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妃的衣柜”与本剧的乐舞入坑,以现在的习惯看老剧,会觉得过去的叙事节奏会觉得有些枯燥,同时,也会叹服制作精良、形神兼备,好喜欢编剧的处理。
剧终女性角色各有千秋,尤其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感情线的处理。林芳兵的贵妃,其可爱之处在于她的娇憨、聪慧、真与纯,会被她青春明媚的气息感染。这段剧情镜头语言与音乐结合,过程的一波三折,角色的情感波澜都展现得极为到位。
一、前情
皇帝55岁,经历丧妻杀子之痛,有点不愿面对现实。
高力士同情被废早逝的王皇后,苦于没有证据证明是武惠妃所为;心痛无辜被杀的三位皇子,金殿对质事件中又对惠妃党羽憋了一口恶气,慑于皇帝对惠妃的感情,只好忍耐。引荐寿王妃作为皇帝的新宠——既能最大程度地恶心死去的惠妃,又能转移皇帝的注意力,淡化丧妻的哀伤,忘记惠安宫,从而清算惠妃的党羽,为大贤大德的王皇后、无辜被杀的三个皇子出口恶气。
诱拐寿王妃的行动开始了……
二、诱拐
杨玉环生于成都,长于洛阳,因受武惠妃及其女咸宜公主赏识而成为寿王妃。
因其貌美,寿王夫妇婚后初见父皇,就吸引了唐明皇的注意——天下最善于体察圣意的惠妃、高力士都捕捉到了皇帝那一瞬间的异样。惠妃从善应对,将皇帝的注意力引到了立太子的期许——皇帝赐九龙玉杯,引出“满招损,谦受益”,像是回应,也像是预言——寿王李瑁、武惠妃,杨玉环,甚至也是皇帝与他辛苦建立的开元盛世的判言。
武惠妃陷害三皇子后难逃良心谴责,最终撒手人寰。已经清楚来龙去脉的皇帝陷于失去爱妻的悲痛、杀掉三子不能言说的悔恨中,郁郁寡欢。高力士想到了那个能歌善舞、妩媚活泼,更胜惠妃当年的寿王妃!
1.0见面
高力士先借舒缓心结之名,令咸宜公主与玉环为父皇排舞。
凌波夜舞,父皇想起了这个惊艳的小女子。
但此时,父皇顾念父子之情,满怀惠妃的思念,没动非分之想。
而杨玉环天真,并未多想。
2.0动心
高力士精准地把握了皇帝愿意与这小女子接触但顾及影响、宫中规矩的心理,默默铺垫
——由皇帝出家入道的妹妹玉真公主接洽,便宜的地点、合适的切入点,皇帝春心萌动,逐渐失控。杨玉环这个容易满足也没什么心机的小女子就在他们的精心设计下一步步沦陷:
她爱玩,音乐圈最顶尖的乐师、乐手,集聚各国出众的舞姬;
她喜欢音乐,小皇姑击鼓,皇帝赞美;
这些皇家给予她的快乐还是可以与寿王分享的快乐,接下来的新奇、极致的体验就不是寿王能给予的了:
她爱动,顶尖级的马球赛事贵宾席,天子亲自下场表演、示范;
御制曲谱大型编导现场;
华清池沐浴。
就在唐明皇策马挥杆的瞬间,杨玉环心动了。
虽然年老却天纵英明、神采飞扬的皇帝的倾慕表白,对比好静、软糯的寿王,华清池沐浴归来的杨玉环有了羞惭的心事。
对此一无所知的寿王诉说着思念,她轻抚丈夫的头发,说他像一个大孩子。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软糯的“大孩子”是敌不过掌握更多话语权的“成熟男人”的,而引诱小姑娘上钩的过程与《蜗居》异曲同工:把小姑娘迷恋住的也不过是所欲所求无不满足称快的快意,而这快意也不过是老男人体验自己成功的过程。
3.0劳燕分飞
一步步接触下来,越是不方便得到越是想要——名分阻隔反而为“大唐天子无所不能”添了一把柴,令大唐天子的欲火烧得更旺。
完成了攻心计的皇帝,最后要破除的就是杨玉环寿王妃的名分。
玉真公主献策,皇帝迫不及待——以《孝经》暗示寿王不成,就由高力士通过咸宜公主对寿王直陈利害,迫使寿王不争,再对杨玉环打开天窗说亮话,被釜底抽薪的杨玉环也只好乖乖就范,离开寿王府,出家做道士,住进了设在宫中的道观。
至此,高力士一石三鸟,清理了武惠妃留下的惠安宫余党。
三、七月七日长生殿
逐渐奢靡的杨玉环、耽于享乐的唐明皇组成了cp。
享用了极致的舞服,大型乐舞汇演,速运鲜荔枝,看前夫与后娶的妻生儿育女,受封贵妃的杨玉环第一次思念前夫——宫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第二次想见前夫——帝王无情,君威难测,怎能不怀恋钟情她一人、两情缱绻、温润宽厚的寿王?
