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从龙卷风中我看到
还没看到结局嘛……就下课了
毕竟学过气象的 看着还是蛮有感觉的 Q.Q…虽然……一开头她爸爸可以不用去拿那个盖子其实就可以避免飞走了…(外面流速大气压小啊T_T)
不过真的 挺感动的 我觉得吧。而且里面不经意间透露了几点我目前觉得人生的道理——
1.最好的婚姻是陪伴。
至于有没有共同的兴趣,也只是间接的导致在一起的时间长或短。没有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一起做一些事情,或者啥都不做。
重点是,你陪伴了她/他 吗?比如片中男女主脚一起追龙卷风,而另一位是生殖心理医生。遇到这种中尺度极端天气,她只会尖叫,而他们两个会兴奋的想靠近。因为她们都是热爱冒险的人,都是愿意为科学而迷恋甚至不顾付出生命的crazy people
2.人们年幼时经历的一些事情 极端 或者微小 只要对你产生过极大的震撼 这将会影响你的一生。
关于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的一些选择,你的人生伴侣你的事业。你可能不会主动的去考虑,但这些都会你不经意中流露出来
2 ) 巨大的震撼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坐在电影院里面.身边是平日一起上课的同学.而场内,则是每天都在一起上课的全校师生.印象中从那次之后就没有全校统一的去看电影了,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当然.偶尔几次的红色电影还是要求去,但是触动却没有那么多.
电影说的一个在龙卷风来临前需要收集相关数据的故事,其间当然也穿插了男女主演的感情故事,虽然不是主要,但最后的一个镜头还是给了他们机会.
当年看这个电影,应该还是为特技的展现而叹服,想想之前一年所看的Toy Story,那时候所谓的美国大片,总是能够在最合适的时候给你视觉上的享受.散场之后同学说,要是能坐在那部车子上被龙卷风追,就是被吹走了也舒服啊- -#.
现在似乎没有这么简单的片子了.风来,人来,风行,人追,风散,Mission completed.为之感激的是,学校竟然可以免费让大家去电影院看当时上映的商业片.可谓人性化.
花絮:结束时候的接吻镜头,不知让我们这帮四年级的小子,回去想了多少天.直到快要毕业的时候,看着那些被称之为早恋的孩子的时候,总有人会说,oh,跟龙卷风一样了.
3 ) 龙卷风:包装出来的灾难经典
大概五六年前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盘点灾难电影的文章,那篇文章中特意提到了《龙卷风》,把他评为经典灾难片,当时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冲着灾难大片的旗号,我立马从网上下载了该片,可自己看了2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前几天看到淘宝上特价甩卖该片的DVD,就顺便淘过来用来打发时间,可没想到这次再看这部影片时完全没有了五六年前那种乏味、无聊的感觉。
《龙卷风》不像《后天》、《独立日》这种全球性灾难,也不像《2012》拥有火山、地震、海啸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打击。这部灾难片只有龙卷风这一种武器,打击的范围也仅限于美国西部荒野的小镇,尽管从视觉效果的华丽程度上该片已不能和如今的灾难片相提并论,但好莱坞编剧们精心的“包装”手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说这种包装即使放在现在也并非时过境迁。从自然常识说龙卷风是一种并不常见的气象灾害,它一般都出现在人口稀少的荒郊野岭,通常造成的伤害不大。如果单纯的从灾难的角度来拍电影的话,难免会使影片显得单调乏味,毕竟不能像《后天》里那样幻想一场龙卷风摧毁半个洛杉矶。所以编剧们在包装这个灾难故事时第一步就是让“人追风”一般的灾难片都是灾难来找人,而这部电影里是人主动去找灾难,科学家为了研究龙卷风想把自己研究的测试装置在龙卷风周围“放飞”,电影也由此展开了一段“追风”的惊险故事。但这仅仅是开始,电影最高明之处在于编剧们对电影中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龙卷风的设计,这个设计可以说是电影成功最重要的砝码,也是戏中最精彩的“包装”,片中先后出现的四个龙卷风都不相同,第一个是最普通的龙卷风,只是让观众预热,接下来出场的二号和三号龙卷风绝对让观众大开眼界,二号双胞胎式龙卷风(实际上是三胞胎,就是一个龙卷风在运行过中突然幻化成三个),三号跳跃式龙卷风(运行轨迹是跳跃型的,时隐时现),在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后,影片的最后为观众献上了巨型龙卷风,即电影中所说的F5等级的龙卷风,其实从灾难的角度上来叫,前三个龙卷风没有造成任何灾难,只有最后出场的F5摧毁了一座小镇。第三步就是为故事增添点情感色彩,这是所有灾难类型片惯用的伎俩,《泰坦尼克号》里美轮美奂的爱情、《后天》中厚重的父子情.....《龙卷风》也毫不例外,只是这部片子中的三角恋爱情故事现在看来多少有点幼稚。在经过三重包装后,本来普通的《龙卷风》变成了F5等级的超强型席卷全球影院。
本来一直以为龙卷风在灾难片中的表现力和震撼效果上都无法与地震、海啸、火山这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相比,但经过了包装后的龙卷风爆发出的威力绝不亚于其他类型的灾难,尤其值得一提是电影中的声音效果,虽然这是一部十四年前的电影,可至今这部电影的声效依旧被电影技术人所推崇,很多人都把这部片子当成检测家庭音响效果的工具。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工业光魔特效公司过硬的技术。故事层面上《龙卷风》还是老式好莱坞灾难片惯用的剧情,无聊的三角恋模式在狂暴的龙卷风面前完全成了陪衬,不过这并不影响该片在好莱坞影史上的地位,现在想想这部电影被列为经典灾难片也算是合情合理。
4 ) 三观严重扭曲!这是我看过的剧情最差的一部电影!
