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剧透非常多。主要介绍片子感动我的片段。
本剧的三个主角都有着悲惨过往,在这家精神病院相遇,“不太正常”的三个人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不深究彼此的过往,慢慢靠近,相互支持。
绫野刚饰演的塚本因为受到家人探访时说要把他妈妈送到养老院的刺激,严重幻听发作失控,被关在隔离病房,出来之后,鹤瓶饰演的秀丸给他递了一瓶水。
同样地,在秀丸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揭开当年杀人被判死刑的伤疤,情绪失控。塚本半夜去帮他倒水安慰他。
被继父强x,并被亲妈当作雌竞对象让她“滚“,无依无靠只能住院的由纪,因为帮助同院的老奶奶被称赞,露出久违的笑容。
秀丸杀了院内强j由纪的恶人为她报仇,庭审的时候,消失了很久由纪勇敢出来作证,头上还带着秀丸在住院时外出给她买的头花。
本片的最重要的一幕,四人一起外出购物,买便当坐在医院的板凳上一起吃,普通的食品店、超市都让他们感到兴奋。
他们几个没有亲缘关系,背景毫不相关,没有那些世俗里不得不的理由。共同点仅仅是都处于生命中最脆弱的点上,在被世人歧视,家人嫌弃的社会边缘。此时,他们不纠过往,莫问未来,仅仅是在这有限的人生交叉之处,没有目的不求回报地,对其他人释放出一点善意。无余力做更多,一点点就够了。
这世界上谁没有点故事呢。但在这个当下,不管过去的支离破碎,能在最糟糕的时候相互拉一把,彼此需要,并被需要着,就够了。
整体其实比较可惜。
哪怕是精神病院,只要是能接纳自己的就是好地方。就算是烂命一条的悲惨人生,只要有人真诚在乎,也就有活下去的价值。这种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相互取暖的故事在日影里并不少见,但却是我一直十分钟爱的主题。演员也都喜欢(小松菜奈也进步了),就算故事苦情一点、俗套一点也没关系。可惜叙事上没有做好,尤其是后面。整部电影从秀叔的回忆开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看一篇浑然一体的文章,而是在看简答题。四人一起逛街的时候我热泪盈眶,等到追溯由纪妹子离开后经历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清醒过来。更何况那一段还没讲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没有必要每个人都用闪回这种方式,由纪的遭遇完全可以讲得隐晦一些,一点和继父接触时的暗示以及母亲对由纪的厌恶,这些就足够了。毕竟这种情节很容易猜到。被强暴的段落只保留后面一个就可以,少了反而容易被震撼到,仿佛亲眼见到隐隐的噩梦变成血淋淋的现实。而且也实在不愿意看见一个妹子两次遇到这种事。秀叔的经历感觉上应该比展现出来的更复杂一些才对,单纯因为妻子出轨就冲动杀人有点缺乏说服力,也不好充分感觉到秀叔生活里的窒息感。不知道原作是怎么写的。譬如只用谁的画外音,用那种没有感情的语气像念简历一样介绍一下他的犯罪事实,然后加一两个让人窒息的细节镜头,也许这样能消除一点平板。
不过不管怎样,演员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刚哥的表现还是很棒,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寒意之中的温暖。仿佛肃杀的严冬里没有归处,不得不在旷野里过夜,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可以御寒的东西。但好在眼前的火堆终于燃起来了,只要有这一点点火苗,就可以捱过这个寒夜。
这一幕印象很深,平常很接近正常人,温柔还有点小心机的阿中,崩溃之后一样不成人样。
这个卖场让我这个乡巴佬有点震到,果然下层人民过的日子其实哪里都一样
让我热泪盈眶的幸福时刻
流着眼泪铁青着脸地沉默听着,这是阿中立场的最好表达:和由纪一起承受揭开伤疤的痛苦,也一起救秀叔。这可能是阿中坚强了的证明。
说实话我已经对刚哥这个发型产生条件反射了,他只要保留这个发型,啥也不用演我就开始心痛
开头死刑现场很抓眼球,使用黑白画面拍摄,本以为带出的是个冷冰冰的“特殊群体”的故事,结果从画面变彩色开始,故事便有了温度。虽然剧情起起伏伏,过程让人时喜时悲,万幸的是,结局让人心中生起一丝暖意,同时也引人深思。
