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心疼这么好的时候,这么好的阵容
除了再现众人齐唱定军山那一段再无亮点。一把好牌能打成这个揍性也是服气,这么个好故事非要拿一段狗血爱情来串联,偏偏男女主毫无人物魅力,人物情绪线索也乱七八糟,还把拍影戏的主线搅和得乱七八糟。
第一代摄影师刘仲伦被演成了废物,任景泰也非常单薄,还用上了操劳过度吐血的老梗。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甚至粗糙的,众人齐唱那一段,切入配乐无比生硬,生生打断了观众感受,赶后期也不能这么粗吧!起了音乐之后,更是直接出了字幕,wtf,你们叙事不好是事实,最后这是直接不要叙事了?景泰吐了血这种梗也不要下文了?
不禁令人疑惑,哪怕是出品方只要东西不要质量,导演安战军作为电影人,对于这段历史真的一点情结都没有?一点缅怀前辈的使命感都没有?
白瞎了谭元寿老爷子这一番辛苦,白瞎了中国电影百年的好背景,大概再也难有这么集中的资源和阵容来再现那段感人的故事。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阵容,心疼。
一星给谭老爷子和杨立新,一星给复刻了众人齐唱定军山的情怀,即使后面这场戏,只有半段好看。
2 ) 生拉活扯
一部很有纪实原素的故事被拍成这样,不免让人大失所望。
客观地说,这部电影出在现在国产电影百年之时应是当此时机,只可惜好端端的一个题材就这样被轻易地毁了,不能不说有些令人痛心。
影片中硬拉出一个爱情故事出来,让人喷饭,而更可气的居然是迎合近来的皇帝气味,生生弄出一个格格与草民的感情出来,以至东拉西扯引出麻烦无数,难道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还不说过去了,那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就是现在一位白领丽人要爱上一位要饭的恐都是新闻一件,更何况还是萍水相逢之交。于此不得不说说编导大人们,你们就不能少愚弄一下观众吗?
至于国产第一部电影的产生倒底是怎么样的,现在离得时间也还不算晚,难道就不能认真地考证出来?就算是为了观赏之需,那也有点好的创意嘛,如此之作,真不好多说尔等什么了。
当然了,如果真的在第一部电影产生中出来了那么一个将要远嫁的格格与草民的纠缠,那只能说俺自己孤陋寡闻,乱放妖言了。
3 ) 回忆中的错觉
不了解电影或者不熟悉中国电影史的人看了<定军山>,肯定会觉得没什么意思,没有因为所以,爱情也没什么新鲜吸引力,这是编剧的问题,很明显的把故事建立在人所共知的基础上还原那段历史,但真的忽视了更广范围更深意义上的接受了.所以故事本身最多只能给七十分.
然而因为有了几个好演员,人物立码鲜活起来,至少我能感觉到导演和演员的感情释放,甚至是一种真诚的低语和诉说,我是被感染了的.杨立新作为一个话剧演员的功力真的不同一般啊,作为商人的精明算计,作为平民的卑微谨慎,作为一个拥有自己梦想但却步步为艰的困窘和辛酸.没有太多的言语甚至也没有复杂的表情变化,但他的眼神却是传神精准,而最多的就是一个痴字,对影戏梦的苦苦追求,不舍不弃.怎么想好好做点事情就是这么难呢?看的人都一肚子委屈难受,真的开始心酸了.
影片没有什么曲折,老老实实的说故事,只是人为事而奔的劲一点一点的还让人不忍视而不见,典型的中国味,憋着的不爽快的但又决不轻言放弃的,沉重的.可是不管怎样又是有希望可期待的,所以任景泰最后直至累到吐血,可是"谭叫天儿"有接着唱,全场的人一起唱.不管什么时候多数人的自觉总会充满力量,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血液沸腾(而讽刺的是这个多数里的多数却是一种盲目,不自觉的跟随而已,从心理学上讲).所以因为演员,整部影片增色很多,可以给出八十分.
