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ond正在帮朋友Léo追一个女孩。
故事的开始,是那天夜里,Edmond 以 Léo的名义和女孩说了很多情话。
Bonsoir ma belle enfant, je passais par hasard
Et n'esperais pas mieux que la joie de vous voir.
晚上好亲爱的,我偶然经过,与你相遇
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事
日本诗人柴田丰(Toyo Shibata)99岁出版自己第一本诗集,她的《秘密》是:
即使是九十八岁
我也还要恋爱
还要做梦
还要想乘上那天边的云
你想起那一天你二十一岁,在一生的黄金时代中,你有好多奢望,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Si mes mots sont hésitants
若我的言语踌躇不定
C'est qu'il fait nuit
那是因为夜色已至
Dans cette ombre
黑暗里
à tâtons
它们寻寻觅觅
Ils cherchent votre oreille
想来到您的耳边
言语言语,言语不能表达我思念的万分之一。信件是难得能让爱情慢下来的同时又加速增长的东西。1653年8月8日,巴黎成为全欧洲第一座配有邮递系统的城市。
Edmond开始和女孩通信,把狂热的炙热的思念倾泻到信纸,纸短情长,长乐未央,当然,以Léo的名义。
Et que si les baisers s'envoyaient par écrit
如果文字可以传达亲吻,
Vous liriez ma lettre avec les lèvres
你张开双唇读信。
从前慢,云雀叫了一整天,打开报纸,巴黎六条新闻:
想念在大脑登陆
悸动向心脏前进
探险者进入眼球
甜言蜜语占领嘴唇
血液循环接近耳朵
你将于即刻抵达我忠实于你的心
(这首诗我改了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里的《巴黎六条新闻》)
女孩的出现对Edmond来说太重要了,他太需要她了。准确地说,他太需要缪斯了,无论这个“她”是谁。
年近三十,还没写出名满天下的作品,新兴的电影技术眼看就要挤压掉戏剧的生存空间。结婚生子后,Edmond陷入创作低潮。或许是巴黎生活太贵,又或许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太幸福。
总之,他江郎才尽了。
这一定是一场冒险。
如果流浪是你的天赋,那么你一定是我最美的追逐。
梁静茹和王力宏要开始录歌的时候,还没收到歌词。同一时间,负责写词的阿信正在帮孙燕姿录制《第一天》。于是,他用手机打出前两句,交给助理传给王力宏先撑一下,然后下楼帮燕姿录制,一会儿又借口上厕所再奔上楼写两句传过去。
这首歌是梁静茹的《丝路》。
如果爱情是你的游牧,拥有过是不是该满足。残酷的现实是创作者需要时常保持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一旦渴望得到满足,他们就不再前行。
伦勃朗27岁就过上了所有艺术家的理想生活:依靠灵感创作,不受任何物质束缚。这一年,是1634年,他刚和富家小姐完婚,搬到大城市,买了新房,置办高级家具,购买古玩。
他在欢愉中创作,毫无热情的激动,直到生活挥刀向他。1642年,妻子逝世,他破产,人们拍卖掉他的房子和古玩。这一年,世界名画《夜巡(The Night Watch)》诞生。
如果快乐因为快而珍稀所以乐,那么悲痛就是心上物是人非,勇气失去气力染上病疾。用光福气和运气,世上才有伦勃朗用光。
面对妻子的质疑,Edmond异常清醒,“那不是爱情,是灵感。”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Vous êtrs un danger morte sans le vouloir
不经意间您成了致命的危险
Exquis sans y songer, un piège de nature
你是难以想象的美好,自然的造化
Une rose de muscade
你是豆蔻香红玫瑰
Dans laquelle, l'amour se tient en embuscade
在这玫瑰里,爱情埋伏以待
这种浪漫有趣、刺激、性感,这种冒险别处无法寻找,却绝不是为了地久天长。当这场冒险终结,我要痛饮你晶莹的遗忘,地久天长,但没有以往,博尔赫斯如是说。
Car c'est chose supreme d'aimer sans qu'on vous aime
T'aimer toujours quand meme, d'une amour incertaine
因为持久而不确定地爱一个人,却不为人所爱,是最至高无上的事
你没有如期归来,这正是离别的意义。台湾诗人痖弦说,既然被视为河流便只好继续前进。滚滚长江东逝水,此去绵绵无绝期。
Moi, je ne suis qu'une ombre
我只是个影子
Et vous, qu'une clarté
你是一束光
为了你这城市的夜间磷光,我一生一世蜕着皮,在荒野里闪烁。塞纳河上的野雁,在整个炎热的夏季不停地写着,他的雏鸟死了。
La ville la plus chere du monde
巴黎太贵了,我们该如何生活?
