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飞上天》在豆瓣8.7分了,如此高的评分让我们不得不去看一眼,它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鸡毛飞上天」,顾名思义说的是小人物干成了大事。查询资料得知,以「鸡毛飞上天」为名的有三四部影视作品,有趣的是它们所讲述的并不在同一个时代、同一处地点,最早的出现在六十年代,那时人们的思想面貌和对「成功」的定义就和如今截然不同,因此可以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鸡毛飞上天」。
我们这部剧,说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鸡毛飞上天。主角陈江河,小名鸡毛,从一文不名的逃荒者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家。
一 鸡毛飞上天
必须承认的是,《鸡毛飞上天》这部剧的年代感做得极好。要还原一个时代,道具、服装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还原那个时代的精气神,还原那个时代人们该说的话、该想的事,要是没有这个哪怕再多那个时代的硬件背景也难以让观众回忆起已经消逝的岁月。
而要想还原「精神面貌」,需要的就是比服化道更多的故事细节。
改革开放伊始,大家都没什么钱,尤其是那些活不下去出来找生计的人们,为了逃票,他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偷偷摸摸钻上车,每到一站就想办法下来偷溜出去;有的把货物在半路扔下去,让同伴在铁路旁接着,这样自己下车时就一身轻;还有的选择钻进火车里面,等到站停下来后再艰难地爬出来。《鸡毛飞上天》的男女主角,陈江河和骆玉珠就曾有过上述行为。
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其实他们是违法的,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令朝令夕改,刚刚经历过一个大时代的老百姓们面对着上面的很多政策,都不敢轻易相信,生怕哪天又变了风向。因此在这个时候,嗅准风向的鸡毛才能真正飞上天。
虽然国家说了可以小本经营,但是国家那么多年政策的惯性还在,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呢?我们的主角,外号「鸡毛」的陈江河(商人)和他的好兄弟邱英杰敢。按照一般的故事模式,应该是他们二人合力带动了经济发展,让老百姓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恩惠收益,最后一起致富,但在本剧中特地设置了上级领导担惊受怕,下级群众草木皆兵,在听说上面有人因为陈江河和邱英杰的事情后亲自要来,都以为是要开批斗大会,逼得他二人当场认错,不该投机倒把。直到最后,才由上面来的人点明,他们是来表扬二人的,绝不是批斗他们。
这场戏的转变尤其自然,不仅精准勾出了意图顺应时代大展宏图的陈江河和邱英杰的内心,还描绘出了老百姓们从战战兢兢、举棋不定到人心大定的心路转换,使得观众产生认同感,进而真正浸入那个时代中去。
诸如此类的细节多得很,比如后来陈江河进入了袜子厂,正逢国企改革,没有像有的影视作品那样强调时代逝去的小伤感,而是着重写了老厂长人虽好却顽固不化,思维僵化地依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在经营袜子厂,最终行将倒闭,与之对比的则是陈江河不断考察市场,做出调整,个体接手厂子,使得该厂起死回生,焕发第二春。
本剧塑造的年代感直接戳到了观众心里,花了大量篇幅讲述的不是周遭环境的改变,而是在世界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内心的转变,并由他们的行为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我们表扬的。有的剧则表现为时代怎么变人们就怎么顺从,而这只是被线牵着的木偶。
当然这部剧也有不少小缺点。比如有的情节颇为刻意,为了强行让男女主角分开,设置了女主父亲偷走男主寄放在女主家里的一大笔钱的环节,最终又因为各种俗套的误会,如男主叔叔的谎言、如有关猪皮手套的模棱两可,使得男女主角分开八年之久。在这一点上不如《温州一家人》,略显粗糙。
但总体而言本剧在主题表达上是成功的,故事的主题是「变」。第二十二集里有一句台词是:「不能光盯着货,也要看来买东西的那个人。」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路子,才能对症下药,要找到真正的风口,猪才能被吹起来。
