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群缺失致病,健康人的粪便恢复菌群缺失细菌,治愈疾病;所以产生粪便银行,以及相关医学研究。
2.菌群缺失重要原因,一是抗生素的使用,二是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而是直接刨腹产(婴儿经过产道会吃入一部分母体的肠道菌群和产道菌群,帮助婴儿在三岁前建立稳定健康的免疫系统,关系人的一生,所以有的医院会给刨腹产的婴儿吃入产道物质),三是饮食习惯。
3.为何肠道影响大脑?肠道作为人的第二大神经网络与第一大神经网络相连,肠道菌群接收的信息直达大脑。猴子的实验。
肠道菌群的改善有利于治愈抑郁症、自闭症等
4.在化疗前使用抗生素,比不使用抗生素,化疗效果要差,菌群丰富性对化疗效果有影响。
5.菌群丰富,多样性强的小鼠在记忆力,灵敏度明显超过菌群少的小鼠,通过多代繁殖和人工交叉干预皆可验证。
6.接近原始人的现代原始部落哈扎人的肠道部落菌群明显高于现代社会人,是现代社会人的2倍。
7.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证得每种菌群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但是从大样上看菌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利于人类健康。人类若研究出一一对应的细菌胶囊,可以免除直接灌入粪便的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中每个结论的提出都有动物实验或人类样本对照统计进行佐证支持,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令人信服,是一部较为严谨的科学纪录片。
思考:
1.接近原始人生活环境的哈扎人菌群远比现代社会人丰富,原始人的菌群丰富、多样于现代社会人,可是现代人的寿命远高于原始人,菌群丰富多样有利于人的健康,但是寿命原因还深受其他原因影响,诚然,抗生素是导致菌群缺失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产生与使用的确及时地挽救了人类的生命,且菌群后期也可以得到培养。
抗生素的适当使用、菌群培育恢复以及菌群对相关疾病的治愈是值得医学界重视的课题。
2.菌群到底是以何种机制治愈疾病的呢?片中比喻药师,生产治愈疾病的药物;从小识别纳入免疫系统,形成庞大而稳定的免疫机制,使人不至于在遇到某些细菌而过度敏感而导致过敏性疾病;片中有这两种解答,但是个人觉得还是不够,且过于宽泛,但作为传世、普世的纪录片而不是深刻的医学杂志、期刊,让大众得知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业已足够。但我觉得这其中还是有这深入挖掘的必要性,可能是我多说了,这个应该交给科学人员、医生去做。
3.研究人体肠道内数以百万计的菌群,它们对于人体的作用和影响正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各大科室结合于此所展开的课题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特殊菌种对应的特殊疾病,进而产生特殊胶囊这一展望也希望在未来实现。
4.饮食习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不言而喻,少食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多吃原生态、富含纤维食物,精致的饮食并不利于肠道菌群的丰富。
总言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使用抗生素,科学应用肠道菌群预防和治愈疾病;肠道菌群是个宝库,正待人们进行深入挖掘。
吃健康人的💩是刚需。
和看的相关书的内容差不多
标记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不要吃自己的shi,没有用,得吃别人的...
推荐给所有关注自身健康的人!肠道菌群数量少的人,免疫力低,感染疾病风险更大(如肥胖、糖尿病、免疫疾病气喘过敏、肠胃病、癌症、甚至精神疾病)// 长期破坏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因素:1. 抗生素(尤其幼年接触) 2. 剖腹产(不如顺产婴儿的肠道菌群丰富;中国剖腹产比例全球最高🙃)3. 饮食习惯(低纤维和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 粪菌移植FMT治疗疾病的前景和潜力令人期待!目前医学对个体菌种的了解太少,功能细分是重要研究方向 // 美国粪菌银行OpenBiome有偿收集(似乎亏损严重) // 动画效果超可爱
原来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才进行了7年左右。
自然生 会经过阴道会有很有菌种 剖腹产免疫低 还有抗生素杀死菌群the fecal transplant guidebook粪便移植指南 民间自己用榨汁机自己弄 牛逼 但具体没有操作内容 也查无此书 还有粪便银行 筛选要求也高 想到创业idea 家用的检测仪器 软硬件结合 菌群调理 多样性食物 每周25种食物 菌群森林 肠道是人类第二个脑?食物添加剂 乳化物都会减少菌体 所以不要吃 回归自然 回归原始灌肠方式 菌种分离 做胶囊 怪不得奥巴马来中国连粪便都要取走
个人现在是膳食纤维为主食的日常,培养了新肠道平衡后,几乎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消化不良和胀气问题。实验的小老鼠们真的好可爱啊……为了人类的研究发展,可怜这些小动物了;始终抱着敬谢之感。"It's like a pet that lives inside of you. Don't you wanna help and take care of your pet ...." 这个说法太可爱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g4y1q7fr
抗生素会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剖腹产会使婴儿缺乏某些菌种膳食纤维对构建菌群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粪便银行和粪菌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