妻子答,La plus chere, peut-etre, mais la plus belle.
最贵,但可能也是最美的。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被当作浪漫陷阱的中心。在这里,通往浪漫的道路上充满神秘的危机。
白头偕老?
做梦。
1835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就声称,“巴黎的爱情不同于任何一种爱情,那里的爱情……是欺骗……爱情稍纵即逝,却……留下一片毁灭的痕迹,来标记它的逝去”。
故事走向我的开端--你,或你的尽头--我,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Edmond一边和缪斯写信,一边写剧本,一边排练戏剧。这部边写边排的戏剧叫做《Cyrano de Bergerac》,又名《大鼻子情圣》。其意义之于法国就像哈姆雷特之于英国。
这部电影讲的是法国剧作家爱德蒙·罗斯丹(Edmond Rostand)写出法国家喻户晓《大鼻子情圣》这出戏的全过程。
有人说不理解为什么电影里的女主角会因为几句诗句而心花怒放,嗯,那是在一个文学还有些许地位的年代。
西方戏剧精神的起源,要从亚当偷吃夏娃说起,噢是亚当夏娃偷吃。
在失乐园里,人类被撒旦迷惑,吃下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后来人们有了性生活,下了很多崽,生命由此延续,痛苦从此形影不离。
西方世界在上帝和撒旦之间挣扎,因为受到魔鬼引诱对性欲望产生觉醒,因而偷食禁果被上帝惩罚。在人性和神性的对立之中,人类开始认识你自己,于是求知和创作。
戏剧是向大自然延伸的一面镜子,又或者说所有艺术都是如此,观众走入其中,寻求答案,以树立身份。
英语里Theatre这个词,还有手术室的意思。
19世纪的外科手术是一场真人秀表演。当时手术室按照剧场的样式修建,报纸会刊登下一场外科手术的时间,观众可以买票入场观看,如果手术成功,观众还会起立鼓掌,真正意义上的围观。
1847年,有一场号称死亡率300%的手术。
当时伦敦有一位医生名叫Robert Liston,人送外号“小利飞刀”。听英国医生Richard Gordon说,小利能在两分半钟里完成截肢手术,最快是28秒。
每次开刀前,小利都会说:“请为我计时!”
在这场手术里,小利挥一挥衣袖,带走病人一条腿,助手一根手指,观众的小弟弟。隔天,病人因为感染死去,助手因为感染死去,观众因为害怕休克致死。
生死一瞬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Edmond于1918年12月2日去世,原因是西班牙流感。
“悲剧太让人消沉了,创作喜剧吧。”
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了百年前的巴黎文艺圈。达斯顿联合演员中的男霸天考克兰, 被投资人、拉皮条者、夹带的蹩脚演员、男女不良风气和种种歧视骚扰个不停,但却被这个戏剧史上划时代的天才一一搞定,演出了最伟大的爱情。一切就像是偶然的集合,从达斯顿被萨拉·伯恩哈特赏识,而演出的一部诗剧的失败开始
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里已经睡了一年多了,一是觉得它不好看,二是因为在线搜不到字幕,所以一直躺在我的硬盘里占用着我可怜的空间!近几天找一家和以前“射手网”相媲美的字幕网站,在网站里找到了本片的字幕,那就抓紧看了吧!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叨逼叨逼叨的电影,尤其不喜欢法国电影的叨逼叨逼叨!