做对比的是鸡毛的干叔叔陈金水,在本剧中他作为一个过来人,有着许许多多的经验,但他始终死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不放,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坚守「本本主义」,十分教条。有趣的是,饰演陈金水的陶泽如,恰好在去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里演了苦苦追求唢呐传承而不知加以改造的焦三爷,两个角色的形象几乎一模一样,但在电影里他代表的是被颂扬的那类人,可在电视剧里他终于走向了时代的对立面。
曾经的弄潮儿,也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摔在沙滩上。当一门技艺无法自我进化时,迎接它的只能是死亡。
而我们的主角陈江河,他的小名「鸡毛」正是鸡毛飞上天的意思。鸡毛飞上天,靠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根轻飘飘的鸡毛是掀不起波澜的,只有顺应了时势,鸡毛才能上天。
二 江河落玉珠
鸡毛(陈江河)是飞上天了,站到了时代的前沿。陈金水曾经评点过陈江河,说他心大,由此我们能够看到剧中人物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陈江河对很多事都看得开,所以走得远。而陈金水同样评点过女主角、陈江河的爱人骆玉珠,说她心野。
心野,所以骆玉珠很有一股子市井之气,从小母亲去世,被亲生父亲卖给人贩子的她尝尽了人间冷暖,造就了一身自强自立的性格,也因此这个人物特别有人味儿,和「飞上天」相比,她是「落玉珠」。
但在第一集,当骆玉珠和陈江河租了一个新家后,骆玉珠走出门来发现找不到了陈江河,脸上、心中都急得跟火上烤似的,这时我们知道,她的坚强都是伪装出来的,其实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也因此极度依赖陈江河,而也只有陈江河在的时候她才会卸下伪装。
又比如第二十四集,当陈江河遇到曾坑过自家生意的大光爹捉襟见肘被人逼债时,不由分说借了他五百块钱还债,骆玉珠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十分生气,揪着陈江河耳朵在质询。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的分歧可以直接反映出价值观的不同。
两人的感情生活也很有意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了乡村版的「爱在」三部曲,在那三部九年拍一次的电影里,分别以男女主角初相遇、男女主角分开九年后再相遇和男女主角成婚九年为内容,写了男女双方的好感、思念和琐碎。在本剧中也采用了这样的结构。
最一开始两个逃荒的人从火车上相遇,都是逃票的,相依为命住在了桥洞下面,很多年后再次见到时都爱上了对方,却因为上文中女主父亲的原因而不得不分开,足足八年。这八年中,骆玉珠以为陈江河早已成婚,于是心灰意冷嫁给了别人,生了个小孩王旭。
第十六集开头,当陈江河和骆玉珠八年后再见面时,堪称全剧最动人的一场戏,张译和殷桃都拿捏地极好。当陈江河在火车上远远望见骆玉珠时,先是手足无措东张西望,再是努力地想喊出她的名字却怎么也叫不出声,铺垫了好久之后终于喊出了让他魂牵梦萦八年的那三个字:「骆玉珠!」
接下来,在处理陈江河和继子王旭的关系时,同样没有大张旗鼓地很快就让他二人接纳或敌对,而是有条不紊地在主线剧情(鸡毛飞上天)之外穿插了各种小细节,从陈江河陪王旭写作业、到陈江河朝王旭发火,终于让王旭知道眼前这个人已经真正将自己当作亲密的人了——因为对陌生人,我们会礼貌有加表现得有距离。
到了第三十集,时间已经来到了二零零五年,骆玉珠对陈江河说:「这两年除了工作,你跟我说的话越来越少。」
而在「爱在」系列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前》中,也探讨了已经身为多年夫妻的男女,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其实,这本非是「爱在」特有,世间男女只要走下去,就一定会遇到相爱、思念和琐碎,「爱在」只是将其提炼得更加精纯而已。
男女之间的感情本就是起伏不定的,没有谁会真正完全依赖于另一个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对方,也因此男女之间的爱情火花往往是瞬间的,持续不断的爱情是不断的火花累积起来的。在以往很多剧里面我们看到,男女之间的感情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是如何喜欢,到老就是如何相爱,丝毫不现实。做得好的如《金婚》和《父母爱情》,能够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态度,但人生的阶段也是被时代裹挟的,真正属于改开时代以来的爱情,却很少有编剧去尝试过。
