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mm电影最大的特色是“民乐”,主线是民乐与西洋乐的冲突,初衷“编剧鲍鲸鲸曾学了十年民乐,在学校里总被学西洋乐的同学欺负,因此想替14岁的鲍鲸鲸报仇,从而有了该片的创作初衷。”电影也一直围绕冲突展开,而在电视剧这一冲突得到了间接弱化,例如即将毕业的师哥在天台上大吼音乐无阶级,情节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安排在剧集中部,而且以音乐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诠释主题不用音乐而紧靠强制煽情,甚至为此设计了一个看起来凶巴巴实则温情善解人意的师哥形象,不得不让我觉得很无趣。谈人设,女主的人设在非专业的地方都塑造得很成功,机灵可爱,讨人喜欢。这一特质成功到过于成功,以至于掩盖了其他角色的光芒,组乐队中几乎所有的麻烦都是女主解决的,几乎所有的麻烦都是“千指大人”“制造的”,而千指的人设又酷又暖又高冷又温柔又包容又霸气又宠溺又孤傲又心怀大义又勇敢又厉害又坚定,影版里千指斗琴中挑起战局,听到主任说不在招收学生后立马站起有理有据地反驳,霸气地说“我来招人”漫展中看sing演出时对陈惊的包容和“宠溺”以及演员本人又瘦又高又酷又冷的形象将角色魅力发挥到极致,剧版首先选角是一失败然后剧情让我感觉人设有点崩,截至目前18集,郑有恩三人团前来挑衅千指大人面对瘦瘦弱弱的女生居然一把就被推开了?嗯?你的霸气呢?姐姐?你不来处理问题么?千指热爱自己的乐器并积极!宣扬民乐,然而剧里有宣传机会给顶流伴奏时,千指立马拒绝并对流行嘲讽一波。迷惑行为,502宿舍的每个人的爱好都不被理解甚至饱受嘲讽,那你为什么还要嘲讽别人呢?你跟那些人有什么不一样?见了冯安宇一面后,姐妹团调笑她,千指露出了一个羞涩的表情。姐,你之前的振振有词是在放屁么?剧里委婉地解释“大家都是凡人”……李由说大家投票决定,千指明明知道4个人都听她的,却没有直接明了地说让大家袒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你行人家就得同意,你不行人家就不能同意。影版中的人都不惧外界流言,并有自己的才华。贝贝酱和塔塔酱爱lolit就直接穿lolit而剧中角色服大都为改版汉服,配饰和头发都很正常,还不敢穿出去,唯唯诺诺且弱小。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才华时弱时强。而女主的专业技能弱到无法想象,除了报考附中前会的曲子多年来无所长进,那么长时间连基础乐理都没掌握。尝试过多次改变,从没想着提高自己的技能。主角的背景变得普通化,而老师的背景却超级深厚。不明白王老师,陈老师,冯安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冯安宇,油腻不说,一到他弹幕就好帅不说,因为他改掉了漫展演奏的情节。由主变次并且少了青春的热血和中二。剧版中截至目前18集没有看到给千指附加的古风网红的作用&相关情节。音乐感觉上不是太多。其实我不需要你编情节啊!你们一直弹奏乐器就好啊!!!!弱化了二次元,原本的2.5次元改成了闪光少女,冯安宇说的时候没跟任何人商量,并且事后没有一个人在意过这个名字和这件事。不得不感叹李由的存在感之弱。女主和李由的感情更明朗化,王文一直以来都拒绝得不留余地。那么王文拍女主额头这一段保留下来有什么意思?刚开始的时候表演的音乐和出来的声音违和感挺重的,后来就感觉还行。再次,我不要情节!你们一直弹奏乐器就好啊!!!!
剧情略狗血,不过青春时候的天真热血倒还是让人有些感动,有些台词也挺意味深长的,整理如下,mark一下2020年的这个隔离期。
(一)
陈:“ 我是个老师,有疑问就想去解答,而且解题过程不想太复杂。我先把题干告诉你,我的答案是:我好像有点喜欢你。但是目前这种喜欢对我来说是可控的,如果你觉得这是我单方面的感觉,请你以后不要做这种让我误会的事情。我们都是成年人,恋爱是生活选项,但不适生活重点。小时候,感情像礼物,可以随心所欲给喜欢的人,不求回报。但现在,感情是理财,我本金很少的,不想冒险了。”
(二)
“我想伸手摘星星,一定会被笑话吧?”
