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德惠翁主

HD

主演:孙艺珍,朴海日,罗美兰,郑尚勋,金所泫,朴珠美,安内相,尹宰文,金材昱,白润植,高修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剧照

德惠翁主 剧照 NO.1德惠翁主 剧照 NO.2德惠翁主 剧照 NO.3德惠翁主 剧照 NO.4德惠翁主 剧照 NO.5德惠翁主 剧照 NO.6德惠翁主 剧照 NO.13德惠翁主 剧照 NO.14德惠翁主 剧照 NO.15德惠翁主 剧照 NO.16德惠翁主 剧照 NO.17德惠翁主 剧照 NO.18德惠翁主 剧照 NO.19德惠翁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德惠翁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朝鲜高宗的女儿德惠翁主作为末代公主的坎坷人生,导演许秦豪执导,孙艺珍饰演成年德惠翁主,朴海日饰演独立运动家,金所炫饰演少女时期的德惠翁主,金材昱饰演德惠翁主的日本丈夫宗武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骗中骗机智的上半场夜幕猎人余罪第二季穿越时空的女巫第一季财神客栈她将会武动天地绅士联盟 周年特辑你自己与你所有居家自制第一季完美一夜情应承一无所有2002侏罗纪世界3(国语版)野人2020爱很美味这时对,那时错七十二家房客第五部心灵访客蓬门碧玉红颜泪狂悖青春云巅之上第二季危情共舞可爱的恶魔德国八六年

 长篇影评

 1 ) 盘点本片中背离史实的情节

艺术高于生活,改编当然无可厚非,但这部电影对历史的改编未免有些太多了。主要是它的很多关键情节居然都是编的,我对这种大刀阔斧的改编手法感到很费解。连向来喜欢戏说一切的韩国观众都对影片和史实的背离产生了颇多议论。所以我想来写写这部电影中那些背离史实的片段。

也不全然是抬杠,是以正视听……因为德惠翁主其实是非常悲惨的历史人物,但电影却把她悲惨的命运作了极其高尚的粉饰,让她颠沛流离的一生绽放出了许多她从未曾拥有的光彩。

有个短评说,这体现了对她悲剧一生的关怀。我却不以为然,这只是电影创作者个人的一厢情愿,是一种当代价值观对历史的扭曲映射。


1. 德惠翁主是什么时候精神失常的?

这是整部电影中我认为最大的改编,因为德惠精神失常的年龄被影片创作者大大延后,就给了他们充足的、展现子虚乌有的爱国情怀的时间。

影片中,德惠虽然到了日本后就郁郁寡欢,但是她还是在金章汉和侄子李鍝的帮助下发挥了一个正常翁主的各种政治职能,甚至成为了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直到日本战败,德惠试图携女返韩,被李承晚政府拒于门外,她才在机场失控,由此进入了一蹶不振的癫狂状态。

然而,这是杜撰的!

只需要简单查查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德惠精神失常的时间远早于1945年,早在16年前她就已经生病了。

1929年,德惠的生母贵人梁氏去世,17岁的德惠在日本接到消息后当时就陷入了精神崩溃,此后第二年就被诊断出早发性痴呆症(韩文资料里说是调弦病,也就是精神分裂症)。她的精神疾病对她后来的婚事也产生了影响。虽然日本人早有计划将她安排给宗武志,但因为德惠精神情况很不稳定,婚期一度延后。而这档婚事本身也再度重创德惠本已脆弱的精神状况,根据维基百科,德惠听到自己要被迫出嫁后“四天水米不沾,整日呆坐流泪”。

李承晚为了稳固政权,很害怕王室复辟,禁止英亲王李垠回国,但是早在他发出禁令之前,德惠就已经精神失常了,所以这个锅李承晚不背。


2. 德惠翁主没有计划流亡

德惠翁主,一个货真价实的殖民侵略受害者,一个青年时代即罹患精神疾病的病人,却被影片塑造成了韩国抗日青年的精神领袖……我真的无力吐槽。影片中,英亲王和德惠曾经计划过一同流亡上海,誓要朝鲜走向独立。

然而,这是杜撰的!

被强势代言的是高宗李熙的第五个儿子义亲王,“麻衣太子”李堈,也就是高修饰演的李鍝他爸爸。李堈才是真正被大同团视为领袖的人选,也确实计划过出逃上海。当然他的计划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出逃半截儿被日本人当场抓住。


3. 德惠翁主不是煽情演讲家

在电影中,德惠翁主在被强征到日本的朝鲜劳工面前发表了一通令人动容的演说,表示“被抢走的都会还回来的”,不仅收获如潮掌声,还引发劳工集体暴动……

然而,这也是杜撰的!

德惠从来没有在朝鲜人面前发表过类似演说。

此情此景,我简直是在看《饥饿游戏》。而且韩国人怎么这么喜欢搞热血演讲?现场观众就差高举双手为德惠打电话了。这也忒假了一点儿吧,一帮日本人坐在台下,居然听到掌声都没觉得不对劲儿吗?而且德惠这个演讲本身也有点过于肤浅和煽情,犹如本片洋溢始终的廉价感。


4. 德惠翁主没有建立过韩文学校

电影中,爱国爱民的德惠翁主在日本为朝鲜劳工的子女开设了韩文学校。这也是电影中展现德惠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的一个侧写。

然而,这还是杜撰的!