因为死刑执行不成功,犯人获得第二次生命 ,他会用什么样的心态活着?故事从一个死刑犯开始,中间穿插着以绫野刚饰演的cho,和小松菜奈饰演的由纪两条故事线。讲述着一群和社会“脱轨”的人在精神病院发生的故事。他们有些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家人和社会”接纳“,来到了六王寺精神病院。
在整部影片中能看到许多导演的精心设计,比如首尾的呼应;比如不同故事线里交叉埋下的剧情伏笔;又比如通过角色特点推动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配角们也都拥有较为完整的人物背景和特点,展现了多样化的”脱轨于社会“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说这部里都是日影里“熟悉的面孔”,老熟人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林聪美,饰演的护士长的她带着一贯的人淡如菊的气质,扮演了“不过分热情,又给人恰如其分的温暖”的角色,我想这才是真实世界中所有关怀性质的机构应有的气质。
大概日影多多少少都有点是枝裕和的气质,我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像李沧东的深沉与残酷的风格。这两种风格的结合给影片带了了层级与冲突,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带有日影一贯的“真实感”、“平实感”以外,影片也分裂出“残酷感”与“绝望感”:社会并未区别对待每个人,但他们却真真实实地脱轨了。他们有的可以回归社会,有的不行,这似乎是在他们一念之间,是接受社会对他们的人格设定,还是顺着自己的本心躲在这个闭锁的避难所?影片虽然讲的是精神病人们,但是对于每个社会人的代入感非常强烈,代入感来自于当自我与社会冲突时的矛盾。生活是多层次的,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闭锁病房》是一部沉重的治愈系,描写在精神病院生活的边缘人群,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中,彼此抱团取暖寻找心灵藉慰的故事。
闭锁病房 閉鎖病棟-それぞれの朝- (2019)
导演: 平山秀幸
编剧: 平山秀幸 / 帚木蓬生
主演: 笑福亭鹤瓶 / 绫野刚 / 小松菜奈 / 小林聪美 / 涩川清彦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9-11-01(日本)
片长: 117分钟
主要看点
电影全片沉重而压抑,讲述三个命运悲惨的可怜人,重拾生活信心的治愈故事。
住在精神病院里的人,思维不正常是应该的,思维正常的人却要经年生活在这里,反倒是一件极其不寻常的事。
六王寺病院中,就有三位思维正常的长期住院患者。
塚本(绫野刚饰)多年之前因为幻听导致情绪失控,被家人送到六王寺病院治疗。
经过治疗以后塚本早已经恢复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是他出于对社会的畏惧心理,宁愿躲藏在六王寺病院的精神病患者之中。
而对于塚本的家人来说,把塚本丢在精神病院任其自生自灭,也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家人的想法更加让塚本对回归社会心灰意冷。
由纪(小松菜奈饰)是一名高中生,因为不言不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被母亲送进了六王寺病院。
当她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已经怀有身孕时,随即逃到了医院的楼顶,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所幸被枝繁叶茂的大树接住,只受了点轻微的皮外伤。当她听到医生告知孩子已经流产时,由纪反倒显得松了一口气。
由纪与母亲,还有继父生活在一起,继父趁母亲不在家中将由纪强奸。
作为长途货车司机的继父,回到家中发现由纪被送进了六王寺病院,马上来到医院给由纪办理了出院手续,将其接回了家中。
心中充满恐惧的由纪想要把真相告知母亲,未曾想母亲对于继父的兽行早已心知肚明。
她宁愿由纪继续住在精神病院,自己好过清净日子。
走投无路的由纪再次住进了六王寺病院,与精神病患者生活在一起,反倒让由纪觉得有了些许的安全感。
三个人当中身世最离奇的是行动不便,常年坐在轮椅上的瘫痪大叔秀丸(笑福亭鹤瓶 饰)。
