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国王的选择

HD中字

主演: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烈·鲁斯特,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6

 剧照

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7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8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9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切为了挪威

1940年4月8日,纳粹德国突袭了一贯奉行中立政策的挪威,此时,挪威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本片讲述的就是在挪威在卷入二战这一日前夕至最后关头,挪威政府、王室所做出的反应和生死攸关的决定,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以及它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被载入史册。虽然挪威国体属于典型的“虚君共和”体制,国王只有形式上的权力,国会掌握着所有的实际立法和行政权,但是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在这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的重要性却绝不可低估,此时国王的政治作用也异常巨大,在非常时期之中,哈康国王的重要决定将会造成历史性的影响...

时为挪威国王的哈康七世, 是1905年挪威公投表决脱离瑞典独立后成为的第一任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影片从王室,政府,国民上下,再到德军外交官等各条叙事线展开,为我们还原复现了当年挪威被德军逐渐吞噬的情境。面对德国的大军压境,吉斯林(前国防部长、亲纳粹党、臭名昭著的“叛国贼”)傀儡政权的崛起,以及挪威全民百姓忧心忡忡的动荡局面,哈康国王紧急动员议会政府,在百分艰难和紧迫的条件下,最终做出伟大的决定,站在了强硬的立场,坚决抵抗德军各种不轨的企图和入侵,这个决定无比沉重但意义非凡,它强有力的昭告世人,挪威是永远属于挪威人民的。

全片非常扣人心弦,极富张力,每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稳重的哈康与略显轻浮的儿子奥拉夫之间纠结和深情的戏码,政府上下,首相、外长、议长面对困境的压力和困顿,布劳尔为了“拯救大局”的焦头烂额,甚至国王护卫队里面每个小角色表现出的严肃和惨烈,方方面面都展现了非常真实凌厉的历史元素。直到最后,国王与德国外交官在小屋中的激烈论辩和博弈片段,无疑是本片最震撼、最精彩的时刻。除此之外,影片的各处细节,人物的表情、言语以及配乐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电影的气氛,临场感十足,让人非常入戏。国王的这一决定承担了非常重的分量,虽然使得挪威卷入了一场深不可测的苦难和战争浩劫之中,但它传递出来的伟大精神意志却使得挪威人民对自由、独立、民主的愿景完美实现。虽然彼时弱小的挪威丝毫无法抵御力量悬殊的德国,很快全境沦陷,但斗争的脚步永不停歇。陷落以后,王室和主要政府首脑随着撤退的盟军流亡到英国,他们进行着不屈的斗争,国王的决定和支持也持续鼓舞着挪威人民日后的全力抗争,在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于大场面的动作战争电影,本片没有豪华的军备战斗场面,甚至很多朋友可能还会觉得寥寥的动作场面设计的很“寒碜”,不过本片的意义确实不在此,它更接近于一部历史剧情电影,表现出的更多是光辉而伟大的人性和强烈意志。就电影本身而言,本片可以算得上挪威电影的里程碑,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又完全超越了电影本身,我已无法用文字去形容和评价它深重的意义了...因而又可以说,这是电影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All for Norway,right?

 2 ) 一部有着浓烈历史感的优秀挪威电影

这不是一部着重描写战争场面的电影,但这是一部重现紧张且“精彩”战争场景的电影。这不是一部关于挪威国王的传记片,而是一部有着“厚重历史感”的电影。

相对于英美法德电影,挪威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看过的现在记忆比较深的挪威电影有《猎头游戏》和《死亡之雪2》。

这部影片片名吸引我们的原因很可能是英国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其内容和它也有相似之处,都发生在二战。而且两部影片也都有着各自历史感,我甚至觉得《国王的选择》这部影片的历史感更厚重。

这部电影前半段情节非常紧凑。开头奥斯卡堡要塞等桥段都非常精彩。若你喜欢《国王的演讲》以及《帝国的毁灭》这类历史感强烈的电影,那你也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


下面会涉及剧透:
影片开头考虑到他国观众可能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以字幕形式为大家简略介绍了一下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相关背景。在播放了关于高高瘦瘦的挪威国王的一些黑白历史纪录后,镜头就以一个穿着老式但显得庄重的黑色西装的老人在雪地中和孙子孙女们玩捉迷藏开始。而这个老者就是挪威国王。导演是在告诉我们,哈康七世国王其实只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普通老人而已。这个国王身份已经和再早几百年的欧洲历史上的国王不同了,因为他是挪威独立后由人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国王。他只是挪威王国的象征,实权则把握在挪威首相领导的政府手中。

