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集....实在太长了.....比《甄嬛传》还长.....
而且《甄嬛传》我一口气能看一个通宵,而《中国通史》真的是看超过30分钟必犯困....
虽然还是蛮精彩的。
刚开始找历史纪录片的时候,网上评价这部《中国通史》适合作为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辅材用,有助于将整个5000年历史拉通了解一遍,恩....很适合我....
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看完,先趁热写前14集的观后感吧。
其实也不是观后感,只是随手记一下自己有印象的知识点。都是很简单的历史知识,作为一个许久不曾学习的人自我记录吧。
【1】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现在倒推5000年是华夏大地出现古猿人的时间,5000年的历史就是从那时记录开来的。
【2】
人确实是猴子变的,当人还是猴子的时候,大脑体积很小、褶皱很少,所以人还不是人,只是猴子,还是猿猴。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猴子开始需要离开树上,来到地面寻找食物。这就需要他们的两条前腿逐步承担从地上拣果子、搬开石头看有没有吃的、拨开挡路的草木等功能;而两条前腿去做这些了,后退就需要变得更发达,以便支撑整个身体。慢慢地,猴子站起来了,从猿猴变成了猿人。这个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
古猿人有元谋人、山顶洞人,元谋人在现在的云南地区,山顶洞人在现在的北京附近。
【4】
猿人不会制造食物,只能被动的等待大自然的给予,活下去很艰难,所以族群而居。后来,猿人学会了制造食物、使用工具,猿人就成了人。会使用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人和猿人的根本区别。
当人学会种粮食,不再为饿死而发愁,就会有更多的人和人的脑子解放出来,去从事制造业和手工业等,这就使得社会有了分工。
【5】
早期,众多人生活在一起,有一个首领,这时还不叫做“国”,叫“部落”。华夏大地有很多部落,例如现杭州附近生活的人,他们留下的遗迹称为“良渚文化”。那时各部落之间就已经开始由交往、或战争的寻在了。
【6】
尧、舜、禹都是早期大部落的首领,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第一个皇帝。启也是夏朝的皇帝,他是我国国君“世袭制”的开端人物。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有名的暴君。
【7】
商朝的首都是朝歌。商王汤是商朝的第一个皇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妲己是商纣王宠妃,酒池肉林用来形容商纣王的荒淫无道。
【8】
青铜器在商朝蓬勃发展,工艺发达,商朝的振国之宝是司母戊鼎。
【9】
周文王是周朝代商的奠基人,姜子牙“吊”的就是周文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皇帝,周武王的弟弟是周公旦,儿子是周成王。周成王登基初期不相信周公,后来看到周成王写得“愿代武王死去”的手书,才相信了他。
周公摄政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稳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制:周推翻商王朝的初期,政局并不稳定,为了能够全面控制商朝广阔的疆土,周工将王公贵族、世家大族分封为王,并给他们划分土地。他们享有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可以征收赋税、拥有自己的军队,只需每年向周王朝进贡即可。
宗法制:通过血缘、宗族将王公贵族联系在“一棵树”上,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皇帝是树根,皇帝的儿子、兄弟向外分支;而在每一个分枝上,儿子、王爷又都是对应的“根”,爵位一律由长子继承,这就是世袭。虽然长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十分有利于周朝初期证据的稳定。
另外,周公是“元圣”,他提出了礼乐等级制度。皇帝与诸侯国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等等,在服饰、生活用具、祭祀等方面都有严格地等级,不可僭越,这就是礼。而“乐”是“礼”的变现,礼是规矩,乐是形式。()
【10】
周幽王是周朝有名的暴君,“烽火戏诸侯”就是他为了讨好他的宠妃褒姒而假燃烽火,戏弄诸侯。
【11】
春秋时期是霸主政治,谁有能力,谁就具有被承认的霸主地位。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管仲提出的。晋文公是第二个霸主。楚庄王是第三个霸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就出自楚庄王。
【1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人。孔子出生在山东尼山的一个山洞里,故起名仲尼。孔子一生仕途不顺,曾游走列国,但他的仁政、爱民的理论在充满硝烟的春秋时代并不能得到在位者的支持。58岁时,他结束了颠沛流离,回到鲁国(?)开设学堂。
【13】
战国时期也是霸主政治,但是
未完
有几个教授是真的文采飞扬,气质卓群,而有几个就有点。。。
科普性的历史纪录片,看完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全面概念,对我这种不是专业人士又喜欢历史的人来说,算是不错的纪录片了,每一集看完后我都有很多有兴趣的point想多找些资料,会去网上找资料等,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概念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算是这个纪录片看下来的最大收获了。
虽然说看文字或者看二十四史能知道更多,但是文字太枯燥了也看不进去。在家做饭时当背景音乐听听,也是一种收获吧。
