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灵空间》还不错的一部片子。我平常看恐怖系列的影片比较多。其实看的多了,感觉到怕的片子就不多了,哪怕像口碑炸裂的招魂系列、阴儿房系列之类,如果光从画面冲击力来说,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日式、港式恐怖更有效,毕竟平常来说,毕竟见的洋人少,那自然洋鬼就陌生点了嘛。所以我一直判定恐怖片好坏的点在于,引起人恐惧的元素是常见还是罕见。你说什么著名鬼屋啊、废弃大楼内部啊、深山老林之类啊,大伙平常肯定接触比较少,所以这些元素可能在看的时候,吓一跳,但很难联系实际。而我认为最恐怖的,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卫生间、浴缸帘子后面啊、马桶、镜子、床底、天花板的角落、夜晚关灯后窗帘背后..等等之类,如果用到这些元素,就能让人记很久了。这部片子用到的是衣橱,每家每户都有,也是个不错的点。
[恶灵空间]Boogeyman.2005.1080p.BluRay.x265.10bit.AC3.mkv
八岁的蒂姆亲眼看见爸爸被吸进了壁橱。15年过后,童年的阴影依旧存在,蒂姆不得不再次回到当年的老宅,在夜晚去面对壁橱里的夜魔“Boogeyman”, 以期摆脱多年来夜魔的纠缠和内心的恐惧。
从影片的很多细节中都看得出:编剧具有很强的心理学功底,比如在影片结尾,夜魔现出真身,它的形象是几件物品的结合,而这些物品都曾使童年的主人公受到过惊吓。主演巴里·沃特森说:“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过恐惧感,不管以后是否克服,这都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同样是在八岁左右时的某天夜里,我躺在沙发上睡着后做了一个梦:起初仿佛是漫天飞舞着一片片薄薄的像纸屑一样的东西,突然间,这些东西竟然化作巨石球,从高空中向我压下来……我几乎无法呼吸,猛然醒来,依旧神志恍惚。一量体温,高烧。大概两年后的某个冬日,下雪了。我独自一人在院子里扫雪,偶然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薄薄的雪花一片片飘下,竟恍如当年的梦境,我顿时感觉仿佛有巨石压在胸上,令人难以呼吸。直到现在,每当我看见很薄的物品——比如纸张的边缘——都会联想到球状的巨石。
而与这些恐惧症的产生相比,我强迫症的形成不是突然的。有关强迫症的最早回忆也是在我八九岁时:当时正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每天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就只有抄课文,而且每篇要抄两三遍,还必须字迹工整,一字不差。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家里的写字台上抄到十点以后。到最后人已经坐不住了,只觉得尾骨全是蚂蚁,顺着脊柱向上爬……由于心里的不耐烦,就经常在抄写时产生偷懒的念头,比如跳过一个或几个无关紧要的字和词。但跳过之后又担心明天会被老师发现后把作业撕掉,于是又想回去把少写的词加上,可是残存的侥幸心理似乎又劝告自己“算了,不要改了,老师发现不了”。如此,我经常在继续抄写了两三行之后依旧犹犹豫豫地想着刚才那个词,最终可能还是回去把它加上了,也可能就一狠心,不去改了。就这样,每天晚上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度过三四个小时。两三年下来,轻度的强迫症就因此形成了,直至发展到如今的情况。
如果阴影挥之不去,那就努力去面对它。剧中的蒂姆最终正是克服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勇敢地面对夜魔,最终摆脱了夜魔,也告别了自己童年的梦魇。
这部片子在很多地方与上个学期看过的《致命ID/Identity》比较相似。如果有谁喜欢这种“心理问题”类的惊悚片,那么这两部片子都是值得你一看的。
原文发在:
http://spaces.msn.com/members/i94smart/Blog/cns!1pYlD3yzU4vQWfMx7i5SZCvQ!145.entry心理恐惧好像已经成为时下恐怖片的首选,本片也不例外,讲述的是有童年恐怖阴影的主角摆脱恐惧的故事,没有多少视觉上的恐怖,多数都是心理上的。
越贴近生活、越真实的内容最容易吸引观众,本片说的其实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事情。就好像小时候特别害怕一件事情,有可能经常作恶梦,成年后逐渐就不害怕了。
导演正是抓住这点大做文章,一般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再可怕也可以归为虚假,一般是大人吓唬小孩的方法,但是本片里面讲的是恐怖的事情一开始就是真的,还会时常发生,你只能去克服它、战胜它。
后半段的拍摄手法有点类似《蝴蝶效应》,场景在不停的切换。不可否认,本片的风格受日韩的心理恐怖电影影响,有别于传统的视觉恐怖,那种吓一跳之后再吓一跳的感觉真是太刺激了。
推荐喜欢看《午夜凶铃》的朋友观看~
最后是观后感:
1、千万不要在晚上给小孩讲恐怖故事
2、要勇于面对恐惧、战胜恐惧
3、多关心周围的亲人、朋友
本来想把它归类为“悬疑”,但转念一想,其实整部片子也没有什么真正值得“疑”的部分……看评论里的很多人都觉得片中出现的太多场景和道具,包括那个看见也看不见的“恶魔”……但片子却没有像大多数恐怖片一样对于这一切的出现做出解释(譬如归类于怨念、宗教或者某种诅咒)。
我刚看完的时候也曾经觉得这样的安排未免有些遗憾。但看过评论之后,反而觉得其实一部恐怖片而已,我们又何必这样追根究底呢。况且,这片子貌似有点小小的意识流,,,似乎传递了一种感觉,每个人小时候关于恐惧的某种状态和记忆,,,而这中恐惧往往在我们长大后的一生中都不会找到明确的原因和结果的,当然,除非你真的能够克服它。
不管有人说男主是不是精神分裂,至少我觉得不是。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成年人根据自己儿时的记忆编写的一部“战胜大灰狼”的童话故事。
关于它是否符合现实中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一个童话来讲,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