前夫匆忙逃去,二姐匆忙催促,贵妃回到了现实:一身都是陛下所赐,唯有发肤,受之父母。回到宫里抱着唐明皇痛哭失声,年迈的皇帝也是面露不忍。
从前无忧无虑、只管快活天真的贵妃开始有了忧愁,真切地认识到了她依附于皇帝的关系。而进入暮年的皇帝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治国靠的只是昔日的余威,贪恋温柔。
这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恩爱缠绵的真相。
老剧的感情戏真是细腻,几个镜头,人物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加上配乐、镜头剪辑,明明白白又含蓄蕴藉。
没啰嗦一句,没有一个废镜头,清清楚楚又极有分寸,并不直露。
玉环的美、性格和情感变化表现得很到位。皇帝混账的同时,是能感受他的精明能干、作为的当权者的威严,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身材真好[狗头]
窥斑见豹,虽然今天看可能会觉得三十年前的老剧节奏有些拖沓,前面十几集“矛盾——爆发——解决——万民来朝”+文艺军政名人串烧推进,会觉得有些枯燥。同时仍会被人物造型、服装、发饰好美吸引——三十年后仍然觉得剧作精致,重要的女性角色各型各款,都有一定的辨识度,男性角色亦是,场景精致并且相当的生活化,人物立体、鲜活,当得起“经典”二字。
只看到20几集,看到唐明皇开始硬抢杨玉环,就有点卡壳了,觉得暂时我是看不下去了,歇一歇吧。
剧情真的是紧凑到不行啊,一分钟都没快进过,不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例如杀上官婉儿的情节,如果放在现在拍,肯定要把天空阳光白云树叶屋檐鲜花等各种周围的场景轮番放一遍,再把李隆基高力士旁边的侍卫太监宫女等各种人物的表情再放一遍,当然更要把上官婉儿的脚步身姿面容最后背对着举起的大刀再来个闭眼回忆或者从容赴死的特眼,这一圈下来没个十几二十分钟这刀都下不去。可是这部剧里呢,就一个“啊”啊,五秒钟就死了。看剧时随手点个快进,都不知道上官婉儿这么重要的人物已经死了。
还有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明争暗斗、姚崇宋景贬官出京、禅位给李隆基、太平公主拔剑自刎,中间还要穿插李隆基的花心,这么多这么重的剧情,我以为我已经看到20集了,没想到10集都没到。
王皇后是真贤惠,可惜太过善良了,之前几个妃子都是没什么心机的,所以皇后也过得比较好。一碰到伍云儿这种,皇后就被打入冷宫了,而且直到最后都没有怀疑到伍云儿身上去。真是可惜了。唐明皇也是个没良心的,皇后跟了他那么多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难道不知道吗,第一时间就打入冷宫。跟后面立即处死三个皇子真是前后一致得不忍直视。
伍云儿居然一人独大了这么多年也不科学,这么多年中唐明皇没有看中过其他人?绝对不符合他的个性。前几集那么短时间里他都看上多少人了。
姚崇宋景陈玄礼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形象。陈玄礼一开始对韦后不满,以为太平公主心系天下能救大唐于水火,所以投靠了太平公主,灭了韦氏后却发现太平公主一心只为自己的势力,用小人信奸臣打压忠臣良将,于是毅然离开太平公主,相扶于太子李隆基。姚崇宋景为了保李隆基不惜背黑锅一死,幸好皇帝不喜杀人,只是外贬。后来李隆基一登基就把姚崇调回来当宰相,姚崇也确实聪明,办了不少事,很多棘手的事情都能想到办法解决。蝗灾那一段,他能够总结历史规律,冒天下之大不韪说蝗虫是害虫必须捕杀不会糟天遣若老天盛怒让我一人承担,这份霸气真的很让人热血沸腾。