中国电影百年,百年的纪念给出了<定军山>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然而对于只有这样水准的影片,真的让人没有报以希望,给出憧憬的勇气,有的只是失望,置疑,或者是无关痒痛的让人爽口的叫骂,这就是中国电影百年的积累?这就是百年中国电影的水平,是没有人努力吗?还是努力的不够?问题在哪?让人关注却得不到一点温暖的回音.
4 ) 中国电影的祖宗
本片在全国放映时,档期极短,票房惨败。虽然我也认为本片不值得去电影院看,但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那以后也不用看别的电影了。
在没有电影的时代,国人大抵都是看戏消遣的。如今戏曲的没落,大部分原因还是归咎于电影电视的发展吧。而我国的第一部电影的内容竟然就是京剧名段“定军山”,是否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呢?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实,有关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早在2000年时,就有夏雨主演的“西洋镜”。剧情大同小异,只是格格换成了谭老板的女儿。说句实在话,就可看性来讲,“西洋镜”无疑更为出色。但不是说本片就不如前者。前者主人公是夏雨主演的刘仲伦,玩票的成分居多,虽后来也表现出执着的一面,但刘仲伦的年龄设定决定了他不是把电影当做一个事业来做。而本片主人公换成了刘的师傅任景丰,且不论历史到底如何,杨立新演的任老板对电影那份执着却是贯穿全片的。从有这个想法到最后放映,牢也坐了,生意也盘了,戏楼也烧了。最后全场为默片配唱时,终于,中国的第一部电影诞生了。
想想电影初始的风光,随便拍几个镜头,便能使人们癫狂如斯。如今,选择多了,反而没有那种看电影的激情了。造成这种局面,票价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主要的。一部好电影,还是能收到很好的票房与口碑的。只是,这样的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太少了,我看,问题出在部分电影人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上。本片中的任老板,拍电影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拍一部能流传下去的电影。若如今的制片人,导演们都有这种心态,何愁拍不出好电影。电影学院那些未来的第X代导演们,与其看国外大导演的名作来学习拍摄技巧,不如好好看看本片。一来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二来认清楚拍电影的目的。
5 ) 《定军山》抵制这样的电影是全体中国国民的责任
题记:
打着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旗号,却搞出一堆让祖宗蒙羞的东西,看完电影差点吐血,我不理解的是《北京青年报》怎么有如此白痴的记者(姜薇)?!!糟践旧人不算,还要让中国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摄影师变成窃贼和好色之徒,还有没有王法啊! 因为这部电影,编剧姜薇和据说是满清遗族的历史顾问将自己的名字钉在了百年影戏文化的耻辱柱上。
姜薇,你让《定军山》蒙羞了!
――――卡夫卡·陆(KavkaLu)
[img]
http://image2.sina.com.cn/ent/d/2005-11-21/U1512P28T3D903003F326DT20051121163229.jpg[/img]
文化无知的时代是不要脸的,满清的戏自打琼瑶阿姨一打岔,现在是满世界的胡说八道,中国电影百年已过,可是,一百年之后的故事竟然还不如《劳工之爱情》,定军山的传奇终于成为戏说的玩意,不要说观众不爱中国电影,编剧自己连常识和历史都整不明白,玩笑开得大了趣了。
按照清朝祖制,满臣称奴才(表明是自家人),汉人称臣(表明你连奴才也不配),而电影一开始满人醇亲王奕诓向老佛爷称臣,这样低级的错误却堂而皇之出现,这是电影界的羞耻。
编剧姜薇说:《定军山》并不是史料的堆砌,而是以中国第一部电影为背景拍摄的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堆砌,你倒是给我堆砌给我看看,不要一百年前的精、气、神就给我弄个《霸王别姬》的氛围就成,没有能力就会胡咧咧狗屁爱情,你当满清格格是八大胡同的窑姐啊,满世界鼠窜,你怎么不叫谭老板和慈禧来一腿啊!