许多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秀丸提前下班回到家中,正好撞见妻子和奸夫胡天胡地欲仙欲死。
恼羞成怒的秀丸,操刀手刃了这对奸夫淫妇。
有了杀人偿命的觉悟,亲手勒死了无人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后身陷囹圄。
法院判决秀丸死刑之后,秀丸走上绞刑架时命运再次捉弄了他。执行绞刑之后法医按照程序进行例行检查,就在这时秀丸渐渐的苏醒了过来,但是绞刑对他的脊椎造成了永久性伤害,他从此之后只能依靠轮椅度日。
从那以后秀丸只能辗转在各地的精神病院中生活。
秀丸,塚本和由纪虽然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生活在六王寺病院之中,塚本和由纪至多有轻微的精神疾病症状。而秀丸则在精神层面与正常人无异。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秀丸像是一名家族的长者,在精神层面守护和关怀着塚本和由纪,而塚本和由纪在生活上照顾着秀丸,心中对这位老人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赖感觉。
短暂而又平静温暖的生活,让秀丸,塚本,由纪体会到了久违幸福感。可惜六王寺病院不是避风港,更不是世外桃源,一宗暴力杀人案,再次将三人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
今年已经年逾古稀的导演平山秀幸,用老人睿智的思考,客观冷静的揭示了当今人类的诸多社会问题。
电影在无血缘的人群相互依偎舔伤取暖的方面,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有相似之处。
这部的环境是精神病院,人群更加边缘,所以显得在形式上比《小偷家族》极端,但是归根结底两部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
在家庭和亲人关系越来越疏离的当代都市,亲情的羁绊是否还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并且成为我们努力活下去的理由之一。
最近总能看到年轻朋友用“单身爽”来否定传统的家庭关系。
无论这种言论的出发点如何,是情愿还是不情愿,是真心还是违心,这句都能证明一个现状,就是传统的家庭关系越来越缺乏原有的凝聚力。
单身爽看起来是年轻人对自己组建家庭的否定态度,但是从本质上思考,说这句的年轻人应该并没有建立过以自己为主体的家庭。他们对于家庭的否定,来自于自己在父母身边的生活经历,对身边人的观望,以及社会的舆论导向。
无论来自于哪一个方面,现状是很多没有组建家庭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对传统的家庭模式失去了信心,或者说很多年轻人觉得,为了组建家庭所需要的付出和承担的责任,与家庭能带给自己的回报相比得不偿失,远没有一个人轻松自在。
换言之90后,00后对于家庭失去信心,更多原因是60后、70后家庭关系的失败造成的。上一代的家庭不幸福,下一代才会对家庭产生畏惧心理。
家庭和亲情关系的疏离感是现状,无论怎么造成的,终归已经发生了。
那么单身爽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持否定态度,随着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单身生活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层面财富不能给人带来丝毫的温暖和藉慰。不是高调,金钱和孤独没有丝毫关系。
或许有些人说单身不意味着孤独,这只适合精神层面强大的人,而这种人在生活中是极其罕见的。
不客气的评价,现在叫嚣一直单身一直爽的年轻人,十个里面九个都不属于这种人。
能够享受孤独的人,压根没工夫发言,这些人有太多想自己去做的事,时间压根不够用。
这部和《小偷家族》都基于家庭关系已经逐渐解体的现状之下,讨论人类是否还需要新的彼此温暖的社会关系,很显然平山秀幸和是枝裕和两位导演认为是需要的。
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侥幸残存的一丝温暖才是人们活下去的理由吧。
