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相爱就好啦,为什么一定要分攻受,现实里好多人聊天首先确认的都是对方的属性,真的太蠢了!而且有的人就一定要攻有的人就一定要受,感情基础都没有的两人,攻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更何况,这不是限制了两个人的发展吗,就像是进一家餐厅,服务员上来就跟你说,这个菜不能点,那个菜不能点,你肯定会不爽啊。最后,点评下影片,两个男主相遇到相爱真的很平淡,但却让人觉得很踏实不是吗,自然而然然后顺其自然才是最幸福的!最最后,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两个帅哥相爱更美丽的故事了呢!
何谓爱?
爱不是一见面的天雷勾地火的水乳交融。
爱是在别人夸你比我更棒的时候偷偷笑,在你面前变成小孩,和你较劲谁骑车更快谁做饭更好,在你说起结婚的时候黯然神伤,在你说话的时候专注地盯着你,妈妈问你喜不喜欢那个女孩的时候和你在后视镜对视又低下头。指尖划过你小腿的肌理,你的脚趾微微收紧。把闹铃换成轻轻的滴滴声,一醒就摸索着关掉,生怕吵醒旁边的你。我恨我们在舞台下如痴如醉时不能相拥,只能用眼神传递爱意。我替你挡堂弟递来的酒,你在门廊任蚊子叮出一身包等我。
爱是奶奶忘记了所有伦理纲常却还记得爱情最本真朴实的样子:“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跟那个男的不成又怎样,大不了找其他男人,大海里全是鱼!”
爱是妈妈在婶婶骂我死基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耳光,是她为了我分家,离开那个曾经给了她温暖和陪伴的羁绊,是她在机场给我和我爱人的拥抱,是她希望无论发生什么我和我的爱人都能幸福,是她挣脱了过去的生活和观念,开始学车。
身为中国人和越南同在东亚文化圈真的狠狠地共情了,劝婚什么的以为自己关心后辈实则真的很烦人,特别是迁坟后宴席那段拿着大话筒在台上让人家说什么时候结婚太ex了,看着就窒息。还有分家产那段也很真实……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老套,难道是我看的太少了吗,反正我没见过这样把细水流长的生活这样唯美而真实地做成艺术的电影。
Ps.奶奶好可爱!两个男主也都很帅!!
影片:《再见,妈妈》(越南) 导演:鄭霆黎明 1.东方文化中特有的内敛、沉静、温和的情感表达与传递,所有的情绪都被一收再收,伴随着诗意乡村图景中的风吹树叶与舞曳的田野化为一种独特的意境与留白传递出来。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其实早在李安的电影《喜宴》中早被呈现出来,但与喜宴的动态对比,《再见,妈妈》则是异常静态,但是本质内核不变。《再见,妈妈》中Van与lan的同性情感最后虽被母亲认可,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两人的逃离,可见在越南本土文化整体还是对同性恋的否定,这场旅途放在整个文化语境中来看还是悲剧性的。3.男性长辈的缺席与失语,整个家族由女权所统治,父权的没落同时导致家族的分裂,因此传承与延续在一定意义上被搁置,母系家族意味着感性,爱为大,Van与lan的情感得以被默认。4.故事发生场域为越南乡村,传统的本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影响更加凸显对同性文化的排斥与疏离,但是恬静、悠然的乡村图景又给予两个少年纯真情感展现的纯美空间,印证的这段情感的生机与美好,乡村场域的排斥与情景绝佳的交融产生一种悖论。两人暧昧空间的游移,从厕所→卧室→候机大厅,隐喻感情的黑暗肮脏→明亮、隐蔽→公开。5.蛮喜欢最后一场母亲学车戏的设置,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需要后辈孝顺、照顾长者,而影片中母亲对儿子的放手与学车是展现自己自立自强,由此母亲成为一个独立个体,也与东方文化中长辈对后辈的束缚背道而驰,影片因此没有走向因为发现母亲生病后滥情的基调,而是展现彼此味独立个体的正向积极结局。6.科这个人物的设置很诡异,行为动机让人摸不着头脑,引导剧情走向有点刻意。7.自认我对越南的固有印象太刻板了,可能因为不怎么看越南电影的原因,看见现代化的越南一时有点懵逼,原来越南电影也可以展现接吻的镜头,况且越南都可以上映同性题材影片了,为什么中国大陆还不行!
