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HD

主演:加布里埃尔·德阿尔梅达·弗雷塔斯,泽维尔·多兰,皮埃尔-卢克·冯克,萨谬尔·霍普金斯,Antoine Pilon,Adib Alkhalidey,Micheline Bernard,安娜·多尔瓦尔,Marilyn Castonguay,凯瑟琳·布吕内,哈里斯·迪金森,Camille Felton,安妮-玛丽·卡迪厄,Monique Spaziani,雅克·拉瓦雷,露易丝·博巴迪尔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19

 剧照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2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3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4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5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6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3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4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5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6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7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8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9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个自童年已是好朋友的学生一起为功课制作一部短片,二人因剧情需要而接吻。这亲密的一刻引发了一连串事件的连锁反应,由最初一些让他们挥之不去的问题:如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性取向,到后来甚至改变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和关系,甚至更广泛地改变了他们的社交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怪兽岛决战:哥斯拉之子玻璃之城1998我的天堂城市新寡当心小孩命案同步被她的名字所困扰杀手情山东兄弟圣斗士星矢真人版德州电锯杀人狂2022让爱飞翔白狼行动空前绝后满天飞2:瞒天过海飞飞飞七星幻蝶墓诡爱2012爱的引擎翅膀下的风见习修女灵山白水恋曲天地无容火弹行动大侦探波洛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他和他:友谊,是没有性的爱情

看死君:花园”第21期,我们要聊的是泽维尔·多兰去年的新作《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曾入围第72届戛纳电影节。

如今迈入30岁的多兰,其“天才导演”的光环已然黯淡;即便影迷们始终爱他,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近几年的作品如《只是世界尽头》《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等,确实不如初出茅庐时的作品更具灵气和创造力。

对多兰而言,立足同志题材的《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或许更像是一部回归平常心之作,正如我们在去年戛纳时推送的影评所说:多兰并非江郎才尽,他只是更需要沉淀

栏目| 花园

作者| 妳的世界几点

他和他相遇。一个叫马蒂亚斯,一个叫马克西姆。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但又不止那么简单。因为有一天......他们亲吻了。

这是泽维尔·多兰的电影《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的一个故事的起点。那个吻之后,两人开始玩起了心照不宣,却让彼此的关系显得更为紧张而尴尬,甚至僵硬得不知所措。

这一切也许全都拜那个电影所赐,谁让他们参演了呢,谁又能知道竟然还有吻戏呢。

但未尝又不是什么坏事。这或许正是两人之间打开心扉的好时机。就像法国小说家左拉所说的那样:“吻是一个向嘴诉说代替向耳朵倾吐的秘密。”

两个男人之间的秘密,就像一道无形的墙。他们往往无力也没有勇气去打破它。

多兰非常擅长、也极为准确地捕捉到了这种感觉:一种高度饱和的窒息感,在空中不断地翻转,然后慢慢被稀释。彼此之间的隐秘心事,如此悠长,却还要笑脸相迎。眼神流动间,不经意的沉默转瞬即逝。

周围的一片欢乐,让这种感觉慢慢发酵,悄无声息的;一如马克西姆额头的鲜血莫名其妙地渗出,一如马蒂亚斯怅然若失地在水中游走。

这种感觉是神秘的,敏感的,浪漫的,细微的。它旨在向观众传达一种内在的焦虑情绪: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之间,必然会发生一段危险关系。

多兰亲自饰演的马克西姆,在影片中是让人心疼的角色。从生理上而言,他是一个有“瑕疵”的人,脸部有一片胎记;而从心理上,他有一个让他头疼的老妈,母子之间再现了《我杀了我妈妈》的经典撕逼场景。