德惠根本没有开办过任何韩文学校,甚至不曾见过任何劳工子女和搞独立运动的朝鲜学生。

看到影片中这一幕我真的无话可说。日本人恨不得整个东亚说日语,怎么可能还对眼皮子底下一个偌大的韩文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明显是现代王室剧情的生搬硬套。建学校、挂牌、大合影,可爱的孩子在田野上奔跑,把美丽的公主殿下团团围住。天哪,你以为你是在和平时代田园牧歌吗?这是日本人层层看管的劳工营地啊。

后面还有一幕,德惠说来了上海,她还要教朝鲜孩子学朝鲜语,缺乏常识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真。可快歇了吧,自身难保还想搞这么花哨。


5. 忠心耿耿的福顺是不存在的

罗美兰饰演的福顺是本片的搞笑担当,但主仆被迫分离那里实在是很虐,在看历史片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看上去越像喜剧的往往越悲情……

福顺是远赴日本的德惠翁主身边唯一的温暖,也是连结她和故乡、和景福宫的那些相对来说更美好的回忆的纽带。所以虽然德惠在日本是身陷桎梏,但福顺的明太子鱼粥和那个许诺的泡菜汤,还多少能给德惠带来些许安慰。

后来德惠与福顺被迫分开,福顺被遣返朝鲜,直至1963年德惠回国,她们才得以兑现当年那个重逢的约定。而此时主仆二人都已经白发苍苍。这也是影片中相当催泪的一个片段。

然而,福顺是虚构的!

福顺其实是以德惠翁主的乳母卞福东(변복동,音译)为原型创作的虚构角色。虽然卞福东真的参与了1963年的接机,后来也一直照料着德惠的起居,但是,卞福东也并没有像福顺那样跟着德惠去了日本。

左图里画圈圈的是卞氏,她旁边的是德惠

6. 公主骑士金章汉的真实人生

金章汉在历史上倒是确有其人,的确是高宗侍从金愰镇的侄子和高宗钦定的驸马爷。但电影中那个在朴正熙当政期间致力于帮助德惠翁主回国的人,其实并不是金章汉,而是金章汉他哥哥金乙汉(김을한,音译)。

左图是金乙汉

根据1984年7月6日的《京乡新闻》上刊发的李芳子(英亲王的日本妻子)的回忆,高宗突然去世使德惠和金章汉的婚约失效,金章汉的哥哥金乙汉作为首尔新闻社的东京特派员,自从在东京第一次见到了英亲王后,就一直努力争取英亲王和德惠的回国。


7. 民主斗士李鍝的真实人生

高修饰演的李鍝凭一己之力拉高全片男演员的颜值平均分。这个选角倒是贴近史实,因为真实历史中的李鍝本人其实长得就挺好看的。

然而,他的经历也是虚构的!

李鍝可不是什么独立运动领袖哦,反倒是一名正经八百的日军军官,甚至还参与侵华。最后惨死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事故中。


大概就是这样!我其实在看电影之前是非常期待的,因为之前就对德惠翁主有一点点了解,而且也很期待许秦豪和孙艺珍的合作能比《外出》更默契。结果以为自己在等《末代皇帝》,等来的却是《像火花像蝴蝶》……

在那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的贵族女性生来都注定要为政治牺牲,德惠翁主更是其中最为惨痛的代表。她贵为高宗唯一的女儿,一生却都为人鱼肉,命运从不受自己的意志决定,无论是被挟持到日本,亦或是婚嫁,乃至回国,她始终是受人摆布。甚至她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片荒芜,这和影片里那个沉静、美丽、自尊、自爱的王世贵女形象大相径庭。

当然,影片也提供了一些让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走近她的入口,也批判了冷漠无能的当权者和唯利是图的韩奸。只是我还是觉得,如果太过美化她的一生,其实某种程度上反倒是对她悲惨命运的无视和否认。

 2 ) 请停止流亡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

她眼睛发亮,语气坚决的说道,带着说不出的破釜沉舟,还有几乎要满溢出的期待。

她开始了她一生的流亡。

德惠公主是朝鲜李氏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高宗李熙的小女儿,也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作为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位王女,她生于乱世,不曾享受过正统奢华的皇室待遇,却因为这个身份,而终身颠沛流离。

德惠翁主幼年的某一天她见到了一个年长她几岁的男孩,稚嫩的她坦率的开口询问对方的身份,男孩回道,“我叫金章汉,文章的章,汉子的汉。”

原来是自刚刚年满13岁的英亲王被日本人强制送往日本后,高宗就一直担心自己唯一的在女德惠也会被送往日本,或强行婚嫁日本人,于是为防万一,先定下自己的亲信之子侄金章汉为驸马。

但不久,因为高宗一直对日本的干预采取强硬态度,在德惠7岁那年,高宗遭人毒杀,于是,婚约一事也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1925年。

金色的日光洒映进客厅,少年好奇的观察着客厅一角的钢琴,少女轻声向前,双方久违的问好,德惠径直走到钢琴凳的一侧坐下,示意少年坐于另一侧,熟练且轻巧的弹奏了起来。

“这是我自己编的,叫鼠的曲子,好听吗?我教你吧。”

于是少年缓慢的抬起右手,跟着少女轻巧的手指,笨拙的弹动琴键。

一侧的侍女在角落里偷笑。

也许这就是德惠少年时仅有的所谓青春的美好时光了吧。

刚刚拔苗的德惠(金所炫饰)生于乱世,年纪虽小,却将一切看在眼里,思于心中,也许该说她不愧是高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风骨和强干,有别于哥哥纯宗的软弱,面对靠卖国求荣来博取前程的韩泽秀,她也不曾退让,她将送来的和服让自己的贴身侍女穿上,而自己身着一袭常服,就这样出现在了民众的面前,狠狠的扫了日本人一耳光。

当时日本对于朝鲜的统治并不稳固,反对势力丛生,民众也都持仇视态度,德惠的所为更是助长其风气,出于惩罚,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固日本统治,日本政府要求将德惠送往日本留学。