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全都是演员们叨逼叨逼叨,我的眼睛虽然能跟得上字幕的叨逼叨,但是我的大脑运转速度绝对跟不上对白的叨逼叨,以至于我认为字幕组的翻译和电影是有出入的!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好像字幕的正确与否、我的大脑是否跟得上字幕,反而都显得不重要了,有一种融入电影的赶脚!一部没有紧张刺激的场面,一部没有精彩有趣的故事,一部没有曲折烧脑的剧情的电影,竟然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光全程没有睡着,而且真正做到了无尿点,最最关键的是,在不参考字幕的前提下,我竟然看懂了(顺便说一下,别说本片的对白是法语,就算是英语,我也不可能听得懂!)!
故事倒也是很简单,说的是一位落魄的青年诗人作家,江郎才尽,一直写不出作品,以至于快连累家人落魄了。在一次帮助演员好友追求女朋友的机缘巧合,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互通书信,以此形成了创作灵感,最终写成了著名的剧本 《西哈诺》 。我知道你不知道 《西哈诺》 ,但是我告诉你,西哈诺就是“大鼻子情圣”你就应该听说过了吧! 《西哈诺》是一部兼有悲喜剧特色的爱情剧。在法国上演两万多场,首演完毕时演员们有过四十次的返场。还曾经8次被搬上银幕。
片中最后一段由舞台直接穿越到真实场景,特别感人,仿佛我们都不是观众,而成了见证者!
至于片中的演员,大多数都是舞台剧的演员,在片中也感觉就是舞台剧的演员,有些许浮夸,但是这也起到了喜剧的效果。具体到每个角色的饰演者,我都不认识,但是每个人的表演也都很到位,把法式浪漫和幽默表现的恰到好处,幽默却不粗俗,浪漫却不浪荡!
作为一个听不懂对白,跟不上字幕的观众,竟然也能看懂不说,还能和作者一样感同身受,励精图治,激情澎湃,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推荐指数⭐️⭐️⭐️🌟
通过一部剧,认识了达斯顿这尊神。
通过片尾引用的演出录像,了解了百年的演出史。
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了百年前的巴黎文艺圈。达斯顿联合演员中的男霸天考克兰,
被投资人、拉皮条者、夹带的蹩脚演员、男女不良风气和种种歧视骚扰个不停,但却被这个戏剧史上划时代的天才一一搞定,演出了最伟大的爱情。
一切就像是偶然的集合,从达斯顿被萨拉·伯恩哈特赏识,而演出的一部诗剧的失败开始,
他选定个主角(被有修养有勇气的黑人饭店主启发)、找到了修辞方式,他的缪斯,代人写情书的戏剧性,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他对诗歌不渝的爱情。
电影的封面传达出这种本尊和角色的对比悬殊。
但更重要的是,在爆料如此丰富的信息码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
消逝的文化巴黎,各色人等,各色文艺,终以法式浪漫呈现。
写此纪念。
这是一部极佳的作品,在历史传记类型片上又带有社会类型片的时代讽刺感,在文艺的剧情片上又夹杂着如诗一般美丽的爱情片,并在整部电影中以诙谐幽默的喜剧片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说《三块广告牌》是一部能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人物形象的电影,那么《埃德蒙》可谓是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上来回穿插,时时刻刻地讽刺19世纪时代对戏待剧冷漠的人们。
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埃德蒙·罗斯丹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广,但在法国也绝对算得上国宝级喜剧作家了。他在现实主义风格艺术上更为成熟的《大鼻子情圣》却得到法国人的惊呼“浪漫诗剧又回来了!”更被认为是直接承继了半个世纪前高尚的骑士精神,34岁以最年轻的作家身份入选法兰西学院。