可惜最后毁在他自己儿子手上了。宋景倒不是记得具体做过什么,但刚正和聪明肯定和姚崇有得一拼。对了,太平公主的儿子也挺可爱的,不愤于母亲篡位的行为,把太平公主私自撰写的召书偷偷给了陈玄礼,虽然被太平公主打得半死还被关起来也不后悔,可以说李隆基斗赢太平公主有他不可磨灭的一份功劳。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伍云儿害王皇儿的时候完全没有愧疚之心,她手上的人命也不知道有几条,怎么李瑛太子和另外两个皇子被她害死之后,突然就向菩萨忏悔了,还被自己吓死了?不可理解。寿王李瑁幸好是自幼长在王皇后身边,所以本性善良,否则也不知道被伍云儿教成什么样。可是也因为太过软弱才让自己的正妃被老皇帝给抢了去。唉。伍云儿泉下有知不得气死。
以前只听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为两人之间是真爱,最后也是悲剧,还觉得挺惨的。可是这部剧里一开始太多李瑁和杨玉环恩爱的场景,让我相信这真的是对恩爱的小夫妻,李隆基这样硬抢,即使后来两人是真心相爱我也看不下去了。杨玉环当寿王妃的时候是真活泼,总是蹦蹦跳跳的。还记得她曾对高力士说,李瑁文静,却喜欢看她玩,看玩荡秋千,看她跳舞。这场景想起来是真甜蜜。她也并不觊觎贵妃那位置,李瑛三兄弟被处死后,她想让李瑁带着她离开京城,过简单的日子。可惜李瑁实在太过懦弱了。后来李隆基让杨玉环当道士,好做好台阶进宫,杨玉环问李瑁有什么办法,说你是我的夫君啊,我们是恩爱夫妻,他怎么能抢自己的儿媳。可是李瑁只是叹息懊恼,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么无理的事情连在皇帝面前说个不字都不敢。唉,我看着都心酸。伍云儿临死前说的那段话太对了,他既没有他母亲的坚决果敢,也没有他父亲的聪明才智。若没遇到什么事,这种性子倒可以保他一生平安,可惜他就遇到事了,正妃被父皇抢,也真是前无古人了。
其实如果一开始杨玉环就对李瑁不满,两个感情不合,我觉得唐明皇抢就抢吧。毕竟他文韬武略确实都好,杨玉环对他也并非厌弃。像乌云珠跟她丈夫完全不是一个路子上的,福临抢就抢了吧,皆大欢喜。可是李瑁杨玉环并非如此啊。于是看着就特别厌烦唐明皇这个人物。
大概从这里开始,开元盛世也要结束了吧。接下个烂摊子,励精图治,终于让大唐有了繁盛的景象。没想到他这一个皇帝都没过完,别说几代帝王了,就又衰退了。
可是这才20几集呢,后面还有20集左右,放什么内容啊?唉哟,这么一想,又有点想再看下去了。这剧的内容真的是丰富啊。放到现在,估计得拍个80集了吧。
。。。。。。。。。。。。。。。。。。。。。。。。。。。。。。。。。。。。。。。。。。。。。
2017.9.24更新
这几天呆在家里,还是把这部剧给看完了。当然,跳着看的。
50多岁的唐明皇把杨环抢到了身边。其他杨玉环也是喜欢皇帝的,说他是一个奇男子,不止是皇帝,还博学多才,精通音律,等等。寿王虽好,但太过平庸。美女爱慕英雄,本是人之常情。但公公和儿媳,事实清楚是让我接受不了。
杨家因杨贵妃而平步轻云,但事实上她后来跟娘家人并不亲近。杨三姐跟皇帝在华清池鸳鸯戏水被杨玉环看到后,她跟皇帝大吵一架,皇帝一怒之下说把她送出宫。她去了杨家,结果一众哥哥姐姐都劝她向皇上认错不然杨家会受牵连。杨玉环哭得那一刻,我真的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她说没有一个人是关心她的。于是她想到了前夫寿王,说寿王绝对不会这样对她,她要见寿王。结果没想到,在杨三姐的帮助下真的见到了,就说了那么几句话。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被皇帝接回宫了。好吧,我心疼寿王。虽然是个懦夫,但对于杨玉环倒是真心的。