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文明对家庭关系在社会中的定位区别很大。东方的民族在情感上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更大,而当几千年在东方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家庭关系开始疏离崩塌时,东方人的失落感会更强烈。
当然前浪和后浪能够彻底的相互理解我认为不可能,能够彼此接受的相互妥协不错了。
人一辈子不需要亲密之人精神层面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可能的,钢铁侠也不行。
前面说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现状,但是我也想不出这样亲密的人,除了家人还可能是谁。
同学?朋友?或者都能幸运的遇到这部里的秀丸大叔,或者《小偷家族》中的老奶奶初枝。
这个问题留给年轻人自己去思考吧。
前面说了这部我觉得是治愈系,三位主人公都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但是这种治愈是沉重的,现实生活中家庭正在失去自古而来的价值和作用,而当下人类并没找到新的,更温暖、更稳固的社会关系替代家庭的存在。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看似压抑实则治愈——《闭锁病房》
今天聊聊电影《闭锁病房》。
片名閉鎖病棟-それぞれの朝- / Closed Ward (2019)。
《闭锁病房》改编自作家帚木蓬生的同名小说,由老戏骨笑福亭鹤瓶领衔,当红小生绫野刚和小松菜奈做配角联袂上映。
影片《闭锁病房》上映后横扫2020年第4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照明、最佳剪辑等十项提名,成为热门。
《闭锁病房》的故事发生一所精神病医院,在这里聚集这一大群不被外界所了解的边缘人士。
一般骂人的时候会骂神经病,但真的精神出了问题,那还是要积极参与治疗。精神病医院也是常常被人提及,但也都是在调侃居多,在外界看起来依旧颇为神秘。《闭锁病房》就将镜头移至医院内部,让观众们近距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患者们。
《闭锁病房》以三位角色的经历作为影片主体,辅以其他一些角色的个人经历。人生在世,谁还没有点儿属于自己的故事呢。普通人的经历尚且起伏不定,病房内患者的经历更是令人唏嘘。
三位主角的经历在影片中被一一介绍,每个人都活在一个悲惨世界。
笑福亭鹤瓶饰演老头子秀丸,他提前下班回家撞见在家偷腥的妻子和情夫,激情犯罪杀死两人,明知无法脱罪后,又勒死了无法再照顾的卧床老母亲。
执行死刑失败后,秀丸不能再次被执行死刑,于是被安置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余生。
绫野刚饰演青年男子塚本,他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后产生了强烈幻听,引发癫痫,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比较正常的一个人,甚至可以出院采购。
但塚本精神状态依旧不稳定,一旦遭遇强烈刺激,还是会发生强烈反应。
小松菜奈饰演未成年女孩由纪,她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遇人不淑身心饱受摧残,一度走上极端。
后来在病院内,由纪再次遭遇了不幸。表面看起来她沉默寡言,实在是心中苦闷无处发泄。
病栋就是日语里病房的意思,闭锁病栋就是闭锁病房的意思。
看过各个角色的悲催经历后,观众们就会发现,其实闭锁的不仅是病房大门,更多地是只被锁上的人心。
谁不想热情开放地接纳世界和被这个世界接纳,但在一次又一次受伤后,他们选择锁上自己的心。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平时看起来好欺负的老实人,被逼急了会爆发出乎人们意料的能量。
《闭锁病房》用一系列压抑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治愈的故事。
影片里,受过伤的人聚在一起抱团取暖。秀丸等人外出游玩,久违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这是全片最温暖的时刻,也是最让人难过的时刻。
他们合影时露出了灿烂笑容,这是这么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笑容。精神病人只是精神受到刺激的人,并不是傻子,大家都分得清发自真心的善意和充满冷漠的伪善。
