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悲伤的不是电影
看不看,犹豫了很久。
《悲伤电影》,只看到前两个字眼,就有些犯怵。看过30部以上的韩国电影,你自然会对韩国影人对于“悲伤”把持的能力有了分明的了解。营造悲剧氛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对于伤感的渲染,不是轻易而卤莽得将最好的东西毁灭然后示众;他们不动声色,让你知道什么是完美,然后眼睁睁得看着完美缺了、变了、没了。看过超过50部的韩国电影,自己对这种刻意的悲剧有了免疫力。免疫力就是,你不会太介意,不会小心翼翼,更不会意兴盎然。
还是不喜欢那张海报,所有人都笑中带泪,足够煽情,而且太像某片。《Love Actually》也是心中最爱之一,几个故事并行不悖,感人至深、活泼有趣。
《Sad Movie》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借用了前者的结构。当然,珠玉在前,若是硬搬喜剧过程,更像此地无银三百两般。不如用自己最熟悉的风格和手法,反其道而行。结果就是主题——Sad。
什么是悲伤?灵魂中隐隐作痛的深刻伤痕吗?电影开头,就是蓝天与耀眼的阳光。那样明亮的光线,刺痛人的双眼,片刻恍惚中会看不清四周,但是却由着那刺痛更清醒得感受感伤。
足够幽默,足够浪漫,足够亲切。几位演员都是韩国家喻户晓的大牌,而乐天世界游乐场也让人有故地重游的感觉。柔美光线、风趣对白、浪漫爱情、骨肉亲情,该有的都有了。可是,还是若有所失,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无论这些人都多么善良,多么深情,多么真挚,他们却注定没有结果,更直白地说,他们注定没有一个完美结果。
面具——
第一次为申敏儿的美丽而震撼。也许这样的美丽引起天妒,她从大火中死里逃生,却失聪失语,面颊还遗留了火舌燎过的伤痕。虽然不失开朗性格,她却只能在那个可爱的面具之后去关注她的爱人。那个年轻的俊郎画师,也为她所吸引,对面具之后的真实面孔好奇至极。百般推脱与挣扎后,申敏儿在精心修饰过之后,和心爱的人面对面。画师为她的美丽震惊,她却轻轻地卸去粉饰,把伤痕展露给爱人。对于心爱的人,最好的表达就是坦诚相对。真实的自我,即使不是完好完美,却依然是一个爱你的真我。互相面对也是分别序曲,画师落寞得表示,他要到海外留学。敏儿却微笑着,把可爱的大头娃娃面具套在他头上,再紧紧抱住他。想起那部老旧的电影,贝多芬的女学生在他失聪后在他身后说:只有你听不见了,我才能说我爱你。原来爱人都有这样的敏感与脆弱,只有隔着这个面具,我才能拥抱你。
哨子——
我们都是孩子,我们也都会做父母。至于处在不同位置的心态,却都可以在母子的故事中寻到。我们是不是也曾对父母抱怨,觉得被忽略、被冷落?我们会不会在做父母的时候,慢慢得疲倦、迟钝,觉得孩子越来越陌生?我们有没有那样的日记,记着过去,记着心声,记着爱?我们有没有那样的幸运,找到一条通道和父母、和孩子打开心扉?我们会不会那样不幸,嚎啕着和亲人分开?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我们找到答案又能怎么样?
雨伞——
这是个说“我爱你”如同呼吸般轻易的年代。爱你,可以呐喊,可以狂呼,可以手舞足蹈。这是个分手都需别人代理的冰冷年代。“好离好散”简化为只要我觉得好就可以和你散。你是不是还爱我,不是重点;重点是分开时,我不想让你看见我的面容,连背影也最好别看见。通过别人的口,说出分离,我会更心安理得,至于你是否觉得受伤,不好意思,与我无关。
错了吗?错了谁会来指正?对了吗?对了谁人会夸赞?真爱也不过是那把雨伞而已,在雨天里,虽然残破却是最及时最体贴的关爱,但是在晴天,却是破烂而狼狈的累赘。贫贱夫妻百事哀,绕开对于贫穷的恐惧,也丧失了对于真情的执着。
指环——
那个求婚的指环,来地太晚。本来就是男才女貌,情深义重。因为责任和勇气,郑宇成救助了秀晶的妹妹,也成全了两人的爱情。同样的责任和勇气,却成了秀晶的心病,太爱所以太怕失去。而消防这个行业,却又是那样的无情和危险,一切都可以顷刻间化为乌有。最好的恋情,都会成为过去;本应该拥有的,却会因为错过而永失。带着这个指环和那样的回忆,秀晶究竟要多勇敢,才能平静从容地继续生活?