再来看一下历史的真实事件,影片最后于1897年12月27日成功上演的戏剧的名字其实是《大鼻子情圣》,这部戏剧来之不易,早在青年时期的罗斯丹到巴黎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但是20岁时候第一部独幕喜剧Le Gant rouge在剧院公演,虽然是已经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的作品,但是依然没有得到19世纪的认可,那个年代电影的吸引力完全击败了戏剧,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写诗,这一切体现在他之后剧作中的大量韵文上。所以这部电影也是将埃德蒙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出来,那种诗意般的风格时刻弥漫在整部电影里。作为他最擅长的骑士美人类型的集大成者,《大鼻子情圣》击中了浪漫至死的法国人的软肋。之后《大鼻子情圣》热演了一年,在当时绝对算是火爆了,很快被翻译为许多的语言,在欧洲人眼里,这个痴情的英雄已经书写了17世纪法国史的缩影。
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剧情的设计上还是演员的描写上来讲,这部电影远远超过了电影的本身,导演将科本般的历史情节,通过不同角度的非线性拍摄以及不同类型的情节混合,点燃了精彩的火花,在这部电影中,一段edmond帮助Leo对Alice深情地表白中,不仅充分了展示出诗人的浪漫,更将观众们吸引进来,一步又一步地加快感情的步伐,最后Leo的误吻让观众们捧怀大笑。再到后来的影片中真正的新贵等待Alice时,一位又一位地下来,带着搞笑的话语与令人尴尬的语气彻底地讽刺了当时法国贵族们。所以,这部影片在疯狂地夸大人物形象与创造搞笑的气氛中也没有丢掉历史电影中的批判精神和讽刺感,如果你没有感受到的话,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典型的例子。在这部电影中,黑人充当了不可缺少的角色,由吉恩饰演的黑人角色中,虽然不是主要情节的人物,但是从开头的将种族歧视者扔出酒吧外,再到后来每到埃德蒙遇到编剧上的困难时他都会帮一帮或者去关心地去问后一下。其实往往充当整个社会的善良角色的往往是不受这个时代待见的人们,影片也是这样,电影将人物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进而来深化整部电影的核心,再通过故事角度不断的变化,让一小段的戏剧表演变成了一部跨时代的巨作。整部电影的戏剧张力也就不用说了。
影片不仅将人物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更将整部电影的核心---戏剧发挥到了完美,以前在碟中谍6的片段中,堪称为骗中骗,那么这部电影可以说成戏中戏。无论是从电影的风格上来讲,还是从人物对话上来看都是带有19世纪的戏剧风格。特别是最后的表演,电影将大鼻子与爱丽丝的戏剧搬到了现实充满阳光长满大树的地方,电影中的戏剧更加逼真,情感更加令人深处,将观众们完完全全带入到了《大鼻子情圣》这部电影。电影中的最佳设置,也最有创意。
整部电影表面看起来是具有极强的戏剧性的,但是内在所表达的感情实则是悄然无声地流露在整部剧中。最后的结尾,应该是埃德蒙年老时读出来的话,让整部电影的灵魂最终也显露出来。
这部电影是一部轻喜剧。描述的是十九世纪末法国剧作家埃德蒙·罗斯丹创作新剧《西哈诺》的过程。
埃德蒙是位失败的剧作家兼诗人,他喜欢用韵文编写剧本,写出的几出剧都不太受欢迎,创作灵感也随之消失。一家大小指着他挣钱吃饭,他却连20法郎也拿不出来。在一次偶然的与演员老柯克兰的交谈中,决定写一部决定彼此命运的作品。埃德蒙费尽心力,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事物中汲取灵感,他在酒馆的黑人老板的启发下定下了剧本的主题《西哈诺》,从老柯克兰的建议下定下了喜剧的题材,在和女友让娜的交往中获得爱情的灵感,整个过程几经波折终于上演,并轰动了整个法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西哈诺》是一部兼有悲喜剧特色的爱情剧。在法国上演两万多场,首演完毕时演员们有过四十次的返场。我不知道在咱们这里哪个戏剧曾经有过这么热烈的场面。还曾经8次被搬上银幕。本来“大鼻子情圣”这个称呼是给剧中人物西哈诺的,在剧中,西哈诺长了一只硕大的鼻子,台词中也有不少话是描述他这个大鼻子的。后来在1990年拍摄的电影中,西哈诺是由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的。德帕迪约恰恰也有一只大鼻子,他在饰演了西哈诺之后,也拍了不少爱情影片,如《绿卡》、《爱丽莎的情人》等,所以“大鼻子情圣”这个绰号就当仁不让的给了德帕迪约了。本来,一个演员的水平完全是看他的演技,如德帕迪约有个大鼻子自然比别人要丑陋一些,然而他出色的表演却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了观众。国外的观众在意的是演员的真本事,相貌在其次。可见脸蛋并不是一个演员成功的首要因素。这一点和现如今咱们这里的标准不太一样。扯远了,打住。