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奥斯卡博格要塞这段。这个桥段是非常紧张精彩的。这个守卫海岸的指挥官上校是个耄耋老人,但也是个非常雷厉风行、经验丰富且坚毅果断的将领。这个角色的选择也是耐人寻味,很多特点几乎和国王的一样。所以导演应该在用上校的角色来塑造国王的性格。这场战斗非常精彩。上校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断定来舰(布吕歇尔号)是德国来侵略的,为了先发制人,他在得到上级命令前即下令开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挪威军队使用的大炮是那有着40年历史的德制大炮及其炮弹。就连炮弹也令人影响深刻,这是现在非常少见的白色的头部圆圆的而且非常笨重的老式炮弹。影片花了好几个镜头特意描写无论是调转炮头、运出炮弹,把炮弹吊起来等等都有非常多双手在画面里,这些老设备都需要好几个人来操作。开炮时的音画也是非常震撼,对炮管的静距离特写镜头、以及音效的良好制作,还有那面对地方机关炮还击时经验丰富的上校镇静果断的指挥的描写,都让人肃然起敬!

战斗中间穿插了深夜的另一边老国王躺在地上抱着腿蜷缩着打电话的场景,后面逃亡中在旅馆小床上又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看看开头老国王和女儿的谈话中,女儿提到哈康七世的背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该丢掉席梦思,改用硬板床的原因。我睡软床久了都有背痛的毛病)。可见哈康七世虽然是国家象征,但在国家危机时仍然愿意挺身而出为国操劳。而另一边,在外交部,德国大使带着希特勒的命令要求挪威外长签署投降协议。外长在蜡烛光下看了下(因为紧急停电),就把协议拿去另外一个房间跟政府官员谈去了。可见政府知道会出事,早就准备好了,跑到大使馆等着。没过多久,外长就拒绝了协议,还说上了希特勒的经典名言: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活下去。对德国,这真是打脸!

紧接着,天刚亮,挪威国王就被紧急撤离,走前这个桥段也是非常感人略带点“好笑”。老国王先借口忘带眼睛想回去,被自己为是的手下骄傲地告知已经放包里了,然后借口忘了日记,最后不行才借口上厕所,回到了房间徘徊了一会儿。因为他知道可能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他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在战争中活下来,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官邸,能不能维持自己的王位。

挪威国王接下来的命运主动是坎坷的。不停地逃跑、不停地奔波。先到一个旅店,还有几个非正式服装的女仆(和国王官邸里正式服装的女仆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床小了不少,单人床而且看起来非常的短,像是必须要国王蜷着身子才行(和官邸里宽阔的“三人”大床形成对比)。再后来到另一个旅店里时,已经是人满为患,到处睡着难民,国王还得从难民身上跨过。那里更没有了女仆。再到后来,他不得不让孙儿孙女们离开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德国大使这个角色的塑造也特别有意思。从最开始他说的话中就可以看出他是反战的,甚至对德国的战争抱着悲观的态度,知道肯定会输的。作为大使、外交官,他的职责就是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国际问题。所以作为鸽派,他也在不停的寻找与军方不同的方法来减少对挪威的伤害以力图达成一个德国、挪威国王和合法政府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挪威国王代表国家接受投降,德国撤销伪政府,继续让合法政府在德国的管理下执政。

可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挪威国王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国王,他是代表人民的,他不愿意,他也相信人民不愿意接受投降,所以对着孤军深入的德国大使发飙了,这也是国王唯一一次在电影里发怒。其实从头到尾,国王的意志都是坚定的,在逃难的官员举行的临时会议上,首相都向辞职了,而国王不等他说完立刻站出来说不接受辞职,让所有官员恪守其职坚持抗争到底。这说明什么?国王才是挪威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在此刻危难之际的真正领导人!而之后他和浮躁儿子在走廊的争论,显示出了他作为国王的不容易,他也得想方设法去跟政府配合,去接受他们的决定。

电影里还有其他塑造得很好的小人物:比如年轻的士兵,懵懵懂懂的感觉,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到国王非常的高兴,不停地跟着车走对国王敬礼 。

这些等等都在提醒我们,虽然挪威不是二战中抗击德国的大国,但这些小小的坚持反抗不愿屈服的力量仍然值得我们尊敬。虽然没有什么主旋律的煽情,但是该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能在作为外国观众的我们心中同样激起阵阵涟漪。

