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天使与我同桌

HD中字

主演:凯瑞·福克斯,Alexia Keogh,Karen Fergusson,Iris Churn,Kevin J. Wilso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0

 剧照

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2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3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4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5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6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3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4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5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6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7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8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19天使与我同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使与我同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家珍妮特(凯瑞·福克斯 Kerry Fox饰)的一生因为苦难而坎坷,因为文字而闪光。自小,家境贫寒的她就敏感内敛,不懂与人沟通,即使学习优秀,仍然不能给她的童年灌入半点骄傲。只有一头扎紧文学的世界,珍妮特被压抑的身心才能彻底释放。命运屡屡给她打击,先是妹妹和母亲的不幸去世,随后珍妮特被误诊为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接受长达8年的治疗。  她用文字怀念失去的亲人,孤独的写作成为了她的精神狂欢。终于,作品发表后她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名,也遇见了一段短暂燃烧的爱情,然而,乱哄哄的命运过后,珍妮特回归凄清的人生,重返故土继续寂寞的写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警长的故事向阳花开史前一万年英语猫舌怕烫烫火影无姓之人大地赤子史来贺皖美风味花落花开卧底飞龙2沙滩仔与周师奶糟糕历史 第五季牙狼:照耀黑暗之人罗曼诺夫王朝我的父亲母亲2013民主:沉醉在数据中不可告人荒野大飚客2007关于明天的热门话题龙非龙凤非凤冷雨剑潇潇我们的恋爱太糟了魔眼惊魂师兄请按剧本来被遗忘的童年游戏

 长篇影评

 1 ) 孤独崎岖荒芜的天才之路

(写于4月23日深夜)
4月23日真是个特殊的日子,首先是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日,又遇上世界读书日,在上海,影迷们迎来了“新西兰影展”,首映片是Angel at my Table。对于新西兰影片,除了大家熟知的Peter Jackson导演的脍炙人口的《指环王》等商业大片,在十几年前我欣赏了《钢琴课》、《鲸骑士》等佳片,而《钢琴课》的导演正是本片的导演Jane Campion,国际电影圈中一位大名鼎鼎的新西兰女导演。

观看本片之前几乎没有好好地看过剧情梗概。在放映前一天匆匆地网购了所剩不多的电影票。对片名《天使同桌》充满好奇。曾幻想这位天使应该是主角的一位女同桌,长得纯真美丽,看完影片后才觉得这真是无比天真、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幻想。后来查了资料得知这是根据新西兰著名女作家的同名自传小说三部曲改编而成,完全是确有其事(台湾出版过这三部曲的繁体中文版,而在我们这儿对于该女作家及其代表作,很少有人知晓)。导演选用了其中一部书名作为该片的片名。

电影开篇即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化叙事风格,用几个大场景剪切、拼贴在一起,不需要夺人眼球的花哨,或是絮絮叨叨的叙事手段,也是《钢琴课》开篇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大气、美好、抒情。(到底是学绘画出身的导演)

一开始对于主角美好的幻想就破灭了。女主角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一头鸟巢般自然生长的橙红色卷发(麦当劳女孩),身材圆滚滚、长得不怎么讨巧,也是他们家姐妹中最肥的一个。影片以女主角第一人称口述而展开,观众肯定纳闷了,这样一个女孩有什么故事好讲述的,难不成长大后丑小鸭变成天鹅了?

如今是个看脸的时代,尤其是观众们都看惯了商业大片,里面都是长相俊美、身材一流的靓男倩女,怎能忍受看一个“土肥圆”在大屏幕里走来走去。

越是看到后面,越是发现女主角蜕变不成白天鹅了,到了青春期依然肥,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完全定型了。唯独好看的是服装,从上世纪30、40年代起,VINTAGE服饰真是好看、经典。片中男女身着大量“古着衣”,令人目不暇接。

至于剧情,还是别看了吧!太曲折、心酸了,没有令人很HIGH的point,天使呢?始终没现身,似乎出现过几个女同学,可都不算(其中有个西班牙移民过来的女孩,会跳弗拉明戈舞,还不错)。
不过正是这样的情节,使不少观众们看完后久久不能释怀,甚至引发共鸣,对女主角的故事感同身受。