到了中年,编剧大胆让已经十分相爱的两个人因为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分歧(而这一点在之前早有暗示,比如上文中的五百元钱)而产生冷战,这场冷战直接影响到了剧情走向,最后二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决定将产业交给后辈打理,自己二人「隐居」乡村的小木屋中,吵吵闹闹、怡然自乐。
三 缺席新世纪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吞灭吴国后,飘然离去四海为家,有一天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于是身为大富翁的他派了小儿子携着重金去贿赂他人以图救二儿子回来。这时大儿子想不通,觉得父亲不重视自己,非嚷着要去。范蠡没办法,只好派大儿子前去,同时叹气说这下老二死定了。果不其然,大儿子贿赂某个官员后,该官员去请求楚王大赦天下,二儿子自然没事了,此时大儿子想楚国大赦天下了何必再花钱贿赂,竟又去找了那个官员把贿金要了回来。那个官员觉得脸上没面,索性又劝说楚王单单杀了二儿子。
大儿子带着老二的尸体回到家后,全家都在痛哭,只有范蠡摇摇头叹气,说:「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意思就是大儿子是跟着他打天下的,吃过苦所以会更看重钱财;小儿子则是从小锦衣玉食,丝毫不知道钱财为何物,当然花钱如流水一点不心痛。
不可不说范蠡眼光之毒辣,这样一个故事模版到了《鸡毛飞上天》里,却也照样适用。
陈江河的两个儿子,大儿子王旭跟着他过苦日子下来的,二儿子陈路则从小过着好日子长大,因此二人在性格上就完全不同。
无论是骆玉珠还是王旭的青梅竹马邱岩都说过他有些自卑,还有点小气,同时眼界上也有局限。就比如第三十集说到鸡毛换糖时,王旭还捧着老黄历在说:「我们祖祖辈辈上的鸡毛换糖,难道就是错的吗?」却被邱岩反驳道:「这个精神不是错的,但是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就已经是过时的了。」
与其短见相比的,就是弟弟陈路的远见。早在二零零五年陈路就断言,未来是电子商务的天下,而王旭还认为他在天方夜谭。
这样的人物设置足够真实,但美中不足的是,本剧二十一世纪部分的戏,年代感并没有做好。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代表词是「迷茫」,九十年代是「奋进」,那么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才能代表本世纪前二十年呢?
这几乎是断代的。对上世纪的人来说,本世纪长大的孩子从没像他们那样和上一代有如此大的隔阂,无论是经济还是想法,以往认为习以为常的金科玉律,比如有关「亲戚」、「穷人」等话题,在二十一世纪长大的孩子心里都会泛起疑惑,于是亲戚开始不好了,穷人开始无理了……总而言之,这条代沟非常巨大,维系着他们的是情感而不是相同的价值观。
邓超在《相爱十年》里,步入新世纪时,使用的是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模版,十分单调。
辛柏青《我的父亲母亲》里,到了新世纪的戏份变成了普普通通老年人的故事,没有代表性。
赵立新《于无声处》里,本世纪的故事却也只是一般的谍战。
因为总结过去容易,有那么大的样本让我们来处理,但审视当下困难,越靠近当下越难以认清自己。是自宥还是自贬?如何把握当下的时代脉络?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部能拍好二十一世纪人们精神面貌的剧,包括《鸡毛飞上天》。当它失去了年代感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普通的商战剧了。这不由地让我们感到悲伤,再好的戏也刻画不出二十一世纪的面貌,一切好戏都在二十一世纪黯然收场。
一部时间跨度足够大的戏一定要表现出人们随着时代而发出的不同感慨、展现的不同思维方法。本剧已经足够做到能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却未能表现出他们在新世纪的改变,颇为可惜。
结语 永不停止的列车