 3 ) 挪威国王的无奈、现实与勇敢

这个国家在干什么? 二战前,希特勒竞选、在任德国首相时,那么多极其煽动式的演说,在民间、著作、网络广为流传,作为欧洲工业大国,尤其重工业如此发达,邻国们都只当与我无关的看戏吗。国家被入侵,问国防部长,“我们的军队呢?”“正在努力集结。”听出什么暗意没?国王明白,所以他下一问直截了当“靠什么联系?”“书信联系。”而不是问的“要多久?”王储嘲笑“我们的军队是靠书信联系”。 德国这么多的武器、军工设备、军队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平民逃离空袭,暴露在敌机下飞奔,以为是去防空洞,NO,德国就在身边,他们要报复一战失利带来的严重恶果,他们愤恨,可挪威这个国家没意识到,他们没有防空洞,国王和平民拼命跑往的避难所是森林,居然是森林。

他们的军队在正式开战后3天就投降了。 弱国的外交选择?

很多欧洲国家二战时选择中立、投降、原自自身的柔弱,欧洲经济的崛起看似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羡慕的对象,杜车别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民富不等于国强”,法国二战时,堪称世界陆战军队最强,也是一周就降了。 而弱国更无外交,因为没有可以谈判的资本和条件,挪威国王的哥哥丹麦国王选择投降,不能轻易的骂他怯懦。而挪威开始的中立,也是在力求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打不赢。 只要不助纣为虐。 欧洲贵族的骄傲 看《至暗时刻》时有注意过和《国王的演讲》不一样的地方,约克郡公爵(英国国王)从不与平民接触,即使表现的再亲民,也不会和民众交流。而丘吉尔贵族出身,开始也不与平民沟通,直到被政客利己的威胁下,仍要选择相信希特勒的友善时,他才焦头烂额第一次坐地铁,想起了去听听民众的心声。 这部,挪威国王整片,除了与小士兵的几句调侃外,也看不见他与民众的关联。 亮剑的勇气 昨天刚看完一部高分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历经4个有为皇帝,100多年误解、隐忍、努力,才实现了一个国家尊严的维护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就是“驱赶匈奴,不再忍辱和亲”,陈汤上书武帝奏章中霸气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国王拒绝承认德国操纵下的政府,就是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 中国尚用了这么年努力才有了亮剑的底气,何况一个小国呢,实属难得。 民族尊严、主权有多重要,首相回绝德国大使时说“你们首相说过,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寻在”。 外交官与军人的区别 本片是个很好的例证。 最后奉上一段希特勒部分演说词,看看为什么丘吉尔是有远见的。 1938年新年致辞 在一九三七年的辉煌岁月里,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现在我们的国民产值已超过了大不列颠,除了那个杂种组成的美利坚和天天谎报假数字的苏联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能赶上我们,我们成了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让该死的《凡尔赛条约》见鬼去吧!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八十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 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我们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只有我们日耳曼人才能做到这一点!那些劣等种族象蚂蚁一样的瀿衍,占据并浪费着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这是世界秩序的不公!伟大的德意志有义务改变这一切。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 新的三八年将是划时代的一年,德意志雄狮终于要出击了!我们的目标是捷克!我们的目标是巴尔干!我们的目标是波兰!我们的目标是巴黎!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

 4 ) 《国王的选择》

讲的是二战初期德国入侵挪威的故事。

当时的挪威还是君主制,但是这种君主制和我国的情形完全不一样。首先,国王是人民选出来的。其二,选出来的这个国王并不是挪威人,而是丹麦王储,他的哥哥就是丹麦国王,他的妻子是英国公主。这个“国”的概念很模糊,像咱们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这个“国王”更是模糊,倒不如说是终身执政官。即便是执政官也没有多大权力,政府由首相管着,国家由议会管着,他这个哈康七世只是作为挪威的象征而存在。

哈康七世在过了35年的舒服日子后,碰到希特勒入侵,使他面临了一次极为艰难的选择。德军兵临城下,炮台士兵奋起抵抗,打沉了德国一艘军舰。他的哥哥丹麦国王已经投降,老婆跑回英国,儿媳妇跑到瑞典,挪威议会仍旧主张谈判,其实就是投降的序曲。挪威的各个城市迅速被占领,头上每天都有德军的飞机转悠。希特勒已经扶植了吉斯林傀儡政权,并声称德国只与国王谈判。

哈康七世实际上没有多少选择,一个北欧小国,面对强敌,要么抵抗,要么投降。投降其实更简单,前有他哥哥的榜样,后有挪威人民生灵涂炭的担忧,没人会说他什么。而抵抗要艰难的多,当时的希特勒如日中天,英法联军尚且不是对手,何况是挪威这样的弹丸小国?