眼看着女儿就要成为下一个英亲王,德惠的母亲梁贵妃泣不成声,德惠也是直言不愿,但当时的情势根本没有他们说不的权利。

于是同年,年仅13岁的德惠在自小陪伴她长大的母亲和女婢们的哭泣中如同多年前她的哥哥英亲王一般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路途。

一定要回到朝鲜,这是她临走时母亲叮嘱她的话,也是她下的决心。

位于日本的英亲王府邸(如今的赤坂王子饭店)迎来了一个面生的新客,据介绍是安排给英亲王的部下和真英人(朴海日饰),是一名朝鲜人,英亲王及王妃对于他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唯独德惠,她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对于亲日的朝鲜人更是痛恨。

但这名陌生的朝鲜人在四下无人时竟然敢擅自阻拦她,差点动火的德惠在听见“章汉”二字时不可思议的瞠大了眼睛。

因为跟随侄子李隅了解到了朝鲜有志人士的光复运动,德惠也了解到了,成为一名亲日的朝鲜军人只不过是金章汉的伪装术,她开始感到漂泊的自身仿佛有了可以依靠的归处,她不再沉静在被迫离开祖国的自怨自艾中,她开始积极了解同她一般被迫来到异乡的民众的情况,组织举办韩文学校等。

但是突然到来的关于母亲病危的通知书差点压垮她多年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日本走狗韩泽秀利诱她,只要到发生劳动民众暴乱的工厂进行安抚演讲,就送她回朝鲜。

到底什么是大义,子民与母亲,哪个轻?哪个重?她不过是个刚刚长成的少女,哪里知晓的了这么多,一直被圈禁的她明明世界也就只有这么大。

不顾金章汉的阻拦,站上了演讲台的德惠,喉咙干涉,身后是一众等待她发言结束好继续奴役朝鲜人民的日本当权者,她麻木的照着打开的演讲词念着,突然,台下一声声虚弱的咳嗽声打断了她的声音,循声望去。

那是一个正当学龄年的小女孩,脏衣脏裤,看不出本来模样,瘦弱不堪,神情和台下周围的人一般,麻木而无望,同样麻木的德惠正待继续,突然看到小女孩右手的三根断指,她想到留学生会议上说到的日本工厂滥用朝鲜童工,许多孩子被机器绞断手指,日本士兵还拿去当石子玩耍的事情。她嘴唇干涩,胸中冒起一团热火。

再次开口,她眼眶含着热泪用纯正的朝鲜语说道,作为朝鲜的公主,她感到十分羞愧,面对大家的苦难,她却无所作为,还希望大家能带着对回归祖国的盼望,继续坚持下去。

这番发言,显然没有起到安抚民众继续服从日本人奴役的效果,反而振奋了大家。

日本政府当即取消了将她送回朝鲜的安排,并强制遣返了她的贴身侍女福顺(罗美兰饰)

无法返回朝鲜,无止境的受制于日本人,再加上母亲梁贵妃的死讯传来,一直觉得自己作为朝鲜的翁主,有所使命的德惠接受了金章汉的建议。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她说道。

一直觉得电影里的德惠仿佛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走上了她独自一人的流亡,跌跌撞撞,总是在以为事情不能更糟时再次击垮她的神经。

有了德惠的劝说,一直依靠日本政府机构扶持的哥哥英亲王,终于下了决心,去上海流亡,寻找新的机会。

一切安排就绪,确定的时间到了,炸弹响起,各种小插曲造成了时机的延误,而日本政府的反应也比想象中更为迅速,英亲王还是服从了他惯来软弱的一面,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于是德惠只得独自上路。

到处都是枪眼的小木屋在连天的枪声中岌岌可危,德惠记着金章汉的嘱托,顺着木屋中的隧道,沿着小路跑到海边。

看到小船的那刻,她格外兴奋,不住的挥手,她等到了小船,回首,她也等到了那个叫她等他十分钟的男人,他们看着小船的同时,向对方的方向奔去,但在男人震惊的眼瞳中,她回头看到了船舱里出来的日本士兵和走狗韩泽秀。

金章汉被打伤带走,德惠被送回,按日本政府安排嫁给了日本藩主的儿子宗武志。

至此一别就是三十余年,期间日本战败投降,朝鲜恢复自治。

收到消息的那天德惠正在家中教女儿画自己记忆中皇宫庭院的样子,她立时兴奋不已,不顾征兵在外的丈夫,收好行李带上女儿就要回国,却遭到了韩国方面的拒绝。

原来,韩国李承晚为巩固政权不承认朝鲜王族,拒绝接他们回国,日本机构也不承认他们是日本人,收回了对他们的救助,从此王族们穷困潦倒。

本就多年深受苦难折磨,精神压抑的德惠彻底崩溃了,在人来人往的通关走道处,她躺地大笑,这笑声悲怨,愤怒,却又仿若是嘲弄。

最后,金章汉寻觅多年,在偏远的一件精神病疗养机构找到了她,白发苍苍,神情麻木而憔悴,如年及花甲的老妇,而那时,她才五十岁。

后来,他积极寻找机会,终于通过了对于朝鲜王族归国的申请,飞机上,金章汉看着德惠望着窗外的山河故土,她神情迷茫。

机场会面对的场景我就不描述了,很多地方都有引用。

顺着金章汉的带领,德惠回到了幼时成长的宫殿,昔日的家,如今随处都是禁止进入的标志牌,嬉闹的行人和旅客络绎不绝。

因金章汉购买饮料走来而独自留下的德惠看着曾经父亲高坐的金銮,仿佛回到了幼时无忧无虑偎依在父母亲的身旁的日子。

德惠的流亡,大概也就是在这一刻才真正停了下来,她终于可以舒适的,安静的和身边的人好好看看当下的天空,聊聊心中想说的话了。

孙仙扮演德惠是吸引我前去观看的原因之一,不负所望,孙仙的演技自然而细腻,将德惠青年时的沉郁、迷茫,对归国的执着绝望,以及老年历经风霜的狼狈表达的淋漓尽致,另外,金所炫饰演的少女时期的德惠反而是一个惊喜,总是觉得金所炫有种自带贵气矜持的气质,确实非常适合饰演这个角色,不仅展现了少女的青春靓丽,无知无畏和聪慧,还尽显身为一名王女的傲气和无奈。

