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卡罗尔2015

HD中字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凯尔·钱德勒,杰克·莱西,莎拉·保罗森,约翰·马加罗,科里·迈克尔·史密斯,凯文·克劳利,凯瑞·布朗斯汀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剧照

卡罗尔2015 剧照 NO.1卡罗尔2015 剧照 NO.2卡罗尔2015 剧照 NO.3卡罗尔2015 剧照 NO.4卡罗尔2015 剧照 NO.5卡罗尔2015 剧照 NO.6卡罗尔2015 剧照 NO.13卡罗尔2015 剧照 NO.14卡罗尔2015 剧照 NO.15卡罗尔2015 剧照 NO.16卡罗尔2015 剧照 NO.17卡罗尔2015 剧照 NO.18卡罗尔2015 剧照 NO.19卡罗尔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罗尔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0年代的美国,年轻女子特芮丝(鲁妮·玛拉 饰)在纽约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员,但心中向往的却是摄影师工作。某日,一位美丽优雅的金发贵妇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 饰)来到百货公司购买圣诞节礼物,结果和特芮丝一见投缘。两人相识后特芮丝得知原来卡罗尔有一个女儿,而且正和丈夫哈吉(凯尔·钱德勒 饰)办理离婚手续。通过书信来往、约会相处以及公路旅行,特芮丝和卡罗尔发现彼此就是自己的真爱,然而在当时社会这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惑,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她一无所有。考验两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社会压力下她们能否坚守内心、不计代价的把感情路走到底?  《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独立导演托德·海恩斯的新作,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电影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盐的代价》改编,由于题材敏感,最初出版社还拒绝发行。之所以叫“盐的代价”,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爱情就像没有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河谷镇第五季我们的克劳迪娅明星2014国语死人之手一梦浮生闺蜜爱人民国密档之死亡守则特殊病人汪星卧底欲望迷宫1999灭绝:基因改造编年史儿女传奇之鬼胎地狱里的天堂勇者无惧(2022)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大漠恩仇屠夫喋血边境2023阿依达,你往何处去?仙境之桥2007一夜迷情纽约灾星妖怪人贝拉~第0章~九九九谁是凶手第五惑星细毛家屋场甲申阴阳界

 长篇影评

 1 ) Carol - 很美很美的爱情

warning:全是剧透!

记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纳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买了Kindle版的来看。对于能下载绝不购买的我来说,这绝对算是难得的了。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语小说/书。当时就有冲动写读后感,但又觉得可以等电影结束后,在好好一起来写。于是,现在就有种终于看完电影来交作业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一样,其实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都觉得没有剧透的意义。这是正在离婚中的贵妇Carol与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售货员+摄影师Therese相爱的故事。小说的精妙在于,它完全着点与Therese的视角,于是作为读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动,一起因为Carol的邀约而兴奋,连那小鹿乱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实。当时小说最大的悬念就是,Carol是否爱着,她有多爱。就像你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爱不爱我,有多爱。于是这条线就带出了小说中我最爱的三段情节。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馆里向Carol表白。那段场景写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状态下说出I love you的。而作为读者的我,也突然像从困倦与睡意中惊醒一样,看着Carol一脸淡然又宠溺的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爱你吗?那样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许真的只有在小说的单视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两人做爱的情节。然而在电影中,这一段则是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们有可能被私家侦探跟踪。她问Therese,是想要继续旅行还是停止。Therese说想要继续,然后Carol就很坚决的说,那么我们就继续。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钢丝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而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仅爱着,而且爱的很深,很任性。遗憾的是,这一段在电影中完全被省略了。电影后半段的节奏非常快,反而将有些情绪忽略了。这个后面聊到电影的时候再说。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见面。此时已经完全成长后的Therese和刚接受完人生残酷洗礼的Carol。小说中,两人聊着过去,聊着发生过的种种。Carol第一次主动说‘我爱你’。停顿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爱我了。哪怕如此,她还是说着自己如何放弃Rindy的抚养权,因为她不愿意屈服,永远不再见Therese。那种淡然的语气仿佛在说着别人的事。以至于,最后当她向Therese发出住在一起的邀请时,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话的重量。就这么冷静的说着爱你,冷静的孤注一掷,到最后冷静的接受拒绝。
        
这就是书里的那个Carol,爱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奋不顾身。有意思的是,虽然书里Carol的情节并不多,心理描绘是完全没有。但是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与之相反的,是电影。两人的戏份与视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这种平均,让电影展现了完全不同画面感。
        
        =====================我是电影与小说的分割线===========================
        
个人非常喜欢电影前面3/4部分(到两人被发现,Carol抛下Therese离开)。哪怕节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觉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绪却非常的饱满。从两人在百货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无忌惮的打量着Therese。眼神,言语,甚至是肢体上,似有若无的调戏随处可见。从第一次邀请来家中,到圣诞节送礼物,到两人开始公路旅行,到Carol亲吻Therese。。。从一开始,Carol就占据着完全的主动。说得通俗点,就像霸道总裁追灰姑娘的感觉。而Therese从头到尾都只有在说“好哒”。这和小说有着些许的不同。小说中,Therese在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给Carol写圣诞贺卡,才让两人有了后续(电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说中,Therese在圣诞节给Carol买了个巨贵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经济上很拮据 (而电影中则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摄影师梦想后给她买了专业摄像机);小说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两人的暧昧(而电影中完全没有表明心迹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动的接吻)。个人猜想,电影中Therese的被动,也是为了凸显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变化,并且对Carol说No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影情节方面亮点还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对Therese的调戏和勾引(想不出更适合的词了)。全剧Carol一共抚摸过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含义,而每一次Therese都会有很明显的反应(害羞,紧张,震惊…)。这也是我说,为什么电影中,虽然Carol主动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绪也非常的有张力。至于眼神的调戏就不说。各种媚眼,以及大胆的审视。老实说,这真的给电影带来很多的乐趣。
        
2. Sex Scene。终于明白,为什么各种记者会,访问中,大家都这么爱问这段激情戏。因为这段戏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胆很多。而且所表达的情绪实在是太棒了。我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里,激情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种冲动,比如纯属打炮。还有一种,就是很多爱情电影中,特别文艺又带有美感的激情戏。基本上会特别渲染环境,然后两人接吻,倒在床上,远镜头,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戏却远远超过这些。从最开始Carol解开自己睡袍的腰带,到接吻,到床上肢体的交融,Carol的主导,Therese的反应…等等等等。我有种,wow,这才是literally的做爱(make love)的感觉。导演把这段情节拍的很大胆,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两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这不只是纯粹的lust。那种相爱,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觉,是让人透不过气的。这段戏时间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党的福利啦。

之后还有一场相对比较短的亲热戏。是在两人被发现之后。观众应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情绪的不同。这一段中,两人拥抱和亲吻中带着更多更多的绝望与迫切。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两场戏间隔非常近,中间夹的那场还是发现自家侦探窃听的高潮戏,于是三场戏连在一起,显得非常的赶,还没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摄影师职业。小说中,Therese的职业是剧场的场景设计(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这个改变,但是电影中,摄影师的设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镜头下Carol是真的美。同时也对Therese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实说,这部电影,要从角色发展的角度,Therese是远大于Carol的)。还有中间很有意思的一场戏,两人刚开始旅行时,在餐厅,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机对着Carol拍(好痴汉),Carol还害羞,玩笑间,两人的手触碰到。非常喜欢这种甜蜜的瞬间。而两人分开后,Therese看着Carol的照片,那种虐也是彻心彻骨的。

4. 最后一场对视。很多人都提到过这场戏,因为真的很赞,也因为这段情节,这个故事最后被定格为Happy Ending。而小说也成为那个时代第一部HE的Les爱情故事。个人觉得,这一幕的重点是Therese。从她走进饭店,寻找Carol,从最开始的着急,到最后就这么凝视的,脸上的变化,那个眼神真的可以让我联想到小说最后一段的描写: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从Therese的脸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过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狱,她爱的永远是那个Carol,那个唯一的Carol。
        
