首次合作。从这里看,北野武的成型比大多数导演要早,第二部作品基本已经固定他的凝镜、断裂感冷笑话和无来由的暴力风格。前半段是糟烂棒球队的教练与自己雅库扎时期的故人冲突,队员远赴冲绳购枪寻仇,在那里遇上了好像被某种神秘力量推动的不暴力就无法存在的北野武二人组,冲绳的后半段对冷笑话的使用因加入了暴力的痛感显得效果好很多,最后队员驾车复仇的戏份体现出的“义”似乎日后只在《大佬》里有所再现(有趣的是北野武屠杀对头的那场戏里,墙上有个大大的“义”字)。邓肯在这里演的卖力,海里洗屁股什么的已经不顾形象了。四方田犬彦说冲绳一段戏透露出某种地方性的性格,也许是这样吧。虽然后半段糅合暴力、笑话和情义的拍法在当年应有创新,但跟《那年夏天》一样糟糕的前半段太减分了
三星半。虽是面瘫黑煞星的第二部作品,但所有的元素都包括了。
7/10.这是北野武自编自导的头三部电影。在前两部电影中可以看出作为作者电影,北野武可以为所欲为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是第一部中粗鲁任性的警察,还是第二部中与黑社会分子混在了一起的业余棒球投手,都是反社会反秩序的代表,那种突如其来的暴力代表了冷漠的拒绝,但那种玩耍和胡闹感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这两部电影都有着相似的节奏问题,剪辑的不精准带来了理解上的混乱,或者可以说是剧本表达的问题。但其实其中也有不错的段落,比如《凶暴的男人》中那段追逐犯罪嫌疑人的长跑段落,《3比4X10月》中开始与结束的微妙变化,暗示着整部电影可能只是男主的便中迷思。这说明第二部电影比第一部有了进步,同时,北野武也在一步步的后退,在第一部中是主角,第二部就变成配角了。
暴力,荒诞,性,压抑,打斗,枪。乱七八糟,以便秘开头,以便秘结束。北野武式的滑稽我真是接受不来。
现实如此残酷,也只能在便秘一个半小时,幻想出来一个故事。含沙射影,娱乐的大众对冲绳岛驻军莫关心,北野武表演的老大(民族主义者),无力打倒驻军,即使推到了美军支持的代理人后会被后继弑杀,揭示岛内政治轮回往复的局面。结合安倍晋三被杀事件,可以说这部电影的隐晦预言被证实。另外,被享乐主义洗脑的大众,看似阳光明媚,实则如同在厕所一样臭不可闻的黑暗环境中生存而不自知,同时没有了反抗精神,只能颓废。94年的影片预言日本整体此后近三十年的低迷。
北野武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虽然这次退居配角,但是在影像风格的摸索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很多后期的经典手法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一些端倪。不得不说,北野武在自己作品的结尾的处理上总是能找到非常不错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最后高潮的一幕配合影片的英文片名实在是让我震惊。以及本片在结构上也有巧思,北野武始终会找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形式来承载他的独特表达。只是在这部电影里,他所饰演的角色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对自己女朋友的一些所作所为,让我还是有点,不对,是非常不舒服。当然这个极端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是为了隐喻主角内心的意淫,是对其现实木讷的反向表达。另外谁来给我科普一下电影的中文片名是啥意思?实在是太奇怪的一个名字了,看完全片也不理解是啥意思啊。
球场局外人,爆头烟灰缸,喊名不带酱,双击酒瓶拳,花束机关枪,油罐冲会所,公厕大轮回;每天挥棒一百次,日常艳遇日常丧命……有趣
棒球规则里到底有没有发生全垒打后低垒位的球员不能先于高垒位队友跑回本垒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