故事第二集,主角陈江河在火车上偶遇了准备去北京上大学的大学生邱英杰,陈江河是逃票的,邱英杰却是自己花了钱买的票。但他二人一见如故,在火车上聊了一路,说到了那时的中国,说到了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陈江河:「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还有世界。」
多么熟悉的场景,一个刚刚睁眼看世界的主角遇到了命中的贵人,给他指引了方向,邱英杰就是陈江河的灯塔,这样一个导师式的角色就如同《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瞿恩,理想和智慧并存。但这样的角色始终是被老天妒忌的,第二十四集时他去世了,去世前那一场戏,可谓是全剧之眼。
陈江河和邱英杰站在空地上,回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幕,感慨不已,就在陈江河说「你有票我没票嘛」的时候,邱英杰从口袋中拿出了几十年前的那张票,交到了陈江河手中。
邱英杰说,送给你了,你现在有票了,你这趟列车不能停,得一直开下去,一站一站地过去,越远越好。
然后邱英杰去世了,但他的精神留了下来,在他去世的前一段时间,给陈江河上了最后一刻,那就是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正是因为邱英杰死前的信念,真正塑造了陈江河的人格,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将这样的人格继承下去,一站站开着人生的列车、时代的列车,一直开到今天。
————
文章代表孔鲤观点。
转载请后台联系本人。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同发于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与微博:孔鲤。)
看了前四集,可以用惊艳来形容这部国产剧,当中透露中7,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乱象和不平等现象,其中不乏笑点和泪点,特别是陈江河在出去闯荡回来见到父母那一跪我感到特别的震撼和无比的真实,何为生活,生活中包含了酸甜苦辣咸5味俱全,这部电影恰好就融入了这5种不同的味道在其中,让我久久不能忘却,而且这部戏从服装道具都尽量还原了当时年代的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桥洞下的那个破烂的小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有点土,但是土的非常贴近现实,希望这部剧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能带给我更大的惊喜和震撼!
鸡毛虽轻,轻如鸿毛,有点风,就能飞到天上,鸡毛虽贱,但他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
鸡毛这个形象代表了我们现实中的平头老百姓,只要肯努力,肯去拼,肯去闯荡,慢慢去积累,去汲取经验,学习知识,就能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看剧基本都不写剧评的,看过的电视剧不少,国产剧除了历史正剧比较喜欢看外!最讨厌的就是满屏的抗战神剧,以前作品人还是会稍微尊重一下那个时代,所以有了《我的团》、《潜伏》、《黎明之前》,现在抗战剧,除了那一套套的泛政治的宣传,就是掺杂港台低级娱乐元素进去,让港台导演拍就是真真的高级黑,让人意外的事:广电那帮人有时候不说,还心真大!
其次,也基本不看时装剧,大部分都是小三,失忆,婆媳互撕,外加霸道总裁爱上我,不然就是流量明星的写真片,风景片!可能是编剧怕啦!胆子小啦(蜗居怎么经典的电视剧现实的确实令人发指,因为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或者是脑残粉的人数快速增加啦(流量明星剧,各种幻想,但是你还别说,偶像剧确唯独没有幻想,只有满屏尴尬)!最后还有各种职业剧,也是拍的不伦不类的!所以,我喜欢看日剧,它们总是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是边缘人的人生,也会让人除了绝望,还有一点的希望,最次会一点对于人生轨迹或者悲剧形成的理解,不仅仅是旁观!日剧越来越深刻!但是国产剧确在恶搞的路上越走越远!
废话说完啦!吐槽完了!(上面认为有失偏颇,可以略过)以下进入正题,,,
=======================================================================
一口气看了前五集,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这个电视剧是很有诚意的!