影片时间叙述的节点很明确,没有多余的拖沓,除了感情内容的情节添加,大部分还是感受到一个时代对于德惠的倾轧,滚滚洪流中,我们都是里面一颗小小的石子。

以上仅仅是对电影《德惠公主》的观影回望和感想,我没有依照电影本来的倒叙时间轴做讲述,仅仅想以德惠作为主人物进行描述,韩泽秀固然可恶,但我认为,那仅仅只是作者为表达日本压迫和德惠周围环境的恶劣设置的实体化角色,所以提到的次数不多,金章汉代表着的也是德惠一生中的美好与期盼,还有为吸引观众的桥段所设置。毕竟如果,一个人的一生真的自始至终总是孤苦一人,那岂不是太凄凉?我们还是要在苦难中发现美好,然后坚持走下去。

 3 ) 电影《德惠翁主》:朝鲜最后一位王女的坎坷人生

因为孙艺珍欧尼入坑《德惠翁主》这部她后期自己投资并拿奖拿到手软的电影,不得不说欧尼的演技真的绝了。


《德惠翁主》讲述了朝鲜最后一位王女德惠翁主在异国他乡漂泊数十载的坎坷人生。李德惠在父亲高宗和母亲梁贵人的呵护下成长,但朝鲜朝廷的亲日势力与高宗陛下存在立场冲突,高宗被害身亡。由于考虑到德惠作为王室成员的影响力,大臣韩泽秀以其母梁贵人的安全威胁德惠前往日本求学,实为人质。德惠只能远离家乡和亲人,但她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祖国和母亲。

德惠翁主被迫离开祖国

几年后学业完成,可日本当局不允许德惠回国。德惠儿时的伙伴金章汉假意归顺日本当局,实际上是为在日的韩国劳工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守护德惠。日本当局为安抚韩国劳工让德惠发表亲日演讲,并答应依次换取让她回国。德惠答应了,但是看到同胞们的困顿和不幸,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德惠鼓励同胞们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她与他们同在,极大鼓舞了同胞们。但是德惠此举违背日本当局的意图,他们从德惠身边带走她的侍女福顺,留下她孤身一人。金章汉带来了朝鲜的消息,梁贵人因病去世了。骤然失去两个最亲近的人,德惠痛哭不已。

我们还有要回去的家乡,现在这个瞬间,就算是为了在家乡等待我们的家人,不要失去希望,永远不要放弃。被抢走的都会还回来的。

金章汉与德惠的侄子等爱国人士密谋送德惠和英亲王夫妇去上海,以摆脱日本皇室的控制。可是最终计划失败,金章汉在海边欲送德惠偷渡时被发现,身受重伤;德惠也被迫嫁给日本贵族宗武志。多年后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德惠带着女儿欲回国,却在海关被拒绝,多年的思乡之情被无情鞭笞,她终于精神崩溃。金章汉受伤后回国成为一名记者,不顾一切向朝鲜当局建议接回王室成员。当他重新踏上日本的土地,在一精神病院找到并接回精神失常的德惠。

在回国后的机场,福顺和一众当年宫中的侍女前来迎接,使德惠好像想起了些往事。当历史淡去,往事平息后,金章汉陪着德惠重新走入昔日的朝鲜王宫,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对过去无尽的回忆。


德惠翁主:让人联想到《末代皇帝》中的溥仪

末代王室的相似出身、身不由己的人生经历、异曲同工的重回故地......但德惠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更具悲剧色彩。三大事件对德惠的身心和人生轨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一,侍女福顺的离开,一个可以倾诉和同生共死的伙伴离开身边,本已身处异国他乡的德惠失去了力量支撑;其二,母亲的离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之情无处安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万分悲痛,德惠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其三,金章汉为护送自己离开身受重伤,归国的唯一希望破灭,身边最后一个知心人不在了。

侍女们的两次跪拜

少年德惠在离开朝鲜王宫时,侍女们哭着道别,为了所爱之人能过活下去,她只能往前走朝前看,不能回头。数十载过去,在归国的机场,曾经的翁主娘娘和她的侍女们都已白发苍苍。饱受折磨的德惠翁主重回公众视野,面对四面八方的闪光灯这样久违的关注她显得不安和畏缩。但是当她看到曾经的侍女也是伙伴,眼神不再迷茫,仿佛想起些什么似的。

德惠翁主与侍女福顺在祖国机场重逢

——我向你保证,如果回到朝鲜,一定会去找你的。
——好的,翁主娘娘。

我想,她的脑海中出现的是离开朝鲜王宫和福顺被迫遣送回国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场景吧。当德惠翁主的手抚上身着宫廷服饰的福顺脸时,漫长的等待和许诺终于画上了句号。

演员孙艺珍的两段哭戏“神来之笔”

