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完了悲惨世界 其实呢 本来不准备看的 因为没有英文字幕 拍摄清晰度也感人 想看2012版的 又实在没有看的 就屈服了 说实话啊 感觉电视剧看多了 这种桥段也见怪不怪了 当然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 也许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是无可挑剔的 可能是我变挑剔了吧 总感觉这些都似曾相识 但是也许是我看过的都是借鉴这个吧 劣币驱逐良币? 先入为主真的是悲伤啊 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之前知乎上的那个劝阻大叔的那个答案 真的是太难受了 空前第一次 不想要女儿 真的 这种坠入爱河的少女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简直 看的时候就在mmp 太蠢了 但一想 我是以上帝视角看待的 哎 但还是觉得太蠢了 完全就是丝毫不顾全大局 真的 这种女孩啊 就轻而易举就上了勾 劝也劝不信 也不知道我是何来的立场 我都是一个尚未经历过爱情的女孩 却能如此理智 真的 会不会等我初尝爱情的滋味之后一切就变得又不一样了? 其实想想也觉得可怕 明明花季的年纪 却有如此冷酷理智 真的是 哎 伤心💔 再就是 那个反派 我的妈 我觉得国外电影的反派就真的很可怕 就像那个女主说的 他眼睛里都没有感情 我的天 真的是 那种冷酷啊 每看到他一眼 就不由自主的 send chills to my backbone 太可怕了 就算到了最后 他自杀了 比较正义吧 但还是 没有看出来他的一点儿人的气息 哎 太恐怖了 就像那个红字里面的反派 阴森 哎
刚刚在豆瓣看到男主竟然是辛德勒的名单的男主
难怪看起来这样的眼熟
哎
里面的那种迫不得已
隐忍
阐释的真的是很好啊
这种男人真的很帅
2019.6.20 看完了这部《新悲惨世界》,内心很沉重,因为是改编的电影,所以跟原著有一些差别,看日后是否有空闲去翻原著吧!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那是一个悲惨的世界,主角冉阿让只是因为偷东西,就被关进监狱20,期间做苦力,被侮辱,践踏地连尊严都没有了,好不容易获得假释,去往另外一个地方报道,才离开那个可怕的地方,但是这其实是变态的一种囚禁方式了。冉阿让在报道的途中得到主教的收留,并被他感化,灵魂得到洗礼,多年后他换了个身份,也成为了市长,自那次被主教感化以后,他一心从善,做慈善事业,但是这样一个想改过自新的人,社会却还是不放过他。 沙威被调来了维高,遇到了曾经在采石场做苦力的冉阿让,但是这时候的冉阿让已经改名为弗兰德,但是沙威却一直阴魂不散地背地调查他。直到最后他被革命者抓住即将被处决的时候,冉阿让却放了他,用宽恕和爱感化了这个顽固不化的旧制度的遵循者。沙威在最后选择放了冉阿让,自杀了。 冉阿让在救助芳汀的时候,也很感人,芳汀是一个贫困的女工,未婚先孕,有了一个女儿珂赛特,为了女儿,她一直卖力干活挣钱,把钱寄给留在康纳得家里的女儿,但是社会却因为她是未婚先孕,就排挤她,最后到死也没能见到女儿。但是冉阿让答应她帮她照顾女儿,这一答应,就照顾了珂赛特一生,他是个好父亲,他用人世间的大爱,去帮助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人,他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女孩当成了自己至亲的女儿,爱护她,照顾着她,让她在安全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甚至最后也冒着危险把她爱的男人亲自从战场上带回给她,这样的父亲真是!父爱如山就是这样了吧! 关于《悲惨世界》,我知道一定还有很多闪光灯可以挖掘,这次看电影也只是知道皮毛,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完这部世界级名著。
看完《悲惨世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打开了百度百科想查查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却奇怪的发现,找不到这部电影。只有一部2012年《悲惨世界》的音乐剧电影。看到这,脑子突然一片空白。那我刚刚看到的是什么电影?为什么里面一个唱歌的人也没有?