诚意一:有时代的印记,在还没结束“姓资姓社”争论之前,发生很多的事情,这里就不说啦!有兴趣的豆油可以自己去找资料!剧中有很多的类似台词都有所表,“刮社会主义的羊毛”,“走资派|投机倒把”,还有金水叔和村民的战战兢兢,特别是金水叔大赞,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方式,甚至很多观众简单地把他贴上“固执,食古不化”的标签!我下面试着解析解析:
首先,他代表就是那一代人的印记,恋旧,注重传统,高压时代,虽然艰辛,不忘手艺祖师传下来的“鸡毛换糖”的手艺,还因此身陷不测!开放初期,又坚守手艺,让村民不丢弃手艺,就像《镖门》里面传递的时代氛围一样,手艺会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被取代,但是,镖门的男主懂得内涵,而陈金水只是坚守了形式,可是,大多数手艺人更多只是用于糊口养家,谁会在意这个内涵!
其次,他有中国大家长式的权威和深沉的爱,他让女儿嫁给鸡毛,一个是在祖宗面前立过约,为什么不能是兄妹,非得嫁,并且不顾女儿的反对!因为他真的觉得嫁给鸡毛对于女儿来说,才是幸福的,鸡毛从小就机灵,有责任感,而杨大光生性浮躁,急功近利,这个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的,老人家眼睛毒啊!肥水不留外人田啊!但是这样确对鸡毛不公平,所以只有恩情够大,才能不让鸡毛拒绝,这就是老爷子的权威!
诚意二:有不弃纯粹的爱情,鸡毛和玉珠在火车上抢食,又在桥洞下生活过,一起跟执法人员打游击,萌生情愫。然后苦守三年,短暂重逢,确得不到祝福,接下去玉珠嫁人生子,鸡毛最后确不离不弃,最终守护爱情!在现实中,很难有人即使爱过,可以爱屋及乌到爱他的小孩的,很难有人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不忘初心的!
诚意三:有创业家的精神,创业的目的是像马云说的,去解决别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实现共赢就是企业家追求的精神,可惜啊!马总讲的话有些是有道理,但是每次从他嘴里说出来,都觉得不是忽悠,就是洗脑传销!马总只怪你没有苏秦老实人那样的脸!剧里面开始,鸡毛帮忙乡亲们致富,做拖把,教他们解放思想,变废为宝都体现创业家的初心!
说了这么多的诚意,也来说说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事先说明,我觉得这剧确实打8分是合理,立意会比《平凡的世界》差些!
不满意的地方:事实上编剧应该是收了浙商的钱啦!只讲好的,不讲坏的,创业家形象平面的,但是并不立体!如梁晓声《中国各阶层分析》的这本书,里面讲到的乡村企业家,并没有这么光彩,资本家的原始积累还是血淋漓,要么卑微,要么市侩,要么足够的狡诈!
======================================================================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喜勿喷!不喜勿喷!不喜勿喷!!!
《鸡毛飞上天》被安利了好久,一直没有看过。虽然我很喜欢张译,但对于这类题材感觉很难拍好,因为新冠肺炎有大把的时间,就一口气看了一下,果不出所料。
以义乌这个中国的明星城市为基础,表现陈江河这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可以说是用一个人的历程来折射中国几十年的巨变,这本可以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电视剧,但可惜首先毁在了编剧上。
中国电视剧我觉得编剧一直是最严重的短板,因为绝大多数编剧从来不愿意去多花心思研究社会、研究不同的人群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是凭他们的想象和道听途说,编织他们以为的合理剧情,其实处处透露他们的无知,而演员就用他们那虚假、做作的表演去表演那些完全可笑的情节。