所有的感动,都是鲜活的寓言。可惜,浪漫的是电影,悲伤的是生活。
2 ) 悲伤电影
看了那个“悲伤电影”,你知道,它是关于一些结局悲伤的故事,但是我想,它本身并不悲伤。
里面的一些演员我还是很喜欢的,比如郑宇成,林秀晶,车太贤……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式和贯穿主线完全雷同于《我一生中最美丽的一周》,只是那里的几个结局都是美好的,而这里的都很悲伤。不过,悲伤的故事,过程都很美好,美好的故事过程都很悲伤,所以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情多数时候是很轻松的。
母子的理解,爱人间的信任,爱的勇敢,和追求爱的无畏,这些主流的话题一直是韩国此类温情电影主体,那些细小的细节还是每次都会让我感动,比如公园里的七个小矮人每天晚上都会坐在一起给脸部被烧伤而且聋哑的“白雪公主”发消息说:“公主晚安”。比如胃癌的母亲临终前为自己亲爱的儿子吹响了最后一声哨子。比如被困火灾现场的消防员利用监视摄像头告诉自己的爱人从未曾说出口的爱。比如那个“分手代理”对着玻璃门上的自己说出了自自己女友对自己的分手告白。关注的是细节,每个陌生的一天都会被陌生人的温情打动,然后想起来被自己曾经忽略的细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出戏,不管结局如何,都不应称作悲伤。
所以,我没有看那部悲伤的电影,只是看了是一部温暖得比阳光还温暖的电影。
3 ) 《悲伤电影》,哀而不伤……
片名很直白,就叫作《悲伤电影》,架构有点像那部《love actually》,整部片子也是由几个相互之间存在着某些交集的小故事组成。可影片的主题和《love actually》不同,《love actually》要叫人微笑着看到爱与希望,是蛮适合在圣诞节这样的日子里观看的阳光温情片,而这部片子,则是略带残酷地让人看到爱与现实,也许有些时候,无论多么善良,多么深情,多么真挚,多么不舍,却注定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韩国编剧对于平凡生活里点滴细节的刻画真是让人无话可说,无需什么离奇曲折的剧情,只是些常日里琐碎的片断,就充斥着让人心动的欢笑和泪水。
手语播报员,整日期盼雨季的到来,只因为爱人是名冲在一线的消防员
游乐园里‘白雪公主’拿酸奶瓶子扔帅哥画家的头,然后对他做各种可爱的动作
七个‘小矮人’每天晚上都给‘白雪公主’发消息说:“公主晚安”
人肉沙包鼓起勇气挥出的唯一一拳
儿子在日记本上的蜡笔画,希望妈妈每天都生病
超市里恋人间的拌嘴,回家路上坐在路边一起喝酸奶
惹女友生气求救于小姨子,让她教授表达“爱”的手语
儿子跑过马路去拉小女孩的辫子,然后欢笑着奔向妈妈
儿子叫爸爸唱歌给妈妈听,他在边上笑
面对橱窗里自己的倒影,一字一句说出的委托
擦掉遮盖的容妆,让画家再画一张自己真实样貌的‘白雪公主’
突然间长大的儿子,懂得在病房里忍住泪水,然后在大雨中站在医院门口放声大哭
病房里响起的最后哨音……
只可惜,再动人的细节,也阻挡不了离别的到来。
命运的安排是如此难测,或许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现在……
转头想想,其实这也是一部温暖的影片,每段故事,每个人都带着那么浓烈的感情,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影片的海报里,每个人都是微笑着流泪的原因吧。
对了,片子结束后,别忘了听听影片OST里的第三首 Good Bye - (张弼顺)
4 ) 只看我们的心
韩国电影一直很清淡。人漂亮,画面也漂亮。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悲伤电影》。不知道原文的名字是不是也是这么个表达。