经过一番的仔细翻查,原来是之前想下载2012版的《悲惨世界》时,阴差阳错地下载成了这部1998年版的《新悲惨世界》。这是这个美丽的错误,使我遇上了这部电影。 ——题记
本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情节选取、剧情删改等都一无所知。但是,看完之后,沙威警长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一身黑色的装备气场极像《V字仇杀队》的男主角V。出场第一个场景便是要求队长请按照程序检查自己的手令。冷酷但却坚持秉公办理的态度已经开始在我心中奠下基础。
第二次印象的加深是在当沙威警长看到男主角冉阿让用自己强健有力的身躯帮村民抬起马车的时候,敏锐的洞察力立刻让他回想起九年前自己曾经看守过的囚犯。但在并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他并不敢贸贸然行动,只能呆在冉阿让身边慢慢试探。
身为警长,本在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法制的坚持,当冉阿让被女工芳汀辱骂而冉阿让却坚持要放她走时,沙威警长说出了:“你是权利、道德、征服的象征,事实上是整个社会的象征,你没有权利干扰法律……”的义正言辞。而在以为自己误会了冉阿让的身份后,坚持要冉阿让惩罚自己,而且说出了“辞职也是一种荣誉,但我不配。”此刻,沙威警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身为警长,他并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利,而是以自己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为荣。他也没有以权谋私,而是坚持必须要按照法律的问题解决问题。(在那样的年代中,政府高层中对于道高望重的人的名声的尊重和没有证据绝不污蔑他们的做法让我为之感动。)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沙威警长回到巴黎任职,但心中却一直没有放下对冉阿让的追捕。但是,在监视和阻止反动分子破坏国家主权的过程中,沙威警长不幸被抓。当冉阿让把沙威警长拉到后巷时,沙威警长冷静沉着地说:“你应该杀了我,我不会善罢甘休的,你应该结束到一切。”那一刻,面对着生死,沙威警长依旧没有表现出慌张的神情,因为在他心中,对法律的捍卫和对自己目的的坚持,已经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占有。他并不贪图功名利禄,也不享受荣华富贵。他只知道,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但是,在冉阿让真的把他放走之后,他真正开始反思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到底对原则的捍卫到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正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安定?还是说是自己那颗输不起的虚荣心一直对于当年前冉阿让对自己的挑战耿耿于怀?
坐在桥边的那段可以让自己静下来思考的时间,终于可以让他对过去的十年进行抽丝剥茧。他似乎渐渐感受到,冉阿让真的是改变了,而自己也确实是做错了。最后,他放走了冉阿让,把手铐铐在了自己的手上,转身倒进了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完全了对自己的良心的救赎和对那份职业信念的坚持。
正是这一些细微末节,让我对这一位沙威警长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位老演员杰弗里•拉什再一次增添了一份喜爱。从《加勒比海盗》到《国王的演讲》,对于每一个角色那入骨三分的演绎,实在让我们为他的演技投去敬佩之情。
当然,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牧师对冉阿让的宽恕,主角冉阿让的改过自新和最后为了女儿的自我牺牲,动荡年代下对个人道德的重视(不雇佣未婚先孕的女工),对于道高望重的人的名声的尊重,没有证据绝不污蔑他们的做法,底层人民迫于生计的生活,在面对金钱诱惑所变现出的贪婪和无耻,年轻男女队纯真爱情超越生死的坚持,反动组织里青年们为了革命不惧牺牲的无畏精神等等。总体而言,这虽不是一次最好的改编,但这也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影片改编自法国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拿破仑战争和之后十几年时间为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制度对于不同阶级人群非常不平等,底层老百姓饱受贫穷、饥饿、排斥和压迫,几乎所有法律都是保护贵族的,即使贵族欺压底层人民,受到严重惩罚的只会是穷苦老百姓。