“那就笑话呗~”
“肯定摘不到星星,不过也要努力去拼一拼,一定会很辛苦吧。”
“无所谓啊,我们有的是时间呢。”
“为了摘星星,一定会逼自己越跳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一定很痛吧。”
“可是我们还很年轻啊,力气一大把,摔下来拍拍灰,很快就站起来了~”
“不过去摘星星的过程,一定很有意思吧。”
(三)
“ 是不怕麻烦的那种喜欢。失恋了几次,该浪费的都浪费了,最后总算明白,感情如果是种投资,还是用来喜欢自己最划算。交了那么多学费,但是心里除了自己,又多了一个在意的人。你说,这种喜欢,是不是不怕麻烦呢。”
(四)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喜欢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做出改变,所以心情上,现在这个阶段,就像是我小时候,暑假刚过一半,但我作业已经写完了。剩下的时间,我只想抓紧时间好好玩一次。但是作业写完这件事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知道的时候,才是最开心的。”
(五)
冯:“你又没结婚,也没小孩,人生标配,少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陈:“可问题是,我不觉得那是人生标配啊,有些人适合进入婚姻,有些人适合成为父母,对于这些人来说,成家生子是他们必选的人生选项,而我不是这些人。你不能曝光,而我没必要曝光。”
(六)
“新人把我们当作神,好像我们的手指碰他一下,他的人生就转天换地。可是等他红了以后呢,我们就变成了贼,他开始浑身是宝,我们碰一下,就算揩油。”
(七)
油渣:“ 小霾呢,她是有自己的框的,这个框就是她的界限,而你呢,是这个(橙子),你和小霾的相处就像这样——小霾是方的,是有棱角的,而这个棱角她不希望别人碰到。你呢,是圆的,滚起来的时候自由自在,没有方向,所以一定会碰到小霾的棱角。当碰到她的棱角,她一定会很生气,而你又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她的严谨束缚了你,但你的自由,也一定触痛了她。”
陈惊:“ 那小霾是方块,我是圆球,那你是什么呀?”
油渣:“我是防撞条,我的作用就是在你自由自在滚来滚去的时候,不撞疼你呀~”
(八)
“觉得受委屈,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欢你。但这种希望在我这儿,是不存在的。只要我喜欢我,就够了。但我愿意匀出一点功夫,去喜欢你。”
(九)
“是不是灰姑娘太喜欢王子了,所以跳舞的时候身上的东西都不会掉;但是一想到要和王子分开了,鞋就不愿意和脚一起走了呢~”
(十)
“在你未来的世界里,很多东西都有可能贬值,只有经历永远不会贬值,长大有惊喜,眼下有意义。”
(十一)
“因为时间是有效的,你眼前解不出的这道题,不管正确答案是什么,对眼下而言它是无解的。无解的事就不要耽误时间。”
(十二)
“你来人世一趟,这么努力,最终目的一定不是为了遇见我。我,也一样。”
从整体评价的话我可能只会给五分吧,其实音乐和青春很动人,但是编剧没把比例调配好,其实电视剧版更多在于描绘校园情义,而影版则更注重表现音乐,飒哥这个人物做的好棒,除女主之外第二个潇洒又发光的人设了,演员演的也不错,唉,为什么要加戏老师和大明星啊真的好难看,前十集我还想着忍忍吧看一看后面实在是看不下去看到脸就摁快进了,大明星矫了吧唧还脑子有洞,老师木头演技设定离谱,这两个玩意怎么擦出火花啊对戏仿佛在屏幕写满了“编不下去我们在注水”,连那个女明星都烦死了不知道写出来干嘛用,拜托,我不想看这种娱乐圈戏份啊无语子,陈惊演的蛮不错的,不过比影版更跳脱无厘头一些,倒也不出戏,算是个理想化人设吧,家庭真的好梦幻,谁不想要这种爸爸💔,油渣表现就比较平平无奇吧,太帅了这个演员,还是彭彭贴合点,千指大人啊贝贝塔塔樱仔还是影版好,电视剧的演技有点让人握拳…看着琵琶妹子瞪着镜头的脸我就难受,千指大人也在硬凹,王文和郑有恩也一般般,虽然王文加了点人情味吧。总之所有人物出彩的只有李飒和王风和,一个是自由灵魂,一个是指路明灯。剧情除掉明星老师线其实我觉得还行,描写他们和乐器的牵绊和在校园发生的种种,我蛮喜欢的,天台的灯对暗号真的好动人,而且这部剧打光我很喜欢,透着一股夏天的味道(除了老师明星) 还是更喜欢影版吧,演技更好,节奏紧凑,虽然二次元部分显然是编剧不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啊啊啊我真的想骂死明星老师线的真的难看死了难看死了,幼稚又脑残,这部分的存在就是炎炎夏日你在吃瓜但是突然冲出了好几只蚊子,又吵又烦。 最后再讲点可惜的,我觉得那些戏份不如给六人组或者王文郑有恩,唉,真的想嗑李飒x王文好吧,或者千指大人x郑有恩,太可惜了💔
