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科恩这种顶尖级别的特工,一些近乎本能的特质、素质,单靠训练是无法达到的,比如人际交往中强大的亲和力、人格魅力,察言观色和刺探情报的分寸感,想与对方高层结为密友,这些东西不可或缺。谁也不傻,高层个个都是人精,一个外人要想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非常困难。
你相信吗,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叙利亚政要和商界名流、以及反间谍机构的领导人发自内心地喜欢科恩这个家伙,毫无戒备心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探听到那么多核心机密。
作为谍战剧深度爱好者和创作者,兴致勃勃去刷了几集国剧《前行者》,实在被她的剧情逻辑震惊劝退,再来看《特工科恩》,想洗洗眼睛。看完很有一部政治宣传剧的感觉,她是清晰的,影像很好看,但作为谍战剧,并不是太刺激。
前两集训练部分精彩的,一个办公室文员怎样成为入门级特工,用半年时间训练就可以出外勤任务,这也是很传奇的部分。特工戏最好看的是身份危机,做任务时身陷险境,但这些桥段,都被一眼看穿,有惊无险,这是这个故事始终顺撇,像个人物传记流水账感觉的原因。唯二的高潮段落是科恩被捕和第四集的政变戏。可惜的是,这个戏因为是歌颂的主基调,没有更多铺垫人物做任务时,挖坑背叛朋友,给刽子手当帮凶的,这件事内心的挣扎。科恩这个人物仿佛是个做任务发情报的机器,事件之外对人物复杂性的刻画很是匮乏,导致这么传奇的人物形象非常扁平,观众其实很难感知到人物特点。
创作立场最终决定一切,这是一部无论如何都要讴歌的人物,所以创作时他很多让人物真实的人格面向都隐去了,比如他能征服如此多的叙利亚高层,靠的人格魅力具体是什么?几场戏根本没有完成这个塑造,有钱,有魅力,而且善于发现人的需求和弱点,这些都需要一场场戏积累支撑,但是如果这种戏多了,人物就会显得很油滑虚伪,善于操控人心,人物就不会太正面,不过这本来就是间谍的职业技能。还有间谍面对诱惑,怎么能保持洁身自好,这好像不真实,但编剧也只能如此。真人故事改编的剧集就是面对这种困难,人物很难有创作空间,虚构或者人物的负面特点不被允许创作出来。
间谍的职业技能包含着技术知识,操作技能,还有直觉天赋,这部剧只有人物的第三部分,前两部分的能力着实没有好好写,所以整体上当把它做间谍戏来看,显然技术含量不够。占用电台和自己的情报员发报聊足球,这么惊险的事情也能做出来,当叙利亚情报部门都吃屎那样有持无恐,电波干扰电视信号,引起了对方注意;叙利亚真够乱的,乱到完全可以眼皮子底下偷情报,看这些情节时还以为在看爽文。
这部剧毫无疑问是以色列视角的故事,很容易想到我们自己的抗日神剧,到底怎样编故事能打动本国之外的人?答案是:压根没有!为什么?主旋律谍战剧的视角就是给本国人民看的,肯定了人物和人物行为,便无法写动机的复杂性,上来只能是个爱国者和牺牲者,人物的创作空间很小;二来,主旋律谍战剧也只能写间谍这个职业是英雄,但是有意思的、优秀的谍战剧都是“反间谍”制度,反思间谍职业的,比如《潜伏》,用巨多量的家庭戏,情感戏铺垫对抗着偷情报,耍心眼,背叛的戏份,平衡人物的正面色彩,也写出间谍身份制造的人间苦难,仔细回味,《潜伏》对于这样的工作方式,这样的人的牺牲,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意思;《黎明之前》写两个兄弟的相爱相杀,最后也不了了之,也有这样的意思。间谍故事的真实底色应该是反间谍制度,至少是反思间谍。(参看勒卡雷老爷子的间谍小说)而这样的导向,和主旋律的调子完全冲突了。
《特工科恩》是一段以色列的历史,记录了以色列人民的痛,是个主旋律的间谍故事,它的影像很好,剪辑节奏,和声音、音乐这些都很出色,欠缺的是剧本来不及也不能塑造的人物的复杂性,因为没有人物,事件的曲折,间谍职业的本质特点都没出来。
这部剧可以看看叙利亚大马士革风情,看看传说中的戈兰高地和大加利湖,理解中东地缘政治。
伊莱·科恩,中东历史上的真实间谍,摩萨德的王牌特工,以色列的国家英雄。但剧集中,他并没有007式的主角光环,而是被塑造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聪明但性急,有时还显得鲁莽,还差点因此暴露身份。他有勇气但也会害怕,初次行动时恐惧到呕吐。同时,他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和父亲,深爱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怀孕的妻子让他怀疑过、退缩过。长年的间谍生涯让他习惯于卡迈勒的商人身份,反而自己真实身份和生活变成了一种假装,所以剧中叙利亚的镜头是彩色的,而以色列的镜头是黑白的。