从影片中女主角说过的关于写字桌的一句话,以此判断,这位天使不是人类,更不是神灵,而是写作。
女主角诞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甚至有些贫穷的农村家庭,她总是穿着破旧的毛衣。平时没有零花钱,还得偷偷从爸爸衣服口袋里拿。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笨小孩、差生、甚至怀疑是弱智,被分到特殊班级,受到特殊授课的待遇。

有一个被称为“阳光底下最灿烂”的职业,这阳光辐射不到每个学生,不过还是有少许老师所散发的阳光照亮了女主角的心,犹如激活程序一样,激起了珍妮特内心的冲动与向往。
那就是写作。珍妮特开始痴迷于写诗、写小说。
在这方面她具有极高的天赋,试问老师:一个弱智学生,能有条理地讲好一个故事吗。

珍妮特内向害羞、不善言辞与交际。好不容易在大学毕业之际获得一个教师的职位,试讲时,却由于她害怕领导旁听而退却了。随着画面上的珍妮特无助地奔入森林中,观众的内心也随之low起来。
她选择继续在大学进修,却被大学老师认为精神有问题,而送入精神病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整整“治疗”了八年。这是什么诊断水平?

我看珍妮特很正常,一点也没病。她遭受了多次电击治疗,差点被切除脑额叶(否则就成真的痴呆了)。真是命运多舛的女主角。两个姐姐相继死于溺水,怎么天底下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在珍妮特身上。唯有写作使她自由,获得精神的慰藉。

透过本片,极大地讽刺了教育事业,老师以寻常眼光分析判断学生,以貌取人。像珍妮特这样有艺术创作天赋的人呢?差点就被扼杀了。
正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常陷入自我的内心世界,甚至不与外界交流,才能造就他们一个深邃的艺术灵魂,创造出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佳作。
试问一个经常喋喋不休,只知道成天在外面和人家吃喝玩乐,聊天、穿衣打扮的人,能静下心来,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创造出作品吗?

最终可喜的是在历经曲折、艰辛的道路之后,(当然也有一些贵人的相助)女主角终于成就了自我。
她一直找不到工作,因为她不是普通人,做不了普通人做的事,她是“the Chosen One”,上天选择了她去完成更重要、不朽、有意义的工作了。或者,普通的工作她也能做,但这只会耗损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打个比方:这世界上有几千万教师,可又有多少有成就的作家呢?

通过本片也给了教师警示,不要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尤其是那些沉默少语、不合群,甚至有些木讷的学生,他们无法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不会拍马屁、嘴巴不够甜。可能某个领域的天才就隐藏在他们之中,老师应当积极地引导,让这些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棍子打入冷宫。

本片使我激动不已(同是搞创作的人),唯有绘画创作与小说写作才是我生命的意义,这是我自3、4岁时起内心就有的召唤!我还不够努力,(在求温饱的基础上)我将坚持朝目标迈进!

Ps:写完这篇影评已是4.24凌晨,感觉这一天过得好充实!

 2 ) 《天使与我同桌》:起落无常,人生如大海

激起我写作的那份冲动,是我的一位同学即将要离开他工作的岗位,回到阔别多年的河南老家去。我在感慨,人生变幻无常,如同大海,刹那风平浪静、刹那惊涛骇浪,无法揣度,让人心生敬畏之意。

人生就是如此起落无常,得意与失意之间只差一个正负号。当我抱以足够的耐心终于下了这部《天使与我同桌》,当我毫不疲倦地看完这158分钟的传记,我内心早已掀起大浪,一波接一波,汹涌澎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朝我大脑直卷过来。巨浪震摄我的,是我早已萎缩疲乏的人生信念,人能有多少年岁可以做到无风无浪,我们不都要面对一切切的得失成败,甚至是生老病死吗?

笑了,哭了,泪水肆意地飞洒……

珍妮特的一生充满坎坷,透过她的三个特殊的时期——胖胖糟糟的童年时期,懵懂单调的青春时期和悲喜交合的青年时期,我们看见了一个传奇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人生。电影如行云流水般描绘着珍妮特的成长故事,三段互相呼应而相得益彰的转折使人们印象深刻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心理跌宕,潮起潮落。彷如一位见证人,见证着珍妮特那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孤独人生。

细细道来,她传奇的确让人感叹。简导演的功力是相当了得的,她对女性的荧幕形象的刻画尤其地细致熟练,美妙得不可言喻。

我内心中游离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是带着淡淡忧伤的,特别是它的插曲。忧伤来自于孤独的共鸣,孤单的同行者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出这些思绪,或者那是对同类人生的干杯,快意,却无法随意。

口风琴的吹起,结束了《An angle at my table》,它冷冷地来,缓缓地去,带不走孤单和哀思,带不走写意和美妙,因为这些,统统都留给了观众……

面对大海,珍妮特再次放飞翅膀,她不再惧怕,她有天使作伴……

 3 ) “苦难的经历是成长的财富”,质疑这句话的人会有多痛苦?