因此,法国的底层社会成为了悲惨世界,这也促进了“1832年的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起义倡导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指导思想类似,即“自由、平等和博爱”。生在乱世的雨果目睹了人民的疾苦,最终创作这部小说,并融入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围绕主人公冉瓦让的命运坦途,讲述了底层社会的悲惨以及人民对于平等、博爱的热切需求。影片中其他重要角色包括查维督查,是政治制度的捍卫者,始终认为犯过错的人不会改过自新;工人芳汀,是饱受生活折磨的底层社会代表;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单纯善良,与冉瓦让相依为命;起义成员马里斯,是一位倡导平等的热血青年。穿插着命运多舛和情感交错的故事在他们之间展开了。
冉瓦让年轻时候,因为饥饿难耐,砸破面包店的玻璃窗,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抓判刑19年。冉瓦让在监狱里,做尽了苦工,遭受殴打、唾骂等非人待遇,他的尊严被无情践踏。假释后,冉瓦让拥有了一份黄色证明,这样的证明本身就存在不平等,不容易找到工作,即使做苦力,薪酬也只是普通人的一半,而且他还被要求去别处报到,继续受压迫,如果不去报到,将面临终身监禁。陷入绝望的冉瓦让在黑夜里躺在街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他认为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此时,一个老太太走过来,鼓励冉瓦让去问一下迪内主教,在老太太的劝说下,冉瓦让敲响了主教的门,并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本以为主教会将他拒之门外,可主教邀请他共进晚餐,还给他舒适的床睡觉,冉瓦让非常感动,便向主教承诺从明天开始要重新做人。然而,19年的恐怖经历成为了他的噩梦,对生活恐惧的他半夜打伤主教,并偷走了银制餐具,当警察把他抓到主教面前时,主教说银制餐具是送给他的,还把自己的银烛台也送给了他,对他说了一句“别忘了,永远别忘了,你答应过重新做人的,冉瓦让,你是我的兄弟,你不是坏人,我用这些银器换回了你的灵魂,将你从恐惧怨恨中救赎出来,现在,我把你交还上帝”。主教的宽恕彻底击垮了冉瓦让那想要犯罪的灵魂,从此他改过自新,并用仁慈和宽恕对待所有人。
冉瓦让换了新名字,9年期间,他从一个工人,成为工厂老板,然后乐善好施,为民谋福利,用仁慈拯救了千千万万受苦民众,也因此,他被推举为维高市长。冉瓦让住着简陋的房子,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待着,心里却永远装着自己的市民。有一天,巴黎派来查维督查来维高管理警察,查维与人民口中的好市长冉瓦让见了面,冉瓦让第一眼便认出查维是自己做苦役时虐待自己的那个人。从此,冉瓦让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与一向贯彻“秉公执法”的查维之间的矛盾开始了。冉瓦让以防万一,立刻将这些年挣的钱全部取出,埋在了一棵树下面,还拿出一部分钱捐助了9年前帮助自己的主教所在的修道院,并安排自己受伤的老员工拉菲去那里做杂工。无独有偶,冉瓦让工厂的平静也被打破。芳汀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员工,工业革命爆发后,年轻气盛的她打算从乡下到城里发展,却被一个城里青年诱骗后抛弃,这时芳汀发现已有身孕,有私生子的她不敢再回到乡下。鉴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很排斥 未婚有子的妇女参加工作,无奈之下,芳汀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朋友家里。芳汀那个朋友性情贪婪,不断以各种理由向芳汀索要生活费,实际上却以各种手段虐待珂赛特。芳汀为了养活女儿,选择进入冉瓦让工厂做工,本来一切还算顺利,但是她的美貌和才干常常遭人妒忌,尤其当工头知道她有个私生女之后,顺理成章地开除了她。走投无路的芳汀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卖掉了头发,还沦为妓女,不久后积劳成疾,得了肺炎。芳汀有一次在街上招揽客人,遭到客人调戏和殴打,查维督查看到后,先让几个贵族离开,并继续殴打了芳汀,在制度下再没公道可言。冉瓦让以市长的名义解救了芳汀,让芳汀在自己的办公室修养,向她表明自己并不知道开除的事。然而,芳汀病情越来越重,冉瓦让的麻烦事也一件接着一件。查维看到冉瓦让的强壮后,开始怀疑他是逃跑的苦役,但过了几天,查维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而且法院说已经抓住了冉瓦让。冉瓦让陷入了自我矛盾中:如果不去法庭作证,将会有一个无辜的人因为自己受罪,如果去作证,芳汀和她的女儿将无人照顾。最终,冉瓦让无法坐视无辜的人受冤,他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做苦役的经历,也因此丢掉了市长职位。获知消息的查维急冲冲地跑到冉瓦让办公室,芳汀在刺激下与世长辞,愤怒的冉瓦让打晕查维,决定去履行对芳汀的承诺,即抚养珂赛特。