其实我可以理解身为科学家追求真理和答案的疯狂!但实在无法忍受如此傻逼的剧情…糟点太多无力吐槽 我看过大概900多部电影 这一个是真心让我无语的…几乎没有任何优点…从头到尾就像动画片一样假!所有的对话和剧情和傻逼表情让我吐完再吐,吐吐!吐!!!!!!恶心到爆的极品傻逼影片!!!不剧透了 大家去看吧!!!!
5 ) 生命的坚持
郭秀华 blog.sina.com.cn/gxh
1996年,我在省城济南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的观影生涯也拉开了序幕。
校园隔条街有个影院,叫齐鲁影院,它专为大学生顾客设了通宵电影。大学生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唯一没有的就是钱包里的内容,对于一夜十块钱连着放几部精彩大片,这样的好事,是趋之若鹜。
我们一进校门就眼馋着校外的影院,但是大一大二的女生还矜持着,隔三岔五老老实实地在校内活动室看场电影,还不敢去做夜不归宿的事儿。到了大三,胆子才大起来。有一个周末,我(老五)和宿舍老二、老三一拍即合,终于出去看了场通宵电影。
记得那一夜连着放了好几部电影,都很精彩,但如今唯一清楚记着的,是今天要提的《龙卷风》。裘是个女博士,她有一个超赞的团队,十几年一起追逐着龙卷风,他们的目标是要了解龙卷风的秘密,把预报时间从三分钟提前到十五分钟。团队中最有天赋的男子比尔成了裘的丈夫。比尔构想出了激动人心的技术方案——被命名为“桃乐丝”,它像一个美好的未来,照亮前程的希望。可是梦想真的能实现么?不能实现的梦想带给人生的是怎样的迷茫与痛苦呢?——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电影也没有提及,但是这份痛苦使富有天赋的比尔彻底放弃了梦想,决绝地背弃了承诺。
这是背景,电影中的故事其实是从比尔重新回到团队开始说起的。比尔重新回到团队,带着他的新未婚妻玛利莎,新的身份,新的卡车……他回来是要裘签署离婚协议,最终完成自己的新生,可是坚持梦想的裘和团队已经做成了“桃乐丝”。在那个熟悉的团队中,面对胜利的曙光,比尔的热情、勇气和梦想再次被激活了!历经艰险,他们终于成功了。记得那一刻,大家狂欢着,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和事业就要实现,裘和比尔开心地“争抢”实验室管理员的职务……他们是如此的般配,难以想象,还会有什么事情能把他们俩分开?!
每个人都要回答何为人生幸福或生命圆满的问题,“兴趣和追求、能力和成就”几乎是每个人的答案。但对于比尔而言,幸福、圆满和痛苦、迷茫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是裘和团队的“坚持”帮他飞跃。这种坚持并不容易,它超越功利,不计成败,那生命做燃料,不问风险,勇往直前——所以我们要把它叫做“生命的坚持”。
这一份生命的坚持,正是比天赋更可贵的东西,是艰巨的成就和事业,离不了的精神力量,我们常常说的词—“信念”,是同一种力量。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把这部电影郑重推荐给女儿,并和她一起看了,我希望她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幸运的话,她也会找到拥有同样梦想的团队和伴侣,祝愿她拥有这份力量。
我也是。
6 ) 哈哈哈,竟然是二十多前了
不知为啥在视频网站点开了这部电影,而且惊奇的是看了一点点时发现,竟然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
可能是上了年纪,越来越喜欢老电影了。90年代的美国人也感觉比现在纯朴。喜欢以前胶片拍的电影的质感。
电影很喜欢,而且令我震惊的是特效,还有拍摄的用心程度,本以为以为是2000后的作品了,再一看96年的,就离谱。不过想想也是,就算是90年代,好莱坞到那已经发展好几十年了。
导演是个幽默的人,男主带着现任和前任一起在车上那段,牛在天上飞了,现女友还一直跟性无能心理咨询的客户聊天。
牛还是刚才那一头。
灾难片嘛夸张和有点漏洞难免的,特喜欢影片结尾他们说,那你们有得看了,然后热烈地拥吻。很有那个年代万恶的美帝资本主义国家的风情…
儿时第一部灾难大片儿
第一部在影院里观赏的灾难片。
如今的如梦似幻就是当初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还记得小时候表姐家鞋店隔壁就一租碟的店,这部电影的海报一直挂在那屋,可是老板居然找不到这片的碟,这份怨念一直延续至今日啊!中间那段《闪灵》实在是太TM吓人了……
好好一个片是被我看矫情了吗?!和爱你的人出生入死一次吧然后再决定结婚神马!有一段还挺惊心啊!片尾字幕画面恢宏啊!最后一次放Dorothy的音乐,是The Rock主旋律的变奏嘛?