金章汉前来告知德惠母亲去世的消息,德惠一脸平静地收拾手头的行李,但同时已是颤抖着声音问出“什么时候去世的?”“临终的时候身边有人吗?“当心痛到无以复加时,德惠再也撑不住跌坐在地上痛哭。这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这也是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最大的寄托。

得知母亲去世后的德惠翁主失声痛哭

金章汉默默陪伴

当德惠翁主难掩激动之情踏上归国之路却被无情拒绝入境时,碰到了给予他沉重压迫和苦难的始作俑者左右逢源得以回国。巨大的对比反差使德惠一直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她的精神崩溃了,躺在地上又哭又笑,眼前的一切荒诞,而自己多年的痴梦可笑。

孙仙这演技绝了

金章汉的陪伴和守护:地狱之门伸出的那只手

在陌生动荡的异国,金章汉假意归顺,即使被误会也要在德惠身边守护她;密谋回国失败时,金不计后果和自身安慰,身受重伤也要送她脱离苦海;多年后当人们都已遗忘了这位末代王女的存在时,仍是他拼尽全力、带着一身伤痛也要亲自找到她、接回她;面对媒体的闪光灯和摄像头,只有他紧紧地牵着德惠翁主的手,面带微笑搀着她回到祖国。

少年德惠翁主与金章汉

多年后金章汉终于找到德惠翁主

金章汉从未也不敢对德惠说什么,但是他从年少到白发的陪伴和守护早已超越了爱。在我看来,相比于真实的历史背景,金章汉的存在是对德惠翁主最大的救赎。

三十八年后,德惠翁主终于回到她的祖国。


电影《德惠翁主》让世人了解到朝鲜末代王女的一生,但是电影都多少带有一些美化。真实历史的德惠翁主遭遇更加坎坷艰辛。年仅13岁的德惠翁主被送往日本,期间由于其母去世短暂回国外,她数十载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因此,德惠年纪轻轻患上精神性疾病并饱受折磨,她曾希望在学校毕业后返回朝鲜,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祖国过平民生活。可是这样对常人来说简单的梦想对身为王室成员的德惠翁主来说却是痴心妄想。

 4 ) 从《德惠翁主》重新认识演员孙艺珍

2021.02.07

据说今天是孙艺珍演员出道20周年,祝孙演员20周年快乐啦。 初印象

如果要说最早看的孙演员作品,大概是在中学看的《脑海中的橡皮擦》吧,印象中看完电影哭的稀里哗啦的,那些绝症的桥段总能催生出我无穷无尽的泪水。那时候的孙艺珍年纪虽小,表演功底确实不差,表演细腻,感情到位,眼神深邃,哭戏令人动容,笑起来不可方物,清纯稚嫩的样子真是令人生起一份喜爱之情。

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去看了《德惠翁主》,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也让我我对孙艺珍演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电影中出场是坐在钢琴前弹琴的背影,随之一个回眸,带着点忧郁和疑惑,偏爱侧脸的我觉得这一幕是很美的。 1、内心戏张弛有度。 电影中有一段德惠是要在朝鲜子民发表亲日演说。 从一开始拒绝演说的坚决,到答应以回国为条件发表演说,再到演说的那天中途更改亲日演说。每一个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要在个人亲情和国家之间进行抉择,内心是要经历多大的斗争,德惠的内心是有多大的纠结,她很渴望回到朝鲜,回到病危的母亲身边,可是同时她又是这个国家的希望,是王室最后的尊严,所以当她听到孩子的咳嗽声以及望着那些可怜,被压迫,被欺凌的子民时,她又是多么的不忍,我认为这种内心抉择戏是很难演的,但是孙艺珍的表演能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并且让人理解角色每一次的选择,以及她的眼神是很真挚,是不同于可以借助肢体或者语言台词来诠释的,更能让人相信这一段历史故事的真实性,让人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2、感染力爆发力兼具 这部电影是压抑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太多了,孙艺珍的演绎我称之为绝佳。 贴身婢女福顺被迫和德惠分离。 我觉得两位姐姐在这一段演的都太好了,德惠怜惜福顺、不舍福顺,福顺担心德惠一人身处异国险境,尤其是下跪告别那段,两位优秀的演员呐,真的很抓人心。 得知母亲去世。 一开始是在收拾衣物,前面一列系列的动作看似平静,突然得知母亲去世,开始触动,然而并没有大爆发而是缓缓询问什么时候去世,临终有没有人在身边,最后才崩溃大哭,世上最难过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更难过的是见不到至亲最后一面。 海边男主被枪杀,德惠被抓,回国梦碎。 当亲眼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面前被杀,是多么的痛苦的一件事,可是她无论怎么挣扎、大喊,奋力反抗,想要冲到男主身边,她都只能眼睁睁被迫与他分离,看着他在远处死去。 被拒绝回国。 真的太经典了,这场戏我认为是最佳场景,从不相信自己被拒绝回到祖国,到无法接受自己永远无法回到祖国,再到看到卖国贼顺利通关回国,眼神迷离躺在地上冷笑,那种无奈、心灰意冷,还含着泪甚至有点疯癫的意味。都说最悲伤最崩溃的时刻,往往不是大哭的时候,而是大笑。孙艺珍的表演真的触动我内心深处,令我为之动容。 年迈回国,抵达故土机场。 老年的德惠,首先在妆容、服化道真的是和原型相差无几,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其次是孙艺珍当时才30几岁,要表演出老年人肢体动作、形态和神态,最后最重要的是那时候德惠的精神状态是处于痴痴呆呆的。 最后和福顺相认那里,直愣愣的走到福顺跟前,眼神的神态从看似空洞、存疑到确认是福顺,抚摸她的脸时眼神微微有神又泛点泪。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真牛。