至于情节上不太满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开始提到的,电影中后段节奏非常赶,感觉两人才开始就结束了。也因为这样,其实Carol对Therese的爱也表达的不是很够。小说中,你能觉得,Carol的爱是不断递增的,到最后放弃所有来到Therese面前时,达到顶峰。而电影里的至高点反而是在中间,旅行的部分。并且电影里对于Carol母亲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点点掩盖掉她对Therese的感情。特别是最后,我记得小说中,Carol基本是为了Therese放弃了见到Rindy的机会(抚养权什么的早就因为她和Therese的行为一败涂地了)。而电影里,Carol是为了让Rindy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而不是看着父母不断的挣抚养权,而放弃的争斗。后半段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为太赶,反而显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饱满。当然还有一些被删掉的情节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两人的一场浴室戏份啦。。。总觉得两人旅行的部分的戏份还该再多一些。但是毕竟你永远没办法把一部小说完整的塞到电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贪心。
        
========================其他废话的分割线============================
        
说完情节的部分,在随便说些其他的。这部电影的制作的真的棒,从导演到演员。老实说,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因为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没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样不拍成俗套的爱情故事片,还是非常有挑战的。Todd的画面真的实在是太美了。很多视角很特别,比如当Therese观察Carol,镜头就会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这次很多镜头都是靠镜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过窗户来拍摄的。我不是太了解这样的目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还是很享受这样的画面的。电影的原声也很棒。虽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来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觉,也把情节烘托的很好。
        
当然最后不能略过的是演员们。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们都各司其职。Cate一贯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却是有惊喜。感觉是一部看几遍都不过瘾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线非常的漂亮,也很结实。比较好笑的是,两场床戏里,Rooney的脸都是通通红的,而且都是一路红到耳根。想说,Rooney自称裸的都习惯了,这里还是害羞哈!
        
马上到来的各种award season,Carol其实不是传统的热门片类型。但是希望有好运!
        
总分5星还是必须的。但是从电影角度,给4星,还有一星是私心!