有一句话这样说,“苦难的经历是我们成长的财富”这样说话的人一般都是经历过苦难,且从中走了出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苦难在如今的回忆中是可以一直当作一种磨砺来对待的。苦难对于这些人来说可以是被当作炫耀的资本,因为后期他们成功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是会转化为成功的基础,那些经历了苦难但是没有能获得成功的人大有人在。

苦难是不是财富,这个因人而异,然然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人愿意去感谢它,因为亲历者却是在当时痛苦不堪,偶尔获得成功的人可以去感谢苦难,那些失败了的人呢,被苦难所击倒的人呢?我愿意相信他们并不是怯弱的,他们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天使与我同桌》是一部讲述苦难让人有所成就的故事,然而本片的主人公珍妮特最终获得的成功如果仅仅是苦难的使然的话,或许她并不愿意让这些成功傍身。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叫作珍妮特的内向的女孩曲折的成长故事。童年时候的她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然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珍妮特都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同学们并不喜欢她,因为她的一头卷曲蓬松的头发,珍妮特在家里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关注,因为家里的小孩还有三个。没有人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麻烦的珍妮特只能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期待着长大成人。

然而在成年后,甚至于找到了工作之后,珍妮特孤独的性格并没有丝毫的改观,悲剧依旧在她的成长道路中不断延续。珍妮特原本是一个教师,但却被误诊为精神分裂而被关进了精神病院长达八年。在八年的时间内,普通人可能会真的发疯,然而对于珍妮特来说安静的环境却有助于自己获得另一种方式的成长,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写作并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作家。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的珍妮特继续着自己的写作之旅,然而一切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珍妮特的写作之旅就如同她的坎坷命运一样,不断的经历着波折,不断地朝前走着,期间,她邂逅了短暂的爱情,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过客,在珍妮特的生活中并没有谁能留下痕迹。然而即使这样,珍妮特的写作事业却越发地进步了。但这真的是她所追求的吗?

《天使与我同桌》这是一部非常打动人的温馨故事,同时也是彰显出来了另一种冰冷的故事,珍妮特的故事之所以被人所记住的原因在于她获得了成功,珍妮特将苦难书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然而那些没有办法书写自己的苦难的人呢?作家毕竟是少数,而那些多数的人依旧能获得关注吗?这是一个问题。

珍妮特如果不能获得成功,那么她的写作还有意义吗,那么她的人生还会被人铭记吗?我们所宣扬的苦难给予人成长,或者说成长中应该感谢苦难。这些话可以从任何成功人士的嘴里说出,然而这个世界上成功人士是大多数吗?当然不是,那些失败了的人,那些没有经历过成功的人,他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一生呢?

苦难并不是成功之后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在失败时候催人奋进的动力源泉,苦难就是苦难,苦难需要的是安慰,苦难需要的是理解,苦难并不需要将他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将苦难转化为动力而去美化任何一个人的苦难经历,苦难就是苦难,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去经历苦难。

珍妮特想要的是一个被人关注且被人需要的生活,然而她处处碰壁,她总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交给那些对自己施舍一丁点善意的人,即使这种善意却总是匆匆。然而珍妮特依旧是用自己最大的爱去回馈这些善意。究其原因,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总是那个被忽视了的人。

或许珍妮特的故事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努力生活者的形象,但是个人都会有痛处,当这些努力幻化为一种成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然而珍妮特的故事如果不是一个安慰奖作为结尾,那么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太需要对于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但却经历了苦难的人们予以同情了,因为成功者已然用成功来获得了瞩目,而那些失败者却不曾拥有。

如果珍妮特真的患上了精神疾病,如果她在医院并没有学会写作,如果写作屡试屡败,如果……珍妮特依旧是珍妮特,如果有的选择,她一定会选择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被很多人关注,一定会选择在自己的成长中做一个普通人,作家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要的只是爱和关怀,如果有的选,没人会拒绝?