很多时候,马克西姆好像都是一个人,在朋友聚会上他也总是独自咬着自己的手指。他渴望爱,渴望未来,他将人生的赌注都下在了澳大利亚:他即将动身去往墨尔本。

同时,他还需要一封介绍信。马蒂亚斯的父亲为马克西姆写的这封信。信早已写成,代由马蒂亚斯转交,只是却迟迟没有交到马克西姆手里。

因为马蒂亚斯知道,信一旦交出,离别的日子就要来了,索性还不如能拖几天是几天。

在营造两人之间的心境时,多兰显得颇有心得,他没有给彼此多次交锋的机会,而是分别展现两人的生活,用局部的细节来浓缩各自的情绪。

比如办公室那个盆栽,马蒂亚斯之前有过一段长久的注视。后来它被搬走了,留下可有可无的痕迹。这代表了什么呢?我们可以说,这盆栽就是离开的马克西姆,而马蒂亚斯非常想念他;也可以说,这盆栽是两人之间的回忆,是彼此最美好的时光,而如今却物是人非。

联想到出现在影片后半段的那幅画:两人在七岁那年,曾经画过一片叫“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的农场。或许,这盆栽又让他想起了那座怀有儿时梦想的农场。

两人都有着“农场情结”,都有着身不由己的命运。他们的身体远远分开,心灵却一直紧紧依靠。他们是一类人,他们的秘密将在那个暴风雨之夜被银幕之外的我们所知晓。

通过暴风雨之夜的窗户,看两个男人小心翼翼地亲热,这无疑是浪漫的,也注定是忧愁的。他们最终只是止于亲吻和爱抚而已。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他们更符合多兰心中所想的那样:友谊是没有性的爱。

所以你会发现,友谊较于同性之恋占了更大的篇幅。全片用太多不知疲倦的短镜头,来对准朋友们之间的欢乐时光。他们彼此聊天说笑玩游戏,仿佛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他们好像无所事事,就像天空中的云,终日漫无目的地漂浮。

他们始终沉浸在看似躁动的状态中,青春的气息在他们身上环绕,似乎填补了填补了太多的无聊和空虚。他们围绕在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之间,如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想必,身为导演的多兰旨在营造一种平衡,一边是他们友谊的欢乐,一边是主人公们的生活。

最难得的是,这帮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地合理、真切和自然。他们的蓬勃朝气,他们的肆意盎然,他们的无限活力。他们宛如一帮长不大的少年,在搅闹着这个不尽如人意的世界。

与其说这是一部同性电影,不如说这更像是一部关乎什么是友谊的电影。多兰不耐其烦地去展现男人之间的友谊,其实就是在告诉观众:嘿!友谊是个挺美好的东西呢!

想想影片中的那些男孩,他们好像都不曾长大,难免纠葛,难免困惑,难免多情,难免幼稚;但他们又是一群多么真诚、可爱、有趣的人啊!

所以,我早已猜到了结尾的模样。我就是知道,在马克西姆即将出发的那一天,他的好朋友一定会在门口等着他,插着兜不可一世的样子,眼神藏着笑意。

他和他离别。一个叫马蒂亚斯,一个叫马克西姆。他们注定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

栏目| 花园;作者| 妳的世界几点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2 ) You see, love, it came to me:)

在情人节看完等了好久的Matthias et Maxime,莫名有一种圆满的感觉。

多兰这次竟然不再是一个咄咄逼人、有点神经质的话唠,而变成了让人心疼的壁花少年。如此改变让多兰变得赤裸和袒露;有人说片子的矛盾都很表层,我无法认同——问题一直都在,无论是2019还是2099,同样的问题永远都会困扰同一些困惑的人,我们不能因为见怪不怪就去判定其是否“过时”。自我认同一直都是很多人在看了多少电影听了多少故事之后都无法释怀的心结;可笑的是,十年之前,我们会为了一个纠结的ennis而痛哭流涕、笔诛讨伐,但十年后,面对一个同样的Matthias,我们却抱怨陈词滥调毫无新意。事实是,十年的时间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有些东西不能只被消费。

听着片尾那首Song for Zula,我还在惊喜于多兰这次带给我的感动。无论是《我杀死了我妈妈》还是《幻想之爱》还是《汤姆的农场旅行》,多兰都是古怪、愤世嫉俗的。但《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一架钢琴和一把简单的吉他,让我能感受到那份才气背后斑驳的脆弱。

