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了杰夫·尼克尔斯的新片《存身》的预告片,很可能会给出科幻惊悚等标签,然而影片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一部非常“写实”的普通剧情片,片中男主角每天做恶梦,梦中他“预见”到一场末世风暴的来临,他坚信恶梦将成现实,为了保护家人,他付出了生活中的所有来打造一个坚实的地下避难所。剧情的中心词是风暴,具体到影片中,其实一共有三场风暴,不断席卷男主角内心的心理风暴,以男主角为中心刮起的生活风暴,然后才是字面意义上的男主角自认为“预见”到的末世风暴。
杰夫·尼克尔斯在《存身》中展现的出色能力之一就是心理刻画和暗示,他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心理漩涡,不仅将男主角更是将所有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席卷到漩涡中心。导演不断给出心理暗示却又不作明确解释,让观众不自觉对男主角的行为作出判断,片中几场恶梦可以说是最明显的例子。
为什么男主角Curtis要做末世风暴的恶梦?影片开头Curtis和好友Dewart在车中喝酒聊天时,Dewart就羡慕Curtis有一个完美的生活,虽然小女儿患有失语症,但一家人幸福美满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这段对话其实就已经对观众构成一个心理暗示:如果风暴是由Curtis想象出来的,那么根据这段对话可以猜测到的原因就是他的生活太平淡,而他又太过在乎自己的家人,担心失去他们,于是一种“风暴前的平静”似的不安和恐惧感便自然会出现。当然,导演只是给观众提供这条线索,并未作出解答。类似的线索还有后来Curtis去拜访母亲时,影片才告知观众原来Curtis的母亲在30岁左右就换上了妄想症,而Curtis这时也恰好30多岁...同样的,仍然只是线索,并非最终答案。但这样的线索越来越多之后,观众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作出自己的判断,Curtis神经不正常的可能性在观众心中所占分量便越来越大。
那么几场关于末世风暴的恶梦又怎么解释呢?导演很狡猾的先设置好暗藏线索的剧情,接着再展示由这条线索引发的恶梦,这样一来观众在看到Curtis的恶梦时,就会想起之前的剧情,然后再一次的,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Curtis被狗咬的那个恶梦,其实是因为前一天早上他看到女儿一直在喂狗吃东西,而自己都没怎么吃;女儿被抢走的那个恶梦,是因为前一天Curtis因为工作差点就错过了女儿的手语课,倍感内疚;妻子站在一把刀旁边的恶梦,是因为前一天妻子私下让Curtis的哥哥来劝他,让他感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于是逐渐的,所有恶梦似乎都有了对应的合理心理解释。
当精神病发作的根源,以及每一次恶梦的心理诱因,都因为导演给出了一连串线索和暗示,而显得答案呼之欲出时,杰夫·尼克尔斯为观众设计的这场心理风暴才终于成形。
不过,惊悚气氛十足的恶梦戏其实只出现了不到5次,而且大多都是集中在影片前半部分,用于暗示观众男主角日渐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影片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了男主角Curtis在他本来平静的生活中刮起一场摧毁其家庭,友情以及事业的毁灭性风暴。
Curtis与妻子的状况,其实很像《美丽心灵》里面的纳什和他妻子,都是男方开始疯疯癫癫,直到威胁到家庭时女方才无法忍受,但最后都因为爱而留下来陪伴在丈夫身边。在避难地窖里面,妻子Samantha 让Curtis开门的那场对手戏,几乎跟《美丽心灵》里面妻子将纳什的手放在胸口让其感受真实的那场戏如出一辙。在《存身》中有一场戏非常精彩,Curtis在小镇的一个Club聚会上突然发飙疯言疯语,所有人都惊恐得像看怪物似的,唯有站在一旁的妻子Samantha,并没有觉得难堪反而走上前去保住泣不成声的Curtis。
其实回过头来看Curtis的恶梦对他生活造成的影响,唯一没变的是家人,因为爱最强烈。朋友因为猜忌,不信任和误解离他而去,上司也为了保住自己公司的利益而开除Curtis,但是妻子由始至终都在他身旁,家庭才是他真正的避难处。
最后本来想再说说末日风暴,但由于这段不剧透不可能,而我又强烈不建议此片的任何剧透,因此就暂时不说了。
《存身》在大多数时候像是一部科幻惊悚版的《美丽心灵》,但它更着重心理层面上的刻画以及对家庭对社会关系的描写。不过这些都不是它出色的原因。如同最开始我提到的,导演不仅给男主角也同时给观众精心设置了一场心理风暴,这场风暴在片尾字幕出现时向观众席卷而来,颠覆和震撼让观众大脑陷入对剧情的不断回放,无法自拔。
PS:“存身”是谁翻译出来的,真厉害...
