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故事的野心非常大,拍成十集估计是挺费神的,在我看来想把70年代日本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切面表现好,按中国逻辑起码也得20集打底。配乐里,竟然有好些部分是NHK激流中国纪录片里的开篇曲。 想来制作方是一路人?如果是一路人的话,那么这剧集里表现出的社会经济层面的思考,就丝毫不为怪了。
山崎豐子在这个故事里的野心极度膨胀,一方面是经典悲剧模式的父子战争,一方面是典型日本风格个人奋斗压倒一切的不要命的意志力量,还有一方面是大家族里的混乱关系和商界政界的勾心斗角,每一个层面都是经典老套的模式,但是纠结在一起,创造一个民族的现代寓言,就不简单了。新日本和旧日本,没有一天不在进行着死斗。电视剧短短十集就想把这些东西全部凝缩起来。没点儿驾驭力还真得不成。
很多人说这部剧的主旨是在说父子,我觉得你们都没看明白,这部剧,从任何一个方面说,都是围绕在万表铁平这个人物身上的。不管是原作者,还是编剧,加上导演,都把创作感情投入到这个形象上了。山崎甚至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把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意志,这故事最核心的灵魂,全部都投注在铁平这里。然后在结局做一个泄愤式的了断。坏人一大坨,每个都坏到绝,好人也不少,但都是软脚,屁事不能干,只能依靠铁平。就像银平说的,把铁平逼到这一步的,除了你,还有我。感觉得出,在黑白好坏这一方面,山崎更痛恨软脚的好人。你可以说铁平这个人物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要创造出一个来羞死尔等碌碌众生。
相对比国内的《大宅门》、《激情燃烧的岁月》、《奋斗》、《大工匠》这几部剧集,《浮华世家》显得更加凝练、大气、充满气势,个人悲剧也搞得彻底的要命,就男主角的结局来说,你还别说,国内的编剧就是不敢这么做。同样是热血青春,《奋斗》比《浮华世家》来说就像是扯蛋。或许这里面有点民族气质的关系,山崎心里真正的目的,也是想唤醒当今日本青年的拼搏意志, 70年代日本的那股子劲儿,已经很多年没有再重现了,想达到这个效果,没有这种结局,是绝对不行的,日本人就需要这个来唤醒自己的血性,而中国人则不然,同样是这种结局,中国人看到的是理想的悲惨本质。
当然,日剧里典型的眼神杀人神功在浮华世家里还是令人遗憾的存在的,但是幸好成分不多,还过得去。木村拓哉演万表铁平,除了偶尔在走路姿势上显露出来一点娘气,基本上还是能突出把握那股子热血气势。有意思的是,70年代神户这个外景,设在上海的影视基地,三十年代老南京路。大街上周星星苦练如来神掌的大铁盒子赫然在目。
想了好久文章的题目,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无法把它们概括的更简练一些,大概是归纳能力有所下降吧。最近开始重温过去看过的日剧,突然觉得山崎丰子是一个很可怕的女人。她对世事精准的洞察力,让女性作家获得了与男性作家比肩的文学地位。从高中开始,我断断续续看过她的四部作品,觉得一部比一部沉重,一部比一部尖锐。很多时候,当现实被赤裸裸地剥离开来,仿佛一个人一直不敢面对的隐私突然暴露于众人面前,所有矛盾会在一瞬间激化,尴尬、恐惧、失落,继而失去情感的依托。看山崎的作品就是这样,让人一次次地体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欣喜与绝望,如同乘坐游乐场的过山车一样,不停地游移于颠峰与低谷之间,在虚构的世界中,折射生活的善良与丑恶。
也许是对山崎的作品一直有一种情结,所以对任何一部打上山崎丰子名字的影视作品都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其实对于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而言,要想在内容与创新上有所突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白色巨塔》挣脱了这个怪圈,它让我相信在小银幕放映的电视剧也能够有和电影艺术抗衡的力量。甚至一度使我相信,电影并不一定就是影视艺术的最高殿堂,一部制作优良的电视剧也可以取得撼动人心的艺术冲击。因了这个原因,我始终坚信这部富士电视台45周年的纪念作品,代表着日剧制作的最高水平,而那些有着山崎丰子原著保证的电视剧,从筹拍之日起就有了一种比其他作品深刻的力量。潜意识里有了这种想法,就不能不对日后上映的《华丽的一族》有了一种无限的期待。然而,老话在这里又得到了印证,正所谓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华丽》带给我的是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但也不过是停留于表面,缺少了一双直抵人心的坚硬触角。其实如果没有《白色巨塔》专美于前,《华丽》的制作绝对属于上乘,就是在这部电视剧之后,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木村拓哉的演技可以如此之好,不得不对这个演员刮目相看。但对于演技的成功而言,剧本的成功才是整部作品成功的基石,而《华丽》恰恰败在了这一点上。