一个吻到底改变了什么?从两人知道要拍吻戏时局促的反应就可以嗅到八卦的味道。对于Mat来说,这个吻向他自己暴露了对Max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可能在这之前从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有bi的倾向,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因此就有了我们后面看到的,Mat经历了“迷惑——拒绝——暴怒——怀疑”这典型的觉醒过程🦄。Mat的过激反应肯定让Max更加不安:他是不是知道我对他有感觉?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消除他的怀疑?或者,更糟糕的话,他会不会也有mutual feeling?Max在影片中一路坎坷,真的没有什么上扬情节,但如此更突出了Mat的爱之于Max的重要性。

整部影片都在强调一种不稳定性。从M&M接吻的画面被突然切掉开始,观众就行走在一种摇摆不定当中:Mat疯狂的游泳、Max与母亲冷漠的关系、陌生男子带来的强大吸引力、Mat的性情突变、激吻 等。两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因为这个吻而变得难以猜测。“最好朋友间的一个吻”这个设定让原本可能俗套的情节忽然多了一点清新。

有时候,你会被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所打动,你会把自己代入那个场景,想象处于这种情况中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时你会透过主人公的眼睛寻找湖中的泳者或是望向紧闭的前门只为了能看到他会回来;有时你想替他去哭,想为了他放声大叫,直到你发现其实自己只是嫉妒他能有痛苦的权力;有时你只想停下屋里的狂欢,停下无知的奔跑,停下倒坍的思绪,只为了好好体会一个眼神透露出的忧伤。《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吹起了一个淡红色的气球,然后却在我的面前把它戳破;想要伤心的时候,我发现气球的背后是一张充满期待的脸庞。

多兰这次,让我观感甚佳 :)

 3 ) 这个世界不直的

这是一部很动人的电影,我不是多兰的影迷,之前只看过他的《我杀了我妈妈》和《幻想之爱》,觉得这部和之前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好像整个人沉下来了,还是会有激烈的冲突,但少了躁动,暧昧倒是拍得恰到好处,马蒂和马克西的关系,像羽毛挠心,挠得人心痒。

喜欢导演对两次吻戏的处理。第一次是导火索,却拍得云里雾里,摄像机故意遮挡,剪辑顺势一秒切换,吊足观众胃口。直到马蒂来到里维特家中做客,我们才得以在镜中模模糊糊得到确认,吻了,并且相当投入。第二次的吻拍得唯美,马蒂先是轻啄马克西受伤的手,转而忘情亲吻他的唇、鼻子、眼睛,当吻到脸颊上红色胎记的时候,又变回了温柔地轻抚,也许他想起了刚刚口不择言的那句“墨水脸”,这个细节里藏着内疚和心疼,配上那首《Song for Zula》及恰如其分的落雨,两个竹马好友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喜欢两条线时而交汇时而并行的设置。马蒂出身中产,名校毕业,高级白领,事业上颇受赏识,严谨认真,全身上下散发出“别人家的孩子”的光芒。马克西有着糟糕的原生家庭,父亲缺席,母亲酗酒嗑药,发起疯来对儿子又打又骂,哥哥受够了折磨离家出走,再不回来。马克西在酒吧打工,住在凌乱不堪的小房子里,每天等着收拾各种烂摊子。两人的友情始于幼时,那段交汇的人生导演只用了一张幼稚可爱的儿童画稍作交代。画里七岁的马蒂和马克西开着车,共同拥有一座农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觉得打破两人关系的是那个愿赌服输为戏牺牲的吻,也许早在得知马克西要离开自己追寻新生活的消息时,马蒂看起来稳定的世界就摇摇欲坠了。所以他一头扎进冰凉的河水,忘记各种约好的聚餐,在送别会上说出糟糕的致辞,和哥们儿大打出手。所以他在餐馆看到马克西的幻影,不自觉地学马克西咬手指。所以他走过长长的走廊,喝一口酒,叹着气吻向马克西,所以他扣下了两周前就收到的推荐信。