……

你好,再见

 4 ) 幸好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

昨天4.23,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和世界读书日。恰好看了《天使与我同桌》,新西兰作家珍妮特的传记电影,关于诗,写作,一个女作家看似沉闷的人生。

她外表笨拙,敏感脆弱,不善言辞,早慧,无比善良。爱看书,爱读诗,爱文字。遇到亲人离世,她会在角落独自哭泣。她无法应付人多的场合,也不会通过肤色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她无法判断自己是敏感还是精神分裂,被关在精神病院8年。也许她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只是迷恋上精神病院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需要说话,不会因为人际慌乱……

生活是这样多舛,枯燥,冗长。情绪总是这样翻来覆去,梦想也时有时无。因为敏感脆弱带来的弊端,也因为敏感脆弱得到解救,桥梁就是阅读和写作。

珍妮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还有思绪的跳跃,生命在向下扎根,生活是可怕的,也是可征服的。

<图片1>

 5 ) 桌旁的天使



<AN ANGEL AT MY TABLE> 一部电影的名字 冲着JANE CAMPION 而买的片子 她执导过<THE PIANO>
安静 绵长的影片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开始 独自行走的女孩 娓娓道来她敏感脆弱的半生经历

她 JANET FRAME 一个女作家 有一头象凡高向日葵那样暴烈色泽的头发
她 又胖 又笨拙 羞怯 容易紧张 不善于用语言表达
她的一生坎坷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她说 我已经尝尽了所有我知道的痛苦

影片的开始 有一幕不寻常的场景 一列火车飞一般穿行于明暗恍惚的迷离夜色中
她的小脸紧贴在窗玻璃上 因挤压而变形 她看到一些奇怪的人 观望到他们扭曲的形态
这似乎是一种预示 她的人生如同这般列车 会是暗无天日般的旅程

影片分为了三个部分 描述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的各种事情
从童年开始 她就充满着自卑 即使 她拿到了优生表彰
只有在文字中 她才没有紧张 不自卑 她是她文字世界里的公主

她没有什么朋友 唯一的一个朋友 也因为两家关系不合而只得离别
从此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 她也害怕孤独 可是没有人帮助她

在她读中学的时候 她再次尝到了离别 她的姐姐被淹死了
她的表现最冷静 但悲伤也最沉重 她为她姐姐写字 写最美的文字

又一列火车驶过 把她带入了大学 她依然内敛而羞怯
她用文字书写对生活的认识和幻想 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脆弱的神经 把她推到天才与疯子的边缘

她被送进精神病院 她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但是她仍然在写作
医院 有喧闹 有叫喊 有剧痛的电击治疗 她在这里8年 经受了200多次

但这里没有人们的鄙视 和 奇怪的眼神 她的心自由了 没有痛楚
只是也多了忧伤 常看到她噙着泪的蓝色眼睛 但是 她有笔 那是她的天堂 有天使眷顾

她的作品 得以出版 她小有名气 阴霾的天空 出现光明
出院后 她与另一位作家结为好友 他给她指引 给她以父亲般的照顾

她的文字 得到欣赏 她也开始游历世界 眼里却总带着些许的惶恐
她是个出版过书的作家 可她依然羞怯而自卑 她不善与人交往 总是过度紧张

在这一过程中 她经历了爱情 短暂的一个夏天 如昙花一现
她也再次经历了另一个妹妹的溺水而亡 然后是父母亲的相继去世

最后 她 结束了她的动荡生活 再一次回到了儿时的旧居 新西兰美丽的青青草地
在报刊记者的镜头前 她依然羞怯自卑 但是她知道 在自己的世界 她已经成长 并且会继续成长

文字是她的世界 所有的人离开了 她的文字仍然陪伴着她
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我们所有的梦想和美好 心是永远不会折断的翅膀 带我们飞翔

我把点滴记下来 与你分享 这是我在这个下午看的电影 只是简单的记述
我象她一样不善言语 我的文字 有时 也不能很好的表达 一种感觉 会有所偏差

可是 我还是想把他们写下来 没有再冠以 给你的 什么什么
你要知道 每当我写下什么 我就觉的你在我 敲击键盘的双手上方 和谐的凝视 无声安详
那时 你便在离我很近的地方 就象她桌旁的天使 你是看不见的 他只能感觉 只在个人的心里