但间谍生涯的深入,使得他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科恩并不是出于对假身份的迷恋,而是出于民族大义在国家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前者,义无反顾地像飞蛾一样扑向了灯火。剧集在人物刻画上非常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也非常精彩,对每个主要角色的行为及抉择都有心理上的解读,拉近了观众与真实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比如科恩上司对科恩妻子异乎寻常的照顾就有着合理且不俗的原因揭示。人物之间的对白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令人回味。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饰演男主角的萨沙·拜伦·科恩跳出了屎尿屁的喜剧讽刺角色设计,变成了一个沉默但坚定,冲动但执著的间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来远超预期的获取了情报,可以留在以色列不用回去,可以撤走,但是犹太领导最后时刻出现了典型的犹太式贪婪。同时,他自己也有着典型的犹太式贪心,总想着赚够便宜后再多赚一点便宜,最终就是犹太式贪婪葬送了犹太命(当然或许犹太领导本来就把他当作耗材炮灰,最后几十年后犹太老板投资拍摄一部这人的电视剧,继续忽悠更多炮灰,当然咯,犹太老板票房钱照赚。)
这就是犹太人,精明,但是贪婪,最后总是因为贪婪而吃苦头,但是再遭罪也要为了利益而贪婪的去不择手段冒险。
PS:也许他在卧底中迷失了自己,真身在以色列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小平民,而在叙利亚的伪装身份却是一个人人尊敬的精英上层人物,处处受人追捧,所以他有点儿飘飘然,也不情愿放弃这种人上人的生活,所以贪心的想要多过一会儿这种有电话你、有多套高档西装的上等优质生活,最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PS2: 拍的再煽情。也无非是一个间谍被处决而已,任何这样的间谍,越是给对手造成的危害大,越是无法被饶命,就这么简单,因为他导致的以色列轰炸死难的叙利亚人,导演就故意装傻了,这就是犹太资本下拍的电影采用的春秋笔法,单向洗脑而已。
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主角极具个人风采的情感故事。与他相比,邦德就是个非人类的外星人。而这部剧集,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特工这种极端环境里的人的心理和情感,非常动人。
孤独,与相爱的人长久地分离。
和祖国同胞互通电报时候的开心。这一刻,他回到了原本的他,没有谎言,没有伪装。人之忘情,铸成大错。人,终究不是机器。
这段对话最有意思。多金,地位显赫,即将身居要职的商人与平凡的办公室职员存在于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不想变回来了怎么办?”,真实而恐怖的质问。也许在现实中,有些人就变不回来了。人不是机器,不能打开开关就工作,关上就休息。
这段太让人心疼了。
相关的是,特别喜欢乔装时候用的那个衣柜,就像是连接着两个世界的大门。最后一次他扔掉了那个本来的自己。
泪奔。
电影终归是电影。看过,感动过,不用很久就淡忘了,除了认识了一位有魅力的演员之外。然而这不是虚构的故事,曾经有那么一个人,这样活过,这样死去。
Don't get me wrong. 电影并不煽情。总结性的镜头是飞蛾扑火。
本剧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很难想象这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发生过的事情,摩萨德情报机构举世闻名,其实本剧的情节十分简单,节奏也不快,只是主角干的事儿足够大,只要稍稍有一点内幕揭秘就会让观众直呼过瘾,足以抓住观众的眼球。
一个以色列间谍最后做到了叙利亚的国防部副部长,最后被叙利亚处死,死后两年,以色列根据科恩种的桉树把叙利亚的某军事基地炸毁,真的是非常传奇的一生。
一个间谍在两种不同的身份中来回穿插,这两种身份还是敌我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人格分裂一样,时间久了真的会有自我迷失的时候,隐秘战线的战士都是非常人。
本剧并不是特别成功,科恩主动参加情报工作的动机不是很清晰,叙利亚和以色列正义和邪恶不是很明确,主人公的行动会让其他国家的观众产生是否正义的迷惑。如果以色列是正义的一方,那这部剧的主题就非常正直主旋律了,简直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宣传片,本剧处理的非常不好!