与之前大众印象里的“青春校园剧”不同,追了几集《闪光少女》,发现它还原了青春剧原本的模样。
(一)轻松欢快下饭剧。
没有虐恋,拒绝狗血,《闪光少女》讲述的就是一群艺校高中生为自己为理想奋斗的故事。与每一位艺考生一样,过着苦逼的高中生活。剧中开篇就是让每位住宿生闻风丧胆的“查寝”。几位主演的身份背景昭然若揭:学渣陈惊,暖男油渣,追星闺蜜天爽,学霸小霾,校草王文。从剧情到人物一下把观众拉入到高中时代,果真是岁月变迁,查寝老师的手段也不断升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充分体现在班主任王老师的那句:“今天查寝,我要从上往下查”直男们躲闪不及,阵亡一片…这段剧情又搞笑又写实,不由得感叹编剧真是有生活体验的人啊…
千指大人小霾的出场也很飒,一面高冷的对年级第二名说出“中二也好过你这个万年老二”一面不以为意的表示:“加油,我在原地等你”,学霸人设高高在上,让人仰望。与女主陈惊的学渣身份形成鲜明对比。
自带“神经特质”的女主陈惊,每次出场都是人仰马翻,自带搞笑 BGM 。这个人物设定就是很有精力充沛,时刻想搞点大新闻,也是全院老师的重点看管对象。在琴房兜售冰可乐高价卖给同学,被分到偏远琴房跟隔壁奶奶交上朋友,还混到不少吃喝,花痴钢琴专业的王文师哥,用追星的手段追求男神,总之这是个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的欢脱girl,最擅长的技能是“翻琴谱”。即使被同学老师嘲讽学渣身份,也不放在心上,永远乐观,永远闹腾,永远闲不住!
(二)小情节,大立意。
人物的成长是塑造角色的关键,在初次与男神王文告白被拒后,王文师哥的一段话让陈惊彻底改变了,“扬琴,能登上什么样的舞台,我也很好奇”带着轻视的口吻,让吊儿郎当惯了陈惊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梦想,到底扬琴能登上什么样的舞台,取决于学习扬琴的人。这才有了后面陈惊组织民乐组与西洋乐组斗琴的剧情。
虽然是青春校园剧设定,可立意却在将传统文化民乐发扬光大。民乐与西洋乐抛币斗琴的一幕,真的燃爆了!看着千指大人小霾在演奏时,时而如叮咚山泉,时而如潺潺流水,真的有被扬琴的刚柔并济所惊艳到!民乐与西洋乐两队人马遥相呼应,一人一句,扬琴对钢琴,二胡对提琴,长笛对竹笛,
这些乐器音色相仿,乐句相近,见招拆招,难分胜负。直到唢呐“百鸟朝凤”一出,西洋乐组拿不出与之相对的音色音调,只能暂时甘拜下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斗琴的最后一幕锁呢演奏,会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兴奋,乐器不分高低,各有所长,可震撼人心的声音,一定是根之所在。青春能量少年气喷涌而来,隔着屏幕都感受的到那种“燃”。
(三)酸酸甜甜的暗恋,值得拥有
看腻了狗血言情,一旦接受了酸酸甜甜的暗恋设定,居然嗑的停不下来。油渣的暖男人设真是戳中大龄阿姨的少女心。烧饭做菜织毛衣都不在话下,陈惊一声令下赴汤蹈火,不仅温婉居家,而且忠犬奶狗。可惜读书时候的少女们都很盲目,容易被高冷型的王文师哥们蒙蔽双眼。可这就是青春啊!正如班主任王老师说的“或许毕业多年以后,他们记不住任何人,单单能记得的是曾经暗恋过的人”
(四)金句宝典,高能不断
陈惊虽然是学渣身份,可并不耽误“哲人”的闪光点。自嘲与学霸的距离“就差换个脑子了”。虽然被师哥狠心拒绝了,也没有哭哭啼啼,反倒安慰自己“那就死心啊,有什么损失呢。起码让师哥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个浓眉大眼的少女觉得他很不错呀。我爸跟我说过不管是什么人,知道有人喜欢自己都会开心的。”并将这份拒绝化作动力,发誓要“我要上舞台!我要让师哥记住什么是扬琴!”