对于批判型戏剧而言,我更愿意看到纯净的残酷,一切发生的顺其自然,人性的脆弱是因为社会大背景造成的,而不是将一堆戏剧冲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努力构筑一种苦大仇深的假象。《华丽》对社会现实批判的力度很强,却只是将问题一件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失去了对问题的深刻思考,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更多只是流于表面,缺少一种向下深入的力量。这一点对于一部针砭社会现实的作品而言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财前五郎与万表铁平相比,都具有一种山崎式的执著与坚忍,但与之不同的是,财前的命运能够反映很多在尘世中奋斗的人们的相似际遇,他们努力拼搏,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自身价值,也会有迷失和惘然的时候。因此,即便《白色巨塔》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医院,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每一个观看过影片的人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一种人性的归属感,有一种贴合实际的现实意义。如果说《白色巨塔》是现实社会的缩影,那么《华丽的一族》只能算是特殊时代背景下戏剧冲突的产物。尽管摄制组很卖力,导演的野心很强,我却依然不认为其有媲美《白色巨塔》力度。也许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影片中设置了太多的巧合,让一个原本展现金融界残酷竞争的作品,失去了原有的高度,降格为一个家庭的斗争与羁绊。一部成功的作品需要戏剧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就只能平平淡淡乏味枯燥。但假如剧本设置的特殊性太强,戏剧冲突安排的过于强烈,就只能将故事局限在银幕上,做为讲述传奇类的影片还好,而对于现实主义的作品来说,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当最后的枪声响彻于清冷的山林中时,万表铁平的命运让人悲叹,却无法让更多的人引起共鸣,不能不说一大遗憾。仿佛架空于社会现实之上,缺少了与观众思想的交互性理解。
当然,如果单纯把《华丽的一族》理解为万表一家的命运,而不涉及对金融界的针砭时弊,那么《华丽》的剧本就真的是同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戏剧冲突太抓人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绝对能够让那一个个电视前的遥控器停留下来。只是这样的解读是否符合山崎的创作初衷呢?身为观众的我就不得而知了。我承认自己是带着一种对《白色巨塔》的崇拜色彩去观看的《华丽的一族》,这种有色眼镜一旦带上就很难看清一个事物的真实面目,那么就只有让时间去沉淀银幕中的那些形象了。多年后,假如随着岁月的流逝让那些曾经的情节变为一个个模糊而散落的碎片,心中却依然保留了一份被作品感动的真实记忆,那么所谓经典就这样诞生了。
我的博客:
http://charlotte0212.blog.sohu.com犹记得这部月九剧在2007年上档的时候,我在影视杂志上看到对它的推荐——大大的标题写着”你应该知道浮华世家背后的血的代价“,那时候刚刚恶补完《悠长假期》,实在没办法接受木村拓哉在《华丽一族》海报里有些浮肿和下垂的脸,一看简介又是什么日本钢铁业梦想,金融改革之大动荡,这样沉重的话题,当即决定,这部日剧,我!不!看!
近十年过去,我才下定决心看这部日剧,用了三天时间看完,除了飙泪还是飙泪,我特别感谢当年的自己没有去触碰这部神剧,因为以那个时候的阅历和感悟,是不可能理解编剧和作家山崎丰子赋予这部剧的深刻寓意的。
初看《华丽一族》,你会真心羡慕万俵铁平的人生哒,爸爸是银行世家的继承人,妈妈是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从小的就生活在豪门,吃穿用度自然是凡人望尘莫及,接受日本最好的教育——东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被直接送到美国麻省理工攻读硕士学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这一切都是特权阶层才能享有的生活,他在学成归国后,很快继承了家族事业的一部分,还娶了门当户对的美貌千金为妻,虽然是家族政治婚姻,但幸运地是,万俵铁平和妻子非常情投意合,男主外、女主内,一家和睦幸福。
写到这里,我都不得不佩服,万俵铁平简直就是人生赢家,让我们天天为吃喝拉撒发愁的平常人们羡慕到牙根!