我喜欢看能打动人心的电影,这里的打动人心狭义可以理解为让人放声哭泣。所以当我看到它的海报的时候,就立即被它吸引了。
前阵子一直很矫情。读个书看个电影话剧演出什么的都热衷从中琢磨出点儿主旨,升华出个什么思想什么的,尤其要到人性、人生、生命那境界去。为了证明自己走的是有思想有深度的知性路线。
看了这部《悲伤电影》,我照旧哭得稀里哗啦,赢得了心理上的不少爽快。但是这回我没照旧矫情,因为我突然发现那根本没必要,太可笑。
动容的地方,于每个人都不同。触碰到了你的那根神经,表达了你所想,就觉得是部能在心里留个位置的电影了。
比如这部,情节按说很老套:因为身患癌症时日无多才与幼子卸下隔膜相互理解重拾亲情的年轻母亲;一直期待消防员男友向她求婚的女孩,却在实现愿望的边缘,永远失去了她的男友——他就在求婚前在烈火中牺牲;公园里扮演白雪公主玩偶的聋哑并且脸上有烧伤疤痕的女孩爱上公园里的街头画家,当她终于鼓起勇气摘下玩偶头套面对画家让他为她画一幅肖像的时候,画家也要离开她去外国读书了。
但它还是赚走了我的眼泪。
因为那个病榻上的母亲让我想到了我的姥爷。我忽然开始自责我为什么没有多陪陪我的姥爷,总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不去看他,有时甚至因为想多睡一会儿。。。我忘记人的生命都是有时间限度的了。
还有那个脸上有疤的但是眼神清澈的聋哑女孩,和这样一句话“面对心爱的人的时候,不要去看镜子,只看你的心。”
或许,面对电影的时候,我们也不该去看别人的评论,而只看我们的心吧。
5 ) 悲伤不是因为分离
我看电影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一个封面的吸引,喜欢这样有点冒险又无伤大雅的游戏.
当然,这跟本部电影无关,因为这部电影的封面和海报称不上有多美或者是吸引力.甚至另一个译名是<真的爱你>,泛滥的一句.
不知道其他人看这部片子是什么感觉,我是从一开始姐姐林秀晶的哑语导播镜头就隐隐感受到一种悲伤的情境,虽然还想不到导演最后会抛一个怎样的绣球给我,只是在她清澈的眼睛里,若有若无的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哀伤.一直觉得林秀晶就是这样一个能给你悲伤感觉的演员,不管她是在笑还是仅仅是默默的坐着,你都能感觉到那样一种淡定又哀伤的美.
影片在继续,妹妹天真又带点狡猾的神情很好的隐藏在公主道具的背后,与那个大大咧咧男孩的相遇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在豆蔻年华都会有的一次遇见,而这种遇见大多是纯粹的没有杂质的,而且是注定要分离收场的.没关系,分离并不影响我们感受它的美好,也许正是因为时间停止在相爱那一刻而完美.
姐姐每次询问天气的表情是我认为最温柔的一面,他是一名消防员,因而期待那个下雨的讯息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和他因为火场而相遇,又因为火场而生死相离.
那枚最终无法亲手送达的戒指也就成了她和我们心中的一点疼.
很难想象一部电影讲到了4对彼此分离又紧密联系的情侣是怎样的相遇和分离,但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做到了.虽然当中不是每个人的戏分都一样多,但是每个人物都突出得让你无法忽视.包括因为想追回女朋友而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肉沙包到有模有样的开始做分手中介的车太贤;又或是从一个只顾赚钱忽略了陪伴儿子成长的女强人到得绝症之后一家三口重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廉晶雅,他们都在影片中闪耀着星辉.