但是以上批评又是废话,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复杂,正邪难舍难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戏剧和历史最好还是有间离感。
为什么我觉得他罪有应得呢
黑白的以色列,彩色的叙利亚。
真实故事比电影还牛,好看就是节奏剪辑得太慢,我没有看完.
有些小小的BUG,比如大豪宅一个佣人都没有,瑕不掩瑜,真是部好剧。以色列,上帝的选民,世界上最特别的一群人。
收起《格林斯比》的“污力十足”,也不再是《谁是美国》的“百无禁忌”,认真演戏的Sacha太厉害,在我看来已经提前锁定了下届艾美奖的入场券。真实历史的大前提下没有把这个间谍故事写得峰回路转,示众的尸体和流落别处的骨灰始终是这位卫国英雄留下的印记;六集当中,始终被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交织的那种年代感十足的“肃杀气氛”笼罩,又加插着一丝宝贵的怀旧浪漫,平稳地梳理了“丈夫”、“Eli”和“Kamel”三个角色曾发生过的故事,那种流淌其中的责任感和勇敢,写就了这个男人的一生。
看得让人心脏跳得好厉害,好紧张
Netflix的今天,就是中国电视剧的明天。革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作形态、播出方式、视听语言、取材角度,国外流媒体已经把触角从亚洲缩小到华语地区进行投放辐射,不变就要被围。
如果要爆米花式的“爽”,别看,因为这部剧会让你知道真实的特工是怎么样的,当然,也会让你了解千里之外的叙利亚的风土人情。
豆瓣上的安利要小心。我就这样看了一部法国影视公司为netflix拍的以色列主旋律作品。幸好我擅长快进。就当了解中东历史了。
第五集出来的小孩子居然是本拉登,呃
希望网飞可以出个全球间谍系列
如果不了解地理,根本不知道叙利亚对以色列的威胁有多大
看完另一种传奇人生的可能,心情实在太复杂了。除了男主魅力实在太大带来的结局的悲伤,就是感慨Cohen在每一次看似可以选择的人生节点,其实都是没有选择的。所谓时势造英雄,但什么又是真正的英雄呢。
又是一部沉稳老派专注于叙事的谍战剧。以色列这条线,低饱和度的调色很赞。
科恩在摩萨德历史上是个传奇,但是片子拍的好像这人是个草包。。
平静的异国音乐中,不知是非的往事重重
作为谍战罪案爱好者,周末一天看完了。不同的身份转换让人迷惘,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危机感很难吧,这么有天赋的都栽了。希望这个剧继续拍下去,一季讲一位传奇间谍。
所以我党的情报小组还是很合理的,核心特工怎么可能发报呢,太容易暴露,肯定要配联络员,和专门的发报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看完后马上查了下历史上特工科恩的真实故事,又看了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冲突历史,又看到历次的中东战争、以色列建国史、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巴以冲突,根本停不下来。
被盖尔加朵在IG上疯狂安利,所以肯定是很真实了。小本拉登出现的时候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