冉瓦让在芳汀朋友家里,看到受虐待的珂赛特,拿出了芳汀写的抚养证明,便带珂赛特前往了巴黎,居住在拉菲所在的那家修道院,在这里,珂赛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冉瓦让也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珂赛特不喜欢做修女,她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冉瓦让以拉菲的名义在外面租了一座房子,平时就会带着珂赛特为难民施粥或办些其他事情。有一天,珂赛特在街上看到马里斯的精彩演说,心里产生崇拜,而马里斯也留意到这个美丽单纯的女孩,跟在女孩身后,产生爱慕之情,冉瓦让为了保护珂赛特,阻止了他们之间进一步的接触。马里斯最终还是找到珂赛特的住所,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长凳上约会,两人坠入了爱河,这也再一次激起冉瓦让和查维之间的矛盾。
马里斯是“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的带头人,查维督查一直派人跟踪他,在知道马里斯恋爱后,又开始调查他的女朋友,查维来到马里斯女友家,这使冉瓦让再次陷入惊慌,便立即带着珂赛特搬离此地,重新租了一座房子。查维最终确定马里斯的恋人就是珂赛特,而珂赛特的父亲正是他一直寻找的冉瓦让,他跟踪马里斯,来到冉瓦让住所,本想拿珂赛特作为威胁,却不慎被马里斯控制。查维被抓进了共和党人组织中,而为查维执行枪决的人正是冉瓦让,就在查维觉着必死无疑时,冉瓦让再一次宽恕了他。战争打响后,冉瓦让知道珂赛特深爱着马里斯,为了给珂赛特一个美好未来,他独自跑到战场,舍命救援受伤的马里斯,他通过下水道把马里斯拖了出来,但是两人在出口被查维抓获。查维的目标是冉瓦让,所以在冉瓦让的请求下,查维放了马里斯,让他回到了珂赛特身边。查维与冉瓦让站在河边,此时查维开始怀疑自己一味“秉公执法”的错误,他开始相信人是可以改过自新的,开始明白自己代表的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是悲惨世界,而冉瓦让的宽恕和博爱能够将悲惨变成温暖;查维问冉瓦让“为什么不杀了我,憎恨我吗”,冉瓦让回答“我没有权力杀你,我不恨你,我什么感觉也没有”;查维被冉瓦让的博爱折服了,他最终释放了冉瓦让,自己却投入河中结束了生命;获得自由的冉瓦让满怀激动地向前走去。这一幕像是旧制度的倒下,新制度的萌芽,社会黑暗最终将会被自由、平等和博爱照亮。
冉瓦让从朴实的劳动者到监狱中的苦役,到维高市长,到普通市民,再到完全自由,跌宕起伏的一生伴随着他内心精神世界的升华,主教在他走投无路时救赎了他的灵魂,使他把宽恕、平等、博爱理念贯彻终生,帮助了无数饱受生活煎熬的人民。芳汀的生活遭遇是贫苦人民的缩影,因为冉瓦让的博爱,芳汀获得救赎,芳汀的女儿也免受苦难。查维督查是社会制度的代表,他的尽职尽责却给人民带来苦难,最终他心中的壁垒被冉瓦让的宽恕打破,使他相信了人是可以改过自新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宽恕拥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像一束光照入社会黑暗角落,照进人民心田,救赎着犯罪和苦难的心灵。生活像一面镜子,如果我们心怀博爱,看到的可能是充满爱的世界,如果我们心怀仇恨,看到的可能是充满恨的世界。我们或许正在善与恶之间挣扎,或许正有人敌对自己,或许正有人需要帮助,这时我们是否可以用平等、博爱、宽恕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呢?
(映后随记,不成文)
为了看前半部来刷大屏,后半部和在家看的时候一样持续翻白眼。珂赛特长大前的部分,卡司齐飙演技还是很顺眼的;之后感觉导演各种先入为主了。
把人物都写成傻逼和混蛋,去衬托冉阿让的高大全,结果最后自杀一幕欣慰一笑人设完全崩掉——如果是真冉阿让他一定会跳进河里救沙威的。还有那句莫名其妙的“我爱她”,雨果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奥古斯特的想法是好的。雨果原著太庞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力气把支线全部展现完整,砍了倒也没事。成片就…一言难尽。
影帝和影帝的表现非常不错,人物呈现没问题,但人物动机说不通。沙威应该是最有的写的那类人:耻于出生所以偏执。满口法律道义,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正义欲”。
人生中一定少不得遇见这样的人,越卑鄙越喜“替天行道”。自我立场的崩塌源于穷尽一生与人为敌,在别人眼里却不过尔尔。
电影很棒,但是隐约的感觉没有把主角和社会之间更深层次的东西拍出来。有时间一定要找原著来看看!
