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的《速度与激情5》以来,道恩·“巨石”·强森迎来了影视生涯的第二春,仿佛《木乃伊2》蝎子王的糟糕CG,想学《生化危机》没学成的《毁灭战士》压根不存在一样。令人欣慰的是,他没有和早年模仿的前辈们一样,浪费一次又一次的复活机会,而是敏锐地把握到了好莱坞在未来数年的风向,在追求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内容创作愈加保守的PC时代里,迅速成长为了新式的银幕英雄。
当然,这种将少数族裔和家庭标签顶在头上的做法,与当年影视出道时,观众所期许的“施瓦辛格接班人”大相径庭,但时代已经变了,道恩·强森不会是“最后的动作英雄”——这个位置也已经被B级专业户郭达·斯坦森兴高采烈地埋进土里了——而在《速度与激情7》之后,道恩·强森以喧宾夺主之势开启了一个惊人的连庄:灾难CG大片《末日崩塌》《狂暴巨兽》,动作喜剧《乌龙特工》《新勇敢者游戏》,除了《海滩救护队》之外,几乎部部卖座(这还不算HBO的好评剧作《球手们》)。以纯良正派的形象就能吸引观众入场,也难怪要在SNL上宣布“竞选总统”了。
但作为今时今日好莱坞最赚钱,也最讨人喜欢的明星之一,其个人魅力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影制作水平,否则《海滩救护队》就不会连个响也听不见了。强森式的火爆大片,胜在成本控制:以二线的制作规模,去呈现准一线甚至一线的娱乐效果。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反派和配角的空间压缩,故事的敷衍,并最终导致整体素质表现平庸。
和郭达·斯坦森的典型B级动作片类似,《末日崩塌》和《摩天营救》这样的典型准A级动作片,并没有实现类型上的突破,只是一味满足观众对类型长板的G点需求而已。但可惜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一需求并不会有所减弱。而道恩·强森的私人定制动作片,由此也就缺乏自我提升的理由和意愿;当然,也并不需要什么自我提升的理由和意愿。
又能躺着挣钱又能提升人气,何乐不为之呢。
除了中等成本的预算(1亿美元上下),道恩·强森的私人定制动作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伪原创属性。在原创电影衰退的当代好莱坞,强森电影不是续集,重启或翻拍,却胜似续集,重启或翻拍。当我们把《末日崩塌》《狂暴巨兽》和《摩天营救》摆在一起时,设计上的相似性甚至要突破题材的差异了。其中的大量内容,主要来自于其他高度类型化的元素的融合与重组。
这一操作并不是强森电影首创,在好莱坞也盛行了数十年,去年的《全球风暴》就是典型代表。但苦大仇深的杰拉德·巴特勒太糙,显然没有情商高的魔鬼筋肉道恩·强森讨喜。通过卖人设,强森电影堂而皇之地将其他经典动作电影反刍,在年纪更轻/缺乏观影经验的新一代观众那里,意料之中地买账。
《火烧摩天楼》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离当代好莱坞更近的《虎胆龙威》,也已经30岁高龄了——这个时间,足以培育两代,甚至三代口味迥异的观众群体:当他们看到道恩·强森开场即断腿的时候,压根就不会意识到挑战PTSD的英雄设计,分别在1993年的《绝岭雄风》,2001年的《蛛丝马迹》,2005年的《火线对峙》,以及2018年的《狂暴巨兽》上出现过了。要知道,就这样的陈年老梗,也已经是《摩天营救》单薄和羸弱的剧本中,最有意思的内容了——而这个设定,也随着20分钟后道恩·强森的超人化,迅速消失在了火场里。
整部电影的剧本也从来没有真正体现出“原创”的力量,仅有20分钟的第一幕可以算是基础编剧课的作业水准,每一个情节(包括那个连发明人自己都不care的高科技麦格芬)都会毫无悬念,也毫无创意地在后续的剧情里复现——你大可以说这是“没有废笔”,但这是自欺欺人——当情节不是为人物和整体故事服务,而只为了一味堆砌和提升刺激程度的时候,这就是在公然偷懒和护短。