一。伊恩真的超级爱阿棕。
好多的表情细节都流露出伊恩满满的爱意啊,还有有意无意的污段子,也是带着满满的挑逗爱意。
这个表情真的太让我感觉伊恩就是深深的喜欢着阿棕。这种惊讶又内心无比窃喜兴奋的表情。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嫌弃,但是掩盖不住的是无比的欣喜。
担心阿棕不能入睡的伊恩,在屋外和奶奶等了阿棕好久,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还悄悄的和奶奶吐露了和阿棕的过往。但是醉酒回来的阿棕不仅态度暴躁,而且听到伊恩把一切都告知奶奶后,也没有在意,而是戏谑的调侃。
这要是我,我估计得气炸了。但是伊恩很隐忍啊,虽然内心气愤,但是被他对阿棕的爱压住了。只是自己生闷气,没有和阿棕吵起来。
这里的阿棕真的是大猪蹄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点都不顾及伊恩的感受。伊恩后面这一段的表情演绎的太棒了,后面那种气愤化成委屈的表情,再到后来忍不住要落泪。
伊恩这个憨憨一样的痴笑,真的是表现出一种难以按捺住的幸福感。他真的超级爱阿棕啊。迷离灯光下的眼神交错,镜头大部分都在刻画伊恩满满的柔情的爱意浓浓的目光,直到最后面实在难以按捺内心汹涌的爱意与感动,才会对着天痴痴的傻笑。
要不是迫于外界的目光,伊恩肯定是按捺不住爱意,看着爱人的眼睛 轻轻的亲上去的。可是在这里不能这样,他需要隐忍克制,而慢慢地一种幸福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觉得遇见阿棕的难得与宝贵。
感觉幸福到了极点的他只能痴痴傻笑。
二。阿棕也深爱着伊恩啊
阿棕无疑是爱伊恩的。
简直太多太多了,真的是满满的爱意啊。
幸好结局是那样美好,不然我真的要原地爆炸,久久不能释怀。两位演员的演技真的是极其细致入微,就像是假戏真做一样………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演绎地特别细致,特别让人回味,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看剧中,我就想看到两个人抱在一起啃上好几分钟,就想看到一对人深情地对视。
哎…可惜一切都有点太过于美好了
故事的设定,两个人在美国生活,最后还要回到美国。
家乡没有容身之地,只有回来祭奠才有可能。
电影里,没有美国的镜头,他们在美国的境况如何完全没有,只有“口中的”美国,美国在此,只是一个彼岸的理想国。这也许是东亚文化圈下,这样一对恋人能够有理想的生活,偶尔回乡探望的唯一合理的设定吧。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在哪里落脚呢?
电影台词里,也涉及到这个话题
“如果你有很多钱,你会去哪里?”
“我会去旅行,然后找个地方安家。”
“什么地方呢?”
“不知道。我没有很多钱,所以干嘛要想呢。”
是的,理想的彼岸,是一种奢望吧。
尽管有种种的不足,可还是愿意私心奉上五星。很显然的,只有在亚洲国家才能拍得出这样的题材,整体的故事确实如其他人所说,有《喜宴》中向家中人隐瞒同性恋身份最后向家人出柜的走向,也有如《别告诉她》中在外国回到家乡并最后不舍地分离的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胜在是真正的以越南这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出发,展现越南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现状。观感十分的好,非常地舒适。尤其在前半段,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是单纯地带领我们在越南乡村度假。后半段所制造的矛盾就太过于刻意、突兀了,导演似乎想不到用其他方法来推动故事的走向了。但结尾又处理得十分细腻,在机场与母亲分离,分离时大家都忍住内心的不舍,等到分开后才爆发,非常的东方化。最后的最后又以妈妈学习开车寓意着妈妈走向新生,走向脱离大家庭的独立。 另,男主真的某些时刻长得好像陈晓,奶奶非常可爱,妈妈很东方美。好爱男二啊,如此的细腻、贴心,上天啊,赐我一个像他这样的男生吧!
