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英雄梦想
看完这部片子,才知道音乐的多元性。纪录片式的音乐电影。你以为摇滚乐都是聒噪的么?那你还没有触碰到干净如简的摇滚。
一把吉他的可能性?无限的延展和乐音。看到一头白发的Jimmy Page抱起吉他那一刻浑身都充满着能量,太有魅力~ 开头Jack White做土质吉他,“Man,Who Says You Need Buy a Guitar” 音乐的无线可能性~ 只在于诚挚的热爱和发掘创造。
“音乐创作或者写作,都需要全神贯注,推动极限,超越地平线,而吉他手是这场游戏的焦点。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音乐促使人们前进的脚步,虽然会有新的方式讲述老的故事,但吉他是分享这一切的根基,因为灵光和启示就附着在上面。总有一天你会拿起吉他,脑海里空空如也,没有新作品,没有新思路,每个搞创作的人都需要一种天赋,但总有那样一天……我们努力使那一天,离得越远越好,最好是永远停在望不到尽头的天际。”
影片最后说道“弹奏吧,直到你再也拿不起吉他那天......” 满满的感动。
艺术与爱情一样,走势平庸琐碎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2015.08.29
2 ) everyone plays guitar
但是当一个讲故事的人,真正的创作者,不断赋予陈旧的生活以新的色彩是很有意义和趣味的事情。
当你创作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眼望地平线。
3 ) 三代吉他英雄
作为一个蹩脚的吉他手和狂热的摇滚爱好者,此片属于必看系列。还好,此片没有陷入传统纪录片那种忸忸怩怩做作模式,对电影结构分析我是外行,看了一遍后,虽然细节不甚了解,但整体感觉不错。
导演应该对摇滚乐有很深刻的理解,选的三位主角分别是不同时代真正的吉他大师,尤其是Jimmy Page和The Edge我尤为推崇,如果新生代的吉他大师选择红热辣椒的John Frusciante,那么光看阵容我就要给五星。
对电影的理解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浅谈一下我对三位大师的了解,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指正。首先Jimmy Page无需多谈,多大的赞美都不为过,真正的吉他英雄,摇滚乐与吉他技术发展中重要的推进者,影响无数后辈力量。Jimmy Page最为人知的还是在齐柏林飞船阶段,此乐队是继披头士与滚石两大摇滚乐队巨头之后的顶级乐队,与黑色安息日和深紫一起缔造了重金属这一摇滚乐最重要的流派。80年代的流行金属,比如中国乐迷数量相当庞大的枪花,就可以听出齐柏林飞船的影子。从根源上讲,齐柏林飞船还是深受布鲁斯影响的摇滚乐队,其中Jimmy Page更是布鲁斯吉他大师,最出名的绝技是重复段演奏。在电影中的Jimmy Page是一个慈祥安静的老人,可在电影影像上可以看到年青时期Jimmy Page的风采,当时也是风靡万千少女的帅锅。人到老年的Jimmy Page,已经无需再从技术层次上来演奏吉他,吉他更像是与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难能可贵的是,鼻祖界别的Jimmy Page对晚辈更多的欣赏与鼓励,丝毫没有架子,与晚辈的JAM中甚至还有谦虚的一面,让我敬佩不已。说到此,想起08年奥运交接仪式后,在天涯上有粪青因为对英国人不满,甚至对老jimmy出言不逊,也难怪,Jimmy Page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如贝克汉姆的万分之一,摇滚史甚至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在中国甚至受到轻视,令人唏嘘。
U2就不会如此尴尬,此乐队不仅风靡全世界,在中国乐迷数量也众多。但是最为吉他手的The Edge就另当别论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The Edge都被认为是蹩脚的糟糕吉他手,“仅仅是因为在U2所以知名度大”。还好现在基本已经平反了。The Edge是和Tom Morello一样颠覆传统吉他概念的吉他手,Edge的吉他哲学是“Less is more”,他是当今世界上少见的以出神入化地运用效果器而知名的吉他手,也许是因为早期受到朋克运动的影响,他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音符来表达最好的音乐,对此我非常推崇,因为我厌烦了众多“吉他高手”复杂繁肿的吉他solo,如流水一般而没有韵味,失去了弹琴的本质而成为了炫耀的资本。老外称那种速弹而没有技巧的吉他手叫手淫,我认为有相似之处。被低估的Edge面对外界的质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向,20年如一日,为我们奉献了众多杰出的摇滚作品。在电影中看到Edge那一大堆复杂的效果器了吗?我想起了周星驰鹿鼎记中的一个片段,韦小宝进宫前师傅陈近南教他武功,给了一小册子,韦小宝惊讶道,这么厚我看要看个把月,陈近南眉头紧锁道:这是目录,武学秘籍在那边,随手一指,墙角一大摞书,“我看了三年,练了三十年才今天的境界”!世界上的效果器就如同那一大摞武功秘籍,想要达到Edge的境界,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功夫和精力。我常听说,中国吉他手与世界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音色的理解上,现在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研究音色,Edge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是吉他历史上一个怪才。