 6 ) 不可自拔的童真





Fear no more the heat o'the sun 别再害怕骄阳的炙烤
Nor the furious winter's rages 别再害怕隆冬的严寒



尖叫声此起彼伏的精神病院里,
当珍妮特将莎士比亚的诗句写在墙上时,
我的心也同她一起默念、震颤。
我在她对文学赤子般的热爱中惭愧,也在她不可自拔的童真中沉湎。


我也曾有那样的童年,强自镇定在怯懦里莫可名状地旁观,
眼中噙满泪水也无法追回至亲的逝去。
文字如同一双毫无恶意的手掌,安抚着那颗不谙世事的心灵。
每个人都曾是初生的婴儿,带着无知的困惑摸索着越渐冗杂的世界。
当身体无所适从的寄人篱下,当糖果带着馨甜蛊惑了清澈的纯真。
在悬空的生命里这仅有的支撑力变得弥足珍贵,
一个人的乌托邦,一个人的自由梦想,
携着书籍的翅膀,缚着诗歌的光芒,在越发独自的黑暗里寻找明亮的出口。
异于他人的卷头发、偷食的火腿屑、藏起的糖果纸、寂静的墓地、
数不清楚的阿司匹林药片、精神病院里的游离,
当第二百次电击已然结束的时候,那清明的眼珠依旧清明。
经年过后,如同重生,没有人能够忘记过往,
而正是这深刻的过往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意义非凡。



是什么让你相信童真的伟大,是什么让你抓紧绮丽的幻影,
是什么让你拘谨又俏皮,是什么让你孤独又性感。
不断地行走与写作,在窄小的屋子里冥想,与最终离去的男人做爱。
在秋风萧瑟中,你仿佛一片随时可能离去的枯叶般单薄。
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擦肩而过的插曲,
你始终是你,无论曾经与现在,永远在行走,探寻着自己的过去。



这个女子用她透明的纯澈与童真深深打动了我,
一生中是否会有一样事物可以给你抚慰与温暖,
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一生中是否会有一样事物可以令你拥有最强大的力量,
历尽磨难,真心不改。
这不是一个诗人的疯狂,这不是一个女子的倔强,
这是一个可爱的人,在用她的生命争取着她的幸福。




PS:与诗人欢爱的情趣——他会在渐入佳境时说:“请让我为你朗诵一段诗吧,*****,你喜欢吗?”



哈哈哈!此片有很多小俏皮的片段哦!


 短评

歡樂易逝,須臾;哀愁難防,亙古。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或者說,孤獨是每一個人的永恆處境與存在狀態,那種落寞的姿態,像天使羽翅輕展,優雅地暈染開,氤氳著敏感的苦澀。那生活緩緩鋪展開,邂逅的人事零星綴點,像煙火一瞬絢爛,憂愁侵入,滲入肌膚。我愛那燃燒後的冰冷灰燼,我在那寂寞里恣睢狂歡。

3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拍的不错的流水账。对应的自传有台版译本《島國天使》《伏案天使》《鏡幻天使》,从摘抄看文笔确实很诗意,倒不如直接看书

4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还行

一天看两个好看的片在运气上有点过于奢侈。。这个也说不上哪里特别好看特别有共鸣,但就158分钟都看得很顺,每个姑娘都很美。。喜欢她裸在水里对一个渣男傻乎乎地卖弄风情,特别美的肉体。。

5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贫困、疾病、丧亲、无友、不算美、不被爱、孤苦伶仃,除了写作才华,活生生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8年精神病院生涯,差点要做lobotomy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幸亏手术前文章获奖了。小时候太可爱,橘子味棉花糖一样的大蓬蓬脑袋。以为是学校励志片,没想到竟然这么沉重……有点怪的英语口音+法语字幕

1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敏感而美丽的灵魂,往往过于孤独,文字是心灵绽放的出口。

14分钟前
  • 有风吹过
  • 还行

打动我的不是灰暗中的成长过程,也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描绘了一个「害羞」的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并从始至终保有那份与生俱来的「害羞」的图景。感谢有导演能拍我们这一挂的人。

15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克制而写意的传记片,没有渲染,没有煽情,仿佛传主年迈之际的娓娓道来,期间当然难免有所跳跃。

1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除《钢琴别恋》之外坎皮恩最好的片子...