已经看到了第25集 观后感 Review 一句话概括内容梗概: 感叹人类历史发展很快。泱泱华夏, 台词摘抄: 1.《中华道路》丰富多彩,绵延不断。神秘的北纬30度。轴心时代。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百家争鸣。太牢礼。程朱理学。以礼治国。阳明心学。(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徒法不能以自行。北魏均田制。隋朝三省六部制。太祖长拳三十六式。武王伐纣。乡愁。 l2.《中华先祖》吴新智院士,旧石器时代,古人(猿人)→新人。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小长梁泥河湾人,云南元谋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火🔥。广西崇左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贾兰坡)。 3.《农业起源》。仙人洞遗址。马尼士。新石器时代。民以食为天。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良莠不齐。粟王朝。谷,小米,磁山⛰️文化。人猪🐷合葬。五谷六畜。兴隆洼遗址。 4.《文明起源》。河南渑池县。瑞典安特生,仰韶文化。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安徽凌家滩遗址。辽宁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积石冢,中华第一龙🐉。兴隆沟遗址,陶人。湖南城头山⛰️遗址。良渚文化,玉琮。岫岩县,玉猪龙🐉 5.《邦国时代》。石家河遗址。禹伐三苗。文尧。陶寺遗址,圭表。石茆遗址。陶鬲。玉琮,玉钺。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满天繁星到月明星稀。 6.《夏王朝觅踪》河南禹州。鲧gun。禹步,禹陵。二里头遗址。水书,水族,水书先生。夏桀,十七位。家天下。新砦期文化,太康失国。傩nuo舞表演。后羿代夏,少康中兴,王城岗遗址。 7.《殷商兴亡》公元前1600年,17世31王,500多年。玄鸟生商。成汤,伊尹,鸣条会战,《汤誓》革故鼎新。尚白。伊尹放太甲,厨圣。盘庚迁都。殷墟遗址。武丁&妇好。帝辛,羑里墓。《周易》。吕尚,百家宗师。牧野之战。 8.《商代文明》刘鄂《铁云藏龟》甲骨四堂。六书,造字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傩舞。酒。青铜器,后母戊鼎。金鼎文。 9.《武王克商》周原。吕尚,文王拉车八百步,渭水钓鱼🎣。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东夷之祸。孟津观兵。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10.《周公摄政》元圣,周成王。岐山转鼓🥁。分封制&宗法制。宗周,家国同构。何尊(中国二字),镐京(西安),东都洛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周礼。制礼作乐。礼乐文明。
只看了第一集,只论这一集,先说个人结论:质量很差,纪录片只是幌子,实质是宣传大一统大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机器。
故事叙述很乱什么的都不说了,可是连推理逻辑都很随意。崇祯的诏书那里,人家一个字也没提贪腐,怎么就看出来崇祯在批判贪腐的?还有说丝绸之路自汉武帝建立以来从未中断,这已经是基本的历史错误了,怎么写出这样的稿子的?
通篇一种中国历史就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的语调,然后再选择碎片化的历史现象去强行“证明”它。根本说不完,反正粗制滥造
用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看完了100集的《中国通史》
有一个很深的感受
曾经
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那些波诡云谲的朝堂政变
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志士
那些兵荒马乱、烽火狼烟的残酷战争
.........
无一不随着文明嬗变、朝代更迭、时代变迁
湮灭在滚滚历史的车辙下
不论是传奇不朽的秦皇汉武
还是古今传唱的唐宗宋祖
亦或是千古一帝的武皇帝
........
他们都无一幸免
看着这部纪录片,在了解人文历史
汲取古人思想精髓的同时
我更多的在想:
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现在回首起来不过弹指一挥间
和瀚海星辰比起来,渺小如蝼蚁般的我们也终将随着大时代的大江大海逝去,
可是,一个人究竟要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才算有意义?
这让我不禁深思
与我而言,就是不去计较得失,坦荡、愉快的活着。
更多的是在現代社会里去寻找勇气和爱的追思,轻盈而饱满的活着,像水至柔。
写到这突然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看完100集后恍如隔世
打开电视机,也就这样的节目能让我停留下了
每日锁定CCTV6。总比看杨洋们的偶像剧多点营养。
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奔跑,总有一天他们会相遇,交锋,或者是在公元1644年,或者是在公元1840年,也可能是在未来的任何一天。
麻烦那些骂的能看完再说话吗?这部纪录片基本按照“军事,文化,政治,经济”把中国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一一阐述,文案绝妙,节奏稳妥,解说语气跌宕起伏,看着很有感觉,干货很多,评论也较为中肯,很难得的优秀纪录片
史观和角度夹带私货
最为关键的南北朝与五代十国这两个乱世完全避重就轻,所以不能给高分。
要是我小时候能有这种片子看就好了
与其封几个小众艺人,不如多在寒暑期档少放些脑残剧,多放些这样的记录片给大家洗脑好吧?我朝官员的脑子都去泡药酒了吗?[白眼]
投入那么多,历时那么长的大型纪录片,居然并没有预期那么好。一集一集的内容和描述老是重复还有自相矛盾,而且有些东西略带主管,怎么跟历史书上一样就喜欢下定论呢,不能好好的偏重于陈述事实吗?
太好了,良心纪录片!应该好好出产这样的片子!
题目太大,100集也只能泛泛的讲,很多点都没有涉及到,但作为一个科普节目,做到了该有的水平,非常适合入门级历史爱好者来学习。
很良心了,基本算通俗易懂,虽然并不是100集都看了
文案神似中考范文。
官方纪录片总算不再像资治通鉴一样只关注政治与军事了,经济、文化、甚至建筑、艺术的比例明显增加,汉以前的部分最新考古资料利用的也不少,有进步。
中国24史 多少的人物传记 可以拍多少的电影和电视剧。可惜近些年拍的越来越少。
看到22集,不打算继续了。太墨迹,废话多信息量少,本想每天看一集带着复习复习中国古代史的,现在看来还不如直接看书来的快。
中国考古界有两股神秘的力量:1、正在耕地的农名 2、正在施工的某施工队
央视这个质量实在讲不过去
前面的没啥兴趣,从夏王朝开始越来越好看【推荐大家来b站看啊,增加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