如果可以的话,想必你和我一样,都想像他一样,出生豪门,至少可以少奋斗数十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豪门真的美好吗?-
在《华丽一族》里,作者山崎丰子显然想要击碎我们普通人愚蠢的想法。在那么多等同于”完美“、”幸福“的修饰词形容下的万俵家族大少爷——万俵铁平实则有着让所有人都同情和唏嘘的人生。
除了物质就是物质,铁平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爱的温暖,他一直疑惑,为什么我比别人更努力变得优秀,都没有办法赢得一点父亲的赞赏和好感呢?母亲一直是大家闺秀出身,不便抛头露面,在父亲的纵容下,家庭女教师相子逐渐成为这个华丽家族真正的掌权人,少爷小姐们的婚事,几乎都有相子说了算。
一个金光灿烂的华丽豪门,其实掩藏着太多无法开口的难堪:父亲公然允许相子和妻子共侍一夫,每一个孩子都是棋子,被迫与各方势力家族联姻,即便不是对等的家族,女儿也被许给像财狼一样贪欲膨胀的政治玩家,方便父亲在政治和金融界握得一手好牌。
难堪的事必须吞到肚子里,再不开心也要强颜欢笑,嫁给谁或者迎娶谁,都不可能由自己说了算,想要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对不起,豪门不会随便给你出一分钱,让你潇洒走天涯,除非,你有被利用的价值。
这样的豪门,和鬼门关,区别也不算太大吧?
- 梦想真的值得追吗?-
山崎丰子在写完《白色巨塔》原作和续篇后,开始连载《华丽一族》,经过《白色巨塔》的磨练,她在写作上的野心也更大了,她希望让更多读者思考一个问题,你的梦想在哪里?你的小梦想是不是这个国家大梦想的一部分?经过各种磨难,你还有勇气去追求你的梦想吗?
如果说美国的立国之本的思想源泉是”美国人是最棒的”,那么日本人则是“我们时刻都处于危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很快日本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就像今天恐慌中国人一样,在恐慌日本人会不会买下全世界,西方各种思想和文化像海浪一样汹涌而来,日本年轻人开始听甲壳虫,模仿David Bowie,用行为艺术表达自己。《华丽一族》正是诞生于这种背景之下。
万俵铁平的梦想是让日本的钢铁成为全世界最好的钢铁。这个梦想真的很伟大,需要很大的胸怀和努力,才能够达成。铁平是一个正气很足的人,他相信只要努力,满血奋斗,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达成。
剧情其实也是这么走的,正能量的人往往能吸引到类似的人,因此铁平梦想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梦想帮手,有一直把铁平视如己出帮他打通各路官场关系的岳父大川,始终如一在资本上支持他的好基友三云,一起四处去融资的会计钱高,有忠心耿耿的钢铁工厂工人四四彦父子,还有一群默默支持他的工友。
为梦想打拼的过程,那么壮丽,充满力量,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其实有这些不就够了吗?虽然结果很重要,但是结果的重要只是能决定你最后停止打拼时的心情,你曾经历过这么美好的时光,这种感觉比较长久吧?
所以在铁平最后的信中表白里,他依然相信,梦想是要有的,而且需要全力以赴去追求。
- 普通人和有钱人区别大吗? -
曾经有人问我,你羡慕有钱人,羡慕豪门出身吗?
我说,当然羡慕啊,因为我为了成为有钱人,正在拼命努力呢!
而我表弟的回答,让我想了很久——不羡慕,因为我没有努力。
其实豪门的诞生,我之前就总结到,是人家祖祖辈辈都在努力的积累,而普通人家,就一直是自己吃饱就好的人生态度,其实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看你的人生选择。
在《华丽一族》里,抛开狗血和让人错愕的父子关系外,其实这样一个大家族里,大家都在努力。父亲在努力维系世代积累的银行不被人夺走和吞并,母亲在维持一个大家闺秀的基本仪表,铁平在为自己的钢铁之梦而拼尽全力,甚至连让人觉得早已放弃治疗的二弟银平,其实也在努力不希望自己的后代重蹈覆辙,人家压根就不打算要后代了,这也算是努力吧?
所以说,你想拥有多少,就要愿意忍受多大的负重,这也是普通人和有钱人的基本不同吧?