 2 ) 如果你也曾那样望着一个她

没办法不写点关于Carol的东西就过完这一天,太多情绪,超出了我的控制力。 今天是连续看了两场,第一场结束后我走到快到出口的地方,又返回去,买票,再入场。 有太多理由推荐这部电影,如果作为女人的你,也曾那样望着另一个女人,那么你可能会在漆黑的影院里完全止不住眼泪,就像我今天那样。 片子从头至尾都是Therese的视角,也就是鲁尼玛拉扮演的这个小女孩儿,对Carol的凝视和爱。Therese从柜台后面,桌子对面,相机镜头里,玻璃窗内,副驾驶的位置,还有最后隔着几乎全是男性的人群,她就那么望着她,用最清澈的目光,凝望着,眼睛都不眨一下,痴痴地,就像海报上那样。看着她在一个糟糕的生活中挣扎,渴望伸出手去帮她,却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就如同第一次与她一起吃饭,她根本不知道该点什么。 从始至终,Carol都是绝对的女神,是只要看着她,心就会彻底满足,再无他求。她开心,你就也会咧开嘴;她痛苦,你就会难过得哭出来,不停地用手背擦鼻子。她对你笑,你就觉得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开出一朵花;她从你的生活中走开,你觉得自己再也不想多说话,再也不会彻底开心地笑了。 当发现她们被监听,Carol可能面临巨大的麻烦,Therese绝望地对Carol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你,该怎么对你说No,我搞不清楚状况,是我搞砸了一切。” 然后Carol就停下车,探过身子捧着她的脑袋,安慰她。这时候的玛拉很难过地哭着,鼻子红红的,委屈得像一个小女孩儿。她在是怨自己的无能为力,不能帮她,还让她陷入了麻烦。她是愿意为她做任何事,但事实上她只能看着她,很近,也很远。没有什么比这更绝望的了。 然而最后,当Therese终于第一次对Carol说了No,却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她就控制不住自己而直奔她所在的餐厅。她要看着她,越过重重人群;那些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们,全部沦为虚化的、不重要的背景。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凯特布兰切特的中景。Carol看着对面匆匆跑来的,红着鼻头,胸脯一起一伏的小姑娘,嘴角微微翘起,并非是胜利的骄傲,而是温柔的、幸福的。她知道,她始终是她的。她永远也学不会对她说No。 Therese是幸运的,我觉想自己是太羡慕她,才止不住哗哗的眼泪。Carol并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女神,这个女人对她是十分温柔的。这是会放下一切对她说love的女人,而且似乎是只对她。她会记得她小小的抱怨,没有合适拍照的相机,那么圣诞节就送一台给她,再配上半箱子胶卷。她的小姑娘想拍她,好,那就让你拍吧,我就坐在那静静地看着你,微笑着,还略有些害羞。她还会问她的小女孩儿,你脑子里在想什么。还总是会安慰她,你知道这不是你的错!她会吻她,会认真地欣赏她,真诚地赞美她。会为她年轻的生命以及长长的未来考虑;也会控制不住想她,写信约她见面,甚至租下一间两人住的公寓。她理解她,感激她,欣赏她,爱她的小女孩儿。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既不是母亲对女儿,亦不是姐妹之间,更不是普通同性好友。这种感情只能是爱情,一个比姐姐年长,比母亲年轻的女人,对一个纯真的女孩儿的爱情。她爱你的美丽,爱你的青春,爱你对她的爱。 片子里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麻木,狭隘,自私,冲动,甚至暴力。恰到好处地反衬出几位女性的细腻,冷静,纯真。在一个女人爱着另一个女人的世界里,的确是不需要这样的男性的。他们在两位主角面前,毫无任何竞争力。 他们的欲望、力量、以及狡诈的小聪明,都显得那样愚蠢和渺小。片子里所有男性的魅力值加在一起,还不及凯特布兰切特那件被Therese抱在胸口深深闻着的蓝色毛衣。 ------------------------------------------------------11.29的分割线------------------------------------------------------------ 昨晚一晚没睡好,脑子里全是两位女神相互对视的影像,早上起来就决定要再写点什么,想写一些演员和表演方面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因为今天的自己已经理性很多了,可以清醒地分析自己为什么被这部片子打动了。也可以开始学习这部神作了。从演员到表演再到服化道灯光音乐以及导演、镜头。 今天其实还是Thanksgiving假期,只不过是最后一天。Thanksgiving结束就是圣诞,所以满街满眼都是那种红红甜甜的节日装扮。下午去看了一部音乐剧,狄更斯的《圣诞颂歌》,英文名叫<A Christmas Carol>.Carol, Carol...又是Carol。是啊,Carol本来就有颂歌、赞美诗的意思。不知道当初Particia Highsmith写下这个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客体的女人名字时候,是否想过这个词本身的含义。 回来继续看YouTube上关于电影的采访,其中有一段是凯特布兰切特对Carol这个形象的描述, 原文是‘I think Carol in a way is, hum, she is someone with an incredible sense of pride and intelligent and sensitive and aware enough to know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and she doesn't fit within that world. But I think she thinks she has found a way to operate, that is intensely lonely, I think.’ (自译:我认为卡罗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其自信、聪明且敏感的人,她对她生活的世界有着足够的认知,并且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里。不过我认为她找到了一种她自己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绝对的孤独。) 我觉得这段话很值得玩味。喜欢凯特的人很容易会把前一半的描述和女王本人对号入座,只不过女王大人似乎看起来很适合这个世界,而且并不孤独。不过她本人真实的想法又有谁知道呢,她可是这个世界上顶尖级别的演员啊。 选择凯特布兰切特来扮演Carol的Casting Director, 我给你一百个赞!这个星球上我找不到第二个能像她那样,拥有把极致的优雅与略有些神经质的脆弱完美地揉捏在一个人的性格里的才华。Carol是Blue Jasmine的更迷人版,她的深情充满了成熟的风韵,也更让爱她的人心疼。 片子里Carol对Therese的爱的表达,与Therese的是有些不一样的。接着引用凯特女王的原文:Carol's thoughts of Love, Cate: 'Carol, you know ,she's had a child, she's been in a relationship, she's been out of a relationship, she's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women, I mean she's had many many experiences that Therese simply by the product of her age and on her own environment that hasn't been through. So I think that Carol thinks it's, you know, if I fall head on into this, I'm gonna be falling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you know, a girl who is much younger than me. Because when you falling in love for the second time, but perhaps more profound the second time, you know what you‘re risking, and therefore you know what you're endanger of losing. And I think that, there's a kind of melancholy of wastefulness, a different sense of apprehension that Therese just doesn't have or understand, but perhaps by the end of the film, she understands that loss, and which makes the potential of their love in the future, I think, even richer.' **必须要在此感叹一下女王的强大语言功夫,十分精确优美。语法正确连贯,发音醇厚,简直堪称是最佳的听译材料! (自译:卡罗尔这个女人,她有孩子,她与人交往过,分开过,她爱过女人,我的意思是,她有着很多很多Therese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儿以及受困于其生活环境而所完全没有经历过的阅历。所以我认为,Carol会觉得如果我一头栽进这段爱情关系,我要用另一种方式来经历它,一种不同于一个年轻女孩儿的方式。因为如果你是第二次经历爱情,并且知道或许这次的爱来得更为深沉,你就会知道你是在冒着多大的风险,你也会因此明了你多么可能会再次体验失去。所以我认为,对于Carol来说,那是一种感到有些伤感的,浪费的感觉。一种Therese完全无法理解,或者说是直到电影最后才慢慢理解的忧惧感。这一点上Therese的成长,我认为会使她们未来的关系更加醇美丰厚。)**能看懂原文的还是别看我的翻译了,当心破坏了女王大人的优雅。 以上是我认为凯特的精华回答,也是她对这个角色的认知。她很多表演,都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解之上的,那么好,让我来回忆一下她是如何用奥斯卡影后级别的表演来诠释这些理性抽象的表述。 【今晚先写到这吧。。明天一大早还有seminar,希望明晚我有空接着写】 -----------------------------------------------------11.30日的分割线---------------------------------------------------------- 今天才周一,我就跟一朋友约好周日去三刷。我对这片儿绝对是真爱!以后再遇到Variety这种网站需要回答你最喜欢的电影作为注册问题时,我终于不用选择困难了。 说到Variety,刚顺手查了一下Carol。预算为一千一百万,拍摄日期是14年3月12-5月12。我真的想说,这么少的Budget以及这么短的拍摄周期,就是在用事实来告诉我们,导演以及整个剧组有多牛。真正厉害的剧本和制作,绝不是拖着长战线不停地烧钱的。 扯远了,说回女王的演技。 Therese为什么爱上卡罗尔并不难表现,凯特女王就只要站在你面前,带着岁月留下的优雅、智慧,以及神秘和忧郁,她甚至不用看着你,请问谁能拒绝??!反正我是不能,所以我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Therese的瞬间沦陷。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儿,人生阅历和爱情经验加一起也没多少,看见这样一个周身散发着成熟魅力的女人,自然就会被一下子吸引。因为她是那么美,并且潜意识里,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成为她那个样子。你爱她,再简单不过了,就像是爱自己。 但Carol怎么爱上的Therese就比较难以表现了。在原著里,Carol始终是作为一个影像存在,是一个透过Therese爱的视角投射出来的影像,并没有实质性的心理活动描写。但作为改编电影,编剧和导演选择了让两个女性的视角平分秋色。当然我们要感谢这样的改编,不然女王的戏份可就要少很多啦。。 既然电影要让Carol展现她的生活,她的矛盾,她的爱,简言之就是她的美丽与哀愁,Cate就必须给这个人物形象赋予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填上原著形象没有的“肉”,于是也就出现了上文我摘录的女王对这个人物的自述。 女王是Patricia Highsmith的忠粉,所以扮演她笔下的人物应该是非常兴奋的一件事。 印象最深最深始终不能忘记的一个段落是Carol乘坐出租车去参加一个类似庭外和解的会议,与她的丈夫解决女儿的抚养权问题。这一段由两个场景构成,一个是出租车上,当绝望的Carol正准备以牺牲她与Therese的关系来留住女儿的抚养权,她看到了街道对面一身暗红色衣裙,快步穿过马路的,一个更加坚强、自信。成熟且美丽的Therese,那一个瞬间,Carol不自觉地把头探向车玻璃,目不转睛地看着Therese,眼睛里满满的全是喜爱、想念、爱、矛盾与留恋。就这不到三秒的一眼,就足以让人流出眼泪。让一个母亲在爱情和女儿之间做选择,怕是这世上最残酷的命题之一吧。女王的演技在此处大爆表:先是眼神定格,再是迅速探过身子,眼珠缓缓随着Therese移动,脸上是猝不及防的惊异和迷恋。对比之前两人一起时候,Carol始终是自信优雅迷人的,那时候的她对Therese的小心思了如指掌,包括明知她在拍她而潇洒地甩甩头发。而此时的Carol,是一个被自己亲手丢掉的爱情击碎的女人,她几乎赤裸地暴露在了自己的爱人面前。她以为自己可以凭借阅历的优势轻松地全身而退,然而在看到Therese的一瞬间,她彻底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沦陷。失去彼此让她们两败俱伤。 有趣的是,Therese此时呈现出的是一个绝佳的状态。她的年龄的活力和性格上的坚韧让她以最快的速度修复好自己,藏起伤口,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魅力。也正是她的这种坚强的成长,给了Carol正视自己欲望的勇气,让她做出了那个在50年代几乎可以毁掉她全部生活的决定——放弃女儿,承认对Thererse的爱。她此刻甚至不确定Therese是否还愿意回来。这个决定是她为自己而做的,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坦荡地面对自己。 两人的关系从此刻走向倒置。Therese从最开始的一味迷恋听从Carol的小女孩儿,成长为了让Carol依恋,甚至带领Carol成长的一个成熟的女人。此后的Carol怕是再没有离开她的勇气了。谁能够拒绝这样一个精灵一般美丽坚强独立的小女人呢。在她的成长中,Carol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她的身上也开始有了Carol的影子。 此后的Carol对她丈夫的那段陈述,也十分精彩。只是我一直都沉浸在上一个镜头里拔不出来。那段陈述我认为是女王所擅长的表演:一个脆弱敏感,绝望伤心的女人最后的陈情。就如同大表姐表达愤怒的痛苦一样,每个影后都有那么几个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表演。 在两个场景的衔接处是Carol的两秒左右一个背影,坚定,忧伤。我喜欢这样的剪接。

 3 ) 《卡罗尔》观后感——电影VS原著

【详细剧透】(改了很多遍,每次重温又加了新的东西,逻辑可能有些混乱,希望大家原谅)

   10月27日,我独自飞到了阿德莱德,看了《卡罗尔》最后一场电影节的点映。平息了一晚上激动的心情,整理了一下思绪,想把此刻的感受留下来一点。

1.关于电影对原著的修改

    电影对于原著的修改大部分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比如 Therese的职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Therese第一次跟Carol产生联系,不再是因为傻乎乎地寄了贺卡过去,而是因为Carol把手套忘在了柜台;而Therese和 Carol互换的圣诞礼物,也从昂贵的手包 /刻着Therese 姓名首字母的旅行箱,变成了更有情调的唱片 /相机(及无数胶卷)。这些在某种程度了弥补的原著中对于两人感情线索描述的缺失。

    然而关于改动的地方,不满的在于滑铁卢告白段,基本全部删掉,原著中 Carol淡定而温柔的那句“ Don’t you know I love you? ” 多么经典,以及第二天早上那种欣喜的久久拥抱,全都没有了。只保留了床戏的那一句,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
   在私人侦探的那个部分, Carol没有书里的那种勇敢坚定赌一把试试的决心,只有慌乱和不知所措。最后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候,Carol并非只因为Therese而放弃,而更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放弃,把母亲的身份放大了不少,而减弱了那份她勇敢追求“非凡”爱情的勇气。这些算是比较不满意的地方。