这一点,与缺乏人物弧光的超人化道恩·强森,可谓是相辅相成。道恩·强森那过于壮硕的形象实在是缺乏实感,这也成为了阻碍他成为真正动作巨星的障碍。同样健硕的阿诺德·施瓦辛格,至少从《终结者2》就开始转换风格,有意识地不再让体型成为限制角色成长的主要因素;而打不死的约翰·麦克莱恩之所以在早期的《虎胆龙威》中广受欢迎,恰恰是因为在死硬系列变成超级英雄大片之前,他就是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光着脚被玻璃碴子扎得到处是血的倒霉警察。但从道恩·强森近年的选择来看,超人的体型作为他的标签化特征,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就使得他的角色在脱离实际的一系列挑战中,显得还要更加脱离实际。
就《摩天营救》而言,本就高大全的道恩·强森,已经爆炸中断了一条腿,在开场的小冲突中也表现得紧张和脆弱,但这在20分钟后的第一场战斗中,就已经完全被抛在脑后,毫无迟疑地投入了压力更大的不可能任务里,仿佛作为角色重要设定的创伤焦虑,就和那条假肢一样,根本不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在暑期档的动作大片中寻找动过脑子的痕迹是痴心妄想。同样不想用脑子的目标观众们,需要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快感,再加上更加令人头晕目眩的动作戏码,而这也就是诸如此类的强森电影做的最好的地方。至于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和任何与现实世界物理规律相近的东西,在《速度与激情8》里,道恩·强森徒手推开导弹的时候,就已经被忘了个一干二净。
此类电影的制作者们把心思都花在了利用贴近现实的CG技术上,只顾着贴上映射“现实”的泛PC化标签,却从来不关心电影到底是不是在倡导逃避现实。
外表光鲜却没有什么用,动作剪辑支离破碎,如果这就是新时代动作电影的趋势的话,那么这是很让人失望的——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极速特攻》这样的优质硬核动作片值得期待。《摩天营救》的最大优点,就是只有90分钟的长度:虽然整部电影的后半段不知道到底在干嘛,缺乏明确目的性,出场角色太少,情节一目了然,但至少,对动作电影真正期待的那些观众能少遭点罪。
而比起制作上的顾此失彼,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电影中传递出的“奇怪”信息:那就是一等美国前特种兵,二等香港皇家警察。香港的摩天楼出了事故,勇闯警戒线上楼救人的,是拖家带口海外赴任,却连当地语言都不去学(当然是指望恐怖分子讲英文),“只要一身腱子肉,何必相信XXX”的外籍安全顾问。而香港警察在干嘛?对着人高马大的平民们围追堵截biubiubiu。
真是好不热闹。
在他职业生涯已经如此成功的时候,为什么道恩·强森为什么还要制作这种无脑流的电影?为什么不去找真正的动作片团队,去制作真正的动作电影呢?
原因很复杂?原因很简单。
对于电影人,最可怕的,就是眼里只有穷病。一部设定在中国香港,大量华人参演,但基本全程在温哥华拍摄的好莱坞大片,其心自然路人皆知:无非是看中海外最大的这块市场蛋糕而已。当《摩天营救》跑火车一样,把造在中国的世界最高楼烧个干净的时候,片子的亚洲角色对情节压根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上赶着送上票房的东方观众们,也似乎根本不会关心最后一幕中的英雄主义举动,完全留给了舶来的西方人。作为东道主的香港警察们,和围观群众一样呆到冒泡。
对现代特效和演员个人魅力的依赖,让这种打着动作旗号的CG大片,永远成为不了死硬,也成为不了摩天楼。
不相信?《摩天营救》自己在开场五分钟就给出了再直白不过的证据:
摩天大楼顶个球。
看完《强森勇救赵家楼》了,我去,整部电影最心疼的就是珍珠塔了,那么漂亮的高塔说烧就烧了,要是我的楼,我还不得哭的光流出的眼泪都能灭火了!!!