《华丽一族》有太多可圈可点的东西可以延展开来,探究与分析,但是给我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无论出身,都需要你去披荆斩棘,拥抱而来。
从来志在千里者都难免冷漠绝情;重情义还有梦想的,割舍不下得多就难成大事,所以大业小情一把抓的则古来稀。金融家族父子孙三代,延绵不断交织的爱恨情仇,每个人的性格动机都站得住脚,结局却只能一声叹息。日剧大多以温情攻心,像华丽一族这样有大时代背景并且大气的作品则不多见。2012.2.4.DVD
补:当年看完向心塞了很久,那种历史和宿命的厚重感,看着让人唏嘘,木村不单是爱情戏吸引人,这类以剧情为主也毫无违和感,和男主角合二为一了。
给大家讲个鬼故事吧,现实中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忠诚于配偶,投入更多资源培养子代,富人更重视与孩子的精神交流,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健康的亲子关系,反之穷人家的孩子才是一只只下蛋的鸡。请不要因为看了一部电视剧就觉得豪门家族原来这么变态,幸好我是个穷逼。
合同告訴證詞驗血單都是說推翻就推翻,何其隨意的社會。變態爺爺無腦媽媽神經病爸爸聯手毀掉一個大好青年。各位演技沒的說,但劇情不大經得起推敲,只想說大介非常需要心理治療。
山崎丰子说:“万表铁平这个角色一方面有着坚强的意志,同时又有着一双悲伤的水汪汪的眼睛,如果不是真正演员的话我想是演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一个既悲伤又愤怒的男人。”
即便是被诅咒的人生,也要怀着与宿命决一死战的勇气,走完最后一里路。铁平穿着阪神钢铁厂的制服消失在茫茫雪山中的背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我为曾拥有追逐梦想的这两年时光而感到骄傲。” 一生的绝笔,也可以如此坦荡至诚。
有史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日剧!! 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估计也是最喜欢的~
拍得很美
罕见的对主角如此残忍的剧,原来不是所有主角都有光环,还有主角阴影这件事,真的已经无法面对现实暴虐理想主义者那种故事了。一切都不会变好,好人没有好下场,而且你会发现,这才是生活常见的状态……人艰不拆,人艰不拆……
父非父,恋非恋,拨开华丽制作,不过是三点档剧情而已。
为梦生,为梦死……喂!(#`O′) 音乐你也太动人了点吧
喜欢铁平,但世间太暗,理想主义者必死
生动的外强中干窝里斗。挺喜欢里面的木村,演绎到位。
一部伟大却被低估的日剧!人就是想要掩饰自己的渺小而拼命长大,因而更容易受到伤害,我为什么不看看明天的太阳呢?也许是因为心灰意冷了吧?
论找好靠山抱对大腿的必要性。评六星。有原型的故事看起来的确不同 厚重的历史感与父子间的悲剧。一个父亲,为毛要跟自己的儿子如此过不去。变态变态变态。
一个理想主义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这样的故事看过太多——一个理想的追逐者,幻灭似乎是宿命。我不知道这世间有几人能承担起如此的追逐与幻灭,但更令我感慨的还是那些在一路上拼尽力气为理想者开路的平凡人们,他们未必是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们給予了奇迹最大程度的祝福,这未尝不是一种可贵
好压抑。同样是山崎丰子的作品,同样的精良制作、同样的精湛演技,又找到了当年看《白色巨塔》的感觉,和《白色巨塔》里的唐泽寿明一样,这里的木村拓哉也是无懈可击、无可挑剔。
就像一篇华丽的长篇,一开始雪山白茫茫的气魄就很震慑魂魄。最爱那些不经意的笔触,例如那条击掌就会游过来的体贴的鲤鱼,深夜大介看到的蜘蛛吞噬螳螂那幅景象,还有大介和对手商谈时信手拈来的院子里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的典故,雪山上那头野猪的隐喻就更不用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木村大神自身的理想性本身就是充满了悲剧的意味,而每一个人所背负的故事和悲伤,因为个人性格而引发的偏执或怯懦而导致的悲剧是远远胜于由于外力所引发的。我们生而为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避免悲剧——性格这东西,无论如何总有它自身的缺憾。最勇敢有时最懦弱。
世界歸根究底不是年輕人的
07年的剧,现在看起来一点不过时,荡气回肠,各种过瘾,结局太虐。白色巨塔、华丽一族、不毛之地,我心目中日剧的三座高峰,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崎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