既然他们在“正常人”那里得不到正常对待,那只能在“病友”之间寻求慰藉。
秀丸、塚本、由纪都不是穷凶极恶大奸大恶之人,他们也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百姓。试问能有几个人在遭遇他们的不幸之后,还能泰然处之。
倒不如说他们的处置方法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选择,大家事后评价都是没有设身处地带入思考。被人骑在头上拉屎,如果还微笑面对,这才会被当做精神病吧。
或许他们吃了没文化的亏,在遭遇恶性犯罪时,他们是有权利选择进行正当防卫的。但事后说这些都晚了,犯罪分子本来就会选择体弱力薄的对象下手,有反抗能力的人反而不会有这些遭遇。
《闭锁病房》里的可怜虫们算是反面教材。
观众们在感慨他们的不幸时,也要警醒自己。遭遇不公时,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努力反抗。毕竟好死不如赖活,活着才会有希望。自寻短见岂不是便宜了坏人。
另外影片也表达出一种美好愿望,相信世界上还会是有好人的。毕竟过犹不及,苦到没有希望的经历也不值得表现。电影和人生一样,要做到丧中带着光,剧情和人生一样有起有伏,电影才会好看。
看似压抑实则治愈,
隐蔽角落也有阳光。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日:「閉鎖病棟-それぞれの朝-」 (2019)
死刑执行失败而“被动脱生”的囚犯瘫坐(后来才知道这是秀丸叔。那是真瘫了。)在幽闭的狱房地面上。命运的捉弄使得他本就缥缈卑贱的存在更加令外人尴尬。
因为这一幕过于幽闭而引发的关于penal system的恐惧联想:
把犯错的社会性个体强制扔进黯淡无光、令人窒息的狱房,并且把ta从现代化社会中强行剥离这一行为,常被指责是对该个体的不正当的惩罚系统。
去社会性的监狱系统被激烈地定性为针对社会底层人的经济手段和惩罚手段,并且缺失对犯错人应有的社会性教育。(“没钱没权的偏离者被监禁、从社会上抹去,以此减少再教育、社会管理投资等的经济支出”这种感觉。)
“犯错了就关进去”这种全球通用的惯例,在二十世纪末开始被广泛地指责为正当化了司法等机关不承担对被监禁人再教育的责任、合理化了政府不断缩减的对管制社会的投资、掩盖了社会deregulation和阶层分裂的实际严重程度、阻碍社会阶层流动等。其核心为发展经济的新自由主义。
在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人士在监狱制度下比犯同等罪名的底层人士可以借助社会名誉、经济或政治权力(等系统性权力)保障自己的多项权利(如行动自由)。这种现状(duality)被称为liberal-paternalist。
这样的惩罚是有效的吗?是正当的吗?不由得要问。
更加关注“监测”而去中心化“监禁”、在惩罚过程中,政府赞助提供工作机会、引进社会干预,能否减少社会适应不良、出狱即自sha的老囚犯?
下一个
面对感到嫌弃的喝茶老太,卖点心的老头也无奈道:“脑子有问题的疯子啊、他们最近说、也该享有人权。”
即使回归社会也是被视作佝偻、侏儒,是残次品、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精神病患”这一论调在社会上被赋予的符号和引申意义与“杀人犯”的论调虽然不同,但二者的结果却相似:禁闭、消失、监视、控制。
下一个
无法与人沟通、丧失社会功能的Yuki义无反顾地纵身跃下。
所有的深思熟虑、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生的苦痛喝恐惧、死的勇气和决心 被不痛不痒的“太冲动”invalid。面对井波护士长,Yuki像具整理摆放好了的尸体一样毫无反应。
Yuki躺在病床上的肢体语言警惕。表现出她对外在环境的敏感、不信任、和难以放松、她对人的抵触、和她蓄势待发的逃离现实的冲动。情绪的波动是无法忍耐的、是致死的。只有严苛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 socially fit in(社会动物的本能)。
下一个
同样面对自身情绪的被否定,幻听小哥无法保持意识和理智。
他的激烈反应affirm了社会上精神病人会“发疯”这样的印象。Yuki是消极接受。这两类都是我用过的手段。
当护工和医生为安抚他情绪儿密集地重复“大丈夫大丈夫”时,幻听小哥激动地表达着不被认可的歇斯底里:“大丈夫て言うな!!!”