虽然结局是车太贤没能和前女友重归于好,妈妈廉晶雅也没能逃脱死神的追捕.倒是不觉得的悲伤,分离和死亡是人生必经之路,不应兴奋去主动寻找也不应怯懦接受,我们只是要去完成一件作品.如同吃饭、喝水,呵呵
6 ) 悲伤电影,悲伤人生
别人的不幸总是看起来很简单。很多时候,好多年的悲伤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相爱三年的恋人离开我了”,“母亲在我7岁那年去世了”,亦或是“这些伤疤是在一场大火中留下的”。你会发现你所谓的不堪回忆也可以那么平淡的叙述出来,“我失业了”,“我离婚了”。那么简单,没有悲伤,没有眼泪,甚至连语速都没有变化。听者闻其淡然,也只报以唏嘘,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然后便开始下一个话题。就如《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段子,不幸的人朝天嘶吼出“看谁敢比我惨”的绝句,而旁人继续自己的生活。
所以,当你陷入悲伤痛苦不已时,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你一个人在承担这份痛苦,没人可以分担。
《悲伤电影》充斥着老梗和似曾相识的段子,甚至其本身的结构——几个穿插分散的小故事——也很老套。因为独立的小故事们都很单薄,实在无力独自撑起一部电影。但它有独一无二的亮点——这是一部适合自虐的电影。当你快乐时,看完它你会陷入沉默。而当你原本就很悲伤时,你可以深陷其中一把,把主角们的不幸遭遇轮番体味一遍,哭个死去活来,那么电影闭幕时,心情也许会轻松不少。
当然,出于对这部小小的电影的喜爱,我情愿将它视为一部温馨的治愈系电影。是失聪的女孩哑着嗓子喊出的那一句:至少你还可以说出一句“我爱你”。
你看到了吗?
她离开了你,是她的损失,你会找到更好的。
他在临死的前一刻心里想着你,他是带着笑容死去的。
就当做这是一场萍水相逢,毕竟他画中的你,如此鲜活美丽。
母亲留下的日记,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予你的爱。
你看到了吗?悲伤过去,生活继续。至少你曾经对他们说过,甚至以后也还会再有机会说,“我爱你”。
都是简单的故事,爱情就是一部悲伤的电影,自己经历的时候不觉得,别人讲起来的时候,或许会让人掉泪。
在悲伤的世界里,我们学会遗忘,也学会把悲伤幻化成另外一种希望,失去和离开,我们的生活都在继续,曾经的时光已经保留在我们的抽屉中,我们还要继续生活,快乐微笑,悲伤,只是有点苦涩的幸福。
消防员的故事很棒.有时候失去的,我们就找不回来了.汉语中没有过去式,所以我们把感情放在心中,而不是丢到垃圾站中.
捋一下,林秀晶24岁和金来沅谈恋爱,自己死了——《恋爱进行时》;25岁和苏志燮谈恋爱,苏志燮死了——《对不起,我爱你》;26岁和郑雨盛谈恋爱,郑雨盛死了——《悲伤电影》;27岁和Rain谈恋爱,自己差点绝食死了——《机器人之恋》;28岁和黄正民谈恋爱,自己死了——《幸福》……佩服佩服
再见,我爱你。
凄美!
开心的电影,变态的结局
名副其实。
只能借别人的悲伤大哭不止
作为恋人絮语确实比香港版的更为深刻丰富感人至深。无论是从画面,情节,配乐等来说都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做好你自己的,不要留遗憾。就够了。
可否给我個痛哭的借口,不至于滥情的天真就能接受,至少你們還可以說出我愛你。
就只有小孩和妈妈那个故事湿了一点点,郑宇成每次都演我喜欢的男人样!!传说中的“哭的昏天黑地”片,还算不错,如果感情对了应该还挺能湿。PS我好讨厌车太贤。
手语
胡乱煽情,刻意
想起《悲伤电影》里那一对对或亲人,或情人或朋友的离别,让人越发的感怀。
看到最后我忘记了是哭了还是怎么了。。。我竟然都忘了电影的内容
人最大的悲伤不是得不到,而是舍不得。
煽情太过刻意且效果太俗。只有那个娃娃与画家的故事让我感动。
生活中或许就是有这么多悲伤
This is a very sorrowful movie!
谁不曾看到字幕后,期盼一个喜剧结尾?
一直想写个戴着头套的小丑的故事。没有语言的对话。彩灯亮起,只有他们在默默拥抱。全世界都是伤心的分手的人。用水枪浇出的巨大的心。几条线一直到一个小时后才由车太贤和那个小鬼在秋千上遇到而第一次交错。技巧不错,就是有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