    说起滑铁卢告白这一段,因为最喜欢原著中的这段,反复读了很多遍,一直以为会原样保留在电影中,所以看到 Waterloo的路标出现的时候,心里就激动的不行。可惜的是这一段并没有保留下来。两个人在滑铁卢时是新年夜,互诉了一下因为有彼此陪伴就不孤独之类的鸡汤话之后,凯特就把浴衣带子解开,然后低头吻了 Therese。吻之前那呼之欲出的暧昧情欲非常抓人,吻得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床戏很美很动人,但我更喜欢原著中那种更加克制的表达。
    原著中的 Therese在那一天困得不行了,仿佛马上就要睡着还一直睡眼惺忪地看着 Carol,看着看着感情就堆积到了喉咙口,一张嘴,就倾泻而出了。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非常感动。而 Carol更是沉默而淡然的继续收拾着行李,收好后,走过来按着Therese的肩膀,给了她一个吻,“仿佛他们已吻过了千百遍”(Then she kissed Therese on the lips, as if they had kissed a thousand times before),然后Carol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也爱你么?
  而且第二天早上,电影中的 Therese从床上醒来,看到立在床前的 Carol问她这是哪里,Carol说这里是滑铁卢,然后表示,(竟然是滑铁卢,)这是个多糟糕的事儿啊,大笑。这里也更喜欢原著中的情节,第二天早上, Therese买了份报纸回来,看到在浴室中的Carol,于是把她从头到脚地认真看了一遍,有种很美梦成真的欣喜感。而Carol只是紧紧地把她搂进怀里,两个人深深地拥抱,“就像她们再也不会分开”。

  书中,跟侦探对峙之后Carol本来铁了心决定跟Therese继续旅行下去,但后来迫于无奈先回去解决抚养权的问题,承诺了会回来找Therese。而Therese一个人逗留在她们分别的地方打工,跟Carol保持通话、通信,等待Carol。电影受篇幅所限,Carol直接不辞而别地回去了,剩下老朋友(兼旧情人)Abby善后,只留下了一封信,有点儿“渣”地说,你寻找问题的答案,只因为你还小。总有一天你会长大,寻找到新的幸福,到那时,我希望你想象我也在那里祝福着你。但我们不能再联络了....诸如此类,说的很冷静而有距离感,显得既不真诚也不深情,只是一些漂亮的话。书中描写道,正是这种与距离感的冷静,深深地刺伤了Therese。
  但是反而是这样快速的转折,让我们看到了整部影片中一直没有说出“I love you”的Therese的深情。一下从幸福的高空摔到了现实冰冷的地上,Therese就像主心骨瞬间被抽走一样,整个人狼狈不堪、失魂落魄。坐着坐着车就跑到寒风中去呕吐不止,一个人坐在床上恍恍惚惚,对着电话默默呢喃很多遍 I miss you,在暗房冲洗着Carol的照片看的出神……

    书中的Therese是比较主动的,虽然一直是Carol在约她出去吃饭,邀请她去旅行,但是Therese在感情上是毫无保留的,但凡是Carol邀约,绝不拒绝,毫无保留地赞美Carol,表达自己对于能见到她的欣喜,甚至主动地说了那句我爱你。但是影片中的Therese则是显得比较弱势的一方,基本上是一味地接受Carol。书中的Carol是表现得比较淡然的,以致于Carol刚开始邀请Therese旅行的时候,T直接拒绝了,因为她觉得Carol只是出于礼貌地询问她而已。而电影中Carol基本上一出场,语气神态中就带着一股挑逗的感觉(可能也是阶级导致的习惯性放电?),从始至终她对Therese都是很主动而强势的。而从Harge对Carol一开始的指控来看,他都能感觉到Carol一开始把这个售货小姐带回家,就心怀不轨了。

    关于性爱的部分。书中的Therese和男朋友Richard有过几段性爱,但是都不太愉快,所以让Therese觉得这感觉很不对(直到跟Carol滚了床单才觉得“没有比这更对”),而Carol一开始则是鼓励T去多加尝试。但是在电影中,从T和Richard的对话中,暗示出了T还没有跟Richard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所以Therese是将她最美好的一夜留给了Carol,并阻止了想去关灯的Carol,说“我想能看着你”。无论是在书中还是电影里,Therese都是一个很用力在感受的人,比起跟Carol聊天,她更喜欢沉默地感受、记忆着此刻的那种感觉和心情,即使是床上的这一刻也不例外。

    影片将本来是在滑铁卢应该说出的“I love you”放到了最后,似乎能感觉到导演的用意,大概是让本来还拒绝同居的Therese突然的回心转意显得更有说服力些。因为Therese本身是拒绝的,大概是报复Carol之前对她的放弃,然而在听到Carol终于说了那句我爱你之后,便开始一直魂不守舍,最终去寻找Carol。屏气凝神的对视,太美了。

2.关于电影本身
    
    除去对原著的感情,单看电影,感觉最深的就是美。
    配乐,色调,拍摄手法,无不透着一股复古而简约的气息。故事也是主次分明,基本都在拍摄两个女人,剩下的诸如前男友、旧情人、侦探律师还有女儿的戏份都精简到了极致,甚至Therese全剧都没有跟Carol的女儿互动过。
    
    看电影前最期待的是沉默的戏份。因为书中Carol和Therese在表白之前,对话是比较少的,基本都是Carol在讲,而Therese则在飘飘乎神游,感受和幻想关于Carol的一切。采访时候鲁妮说这些沉默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电影里都有所保留,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实是暗流汹涌,推动着两个人的关系的。所以,一直很好奇电影会怎样处理这些沉默的戏份。
    看完后觉得,在第一次Carol接Therese去她家的那一段沉默,处理得非常美。直接把Carol说的话和一切别的噪音切到了次要的音轨上了,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般遥远,而主要的轨道在播放着缓慢却欢快的音乐,镜头停留在望向窗外的Therese的脸上,带着甜蜜的笑意,在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二刷之后,有一幕在第一次看时没有特别留意,这次却格外触动:在他们被侦探发现之后,Therese把枪扔掉往回走,却看到Carol已经在电话亭跟Abby亲密地讲电话倾诉,她那时的眼神特别的失落而无助。我想Therese一直很想参与到Carol的生活当中,想帮她分担,想为她在寒风中买香烟,希望能够改变她失去领养权的问题,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当出现大事时,Carol第一个求助的依然是旧情人Abby——她无法成为Carol的依靠,所以这一切是不是仅仅是一场露水之缘。在她们第一次吃完饭,她见到Carol上了Abby的车就开始放声大笑,那笑是Therese没见过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这时,又觉得海因斯将那句“I love you”放在影片最后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Carol之前没有表达过这份感情,所以Therese在Carol不辞而别后一定是对她怀疑的,她没法去相信Carol对她的感情是爱,而不止是那脆弱时期的精神和肉体的排遣。所以最后两人约见时,Therese的眼神从未有过地咄咄逼人,那眼神里有拷问,有愤怒,有幽怨,也不服输,不愿意和Carol对视的时候败下阵来。而这场势均力敌的对视,在Carol说出我爱你后,慢慢地倒塌了,Therese的眼神又变得惊讶,犹豫,无措,可还没来得急犹豫出一个结果,这一切就被打断了——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一刻一定是万分揪心的。
   
    虽然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改编,以及对布兰切特的表演,都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对电影本身,却是无比满意的,那种美感营造的非常好,以至于我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笑,觉得很满足。最棒的大概就是音乐了,在还没上映前,听着流出来的配乐就觉得已经要哭了。那种感觉啊,又甜蜜又心酸。

    叙事手法上,采用的是倒叙,先拍的是久别重逢的两人,然而才引入的故事本身。这个地方,一开始不是特别懂他的用意,后来被科普到实际上首位两段机位不同,也算暗藏玄机,而开头看似平淡的吃饭场景在结尾处方揭示出原来暗波汹涌。据说这个开头在致敬《相见恨晚》,由第三人的视角来进入故事。二刷之后我也感觉到,观众让第三人慢慢领进这个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感觉很美妙,而在Therese坐上车,突然忆起第一次见到Carol的场景,更是让人一开始就被丰沛的感情所冲击,猝不及防,又紧张万分。