而黄经汉竟然能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要不怎么是赵家大人物——赵隆基,你看看这名字起的。你们不觉得赵隆基的样子很像***😷😷🤫看得我很出戏啊,而他的副手是个黑人兄弟,《摩天营救》你好好的爆米花不做,还玩隐喻😂。
单纯从爆米花片来看,高楼设计是很惊险了,就是这剧情bug是真不少。最辣鸡反派奖就颁给这部了,那枪法就和我在吃鸡里的是一个水平,突突半天就是打不着人。人家反派是死于废话多,这里的反派是死于智商低,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决战那场戏,直接三人一起突突了完了呗,我去,给什么降落伞,劫持的是你的人么😤😤😤。还有整个救援,还现场直播,还围观群众,又鼓掌又闪光灯还打追光的,我了个去,道恩强森见面会啊还怎么滴🙃🙃🙃。
这就是短评放不下的吐槽文,《摩天营救》这是道恩强森参加了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啊,感觉用这特效拍柯南的《通往天国的倒计时》真人版能比这更好看些。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电影里看到中国元素,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不过这只是资本灌注的结果,影片中所出现的中国元素,不是太刻板就是广告。巨石强森还说这是一封给香港的情书。这情书一点都不走心。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天星小轮、太平山顶等熟悉场景,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拍摄是在温哥华完成的,女主角和Mr.赵等演员压根就没来香港,所以有记者问女主角在香港拍戏有什么不一样,这就尴尬了。
摩天大楼里的石狮、龙图腾,嗯,都是很经典也很传统的符号。虽说都是龙的传人,对龙图腾有信仰,但现在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公司企业会用龙图腾做logo了,除了广电的龙标。
有一层楼是幻境系统,关闭系统时底下的水墨会流淌形成一条龙,像是一幅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也称国画或中国画。
除了国画,影片中也谈到国宝熊猫,巨石强森家人去动物园参观了,回来的时候儿子头上还带着一顶熊猫帽。
为了剧情需要,香港警察和香港市民都是陪衬的,香港警察负责最后收网,说好的飞虎队呢,围观市民负责在楼下叫。不过演员的话,多少还是有点戏份。
扮演Mr.赵的是黄经汉,新加坡人,经常在欧美电影里扮演华人一角,比较经典的电影有《蝙蝠侠:黑暗骑士》、《2012》等。
而我们的天王嫂昆凌,出生台北,中澳混血儿,父亲是澳洲人,母亲是中韩混血儿,所以在影片中的形象并不太违和,很多粉丝还说看不出这是她。她之前也演过一些剧,不过大多没什么热度,这部电影她算是拿到一个配角,饰演的是黑帮大佬,开场很拽,结尾被踹。
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巨石强森说了一句普通话,女主角说了一句粤语,尤其女主角的那句粤语,许多人被惊到了。偷偷告诉你们,女主角演过《惊声尖叫》系列。
这些都是比较刻板的中国元素,最令人惊讶的是莫过于百度广告的植入,从广告方面来说,这个植入是成功的,至少让不少人记住了。但这么硬的广告,却是违和的,你我都知道,香港用谷歌的比较多,而且香港百度搜索结果没有广告!
总的来说,《摩天营救》里的中国元素都过于流于表面,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即使全部去掉或替换也丝毫不影响整部剧,但影响票房收入,这部电影要是靠北美票房,他们下次也就不敢再拍了。
① 一款张弛有度的过关游戏,把高科技大厦当竞技场,极限运动在毁灭景观的映衬下轮番上演。巨石强森有很多几乎零台词的独角戏,俨然是在身体力行教高空求生课,影院设备够好的话,足够把恐高症吓到痊愈,把没病的吓出恐高症。
② 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大片包袱,区区90多分钟的有效片长,让节奏十分明快,剧本向80年代动作片看齐,简单粗暴的外表下藏着一些细密的设计,角色都是粗线条但绝对够魅力,情节不断上演一场大刺激+一点小惊奇的循环交叠,哪怕有几处硬伤,看的时候也无暇顾及——让观众把吐槽留在出厅后,这是爆米花的基本素质。
③ 强森为什么持续火?原因之一是他跟30年前的施瓦辛格一样,非常懂剧本,总是聪明地挑选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他在卖座片无论是《末日崩塌》《狂暴巨兽》还是《速激》系列,总能成功地让观众产生担心,这份担心,就是好的动作片让人欲罢不能的秘诀。
④ 身为《摩天营救》制片人的他,给自己安排了机关重重的高楼和全副武装的雇佣兵,不断表现得心力交瘁气喘如牛,喊“我撑不住了”也毫不脸红。他很懂得,观众其实不怎么稀罕谈笑间所向无敌的英雄,那种“能力有限尽力而为九死一生勉强胜利”的普通人特质,才能走红全球惹人喜爱。