朋友的妹妹所拍的影片主题是“我是谁”,这大概也是困扰着两位主角的问题。马蒂的困惑主要围绕在两人暧昧不清的关系上,而马克西的烦恼更多的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不确定性。朋友问起出国后的打算,他并没有具体计划,可见这次的逃离多么仓促又多么迫切。永远不接电话的哥哥在漂亮的大房子里喝酒跳舞,忽然对他温柔的母亲原来只为要钱。他捂住有胎记的右脸,醉眼朦胧地看向镜子,镜中的男孩白白净净一张面皮,一转眼又消失不见。他对于家人来说是什么存在,出国能否让他变成一个全新的人,他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无解。而现在,另一个困扰出现了,他和马蒂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定义?

在影片的结尾,马克西得知马蒂偷偷扣下了那封早已发送的推荐信,他磕磕绊绊地用英文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那他为什么不发给我呢?”“恐怕您要问他了。”对方回答说。马克西的眼睛红了。那是影片最动人的场景之一。也许此刻他有了一些答案和底气,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个他在意的人在用这样笨拙的方式试图偷偷挽留他。

 4 ) 多兰并非江郎才尽,他只是更需要沉淀

看死君:在奉俊昊赢得金棕榈大奖的掌声中,第72届戛纳电影节终于告一段落;但对于国内的影迷们而言,等待电影的日子才刚刚开始。趁着热度不减,我们这几天依然会持续跟大家分享今年戛纳的热门片。

今天还是想聊聊备受争议的泽维尔·多兰。这场争议始于《只是世界尽头》,然后是《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再到这部《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曾经被认定为“天才导演”的多兰,似乎深深陷入了“坏口碑”的魔咒。他该如何走出这场困局呢?他的电影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

作者| 蓝詹

这几年一直保持出片效率的泽维尔·多兰,时隔三年回归戛纳主竞赛,依然带来一部同性题材的《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这部电影与我的预期不尽然相同,看完后的感受可以说非常复杂。依然能够看到的,是多兰远超于同龄人的才华,以及他电影里透出的独属于青春的头脑发热。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多兰向大师之路进发的坚持不懈,与因为年少成名备受瞩目、而不得不努力保持成绩的压力。

这两股劲拧在一起,最终使得多兰在他不擅长的方面用力过度且没有达标,而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没能保持水准。

总而言之,多兰太努力了。他太想证明自己是会拍电影的,是有大师潜力的,是懂艺术电影的技术的。所以他求繁去简,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一个连故事都没讲到位的四不像。

电影《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讲述两位男主人公因为拍电影短片演吻戏,从而坠入爱河的故事。

有趣的是,这个吻并没有引发一个连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爱情线路。多兰转身去讲了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各自的人生。

Gabriel D'Almeida Freitas饰演的马蒂亚斯是一位刚刚找到工作、事业正待起步的青年。多兰饰演的马克西姆则和一起母亲生活,为支撑家庭付出许多,但却得不到母亲的尊重与爱。

某种程度上,《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对《我杀了我妈妈》的重复,即那种夹带暴力的、大吵大闹的亲子关系。影片中,马克西姆与母亲从未有过一次和平落幕的谈话。这样的剧情设定,与《我杀了我妈妈》如出一辙。

《我杀了我妈妈》

只不过《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里的亲子矛盾并不关键,甚至对剧情毫无助推作用。如果把这个矛盾拿掉,随意换一个别的,依然能够使马蒂亚斯这个角色展现出脆弱又渴爱的一面。

多兰演得很好,具有少年感的细微表情,和朋友们嬉笑吵闹时的朝气蓬勃,与母亲吵架时的歇斯底里,以及事后独自舔伤口时的脆弱迷离,都被他诠释得非常精准。有鉴于今年戛纳的片子很少有非常突出的男主戏,多兰其实也是强有力的影帝竞争者。当然,班德拉斯自然是呼声最高的。