她是演员孙艺珍 她的表演自然流畅,情绪到位,眼睛会说话,該感情热烈时是热烈,是忧郁时是忧郁,是空洞时又是空洞的,该收时收的住,該放时放的开,这就一个好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年轻的时候看电影主要是想看电影的故事情节,如果是一个好的故事,便能打动我的心;长大了逐渐喜欢看好演员演的戏,因为他们的演绎能由内到外的打动人,直击你的内心。《德惠翁主》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之后,它值得你去细细回味。

写完似乎又看了一遍这一部电影似的,很多画面都还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演的太好太喜欢了。 最后希望孙演员能拍出更好的电影,真是天生的好演员。

 5 ) 抱着短暂的忍耐,等待却是一生

13三岁被迫去日本,从仆人安慰说"一定能回去的,忍耐一下",一忍就忍了38年。知道日本投降后,都因曾是皇族人士的身份而被拒绝,精神极度崩溃之下最终发疯。不得不说韩国人拍的真好哭😭。"印章的章,汉水的汉""十分钟我就来了"这一段爆哭,十分钟,一眼万年,为了孩童时"岳父"的嘱托,青春时的萌动,青年时的爱慕,男主坚守了一生,守护了一生。

 6 ) 最是仓皇辞庙日

2016年孙艺珍有两部电影上映,6月的《没有秘密》,8月的《德惠翁主》,就题材而言,《德惠翁主》更有观众缘,朝鲜末代王女的飘零人生,不用多说,光是名字打出来,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管是不是对朝鲜历史或者说是东北亚近代史熟悉,对德惠这个朝鲜公主知不知道都不重要,只要把“末代王女”这个概念提出来,切入时代背景,就知道是怎样悲惨的人生。当时知道这部电影,是经文友苏枕书小姐在微博转发,一看是孙艺珍的新作,又是一出历史人物传记片,便在第一时间找到片源。看了之后说,孙艺珍这下又要拿奖了。枕书的评语我至今仍记得,片末德惠归来,旧时服侍她的白发宫女们大礼迎接,并无呼天抢地的场面,只是默默流泪。东亚女性含蓄深切的情感表现,让人五内俱铭。

最是仓皇辞庙日

可是当时人面

当年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说,孙艺珍这下又要拿奖了。此片一出,毫无悬念,别的影片就算再好,也要让道。孙艺珍的表演是无可争议的好,能够得奖,题材也是重要原因。这样的故事,天生就能打动人。国家被占领、君王被毒死、王子公主作为人质被羁押在敌国,几十年不放归。故国换了朝代,曾经的朝臣二次弃主不认,他们被国民彻底遗忘,贫病终身。王子在病床上神智模糊,公主在精神病院里关押失魂。韩国人只要还有一点点朝鲜民族精神在,就会被激发。身份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渲泻,所有的爱恨,都会倾向这部电影。

但在一开始,这部电影并不被看好。这样冷僻的故事,揭开的是整体国民的伤疤,又是女性传记片,历史题材投资大,乐天的100亿预算依然不足,到后期制作时孙艺珍拿出10亿韩元(约合6百万人民币)注资,才完成发行。电影上映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损益点350万,票房559万,口碑和票房双赢,到年底孙艺珍凭这个角色拿了大钟和百想的最佳女演员,就差一个青龙,就是三大奖两轮影后封顶。这一年的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是《小姐》金敏喜,说起来《小姐》的故事,倒是符合孙艺珍在06年说的她想演的女性之间的爱情,英剧原版的女性视角就很好,改编后两个女孩变成了男性凝视下的客体,那味道就不对了。相比之下,《德惠翁主》的叙事手法更舒服。

为了表现德惠忧郁孤苦的境地,妆面做了修饰,眉梢眼尾嘴角均向下调整

由于李德惠的生平资料太少,导演兼编剧许秦豪在创作时花了很多时间去查找她的事迹,在她一片荒芜的人生中发现了一个消失的人物,再从这个人物入手,开启德惠翁主的一生。

朝鲜高宗的子女活到成年的只有三子一女,三子为纯宗李坧、英亲王李垠、义亲王李堈,和女儿李德惠。朝鲜宫廷的规矩,正宫王后的女儿才称作公主,贵人嫔妃生的女儿叫翁主,故李德惠虽然是高宗唯一存活的公主,却只能是德惠翁主。朝鲜被日本占领后,高宗降为李王,处处受日本钳制,高宗担心女儿德惠被日本人利用,给她挑选了一个驸马,此人之后不见踪影。许秦豪导演从这个漫无记载的人为立足点,虚构了一个金章汉,用他的视角去讲述末代王女李德惠的一生。

小金章汉有霍去病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七岁时少年初识,十三岁德惠离国,德惠十九岁时金章汉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成为英亲王的侍从,两人重聚。在日本的朝鲜独立运动团策划让朝鲜王室流亡上海,计划失败后生离死别。直到六十年代金章汉才找到失踪人口李德惠,在他的活动下,迎接德惠回国。从十三岁离开,这一天李德惠足足等了三十八年。

少年去国,辞家别母

当年高宗就死在德惠眼前,德惠怎么敢拿母亲的性命来任性

不愧是拍爱情文艺片出身的导演,许秦豪的切入点有着文人的敏锐和深情,这样一来避免了宏大叙事的庞杂,把视线收束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做到节省成本。二来主线明确,只有一个目的:寻找德惠,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把德惠的生平交待清楚。三来感情充沛,用恋人视角去看德惠,观众被金章汉的情绪带动,爱他所爱,思他所思,感他所感,恋他所恋。