埃德蒙在创作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莱奥的女友让娜,这段交往,给了埃德蒙的创作很多的启发。他将其中的许多过程加入到了《西哈诺》的情节中去,也印证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道理。虽然埃德蒙描写的是十七世纪一个火枪手的故事,虽然几百年前的生活环境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的道德准则和生活理念也和今天很不一样,可是那些过去的岁月中的故事仍然在深刻的影响着今天的人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人们的情感发展和变化其实是一样的,人的本性是一样的。美的事物在任何时候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赏。
埃德蒙在和让娜的交往中,逐渐对让娜产生了感情。这事如果放在今天,以埃德蒙诗人的浪漫,管它三七二十一先上床了再说。而在一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态度远比现在要严肃的多。而埃德蒙所思考的,并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顾虑。他说:“重要的是这种渴望。它驱使男人征战八方,撰写小说,谱写音乐。但当他们的渴望得到了满足,他们也就不再前行了。”埃德蒙把让娜当做自己的缪斯,克制了感情,得到了灵感。和她的谈话和通信,使他文思泉涌。在影片中可以感觉到,埃德蒙在剧本中有关爱情的部分,大多是在让娜的启发下构思完成的。
其实他的这些思考并不局限于爱情和灵感。且不说那些理想主义者们,为了彼岸的理想,终生在此岸奋斗着。人们在生活中,也不断为自己建立的各种大小目标,可一旦这些目标实现了,首先感到的并不是成功的快乐,而是一种茫然无措若有所失的感觉。觉得成功也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崇高和了不起。接下来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了。经过一段的空虚无聊之后,多数人或消沉或后退,难得还有一些励志的则找到更高的目标。王安忆早期的小说《本次列车终点》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人们的这种感觉。
埃德蒙的剧本是用韵文写成的。我不太理解这些让人读起来要起鸡皮疙瘩的诗句,为什么让那时的观众如此趋之若鹜?在咱们这里,现在的文艺作品越来越接近大白话,情感的表达越来越直接。人们听起来才觉得更加贴近生活。或许是百年间观众的欣赏习惯发生了大变化?我不知道。
影片中有一段调侃俄国大文豪契科夫的桥段,挺有意思的。
本人评分:7.0。
庸常的生活是真的需要一份渴望才能写出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故事。男主角和缪斯以及妻子三人之间的关系透露出了对爱情的看法很独特很有意思。
创作源于生活,而生活往往是最精彩的,比戏剧还要戏剧很多倍。
太精彩了!sublime的大鼻子情圣,sublime的电影。丰富,流畅,高雅诙谐,一气呵成。数个360度推镜构成一个影像舞台,数个monologue复活戏剧媒介的灵魂。在戏剧从未断代传承的国度,这是个玩笑,更是电影小弟对老大哥虔诚的致敬。
原来在“大鼻子情圣”创作的背后,还有一个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荒唐幽默,轻松娱乐,台上和台下互文。法国人太会撩了惹,情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男主看着好幼啊,粘上假胡子后像穿大人衣服的小孩子)
Vive le théâtre!