这年头的格格都是小燕子的一路,无法无天,没有规矩,电影《定军山》编的离谱,好像晚清只有了疯丫头。
慈禧看电影在历史上确有记载,但和草民无关,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福70岁寿辰,英国公使馆曾经进贡了放映机和影片3部,当因首次放给慈禧看就遭遇放映机过热着火,慈禧震怒,从此,电影和慈禧无缘,按照清制一个草民怎么会有资格向老佛爷放片子,还顺带瞄几眼贵族小姐,这个延续了《西洋景》的戏说更加离谱,倘若,真是任老板的错误,想必任早就被斩首了,更为滑稽的是慈禧指婚的台词,导演大概把太后当成了媒婆,这样的闹剧段落成为了电影的主体叙事,可谓哈哈文化之奇观。如果任老板真有这出估计店子也没了,还要株连九族,要编也编的像一些啊!
我们的近代电影硬要套上清宫的皇城,为甚?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在一个以戏说以为创意的时代,这些编剧只知道法国的早期电影《水浇园丁》殊不知电影已经发明了九年,当年给慈禧看的是英国三部短片。也没辙,谁叫法国人牛,他们保存完好的胶片被他们拿来移用。
历史,可以查找的历史里,我们至少在关键点上有些尊重吧,不然,读图一代长大的孩子总有一天以讹传讹,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再找到正源?!
那段关于影戏风化问题的懿旨简直荒唐,这种小事慈禧怎么会顾及,这个典故发生再通商口岸上海,是在清廷即将覆灭的1911(宣统三年),有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观影七条,而在1905年前后的北京放映的大多数一分钟左右的滑稽和风景短片,还没有肉可看呢?!而这些一分钟左右的短片哪有广告可做?
现在这些人缺乏常识厉害,当年因为胶片感光度和片匣长度限制,拍摄往往需要大日光作为自然照明,本片里拿着摄影机四处乱闯估摸着导演是受了十三姨电影的误导,我们的电影人这样对待真实的历史羞愧啊!羞愧!
这个国家现在已经到了没有男女龌龊就编不了电影的地步,为了拉出一个女人的内容,编导总是将13亿国民当成白痴,不要责难观众不看中国电影,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你是否心里装着观众。这是清朝,格格和照相馆的小伙计算是哪出啊!这种无耻和无知正在根本改变我们下一代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而在民国以前贵族女子的礼仪是十分讲究的,这样的戏说有些过头。在1905年的任老板口中竟然说出了外来词(谭派)艺术,可谓一绝。
100年的中国电影,第一位摄影师刘仲伦竟被他们编成一个小偷居心何在,100的辉煌被这些混蛋强奸、糟蹋!
天亡华影,奈何!奈何!
更为甚者,电影后面的情节就像一个弱智编的,离谱的情节到小徒儿刘仲伦和格格又揉又抱达到荒谬的顶点,拜香火按照白痴编剧的逻辑肯定有大火,果然火烧起来了,我真的无法理解《北京青年报》怎么有如此白痴的记者。满大街的街坊四邻不救火还被清兵拦着,编剧你好有浪漫和诗意啊!