遗憾的是,多兰显然不会写别的矛盾,所以由他自己出演的角色,他只能演最擅长的有mother problem的孩子。换言之,马克西姆这个角色的内核,并不是恋爱中的青年,至少和“妈妈的孩子”这个身份有同等的重要性。

没有mother problem的马蒂亚斯就单薄多了。这个角色比较模版化,是个事业刚刚起步的青年,总是和不同的人吃饭聊天,总是走心或不走心地和工作中认识的人交谈着。影片中有个角色与马蒂亚斯从见面吃饭到谈及婚姻,直到最后一次出现时马蒂亚斯才问出他的名字来。

可惜,演员的表演上,或许是因为角色比较扁平,所以发挥空间很小的缘故,我甚至在看电影过后不太记得他的长相。

与描述马克西姆一样,多兰同样想要制造马蒂亚斯的漂泊不定、不安全感,好让他们的相爱更多一点除那一吻带来的情欲以外的东西。但这个人物的背景制造得很粗糙,有一种连篇累牍的废话感。这并不是很高级的表达。

整部电影不太高级的还有制作。多兰做出了一个丢西瓜捡芝麻的选择,即像艺术大师那样拍艺术电影,注重摄影、剪辑这样的硬技术,试图加强制作。可是要知道,技术服务于电影文本,连故事都讲不好,技术做得再好也只是空有皮囊。

电影的缺点很明显,不恰当的剪辑与摄影出现数次,情绪上不来就一股脑放音乐,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轮番上阵,生怕让人觉得自己肚子里没有墨水。

多兰是不是有才华的?他当然很有才华,甚至可以说是天才导演了,曾经拍出过《我杀了我妈妈》和《双面劳伦斯》就足够证明这一点。他也不是不可能成为像肯·洛奇、阿莫多瓦那样的大师级导演,我们都知道他未来可期。

《双面劳伦斯》

他的问题在于太急功近利,生怕这个“少年天才”的名头因为年龄渐长而黯然失色,他便会被慢慢遗忘,便会成为大家眼中的那个“曾经红过的人”。

其实多兰没必要这么缺乏安全感。《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并非没有闪光点,比如靠近尾声的吻以及结尾的哭戏,都拍得非常感人。可见,如果他能简简单单地讲一个因为一个吻而开始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够美好了。

这部电影最理想的情况是,多兰像《我杀了我妈妈》时期那样讲述自己,大胆剖析,坦诚相待。观众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只要专心看电影就能感受他的爱,他的痛,他的青春与脆弱,并明白为什么那些都很美好。

《我杀了我妈妈》

童年不再没关系,多兰青春正当年,恋爱正是最好的时候。他细腻敏感又脆弱,无所顾忌敞开去爱,就是最好的电影题材。

然而现状如是,着实令人可惜。多兰想要证明自己很厉害的虚荣心如此之强。欲求拍出精致与内涵,却拍出了笨拙与浅薄。

我对多兰依然抱有很大的希望。保持灵性,保护好心,未来他会越拍越好。现在他就是需要时间与沉淀。或许等他老的时候,即便技术做得极佳也会在电影中隐去。

毕竟,谁会在意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有多少技术?即便制作上没有前作突出,即便摄影打光美术留白剪辑都不够华丽,那又如何?观众照样感动得痛哭流涕。

《痛苦与荣耀》

多兰当然也有可能拍出大师级电影,但那不是现在。他现在最需要长大一些、成熟一些,而时间会成为一种历练。他现在最需要明白的便是这一点。

多兰与男主角Gabriel D'Almedia Freitas的拥抱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5 ) 依然爱多兰