我怎么觉得这部才是19年最佳男同题材呢,它有更贴近东方语境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我们更熟悉的东方伦理/亲子关系,尊重血缘伦理的同时也不失批判。甚而让我想起《三心两性》。既然我把《三心两性》都搬出来了,当然也说明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啦。PS:小男主是护士出身,男人做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女性的细致和温柔,更需要莫大的勇气。看完你就知道他是多么甜蜜、暖心及勇敢。
3.5 有点《CMBYN》《喜宴》混搭《别告诉她》的感觉,入了美籍的越南人在回乡后与民俗、代际间不断拉扯。虽然挺撞梗的,但还是蛮好看的,尤其比起《别告诉她》强太多倍了。对越南的同志题材电影,一直停留在潘党迪和武玉登的那种印象里,这部的气质调性的确已经大不相同。
很奇怪的故事展开和收尾,稍微有点老土,主要还是导演弱了点,勉强及格的水准。
男二痴痴的笑,谁能抗拒得了;屋外轰隆雷声、倾盆大雨,屋内俩人缠绵缱绻、闷热天气里偷得一丝清凉,印象深刻。
“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时候该把对象带回家了
果然是近几年比较好看的同志电影,特别是最后半小时高潮迭起,将母子出柜,恐同霸凌,青春和解,家族纷争以及同性伴侣之间的爱意,集中呈现得精准又微妙。这样的故事放在我国东南沿海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成立的,性取向成为家国世界与个体亲密之间最大的冲突,同时利用奶奶这个角色,进行巧妙的错位,让一切矛盾化解到温情之中。最终,母亲毅然选择自己重新上路,是最大的惊喜
母亲祝你幸福的话语最难启齿,舅妈孤独终老的诅咒如影随形。妈妈抱错了期待的儿子,奶奶误认了真正的长孙。为何我们用期待压垮真正的自我,用诅咒代替祝福,只敢在潮湿的浴室里发酵感情,只能在凌晨的闹铃里爬回现实。可以与你一同浇花砖,做意面,送出遗忘的珍贵项链,收获普通的一句有关幸福的祝愿。
好看啊,本土而扎实,很东方的细腻表达,家庭的羁绊几乎成了东亚同性电影的文化现象,要么激烈反抗要么默默认同,而所谓的圆满结局也大多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牺牲,像儿子总是回避、犹豫、遮掩,但爱情继续纯真水到渠成,妈妈总是沉默,面对性向和寄生虫般的家人,不言语但优雅、得体,脆弱、无奈不显见,直到最后她说“我要自己学开车了”,既是“再见”也是“谢谢”。男二有次猛然回头,小鹿般的眼睛秒穿《蓝宇》的刘烨,惹人心动。
越南拍出了中国人拍不出的片子。
1.31G。人美。故事老套,亚洲国家还在为出柜而苦苦挣扎,哎。
完成度很高啊,奶奶固然可爱,妈妈更是大爱,那句我要学开车,太强大,虽然不一会就会了,这就有点过了喂。情感塑造妈妈和男友说来就来,最动人,俩位的眼神都是一秒令人想流泪的那种,男友看男主的眼神更是绝了,羡煞旁人。其他家庭成员的设置也十分接地气,那个戏剧冲突简直是我国教科书级别版,表妹和送货叔叔女儿的安排也增加了影片的饱和度,为那份久违的感动和情感的文化共鸣力荐。
越南跟中国太像了,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吃饭用筷子,起坟的时候子孙要在场,周年纪念会有流水席,拜拜的时候要烧香,会有家族财产分配的矛盾,妯娌之间的口角……这么一个出柜的故事发生在东亚除了日本和几个穆斯林国家的任何地方,都是这么个拍法。片中的小受实在太可口,身上散发着一种击中人心脏的美好,看到他,就有一种想要呵护他的冲动,我不知道,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否借鉴了刘烨。本片导演临摹李安,很成功。
这部电影就像一块琥珀。第一次看到这样干净、自然、温情、毫无造作感的同志片。里面的人、每一处生活细节,都有一种熟悉感。好像梦回九十年代的中国小镇,毫无修饰的年代记忆。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泥泞土路上被大雨淋湿的场景,几乎可以成为一个经典,可以被安置到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小说中去。
把爱的人介绍给爱的人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比较生涩,编剧尽量克制不想太狗血,即使后面没啥意义的狗血还是出现了(某个失心疯大妈爆料自己在外面睡了男人),而且一开始铺垫的礼物也不是爆点,但胜在情感是真诚的,看到后面居然勉强感动了一下子。越南林更新和越南陈伟霆两个年轻演员的表演肢体有点僵硬。
哪里找的这么清秀的越南男生哦真的太好看了,妈妈也端庄美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边是穷恶亲戚,一边是两个乖巧的可爱儿子,当然选后者啦!结尾很催泪,亚洲社会无法割舍的永远是亲情和家乡,喜欢妈妈结尾开始学开车的场景,她终于开始为自己而努力了。10.10@BIFF第11部(应该是观众最少的一部了)
唉,我们亚洲人啊!为什么总要遇上疾病、衰老、死亡、伤害……才能看明白,才会懂取舍,才会想到爱最重要,才会想要真实做自己呢?
当暹罗之恋遇见家族之苦,甜度爆表的亚洲同影。导演接受提问时对抓马的解释很有意思,他说两个注定在一起的男孩就像细水,家庭抓马则是向水里丢石头——会掀起浪花,但不会打断河流。两位男主干净清爽,光靠脸就该给我锁死。全程助攻的戏精奶奶太可爱啦~!
这样的家庭不幸?那你可能真的没见过什么叫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