3.关于演员

    看完书的时候,就觉得布兰切特简直就是Carol从书里走了出来。成熟,优雅,神秘,连对外貌的描述都一样:金色微卷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灰色而极具洞察力的瞳孔,还有充满秘密的声线。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无论如何凯特都不会是让我失望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是有些失望的。布兰切特对Carol的诠释,或者说海因斯对Carol的诠释,在我看来有点过了。我心目中的 Carol是温柔而坚定,自信但又内敛的,但电影里的 Carol却带着一股咄咄逼人和漫不经心。在玩具店的谈话,用脚推着箱子给Therese送礼物等等场景,都有一些挑逗的意味在里面;即使是最后邀请同居后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因为语气不像是思念牵挂,更像是一种拿出最后筹码孤注一掷的决绝,还带着一点小小的自信。
    但通过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的解释,又觉得布兰切特或者说导演本人大概也是对书中的Carol有了另外的一种理解吧。粘贴一下小站君的评语:“因为鲁尼演得很柔软,所以布兰切特就要演得很张扬吧,这种迎合型表演其实也是导演追求的效果。那种高高在上的端的感觉就像是赋予她的坚强外壳,让她可以面对外面世界的蜚短流长。只有在 Therese面前你能感觉到她的柔化(但依然还会维持 apperance)。最后一个镜头就非常明显,在上流晚宴中她和一堆男人交谈自若神采飞扬,可是和 Therese一个对视整个人立刻沉静了。”
    也许本身不是凯特演技的问题,只是我心中的Carol并没能跟她想演出来的Carol所重合吧。不过,像和律师对峙,和女儿告别,以及失神落魄的那几场戏,还是很精彩的,在《蓝色茉莉》中就挑战过落难贵妇的凯特,对于这些大概早已驾轻就熟。
    
<图片2>

     凯特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分手后在车上看到了蜕变后的Therese的那种表情,怀念,惊喜,心痛,很多复杂的感情,都交织在那充满了秘密的灰色瞳孔里。她目光里那种不着痕迹的找寻,终于让她最后放弃抚养权和勇敢追回Therese的转变有迹可循。

    我心中的Carol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没有比下面这张图片能更好地说明了:温柔、从容、内敛。对我来说,也许布兰切特本人比海因斯的Carol,更像Carol吧。

<图片4>

    最想说的是鲁妮·玛拉,她的表演相当精彩,堪称惊艳。毫无疑问应该是明年奥斯卡影后。我相信每一个在十几岁的时候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获得共鸣。不管是紧张而甜蜜的羞涩,还是失望无助的哭泣,都相当的引人怀想。几次玛拉的那种痴汉表情,都逗笑了电影院里的人,十分可爱,又让人心疼不已。
    
    一开始我觉得凯特像是Carol从书里走出来,但看完了电影,觉得真正从书里走出来的,其实是Therese。从第一次看见Carol那种被吸引的样子,到一起吃饭时候略显局促的小动作,包括船戏时候的紧张期待,被Carol抛弃时候的失魂落魄,被最后被告白时候的恍惚……等等等等,都把一个19岁少女的复杂而青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1>

    想起鲁尼·玛拉曾用颤抖的声音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30岁的现在终于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拍戏了,我想拍戏的时候她是真的爱上了布兰切特,才能把那些心情那些眼神表现得那么真实,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才能勾起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想。

    暗恋的感觉太久远,但全部都被鲁妮的表演唤醒了,于是我对鲁妮除了欣赏,也多了一份感激。之前流出Therese偷偷拍Carol的那段clip时,就有一个朋友豆邮我,说她看了这一小段就感动的要落泪的,还说,但凡你也曾这么痴汉地看过一个人,就一定能懂的。我觉得期待着这部电影的豆友们应该都有过这么一段感情吧,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从鲁妮的表演中收获那种感动。


观影后记

    从小站君那里得知阿德莱德电影节正在放映《卡罗尔》之后,心里激动地不行,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就订了机票去成为全球首批观影者了。
    适逢期末,身上压着好几个论文没写,又花了不小一笔钱,还一通舟车劳顿。可在看完电影之后,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片尾曲响起来的那一刹那,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毕竟是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呀,去之前我就在想,即使正片只是把预告连放20遍,我也依然会觉得欣喜与感动。出了电影院,已经晚上11点多,在几乎没有人的街道上边走边跳,一直在傻呵呵地笑。
    从来没有这样期待过一部电影,从来没有干过这么疯的事,也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冷静下来想,其实影片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就连这不满意的地方,都让我觉得是完美中必备的小小遗憾。
    
    睡了一觉醒来,我跑到阿德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里,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叫《边缘》,觉得跟《卡罗尔》给我的感觉略有相似,忍不住找出来坐在公园里默默地又读了一遍,依然收获了当年的那种感动。抬起头来已经下午四点了,看着阿德莱德一尘不染的天空,心里好多种心情,说不清楚,但最多的还是幸福。

    现在我正在阿德莱德的机场等待回家的飞机,觉得活着真好啊。希望我的飞机能平安落地。



——————————————2.5日更新番外————————————————
(一月底跟我彼时的女朋友老李又一起看了一遍,然后写了一篇《老李完美解读<卡罗尔>中的卡罗尔》,让老李从一个御姐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卡罗尔。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538544979/

     下面,为大家转述一下老李是怎样完美地解读了《卡罗尔》中的卡罗尔:

1.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

     一直以来我就感觉,在两个人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卡罗尔就已经开始喜欢Therese了,但却不懂为何。老李说,当卡罗尔问她:周末要不要来我家看我时,小芮干脆地回答出了yes的那一刻,她心中就在想,好一个奇怪的女孩,而此时卡罗尔的台词也是:you are such a strange girl.看看,这样巧妙的重合下大概藏着一份共同的心思。老李说,从一开始就感觉Therese就是一个很随意、没什么态度的人,吃饭都不知道点什么菜,交着一个说不清喜欢或不喜欢的男朋友,似乎对什么都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末叫她去一个乡下小别墅玩,明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却干脆地一口答应下来了,还带着开心的笑,让人觉得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啊,搞不清她究竟在想什么,究竟喜欢什么。
      老李说,卡罗尔邀请她的时候,一开始也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说出口的一瞬间,又有一点在意这邀请的答复,明明举到嘴边要喝的酒,突然就悬在那里,再得到一个爽快而愉悦的答复后,便觉得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和自己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关于二人感情的描述,最让老李觉得精彩的戏份,竟然是两人在私人旅店和还没暴露身份的侦探聊天的那场戏。那时侦探表达出了想搭她们车的意愿,而二人却不太愿意理他,所以Therese就开始带点玩笑性质地捉弄他:“我也要去芝加哥,我知道一条路能节省两小时车程”,“那我们能停在那里买个杂志么?”,“我这里就有杂志,《国家地理》…”,“那《大众摄影》呢”……就这样见招拆招的对话,展现出了一个似乎没有态度的Therese又聪明,又有点顽皮的古灵精怪的一面。这个场景下,明明两个人没有直接的交流,却因为一致的心情产生出了一种“合伙”的状态,于是卡罗尔在这种默契中欣赏着Therese的古灵精怪,一定是十分喜爱她的。
    我问老李,可是Therese根本给不了Carol任何实质上的帮助,Carol为何喜欢她。老李说她根本不需要,她本来就是习惯坚强的女性,并不需要别人来为她解决问题,但Therese的出现给了她一种温暖,甚至只要Therese多问她两句,就已经是一种安慰了。
    而Therese本身也是一个细致体贴的人。在发现皮箱中的枪之后,马上选择了卸掉里面的子弹,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去问Carol,你在我身边感到害怕么?虽然Carol在开枪后发现没有子弹,有惊诧和泄气,但是日后回想,却又定会感谢Therese,如果开了枪,性质就变了,甚至连争夺抚养权的资格都没有了。