“没关系”是说我诈病吗?是说我病情轻所以没关系?还是我的躯体症状和mental suffer不够严重?为什么你们明明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最理解我们的人,却也无法valid我的情绪?我不是没关系。
彻底被打碎崩溃毁坏是他们的日常。没有什么“恥ずかしいね、僕”的挽尊。一瓶矿泉水已足够将不齿翻页。
下一个
陶土大叔也指出病栋的去社会性。
待在这里的话自我也会渐渐地习惯“我是精神病患”这种认知。
在精神病院,有精神病才是norm。
护工、医生、保洁、病友、亲属、乃至山坡下的人对他们都是同一个修辞——“有精神病的”。
入院就像进了监狱一样、被移除出了社会一样。再回去也会适应性不良。就像来自天空的鸟被长久地豢养在逼仄的笼内,再也不会想着有一天要挥舞翅膀;习惯了枷锁的动物即使枷锁朽烂,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挣脱。
下一个
无法被理解。无法被当作“可理解的客体”。抡起野球棒的毒瘾患者,我们无法用常人思维去预判他是要打人还是打球。(看完的我:刚才我是太宽容了。)
下一个
反倒是施暴者懂得(?)社会性得重要。有点黑幽默。
pua初见端倪。由于自己犹豫着不想走导致其他病友和护工被打,这么想着的Yuki感到极度内疚、恐惧、和无力感,尖叫着表达诉求后飞速钻进回家的出租车内。
下一个
大家的处境各不相同。
去强奸自己的犯人那里也要偷到钱回到医院的Yuki(不想离开病院)、熟知自己不会被外界社会接受的杀人犯陶土大叔(病院or监狱)、卖了妈妈的房子就永远回不去社会的阿中幻听哥(可以离开病院且期待社会)。
病友们互相安慰这说“你会没事的。”
这是互相舔舐伤口。是唯一不会感到被否定的“大丈夫”。Yuki的反应比起上一次更自然社会化。
下一个
四人出游好温馨治愈
每个人都好脆弱。昭八急的自扇巴掌。阿中看了照片后引发恐慌。想救人的心那么强烈。但自己已经支离破碎无法直立要怎么帮助他人。
yuki:病院是我唯一的归宿。但在这里我也遭遇了一样的地狱。
秀丸:被判了死刑却没有死,社会秩序又判我去消失。为了报仇,我干了之前让我蹲监狱、判死刑一样的事。我自己都恶心自己恐惧自己。所以请不要靠近我。第三次是我给自己判刑,我该自sha死在看守所。
在审判的时候,病院和监狱的区别显得越来越模糊。同是犯了罪被禁闭在精神病院的二人,如果毒瘾强奸犯活在病院内、病友们受难;陶土秀丸叔活在监狱外、社会抱怨。社会、病院、监狱。
3.5 平山秀幸步入70岁之作,确实是从“老年人眼中的日本社会”出发。一部各方面都凝结不散、如履薄冰的电影。疯人院的囚与保护/陌生人之间的无血缘同盟,分成前后两段,都重塑了“何以是家”的概念。无论题材本身,还是平稳沉郁的拍摄手法,都对演员深入情境状态的要求极高。大家都准确沉稳、如素人般演出了仿如纪录片的效果,让影片至始至终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氛围里。对于他们而言,平视的视角、冷静的共情,表现出“直接的复杂性”,就已经是一种不错的表达了。
继《小偷家族》之后,又一部没有血缘关系的边缘人守望相助彼此关怀的电影。导演浓墨重彩不遗余力的渲染,调动观众愤怒悲伤和感动情绪,电影后半段已成为桥段式的商业化拍摄,至由纪法庭作证时,成功俘获观众眼泪。但是,我却越来越不适甚至无感,因为即使打着弱势关怀的旗号,但它本质上依然是迎合和消费观众天然朴素的同理心,却无法激发观众对日本社会或者人和人关系真正的思考。映后竟然还有一观众提出为啥日本不能拍点积极向上的电影呢……
永远对恶人残忍,就是对好人最大的慈悲。开场就是冲击性的绞刑实录,鹤瓶赛高。社会奇情片,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的杀人事件,对死刑囚的二次判决。到底是谁避开谁?谁隔离谁?谁才真的有病?虽然剧情发展都是常规套路,但是蛮好哭的,素颜的小松也展现了演技。
底层的人在面对绝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救赎自己。
已上传115/度盘,匹配繁中,要休息一段时间安心看不需要钱的电影了
绫野刚
全方位一般,虽然nana酱也是很努力,但是故事核心太单调和老套,精神病院的描写也非常随意。属于没啥风格但是硬要凹造型最后适得其反那类例子。
看抑郁了
日系温情片,边缘人的惺惺相惜,在无尽的绝望中仍然能看到人性的温情,经历过痛苦的人更能理解人各有各的不幸。
熟人挺多。。两个轮到你了演员在里面演的毫不违和。当然也有太多的融梗了。比如看到自己老婆和别人偷吃,有的人会杀人,有的则成了全裸监督
【日本新片展】又是部被低评的佳作,剧情、节奏、表演俱佳,各种关系的对比隐喻,久违的观影惊喜,温暖治愈系,力荐!