不过,国王还有更深的考虑。登基伊始,他就提出来一个口号:一切为了挪威。这就意味着责任,尤其是在没有多少权力做后盾时的责任。此外,和一战不同,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是很清楚的,德国对挪威这样的中立国家的入侵,就是要摧毁挪威的自由民主制度,推翻民选的国王,强行扶植一个傀儡政权。挪威的抵抗即便是杯水车薪螳臂挡车,也是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尊严而战。

最后,是国王个人的尊严。当时的哈康七世虽已垂垂老矣,但是他的血脉里流动的是维京勇士的血,从来没有屈服于强敌的传统。他为了挪威人民,可以放下个人的尊严,不顾个人的安危,只身去和敌人谈判。当他认清了希特勒的本性之后,看到议会仍然坚持和德国谈判,他毅然宣布退位,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最后在国王的坚持下,挪威和德国宣战。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片名《国王的选择》确实是很切题的。每个人在人生的紧要关头,都会面临选择,而在国王的地位上,这选择就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盛衰荣辱,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哈康七世在位的52年中,并无多少出色的政绩,而他在国家最紧要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就足以使他流芳百世了。

影片拍的很好,入情入理,尤其是对哈康七世的刻划上,很真实,令人信服。他没有向入侵者低头,也不像他儿子那么慷慨激昂,而是在反复思考后,把自己的命运和挪威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做出了深思熟虑的决定。他在撤退时,遇到德军飞机轰炸,他没有一点英雄形象,只是气喘吁吁,跑的狼狈不堪。也很符合历史的真实。

四月的挪威,仍然是雪的世界,处处是美丽的雪景。特别是灰蒙蒙的雪夜,几点稀疏的灯光,微微照在苍凉的田野上,更是美不胜收。

说几句题外话。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卖国贼,挪威的吉斯林,法国的贝当,咱们这里的汪精卫周作人之流,哪一个不是打着人民意志的旗号,干着满足自己私欲的勾当?相比哈康七世,不知他们做何感想?前几年还有人居然为汪周翻案,可见,卖国贼也是后继有人啊。

 5 ) 这个北欧小国凭什么吹嘘自己的二战史?凭敢于亮剑的勇气!

角逐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中,有3部二战题材影片杀入9强,分别是《地雷区》(丹麦)、《战争天堂》(俄罗斯)、《国王的选择》(挪威)。 丹麦的《地雷区》想必大家都已熟悉,去年该片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乐两项大奖。影片反战色彩浓厚,讲述二战结束后一群德国男孩在丹麦清理雷区的悲惨故事。

俄罗斯是二战主要参战国,申奥片《战争天堂》讲述二战时期一位俄罗斯贵族妇女流落法国,加入抵抗组织,并与一名纳粹军官相爱的故事。主人公在爱情、生存和政治立场的选择中苦苦挣扎,有点类似保罗·范霍文的《黑皮书》。(没找到片源,只是根据剧情简介猜了个大概)

而挪威的送选影片,就是这部《国王的选择》。

提起挪威,大多数人的印象也许只停留在这是一个北欧国家,或者想起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二战中,挪威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它和很多欧洲小国一样严守中立政策,希望借此避免遭到交战双方的攻击。

二战时一幅著名的漫画讽刺了欧洲小国的中立政策 然而挪威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德国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需要经过挪威海域),最终沦为英法与德国博弈的战场。1940年4月,德国最终对挪威发起进攻,并很快占领挪威全境。由于国力悬殊,挪威只在境内进行了零星抵抗,随后挪威王室和政府逃往英国,组建流亡政府。 看上去并不出彩的二战史,挪威人凭什么要拍一部电影为自己歌功颂德? 影片《国王的选择》以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视角,告诉了我们答案。 1905年,“瑞典挪威联合”解体,挪威获得独立。同年,挪威通过全民投票,选择保留君主制,并选举丹麦的卡尔王子为挪威国王,登基为哈康七世。 1940年,哈康七世已从英俊的青年变为一名老者,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奉行中立政策,从不过多干涉政务,晚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但欧洲的战火愈演愈烈,很快波及到挪威。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国王哈康七世没有像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皇储奥拉夫(未来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也一直希望与挪威人民并肩战斗,只求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挪威王室一路的逃亡中,德军的炮火持续轰炸,即使贵为国王,哈康七世也和普通人一样的感到恐惧、无助。