对陈江河最初的成长历程,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我无法判断他们是否合理,但当开始进入21世纪陈江河组建玉珠集团之后,所有的涉及商业经营的剧情都是及其不合理的。为了进入欧洲市场竭尽全力甚至不惜失去国内市场、在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却孤注一掷的投入海外仓,如果说这是一个历经多年商战胜出的企业家我实在难以苟同。而所谓的海外仓是未来,拜托这些编剧你们随便问几个财经编辑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而当剧情到了陈江河退休,两个儿子的创业过程更是可笑至极。陈路号称是计算机天才,搞了一个所谓的网络超级自动售货机,作为一个互联网资深的从业者,我都不知到他所说的是个什么东西,最可笑的是54集那个陈路所谓的心腹人才张学说到“C2C、O2O”居然读成“C 二 C,零二零”我感觉都无语了,这是什么演员、编剧和导演,他们是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而王旭买回海外仓,面临巨大压力有居然就是靠所谓的超级售货机就翻身了,这么幼稚的剧情也好意思编,对比美剧的《Billion》的商战情节,这些编剧应该去自裁。
张译是个好演员,殷桃有还不错,但除去这两个主演,其他人的表演真的是让人不忍直视。最差的就是陈江河的两个儿子长大后的演员,王旭所有的表演都透着假、陈路所有的表演都写着装、张佳宁扮演的成年邱岩生生把一个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才女演成了傻白甜。
陶泽如所有的表演我一直都不喜欢,因为他不是在演任何角色,他就是在背台词,一成不变的表情,一成不变的强调。
有些小角色的表演可以用翻车来形容,比如那个张学、做作的让人想吐,这么一个编剧、导演、大多数演员都毫无可取之处的电视剧居然被奉为经典,我真的是看不明白。
前37集还好可以打4星,后面我想给负分,综合考虑一下张译和殷桃的表演给两星吧。
十年后换编了
张译,笔芯。
我要好好夸夸鸡毛飞上天 张译在火车上看到对面站台里的火车上的骆玉珠 那种不敢相信又不敢叫她的情绪演的太好了[泪][泪][泪] 躲了八年终于重逢 举着那块砖头 又虐又甜啊 殷桃和杨雪的对话超精彩啊,两个主演都是演技派,好几集都看哭了
嫁人当嫁陈江河
开始还可以,现在剧情越来越烦了
陈江河和骆玉珠隔车相望那一幕太震撼人心了。看到找到了八年的人就在自己的对面,爬出车窗的江河,着急到失声,张译把一个有血有肉的陈江河演活了!
怎么评分这么高,主演演技有,但剧情差,很多穿帮地方
挺喜欢殷桃这个姑娘的,虽然有点欣赏不来张译的颜值,但不得不说表演很不错,剧情略温吞,节奏和同期电视剧相比不是那么紧凑,看好后期剧情发展。
前20集,1995年以前的故事虐,又有狗血又真实。后面30多集,像完全换了编剧和团队,整体垮到宇宙边界。人物,故事,全部胡来,水的一塌糊涂。难以想象一部剧怎么上半截和下半截差那么多。
殷桃真是神演技,可惜烂尾了
自从王旭长大以后就看不下去了................还没人家小孩演得好
开头还行,然后就扯淡了🙄谁要看家庭撕逼剧啊
从27集起一劈两半,后半部简直跟失心疯了一样……挣扎看完后半部,觉得这剧对女性简直恶意满满,把女人“视夫为天”意淫到了极致。看完之后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这剧里的女人全都一个模子刻出来般的,眼睛里只有一个男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扣一星是因为29集之后的剧情就像凑集数,第二代的演员和故事都不好看。前面的剧情值得五星。
前二十集不错,二十集一过感觉跟整个换了制作团队似的。尤其到了玉珠集团时代后人物集体低智且各种硬来,情节发展缓慢且无关痛痒,节奏掉的不像话。前二十集的宏大时代感和人物雄心都去哪里了……
太失望了,导演讲不好故事,主演用力过度,编剧写的台词极差,为了贴近生活而写出大量的重复的,口水话的台词,陈江河一集要说七八个“这个”“那个”,这表达还不如现实生活中流畅。
成年王旭有我讨厌男的的所有特证
张译的口音怎么是这样的?太刻意了吧
殷桃好美啊
节奏明快,制作精良,演员的演绎都很有感染力,改革开放历史下的创业变革,那个时代特殊的人生和故事,特别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