“普通上海大妈”说起日语来可一点也不普通。
7分。
难受。被强暴了想冷死在过道就算了 但被陌生人的善意救了 吃饱东西看到美丽的景色又突然燃起了生存的希望 于是就努力好好活着——生活本就该如此有惊无险。但是啊 明明是可以出院走走的阶段了 应该病情很稳定了吧 结果还是一不小心就崩溃病发、明明笑着跟大家伙说去小儿子小女儿家里看看 却只是自己在宾馆孤零零住一晚 最后行单只影地死在海里,就连最后从轮椅马上可以站起来了也马上切了黑屏字幕 太残忍了 这个社会太压抑了 这个感觉太难受了。
看到前面有人提到,映后有观众提问日本为啥都拍那么沉重的电影,我真的觉得尴尬。第一,请问懂不懂艺术的多元化?你想让导演怎么回答?一天到晚只知道“向前进!向前进!”?日本那么多治愈搞笑的电影你是一部都没有看过吗?第二,直面人生和生活的不完美,才更能体现出逆境中人性的光辉。那些只看到沉重的人,不该反思下自己根本没有直面生活阴暗面的勇气吗?不敢直面生活的逆境,何谈真正的积极和励志?有句话我一直感同身受“真正的乐观主义的花朵是生长在悲观主义的泥土之上的。”送给那位观众。
日本新片展。通篇的消极情绪,尤其是小松菜奈的角色遭遇,看得粉丝心脏病都要犯了。好在最后给了情绪出口,太监刀、日出、起立都很好地中和了极端的负能量,观感沉重同时也很好看。另外,会日语的上海影迷们,可否收敛一下自己的表达欲望??
上海宛平南路600号,是人们日常开玩笑暗指神经病所在地,但实际上对那里却知之甚少,讳莫如深。本片聚焦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处在社会边缘,近乎被遗弃。但他们每个个体又不尽相同,有经历过死刑但侥幸活下来的杀人犯,有癫痫患者,或者被继父强暴被生母遗弃的未成年。即便在这样的地方,依然有罪恶的发生,当然也有温情脉脉的关爱和互相取暖。每个角色都精彩纷呈,时刻挑拨观众神经,或愤怒,或悲情,最终长舒一口气。8.8分
新片展。开头行刑部分眼前一亮,酷,后面就越来越打呵欠。也不是不好,日本同款的太多了。小松菜奈演技成长了。映后中英文切换自如的上海阿姨印象深刻,就是希望导演多拍正能量题材电影让在场观众都笑翻了…
没办法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没办法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但是最不可言说的伤痛都留给了自己。做不到坚强地活着,可也不想过于软弱。第一次碰到陶土的触感比那个下雪天还要冰冷,嘴角的血比别人馈赠的袖套还要鲜红。怀念最温情的时刻,四人进城归来留在照片上温暖的笑容。天会亮,乌云会散去,闭锁的内心也终会打开。nana的表演有点意外,令人心疼又足够打动人心。
前半部分很有吸引力,尽管不了解,死刑执行失败以后就可以免于一死的?但对这个设置很是令人期待后面的展开,然而并没就此深挖,之后对于正常人的世界里满是绝望黑暗,对于“不正常人”的世界倒有几分善意互相照顾慰藉,也算有些被感动到,可是后面急转直下,剧本几乎可以说写崩,再回过头去想想,甚有表达能力和思路显得略混乱之感,遗憾了这个开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