目睹德军对自己国土和人民的摧残,老国王显得无能为力。 虽然无助,但哈康七世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 影片结尾,导演并没有为国王安排一场振奋人心的抗战演讲,而是用简单的字幕告诉了观众接下来的故事: “德军的空袭造成34人丧命,该事件促使国王下定开战的决心。1940年4月11日,挪威正式对德宣战。”

从4月9日遭到德军进攻,到正式对德宣战,挪威仅用了两天时间,直接原因是一场造成34人死亡的空袭。 有人说:挪威这样的国家,在战场上对打击法西斯几乎毫无贡献,凭什么也来吹嘘自己的二战史? 我觉得,也许就是凭这种敢于亮剑的勇气吧。 毕竟,中国对日宣战的时间,也要比挪威晚上一年。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就遭到日本侵略; 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开始全面抗战; 1937年12月,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30多万平民死于法西斯的屠刀之下。 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一直缺乏对日宣战的勇气。

一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英美等国陆续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挪威比中国更早加入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之中。 1940年6月9日,挪威宣战后两个月,德国军队占领挪威全境。国王哈康七世和皇储奥拉夫等人逃往英国,组建流亡政府,抵制纳粹德国对挪威的占领。 1944年,皇储奥拉夫被任命为挪威国防部长,并在战争结束后带领挪威人民解除德国侵略军的武装。 1957年,哈康七世在奥斯陆去世,终年85岁。皇储奥拉夫继位,称奥拉夫五世。

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1903-1991)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但不代表弱国就要一味地放弃自己的尊严。 比起当时“常凯申”的窝囊抗战,挪威王室的做法是不是更有骨气一些? 如果说,挪威国王的选择赢得了挪威人民的尊敬,那么一定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放弃了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 挪威当然可以拍一部歌颂他们二战历史的电影,就像丹麦的那部《开战日》一样: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丹麦军人抵抗德军的装甲部队。

《开战日》剧照 因为这个世界有人强壮,有人弱小,但弱小者维护尊严的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补充:

黑国民党不等于黑中国,就国民党那个垃圾表现,伪军比占领军还多,抗战打响了还给日本人支付庚子赔款,一个垃圾买办团体怎么就不能黑了?杠精退散!

 6 ) 国王的选择

F50:《国王的选择》~导演:埃里克.普派~这部影片的好,在我看来,不在于,国王的这个选择,在于,导演述事的节奏,阴郁、缓慢,却是能表现出那个紧张与紧迫来,影片一开始并没有吸引你,是慢慢地积累,才有了对导演的肯定~导演埃里克.普派,挪威导演,上次那部《最后的王》,也是他的作品,两部影片的镜感完全不一样,当时看《最后的王》也觉得很新奇,带着不一样的冷美和速度,这次的《国王的选择》,慢钝得很,随着剧情深入才让你慢慢体会到少语的国王,那个选择的意义,也让你体会到,影片的构思,是如此重要~看了这位挪威导演接连的两部讲挪威国王的电影,可以感受到挪威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那份感情,一份真挚的热爱,和热爱背后的祝愿与包容~挪威,也有很特色的音乐,KKV就是一家发扬挪威名族音乐的著名唱片公司,但公司远远不止于挪威本民族的音乐,它还致力于融合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跨界音乐。可是你细听那些跨界,本质地都保留了挪威的特色,其实,是一种更好地让世界了解、接受挪威音乐的方式,我们的国家,如果能够多一点发扬、或多一点接受发扬的方式,就好了,现今的我们,怎会有那么多的抵触,掩藏住了内心深处其实仍旧都有的热爱~挪威的音乐里面,冰冷空气中的期待与召唤,透着人民内心的坚韧,以清透灵魂的美感唤出,安然的忧美,静静地动人~这部影片里,没有那些特色的音乐,但是,你如果认真听,会发现导演,用的仅有的那些键音,非常到位~

 短评

没什么错,但也喜欢不起来

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问我爸:丹麦王子为什么能成为挪威独立后的第一任国王,我爸说:都是亲戚啊!看完以后我觉得这部才是最应该提名外语片的,真的太好看了,不愧是挪威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电影。

11分钟前
  • 少年悖论
  • 推荐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其实非常难

13分钟前
  • max1987
  • 力荐

挺棒的,皇室成员、德国大使、前线指挥官、普通士兵多个角度,甚至让你意识不到这其中的斡旋、会议、战斗、抉择全部发生在短短两天内。个人的命运、群体的命运才是历史最动人的地方