青年重逢,金章汉眼里的德惠,孤立无援,孤苦无依

这个时候,观众就是金章汉,从金章汉的眼睛里看到的德惠翁主,端庄得体、文雅大方、哀婉深情、楚楚动人,怎么可能不爱她呢?她那么美丽,又那么脆弱,群狼环伺,孤立无援。她父亲把七岁的幼女交托给他,他怎么能不用全副身心去保护她的周全呢。但时势如此,整个国家都覆灭了,个人的力量如此微小,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办不到呀。

英亲王李垠和夫人李方子

急急报上家门

误会解除,德惠以为来了依靠

我在五年前看这部电影时只是被电影本身打动,此番重看,才领悟到许秦豪导演讲故事的角度选得如此之好,手法如此之妙。为了讲述这个大家都不了解的德惠翁主,他把自己代入到金章汉的世界里,一片深情,天日可表。仔细分析,其实这还隐含了一层无奈,不是我(我们/编剧本人/观众群体)不想迎回朝鲜的翁主,我们(独立运动/韩国人民)做过很多努力,只是做不到。情况就是这样,当时的日本军国太强大,后来的韩国政府太无耻,致使一国翁主落到这般境地。整个电影看下来,观众都没有被冒犯的感觉,这份观感很重要,它让人能够沉浸进去,还能脱身出来,心痛德惠之余,好像自己也干成了一件大事。虽然导演是在讲一个观众不知道的故事,但视角与观众始终是平行的,没有站在某个高度上逗引观众。用一个虚构的金章汉来讲真实的李德惠的故事,即使有夸大,也是被允许的,因为那是恋人视角,有主观癔测和美化,正因为如此,就显得更为动人。

《白夜行》的男主角高修演义亲王的儿子李鍝,死于广岛原子弹爆炸

李鍝是独立运动的成员

真实的德惠翁主在日本羁留期间大概率上是不太可能像电影中演的那样,为朝鲜劳工营的孩子办韩文学校、公开发表爱国演讲、参加独立运动打算逃离日本流亡上海……日本人根本不会允许德惠和英亲王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任何举动,但也不能就此说德惠没有抗争过。恰恰相反,我觉得德惠做到了在她的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最大反抗。她能够支配的只有她的身体和精神,她用她的身体和精神切切实实的在反抗日本人加在她头上的屈辱。

这一场戏是到日本开拍的第一场戏

局势越来越不妙,独立运动团决定带英亲王和德惠逃离日子,流亡上海。英亲王被阻,金章汉带德惠赶到海边,还是没能逃过日军的追捕

就此生离死别

李德惠出生在1912年5月,1921年入学时有了学名德惠,1925年3月被送往日本。英亲王在十岁时就被日本人带到日本接受日式教育,德惠翁主在十三岁时步上英亲王的后尘,作为人质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1929年德惠的生母梁贵人去世,德惠曾被短暂的送回朝鲜为母奔丧,再次被带回日本就有了早发性痴呆症的症状,这个症状时轻时重,重的时候可以拖延一阵日本人为她安排的婚事,轻的时候能够完成日本人为她安排的婚事,轻也好重也好,德惠都在十九岁时被迫嫁给了日本人为她安排的结婚对象——对马岛藩主宗武志。从唯一留下来的结婚照片看,德惠的脸上还有笑容,在次年生下女儿正惠后,一直到1945年前都在家接受精神治疗,46后住进了东京都立松泽医院治疗精神病,55年与宗武志离婚,更换户籍名为梁德惠,56年女儿正惠自杀,一直到62年回韩国前都住在精神病院里。

朝鲜翁主的作用就是日鲜亲善

宗武志由金材昱饰演,最像日本人的韩国男演员

从她荒芜平淡的生涯中可以看到,她始终在坚持自己的意志,生病、梦游症、精神失常、精神分裂都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她在神智清明时甚至可以更改自己的姓氏,把李德惠改为梁德惠,从此彻底消失在官方档案中。父亡母丧,家不是家,国不是国,身世漂零,雨打风吹。晚生的大韩民国既不承认她朝鲜人的身份,那她也放弃了,彻底死心,连姓氏都抛弃,国在她心里从此也不存在,改从母姓,那是她唯一能做出的反抗。

李承晚担心英亲王和德惠回国会影响他的声望,把他们拒在国门之外

总督府的事务官韩德秀摇身一变又在新政府里掌了权

德惠除了发疯,没有别的出路

要说她痴呆,痴呆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决绝的行为,这是经过思考后才有的举动,表示她对家国和身份的放弃。从回国为母奔丧后就发作的早发性痴呆,是她武装自己的一个手段。如果她从婚姻中得到过温暖,那将是她更不能原谅自己的更深层次的痛恨,她不原谅自己的凉薄,居然能有笑容出现在脸上,因此更加凶残地折磨自己。一个亡国的翁主,身上背负的是父母家国的屈辱,如何能活得心安?人人都向前看了,都扔下包袱朝前走了,只有她还在罪恶感下活着。

当日海边船上的福东,和金章汉两人都活了下来,别人都忘记过去往前活,只有德惠,为过去殉葬

她甚至抛弃了父姓。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梁德惠早把一切斫断

眼前的白发老妪,当年的如花少女

精神分裂,是梁德惠最好的保护色,她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活在虚空里,才能够活下去。62年回国后在医院疗养了几年,之后一直住在乐善斋,直到89年4月才去世。一个瘦瘦小小佝偻身躯站立不稳的老妇人,以残病之躯活到了耄耋之年,心志不可谓不强大。