2.Carol有多喜欢Therese

    非常喜欢,非常珍视。
    在第一次Therese从Carol家哭着回来之后,Carol就给她打了电话,除了抱歉自己的态度外,还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问吧,please。那一刻开始,Carol就是需要Therese的了。而在还没有问出口的时候,Carol就挂掉了电话,我一直不太懂为什么,现在老李为我解答了疑惑。
    因为从那时候起,Carol就将她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听她提问,也想仔细地讲述给她,而在那个环境下,房东太太的牢骚,男人们归家的嘈杂声,都让那个环境不适合这样的对话,如果说出了什么,Therese又没有听清,或者被打断,那就太破坏这特殊的氛围了。所以Carol选择了挂断电话。

    老李说,Therese就像是她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给了她太多的快乐。无论是多么坚强的女人,在被剥夺抚养权后都会崩溃,而在这样崩溃的心境下,Carol都愿意开着车带她去玩,给她化化妆,喷喷香水,还能一起开心地笑,完全忘却了烦恼的样子,甚至还能有闲情地去跟她接接吻,做做爱,都无比的美好和放松。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其实才是Carol对她最深情的告白,而最后那句我爱你,根本不是Carol这样的人会先、说出口的,老李说,Carol之所以说,不是因为她想要说,而是因为她知道Therese需要听。

   老李说,她太明白Carol有多么需要Therese了,所以看最后一幕的时候她无比的揪心。在最后的酒店分别后,两个人明明都有些心不在焉,而Therese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心不在焉,但Carol却仍要强撑着继续谈笑风生。而当Therese终于出现,四目对视时,老李说她怕极了,她生怕Therese反悔了然后转身走开,因为她知道Carol多么需要她站在那里。

3. 其他
    跟大多数人疑惑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不同,老李一开始反而觉得Carol才是不值得喜欢的那一个。在法庭对峙那一场戏之前,她只觉得卡罗尔是打炮的不二之选,而当她在法庭上用颤抖的声音做出那番陈述时,她才觉得她终于是一个值得爱的人了,终于选择了坚持作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不去做丑恶的人。

    老李说,最让她难过的,是Carol在街上看到Therese后久久的凝视,她说Therese一定想不到她曾经被这样久久地看着过,想想,觉得难过又幸福。看电影时,我一直都想着Therese是怎样久久地凝视Carol,想着每一个久久凝视过的人都会懂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曾被久久地凝视过。我想我也被老李这样深深地凝视过,觉得难过,又觉得幸福。



————————照例上一些资源——————
千呼万唤的资源:大家请去微博找@凯特布兰切特中文站 他会随时更新资源+补档的。之前我发的资源已经被封了Q.Q

———————————15.10.29———————
双语字幕预告: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88067/
B站版Clips: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351476/ (两段Clips初次吃饭+偷拍,以及饭制视频,一丢丢船戏)
11.13更新四段新clip: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14878/index_1.html (买礼物+问名字+问生活+Carol和前夫吵架) 其实还有两段新的(Abby+聊离婚),但没那么喜欢所以懒的弄了> <
豆友的翻译——表白段的翻译: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02263/ (最后一句应该是指T思绪总是飘在外太空/她就像天外来客般独特,而不是飞向天际)
更多翻译:http://tieba.baidu.com/p/3444046748
全书翻译:http://tieba.baidu.com/p/4150147306

Middleburg Film Festival交响演奏版配乐(感动哭,原声专辑Q4发布,指日可待了):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65216/

原声专辑已发布,下载地址(原声+画册):http://pan.baidu.com/s/1kTpRs8n (来源@QAF中文站)

观影前写的一篇零零碎碎的关于原著细节和一些花絮的内容:http://www.douban.com/note/521007505/ (含资源,持续更新中)

————————————————————————————————————————
我自己的暗恋经历《我曾在机场等一艘船》:http://www.douban.com/note/524328474/

 4 ) 爱情自会找到它来时的路

严重剧透。






上个月在纽约电影节看了《卡罗尔》,至今无法从那种情绪中抽离出来,每每想到其中几个情节,就惆怅不已。

主演大家都知道了,Cate Blanchett和Rooney Mara。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就被炒得火热,Rooney Mara还凭此拿了金棕榈最佳女演员奖。

片子是讲同性爱情的,人物设置和《蓝宇》有些非常相似:两个年龄、阅历、财富都不在一个段位上的人相遇,擦出火花,然后相爱,分离。当然了,大的那个,世俗牵绊总是多些,小的那个,眼神更让人心疼,也更深情些,仿佛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爱情真他妈的是不公平。

好的是,最后,爱情总是能找回它来时的路。

记得《蓝宇》的后半部分,胡军出狱,和刘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里坐着唱歌。那是在冬天拍摄的,两张覆盖着哈气的脸,令人落泪的劫难后相依为命之感——可最后结局太惨,我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想,就让影片结束在唱歌之处不好吗?

《卡罗尔》弥补了这个遗憾,它结束在列车刚刚驶出隧道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停在了两个人找回彼此的地方。我每次回想起结局,Rooney试探、寻找、坚定地望向Cate的眼神,Cate终于发现她后,庆幸、释然、同样坚定的笑,都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啊,对,这就是爱了。

直女看这部电影,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同性片,反而会因为两个女性角色而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任何一方,然后深深沦陷。至于直男,好像并没有同样感受,据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

所以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我一定要去再看一遍!大家也一定要看啊!虽然我就要剧透了啊!

影片开头是两位女主在吃饭时,被一个充满傻逼气质的男性打断,于是分开,但小姑娘显然坐在车里心神不宁,一直在回味女王。

然后故事就闪回到了两人初见的时候。

Cate就是Carol, 一位住在New Jersey的中产阶级富婆,在圣诞节前夕来到百货商场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从而遇见了Therese, 也就是Rooney的角色,一位一看就气质脱俗将来要进The New York Times 当摄影记者的百货公司售货员。

电闪雷鸣,看对眼了,Carol鬼使神差地给自己的女孩买了Therese说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火车模型,(可怜的女儿)然后有意无意地把手套落在了柜台,就如同高富帅总是会随意乱放钱包。

这时故事交代了两个人的感情状态,Carol有个非常疼爱的小女儿Wendy,但是对丈夫非常冷淡,在办理离婚;Therese有男票,还要娶她,也不缺乏来自The New York Times记者的追求,搞不好还是哥大J School毕业的,不过她当然没同意,可能因为记者太穷了实在。

Therese寄回了Carol的手套,并接到了对方的感谢电话,被邀请共进午餐。这场午餐就是两人第一次有张力的对手戏了,对于Carol的每一次flirt,根本接不住的小白兔要不就老老实实地认乖,要不就软软地打回去,以至于女王说周日来我家玩吧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就说好啊好啊。

小白兔第一次去女王家玩的时候,拿上了自己的相机,拍下了女王买圣诞树的场面。当天晚上,气氛正浓,好巧不巧女王老公来了,还和女王大吵一架,这里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镜头:Therese听着窗外两人吵架的声音,把室内收音机或者唱片(记不清了)的声音调大了。

吵完架后,女王心情也不好,就让Therese自己坐火车回家了,小白兔在回去的火车上还哭了,然而在回家接到女王道歉电话时,还是分分钟原谅。(陷入爱情的人类啊。)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没什么新意了,总之就是慢慢地好上了,并在一起公路旅行的时候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床戏。其中,不得不提女王霸气的圣诞礼物赠送方式,买了新款的佳能相机,敲门,把盒子放在地上,等开门,把盒子踢进去,"圣诞快乐"。 哎,追我我也沦陷。

催泪的部分总是从事情变坏开始。Carol和Therese的事情被Carol的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录下来了,丈夫以此威胁她。为了女儿,Carol离开了。

分开后,Therese心碎成渣,中间还给Carol打过一次电话,说I miss you, 被Carol挂断了,此处给了Carol的手一个按掉电话的特写,让我第一次泪奔了。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的结尾啦!