电影略显沉闷,好在演员的表演,喜欢迈克尔-珊农能当男主角,毕竟是提过奥斯卡的人,长得不好看,主流电影当不了主角,小制作的也好。但电影的剧情还是很不清楚,所谓末日到底是真是假,要是按科幻片来看可以是真实的,看你怎么理解了。仔细品味电影里没有惊悚,而是满满的爱,有妄想症爱妻子爱女儿爱家庭的丈夫,爱丈夫爱女儿爱家庭的妻子。
柯蒂斯(迈克尔·珊农 Michael Shannon 饰)是个建筑工人,非常辛苦地工作养家,幸而和妻子萨曼莎(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饰)感情和睦,还有个六岁的听障女儿汉娜。有一天,柯蒂斯被一个非常真实的噩梦惊醒,梦里面有恐怖的龙卷风到来,下起柏油一样的雨,整个镇子被夷为平地。从此类似的噩梦经常出现,柯蒂斯渐渐开始相信,认为这是末世启示,梦里发生的一切都被他带到现实,他开始变得暴躁、沉默,还在家里建风暴掩体,甚至丢了工作。萨曼莎不理解丈夫的一系列变化,认为他生病了,应该看心理医生,还为他花许多钱建毫无用处的东西、买昂贵又毫无用处的防毒面具、丢了工作没了医疗保险大为光火。柯蒂斯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为人所不容,他的境遇,取决于他预见的风暴到底会不会到来……
男主精湛的演技深深感动了我,说他是真sick还是假sick,影片透露一些细节:1,他跟老婆在看电视,电视上面出现的场景跟他的梦境很相似,里面的幸存者坚持了11小时,后来他跟心理辅导员说10岁的时候被sick的母亲一个人扔在车里11小时,一周后母亲才被发现在地上拣东西吃,这可能是他sick的诱因。
2,几次逼真的梦魇直至真实的防空警报令一家人躲进了庇护所,男主用手触摸庇护所的门跟他童年的时候被关在车里触碰车门车窗有没有关联?次日男主的病彻底爆发,因为他已分辨不出真实或者虚幻,昏暗的油灯,激烈的内心挣扎,最后还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让他走出了童年的阴影,推开了困扰一生的两扇紧闭之门。。。(此处劲赞配乐,他打开的是希望之门啊!)是伟大的亲情让男主回归正常,很多人到这里还以为男主是真病了,或者从头到尾都觉得男主是真病了,但现实却是邻居在打扫昨晚暴风雨过后的垃圾。
3,男主最后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马上物理治疗,男主反问:“要离开家?”no way !家和亲情是贯彻全剧的根本,男主放弃治疗和家人去海滩度假。
4,片尾男主和女人用沙堆的是三座城堡,是三座心灵的城堡,还要加一条河,滋润彼此,最后还要加个顶防御未知的危害(跟他在地下庇佑所加盖如同一撤。)最后真实storm来了,到这时一切已经释然,大自然的storm,社会环境的storm,已经无关紧要了,关键的是妻子完全信任的眼神和一家子永不分离的亲情!还不明白的看海报那张图吧,导演的意图不正是一家团聚风雨无阻的境界吗?
还想说两句,一个人的成长跟童年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男主知道自己的状况后哥哥来找他,他几次叫停哥哥并主动拥抱,见到妈妈深情地拥抱就是想找回往日的亲情,重感情的男人真的很难得,好好呵护身边的幼童,多关怀身边的人吧!