只记得片头:因为女孩的一时任性,父亲被龙卷风吞噬了... 当时我爸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到没有,这种时候一定要听大人话
居然还是以前在电影院看的~~居然还特喜欢那个结尾~~可以欣赏龙卷风~~
7.0/10 分。重看,重制版蓝光。节奏明快,气氛紧张。可惜受限于年代,特效还是太一般了。。。比尔·帕克斯顿,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真实谎言》里喋喋不休的二手车推销员。。。海伦·亨特,非常有气质的美女,可惜没有啥特别好的作品。。。配角里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扎克·格雷尼尔,就是那个和反派男一起飞上天的司机。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没办法,《傲骨贤妻》里的大卫·李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出众了。。。
刘因是工大少数我无法忘记的老师。这是他在选修课上给我们放过的电影。关于地质学,其实他说的我基本上忘光了(只记得一个什么循环?),但他总是说对科学要有献身精神,要认真和坚持,我都牢牢记住。这部电影是最后一堂课他放给我们看的。事后我经常想起这部电影,想起在漆黑的狂风中宛如蒲公英般飞舞的多罗西。——科学确实是一种宗教,科学家就是牺牲。科学的上帝太过于迷人,虽牺牲而往矣的人成千上万,而我也愿为其中的区区一员。
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的最爱啊!!经常吵着要看龙卷风暴。
小时候看过的,后来本科英文课本讲过,今天又重温了。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好片。没钱还可以拿命来做实验啊。为了自己所爱,虽死却无憾~
蛮紧张的,科学家真厉害,不怕死!哥,你的车太彪悍,怎么撞都不坏!现实的灾难远比《闪灵》恐怖啊!最后拴住腰抱着管子没被卷走假了吧,那么大力量,估计人都要被撕裂了!根本抓不住!
小女孩为父报仇,复仇的对象是龙卷风!研究龙卷风时顺便谈个恋爱!还可以。
即将前夫领着现任女友去妻子工作处完成离婚协议的最后签字,就好像前妻领着未婚夫去报社找主编前夫办理离职手续然后远赴男方家乡完婚。两性关系内核角度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由九零年代女权蓬勃与好莱坞灾难大片热潮共同推动下的霍克斯经典重拍。又名男友礼拜五……需要指出的是,龙卷风本身虽为变幻不定无法预判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其“风向”却可以在剧作层面上被导演定向操纵:它总会适时的转变方向控制力道,间接消灭了好大喜功无德耍诈的竞争对手,彻底摧毁了挂满刀具象征着崇尚暴力的红色谷仓,却完全放过了那座代表着夫妻和睦家庭美满的维多利亚风格双层农舍!
Men chasing tornadoes.好有激情好有爱,音乐超棒。
到底人们还是脆弱和懦弱的,但他们更快地在恐惧中痊愈。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故事不错...演员也卖力...但是里面漏洞太多了....
场面特效很出色,人物其实塑造也可以,开风气的大作,
对好莱坞来说是划时代之作,因为从它开始,掀起灾难片的浪潮,电脑特效也开始大行其道。
6.9分,其实我朝2021年的灾难片《峰爆》,比起美帝1996年的《龙卷风》都有一定的差距啊。特效至今还是跟不上。不过《峰爆》比起《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又是自身的一大进步了。我相信如果我朝灾难片认真拍,至少特效上不会比96年的片子还差的。那些主旋律看似投资很大,实际上不知道有没有一半的资金是用在刀刃上。鬼知道有没有贪污。
此片极其牛B 我却是多年之后在HBO看的 却也不能说是坏事 里面“多罗西”的名字起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