17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烂字幕……看得我晕不愣登、死去活来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从头到尾我只能看到她的苦难和笨拙。世界将她看做异类来排斥打压,竟然没有过一个人真正珍惜她的天赋。或许这正是导演所试图说的,才华并不能带给一个人任何东西。甚至说正因为拥有这样的才华,她才不得不将一切其他生活的可能都拒之门外。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上帝。

21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我真庆幸我直到现在才看了这部作品//杜昳雯在《导演之维》第五章《简·坎皮恩电影的女性主义创作观》中写道:“简·坎皮恩通过将自身经验投映到弗兰身上塑造了这个理想女性的形象并完成了电影中女性和自身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但这还不是结束,她试图通过这个理想女性的角色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坎皮恩试图表现弗兰饱受折磨的人生渐进式的升华,从一个‘正常状态的女孩’到一种‘真诚痴狂的他者’再到‘宽广坚定的自我’的三级转变。”//应该可以理解到 拍摄电影是坎皮恩面对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摄影机她观察世界寻找自我树立风格 以哲理性的审美的表达将电影胶片转变为一面朝向自己的镜子一副描摹自身形象的自画像一台投射自我影像的投影仪

23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前钢琴课时代的坎皮恩,还挺刻意的。女主角(们)选得好。

2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如此孤独的局外人,始终以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无力融入的世界,渴望与痛苦燃烧成文字与诗章,那是宣泄的出口,唯一的浪漫。她似乎从来不懂得拒绝,无论伤害还是鲜花,只沉默地任由生活的浪潮裹挟向前。时间最终战胜了风暴,还她以内心如海般的宁静,hush-hush-hush...

33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重看#@百丽宫;三幕结构写尽孤独卑微敏感的灵魂声色,在我们还没建构好自己的世界之前,都曾体味到那些无法言说的心动、幻灭、绝望与新生,生命长河里的明浪暗涌,都无法阻止微缈而倔强的希望,因为每层地狱里都住了一个天使,感谢这些曾与我们同桌的天使,稀释些许现实灰暗。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简·坎皮恩擅长拍摄温柔、细腻、百转千回的故事,即使西部片《犬之力》也拍出了亨利·詹姆斯式的优雅精致。《明亮的星星》是关于济慈的传记,而《天使与我同桌》则是澳大利亚作家、诗人珍妮特·弗雷姆的三部自传的改编,其中引用了叶芝、奥登、莎士比亚、丁尼生、雪莱等人的诗句,可见导演的趣味也许受到浪漫主义至现代主义的英语诗歌传统的影响。检索发现简·坎皮恩曾经是在大学学习文学的。但是《狗的力量》这部电影却是修正主义西部片,可见作家的趣味是广泛的。不过《狗的力量》也是根据知名同性恋小说改编的。一位女士的肖像是 1996 年的电影改编自亨利·詹姆斯 1881 年的小说《一位女士的肖像》,由简·坎皮恩执导。

38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字幕烂对这片有多伤 坎皮耶拍部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一定美爆

42分钟前
  • 葱的
  • 还行

劇情大致依照史實,把細節拍得很好。我們一樣是透過窺看別人的人生來面對存在主義式的孤獨。前半的成長感情豐滿(Jane Campion感覺是具有此能力的天才),後半稍平淡,是否也反映了人生的普遍軌跡?

47分钟前
  • hsein
  • 推荐

她羞于启齿,她不善于谈吐。她可以选择疯癫,她可以选择结束。可她选择了她唯有的生活继续,哪怕只是平凡和孤独。文字是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她喜欢低头浅笑,她喜欢会心不语,她喜欢将一切都放入自己那颗纯粹,干净,美丽而敏感的心。然后无声的承受。最后将这一切化为纯黑色的字符谱写于大地!

52分钟前
  • L.L
  • 力荐

158分钟没有一分钟觉得无聊,摄影太美

56分钟前
  • lapetitelune
  • 推荐

细密绵长,困苦疼痛,女作家传记,简·坎皮恩的女性诗情。那一头火红的蓬松短发。

58分钟前
  • ofelia11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