Jack White是当红乐队白色条纹的灵魂人物,对此君我不甚了解,不敢妄加多言。在如今的乐坛很少有像白色条纹一样搞布鲁斯音乐了,并且还玩的这么好,这么流行,唱片还能大卖。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白人,一直都以为布鲁斯是黑人的专利呢,就好像说唱界的痞子阿姆,比较另类。
在电影片尾,三人一起JAM,其实我有一点小失望。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三个人各自拿出看家本领来擦出激烈的火花,比如jimmy的连复段,Edge的吉他音效,Jack White的布鲁斯,脑海里浮现这样的片段,想想都让人激动,好比洪七公拿出降龙十八掌对抗欧阳峰的蛤蟆功,效果肯定不同凡响。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太累了,有时间再补充,大脑需要休息片刻。
4 ) wherever I am, I won't forget music.
Music keeps progressing and moving forward and people come up with the new ideas, new trickes and new ways to tell the sam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It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and it reveals a complex emotion you have but you haven't concerned about.
So I love music very much, I love guitar every much. I am usually alone in my dormitory playing guitar to myself, making some sole and writing some music maybe, if I have inspiration at that time. 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Just like relax myself haha...
So music is also one of my dreams, which I have cherished and it do change my life. To be honest, I prefer to perform to myself and people who I love, rather than show from the front of people around me, arguing that, in the long run, for most amatures just like me, music is serve as a sanctifier to sanctify our souls, while for the artists or maybe guitarists, music just as a implement to release most people's souls.
So I will still be perseverance to pursue for my dream, which contain so many stuffs, such as my plan, my music, my website, my company and so forth.
I always convince that people who have dreams will have perfect lives.
Alvin
5 ) It could have been loud and articulate
I find this "documentary" to be dull. I had to fast forward to select the part where they really talk about their music.
Let me make it short, Jimmy page might have done way too many interviews, I totally understand, I mean if I were him, I would have run out of things to say, or just simply hate to repeat things I have told millions of times.
and I am not very into Jack White. I find his music too raw and moody. It's just me. But Tom Waits is raw and moody, but he makes a lot sense to me. Jack white definitely experiments with many ways to play a guitar, but that's nothing new, I think he just does it wrong.
The edge, on the other hand, is pretty amazing, The edge is underrated, his guitar playing is quite simple but amazing. He doesn't "borrow" from anyone else, but create a whole new way to playing.I like the way he always puts on this big smile to others.
The film-photography is beautiful. that's it. there's nothing else worth mentioning.