两位女主很久后,没什么联系,连哥大JSchool都没上过的Therese进了The New York Times(好吧我就是忍不住要黑哈哈哈),Carol与生活妥协,为争夺孩子的监护权与前夫打官司。

一次Carol在坐车去律师所(不确定,总之是调停地点)的路上看见了走在街上的Therese,我觉得她的想法就是在那瞬间发生了转折,因为人在与所爱之人分隔许久再重逢时,总是很容易失去理智。

她选择了放弃,并愤怒地跟前夫进行了一番陈词,其中有一句印象很深,大概是说The most breathtaking gift we gave each other is Wendy. (their daughter),当时心想:这句不错,学了,但要做甜言蜜语使。然后又说了大概是监护权我不要了让给你,不过你必须让我见孩子,不然咱们就法庭见吧,不过那样我们就会变得ugly, but we are not ugly people.

总之言之,她放弃了,在偶然见到了一次Therese之后,她就放弃了争夺监护权。

之后女王就出演了本剧中最没骨气的一幕,约了Therese吃饭,第一句就非常掉身价: I wasn't sure you would come. 还能再屌丝吗哈哈哈。紧接着扯了一堆没用的,进入了正题并进一步掉身价: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live with me, though I thought you might say no. (可能不见得准确,但意思是对的。)

听到这全场都会心地笑了,多么笨拙的请求啊,带着害怕被拒绝的掩饰。

可惜,小白兔被伤太多了,一双令人心碎的眼睛看着女王,说:No, I don't think so.

接着女王又说了句什么我忘记了,然后又无奈地看着小白兔,说出了人类史上最无法拒绝的三个单词,同时将身价掉到谷底。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片头的倒叙开头,正是从Carol说完I Love You开始,于是观众不禁想,啊原来影片一开始,她刚和她表白过......)

估计小白兔这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可惜,一个傻逼直男打断了他们的对话,Carol说那你们晚上玩好我先走了,Therese则带着无尽的复杂心绪坐车去了某party。

(Therese在车上的时候,望着在马路上互相搀扶着行走的一对夫妇出神,这个镜头被一篇英文评论形容为全篇最为酸楚的时刻,because of its telescope out into the universal. 大概的意思是说《卡罗尔》讲述了世间一切男男女女的爱而不得。)

接下来的每一幕,都特别让我感同身受,那种刚刚狠心拒绝了心爱的人,就心慌意乱,后悔万分,恨不得马上回去找他的心情,被Therese演绎地太好了。

在派对上,Therese估计看啥都没劲,最后终于决定去饭店找Carol。冲进饭店的大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爱人,找到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她,等着她也看见自己。当Cate也发现她时,回望,带着一种庆幸、释然、和同样的坚定的眼神,笑了。

看吧,爱情自会找到它来时的路。

 5 ) 无关男女,谁不想要一个Carol这样的情人呢?|一刷瞎YY

又名:如果你在喜欢的人面前装过逼,你就会懂得carol的眼神

主创们说,这是一部跨越了性别、年龄和阶级的爱情电影。
迷妹们说,这是一部大魔王撩完直女撩弯男的电影,耳朵会怀孕。
爱过的人说,如果你也在19岁的年纪那样爱过一个人,你就会懂Theresa看Carol的眼神。这是最美的爱情电影。

有个害羞闷骚的朋友,在撸完Carol后半夜出线在微信群,用生无可恋的声音说:”carol~真的~好~好~看~啊,我哭了一个小时。”末了还加了一句:”我觉得鲁尼奥斯卡影后拿到了”
我们调侃道:所以你爱过。

实在忍不住对鲁尼痴汉眼神和凯特撩妹传说的好奇,终于去撸了DVD版。结果证明我并未爱过,所以没能泪目一个小时。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很美的作品。由于并没有那么幸运深爱过一个人没法对Theresa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但忍不住想要从细处说说Carol这个角色。

关于撩妹
陆续看到评论说,凯特在片中,很用力的撩妹,甚至有点过于强势了。结果看到成片反而让我有点失望。因为我已经被大魔王撩了很多年,carol这个角色并不显得更高阶。这次如此突出,重点可能并不在于撩的功力,而在于撩的对象,是个妹而已。

这是一部跨越性别、年龄和阶级的电影。
年龄和阶级,或许才是Carol如此”撩人”和强势的原因。年龄和阶级在Carol身上如何刻画体现的呢?

以感谢的名义,假装正经非常客气的邀请Therese共进午餐;订了Theresa工作附近的餐厅,可以不看菜单点餐。与之对照的是Theresa并不知道这家附近的餐厅,点餐也是完全复制Carol的选择。
这些细节还包括,在情绪崩溃之后,带上墨镜神情自若的步入阳光,放佛心情和白花花的冬日阳光一样慵懒平静;在发出同居邀请的时候,非常自然的说出,也许你已经不愿意;在说了I love u之后,并不强求一个回应,而是礼貌的将Therese交给突然打断对话的男士,并希望他们晚上玩的愉快,哪怕carol其实希望晚上Therese去找自己;在Therese犹疑动摇,意识到carol要走,急切的问出”are you sure”之后,还礼貌得体的表示,自己晚餐前还要打几个电话,立刻起身走人。
当然也包括,在最为人赞叹的最后一场戏,一眼万年。随着Theresa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Carol仍然魅力十足,她让然会微微歪头,颔首,微笑,指尖优雅的夹着香烟——哪怕对面并不是坐的Theresa。
相对于大家调侃的大魔王心机颇深,吃定小白兔,我更愿意将carol的行为归为她的年龄阅历和社会阶层。Carol的行为,很大程度来自于长期的社交法则。

哪怕是到了今天,在稍微正式的社交场合,也有无数像carol一样的人在有意无意散发这样的撩人信号,说到底,让别人被自己吸引,产生好感,就是社交的目的,不是吗?
所以,越是成熟和所谓有身份的人,越charming。这不也是Therese会对carol产生crush的原因之一么?

当然,在众人中,Theresa是特别和不同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Carol和Therese第一次午餐的时候,carol的body language:在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去自己家做客的时候,carol的头微微摆动,手指夹着烟在晃动,眼神漂移,直到问完等待答案的时候,才抬起眼睛看向Theresa

这是单纯的撩么?不,这更像是标准的”若无其事云淡风轻的邀请一个人其实内心很忐忑。”
如果你在喜欢的人面前装过X,那你一定能懂此时的Carol。

Carol和Theresa这段关系的可贵,并不止步于跨越了年龄和阶级的心动。

我并没有看原著,听看过的小伙伴说,原著里carol的丈夫是个控制狂。虽然电影里着墨不多,但是也可以看出哈吉的控制欲。在取得carol认可前提前安排好了需要carol参加的家宴,以女儿为筹码绑架carol进行家庭旅行,以女儿为筹码要求carol维持婚姻;雇私家侦探跟踪carol和Theresa。

而carol呢,她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她对Abby自责自己影响carol争夺抚养权的时候说,don’t you dare,她在Theresa不确信自己目标的时候说:是否有天赋是别人说了算,我们可以做的只是不断去努力;在Theresa自责的时候说:这不是你的错;在和丈夫撕破脸的时候说,我曾经为了和女儿在一起,把她关在房间里,然而我发现这对她并无益处。如果我都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知道还能给她什么。

抛却Abby和Theresa,carol和丈夫的婚姻也必然悲剧。因为这个男人虽然爱carol,却控制欲非常强,对形式的执着远大于心灵的契合。
与其说,carol在女儿和Theresa之间选择了Theresa,还不如说,她选择了忠于自己。在对丈夫进行最后的谈判时,她选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说,选择Theresa。
也因为carol是一个自主意识非常强的人。所以她鼓励Theresa追求自己的目标,圣诞礼物是相机而不是小火车,为Theresa自信路过的背影而震动,为Theresa离开她后的成熟而欣喜。

非常认同一种说法,Carol其实是Theresa将来想要成为的样子,代表了Theresa对自己期望的投射。在Carol和Theresa的这段关系里,Carol选择了忠于自己,而Theresa走向了成熟。这难道不是远比『我不管我爱你你爱我我们相爱就是全世界』更令人振奋吗?