多兰最生活的一部 那个17岁张牙舞爪痛哭流涕的天才少年,原来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呢,没有关注他的这些年,时间仿佛倏忽而过,再次观看多兰现在的电影,感觉他像少年时就陪伴着我成长的挚友,我们在工作后分开多年,如今再度相遇,熟悉又陌生,怀念又新鲜,大家境遇不同,但都在努力面对到了这个年龄出现的各种问题,尽量用着成年人的方式处理。 构图,特写,色彩,音乐,很多兰。还有多兰偏爱的群体吵吵的凌乱镜头,是熟悉的配方了。但确实有不同。30岁的多兰,少了凌厉和傲然,多了温柔,我很喜欢。以前的片子,看完让人感觉能和这个世界干一架,干完架还要眼角朝下斜瞥一眼,叼着烟头,散发着轻蔑地离去。现在,依然有棱角,有挣扎,但也有妥协,无奈,包容,希望。可能是我也快30了吧。 片中的挚友们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另外还想说说作为演员的多兰。可能是天才导演的名号太大,其实他作为演员也很出色啊,他的角色情绪代入感强,真实自然,动人而不夸张,片中的马克西姆让人怜爱,真的像隔壁家住的小青年,有一点点让人想到shelter里的漫画家男主,但因为片子的质感,马克西姆更鲜活强韧,他的忧郁也更隐秘。 确认我依然爱多兰

 6 )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两个自童年已是好朋友的学生一起为功课制作一部短片,二人因剧情需要而接吻。这亲密的一刻引发了一连串事件的连锁反应,由最初一些让他们挥之不去的问题:如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性取向,到后来甚至改变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和关系,甚至更广泛地改变了他们的社交圈。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vc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短评

must have been a deadly kiss.

5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推荐

再拿奖天理难容

10分钟前
  • 柯诺
  • 较差

A / 在水床上入眠后便在湖中迷路,争吵后出神许久伤口的血才流出,办公室里萎蔫的植物被清走后留下沙土的痕迹……某些感知经过波动投射被潜在地延宕,恰如被电影镜头唤出的吻最终幻化为醉意与雨水落下。可那些几近消逝的复沓真的意味着什么吗?它们不意味着什么,也不指示确定的方向,只是让人遁入当下的时间,或是呼应一些美妙的可能,而这些可能尚未到来。/ 二刷。往复的蓄力-动作,每次循环又伴随着标记的星丛:言语的、装饰物的、姿态的、影像的。还有最突出的胎记——几乎算不上生理特征,反而像是一次对“阿莫多瓦红”的抽象提炼与显影式镌刻。其质态的转化张弛将情绪逼迫至语言边缘,却并不指引人物或填充为符号关系,只是在其周身清扫出模糊的距离。

1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仿佛被偷看了初中时候的日记那般精准地戳中我,相似的经历加成,甚至比Mommy还要使我共情。从客厅派对两个人无视大象到雷雨高潮,情绪积累涌到头顶。以及他真的放了两个版本的Song for Zula,我简直想抱住他狂亲。/兰是不是长高了,最后还致谢了Lucas,看来关系是真的不错

20分钟前
  • 五加皮
  • 力荐

拒绝上价值,一部饶雪漫式纯粹、唯美又伤感的偶像剧(褒义),少男(少女)残破的梦在现实面前彻底分崩离析。不是错付了爱,是想付却根本无处可付。爱情没有中间值,铁了心踩灭,或者放开了燃烧,成年人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整理情绪,压抑感情。影像上强化了无处安放的焦灼感,多兰明明是王子气质,为什么总是演如此窘迫又卑微的角色。

2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半滴吻,就可以翻江倒海。只是早已照着成功人士的范式套进去,脖子勒得过紧,连直面内心的罅隙都摸不着了。年近三十还要这般纠结,悲哀得来,又让这场道别愈发拧巴。一条街的霓虹都做了这波动的背景,依然错得雨降雪落。还是小时候纯粹,喜欢就是喜欢,水彩笔涂出的农场,全是只属于二人的未来,披金戴银都灿烂不过的畅想。三星半。@爱酷电影周。(多兰的假胎记还怪好看的)

2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8/10。一个简单纯粹的少年成长故事,马路的落叶、办公室的植物、闪烁的电灯,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符号比喻,我在屏幕前骂一句“幼稚鬼”后泪流满面。两个男孩是多兰的两面,一个依旧在母子关系中挣扎,一个想假装成熟迎合大众。你不用成为阿莫多瓦,你就是多兰自己。戛纳这个父亲可以包容你的幼稚,慢慢长大。

