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旅行,但我们不能为自己的旅途设定一个固有的框架,那会感受不到旅途带来的意外收获。在旅途中有幸福,也有悲伤,但我们不能因为悲伤而停下脚步,因为旅行意味着前行。
一位专为旅行杂志供稿的作者麦肯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在痛失儿子一年后依然未能走出痛苦的阴霾,其妻莎娜不堪忍受丧子和婚姻冷遇而离开他。
只有儿子生前的爱犬-爱德华相伴,但爱德华也在儿子死后变得胆小、烦躁。
因为要出差一周,麦肯将爱德华寄存在一家宠物医院,宠物驯养师妙丽将爱德华逐渐训练得听话、可爱,也在与麦肯接触中对他产生了好感。麦肯也妙丽的关心充满感激。在与妙丽7岁瘦弱的儿子-亚历山大相处中,他又找回了作父亲的感觉。虽然与妙丽过着同居生活,但由于多方原因,麦肯始终无法接纳与妙丽的婚姻。
又一次到巴黎出差,妙丽在麦肯不知情的情况下尾随去了巴黎,这令麦肯有些无奈,他始终与妙丽保持距离。在巴黎期间,麦肯不小心背部受伤,其前妻莎娜得知后很快来到巴黎,在酒店给予照顾,他们以为这是又一次幸福的蜜月。相处期间,彼此内心的痛苦重新被唤起,令麦肯意识到他与前妻之间障碍始终无法逾越。他需要放下哪怕是被他精简到极致的行李箱,去拥抱新的旅程,去遇见“意外的旅客”。
I stopped on HBO when I saw William Hurt on the screen. I remember I saw one or two films he led and though he looks dull but elegent, his movies turn out to be to my likings.
The story is about a writer of travel guide, who is confined to his established but stubbon attitudes to the world. He splits with his wife and refuses to get in contact with people. However there is a fluffy woman from lower class attracted him and for a weired reason, he decides to live with her. But it doesn't last long till his wife comes back to his arms. His life goes on in the old track again.
Then things change in Paris. I remember a film named Sabrina, the leading actress said " I found myself in Paris". The same thing happened to the leading actor in the Accidental Tourist. He realized the former life with his wife was not something he wanted, he needs that vulgar woman in his life.
Even though that vulgar woman was not told why she was rejected when his wife showed up or why she was wanted again in Paris, she is happy just for getting a man. The ending is pretty much like the ending of Sabrina as well.
I wonder why woman is just happy for having a man returning to them without a reason. Are they just satisfied with being wanted? or are they simply happy for having a man?
The whole story is well structured except the ending (of course just personal opinion). The distinct demonstration of the contradictary characters of William Hurt and of his brothers and sister gives the film the extra philosophic touch. The tone of film is calm if not cool, but however music adds in lukewarm sense.
Two actresses (Geena Davis & Kathleen Turner as vulgar woman from lower class and beautiful but hypocratic wife respectively) performed brilliantly. Both of them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ir characters and desmonstrate vividly with their applauded skills.
【规范与意外】
在看片前,曾看到一则影片评论道:本片探讨的是“规范”与“意外”两种生活状态间的关系。
麦肯一家象征着“规范”,无论是像旅行手册那样按部就班地准备旅行,还是按照字母顺序整理厨房用品等细节都可以看出;而妹夫和妙丽则象征着一种“意外”,意外地相遇,自由放飞地生活。
影片以旅行手册内容为旁白开头,这也贯穿了整部影片,调动着不同时刻的气氛,但整部影片又是麦肯,这位旅行手册作家不断背弃自己所写经验、寻求“意外”生活的过程。
【意象与象征】
影片中的“狗”在开始时,对外人狂吠、咬伤主人麦肯等,实则是象征着麦肯自己内心的心结:失去儿子、老婆离开。而妙丽在此时做的,不仅是将狗驯服,更是帮麦肯解决内心的禁锢。
【影片的最后十分钟内涵极深】
1.通过妻子莎拉的口中,给出了妹妹与妹夫婚姻生活的选择:妹夫搬到妹妹家中,方便妹妹照顾两位哥哥。这一方面是“规范”与“意外”的和解与融合,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妹夫主动对生活的追求与改变。
2.莎拉问道麦肯,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原因爱上妙丽。麦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因为他此时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妻子莎拉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禁锢,以及自己与莎拉间的联系,都是来源于死去的儿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导演安排了麦肯扔掉旅行箱,抛弃“规范”,并与“儿子"(出租车旁的法国男孩隐喻)正式say goodbye后,麦肯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对本我的束缚。