据看原著的小伙伴说,原著里通篇是Theresa的脑洞,对Carol其实很少具体描述。是什么人担得起Theresa如此的迷恋呢?
主创给了答案,这不仅是一个漂亮有钱的中年女人。她有主见,体贴,Hold住一切,懂得尊重,爱人,也有自己的骄傲。当她想要爱,并不乞求,而是正式的发出邀请,然而同时考虑到拒绝的可能性,并不理所当然的强迫对方服从,也不以自我为中心(丈夫哈吉)。如果你来了,是因为你对我的爱,而不是因为我强求。
可以说,电影里的Carol,投射了以妇女之友托德海因斯为代表的主创们对理想女性的一切寄托。

这个世界上,幸运的人做过Theresa,少数人成为了Carol。而谁又不想要Carol呢?

 6 ) 就算哪里也抵达不了,凝视也可以终身陪伴

这是一篇迟到了3个多月的观后感。即使那时所能看到的还只是枪版渣画质,《卡罗尔》一样轻松从第一个跟拍的长镜头就击中我。当它描绘了爱,就有爱。接下来的三个月,等着蓝光版的同时一遍遍循环原声,看完了原著小说。

它是会被一直放在心里惦记着的电影,是一小块柔软。就好像一月初的时候有天一个人走在热带午后的阳光下,《Opening》的提琴声又响起,瞬间清凉静默,揪心感堪比《Summer Palace》里的《Solo Por Tu Amor》,都是面对时屏息凝气的河流。听着它,只想要弯腰蹲下。

若说它是部缠绵悱恻的电影,不如说无疑更近乎艺术上的灵感。它伸出温柔的手揪住你的心,用嘴唇碰着耳垂低语,它与你无条件的亲密。

这是一个旁若无人的故事,其他角色都被淡去(即使在原著小说中有着完整的表述),只有两个人的深深凝视。看了几遍,始终觉得存在着一个 什么 ,却没法说出。直到想起村上春树的《斯普特尼克恋人》才明白。

在《卡罗尔》里,作为观众的我一直为“自己“的缺失而稍觉遗憾。这段感情太完美,细节和角色都丰富到不再有可补充的想象空间,甚至容不下观众自然而然的代入感。应该存在一个第三人的视角,亲密又观望这两人的视角,让由眼神和温度组成的密度爱情有梯可攀,成为固体的现实效用。

斯普特尼克,村上君说它在俄语里是 traveling companion 的意思——‘旅伴’。孤独的炽烈的卫星旅伴。同样讲年轻女孩对年长女人的爱恋,暮色中摇曳着及膝白裙走下石阶的敏,与目光如炬优雅魅惑的卡罗尔。苦于写不出作品的写作者堇与不会拍人像的摄影师特芮丝。相同的旅行经历与相似的错失。村上的清爽与托德·海因斯的粘稠,长茎植物与阴雨天气。

《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第一人称的“我”,正是这样的存在。对堇怀有深深的爱恋,确认因为她而扩展了所属世界的外沿,被她所信赖,却不对作为男性的“我”怀有兴趣。“我”是堇与敏感情的唯一知情者,甚至比两人还要知晓其中含蕴。(当然也是小说心理描述的主要依托者)。因为有“我”这一完整的形象,《斯普特尼克恋人》得以从另一较为冷静视角叙事,“我”是读者进入作品时的栖身之所,也是所能到达的最近距离。于是那时看完小说我说:“觉得自己偶尔是堇,更多时候是’我’,但从来不是敏。”

也是因为有了《斯普特尼克恋人》文字的准确描写,才可以将《卡罗尔》中的情感成字成句。甚至,这样的对比较电影改编与原著小说的对比更加有趣。因为它不仅仅是情节对照,更多是情绪共鸣。

初次约会吃饭,特芮丝要服务生照着卡罗尔点的餐给自己也上一份。堇也是如此,学敏的样子拿起酒杯小心翼翼啜一口葡萄酒。

卡罗尔对特芮丝说:“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堇对敏说:“这以前,我一次也没考虑过要成为自己以外的什么人。但现在有时很想成为你那样的人。”

《斯普特尼克恋人》里讲“我”质疑堇对敏的感情:

我开口道:“你在敏身上感觉到的是性欲这点不会有错?” “百分之百没错。”堇说,“一到她面前,耳朵里的骨头就咔咔作响,像用薄贝壳做的风铃。而且有一股想被她紧紧搂抱的欲望,想把一切都交付给她。如果说这不是性欲的话, 我血管里流淌的就是番茄汁。”

以此再看特芮丝的从不拒绝和抿着嘴的坚定神情,便总在幻想她此时耳朵里的声音。

还有一处,原著里写到特芮丝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变胖了一些,但是脸庞越来越小,,她感到高兴,为自己越来越成熟。村上的写法是:

“最近的你,一次见面一个样,越来越难认了。”我说。
  “正赶上那种时期。”她用吸管吸着果汁,像说与己无关的事。

女王自不必说,每一个细节都性感得让人动弹不得(尤其是对妹子们来说),鲁妮·玛拉的表演也有着文学性的优美。在副驾偷偷打量卡罗尔时眼中的惊喜,对坐要给卡罗尔拍照时边撒娇边不自觉的一跃,卡罗尔走后下车奔向路边呕吐。还有每一个痴迷的眼神。

不得不说到两个人的床戏,看时全部的观感都是感动。唯如此,这段感情才是完整的。村上这样写堇与敏:

敏不知如何回答,正犹豫着,堇已伸出手,握住她的手。手心也有汗感。手暖融融软乎乎的。随后,堇双手拢住敏的背,乳房贴在敏腹部偏上一点儿的位置,脸颊放在敏双乳之间。两人长时间以如此姿势躺着。这工夫,堇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敏以为堇要哭,但似乎哭不出。她把手绕到堇肩上,搂近一些。还是孩子,敏心想,又孤单又害怕,渴望别人的温存,像紧紧趴在松树枝上的小猫一样。
堇把身体往上蹭了蹭,鼻尖触在敏脖颈上。两人乳房相碰。敏咽下口腔里的唾液。堇的手在她背部摸来摸去。
“喜欢你。”堇小声细气地说。
“我也喜欢你的。”敏说。此外她不晓得怎么说好,而且这也是实话。

与卡罗尔所说的“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功效完全一致。

村上容易写情感的退潮或者说是冷静,每当这时,故事就退居到迫切想同自己的汹涌欲望单独相守的“我”。在对琐事的不厌其烦的细致描写中完成自我建设。即使有时结论仍是“我是多么的需要堇。”这在《卡罗尔》里面被表现得很淡。托德·海因斯的情感退潮,是隔着玻璃、镜头、人群、画外等介质,脱离空间存在感的疏离。此时的特芮丝更像经过了一场高烧后的清醒。

不管是在新的一天起身归拢这颗以孤独为养料运转的行星的残片,还是特芮丝脚步踉跄的穿过人群走向卡罗尔。就算哪里也抵达不了,凝视也可以终身陪伴。

 短评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8分钟前
  • message
  • 推荐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13分钟前
  • Born2Die
  • 推荐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1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22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24分钟前
  • 吖欣
  • 还行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26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2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31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33分钟前
  • 蒂莫西
  • 力荐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38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4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46分钟前
  • 郁弗
  • 力荐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50分钟前
  • llllllllllll
  • 力荐

★★★★★★★★★★★★★★★★★★★★★★★★★★★★★★★★★★★★★★★★★★★★★★★★★★★★★★★★★★★★★★★★★★★★★★★★★★★★★★★★★★★★★★★★★★★★★★★★★★★★★★★★★★★★★★★★★★★★★★★★★★★★★★★★★★★★★★★★★★★★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5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1小时前
  • 麦麦小茶
  • 力荐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1小时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