这样一枚古灵精怪元气满满的女神经,真是让人着了道。
青春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就是这样闹腾的,欢声笑语的,理想与信念犹在,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只为证明心中所想。不管什么时候,搏一搏都不算晚,说不定就如陈惊所说的那样“年轻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不套路,不狗血,这样的青春剧,值得追!
看完了剧版和影版,剧版详细,但是又会有点累赘,影版简洁,所以故事性没有很强,在人物上,我觉得李由在剧版的选择很形象,很有感觉,斗琴场面很经典,但是影版会更有气势,剧版把女主的形象在前期会很让人愤怒,把闪光少女的其他队员刻画的太神秘,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看剧版,因为在故事同样的情况下,剧版会更精彩
剧版的台词超级好,很多都可以拿下来单独使用的那种,而且感觉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包括有青春期的恋爱,以及在青年时期的恋爱的视觉对你,除了感受民乐的震撼外,还可以给自己灌心灵鸡汤。不得不说,在这个崇洋媚外的时代,不求人人都会民乐,但是至少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呀!音乐是无境界的,无阶级的,希望有一天民乐和西洋乐来一场盛典
闪光少女一开始的青春灵动接地气和妙语连珠笑岔气还是挺吸引人的 起码让我感受到了期望之外的惊喜 至于服化道 如果有好故事 我一向对此特别宽容 至于演员颜值不高 演技不高 算是瑕疵了
然而接下来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加一段姐姐X大明星的感情线我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条副线对主线而言几同于无 如果完全拿掉 对故事也几乎没有影响 虽说也是无功无过 但我觉得这对编剧而言 就是偷懒了 其次 副线加就加吧 却加得毫无意味不知所云 并没有吸引住看客反而让人被分散了注意力 故事整体还在照着电影的框架走 没有太多惊喜之处了 电影篇幅短没问题 变长篇了这种故事密集度很拖后腿 这是结构上的毛病
电影来说有两大亮点 也是闪光少女有别于其他电影的核心要素 一个是二次元 一个是音乐 但二次元吧 真的没看到 就算经费有限 去个漫展总还是行的 所谓二次元不是装点一个寝室穿几身衣服就可以的 电视剧明明可以有比电影更大的时间容量来深入展示真正的二次元生活 甚至活用现下流行的蜘蛛侠平行时空那样的漫画化拍摄效果 还能在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但是没有 我看见的只是挂了一个二次元招牌 打偏走歪干脆放弃这个点 真是令人扼腕
最后 就是音乐 因为又回顾了一遍交响情人梦 让我更明确差距在哪 就是音乐 交响情人梦用角色的内心戏充分地具化了听到音乐的感受 唤起所有不管有没有音乐细胞的观众对于音乐声调最原始的愉悦 用听觉到语言的通感唤醒大家的共情 这就是交响情人梦最大的闪光点 在闪光少女的电影里 我们至少还能听到几场酣畅淋漓的声音大战 而到电视剧里 我感受到的却是音画不同步。。真的 知道剧组穷 但这个是最基本的吧 扫了一眼斗琴的下集预告 我的耳朵都受不了这种音乐杂乱不堪的输出 和电影版完全不一样 我明白现场演员水平有限这不是真实的live 但那个声效真的就是劝退一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