⑤ 说实话,最早听说故事在香港,我很担心跟那些植入香港、上海、北京的合拍片一样,中西合璧画风诡异,但《摩天营救》再次证明了,东西方演员同框会不会尴尬,全看导演怎么拍。
⑥ 黄经汉这样的亚洲脸,在之前某合拍片确实成了尬点,但在《摩天营救》里,他恰如其分地担当了黄金配角:风度翩翩的高科技大亨,有城府有谋略,处变不惊重情义,能跑能跳能开枪,幽默感也不差,跟强森的并肩作战非但不违和,还依稀有几分老港片双雄戏的风采。
⑦ 最后,《摩天营救》告诉我们,套路不是什么贬义词,比如一听讨论“关机重启”,就知道后面肯定要拿来救命,一看到全息投影,就知道后面绝对会当成战术——这些都是套路,但我们就是想看套路走到底。商业导演不该耻于用套路,套路不是原罪,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才是。
The rock这两年很火没错,主演的美剧也挺好看的,但这个片实在不咋地
1. 故事一点没新意
2. 爬摩天大楼,很多动作戏需要的是速度和灵动,让那么大块头的the rock演太假了,比如助跑跃起跳到大楼上这种,就Rock那个速度,能跳过去才见鬼了。主角光环已经假到让观众出戏的程度了。
3. 故事发生在香港,可是反派家里那个装修和格局,百分百的美式风格。而且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房子太大了吧。
一星给摩天大楼的奇观和巨石哥的卖力攀爬。
然而,不能因为这些就侮辱我的智商挑战我的三观!
大块头果然都是智障吗?看电影看的愤懑,也是醉啦! 控制平板被抢走,为啥不第一时间报警?为啥不第一时间告知赵老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虽然得知家人可能有危险,但先报个警会妨碍救人吗?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哪里? 发现家人落在火灾大楼上,此时大楼消防设施还正常运转,正常人不是应该首先寻求灭火再去救人吗? 得知大楼消防设施关闭,难道想不到是丢失平板的原因?为啥不通知警察帮忙找到平板? 身为消防安全专家,难道只有徒手爬楼救人一条路吗? 为啥不找平板控制器? 为啥不通知警方去远程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控制? 既然进了大楼,为啥不启动火灾应急控制系统? 为啥只有香港警察?香港消防官兵在哪? 为啥楼下那么多围观群众?没人疏散吗? 最后的最后,果然还是找到平板控制器解决问题,男猪早点报警找平板不就ok啦。 但是重启平板,就取消人脸和其他系统认证了吗?我擦! 可怜赵老板,冷静,善良,危机时刻还想着救男猪的妻儿,却遇到猪队友男猪!男猪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如何救火,如何担负赵老板托付的职责,见到老板还特么理直气壮的爆揍老板!难道这一切的灾难不都是男猪的失职吗?救妻儿难道和灭火不是一件事吗? 一场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却由于男猪的范二,演成了英雄般的烈火救援?男猪知情不报,酿成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难道不应该就地羁押,接受审判吗? 可叹这东方巴别塔差点毁于一旦!可怜勇敢善良冷静帅气的赵老板眼睁睁看着毕生的心血千疮百孔!可憎的男猪刚愎自用自私自利死不足惜!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不能说是一部标准的烂片,但又绝不是那种值得推荐和回味的电影,只能称之为一件依托于好莱坞工业水准和明星效应的流水线产品,在那一跳之后整部片就开启了无聊模式。从灾难设定到故事模式都极其廉价,先赋予主角一个巨厉害的身份(退伍军人),随之而来的是英雄去势(身负重伤变残疾),之后又将主角安插在一个极具噱头的环境(香港摩天大楼),紧接着是制造困难(主角被陷害&家人的危机),至于结局每个观众都早已了然于胸。基本是把巨石强森当成巅峰时期的成龙在使,不过即使是巅峰的成龙也不敢这样玩(说到底还是感谢CG特效的发达)。而且稍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类片还不如《逃出生天》《摩天轮》耐看;仔细想想,《寒战》苦口婆心地标榜香港为“全亚洲最安全城市”,轻而易举地就被一部内地资本参与的影片毁于一旦。
很爽的爆米花电影,强森这次不仅要与恐怖分子打斗,还要飞向万丈高楼,冒着重重火险救亲人,在香港市中心设一个世界第一高楼“明珠塔”,里面奇花异草、各类机关,这个创意好,IMAX看下面,脚底发软,手心冒汗,眩晕得刺激,周围一阵阵的有人尖叫。昆凌演的女杀手还不错,冷艳又性感。
赵真的是太可怜了,一个人躲在失火的明珠塔里那么久,吃瓜群众在围观强森的高空挑战,警察在和嫌疑犯周旋,愣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要派架直升机过来救他😂
姑且不論220層樓大樓拍的比20層樓還沒危機感,The Rock這演員的氣質怎樣都不像Bruce Willis更不像Everett Sloane吧,是誰出的餿主意要他一次同時扮演這倆個人?