3.美好的生活需要主动的追求,主动追求会得到天意的照顾。在麦肯进行主动追求后,生活也给了他以好运:在出租上的麦肯正巧碰上妙丽准备离开酒店。
【回归 or 放下】
最后,回到标题。关注到妻子莎拉这一角色,会发现其经历其实和影片《蓝》中女主比诺什的遭遇及其相似。莎拉最初想通过放下周围的一切来获取真正的生活与自由,但却发现生活的趣味在于“逛五金店”这样的小事之中;也正如当《蓝》中的比诺什能耐心观看方糖被咖啡浸透的细节时,她才算是真正的解脱与觉悟。莎拉用“回归”的方式,可能并不是说她觉得怀念老夫老妻的生活,而是怀念那些生活的细节。
但我们的男主角却相反,他走的是一条“放下”过去、重寻本我的路线,以此来迎接自己新的生活。最终抛弃了妻子、儿子、旅行包,选择了妙丽。
很明显,导演更偏向于后者。
“就算最周到的旅客,也无法面面俱到。”
“就算自律甚严的商务旅客,有时也会无意间发觉一件非带回家不可的东西。”
“生活没法做计划,把它当成商务旅行来对待是个错误。”
命运就是如此有趣,当真爱来临时,古板的商业旅行者也难以拒绝这美好的意外的旅客。
///
“小情节内在冲突:在小情节中,主人公也许与家庭、社会和环境具有强烈的外在冲突,但其重点却集结在他与自己思想情感有意或无意的角斗里。
小情节被动主人公:小情节设计的主人公尽管不是静止的,但相对比较被动。一般而言,这种被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补偿:要么赋予主人公一种强烈的内心斗争,如《意外的旅客》,要么用动态事件将他包围,如《征服者佩尔》的多重情节设计。
《意外的旅客》的侧重点在于此人的精神复活。他从一个情感瘫痪者转化为一个可以自由地爱和感觉的人,这便是影片的主要变化弧光。”
Hurt的表演还是出色的,但是整个片子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Kasdan在最擅长的‘过去的阴影’上做得很差,到最后都没明白Macon为什么要放弃Sarah选择Muriel:是丧子之痛/真爱还是畸形的控制欲?Macon这个仿佛Addams Family的家庭存在的意义也存疑
戴维斯是怎么拿到奥斯卡女配奖的呀?这部居然是中年人的感情片,一直以为是爱情喜剧,😳
对于在繁琐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们来说,旅途是一个找寻自我的很好的选择。本片细腻温情,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本子和电影主题一样,起承转合井井有序,但那些间或跳出来的小智慧和小惊喜才是最重要的。显然片子要探讨的的是“规范”和“意外”两种生活状态间的关系,这种探讨由精妙的人物关系安排而引出。导演营造出的悠然的叙事氛围极精准,特别是选角,正是演员的charisma让本片看上去快乐得如此伤感。
虽然是Body Heat情感续作,看的时候忍不住会和Redford在80年拍的Ordinary People比较,差距是很明显的,就算去掉明显平庸的典型结尾,也无法掩盖表达上核心冲突的缺失带来的叙事乏力,唯一的亮点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中年男性视角下的出轨女性形象,用家庭片丧子桥段来解脱角色的道德束缚,没有且不关心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丧子犹如平静湖面投下的石子,沉湎于彷徨中“美好”与“忧伤”的波纹,不把伤痕显露出来,最后留下鸡汤结尾了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深究会感觉云里雾里的彷徨足够有趣,但要再进一步就会一团糟;相比之下Ordinary People的压抑是丧子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听到裂纹分崩离析那一刻间人物的呐喊,矛盾升级与激化无比自然 ,是释放的, 是透彻的。
并不喜欢男主慵懒缓慢的声音,感觉那似乎是种压抑内在暴力的表现,但事实上他在片尾时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对待他的妹妹婚姻时,首先他喜欢安排妹妹的结婚对象,再次当妹妹的婚姻出现问题时竟是他找到了解决办法搬出妹夫处理婚姻困局。从这几点上来看,他原本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只是淹没在他老婆之下。
以为不过是部通俗的家庭剧而已,没想到还不赖。很多平易近人的生活小细节都让人莞尔。喵小姐好可爱,妻子极不讨好。男人终于明白对某人的爱有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某人在一起你是什么样的人。早已破碎的何必弥补,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谁,他最后勇敢了一把。
节奏慢还挺好看。二个性质非常不同的人在一起很好玩。Kathleen Turner 在加州糜情里面可是骚得不得了,这部里面感觉不同。
人生的旅途,你要怎样上路。一部低调、内敛、睿智的片子。
刚才看了看,断断续续看的,还好吧,HURT挺有味道的!
还行,把戴维斯的个性特征好好发挥了一下。评分:7 out of 10
一名旅游书作家在丧子及妻子离开他的低潮期,碰到了改变他的女人吉娜·戴维斯,她主动随和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作家原来封闭和保护自己的独立小世界,终于让他开始放松自己,尝试体会周遭的平凡人生。本片拍得十分细腻动人,而且有不少令人会心微笑的小幽默,假如你能接受比较缓慢的叙事节奏,将可以发觉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期待太高,俗套老套无理由上赶着难以理解,情节狗血。《故事》推荐,那年代老美的胃口,就像我们某个时期的情深深雨蒙蒙。
爱谁、爱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和谁在一起时的那个你;节奏沉闷徐缓,不过和主人公们的气质相合;结尾倾诉很是温柔地心碎,“你已经复原,不再需要我,而我仍然需要她的帮助”,生命中有多少这样无可奈何的错过呀,爱真薄弱,无法抵御心念一转,爱或不爱都不由自主无法言明,都被命运推着走。
终于又看到部有打5星冲动的家庭生活片儿了 虽然故事是老瓶 可每个人的可爱毛病却成就了新酒 不接电话也好没方向感也好 只要有爱就无关责任或计划
致每一颗孤独易碎的心。连John Williams都难得的平静内敛起来。
有些电影一看开头你就会觉得无法不看完,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好强悍的人物设定,一个很宅很孤僻的中年旅游书作家(是四十多,而非三十来,这点很重要),经受了丧子之痛,生活在一个满是怪胎的家庭……失去任何一点,这个故事会变得异常苍白,甚至不成立。
捕捉到了很有意思的状态,但处理上的多处出错导致落回了较为平庸的层面。仍不失可爱。
全片隐约讲述了男性丧失权力又重新找回控制力,女性角色吃弱,还不如那只狗戏份戳到要害。吉娜戴维斯也算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角色演绎得俏皮主动又予人温暖而非压力,她放得开,即使如此照本宣科每一步都被编剧写得毫无空间的角色,被她反而赋予了更加具象的灵魂。真实的活着的,就必能获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