6 )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家如果整天想着成大师,除非他真的有那个天分,否则要不就是狂妄的被大家耻笑之徒,要么就非得精神分裂不可。那种少年有成的大师真的是需要天赋和前期传家宝加成的,虽然张爱玲是说出名要趁早的,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有这个天赋,那就作一个后天的大师,在我看来是更大的成就,更值得我崇敬。
前几天偶然在MOOC看了一场Course,一个电影音乐课老师的handout,觉得里面有一段关于摇滚音乐的文字有点意思,
摘译如下:
“摇滚是一种资本主义音乐, 它是作为娱乐消遣而存在的,反映的却是在这个系统中的生存状态。它不是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力量而存在,而来自于与现实世界中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关联。它的态度不是出世的,好象嘻皮运动和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而是入世的,与资本主义的脉搏紧密相连。
它的内容是:自由,控制,力量,和感官。这正好是资本主义的欲望缩影。它是大众文化,这使它区别于民谣,或者纯艺术。尽管有千种外衣披挂在身上,它的核心却是大众性,它的局限也在于此。”
摇滚是工人阶级的梦,是在阶级奋争中的快乐。
20岁左右的人喜欢把生命看的过于激情化和简单化,其实后面的变化很丰富。现在的社会有一种趋势,好像很多人20岁左右就出头了,哦,不对,甚至还在尿床的时候就可以了,成功变的越来越低龄化和快餐化,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能笑到最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应该在30左右才是黄金年龄,现代社会却过于强调年轻,急于推出偶像,这完全是出于市场的原因。因为作为消费主体的这些年轻人,他们需要年轻的偶像去崇拜,需要在blingbling的明星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丝存在感。这是现在整个世界的一种趋势,对真正成熟型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就是说你必须耐的住寂寞,耐得住创作上的孤独。
噪音也多了去了,噪音美学也是电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讲噪音跟摇滚乐、以及现在泛滥到极致的电子流的关系, 就象鸡跟鸡蛋一样,都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机器异化人类所产生的新美学——出世?嬉皮士运动时,有一批乌托邦音乐,包括那种比较唯美的民谣,Joan baez和Bob Dylan中有一些还是挺小清新桃花源式的,都是比较不谙世事的音乐,台湾早期的校园民谣受此影响较深,花儿草儿啊的什么的,直到后来的罗大佑以后才有所改变。
对某些人来说痛苦本来就是快乐的一部分,要不怎么木桶腰会唱:You're so fuckin' special,But I'm a creep, I'm a weirdo.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你听blues的享受之一,就是当你从七和弦的压抑中突然转向大调的释放,这种张弛的对比产生的感觉,正好象是人生中的悲喜起伏。于是我又不得不条件反射般地联想到某些不大好的东西,例如很多伟大的乐队总是会出一两个自杀身亡来为集体名垂青史,那又怎样呢,我好牛逼,好牛逼啊,牛逼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为数不多的乐队,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依旧屹立不倒。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样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
我也觉得今天的摇滚乐很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也许应该说: 摇滚乐的起源是资本主义音乐吧。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学术起来,一严肃起来,那个味道就没了。还好我只是什么都一星半点附庸风雅式的饭,压根就勃不起来。
To my dearest The Edge.......
——————————————————————————————————
PS:
The Edge:“实际上仔细清点一下你就会发现,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成功乐队,某个时期有那么一大群人对他们有着宗教般的膜拜,但最终他们还是消失了。因为时间总在向前走,当那批人不再做他们的听众,比如他们老了或者死了,自然那些乐队也就沉没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真正的音乐只会成为经典,而不会过时,因为它必然包含着一些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所有人总有它的启示和意义。所以你看,当你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就必须去保持你的创作水准,你不是要做某一个时期受人推崇膜拜的东西,而是要做所有时期都会令人有所共鸣的东西。其实这是压力很大的,有时我会认为Disc比Rock更成功,至少Bee Gees是我们一直努力去学习的榜样。我想,真正的摇滚乐的听众是时代,而不是某一群特定的人。”
——《Hit轻音乐》杂志 2009年10月5日 [HIT CLUB 扯×谈] 专栏 文/ Ryu
it should be loud!
jimi Page (Led Zeppelin), ; Jack White (the White Stripes); Edge (U2), 三个玩吉他像玩自己的生殖器一样娴熟的家伙,jimi page和jack white的秀超有启发。
1.25 看见jack white,于是就下了。只有jimmy我不是很熟悉,也毫不掩饰对jack white的喜爱,三个优秀的吉他手坐下分享对吉他的情感和对效果的痴迷。
毫无疑问,电吉他是最富激情的乐器
老Jimmy 笑起来有点像周润发。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纪录片。
三个人更像是三种态度,JimmyPage代表着随性,Edge代表着控制,而JackWhite更像是释放。
直接把我给看哭了。(别误会,不是电影感人,而是自身原因,有的人为了现实,放弃多少梦想。就在想的一瞬间,回头便是一辈子。看到这部电影,你怎能不激动。古人说男子,少不看红楼,壮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老不看三国,呵呵,羡慕却又无奈。)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片名翻译很无语
看了三遍,很多启示
电吉他教学片。
里面关于吉他的小故事很感人~
吉他!吉他!
以前从没留心过Jack White,没想到这么可爱又生猛,特别是带着小杰克练琴时,音乐生命应该比两个老江湖更旺盛。
光这3个名字就足够强烈推荐了!
- - 闷闷的。不熟悉。看来还有很多资料需要了解。
不懂音乐
开玩笑么 这三个人不要太牛逼 听听他们讲讲吉他的事蛮不错的
不错
结尾仨大师一块儿JAM不过瘾!可是jimmy page真尼玛太帅了! 帅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