刚看过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整部片子观赏感受是从头到尾的压抑感,和迫切想知道是幻觉还是现实的焦虑。影片最终揭示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一个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个妻子最终对丈夫的谅解和支持。自从丈夫出现非正常状态之后妻子从开始的不可思议不断地和丈夫磨合,试图理解和信任。丈夫在聚会终于爆发,与人肢体冲突以后妻子的反应,和第一次暴风雨来临一家人进入避难所的行为,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支持。同样丈夫顶住巨大心理压力打开了避难所的铁门走出去,也是同样对妻子的信任。结局龙卷风的前兆,不管是真实还是幻觉,都不重要了,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避难所,就是彼此的信任。我觉得这就是这电影想要表达的吧
导演是周公或者是弗洛伊德最好。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关于主人公的梦境和现实生活以及最后结尾处的表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更喜欢将主人公梦境中的种种反常变现当做是现实的潜意识的一面镜子最为本我的反应,过于注重生活而产生病变,而妻子的扶持以及最后两人的相视一笑,最为美好···
最后一直梦魇
末世幻觉
这个类型的片子是不是应该叫做心理惊悚片或者心理灾难片?一个怀疑自己患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严重焦虑症病人,恰好预感到末日的降临,恰好拯救了家人,也恰好释放了自己的焦虑。这样的结尾更加光明一些,所以也证明这是惊悚片而不是剧情片。绝对低成本电影。这还是一部不快进就没办法看的片子。
先知版『閃靈』
各种噩梦、幻觉以及妄想的表述都呈现传统心理惊悚类特质,不过关于末世的暗示又总会想起《忧郁症》,尤其在2012传了这么久之后,也很容易带来共鸣。迈克尔·珊农再次出演了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我倒觉得结尾是一个开放结局,真假还需自行分辨。确实有点拖,好在珊农的表演很优秀。
灾难悬疑惊悚心理剧,一不小心可能就是恐怖片了。如果说《忧郁症》是一个纯个人的烂漫遐想,那么《存身》就是一部情系工薪阶级的迷幻挽歌。
关于刻画“焦虑”的一次还算不错的尝试,对于失去的恐惧,只是影片太专注于对恐惧的描述,却有点忽略了本身最根本的主题。虽说是开放性的结局,但也大多能从导演的意图中推测中一二,别管真假,就是想让个人的恐惧引发全人类的共鸣。
很想给个满分,因为影片从开始到铺成都做得天衣无缝,在不疾不徐的剧情下,一直在引诱观众对结局进行猜测,而且没有其它意识流电影的俗套,但是经过了两小时的守候之后,影片还是呈现出一种疲倦的姿态,和精彩的叙事比起,结局显然力道不够,但是也契合影片的氛围就是了。四星半。
Mental illness就像是在没有路灯的暗夜里开车,完全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你所拥有的只有焦虑。如果单单以表现“焦虑“为标准,电影是可以拿五星的
拖时间也不是这么拖的……为了不睡着老娘连续刷新了三次消方块的记录。
导演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圈套,步步为营将观众带入风暴中心,在结局时给大家当头一棒。前半段诡变的天气,梦境,心理困境以及预兆都让人想起彼得威尔早期神秘主义的作品。几场末世惊悚戏非常到位,配乐也很不错,迈克尔·珊农是个出色的好演员。
同样的末世题材,本片对于我个人的口味来说不够浪漫,不够精致,显出了《忧郁症》的出色。全片拖沓的积累到最后唯一让我觉得值回票价的是最后夫妻对视,分别点了点头那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表情,仿佛之前所有的误解都值得了。
四星半。布什时代启示录:911,Katrina,次贷,顺带指明了奥巴马的痛点——医保。漂亮地整合在一个重塑“美国家庭”的叙事当中,选角无比精准。尚未找到最简洁的方法转场,所以镜头稍有冗余。
疯子抑或先知?
男主演技很牛掰。结尾我又哭了。
导演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不断继续埋下疑点, 把观众的情绪紧紧控制住, 最后嚣张地将观众推进深渊. 不少镜头充满力量感, 推开避难所铁门的那一刻, 不仅仅是男主角, 观众自己的焦虑恐惧以及对救赎的渴望同时达到最高点. 结尾处更为震撼, 到底是男主角真的患有精神分裂症, 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末世预言?
一部优质的心理惊悚片,导演利用观众习惯性的观影经验非常巧妙的设局,狠狠的教训了一把喜欢自作聪明的影迷。看完结局以后再回想,其实很多譬如男主被狗袭击,寻找家族疾病史,去图书馆,寻求医疗咨询这些非常理性的行为就暗示了一切,在这方面迈克尔珊农的演技功不可没,可惜被奥斯卡无视了!★★★★
美版 《Hello 树先生》
观看过程中无法不联想到《忧郁症》,同样是打着末日主题的擦边球。不同的是这片除了可以当文艺灾难片看,还可以当心理悬疑片看。。。。。。都2012了,屌丝还是不要自作聪明了,好好过这2个多月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