29分钟前
  • 乍暖
  • 推荐

虽然哭了但是电影还是有很多问题,9102年了还在讲自我性向认知和挣扎,没有生活的阅历、环境的阻力、时间的跨度却还要硬拗悲伤,戏剧冲突都在表面,剧作和表演也有问题,特别是和阿莫多瓦一比相形见绌。但爱情真好啊,一个炽烈的吻将一切定格,这一幕想一直重复看下去。

3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一个吻究竟在逼迫着谁?相较于爱情,母子关系一直被多兰摆在更重要的创作位置。这种羁绊,也着实投射到了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这两个角色之上。彼此不经意的逼迫,弹拨着妄图假寐的悸动之心。尽管细节上略有粗糙,但情感的真挚假不了。

38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带着新作品重返戛纳的多兰戏里戏外都在哭,梨花带雨。明显看出来片头还没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得太仓促了,很多地方没有想到位,大量镜头存在再拿捏时长的必要,剪辑凌乱,想让其HOLD的地方短半秒,有些地方则显得长半秒,多兰drama的一面时不时蹦出来。这部作品依然是多兰式的大段大段喧闹的日常碎片,中间夹杂着“向诗歌取经”而来的音乐韵脚和意像抒情,讲述两个老友因为拍摄一部朋友的个人小电影发现彼此情根深种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多兰把晃动的镜头怼到人脸上拍特写的风格,这善于捕捉未被世事污染的青年人耳鬓厮磨的快活和亲密无间。希望他能再好好剪辑一下。主角马蒂亚斯真是太可爱了,处处都透着性感,我很喜欢(我喜欢的往往没啥演技)。

43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男孩们吵吵闹闹,只有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意识到他们需要成长,不能再是男孩。一个吻将他们留住,也将多兰自己留住。不妨认为是多兰创作困境的投射,他在这一部还是没能迈出那一步,但是来日方长。

44分钟前
  • iMcFlurry
  • 推荐

全五星为敬,多兰名副其实的light of his generation

48分钟前
  • 💛
  • 力荐

当我在Olympia2看着多兰新片(配乐和摄影真的很绝)被真挚的掉眼泪,朋友在电影宫对面偶遇了多兰本人:)

50分钟前
  • 奈奈酱
  • 力荐

回归一种关注水准(可能还不到)的夜店兰。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2.5 (亲儿子不能总是惯着啊,真的长不大了)

5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2019Top3。足以让人忘记《约翰·多诺万》的存在,继续《只是世界尽头》将单一人物拆解为多人物的写作,因此尽管表达方式和语言环境都是当下的,我们却仍然能直接感受到他对伯格曼的承继。游戏与撕扯,既是群像、人际的,也是个体、内心的,具体情境的呈现和潜藏情感的发掘得以融合,一种杰出的外化方式,一位远超近年所有“家庭剧”题材导演的作者。所以,当然是Xavier&Himself。

59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首映完全场80%的人都没走,鼓掌十几分钟。戳到了很私人的点,成为戛纳第二部哭崩的电影。就算objectively speaking感觉就是一种关注的水平,和主竞赛差一整个lady bird,也不妨碍dolan小天使可爱的要命呀!mua!

1小时前
  • 户回
  • 还行

多兰同学第74724736284736次向直男示爱。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Super-impressionist and expressionist,多兰就是当代的Bergman,用精准的镜头切入情感,黎明,POV转另一个POV,游水。成功结合Almodovar和Gus van Sant(这对情侣像极了My Own Private Idaho),奏出的是不同焰火宣言的苦痛之歌。要是结尾几场戏能收那么一点点。相信多兰还会有很多杰作。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后半部分还算走心,但前半部分的兄弟会情谊太南了。N多对白不知所云,多兰毁容出演依旧自恋,单独截几段当MV可还行,剩下的emmm…(二刷挂上字幕后好多了)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