后半部电视剧就两个主题:皇帝贵妃恩爱,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上欺皇帝下压群臣。李林甫嫉贤妒能,各地推举的几千个贤士他说一个都不堪大用,还说什么这是好事,因为天下最好的贤才已经都在朝中了,天下没有遗漏的贤才。皇帝居然也相信了这种鬼话,还特别高兴。
李白被贺之章推举,也照样被李林甫刷下来。不过他身名远播,皇上贵妃也知道他,所以派人把他接近宫。他在酒未醒的状态下挥手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他以为终于可以一展抱负,结果皇帝说你是大诗人,诗人应该超凡脱俗,不应该被在朝中俗世所羁绊。李白猛然清醒过来,原来皇帝不是看中了他的才能,只是看中了他的诗,想让他做一个专为贵妃写诗谱曲的人。于是他心灰意冷,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一个背影,连皇帝赐的皇马褂掉了也没发现。李白虽然只出现了那么几分钟,可是那个绝望的表情、那个悲伤离去的身影,真的是演得太好了。让我对唐明皇恨得牙痒痒。
李林甫被杨国忠打败了,临死前请杨国忠善待林家后人。简直可笑。他还让儿子李秀离开京城,离开这是非之地,李秀哭着说,咱家树敌太多,你让我逃到哪里去啊。李林甫才入棺还未来得及发丧,就被皇帝追责,棺材都被撬开。这个画面我有一直有印象,也是这一幕对当年幼小的我造成了心理阴影,特别害怕死亡。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不是好东西,结果唐明皇居然一个比一个信任。最可恨的是安禄山起兵,哥舒翰拖着病体誓死抗敌,本来受着潼关已经把安禄山逼得进退两难了,可是皇帝居然听信一个不懂战事的杨国忠的话非逼着人出关迎战,致十几万战士赴死,潼关失守。也导致长安不保,皇室离京逃往剑南。也导致了马嵬驿杨贵妃被六军将士请赐死,最忠自缢身亡。我站在上帝的视角,简直想给李隆基几个巴掌,年轻时候的聪明睿智没了也就算了,连辨认的能力也没了,真不行就别当皇帝了退位不就好了,居然还天天疑心太子篡位。冤死的几个皇子在天上也不会保佑大唐江山啊。气死我了。
剧中的杨玉环太漂亮了肥而不腻,胖而不虚,。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达到了巅峰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大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王昌龄,贺知章等等。更有画圣吴道子。可剧中的杨玉环太漂亮了肥而不腻,胖而不虚,。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达到了巅峰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大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王昌龄,贺知章等等。更有画圣吴道子。可到了李隆基晚年却走了下坡路,任用奸佞小人,昏庸无道还抢了自己的儿媳妇当自己老婆,唉……
当了太上皇的李隆基还想的掌控权利,想把唐肃宗给废了,自己再次掌权,可惜身边的人都老的老,死的死,再也支持了了,最后自己也落个孤独而死的结局。
李隆基对权利太痴迷了,为了皇位先是杀了太平公主,后面又亲手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最后当了太上皇还想的废掉唐肃宗,自己再次掌权,权利就像是春药,让他越来越沉迷。
唐朝是比较开放的,剧中的服装漂亮而又精美,华丽而又典雅,剧中的歌舞更是好听又好看。这部电视剧不愧为经典,值得推荐!