沙威最后一跳让我感觉其实是冉阿让和他因爱而恨的搅基故事;珂赛特好像true blood 里的牙缝女;轰轰烈烈的历史变成了街头痞子的闹剧;爱波宁等角色无故消失;实在让我不忍称其为悲惨世界,没有寒阳的温暖哪来冬雪的凌厉,朴实过火了。
杰弗里拉什的沙威非常出色,改编得有些流俗的剧本中这是最立体的一个人物,"我的父亲是小偷,我的母亲是妓女",仅仅一句台词就揭示了他所有执着的原因,一个那样长大的孩子,他对正义的渴望必然近乎偏执,法不容情,他没有错,只是有着过于沉重的童年阴影。冉阿让的设置过于"超人"化了。
在看了1958年版、重温2012年版《悲惨世界》后,发现这个1998年版卡司阵容也挺不错,就纳入观影计划:如果没有另外两版做对比的话,观感或许会好点。这个版本从开场设置的情节改动就不太满意,这个前后动手打主教、珂赛特的连姆·尼森版冉阿让也没有另两版喜欢,最后沙威改成在冉阿让面前投河自尽也有些怪异……★★★☆……P.S.:1.比利·奥古斯特导演目前最喜欢他的作品依然是《征服者佩尔》;2.饰演芳汀的乌玛·瑟曼给《风之谷》英语版的库夏娜配音,饰演珂赛特的克莱尔·丹妮丝给《幽灵公主》英语版的珊配音……饰演冉阿让的连姆·尼森则给《悬崖上的金鱼姬》英语版的藤本配音……
什么叫经典 看过就知道。ps 强烈建议看电影前看书。
很喜欢这个故事,高二时候的小说课那学期看过只是差不多忘光了。总之巴尔博萨船长啊,你演戏怎么这么好!还得夸一下连姆尼森,果然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故事结尾让人很压抑,这就是为什么叫悲惨世界吧。期待一下杰克曼和海瑟薇的版本,毕竟从演员结构上来说,Fantine的戏份可能会增加。
你确定这是悲惨世界么!?支线全部砍掉!连德纳第都没戏份!爱波宁和安灼拉完全不见了!冉阿让还看上芳汀!马吕斯居然还不是小开!这货是悲惨世界么?!!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卡司啊……
没看过原著 单从这电影来说 故事还蛮喜欢的 杰弗里拉什无论演什么角色 看着都那么舒服
很烂的版本,把原著的基调全都改掉了(结尾居然是沙威跳河自杀后,冉阿让充满希望的笑着走在街道上,汗~),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太突然,刻画得很粗糙...
确实很不错,只是可能和原著有一定差距,除了感觉到男主角的洗心革面的决心,再就是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警察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善恶观被否定时的复杂情感,其余的就很淡了。另,对于女一号,只能用bitch is 矫情来形容,不过也只能怪尼姑庵确实是个世外桃源。
哟 这版彻底狗血了 那自杀的镜头处理的呀 不是应该月黑风高夜我们孤独悲伤的沙威大叔独自寻死的么 怎么怎么变成在冉叔面前优美的跳水运动了?! 而且我们善良的代言人冉叔还那么淡定看了一眼然后一脸正义大踏步微笑离开居然不去救沙叔 哟我当时就鸡血了出离愤怒了! 我的善之启蒙啊 就这么毁了
8分,悲惨世界从这里开始,Liam Neeson!
影帝和影帝飙戏好玩吗,我觉得你们的发型很好玩...沙威把情敌芳汀气身绝和冉阿让玩手铐play(这个受),Uma Thurman的芳汀换我也会逆天爱上的。大珂赛特真不讨喜,小柯赛特影帝单手抱的时候萌得一脸血。(德纳第老板:“先生喜欢珂赛特吗? 喜欢让她在你腿上玩吗?” 让彼得·塞拉斯来 = =+)
无法忍受弱化了关于revolution的部分,以及沙威的心理描写,于是整部片的基调落在基情四射的相爱相杀...还有这英语说得无比别扭,Geoffrey Rush的澳英,还有英音、美音,老子真他妈的想来句中英!但配乐不错,以及服装神马的,乌玛瑟曼那腔调去演whore,真有奸尸的感觉
影片的节奏把握得不错,134分钟的长度,不足以展现雨果的恢宏画卷,但主干还是抓住了。连姆尼森的化妆不好,相隔20年,居然面貌变化很小。印象中冉阿让后面应该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而连姆尼森还是个中年人的样子。
对名著改编向来宽容,拿它跟舞台版瞎比的可以闭嘴了。当年的阵容如今看着非常瞎眼……只是略为在意为毛会有基情的问题,嗯。
像冉阿让这种人大概也只有书里才会有了吧,复习完毕明天看新版!!
每个犯过错误的人都应该被原谅及尊重。人活在世间是为了给不是取恩,看完之后的总结
这名字翻译的差点以为豆瓣上没这电影。好的电影和导演拍摄的是有节奏感的,而且节拍一致,从始至终,不管情节怎么发展或快或慢节拍是不会变的,这样您能一口气看完,中间没有卡顿或调戏,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并且看完还有很多细节深深印在脑海。liam大叔、最佳竞拍老爷子、昆汀最爱的uma每个人都贡献了最佳演技。虽然看评论说和其他版本的悲惨世界不可比,和原著也有出入,可谁定义了她是悲惨世界,她明明是孤星泪嘛!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很爱这个故事,所以很讨厌这版的改编,删掉了爱波宁和马吕斯的外公就算了,珂赛特也跟着成了叛逆少女,革命的部分也几乎删没了,更糟糕的是我没看明白最后沙威督查为什么就突然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