迎英亲王和德惠翁主回国,当时的议长后来的朴正熙总统做了点实事,他甚至不知道高宗有个德惠翁主

十分钟过去了很久,过了很多个十分钟,德惠终于等来了金章汉

眼下是阔别三十八年的故国家园

三千里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最后一幕,像极了《末代皇帝》

最后,《德惠翁主》作为孙艺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细节台词动作场景即使无法复制,镜头语言可以有相似的处理方法,随便找几处。

少年德惠和少年金章汉第二次见面,德惠教章汉弹钢琴,那是回忆中最美好的一刻

正赫和世丽并肩坐在琴凳上,原来七年前他们就遇到了彼此

一个过肩镜头,表示这是金章汉的视角

同样是过肩镜头,这是一种表现亲密关系的镜头语言

德惠教章汉弹的是她写的曲子

世丽弹的是正赫为哥哥写的曲子

海边,德惠望着开来的船,以为希望在前

同样是在海上,世丽望着开走的船,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大脸大鼻子大嘴唇的海关官员,把德惠拦在了国门之外

这回他又变成了朝鲜海上巡逻舰舰长,再一次让世丽回不了韩国的家。他们前世真的有仇,导演让这个演员来客串这个角色,绝对是故意的

 短评

金章汉的存在是编剧对女主悲剧的一生的关怀。

6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推荐

公主多好,叫翁主莫名就感觉像老头。对比这片就知道《末代皇帝》的可贵,德惠除了有韧性,剩下一直在被动等待,人物不够立体,韩国受害者心态下拍的又一部不温不火但靠买惨和爱国主义还是把我煽哭了的片……

11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还行

朝鲜李氏王朝末代公主的悲惨人生,孙艺珍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演技。

13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又是孙艺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戏。

1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历史同人剧,有煽情无力度。

1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其实这故事一半剧情都是编的吧

1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还行

世界上有一种委屈叫我是韩国人,你们都欠我们

2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末代皇帝版的思悼。上一次看许秦豪应该还是「外出」。故事的最后 年迈的德惠翁主和金章汉在精神病院重逢,她抱着少年时离开汉城时母妃赠与的保温壶,母妃叮嘱她谨记父亲被毒害的真相。她因为痴呆症已经精神恍惚,但是依然记得他的名字 一字一句的复述着他在幼年时的自我介绍:「印章的章,汉江的汉。」

27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孙艺珍,颜值巅峰能维持多久不清楚,不过这演技已然炉火纯青!

30分钟前
  • 郇七
  • 推荐

结尾太模仿《末代皇帝》了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这部应该是孙艺珍的背水一战了吧,在前几部转型通通失败的情况下,更自掏腰包为此片投资10韩元,好的是许秦豪的水准不过不失,孙艺珍的演技也撑起了整部电影(应该可以拿奖了吧),比较差的是韩妆也算是出了名的,怎么老年妆化的这么差....

3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为了女神来看的,女神的戏又涨了。通过这部戏,又涨了点知识。韩国人物传记类的戏一直都是自己的强项,总是能抓住关注的泪点。最后的归国场面,戏院里哭了一大半!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孙女神的老人场面,简直出戏,化妆太弱。4.5分全给我女神

43分钟前
  • BruceWayne
  • 力荐

1. 韩国末代皇室の屈辱史。2. 女神最近几部剧的演技都像开挂了,话说韩国这几年还有比孙艺珍更美且演技更棒的女演员了吗?没有没有没有!3. 原来不管汉奸还是韩奸都好坏!一直死不了看得好生气啊!4. 幸运地抢到了舞台问候场的最后两张票,在许导,朴海日,青岛郑尚勋一堆男人中我只看得见孙艺珍(心)

46分钟前
  • little ash
  • 力荐

末代公主,从小高宗指婚的热血骑士章汉爱她,傻白甜大暖男水做的伯爵宗武志爱她,如果玛丽苏,也只能是痴呆症专业户疯了也好看的孙艺珍;朴珠美阿姨也好美好古典;我国拍革命,是成功的革命,那不成功的革命呢?一样可以讨论,就凭这一点已经很有分量了,这个题材不容易,我再也不说他们认美国爸爸了

48分钟前
  • 碧落旁宁
  • 推荐

韩国没有第二个孙艺珍

50分钟前
  • 王福田
  • 推荐

好惨啊……不忍心看到孙仙这么苦😭 演技要上天了。五星吧。

54分钟前
  • 小宗
  • 力荐

差点忘了wuli珍可是演技派女演员,试问南韩还有像孙艺珍这样长得好看且演技一流的女演员吗😏

58分钟前
  • 皮卡啾
  • 力荐

在同辈美女演员们不是结婚生孩子(韩佳人,全智贤)谈恋爱(金泰熙)演纯爱电视剧(宋慧乔)中,孙艺珍依旧低调地坚挺在电影圈里挑战开阔不同的角色真是可贵.许秦豪是拍爱情片出身而成名的导演这部片也没有走真实类的传记片,只是套着本来就是悲剧的历史人物壳子,骨子里却依旧是悲剧爱情故事

1小时前
  • 留半清醒留半醉
  • 还行

人物传记很难拍,这片儿整体还是不错的,不过最后类似《末代皇帝》的梗儿有点多余。故事的核心是历史的悲剧,没有落入大多数韩国历史剧靠意淫来塑造所谓英雄的窠臼。孙艺珍的演技没得挑剔,后期老人妆形象牺牲很大啊,搞不好又要得影后。

1小时前
  • 人欲静心已远
  • 推荐

我一直非常熟悉李朝末代王族历史,其实德惠真实情况比电影要惨很多。李朝末代李玖的一生也很戏剧,时代的悲剧人物。电影拍的不够立体。

1小时前
  • mom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