大鼻子情圣诞生记。
所以要好好学习法语。。
笑死,见到导师才即兴想开题报告=最近赶ddl的我。一部male predator通过欺骗女性写出来的剧?结尾妻子立牌坊我浑身难受。几个戏份不多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不过法国的商业片都拍得好稳,虽然故事过时但调度和剪辑都好好,紧凑的节奏和适当的笑点的安排能让人看得很投入。
首演成功后,大鼻子👃情聖一口氣連續上演了300天。Edmond也功成名就,有錢在Cambo-les-Bains造了一個別墅,現在是Edmond博物館。成名后,難得沒換老婆,老婆也是劇作家。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还以为是drama,结果就是一部很可爱的轻喜剧。在这个阴霾的日子里看,恰到好处。让缪斯一直都只是缪斯,没有强大的自制力以及对创作和家庭的清醒认知,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江郎才尽的剧作家靠毁灭家庭和自我陶醉赶due的故事,剧情非常引人入胜但是女性角色一个个都太卑微太工具人了,本以为最后一定是功成名就加妻离子散,这个结局只能说这个故事很适合大型女性贫困的国家来做本土化吧。
轻松有趣,但有时略嫌轻浮。不过一边看这部电影,一边《大鼻子情圣》的故事就在脑海里翻滚,而且最后半小时的舞台戏足够感人也足够好看。
这简直就是我的日常啊~ 写不出来、写不出来、各种写不出来剧本 哭… 百分百法国情怀! 非常沉醉这种激动人心的在电影院上演的戏剧~ 看了“大鼻子情圣”长达一个世纪从诞生到家喻户晓的故事 美极了
《西哈诺》的诞生花絮~~
影19235:一气呵成!善良有学识的起头人和旁人的添油加醋,即兴创作的激情与冲动看的人热血沸腾,尤其阳台灵感缪斯一幕超级浪漫。很好诠释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近刚好在读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的一生》,而作者的最后一幕创作即来自契诃夫的提示。旋转镜头配上完美节奏,奥诺雷酒馆,康康舞,法国悲喜剧喜好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幽默搞笑。又提德雷福斯事件。法国人是文艺的,末尾四十场返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作为屏外观众应该学习欣赏,懂得尊重创作者。(契诃夫实际结婚是1901年,剧中是1897年)
在电影院看到预告片时就决定上映后马上就去看的电影。整个电影节奏很欢乐。19世纪末的巴黎很美。在考虑要不要去Palais Royal看看这部已经演了100多年的戏剧。
7分/ 将Cyrano的诞生拍成华丽的法式小品。最后半小时舞台上的自然主义魅力非常加分——也只有这部分利用电影的特殊性完成了戏剧舞台所不能完成的目标。推荐给所有喜欢戏剧和法国年代剧的人。可惜的是过于浓烈的是戏剧感与布景感造成了电影整体的失衡。
“重要的是渴望……当渴望得到满足,男人也就不再前行”。1897年,电影已问世,戏剧界预感到它的传播力,埃德蒙的韵文戏剧则更显落伍(韵文戏剧不好翻译,看字幕效果肯定打折扣),但本片就是讲压不垮的艺术家,讲无往不利的艺术伟力,讲法国的昔日辉煌——近十年的法国主流电影制作普遍有这个倾向,一些桥段都是套路:临时拉来的女主角、激情射一把才能上台的蹩脚演员、大力出奇迹的创作方式,以及不好看的方脸女主角,但有些台词写的真妙,诸如黑人老板的煽动演讲;也加了段子,比如妓院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然最好的是把《大鼻子情圣》的故事重构,揉进了爱的激情创作的激情巴黎的激情,也呼应着电影的激情,这个选题可真不赖。这个导演特别喜欢旋转镜头,手法虽流俗可也充实了电影的节奏感和时代感
见证“大鼻子情圣“的诞生很是激动人心,不过Edmond的编剧人生若是真的这么顺那一定是被女神吻过的。越来越喜欢法式喜剧的幽默,尺度掌握得刚刚好。Edmond的迷人之处也是在于拎得清。面对缪斯女神的招手,他还能跪在妻子面前自述他寻找的是“灵感”而不是“爱情”,十年的相守无人能及。这种觉悟和自控力很难得了。不过他的妻子也是个明白人,“巴黎是世界上最贵的城市,也许。但她必定是最美的城。”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啊,多么梦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