废话没有,就是干!期待强森下一次去空间站啊,什么宇宙,黑洞,冥王星,银河系啊来一次营救,地球已经装不下他了!
也就只是部爆米花电影
昆凌的妆容真的蛮酷的
“自己家房子着火了,才知道什么最珍贵” 恐高症患者的福音,看得手心狂冒汗,前列腺时松时紧…巨石的中国票房力越来越强,纯粹的爆米花,适合工作后放松。
恐高症谨慎观看!好几个镜头吓得我摘了3D眼镜。既是好莱坞动作片,也有香港警匪片的影子,两种风格融合的比较好,昆凌饰演的反派没有景甜那种违和感。
合格的好莱坞商业片,属于完成度不错的那种,虽然都是套路牌,没有任何能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但有两场重头戏还是拍的足够惊喜刺激,看着大块头男主角徒手爬大楼,也算是值回票价了,而且这样的电影就是爆米花电影中的爆米花,不需要观众带脑子,只管跟着主角high起来就行,爽完就算。看了场4DX的厅,椅子是真·戏精。
说到底就是整栋楼的好人都是强森救的,整栋楼的火都是强森老婆灭的。我就想问问建造这栋楼的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什么reboot system只在一个平板上可以操作?(不能因为剧情拉低预算燃烧的特效,可是我还是给了两星,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不喜欢严重偏科的观影者!
爸爸!我也想泳有一个肩膀像山一样宽阔、可以把头埋进他胸肌间嘤嘤哭泣的爸爸!我也被困在生活这座高塔里啊,快来救我啊爸爸!
赵川普高高在上被火烧,香港人民热闹得像过节
虎胆龙威+火烧摩天楼,依旧是模式化故事和脸谱化角色,但紧张效果还是有的。断腿的强森+更高的楼,外面蹦极里面着火,好比把闯关游戏调成地狱难度。节奏感一流,吊车戏、楼外绳索两场虽然是CG背景,但恐高效果很棒,大银幕看手心出汗。PS,最好选好点的电影院,因为电影全程黑夜+3D,你懂得
作为一个恐高症患者,看这片真是自虐啊。
剧情比较套路,但是几处惊险段落真是惊到了。仍然主打家庭,强森是最靠谱的爸爸和丈夫。
昆凌那个角色,到最后我也没意识到那是昆凌。还想这是哪个新起的女打星吗?
1、昆凌这角色真的很酷 可是她到底和反派什么关系并没有说清楚。2、反派太矫情 明明可以一枪崩了赵 但他说要赵看着大楼崩塌 这太电影化了。3、粤语不标准 全片包括很多新闻工作者的粤语都是不标准【我是广东人不用质疑我的判断能力】 既然角色没啥挑战性 为什么不能找几个香港本地人来演?细节见真知啊导演!P.S. 说真的 作为全世界楼价最高的地方 香港如果真的可以建这样一座大楼 得解决多少人的住房问题啊!
1.本片最大bug:百度“西林”只能搜到满篇的阿莫西林广告,警方从而断定反派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断定道恩·强森是坏蛋,全剧终。2.其实这是丁克宣传片+内地宣传片。家人太危险,单身保平安。香港治安差,内地最安全。3.道恩·强森可以接班连姆·尼森了,把全宇宙都营救一遍。4.昆凌被狠狠踹了一脚,求周董心理阴影面积。5.《黑暗骑士》里黄经汉在香港的大厦被蝙蝠侠打得稀烂,《摩天营救》里黄经汉在香港的大厦又被黑亚当打得稀烂,最后你还想在香港修大厦?6.iPhone这下知道面部识别有多么不安全了吧?【片尾无彩蛋】
在主角一定不会死的情况,如何营造紧张感是关键,这点还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