18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要完全特写一个人物不容易,有时需要树立其他人物,通过互动、比较来表现。国王身边有一个和他关系密切但各方面又颇不同的王储儿子;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当然就是德国大使了,不同的立场身份,但有类似的压力与困境,国王和他还将直接交锋并做出选择,并表现最终的主题。三星半

22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人类有时候不只为面包,为权力,为生存而活。真正的英雄总是先进入深渊,国王蜷缩在炮火声中,德国的武力威逼中,大臣的质疑声中,儿子的恐惧中,家人的眼泪里。当他再一次站起来,便不再惧怕世界的倾倒。这是一种超越自由与人性的,生命的力量。

2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君主立宪在于国王是象征而不得有任何个人的意见和选择,电影名为“国王的选择”已经表示国王干政,但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王能抵抗巨大的压力作出不和纳粹合作的决定本身就已经表现出了国王这一象征本身所可能蕴含的巨大力量;电影把国王的挣扎表现的细腻入微,非常吸引人!

26分钟前
  • 真是好大一张床
  • 还行

应该也拍一部“吉斯林的选择”。

31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没人觉得德国公使进退两难吗?带着元首命令,希望和平,被挪威王室骂,被纳粹军官凶。国王的抉择无法说对错,毕竟当时小国早晚要沦陷,国王的哥哥丹麦国王都已经投降了,而到底值不值得牺牲士兵去抵抗且不论,只是这种螳臂当车的自尊可敬可叹。话说七十年后挪威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33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一部有着浓烈的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前半段情节非常紧凑。开头奥斯卡堡要塞击沉德国舰艇的那段非常精彩,尤其是那有着40年历史的德制大炮及其炮弹,和开炮时的音画,还有那经验丰富的上校果断的指挥。若你喜欢《国王的演讲》以及《帝国的毁灭》这类历史感强烈的电影,那你也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

38分钟前
  • 兔赤中人.rD
  • 力荐

弱小不代表懦弱,小国也有尊严

40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1.德国公使的刻画其实好于挪威国王2.可以明白国王的选择所代表的意义,不屈,抵抗,自由和独立,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外力帮助和介入,又能怎样呢?面对强力,还是被打得东躲西藏,还是流亡。3.秀才遇见兵,秀才想讲讲道理,兵说去你妈的。如果秀才没办法搬动更强大的救兵,通常会被兵虐死。这真无奈

4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德军代号“威瑟堡行动”。三天之内的发生,不足十分钟的对谈。低成本电影,一个代表国家的国王尊严体面。背景是二战期,中立国挪威遭德国攻打,邻国丹麦四小时亡国。贫弱之国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选择。

46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被人民委以重任,虽佝偻树林仍保有挺立的尊严;被战争逼至绝地,虽蒙蔽双目仍坚持和平的斡旋。外交官听到元首语无伦次,童子军面对国王瞠目结舌。历史却记下那捍卫初心的耳光、伴着电波的倒立。是单刀赴会的勇者,也是含饴弄孙的爷爷;是昭告议员的国王,亦是无可奈何的父亲。一个选择代表民族的不屈。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很一般,除了开场阶段的动画打舰船。

56分钟前
  • 老羊
  • 较差

"Alt for Norge."

58分钟前
  • Wave
  • 推荐

中规中矩,了无新意。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挪威关于历史和战争的电影。一个北欧国家拍关于战争的电影实在有些为难。全片重点在于国王在历史生死关头的坚定决策。国王或许亲和而柔软,但作为挪威第一个民选国王的尊严心在大军紧逼和飞机轰炸下丝毫没有折损。一个小国也有说不的权利和尊严,以史为鉴。

1小时前
  • lyfcanfly
  • 推荐

国王也是人,逃难过程中的恐惧,体力不支,跟孙儿在大雪中玩捉迷藏,等待跟德国人会面的时候拼命要打开窗户。是的,他害怕,但是,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国王说,他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一旦确定国王是他们选出来的人,那么就会有各种限制这个王犯错的机制,这才是正常国家

1小时前
  • 长安亚
  • 推荐

故事本身的底子就差,面对敌军入侵,国王一路仓皇逃亡,本就没什么可歌可泣可言,否则咸丰和蒋介石岂非也值得大书特书?这大概就是挪威的尴尬所在,好在隔壁邻居丹麦抬爱,丫直接投降了,有了对比,好像才有点面子。镜头晃得很有压抑感,演员的感情流露还算到位,属于想要主旋律,但找不到节奏

1小时前
  • 苏彦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