当代愚记为什么白痴居多,大抵的因为不看书,不钻研,长此以往,怎么可能“高尚其事”,文化是需要积累的。
我真的不明白这部电影的所有演职人员,怎么没有一个给编剧善意的提醒,一步电影的成败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责任。
姜薇,我记下了你的名字,同时也理解了中国电影恶性循环的令一个原因,奉劝你回一下炉,到你的初中去跟老师学好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你说,看了这部电影观众会哭,是的,我哭了,不是被感动,而是因为你对于历史的态度,你的胡说八道叙事的能力让本片成为了100年中国电影的羞耻象征。
在现实里,丰泰照相馆1909大火,那些早期中国影片资料毁于此次火灾,还是烧了好,可以不让人糟践。
中国现存最早的胶片是明星公司1922年摄制的《劳工之爱情》
【附录:影片资料】
《定军山》中国大陆2005
编剧:姜薇
导演:安战军
主演:杨立新、谭元寿、梁镜珂、吕中
片长:98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0,欣赏性0(垃圾电影,我浪费了100分钟,诸位就免了吧)
2006年3月25日 星期六 上午4时50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
[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6 ) 只因一路艰辛
不知道最初的先辈们在拍摄这部中国第一部影片时是怎样的心情,或激动,亦或是胆战心惊。但唯一明白的,是他们用那仅有的一架手摇摄影机,就这样,如此简陋的,完成了这第一次的无声摄影。
于是,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
恍然间,时光已飞逝百年。出于纪念,2006年,京剧《定军山》搬上荧幕。中国电影已诞生百年。
由谭派的继承人谭元寿和杨立新主演的《定军山》于此际与观众见面。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纪念的也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重述历史,阐释现实,这是安战军导演最执着的坚持。
《定军山》作为一部京剧电影,巧妙地记述了国粹与影戏的融合过程。自从中国开始引入西洋影戏,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就对此十分钟爱。他热爱,他出奇的热爱,热爱到可以为此放弃一切。可是,尽管如此,融合的过程还是坎坷不断。从最初的谭老板的不同意,到给老佛爷演戏失误,又因此被捕入狱,到影戏匣子被撞毁,再到火烧戏园子,再到最后播放影戏的时声音过小。一切的一切,都给任景丰的坚持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他也曾想过放弃,也曾似冷水泼头怀里抱冰般痛苦而又万般无奈,但最后的他依然坚持着。最终把西洋影戏和本国的精华成功结合,也应此促进了时代进步与发展。
的确,最为一部本该把重点放在阐述历史上的电影,该部影片对于爱情的穿插似乎有点生疏别扭,对比例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无论怎样,《定军山》的拍摄还是促进了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也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洋影戏与我们国粹结合的不易。也正是任老板的坚持,才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不管怎样,长路漫漫,一路走来已不甚艰辛。勿沮丧,勿批判,有的应该是以汲取的心态,取其精华,使己灼灼其华。
唯一的星给谭老爷子
最喜欢最后一段大家一起唱京剧那段,感人。。。
其实总的来说我还挺喜欢的!尤其是谭老爷子还有任庆泰的那条线!但是徒弟和格格那条线不太好,能跳过去就跳过去了!我感觉有点突兀!不过谭老爷子很棒
豆瓣评分偏低了,怎么着也得踩及格线。最后那场在片头公开放映《定军山》,人们齐声配音的氛围还把我搞得感动的。电影本身除了爱情戏过多并无大问题,虚构性的故事情节反而给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要是再浮夸写变得传奇反而更不真实。
编剧太糟糕了。
算是看过吧
什么梗,后面冒出来的徒弟和那个女孩儿什么梗,看的想弃剧
垃圾
硬加上去的破爱情,其他还不错
就冲谭派,分数不该这么低
原版再也看不到,通过这个看历史也是不错的
每一部主旋律的影片都让我一次次的受伤,这次直接崩溃。大家还是珍爱生命,远离主旋律
100周年
引用老师说的话“一片混乱”。。。。。。
这tmd也叫电影!!!
两星算给中国电影先驱,片子一星都不值
只有杨立新是亮点~
中国第一部电影
中国电影诞辰百年的纪念之作,导演美其名曰“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然而致敬任庆泰和谭鑫培《定军山》成片的故事,不谨遵史实也罢,却各种戏说无中生有,植入一场琼瑶式的格格和草民的爱情戏,占去大量篇幅,演员也毫无魅力。中国第一任摄影师刘仲伦被刻画成惹是生非之徒。浪费了谭元寿老先生的参与
完全不合历史,但是喜欢里面格格和仲伦告别的戏(既然不合历史,为什么刘仲伦又用了人家真名),“留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留念是什么。结尾离历史太远。但仍然感觉最精彩的时代已经悉数过去,吾生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