转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618127087320.html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李隆基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回来。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只为,李隆基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唐朝的威望逐渐又恢复到鼎盛时期。
杨贵妃就应该是这样的雍容华贵、珠圆玉润吧,林芳兵是我心中最佳杨贵妃扮演者,刘威的李隆基也很好,还有李建群呢。
通过这个也算了解了点历史
1990年
陪老妈看完了
食堂里放,就“怀旧”了一把。到这个年纪再看,就觉得剧本身有一种命运的悲怆感:再繁华,也不过是曲终人散;唐明皇本人就好像是唐帝国,从最开始的励精图治年轻有为,到最后的盛极而衰年迈迟暮——这是王朝或个体,都逃不开的循环。临剧终,唐明皇悼念贵妃时那句“为什么男人的罪孽,非要女人来承担”,实在浸润着编剧的细腻和深刻。那时候的连续剧真是细致啊。刘威是好演员,不多说。林芳兵可能真的是我心中无法取代的杨玉环,我对盛唐女性之雍容华美的最早理解,就是透过她。这些演员、美术设计都十分了不起,非常感激!
精致华美有内容的国产剧,那时候的选角真靠谱啊,每个美女都有一番风韵,杨贵妃尤其经典,现在看很感慨,中国不是没有才貌双绝的美女,为啥现在电视上出现的越来越可怕?
太平公主斜晖中自刎,首集赵丽妃起舞,杨国忠伏诛的片段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看了这个,马上去翻上下五千年对着看各种细节,韦后之乱,姚崇灭蝗,口蜜腹剑之李林甫,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马嵬兵变。反观如今的毫无营养的宫斗穿越片,不会再带给孩子们触摸宏大历史的任何机会。
李如平的高力士演的很好,还有娄际成的李林甫,郑榕的姚崇,王冰的宋璟都各得其妙
重看。小时候果然只记得霓裳羽衣,酥胸玉臂。如今再看,唐式饮茶,唐人衣冠,诵诗意境,就像看文学作品。好美。
林芳兵
对剧中那些脸型饱满的盛唐美人过目难忘。林芳兵演的杨贵妃明艳而丰满,娇媚又纯真,十分经典。
为林芳兵的杨贵妃开始看,林芳兵真的太美了,牡丹花一般!比现在的锥子脸好看不知道!!!丽妃也很美啊,不过我觉得剧情不太符合我的预期。
美工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他媽牛逼了,如果不是討厭宮廷戲我就打他個7星八星了~
我只记得好多服饰华丽的女人使我爱上古代服饰!还有塑造了最经典最气质的杨贵妃!另外说下,唐朝人爱丰满匀称的女人胸大腰细退直!并不喜欢满身赘肉的胖女人!胖女人们不要想着穿越回去找安慰!
x
不必拿殷桃那部偶像言情式的《秘史》来比,这是那年代正经拍的正常水平剧。
林芳兵、周洁、李建群她们的衣饰乐舞,就值五颗星了
虽然服装和道具相对于大部分古装剧,是很努力去还原历史的,但是张说和张九龄都被一笔带过,而且里面的每个人之所以做他所做的事,仅仅是因为剧情需要硬套进史实里面,却完全看不出人物的人格,以及促成决策的环境和动机,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彻底地表达氛围,感觉像是史实在牵动一群会说话的尸体。
盛世唐朝最好的写照,后来作品很少有如此大气者
怀旧经典,拍的挺用心,林芳冰的杨贵妃演的很有韵味。